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读书笔记>《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4-05-20 16:58:34
  • 相关推荐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

  当年明月说过:“所有伟大的人,都是凡人。千锤百炼,千回万转,矢志不改,仅此而已。”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凡人”“千回百转,矢志不改”后就能成为伟大的人呢?

  我想,这是因为坚持。有了矢志不改的坚持,他们就能翻过那座挡在我们前面的大山,看到山的那一边的四季如春,看到山的那一边的浮光跃金,看到山的那一边的风起云涌。当别人只能看到层林尽染时,他们已经知道知道了从天边涌来的是北风如刀,还是和风暖阳。

  他们在山的那一边获得了超越他人的力量,因此凡人成了伟人。同时,翻不过大山,看不到山的那一边,不经历风雨交加,不体会鸟语花香,也就无法成为伟人。崇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勤劳实干,有政治头脑,然而在他历史上只是二流人物。他看到了阉党作乱,于是慢药除魏忠贤,快刀斩奸佞余孽。死太监死了,奸佞已铲除,崇祯笑了。他看到山上吃人的老虎杀光了,很高兴,但他没有看到在山的那一边,一群名叫“言官“的豺狼,在山中无老虎后,会回来称大王。言官们在朝廷上逮谁骂谁,阉党在时至少骂人还是有纪律的,然而魏公公死后,言官们骂成一片,逼得内阁只能靠抓阄选人。

  抓阄选首辅,好像比阉党选首辅好不了多少。

  崇祯很努力,他摸清了山这边的一切,他知道山上有什么树,他知道山上什么地方活着什么动物。

  但他没看到山的那一边

  帝王一梦终成空,枯枝残躯曳风中。

  恐怕崇祯到死也不明白自己的努力为何付诸东流,他了解大山,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山后,在山的那一边。

  作者当年明月看到了山的那一边。

  他看到人们被电视剧误导,对明史认识千奇百怪;他看到人们日益浮躁,远离了历史的厚重沉淀,他决定改变。山上被毒蛇侵占,他并没有简单地杀死山上的蛇,而是,绕到山后,堵上了毒蛇的巢穴。他用真实当利剑,斩杀毒蛇;他用幽默当巨石,堵住巢穴。他看到了其他历史著作作者看不到的东西,因此,他比其他作者更成功。

  好像到了这里,就可以解答为什么凡人经过“千锤百炼“就会成为伟人了:因为千锤百炼,让他们的视线跨过大山,让他们获得超越常人的力量。但是,魏忠贤也很努力,他也经历过一次次的`失败与成功,为什么他不是伟人呢?

  不是因为他努力不够,也不是因为他受的磨难太少,而是因为,他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他本来励志做一个护人性命的盾牌,但当他第一次看到山后的风景时,并没有被春风唤醒百花香所感染,而是沉迷于暴风闪电那狂野的力量。于是,他变了,他不愿意当盾牌救护苍生,而是愿意化为利剑横扫天下。

  迷失了方向,即使看到了山的那一边,也不过是让你走到更高的地方,然后,让你更惨烈的摔下去。

  哀莫大于心死,最哀莫大于心死而身不知。

  谁知道登山时有多少人跌落谷底,谁知道有多少人迷失森林?

  谁也不知道。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伊甸园,还是火海炼狱?无从而知。有人说那边是“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有人说是“万事皆空,万事皆允”的明悟。只有自己攀上险峰,才知道山那边的风景。

  让我们一起挑战吗未知的险峰吧,让我们一起去看山那边的风景,挑战人生的高度!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2

  今天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二十章最后的名将——蓝玉。主要写了朱元璋不放心北元,明洪武十三年和十四年向北元发起两次远征,都取得了胜利,但并未对北元形成致命的打击,不断骚扰明朝的边境。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一次下令远征,蓝玉在历次正沙漠的行动中只是担任了几次配角。蓝玉是安徽远定人,是常遇春的内弟。蓝玉是一个要强的人,他从不会承认比任何人差。这次远征无疑给蓝玉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机会,朱元璋同意了蓝玉的请求,给了他右副将军的位置,主帅自然是冯胜。蓝玉来辽东击破了庆州的'重兵把守,纳哈出率二十万军队投降明军。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带兵远征北元,脱古思帖木儿丢下军队逃走,元军投降,北元灭亡。

  好词:明目张胆、朝思暮想、百般无奈、无处不在、瓦解、震慑、洋洋得意、狰狞、凶神恶煞、不共戴天。

  我欣赏的句子有:“其实他采取这一政策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本来在大都当皇帝的父亲被逼得搬了家,亲戚都被拉去吃牢饭,此仇实在不共戴天。”“这些明军士兵用恶狼般的眼神看着他,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还大声呼喊,很快,更多的明军士兵围拢了来他们一看珍稀动物似的眼神注视着他。他很荣幸的成为第一个俘虏。”

  实现理想之后的蓝玉任意妄为,让朱元璋再次挥动屠刀。

  初一:江廷茵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3

  在五年级的时候,我看到班上同学那几天都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我留意了一下!原来他看着的是一个名叫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当时我认为是一部历史书,一定很难懂。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市图书馆也有这套书,借来看看的。啊!受益匪浅!

  《明朝那些事儿》以通俗的方式,很幽默的讲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将讲述至明末的几百年历史。特别是第五本之《帝国飘摇》,主要讲的严世蕃入狱,严嵩倒台,一直到明朝将领领导沿海人民一起抗击逶寇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尽管是明朝从富强走向衰退的过程,但她也是奸臣倒台,人民生活重新安定的一个阶段。特别是打击日本鬼子侵略的事情,联想到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历史,真的解气!

  一直之前我听说的`都是中国的八年抗日战争,原来我们的邻居国的日本一直在欺负我们中国,杀戮抢劫我们的人民。书中有一句话叫“不打不服”,对日本人的强掳,只有硬起来反抗,把他们打回老家去,一直打到他们服气,从戚继光到李舜臣等将领,打得日本人气焰消灭,狼狈而逃!痛快!我看得很是感动,为我们中国的前辈们的英雄气概!

  同时《明朝那些事儿》之《帝国飘摇》,语言很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很多事情打个比方过了我也很明白了!原来历史上是这样争争吵吵的!老百姓很辛苦,整天为生计烦恼!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值得去珍惜!原来我们是这样的幸福安定!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去看看。我真的很喜欢这套书,更喜欢这第五部的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4

  现在是北京时间20xx年3月21日下午2点钟,我阅读完了这本书。历时几个月,中间也参杂了很多事,或许紧要或许平常,但终究淡出。

  一直对于历史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总是读读写写的。但奈何记性太差,书中很多名句、情节,那些深刻的、浅薄的、杀伐决断的、畏畏缩缩的人、事、物,已经快要忘记。但感觉不会骗人,历史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所以,关于此书,我想记下一些感受,以便自己寻找。

  历史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我想看,想了解那些曾经存在过的`人与事。这本书的结尾作者说过不相信以史为鉴,同样的,我也不信。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存在的。如今的我们只能透过史书去了解那些过去的故事,何谓感同身受,以史为鉴?不过一套客观说辞罢了。所以我觉得历史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应该是不同的,笔下的字和历史上的字,你看后的感受和我看后的感受不会相同。但这也只有自己去扪心自问了,自问我比较偏违心主义一点,如果我活在明朝,那我应该是王守仁的弟子了。

  刚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懵的,就这样结束了吗?我是如此想的,后来往下翻,发现还真是。历史还真是啊,荒诞无稽的、离经叛道的、飘渺得没有方向,同是又是正经虔诚的、简单有序的、真实得有着太多你想要否认的东西。我不想要讲这本书里哪里有多精彩?因为我想对于历史本身来说,它想听到的也不是让读者赞叹它有多精彩,而是这个事实应该让别人明白懂得。如果你明白了,懂得了,那么这本书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5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绝对不是。

  历史是过去的事实与经历。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法王朝,那些真相隐情,那些明争暗斗,那些议论杂说,都是十分精彩的,这都在《明朝那些事》中表现出来。

  从一个贫农朱重八,到后来的太祖朱元璋,其间还有一段艰苦的造反过程。我本并不知道其中的过程与艰险,但读了这套书后,我便了解了包括这段历史在内的大明二百年的荣华富贵、凶恶奸邪、创立与毁灭。

  对于我们而言,史书枯燥而难懂,对我们的兴趣不大,但由当年明月创作的《明朝那些事》是有趣生动及通俗易懂的.,好像历史的一幕幕就在我们眼前放映,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历史是灿烂的,它孕育了许多爱国将士、著名人物;历史是残酷的,有许多正义人士为真理而死,奸诈小人却一手遮天;历史也是公正的,因为到最后一直是正义战胜邪恶;历史可以借鉴于当今社会,如今官员的贪污之风,也不是如同古代官员那般?

  历史是篇精彩绝伦的小说。人物、出场及争斗都把握得准确、淋漓尽致。八股的死板不能套用它,散文的形散不能把握好它。它也是议论文,古今中外,议论纷纷,众说一坛,百家争辩,有多少政治家就是在言官的唾沫星子中倒下的啊!

  历史绝不是单一的黑白色,它如黑白混和的灰,如彩虹五彩的缤纷、真假难辨、兴盛衰败。

  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明朝那些事》就证明了这一点,这本书带来的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正确地意识到了对待历史的态度和参考。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6

  《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作品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公权贵族以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理的演义。

  在第二部中,明朝经历了跌宕起伏,为世人所铭记。大明的发展史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了解历史的兴衰,对现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明的发展与辉煌

  朱棣坐在皇帝宝座上,似乎注定会为明朝带来辉煌。自“靖难之役”后,永乐便开始了他改造明朝的宏伟蓝图,而他正是有太多的规划与理想,也带来了不少烦恼——曾经的建文帝,或许是他的谨慎,派出大臣寻找他的下落,与此同时,他要确保自己的蓝图进一步实现,于是解缙开始为《永乐大典》奋斗,郑和开始下西洋的壮举,自己也以身作则,迁都北京,带领大军挥师北上五征蒙古,南下讨平安南。每一次的亲征,都证明了大名的实力,也正是有了用了的亲征,明朝才得以安定。他以自己的智慧及作战经验展现了一代帝王的风采,他正是一位出色的统治者。正如他的不平凡的一生,他的生命结束再了北征蒙古归来的途中,一代帝王从此与世长辞!

  帝国的仁政与清明

  朱高炽在得到了杨士奇的支持后,终于还是顺利登上皇位,开始了他为期不长的执政史。在这期间,他曾纠正了父亲的错误,不畏人言,不怕反对,这是毫无疑问的壮举。但“好人不长命”,他只在皇位上坐了不到一年,但这足以对得起他谥号中的“仁”字,也无愧他一代英主的.美名。不久后,朱瞻基也开始也自己的奋斗,他曾在给父亲谒陵的途中,遇上了劳作的农民,从农民平淡的语言中,他看到了百姓的苦,能够体谅百姓,这也正是仁政。这对父子是不折不扣的好皇帝,虽然没有永乐的宏伟蓝图,带兵征战的气势,但却出现了为期不长的“仁宣之治”。

  明朝的命运与决策

  “仁宣之治”结束后,明英宗在王振的误导下犯下一个有一个的错误,但王振却毫无分寸,带领神机营二十万大军再次出征蒙古,可兵多又有何用,王振一直在做美梦,从未为国家着想过,才导致了全军覆没,皇帝被俘。曾经屹立于世界的大明朝如今危在旦夕,但英雄都是诞生在千钧一发之时,帝国未来的拯救者——于谦,开始了力王狂澜,“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这种行为举止的承诺,注定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在危急时刻,于谦作为一国之首以不变应万变,坚守城池,永远无所畏惧,在的积极配合下,终于让他保住了这个曾辉煌一世的帝国。无论在多么绝望的情况下,也不要放弃希望,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创造奇迹。于谦有他的行为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真理。

  最后的矛盾与争夺

  或许历史总少不了亲情的纷争,曾经的皇帝真的回来了,这让弟弟十分不满,也真是处在权力至上的年代,让他们不过亲情,永远都是做事做绝,他还囚徒自己哥哥,但最后垂死的他只能让出皇位,从此开始了新的历史篇章,一些人的命运注定从此改变。

  大明朝的兴衰成败,涌现出一代的风流人物,有人因此流芳百世,也有人从此遗臭万年,这就是不同的人生,这种人生不仅决定自己,也影响着国家。大明正是有了太多人的精心付出,一代帝王的英明,才会被现实的我们看到,让他在过去的历史中熠熠生辉。现实的我们,就时时代的选择,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流芳百世,但至少我们能及自己所能为时代做出贡献,能够创造自己满意的人生!

  再看大明朝,确实感受颇深,他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照出的绝对是前方的光明。

  明朝,辉煌之时代也!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7

  历时六个月,终于读完。

  有明一代,历时276载,帝祚终。

  17年12月初至今,这本书陪伴了我每一个清晨和夜晚。还记得玄武湖畔和某人聊起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那场激战,凉风习习,夕阳晚照,画面就此定格。还记得明孝陵细细看每一个皇帝的简介,在陈旧的500年前的明砖下,百感交集。还记得兴城袁崇焕塑像前和某人讨论袁崇焕功与过,还记得再去景山时心里的那种另一番滋味,还记得杭州和北京的于谦祠里感受到的那种坦荡与日月同辉,还记得军事博物馆里那些先进的大小火炮,对知行合一心学粗浅的理解,那每次回家都经过的`关宁锦防线,对明末衰败的不忍往下看,对朱棣胡宗宪的复杂情感,杨慎唐寅杨继盛杨涟海瑞,太多太多了……

  这些都是关于权利、希望、痛苦、愤怒、犹豫、冷漠、热情、刚强、软弱、气节、度量、孤独、残暴、宽恕、忍耐、邪恶、正义、真理、坚持、妥协、善良、忠诚、慈悲与仁义、温柔与坦荡。

  事有成败,人有生死,国有盛衰,皆有定数。知道万事万物都有始有终,生即是死,结束也是开始。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8

  《明朝那些事儿》是作家当朝明月(石悦)的成名作,此书从发行至今销量超过千万册,是名副其实的畅销书。认真一字一句读完此书,个人认为这本书不负盛名。

  这是一本用当下语言描写纯正历史的书籍。它以直白、诙谐、甚至还夹杂着流行网络词汇的笔法,以明代政治历史的发展为线索,还原了整个明代近三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以真实的历史资料,颠覆了我一直以来对明朝的认识。

  小时候,学历史课本,得到对明朝的认识大多是:奸臣当道,朝廷昏庸,闭关锁国,严重制约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及至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明朝不仅不闭关锁国,还相当的开明,开化。朝廷不是皇帝老子说了算,需要大臣们的认可才能执行政令。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率无敌舰队,九死一生,促进明朝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的和平交流,使很多国家前来依附朝贡、相互交流,是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当时的中国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细读此书,发现明史人物有三类:好到极点的人,如于谦、海瑞;坏到极点的人,如严嵩等;特立独行的人,如徐阶、张居正。而撑起大明江山的是这些特立独行的`人,因为有本事,不容易受他人控制。明代的政治体系有点接近于现在西方的三权分立,权力被分别掌握在皇帝、内阁大臣、言官的手中。不管上报、下传,必须要这三方一块儿认可,虽然也有例外,但大多数如此。皇帝、内阁大臣负责政务,言官负责在这些政务里挑毛病,弹劾大臣,甚至皇帝。

  之所以大明出名臣,还是因为明朝皇帝不专权,基本上都能做到全面放权,重用能人,还让大臣们相互制约,不至于独权。崇祯亡明,是因为他事必躬亲,不信任任何人,频繁更换内阁首辅,导致臣子顺从皇帝意志,一言堂,君臣离心离德,再加上内忧外患,最终致使明朝灭亡。

  在整个明代,特别是明中后期,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可以说,明朝是可以与盛唐相提并论的一个朝代。文学方面,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明代占了三个:《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经济方面,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边境相对安宁,名将辈出,国库充足;科学技术方面,李时珍编篡了《本草纲目》,宋应星著作《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方以智的《物理小识》、程大位的《算法统宗》、吴有性的《瘟疫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这些明朝科学家几乎都是明朝有功名的士子。总之,明朝时期中国科技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在造船、天文、医学、数学和化学及农学等,均对世界产生莫大贡献。这不能不说明朝是一个进步发展的朝代。

  纵观明史,跟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兴衰过程差不多,由盛至衰,所谓创业艰难守业更难。而明史跟其他朝代又不同,明史中的人物除了为数甚少的极好和极坏的名人,其他人说不上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个复杂的人。他们不怕丢官丢命,敢于直言,为了权力利益也不择手段,在爬上权力顶端之后,务正业,干正事,这也是明朝得以延续兴盛的原因。

  套用明代才子杨慎的一阕词,作为此文结尾,不是我偷懒,是这阙词很适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9

  自古历史风风雨雨,变化莫测,但一直以来,在我认知里的历史,只存在于教科书中,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直到我遇见了《明朝那些事儿》,也忘了是怎么知道了这本书,很奇妙的,就爱上了它。

  第二部,内容自永乐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大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

  全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永乐大帝部分。朱棣不是一个好人,但他确确实实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正所谓事物拥有多面性,人也如此。是的,靖难之役中,朱棣欺权夺位,残忍地抹杀了一切对他不利的证据,甚至蛛丝马迹,他血腥,残暴,杀人如麻。但若从他登基之后的种.种事迹来看:征战蒙古、命郑和七下西洋、修书迁都等等,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财富。“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这就是朱棣统治的时代,是永乐大帝的天下!

  自古相权和君权便是统治者们,最在意也最头疼的矛盾,而明朝的相权君权,就像拔河,皇帝和大臣各站在绳子的两边,不断地拔河。朱元璋及朱棣都是运动健将,他们掌握着主动权,但到了明宣宗时期,明显朱瞻基没有继承他祖上良好的运动基因,于是,他找了一个人帮他一起,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太监。

  好像在大多数人眼中,太监就等同于坏蛋,往往他们的形象都是穷凶极恶的,然后就是朝廷中的忠臣们为了正义和理想与坏蛋们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成功了就是正义战胜邪恶,失败了就是人间悲剧。明朝的坏太监很多,好太监也不少,但十分神奇的.是,无论太监如何猖獗,都无法危及皇帝的地位,顾此,太监,不过是皇帝手中的棋子,为他而战,仅此而已。但太监权势太大了,对国家也总是不好的,比如大宦官王振,一日之间倾覆二十万精兵,也多亏有一个人,力挽狂澜,这个人就是著名忠臣于谦。他不是武将,没有指挥过战争,没有打过仗,可是,因为责任,拯救国家的责任,他背负了这一切,经历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他已无所畏惧。

  历史就是这样,曲折充满玄幻,无数无数的人在历史岁月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或者被风尘湮没。

  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每个人都可以有探究它、解读它的权利,但历史却不是人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风霜雨雪,也许更早,更久远,我们早已追溯不完,只有以史为鉴,鉴往知来,通过了解积淀在历史长河中的悠悠文明,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强健我们的国家,复兴我们的民族!相信历史有过的悲壮,未来不会再有,而历史有过的灿烂,明天会更加辉煌!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0

  读书笔记一直是自己所不擅长的,甚至连这是怎样的形式也都不太清晰。无论如何,还是尝试一下。

  这几日读的书便是《明朝那些事儿》。这一系列在一段时间内被流传开来,好评不断,因为它的语言轻松活泼,以故事的叙述方法来写历史,读起来愉悦身心,雅俗共赏。并且作者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也有一定的批判和独到的看法。

  正因为如此,便找来看了。仔细读来,的确别有一番韵味。就例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讲述他的故事的时候,就从多个角度分析。先是分析了当代的历史环境,继而表明了朱元璋被逼无奈而开始农民起义,最后逐步解决其它农民起义势力,从而建立了明朝。最后他开始从他一路的农民起义经历开始分析它所执行的严格的政治制度,如他制定严格限制的官员俸禄,谨防贪污,以及他对官员的不信任。他在位期间,屠杀了大量官员,并废除丞相制度。诸如此类的种种行为,都是因为他父母之死是由于官员的贪污造成的,所以就有了这些行为,他的分析和解释,使得历史的事件有规律和法则可循,并且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不失文学风度。

  继而可以来谈谈明成祖朱棣,他系是朱元璋之后第三位皇帝。但他不是正式传位的,而是从侄子朱允炆中夺权而来,因为生活在战火的'硝烟中,懂得军事知识,世间百态,凄寒冷暖。最后篡位成功后因为自己是牟取得到的,所以心里不安,所以修改历史,修改自己的身世,并为自己的即位做出了充分的解释和辩解。还有值得一说的是,他因为记恨一位学者,把他连中三元的事迹从历史中划去了。此人就是黄观(可能大家并不知道此人)。朱棣是一个优秀的战将,他的军事实力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他即位期间,严重打击了蒙古势力。但他的篡位的行为也被自己的儿子所效仿。这一代明君最终死于征战途中。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各有特点,在作者笔下,两位君主性格鲜明。能把事情叙述的如此通透清晰,实着不易啊!这部作品确有他的特色。我将继续阅读。如果你感兴趣,欢迎阅读。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1

  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这套书叫《明朝那些事儿》,20xx年起在“天涯社区”连载的一篇历史小说,耗时三年连载完毕。因网络反响强烈,作者就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据说当时还掀起了明朝热。

  作为一名普通女子,我也不喜欢历史,甚至有点厌恶学生时期的历史课,因为总是死记硬背那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如今,就成了一个“历史盲”。但这本书早有耳闻,于是趁着某次活动,在网上以优惠价买进了这套书。最近,才得空翻阅此书。

  当读到明英宗因听信王振之言,草率带兵亲征蒙古瓦剌最后导致土木堡之变时,对王振这个死太监恨得咬牙切齿,又为二十万明军惨败而痛心疾首,也为明英宗被俘悲愤交加。蒙古也先带兵大举进犯北京,为于谦于危难之中挺身而出誓死保卫京城的勇气和谋略而振奋,最后却又因明英宗复位含冤遇害而悲痛,但从此却成为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九千岁魏忠贤一手遮天残害忠良、祸害天下,为曾经如此辉煌的大明王朝终于走进了最黑暗的时刻而感慨万千。卢象升求援被拒、弹尽粮绝,明知此战必败,依然奔赴战场与清军决一死战、以身报国,卸下卢象升尸体上的'盔甲,底下却是为父亲所穿的麻衣,此时我已泪流满面……

  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甚至是网络用语,使原本在明朝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作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所以读此书毫无普通史书般那么枯燥乏味。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太多历史人物与故事。相信你读完此书,必然也会喜欢此书,同时驱使你去读更多的历史……(顾治萍)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2

  这件武器,从一道命令开始。布置完防务后,袁崇焕叫来下属,让他立即到山海关,找到高第,向他请求一件事。

  这位部下清楚,这是去讨援兵,但他也很迷茫,高先生跑得比兔子都快,才把兵撤回去,怎么可能派兵呢?

  “此行必定无果,援兵是不会来的。”袁崇焕镇定地回答:“我要你去,不是讨援兵的。”

  “请你转告高大人,我不要他的援兵,只希望他做一件事。”“如发现任何自宁远逃回的士兵或将领,格杀勿论!”这件武器的名字,叫做决心。

  我没有朝廷的.支持,我没有老师的指导,我没有上级的援兵,我没有胜利的把握,我没有幸存的希望。

  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不会后退,我会坚守在这里,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即使同归于尽,也绝不后退。

  这就是我的决心。

  所以在正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天,战争即将开始之前,袁崇焕召集了他的所有部下,在一片惊愕声中,向他们跪拜。他坦白地告诉所有人,不会有援兵,不会有帮手,宁远已经被彻底抛弃。但是我不想放弃,我将坚守在这里,直到最后一刻。然后他咬破中指写下血书,郑重地立下了这个誓言。我不知道士兵们的反应,但我知道,在那场战斗中,在所有坚守城池的人身上,只有勇气、坚定和无畏,没有懦弱。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3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主要是讲朱元璋白手起家到朱棣造反。在书里就有他的介绍:

  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生卒:1328——1398……

  主要经历:1328——1344年放牛

  1344——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敲钟

  1352——1368年造反

  1368——12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的家境贫困,他在亲人将近死光的.情况下做了和尚。不久他在少年好友汤和的邀请下参了军。后来自己独自建起了一个部队,和陈友谅、张士诚多次拼搏之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8月2日,主攻将领徐达纵马奔入齐化门,元朝灭亡了。

  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年号洪武,封赏了许多官员。但他晚年杀死了很多名将,还有很多他认为是贪污的官员。不过这些官员一些是没贪的,还有一些和明代晚年和历史上诸多朝代比起来也算是贪少了。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在朱元璋以前就病死了,朱元璋就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帝,称建文帝,这引起了很多藩王的不满。加上朱允炆还要消藩,当时最有实力最会打仗年纪最大的藩王朱棣初场了。和尚姚广孝的帮助下,朱棣树立了决心,最后终于夺取了皇帝的宝座,年号永乐,史称永乐大帝。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4

  最近,班里《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特别火,听同学说好看的不得了,我经不住诱惑,也买了一套看。

  这本书语言风趣幽默,时不时蹦出来点《三国杀》之类的小插曲也让人觉得十分亲切,这才促使我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看完了整整7本。

  《明朝那些事儿》讲述了明朝从太祖皇帝朱元璋38年登基到年清军入关,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兴衰,在这条长河中有于谦、杨涟这些忠臣,有死太监王振、魏忠贤这些奸臣,有浙党和宦党、东林党和庵党的明争暗斗,有严嵩和徐阶、高拱和张居正的首辅之争。

  在忠臣里,我最喜欢于谦,一年级的时候我就会背“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可当他站在城楼上决定与也先决一死战的时候他还是没带兵打仗过得一个小小的兵部侍郎。我想敌众我寡,于谦绝对不会赢的。可是当他报出自己的作战计划时所有人都团结一心,最终大获全胜,也先不知道,这叫决心和信念。

  在皇帝里我最喜欢朱元璋,从一个几乎一无所有的贫农到建立了27年的王朝的明太祖。把元朝的领地一点点的收入囊中,最后建立了明朝,表现出了他过人的'能力。

  在奸臣里,我最讨厌魏忠贤,没有他,明朝可能就不会灭亡。这都是因为不管事的木工皇帝朱由校,如果我是朱由校,早就把他拉出去凌迟灭九族了。

  当然了,历史是不能改变的,历史就是是用来借古喻今,告诫后人的。总之,《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大家可以去多看看哦!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

  我在暑假里看了一本书,名叫《明朝那些事儿》,深有感触。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记叙了从元末1344年农民起义,朱元璋建立明朝,到崇祯帝在煤山自尽,明朝灭亡,近三百多年的历史。

  这本书里,刻画了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完美地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本色。其中,有横扫北元、战无不胜的传奇名将徐达、常遇春;有独揽大权,挟持皇帝亲征,最后在土木堡战败,皇帝被俘的太监王振;在北京保卫战中,挺身而出,挽救大明王朝国运的民族英雄于谦;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令倭寇闻风丧胆的戚继光;还有抗美援朝,大败日军的李如松等等。

  这些民族英雄在国家危难之时,为国尽忠,让我敬佩万分;而那些贪官、小人,让国家衰败,让朝政混乱,贪污,为人所不齿,让人痛恨。这一位位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仿佛就在我面前,与我交谈。

  但这本书并不像《明史》《明实录》那样枯燥无味。此书语言十分幽默。它以通俗的`小说形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制造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为我们讲述了明朝的历史。《明朝那些事儿》是我认为最好的书。这样的文章,简直是亘古未有,多一个字是狗尾续貂,少一个字却又言犹未尽,文字表达几乎浑然天成,近乎是十全十美。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它让我认识到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在生活中,我要以书中的伟人为榜样,为人要正直、守信,时刻激励自己要努力学习,将来长大要为祖国的发展与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01-08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02-02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篇01-08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篇)01-23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15篇01-31

明朝那些事儿的语录35句11-13

明朝那些事儿的语录29句02-02

明朝那些事儿的语录38句02-11

明朝那些事儿的语录摘录40条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