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读书笔记>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4-07-17 22:15:33
  • 相关推荐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 1

  在今天,目睹弊端丛生的教育现状,哪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不在为教育忧思?身受弊端的危害,哪个心力交瘁的家长不在把教育埋怨?所以,周国平以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周国平是学哲学的,在思考教育问题时,就一定会把这个专业背景带进来。他在哲学上做的工作,大量的是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这个信念,构 成了周 先生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

  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

  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周国平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现在他把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忘掉了简单的常识。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拜读了周国平老师的《让教育回归人性》这本书后,感觉像遇到了“陌生的熟悉人”,因为周老师所指出的教育观点与我们271教育理念相吻合。

  书中说到:“让教育成为教育,让教育回归教育”。教育的基本道理并不复杂,其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生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这正是我们的271教育的信仰--没有学不好的孩子,271教育就是给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成长可能性提供可能,让每个孩子原本的`可能性成为可能。给每一个孩子营造万物共融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都能基于自己的基础,通过自己的努力长成最好的原本的那个自己。

  周老师还认为人身上有三样东西最宝贵,第一是生命,第二是头脑,第三是灵魂。现在教育与生命相应的是体育,针对头脑的是智育,针对灵魂的是德育,大部分学校的教育和课堂过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智育上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这是很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本身的差异性,更忽略了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个体。我们271教育注重的则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们的教育理念里教科书是课程,学校组织的活动是课程,人际关系是课程,吃饭睡觉讲卫生也是课程,总之我们271教育的课程认知是:天地间万事万物,一切一切与孩子生命成长有关系的认知和活动的总和都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课程,在这样的环境里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自由成长。

  “教育即生长”,起初是由卢梭提出、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的概念,激起了周国平老师的共鸣。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271教育课堂也恰恰提倡坚决捍卫学生中心的主体地位这一观点,让学生自己走心的去认知内化、实践生成,养成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深思:怎样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一名271人,我感觉很幸运,因为我们的教育就是做真教育、真做教育。

  等等等等,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所有这些都和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家庭教育、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关。

  一件件,一桩桩血淋淋的触目惊心的惨剧,不得不让我们静心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找到了答案,孩子们的心理有问题,不管是我们的家庭教育,还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实际上已经远离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些教育的箴言,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简直荒谬不堪,可是冷静思考之后呢,恐怕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实际上,张校长早就多次给我们强调,健康包括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我们学校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更要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理念决定方向,也许这正是我们学校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周国平给我们指出当今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指出教育发展的方向,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他像一个战略家,规划教育的前景以及做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而实现他的战略目标则要靠指挥官——政府职能部门和我们这些冲锋陷阵的勇士----一线教师。遗憾的是,指挥我们这些勇士的指挥官——政府职能部门却并没有按照战略家的意图指挥,甚至是相反,所以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有时也就好心干坏事,甚至为虎作伥,不幸成为了摧残孩子的帮凶。

  当然,我在这里无意攻击政府,中国的国情毕竟太特殊,太复杂,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再者,我们的政府不是一直在努力改变吗?

  言为心声,敢说出来毕竟也是一个进步,但是我感觉我们说的太多了,而做的太不够了,真诚的希望我们都不要做言的巨人,行的矮子。拯救孩子,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孩子,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让我们改变自己。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 2

  一直以来就特别喜欢读周国平的书,不只是因为他是大师,而是因为他的话语总能叩击我的心灵,曾拜读过他的一本书——《把心安顿好》,感觉受益匪浅。也许有人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感觉很无聊,都是大话套话,的确,我刚开始读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是耐着性子细细读下去就会发现:大师真不愧是大师,虽然看起来说的是一些人竟皆知大道理,细细品来,却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内心不断惊叹:是啊,可不就是那样吗?说得真好。这是我初次读周国平书籍时的感受。

  说实话,我这个人是不喜欢读书的,这也是我需要做检讨的地方,但是年前开完放假会回到办公室,发现桌子上放着一本周国平的书,我的内心是激动和兴奋的,很高兴我喜欢的书目能和集团主流价值观相互吻合,带着这种心情,我又一次开始了与周大师的对话。

  翻开《让教育回归人性》这本书,刚读了两页,就发现“老周”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还是那种感觉,两三句话就能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马拉松或许有人说我夸张了,但我读的时候确实有这种感觉,后来想了想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其实就是我在读的时候不断地将他说的话往自己身上靠拢,这样感受就特别真挚。下面对书中几句发人深省的话发表自己的感悟。

  1、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一旦需要它们,又是很容易在书中查到的。所以,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既吃力又无价值。假定你把课堂上所学的这些东西全忘记了,如果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剩下,那就意味着你白受了教育。

  我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记得经常听人说起,上大学没用,我也曾这么认为过,现在大学生遍地是,大学毕业后找份工作,说不定还不如初中就辍学的赚得多。那为什么人们还是对大学趋之若鹜呢?是因为大学给了我们除去知识之外的东西,包括:价值观、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方式等。

  2、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这是西塞罗的名言。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

  想想确实有点可悲,适应现实是必要的,但这不应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其实也应了那句话,时势造英雄,在如今稳定和平的年代,似乎大部分人的眼光都变得狭隘了,没有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也没有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的霸气,更没有“我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胸襟,有的这是考个好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记得看过高晓松的一个节目——《奇葩说》,有一期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去参加节目,高晓松跟他聊了很多,最后说到毕业干什么的时候,学生说到他只关心能不能在央视找份稳定的工作,高当时就火了,可能是出于对同门师弟的爱惜,更多的是对现代大学生的哀叹,他说:名校乃建国之重器,你清华毕业就这么点志向?社会的大潮已经将我们的棱角磨平,我们的下一代难道还要不我们的后尘吗?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 3

  可能从小学识字开始,就迷上了小人书,也就是连环画,当然,前一个名称更贴切,更亲切。为了买小人书,舍不得买零嘴儿,总是把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一分两分地积攒起来,凑够2角左右就可以买一本。当然如果想买成套的,就要多攒一些了。

  三五年间,攒了有上百本或者更多。相比零食,小人书更有吸引力。可惜有一回搬家的时候都弄丢了,对于我来说,这是刻骨铭心的伤痛,念念不忘了很长一段时间。

  渐渐大了,真的“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看自己能够看到的一切文字。农村糊墙的旧报纸,需要把脖子扭成各种角度去读。舅舅家订的农民科技杂志,现在还记得里面有关于养君子兰、养鸡、养鸭、种田的技术介绍。当时自己还想过,要是不能上学了,自己是不是可以尝试科学养殖啊?

  再就是看各种武侠小说。也没有什么选择,从同学那里能看到什么就看什么。开始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后来就多了,梁羽生、古龙……同学租来的书,趁着中午休息时间,不吃饭也要读完,没读完就上课时偷着看,真是饥不择食啊!

  印象深刻的一本书是很薄的一本小册子,书名好像是托尔斯泰散文三篇。小学的时候就出现在我的视野中,读完的感觉是作者怎么说一些读不懂的奇怪的话?读不懂没关系啊!小学读不懂初中读,初中读不懂高中读。后来这本书就像悄无声息地出现一样,又悄无声息地消失。我只记得书中有一句话:有些人良知的尺子为了维护自己,是弯弯曲曲的。现在总算真正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非常遗憾在那个与书热恋的年龄读到的好书太少。

  失落了一些时光,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来到精读,在这个环境中,在这个群体里,我们是为了学习,为了改变,为了提升自己。从心理学的层面上来说,我们提升自己,是因为我们自恋,我们追求完美。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我们提升自我是为了完成自我教育。从哲学层面上理解,我们提升自我,是为了完成精神禀赋的成长,是为了追求优秀和幸福,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读周国平的《让教育回归人性》,好像遇到了知音,他理解你的热爱,甚至比你更加热爱;他知道你的困惑,因为他也曾经困惑;他赞赏你的勇敢,因为他就是一位勇敢者!一位向大师学习的学生,一位用哲学思考人生的思想者,一位用人生实践哲学的行动派,他就是周国平。

  读周国平的书,就如他自己所说:我不是大师,我只是大师的学生,我想引领读者也成为大师的学生。周国平的书,展示了他是如何把哲学思考,和自己的人生实践结合起来的。没有空洞的教条,用自己的成长经历,用自己作为父亲、学生、老师的各种角色,用自己的少年、青年、成年的人生各个阶段,从不同视角,经过反思,结合哲学思考,提炼人生智慧。

  (一)儿童的教育

  对比我们自己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和现在的孩子受到的教育,区别在于:

  第一,在学校的环境中,我们的老师几乎不压堂,门外就是操场,下课了,我们冲出教室就在操场上疯跑。而现在的孩子们即使下课,老师可能压堂,或者楼层较高来不及从教室跑到操场,只能在教室中写写作业。

  第二,放学回家,写完那点少得可怜的作业,我们就开始在村子里玩,上蹿下跳,撵鸭打狗,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现在的孩子们,放学之后面对的是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各种补课班、兴趣班!

  第三,我们的家长,对我们也有期待,希望我们有出息,希望我们把握自己的命运。但是他们并没有急切,也没有逼迫,或许也是没有能力,只是看着我们逐渐成长,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帮助一下而已。而现在的家长们,充满焦虑,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恨不得将全部的注意力和影响力都围绕在孩子身上,恨不得为孩子设计好人生的每一步,为孩子遮挡所有的风风雨雨。

  在古希腊语中,学校一词的原意是闲暇时间。在周国平看来,学校就应该提供足够多的自由时间,让孩子们阅读,玩耍,思考,在这种氛围中,自然而然的成长。正如卢梭所言:不要珍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对于孩子而言,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用来虚度的。在这样的浪费,这样的虚度中,孩子的“神圣的好奇心”得以释放、挖掘和保留,在不断地尝试错误中,孩子建立起如何认识世界的模型;在阅读和思考中,孩子对思想和灵魂有着自己的解读和偏爱,在吸收伟大灵魂的思想精华的过程中,自身的精神获得成长,形成内在的评价准则,获得内在的自由。

  所以,孩子的成长需要的并不多:足够的闲暇时间,用来玩耍;足够的闲暇时间,用来阅读好书或者思考;适当的陪伴,带来安全感和亲情,但是不要束缚;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这是其他人造品替代不了的,因为我们就来自于大自然,大自然带来心灵的放松、满足、对生命的热爱是生命的动力所在。

  虽然我们会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们要明确,大量的作业和补课所带来的量的积累,并不会提升生命的深度,也不会带来精神的成长。即使单纯从学习能力上来说,也无法获得真正地、深度上的`提高。正如周国平所说,家长要为孩子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上加分,在应试教育中减负”。

  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是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的基础。

  (二)自我教育

  学习和自我教育是终生的,对幸福和意义的追求也是一生要面对的课题。周国平说,我们终其一生,始终要进行两种对话:与伟大灵魂的对话;与更高自我即自身灵魂的对话。

  与伟大灵魂的对话是通过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完成的;与自我灵魂的对话是通过写作尤其是面向自己的写作————日记完成的。

  我们每一个生命,每一个觉醒的灵魂,都会问自己一些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可能最伟大的智者,终其一生也无法得到答案,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否定探究的意义。通过阅读与大师对话,把人类数千年历史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阅读“据为己有”,是探寻生命意义的必由之路。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首先要有读最好的书的信念。只要拥有这种信念,无论我们从哪里开始阅读,都会从任何一座支脉通向思想河流的主脉,慢慢地到达思想的源头。

  我们的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读的层次。如果仅仅是读过了,就像两个陌生人擦肩而过,你对他留下了或好或坏的印象,但是你并不了解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的内在的心灵;反过来,他也几乎对你的精神世界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阅读大师的作品,其实是了解大师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如何认识自我,如何认识人性。通过阅读,我们让自己的灵魂和大师的灵魂接触,思想发生连接或者碰撞,或者激烈或者柔和,或者吸引或者排斥。吸引你的,会让你心向往之;你排斥的,其实也说明了你的立场和态度:要么被改变,要么更加坚定。就这样不断地阅读经典,与大师对话,自我的精神世界在大师作品的刺激下就会不断重组、融合、成长!

  正如周国平所说:“突然发现作者的某个思想我也有,但是他表达得非常好,引发我去进一步思考。”

  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将自己人生外在的经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经过自我的反思,转化为内在的精神财富。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你的经历,是你在经历中的感受与思考。

  成甲在《好好学习》中说,我们很难在长的时间跨度内评价某些思想和行为的价值。通过日记进行记录,就能够克服人类思维的固有局限,在更长的时间单位内进行反思和评价,发现成长的规律,再用这些规律指导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

  周国平说:“我写得最好的东西都是在解决我自己的问题,我有一些困惑,我想开导自己,结果我写出来之后,跟我有同样困惑的人与我发生了共鸣……”这段话对我非常有启发。很多时候,我写文章,总是好为人师,总想对想象中的读者进行说教。现在想来,自己连自己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哪里来的智慧和勇气教育他人?能把自己的困惑说清楚,在某种程度上找到答案,如周国平一样,已经很了不起了。写文章,首先是要认清自己,要用文字给自己一个明确的交待。

  用周国平的一句话作为结束:我将永远困惑,也将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真实,寻找是我的勇敢。

  我们都走在这条路上。

【让教育回归人性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02-25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04-23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06-10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范文09-02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12-10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优秀05-07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精选44篇)02-20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15篇)01-07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精选【15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