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后一课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一课读书笔记1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一个小学生弗朗索瓦的故事,展现了德国占领下的人民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内心感受,从而深刻地反映了法国人民对国土沦丧的痛苦和对抗侵略者的坚定决心。
小说的主人公弗朗索瓦是一个小男孩,他在乡村小学上最后一堂法语课。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和不安,因为他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温和而坚定的人,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法语文化的重任。在上课的过程中,弗朗索瓦和他的同学们听到了外面德语课的声音,这让他们的情绪更加复杂。
在这个故事的背景下,都德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法国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以及人们对国土沦丧的痛苦和无奈。弗朗索瓦和他的同学们对法语文化的热爱和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和迷茫,都让人感到深深的共鸣。
在阅读这篇小说时,我深深感受到了弗朗索瓦和他的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担忧。他们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所表现出的坚定和勇敢让人感到敬佩。同时,我也对韩麦尔先生深感敬意,他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传承者,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法语文化的.珍贵和重要性。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认识到了国土沦丧所带来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抗侵略者的坚定和决心。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祖国未来的信心。
总之,《最后一课》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短篇小说,通过弗朗索瓦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土沦丧所带来的痛苦和无奈,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对抗侵略者。我相信,这个故事所传达的坚定和决心,将激励着更多的人们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
最后一课读书笔记2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描绘了法国普鲁士战争后阿尔萨斯和洛林被迫割让给德国后,当地学校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反映了法国人民对侵略者所造成的民族灾难的深切痛恨和对法国语言文化的无限热爱。
在这篇短篇小说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小弗朗茨。他是一个活泼、好奇而敏感的孩子,我对他的喜欢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可爱,更是因为他的善良和爱国之心。在最后一课,他流泪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难过不仅仅是因为即将失去学习知识的机会,更是对家乡和文化的深深怀念。
通过阅读这篇小说,我深深感受到了法国人民在民族遭受劫难时的悲痛和抗争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言语和行动上,更体现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时,我也体会到了语言和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以及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身文化的热爱和珍惜。
这篇小说让我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不仅仅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铭记在心的警醒。只有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幸福。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珍视我们的语言和文化,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一课读书笔记3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一个即将小学毕业的学生弗雷德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法国沦陷后人们对于祖国语言的珍视和怀念。
小说中,弗雷德在课堂上感到非常难过,因为他知道这是他最后一堂法语课,他担心以后可能再也学不到法语了。但是,他同时也非常坚定,因为他知道法语是他的母语,是他的根,是他所爱的人们的语言。他努力学习,想要把法语学到极致。
小说的主题非常深刻,它告诉我们,语言是我们文化的载体,是我们身份的象征,是我们与他人交流的工具。当我们的语言受到威胁时,我们的文化也会受到威胁,我们的.身份也会受到威胁。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语言,学习我们的语言,传承我们的语言,让我们的文化得以延续。
最后一课读书笔记4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被视为法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故事以小弗郎士为视角,描述了普法战争后法国沦陷区的一个小学,最后一课对弗郎士和当地居民的深远影响。
弗郎士是故事的主角,他是一个不关心学习、逃课、经常迟到的学生。在最后一课,他被老师韩麦尔先生要求站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他对此感到不满,心不在焉,甚至打算逃课。但是,在韩麦尔先生讲述语法的时候,他开始认真听讲,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之间的互动,揭示了战争对教育和文化的破坏。
当地居民也通过弗郎士的视角展现出来。在战火纷飞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坚持上课,表现出对知识和教育的尊重。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的表现,更是让人泪眼模糊。他忍受着失去祖国的'痛苦,将普鲁士军旗放入抽屉,用粉笔写下了“法兰西万岁”,表达了他对法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部小说通过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人的视角,描绘了战争对教育和文化的破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最后一课中,弗郎士和当地居民通过韩麦尔先生的教诲,体验到了知识和教育的力量,也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这部小说通过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人的视角,描绘了普法战争后法国沦陷区的一个小学,最后一课对弗郎士和当地居民的深远影响。
我深受启发的地方在于教育的重要性。在战争中,教育是保持人民知识和智慧的重要途径。当教育和文化被破坏时,人民的知识和智慧就会受到破坏。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教育和文化,保护我们的知识和智慧。
最后一课读书笔记5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描绘了法国普鲁士战争后阿尔萨斯和洛林被割让给普鲁士的最后一堂课。这篇小说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生动地展示了法国人民对国土沦丧的悲痛之情。
小说中的小弗朗茨是一个天真活泼的男孩,他在乡村小学上最后一堂法语课。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勤劳正直的人,对教学非常认真。但是在普鲁士军队进入学校后,韩麦尔先生失去了教学的心情,他痛苦、失望,对法国的未来感到绝望。
在小说中,弗朗茨的表现展示了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爱和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韩麦尔先生对弗朗茨说的话也提醒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传承我们的文化和精神。
《最后一课》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到失去国土的痛苦和无奈。这篇小说告诉我们,语言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它代表着我们的文化和精神,我们必须珍惜和传承。
最后一课读书笔记6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对一个小镇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写,表现了法国人民对国土沦陷的悲痛之情,以下是读书笔记。
《最后一课》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描写了最后一堂法语课,反映了法国沦陷后,学校教育瘫痪,法语教学废弛的状态。小说以主人公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以及在学校里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通过对比沦陷前最后一堂法语课和沦陷后第一节法语课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法国沦陷区里学生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孩子们从小学习、热爱的法语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处境无助、痛苦的悲惨情景。
在故事的结局,韩麦尔先生用尽全身的力量,写下“法兰西万岁”的时候,我不禁流泪了。那是多么感人的一幕!那是韩麦尔先生和阿尔萨斯人民对自己国土丧失而感到悲痛的情感,那是他们对自己祖国的爱,对敌人痛恨的.情感。
我想,韩麦尔先生写的最后一课,不只是一篇简单的课文,而是他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最后一课,阿尔萨斯地区的孩子们将永远记住,记住他们的语言,记住他们的国土,记住他们的爱。
最后一课读书笔记7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对一个小镇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写,表现了法国人民对国土沦陷的悲痛之情,以及他们对和平、对祖国无比热爱。
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一个孩子的小小视角,反映了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和痛苦。小说中的人物,包括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都是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的人物。弗郎士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逃课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法语不重视,但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他感受到了法语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学习法语的重要性。而韩麦尔先生则是一个对教学工作非常负责任的'老师,他不仅注重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但在失去国土的情况下,他的心灵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也非常出色,通过描写普鲁士士兵操练的情景,以及教堂的尖塔、操场上普鲁士水兵等,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剧。
通过这篇小说,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战争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对祖国和和平的热爱。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一课读书笔记8
《最后一课》是法国文学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描写了在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给敌人,当普鲁士军队闯入村镇后,下达了不准学习法语的命令,这个消息让小弗郎士很不安,最后一课,这个普鲁士军官很严厉,当他临走时,小弗郎士很舍不得。
在最后一课里,教室里充满了严肃的气氛,所有的同学都很认真的听老师讲课,教室里只听见弗郎士的'钢笔在纸上发出的沙沙地声音,没有一点嘈杂的声音。
在课文中,通过弗郎士的心里活动和语言,描写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沦陷,表现了法国人民失去国土的悲痛。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祖国,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要珍惜我们的生命,因为这一切都是属于祖国的。
最后一课读书笔记9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描写了法国一个乡村小学里,在一堂法语课上,面临着被割让的悲惨现实,老师和学生们分别时的情景。
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最后一课的所见所闻,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小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战前,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主人公韩麦尔先生向学生讲授最后一课。为了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法国语言文字的热爱,韩麦尔先生在课堂上激情澎湃,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堂课。
小说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之情。面对即将被割让的悲惨现实,韩麦尔先生非常痛苦,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把最后一课讲完,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掌握法语,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他让学生认识到,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连接法国人民心灵的纽带。他让学生知道,即使国土被割让,法国语言文字仍然是最珍贵的财富。
小说中的.小弗朗士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他原本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小学生,但在最后一课上,他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所感染,开始认真学习法语,深刻认识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珍贵和美丽。小弗朗士在小说中代表了广大的小学生群体,他们正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最后一课》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命运,深刻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的主题。小说告诉我们,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动。只有从小培养爱国之情,认真学习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一课读书笔记10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弗郎士的视角,描写了最后一课的学习场景,展现了这个学生对于法语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说中,弗郎士因为要上最后一堂法语课而感到异常的兴奋和期待。在上课前,弗郎士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既想上好这最后一课,又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感到难过。然而,在上课后,弗郎士的爱国精神和尊严意识被唤醒,他努力地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并对法语和祖国产生了更深的热爱之情。
通过弗郎士的情感变化,作者展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小说也揭示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表达了对和平和友好的渴望。
在阅读这篇小说时,我深感其中的情感变化和人物塑造非常生动和真实。弗郎士的成长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尊严的.重要性。同时,小说也让我反思了战争对于人民和国家的影响,以及和平和友好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意义。
总之,《最后一课》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短篇小说,通过弗郎士的情感变化和成长历程,展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和平和友好的渴望。这篇小说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作品。
最后一课读书笔记11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它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一个孩子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国土沦丧后的心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乡村的孩子,他在上最后一堂课的时候,被告知自己的祖国已经被敌人摧毁。他无法理解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灭亡。他感到无助和绝望,因为他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和归属感。
在最后一课中,孩子们不再学习法语,而是学习德语。这个转变让孩子们感到失落和沮丧。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因为敌人已经摧毁了他们的家园。
然而,老师告诉孩子们,他们的法语不仅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文化和传统。这个老师鼓励孩子们保持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并且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遗产。老师的.话让孩子们感到震惊和震撼,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和语言。
故事以一个悲剧的结局收尾,因为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被敌人逮捕了。这个结局让我们感到遗憾和悲痛,因为这位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和语言。
读完《最后一课》后,我感到深深的震撼和感动。它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文化根源和语言是多么重要和珍贵。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拥护者,因为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语言。
总之,《最后一课》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小说,它让我们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和语言的重要性。它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拥护者,并且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和语言。
最后一课读书笔记12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普法战争期间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学老师,他在最后一节课上向学生传授了法语和文学的重要性,表达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这篇小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真谛。在战争时期,人们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前往他乡,但是他们仍然保持着对祖国的热爱和信仰。通过小说中的主人公,我看到了一个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的老师,他的最后一节课不仅仅是一堂普通的语文课,更是一堂关于爱国主义的宣传课。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主人公、镇长、校长、老师和学生等角色都各具特点,形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其中,主人公的表现最为突出,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更是一位爱国主义的践行者。
总之,《最后一课》是一篇非常值得读的小说,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真谛,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最后一课读书笔记13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是用一个孩子的感观去写的,跟我们学半截蜡烛时期差不多。第二次大战的时候,一个孩子带着匆忙的上学步伐来到了学校,他们的法语老师一脸严肃,他得知原来从这节课以后就得要学德语了,不能再上老师的课了,不能再学自己本国的语言了。他开始后悔自己为什么贪恋其它事而不专心学习,老师对大家说这不怪你们,或许是因为我或者你们忙碌到忘了关心你们的父母。他用心的听完了这节课。
读完这个故事,会让你感觉,这到底是一个老师在教孩子们法语,还是一个父亲在把法兰西刻在孩子们的心里呢?那是多么伟大的一节课啊?一节难以言喻表达的爱国课。让人有种想要加快脚步,如果事情发生在中国,让我有怎么会舍得不去学习任何一个中国文字的心情,因为这样我更想要努力学习,因为自己经常在写作文时不少字不会写。
我最有感触地是,老师拿出字帖,上面写着法兰西,让大家写的时候。大家十分专心的去写、去拼。坐在他们身后的大人也在念,坐在大家身后的'老村长都念的声音都颤抖了。
最后一课给人讲的不仅仅是一节跟老师分别的课,而却像与祖国分别似的。我感觉有很多让人深醒的地方,人生很多可能因为太多花样繁多的东西而分散自己的精神,到发现了已经错过了。应该珍惜现在的每时每刻,它们十分宝贵,也要珍惜自己读书的时间,还有跟熟悉的人在一起的时刻。
更加要珍惜别人对你的付出以及珍惜自己。
虽然这篇文章并不长,但是给我感触还是很深的,可能我懂得后,并不一定能完全做到百分百珍惜,但是我会努力去守护现在的东西。
最后一课读书笔记14
今天,我读了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感慨万千。
这篇文章讲述了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村庄里,最后一堂法语课对一个孤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小说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描述了阿尔萨斯被德国占领后,这里的居民被迫学习德语,小弗郎士上课时逃课,最后一堂法语课是他最难忘的一课。小说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热爱祖国,与侵略者不屈不挠斗争的主题。
文章里的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亡了国当了奴隶的民族,一起来添上他们悲痛的名字!”这让我体会到了一个民族失去自己的祖国,是多么的痛苦,这种痛苦是我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祖国,坚决不容许谁去分割我们的国家。
弗郎士上课逃课,是一个淘气的孩子。可在亡国之际,他思想上产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感到惊讶。弗郎士起初对自己国家语言的态度,已经让我感到悲哀。一个曾经认真学习法语的孩子,最后却要被迫学习敌人的语言,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但弗郎士用一个孩子那天真无邪的心灵,为祖国付出自己的行动,令我感到欣慰。
文中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民族,一起来添上他们悲痛的名字!”这是何等激动人心啊!韩麦尔先生对阿尔萨斯、洛林被割让给了德国而感到非常愤慨,这句激烈的话,深深震撼了我。
正如韩麦尔先生在小说中所说的那样,阿尔萨斯和洛林被割让给了德国,但这两块领土上的人们并没有因为离德国近一些,就说法德两种语言,而是坚守着自己祖国的语言。
我想,在国旗下长大的我们,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更应该珍惜祖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祖国更繁荣昌盛!
最后一课读书笔记15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对一个乡村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写,表现了法国人民在面临亡国命运时的悲痛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说中的主人公小弗郎士,原本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但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的沦陷和亡国之痛,从而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之情。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小说描写了乡村小学最后一课的场景,表现了弗郎士内心的悲痛和无奈。同时,小说也通过对弗郎士周围人物的.描写,表现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民的不满情绪。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的沦陷和亡国之痛,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同时,我也对文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评价,感受到了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珍惜当下,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爱国之心。
【最后一课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最后一课作文12-02
续写《最后一课》作文02-26
《最后一课》续写作文03-02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通用16篇)06-28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笔记08-26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读书笔记01-22
最后的最后作文12-17
《开学第一课》读书笔记12-23
《最后一头战象》读书笔记22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