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读书笔记 篇1
暑假期间,我用几天的时间认真地拜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著作——《爱的教育》,作者在书中描写了许多小故事,这些故事每一个都很平凡,但是平凡乃见其伟大。读完之后受益匪浅。此书描写的好多故事都贯穿着一个主题,那也是爱——博爱。
《爱的教育》里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鸟语花香,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更没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书中所记载的也是某些平凡的人和事:我的老师,扫烟囱的小孩,受伤的劳动者,玩具火车……
这些故事意在告诫我们去爱我们的亲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国家,爱比我们弱小的人,爱我们所碰到的生疏人,尤甚爱那些曾经有过犯罪行为的人,它另外也教育我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时,请伸出双手。每一个故事娓娓道来,每一个故事我们在日常日常中均可令看到其缩影,这些故事与惊天动地无关,与华丽的辞藻无关,与一波三折无关,但是它使每一位读者在爱的故事中受到教育,另外也吸引着许多中年以上人士和未中年以上人士去思考爱的真正内涵、以及如何去实施爱的教育。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春风一样,拂去每一个人心中的恐慌,孤独,痛楚,驱赶掉群众心中的邪恶,让穷苦的人看到丰收的秋天的希望,让孤独的老人感到如同亲人般抚摩的暖和,让无家可归的`小孩重来体验到人间的温馨。它散布在整个人间,贯穿于人生的整个旅程。它无影亦无形,有的时间群众可令轻而易举的了解它的存在,而有的时间它只是偷偷的呈现,你还没有了解它的到来,它却已经走了。同学之中的互相帮助是爱,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爱,妈妈对小孩的不求回报的付出是爱,参加志愿者服务时爱,筹资建造希望小学是爱。爱的内涵之广,我们无法一言以蔽之。我想每一个人对爱都有一种解释。
爱对于我们的教育所起的用处应该是至关紧要的,它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基石,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言“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天空中璀璨的烟花,为了将最美的一面留给人间,从未追问过燃放之后的结局如何,因为心中有爱,即使痛楚着,也要无悔的追逐。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了安利柯的日常,目睹了他的日常,目睹了他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如何传承爱的接力。像书上所写的一样用爱去教育我们的后代,将是我之后的追求。
教育读书笔记 篇2
“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这是我在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个体”二字就十分明显的告知我们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面向个体的教育”也就意味着过于统一的教育方式,过于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够高效的激发出孩子本身所特有的、更甚是隐藏在孩子内心深处的才能。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便是我们的“放手”。
如何放手?李希贵老师在书中为我们进行了解答。首先,平等的对话。真正的教育面对的是真实的学生,没有了行政班,没有了班主任,老师的绝对权威会失去一定的效用,而学生的个性却得到张扬。班主任没有了以往的“权威”,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就有了更大的挑战,但是,在这种师生平等的校园氛围中,在尊重、包容、倾听,在爱、帮助、欣赏中学生的真实想法却有了真正的体现。只有在真实的学生面前,我们的教育才能找寻到真正的起点。其次,帮助学生认清自己。面对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如何让学生在放手后得到的是更进一步的发展而非失了“束缚”后的漫无目的,此时需要就是老师、家长以及同伴的帮助与指点。在帮助中,在教与学中,让学生逐渐的认清自己的内心所想,认清自己的自我才能,认清自己的心中理想。再次,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自律意识。如何避免学生在放手之后不是脱了缰绳的野马,责任心与自律意识培养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程,感兴趣的课程,孩子们便有了动力,有了耐力去认真的把自己这些的事情做完、做好。没有了教师“必选”的要求,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做、想做、愿意做就成为了自己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正如李老师在书中所写,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关心的事情做出的反应。
“放手”之后,孩子们才有机会去寻着他们的兴趣,他们的所想,找到并实现他们的未来!
教育读书笔记 篇3
爱,一个庄严又复杂的字,它包含了许许多多……爱,可以使一个人得到力量,使一个瘦弱的男孩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勇气,用自己全部力量去保护妹妹,这份爱让我深深的感动。
这个让我感受到如此强大爱的故事就是《爱的教育》中的一个小故事---《打架》。高大蛮横的弗兰迪被开除后,要报复斯带蒂,于是就在斯带蒂接妹妹回家的必经之路上等候,当他们走过来,弗兰迪偷偷跟在后面,用力拉斯带蒂妹妹的辫子,被惊动的斯带蒂虽然又矮小又瘦弱,但是他毫不畏惧,勇敢地扑向弗兰迪,当斯带蒂被撕破了半只耳朵,眼睛也被打伤,鼻子出了血,他仍然毫不退缩,坚强地说:“你可以打死我,我不会放过你!”
看到这里,我不禁眼含热泪,斯带蒂,你真是好样的!我多想我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啊!
很快弗兰迪和斯带蒂周围聚集好多人,大家鼓励斯带蒂:“好样的!”“加油!”有的还骂弗兰迪:“粗鲁的家伙!”当斯带蒂按住弗兰迪的时候,弗兰迪掏出小刀,斯带蒂狠狠咬住他的手,小刀掉了,人们把两人分开,弗兰迪狼狈地逃跑了,斯带蒂站在妹妹身边,很欣慰。
我感动极了!是啊,斯带蒂得到的不仅仅是这场打架的赢家,还得到了一笔精神上的巨大财富,我想这是斯带蒂最富有的时刻。
爱,这种神秘的力量推着一个比对手矮小瘦弱的男孩勇敢向前,疼痛和鲜血都不能阻止他保护自己的妹妹。斯带蒂虽然遍体鳞伤,但他保护了妹妹,赢得了尊严,也获得了大家的赞赏,这同样是一种心灵的安慰,也是一种治愈创伤最好的良药。斯带蒂对妹妹的爱会融成生命中最宝贵最永久的财富。
我相信:如果我的家里遭了灾难,我的亲人受了欺辱,我也会伸出坚硬的小拳头与他战斗。我相信:如果我的祖国遭了灾难,受到了侵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用我们全部的力量,甚至生命,去战斗!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教育读书笔记 篇4
小泥瓦匠病的很重。老师让“我”、卡罗纳和德罗西去看望他。“我们”用四枚铜币买了三个大甜橙。泥瓦匠骨瘦如柴,脸色惨白、喘着粗气,大家都希望小泥瓦匠可以好起来。
这里面卡罗纳的做法使我感动,这里面的三个大甜橙是他买的,以及后来的安慰、帮助、照顾都是他安排下做成的。
所以我们要多照顾同学们,帮助同学们,谁有困难就去帮助他们。比如,有的同学上课忘带尺子了,就可以去借给他;有的同学有道题不会,我们可以教他;还有的同学想搬东西,我们可以去帮助他。总而言之,我们要多多帮助身边的同学们。这样,我们也会很开心的。这让我想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名言。
还记得二年级那时候,有一次放学,我和刘聿澳、周会钧他们一起去小公园玩儿,我们不知道被称为“秘密基地”的'草地上都是泥巴和许多带刺的草。周会钧先进去说:“啊!我动不了。”我着急的说:“你别动,慢慢地抬起脚来。”过了十分钟,周会钧出来了,真是虚惊一场啊!
我找到的好段是:卡罗纳把三个橙子放在靠近他脸的枕头上,橙子散发出甜丝的清香,他闻到香味就苏醒过来。
教育读书笔记 篇5
《爱的教育》是一部伟大的爱的经典著作,它以对祖国、父母、师长、同学的真挚情感,讲述了如何进行“爱的教育”。全书概括了发生在主人公恩利科身边各式各样的感人小故事,也记录了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爱的教育”,还有老师讲述的“每日故事”。它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学生,怎样学习、生活、去爱,诉说了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教育使爱在升华。
这是第二次阅读了《爱的教育》了,此时此刻,我对世间博大的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说,原来我感动的是爱的善良,现在,我理解了爱是爱国、宽大、无私的品质。
爱就是爱国。
《帕多瓦的小爱国者》中的男孩,因为拥有了爱国的激情而充满了力量和尊严。古往今来,爱国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不论强大落后,不管富饶贫穷,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社会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茅以升作为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第一个工学博士,毅然决然放弃美国的高等待遇,回到当时还是一穷二白的中国,最后为中国的桥梁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啊,在危机时刻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这样的人才会像帕多瓦的小爱国者充满了力量。
爱就是宽大。
教育读书笔记 篇6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为《爱的教育》,里面有很多个爱的故事,马尔科为了寻找自己的母亲,跑遍了七个城市,并最终救活了自己奄奄一息的母亲,母子一家终于团聚到了一起。
一个聋哑女因女老师的指导,会看别人嘴巴的变化而知道别人在说什么,因女老师一字一拼音的`耐心教,她会生硬地说话,到最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还有卡罗纳把自己最心爱的扭条小火车送给了自己的好朋友。小男孩为了自己妹妹的安全而跟比自己高大,力大的人打起来。后来卡罗纳的母亲意外死亡,老师给卡罗纳一个安慰,让卡罗纳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我读了《爱的教育》里的一个故事让我知道一个道理。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烧炭工和绅士》讲的是诺比斯和贝蒂吵架。诺比斯见理屈就骂贝蒂的父亲是叫花子,贝蒂听了这句话羞怯极了。到了家就告诉了爸爸,他的爸爸就到学校找老师抱怨,这时诺比斯的爸爸听到有人在说自己的名字就问怎么回事,老师就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诺比斯的爸爸非常生气,就把诺比斯叫过来向贝蒂道歉,并向贝蒂的爸爸握手。诺比斯道完歉之后,贝蒂的爸爸往贝蒂背后一推,贝蒂就和诺比斯拥抱了起来。
这个故事的道理不用说你也应该知道就是不要傲慢、不要瞧不起人。否则会使别人伤心,自己也会受到惩罚。
一份关心,一份祝福,再加上一份安慰,就可以让一个人有了生存的机会。我们应该去学着关爱别人。
教育读书笔记 篇7
有这么一种东西,它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内心,陶冶了我们的心灵,滋润了世间万物。正是它,令我们成长,令我们奋进;它是幸福的源泉,是它创造了这个精彩动人了世界。这就是爱。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这本书所写的是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发生的许多平凡而感人的事情。这些事儿虽然都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却融入了种种世间最伟大的爱: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也许,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爱到底是什么呢?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为这个简单却深奥的字眼儿不断地诠释,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其实,每一个善良的人都能了解什么是爱。因为,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事儿都可以感受到爱的存在,每一个心中有爱都在让爱的真谛不断延伸、升华。如果一个人从不爱他人,那么他就是一个无情的人,他的生活也将失去色彩,人生将失去意义。如果我们能够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妈妈对你唠唠叨叨,那是她对你的关爱;爸爸对你严格要求,但却严中有爱;老师给你耐心教导,他们用爱传播了知识;同学热心帮助你,因为你们有纯真的友谊。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为你自豪,也有人默默地为你担忧,为你提供帮助。所以,爱是无处不在的。那么,我们也去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吧,用真诚去对待每一个人,用爱去创造更美丽动人的世界!
教育读书笔记 篇8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创作的体小说,它主要写了主人公安利柯以日记形式,记录日常身边的事情,向读者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爱,如师生之间的爱、同学之间的爱、陌生人之间的爱、邻里之间的爱……
读了这本小说我到了爱无处不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其实献出爱心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不是一定要干什么大事,比如给他人一颗宽容的心,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不乱扔垃圾等等……
这本图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烟囱扫除人》,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安利柯到女子学校里去送书,看见了一个烟囱扫除人在哭泣,因为她刚得来的钱从破的口袋里漏了出去,在一个帽子上插青羽毛的大女孩的带领下,同学们纷纷捐钱,钱很快就攒够了,甚至有些没带钱的把她自己的花也捐了出来,钱攒够了,烟囱扫除人十分欢喜。
这让我想到了那次书法课唐小童没有带毛笔,这时班里的同学们都把自己的毛笔给了她,她很开心,也很感激。于是她收下了我的笔,其实是因为我离她最近。
读了这篇故事,我感受到了人间的爱有多美好,也有很多种,不管是同学还是陌生人,每个人心中都有爱,有时候只是借一支笔的一件小事,它也体现的是爱。
啊!爱!你是那么尊贵和华丽,你又是那么简朴和厚实。
教育读书笔记 篇9
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它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爱的教育》都一直是整个意大利的青少年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刚上小学四年级的意大利男孩,他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知识分子家庭。由于接受了他父亲的巨大影响,他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在生活中诚挚友善,是一个优秀的中产阶级少年。在书中,他以一个孩子的视觉角度、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在整整一个学年中,他的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故事。
虽然校园是书中绝大部分的故事演绎的舞台,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样的一个小小的窗口看到当时整个意大利的一个缩影。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和骄傲自大的沃蒂尼同样出生在富裕的中产阶级阶层,前者真诚质朴、平易近人,后者却骄奢横溢,目中无人;而作为平民学生的代表者加罗内和克罗西,一个是非分明,敢于和邪恶抗争,是弱者心中的英雄;另一个活泼可爱,小小的年纪就帮助父母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如果说加罗菲的生意经和小聪明让人忍俊不禁,那么弗兰蒂的冷漠的`内心和丑恶的面目则会令所有阅读这本书的人不齿。虽然作者用简单而平实的笔触勾勒出这一个个孩子形象的时候与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已经相差了上百年,但是他们却仿佛真的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也许这就是这本书几十年来都没有被人们忘却的真实原因吧。
除了安利柯的日记,《爱的教育》一书中还穿插了安利柯的父母和他的姐姐西尔维亚给他写的一些信以及九篇老师让孩子们听写下来的每月故事。如果说这些信带着深深的时代烙痕,让崇尚人文的现代人多少觉得有些教条,有点空洞,并不是那么有说服力的话,那么那九个故事的存在却包含着作者的许多匠心。
聪明的读者,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这九个故事中的九个英勇的少年他们来自意大利九个不同的大区(意大利的一个大区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份。),他们站在一起代表了整个新生的意大利和它的未来。故事中的九个小主人公们是九个小英雄,为了他们心目中崇高的目标,他们承受了巨大的牺牲,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祖国还是为了自己的家庭,他们在他们的事迹中表现出来的忘我和克己的精神,在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现代人眼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有些难以理解,甚至匪夷所思,但是它们却体现了意大利著名的政治家加富尔(1810-1861)当时的治国理念,是年轻的、刚刚统一的意大利所需要的奉献精神。
《爱的教育》这本意大利文的著作它原来的标题是“cuore”,如果直译的话,应该是“心”的意思。用“心”,也就是用“真诚的心和平等的概念”来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是该书的教育主旨,也是这本书最局限、甚至可以说最“失败”的一个地方。作为一个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作者对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明知道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里,人与人最大的交流障碍在于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而这一点不是简单的对“心” 的召唤能解决的,但是,他却没有勇气把自己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讲出来,而只能采取逃避和迂回的办法来号召所有的青少年都做一个有“心”的孩子。这一点,作者自己也早就认识到了,所以,在《爱的教育》获得成功之后,他在一些媒体上对自己的所谓“理智上”和“感情上”的矛盾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随着时代的变迁,《爱的教育》对于意大利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已经不像它刚出版时那么重大,近几年来,在意大利本国的媒体上不断有文章抨击这本书存在的现实意义。有人批评它“田园式的、牧歌般的”情怀与乌托邦社会一样缺乏现实意义;有人抨击说那些每月故事中的英雄少年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遥远,是后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小资产阶级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有人说书中恩里科的班主任佩尔博尼老师采用的教育模式有煽情的嫌疑,已经不合时宜,对待当代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把他们当做朋友,坦诚地与他们进行交流,等等等等。
但是,无论世事怎样变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在意大利的统一大业中产生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大家都知道语言的统一是一个国家实现政治上的统一的必要条件。在很长的时间里,“意大利” 这个名词一直都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政治概念。如果说现代意大利语的开山鼻祖亚历山德罗·曼佐尼用他的经典著作《约婚夫妇》使现代意大利语实现了初步的统一,为意大利政治上的统一打下了一个基础,那么在《约婚夫妇》面市五十年之际到新生的意大利统一政权产生后的二十五年里,我们说是德·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进一步巩固了亚历山德罗·曼佐尼的成就,为意大利的统一大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德·亚米契斯叙述故事时采用的朴素、平实的语言使《爱的教育》成为了一部喜闻乐见的作品,使处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都能参与阅读。它对文字统一、文化推广的作用几乎可以和二战后进入人们生活的新型媒体——电视相媲美。另外,政治上的局限也并没有阻碍《爱的教育》在广大民众中获得伟大的成功,它提倡的奉献精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甚至还对当时整个意大利社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就在今天,《爱的教育》也仍然是意大利的青少年们学习写作、表达时的“模范文章”。二〇〇一年六月十五日的意大利晚邮报的文化版上就有这么一篇文章,介绍意大利诗人帕斯科利给一个孩子的一封信。诗人在信中说: “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堪称青少年学习写作的典范。
教育读书笔记 篇10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名叫《爱的教育》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人公叫安利柯,他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用他的笔来记录了一学年学校和家里发生的'一件件平凡但确感人的事。校长先生从不责骂小孩,和蔼可亲,自从心爱的儿子在战场上死去后,就把所有的爱给了孩子们;老师们终日辛勤工作,把全部的爱和热情都奉献给了孩子们;父亲教育他行为举止应该像个绅士,要爱自己出生、成长的这座城市和他的居民;母亲和姐姐是高尚、善良的人,有金子般的心;同学们纯洁、友爱、善良。
通过一个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爱才是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我们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教育读书笔记 篇11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拜读了赵忠心老师经过多年研究所写的《家庭教育学》,其中借鉴了许多中外家庭教育的理论以及家庭教育子女的经验。读完这本书,我深有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时常觉得幼儿越来越难管理,教育孩子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常常视孩子为家中的小太阳,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长时间如此容易使孩子养成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以后的人际交往,以及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在大多数家庭里,隔辈亲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孩子提出的要求,爷爷奶奶都会尽量的去满足,而实际上,应该给孩子讲道理幼教,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去做,什么不能做,如果孩子执意的要求,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在我接触的很多家长,几乎都是着重关心孩子的认知水平、技能掌握,缺乏对孩子习惯的培养,从而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利于在今后社会上的发展。
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目标或是愿望,过高的期望无疑是增加了孩子的压力以负担,当孩子面对挫折使,会逐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与认可,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随着现在的培训班、学习班的增多,家长们在不考虑孩子是否有兴趣,就替孩子报名参加,并把孩子的日常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的,使孩子整天面对着大量的作业以及学习压力,从而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与童年的欢乐,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要正确对待儿童的教育,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并积极引导学习发展,使孩子拥有一个充满欢乐的童年。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不仅要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要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孩子的品德素质,提高孩子的自主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往往只重视孩子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其素质教育的发展,良好的品德素质对孩子在社会中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可见,家庭对孩子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加强对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意识,锻炼孩子的自主行为能力,例如,学会自己扫地、自己擦桌子等家务活动,来促进孩子自主能力的发展,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完成的不好而批评或阻止,避免影响到孩子的积极性与自主意识。
《家庭教育学》这本书就要求我们重视对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及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父母,要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加强对孩子精神教育的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幼儿教育,自觉承担对孩子教育的责任,使孩子成为高素质、高品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育读书笔记 篇12
“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其中包括有意识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好坏因人而异,因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等因素而异。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热爱英语的兴趣,具备学习的内驱动力
我觉得首先要自我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兴趣的唯一办法就是使英语学习的过程变得令人愉快,使我们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使我们觉得英语学习不是一种负担。初中阶段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互相用英语提问,做记生词的游戏,也可以把学过的知识编成小对话,如看病、问路、买东西、借东西等,一有时间就可以操练。还可以用英语介绍班级、家庭、学校、同学、朋友等。高中阶段,同学们可以互赠英语格言,讲英语故事,积极参加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学唱英语歌曲,排练英语短剧,举行英语晚会,参加英语朗诵、讲演、歌咏比赛等。同学们还可以多看一些英语课外阅读材料,喜欢体育的同学可以选看体育比赛的材料,喜欢历史的同学可以多看英、美的人物传记、历史事件材料,喜欢文艺的同学还可以多看介绍外国电影、歌星、电影明星的材料,这样我们就能从阅读活动中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只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你在英语学习方面就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2.了解外国文化习俗,利于学好该国语言
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把握语句结构的正确性,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一个民族的语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该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实践证明,无论学习哪种外国语,语言学习者都必须对语言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也就是说外语学习者在初学阶段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与语言有关的各种背景知识。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当然要对主要对象国的情况有所了解,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逐步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学生了解了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好英语,扩大视野,还有助于我们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3.课堂听课、预习、复习,三者关系互动处理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45分钟的课堂时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投入”,要做好“投入”,以下两点至关重要。首先要全神贯注,这不仅是对教师讲课而言,对同学发言也是如此。别的同学发言正是你练习听力的好机会。其次应该做到多想、多说、多练。“多想”是指老师讲课时,你的`思维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同时还要多动脑筋。“多说、多练”就是要积极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到老师指令的对话、小品、复述等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预习时,同学可以先读记生词,再听对话或课文,并做相应的阅读理解,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或进行缺词填空等,以检验预习效果,在此过程中同学可以把在预习中碰到的有疑惑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第二天听课时解决。
复习是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课后复习时,同学应把当天教过的课文过一遍,记住重点、难点及词汇的用法,朗读并背诵关键句型,一般可背诵每单元后面的课文解释,一般来讲,课文解释是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是本单元的知识精华。对于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地方,下课时应及时弄清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都可以,切不可一知半解,敷衍了事。 转贴于
4.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反复确认不厌其烦
反复确认既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查漏”活动,也是重要的知识巩固过程。反复确认的关键是“确认什么”以及“用什么方法来加以确认”。需要确认的内容首先是明确哪些是自己不懂、不会和记不住的地方;其次是确认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最后还需确认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时随时把不懂、不清楚或记不住的地方以及把知识的要点和重要的内容用笔记下来。同时,记下来的内容一定要进行确认和进一步学习。临考前,还应把这些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
对学习内容如何判断懂还是不懂,是部分掌握还是全部掌握,可用做练习题的方法来确认。如果全部正确,即可确认基本掌握,否则就需要再次复习。
相互提问、讨论,相互编题考查对方,也是确认的好方法。有时,给其他同学讲解或做示范解答也能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
5.关注改良阅读方法,切实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对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阅读能力差的学生,阅读速度一般较慢,而且思维迟纯,理解力弱;相反,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阅读速度较快,理解也迅速准确,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比前者好。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掌握书中的内容呢?目前有一种很流行、效果较好的阅读方法叫SQ3R学习方法,是代表浏览(Survey)、提问(Question)、朗读(Read)、背诵(Recite)和复习(Review)。
浏览——首先要尽量弄清所读材料的目的、大概内容、适应对象。可以仔细阅读作者的序言和后记,查看目录和索引,阅读各章提要和小结,迅速游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梗概和主要精神,把最重要的东西学到手。
提问——浏览准备细读的章节,反复琢磨其中的某些观点,并同自己已掌握的有关知识相联系、相比较,同时记下主要问题和所思考的问题,通过问答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朗读——在基本理解文章内容后听录音,然后学生进行模仿性朗读,用以训练朗读能力,增强语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背诵——不是逐字逐句的背诵,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各章节的中心思想,对极其重要的内容则要背诵。
教育读书笔记 篇13
假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点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这样谈论 “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白天要上课,晚上有时还要加班……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读书?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答话给我启开了一个窗口,使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并有
潺潺不断的水流,这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才能在教学时游刃有余,才能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第二点是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当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些“你自己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己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
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教师一方面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而且对学生也有益。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作者的建议、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来说,如同一条条欢快清澈的小溪,汇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读常新。她让我明白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自己读书,还有引导学生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是师生永恒的主题。
教育读书笔记 篇14
这两天我进行了断舍离行动,扔掉了一些衣服和女儿的玩具,整理了书桌,把关于教育的书籍放在一起,计划一本接一本重新阅读,写读书笔记。
第一本是陈鹤琴著的《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这是我15年在网上买的,之前通读了一遍,现在再看,仍是觉得针对小宝开始的注意事项非常全面。家有小宝的父母可以在网上买本看看。
如果早读他的书几年,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虽然我的女儿已经错过最佳教育时期,我还找到几条她现在还是需要的记录下来,特别提醒自己注意培养好的习惯。这些其实都是父母在做在学,才能真正帮到孩子的。
第一点:做父母的应当教训小孩子顾虑别人的安宁。
第二点:做父母的须禁止小孩子作伪。
第三点:教小孩子服从。
第四点:教小孩子爱人。
全书通俗易懂,讲得都是案例,一百多条举例当中,在儿子一鸣那儿的就占了73条之多,他把学来的家教知识在儿子身上印证,自己的学说也在儿子身上实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卡尔·威特的教育。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鹤琴先生说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他举了一个例子:
知新的母亲很明白知新的心理;她也很能体贴知新的意思;而知新也很愿意听她的话。一日早晨,知新同她4岁大的妹妹玩弄积木,搭桥砌屋,玩得很高兴,他母亲走来看见他同他妹妹俩玩得这样有趣,就笑嘻嘻地称赞了他们几句,并且对他们说:“我们要吃点心了,我再给你们5分钟功夫,你们快点玩,玩好就把积木放在原处。”
就是这样简单地几句话,让孩子有了一个心理预期,比命令式的`骤然制止要强多少倍,我们成人在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如果被告知立刻停止,也是有诸多的不愿意,孩子更是如此,但是给他留有一个时间,让他缓冲一下,他也就接受了。
陈鹤琴先生说: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孩子多说“不!不!”,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倘使不论事情的可否,竟一味去禁止他,那么小孩子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儿童的内心世界如此丰富,如果我们用粗糙、粗暴去对待孩子,孩子的成长势必会受到影响,既不能无原则溺爱,也不能太严厉,语言要柔和,行为要严格。
【教育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教育读书笔记01-09
教育的读书笔记05-22
教育读书笔记06-23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02-14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2-11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2-06
爱与教育读书笔记06-05
教育的力量读书笔记02-23
教育读书笔记范文05-04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