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读书笔记>《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4-10-16 13:34:00
  • 相关推荐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1

  《非理性繁荣》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格林斯潘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下面我们来看看《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1000字,欢迎阅读借鉴。

  最近在看两本书《黑天鹅效应》、《非理性繁荣》,觉得是两本很不错的书,推荐阅读。对于经济、股市、楼市的分析很有启发作用,尤其是罗伯特。希勒的《非理性繁荣》对整个美国股市和楼市的梳理,论据充分、有条有理,不愧是大学问家的作品。而我越发觉得“地球上没有新事物”。一个对美国经济了解深刻的人对于世界其他地方的类似现象就应很容易把握,当然也越容易利用机会赚取财富。反推之,如果想了解当今中国的经济现象,先学别人的理论经验,看到本质,添加入中国所特有的影响因素,会相对容易明白些。

  股市、楼市有“死多头”和“死空头”两种说法,所谓“死多头”就是偏执的一向看多的人,而“死空头”当然就是一向看空的人咯。我本身是一个极容易乐观的人,有些时候甚至是盲目的乐观,但是对于中国的楼市,中期并不看好。楼市一向在疯涨,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房价不会降。有人跟我说,中国就是能走出中国特色的楼市,让楼市持续上涨,只要政府想让它涨就能一向涨下去。也许我比较愚钝,但我从未见过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够逆经济规律而一向健康前行的。有些东西“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种下的因总是要收获果的。一旦楼市的“非理性繁荣”走到尽头,承受巨大痛苦的.终是百姓,正因既得利益者有他们自我的好去处。

  在经济现象中,媒体的影响力是个不容忽视的重大因素。媒体的作用不是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所谓的一些专家但是是“砖家”,为了一些好处昧着良心为某些人摇旗呐喊,拼命鼓吹。谎言被现实戳穿后,收获板砖无数,因此名为“砖家”),媒体的作用只是在经济现象发生了之后,产生很多吸引公众眼球的报道,导致经济现象的结果被放大。

  最后,非理性繁荣的非理性被放大到最大,泡沫破裂时候的破坏力则导致经济恢复的更困难。忽然想起巴菲特的投资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不知道到时候清醒的能有几个美国金融学教授罗伯特·J·希勒的新作《非理性繁荣》出版后,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在此书中,希勒用了较多的金融行为学理论来解释九十年代后期美国股市的泡沫成因。

  由于中国股市这几年的连续上涨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这在美国股市更为剧烈。希勒就指出,那些坚信股市会下滑和连续减速的人由于年复一年不断地出现决定错误,对自我的坏情绪很敏感。

  那些不断预测下滑的人由于总是在错,会痛苦地感觉到丢面子。由于对认识世界的满意程度是自尊和个人身份的一部分,很自然地,以前悲观的人想建立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观,或至少会在公众面前呈现出不一样的态度。也正正因如此,“空翻多”的能量有时会很强大,甚至很多人在高位也奋不顾身地涌入市场。

  尤其是当股票投资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投资人更是害怕“踏空”。对于人们为什么不能做出独立的决定和选取,一般的解释是迫于社会压力的屈从,人们害怕被看成是另类或是傻瓜,他们的决定受到了动遥。但社会心理学家早在五十年代就透过实验证明,人们未必是害怕在一群人之前表达一个相反的观点,而是“传统理性”告诉他们,当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决定时,那么差不多能够肯定,大部分人是正确的。所谓顺势而为。

  人们对股评家、分析师和经济学的所谓“权威”的依靠感。尤其是在社会分工日益明显的这天,人们信赖专家成为一种习惯,总以为专家推荐的股票或走势的看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跟他们走没错。

  还有一点也颇值得关注,就是投资者经常对价位高估习以为常,只有等到股价跌了个50%甚至100%,才恍然大悟。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人们在模棱两可的状况下做出的决定往往会受到身边因素的影响。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2

  最近读了希勒写的《非理性繁荣》。这是一本学术著作,作者把非理性繁荣作为了一个研究对象从结构上,文化上,心理上进行了研究。我佩服作者的丰富的知识,严谨的考证,细心的调查,但我不太喜欢这种典型的西式研究方法,一切用图表数据说话,然后试图解释这些图表数据说明的东西。书我读起来有些拗口,这是因为我浮躁的心态,翻译的不畅。我只是简单的翻了一遍。但这过程中,围绕非理性繁荣这个命题,我确实想到了很多,这有很多我已经形成的观念和正在形成的观念,借此机会我正好把它表达出来。所以这并不是一篇读后感。

  关于非理性?

  投资者心理对经济理解总是延迟和放大的。中国自20xx年后的快速增长,直到05,06年才体现到股市上来,而且投资者放大了对经济增长的感触,07年就进入非理性的状态了。危机也在那时埋伏,当股市开始下跌,很容易就进入了bengpan,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恐慌,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很轻易的跌破基本面关口和心理关口。人也如此,发达时,自信和欲望也会极度膨胀,以为天下唯我独尊;落魄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自杀的心都有。股市就是由这样的人构成的,所以也有这样的性格。人要认清自己,成不骄,败不馁,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成熟的股市也应该这样。但话又说回来,不成熟的'股市才有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

  庞氏骗局和击鼓传花

  我在想这种放大效应是如何传播出去的。贪婪和恐慌最终是如何被放大到了疯狂。这其实就是个庞氏骗局,说白了就是传销。庞氏骗局因为臭名昭著的麦道夫而被大家所熟悉,传销在我国是明文禁止的。大盘涨了,所以更多的人进来,所以大盘再涨,直到泡沫破裂。bengpan也是如此。大多数投资者都知道其中的端倪,为什么他们还参与到其中呢?我想这是一种“击鼓传花”的心理,每个人都不会认为自己就那么倒霉轮到最后一个,每个人都相信自己能都获利逃脱。这就是赌博了。

  在关键点操控

  还有一个命题是大盘如何从一小部分人的狂欢演变成了全民狂欢。这类似于病毒传播模型,但我并不做过多地分析。我记得有个临界值,当感染比率大于这个值的时候,就有可能使整体都感染。我想说的是,临界值附近是个很危险的区域,这使得操控变成了可能。可能投入并不太多的资金,就可以使狂欢成燎原之势。这与索罗斯的观点很像。他就找到了这样的一个时机,狙击了英镑。我相信这样的投机机会会经常存在的。

  书中提到的一个小故事我很感兴趣。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么出名,远远超过了其它同时期的作品?这幅油画从艺术上真的超过其它作品很多吗?作者的儿子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作者查证了一些资料,这幅油画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对它进行了炒作,又发生了很多其它的故事,强化了人们心中的印象,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又开始对它进行细细的论证,最终巩固了它作为一个超伟大作品的地位。这其实也是一个泡沫形成的过程,包含了传播,正反馈,或许还有一些关键时刻。当然,这个泡沫永远不会破碎了。因为艺术这种东西无法估价。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3

  第二次拜读这本曾为希勒教授带来无穷声誉的经典著作,尽管在很多地方还是不太能完全把握他的思想(也许也有翻译的问题),但相信他的思路已大抵掌握并认同!

  本书重点是分析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这些泡沫的形成原因以及人的心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作为一名行为金融学家,希勒教授指出以下一些重要的思想:

  1、人类的行为最终推动着金融市场的运行;

  2、泡沫崩溃所蕴含的风险比人们认识到得要大得多;——想想07年;

  3、“投机性泡沫”:价格上涨的信息刺激着投资者的热情,并且这种热情通过心理的相互影响在人与人之间逐步扩散,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推动价格上涨的投机行列,完全不考虑资产的实际价值,而一味的`沉浸在对其他投资者发迹的羡慕与赌徒般的兴奋中;

  4、当整个时期的房价指数经通货膨胀修正后,我们发现房价上涨并没有那么多;

  5、当事件朝着一个极端的方向发展,通常是由于众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其中任何单个因素都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

  6、供给与需求才是真正影响股票市场价格水平的根本因素。供求双方的行为是市场心理研究的一部分,正是这种行为驱动了股票市场的变化;

  7、在股市达到顶峰之前人们的预期往往过于乐观,而此后,人们的预期却又显得过于悲观;

  8、投资者选择将其判断的依据建立在多数专家都认可的基本理论上;

  9、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之间有时可能存在着交叉反馈,随着房地产市场中投机活动的增加和社会的不断变化,这种反馈可能在未来不断加强;

  10、新闻媒体无论是在为股市变化进行铺垫还是在煽动这种变化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1、股票市场的价格并不完全由基本面来决定;

  12、人们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作出的决定往往会受到身边因素的影响;

  13、人们总是倾向于过度自信而不是信心不足;

  14、人们并不总是像事先想好的那样行事;

  15、机构投资者并不一定比个人投资者聪明;

  16、远离那些被高估的股票,才是明智的战略;

  17、股票可以下跌,而且可以下跌很多年。股票市场可以被高估,同样可以低估许多年。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描写祖国繁荣昌盛的句子03-07

祖国繁荣富强的文案(精选100句)11-02

《活法》读书笔记-读书笔记07-10

经典读书笔记11-08

读书笔记05-15

《热爱生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07-06

英语读书笔记05-18

简爱读书笔记12-01

春水读书笔记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