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读书笔记>管理的读书笔记
管理的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4-05-20 14:15:51
  • 相关推荐
管理的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管理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管理的读书笔记1

  一直以来,我认为管理讲的是天分,讲求的是个人才能,注重的是个人魅力,而书本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在真实的管理中发挥作用。但是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我的想法却改变了。

  德鲁克讲到的“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些论述,激发了我学习管理的动力,并了解到卓有成效才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标。一个人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注重的不但是先天天赋、个人才能、个人魅力,更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提高。这样才能与公司共同成长和提高价值。

  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提出了五点要求:分别是善用时间、讲求贡献、善用人才、要事优先及有效决策。可以说,德鲁克先生教了我们卓有成效的五招,这五招看似简单,但是要学好、学透,就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地基础上,充分理解这五点的内涵,最终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卓有成效!下面我就谈谈我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感想。

  一、时间管理——善用时间

  读了德鲁克先生建议管理者在时间上的一些做法后,我真正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平时大多数普通人浪费了大量的自认为没有浪费的时间。我深刻认识到,时间正是像德鲁克先生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最为特殊也最为稀有的资源。人这一生的时间有限,用于工作的时间更为有限,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要想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做出影响组织整体绩效和成果决策的成就来,必须要做到善于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时间。

  正如德鲁克先生教给我们的那样,首先要诊断自己的时间,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时间是怎么使用的,然后分析自己做过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不一定必须亲力亲为的。然后是要统一合理的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自己要有一种刻意的倾向,用短的零散时间去处理必须由自己处理的不费时的事情上,把大块的时间留下来去处理相对重要的费时的事情上。如果我们能把最为特殊也最为稀有的'时间资源利用好,可以说就为做到卓有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绩效管理——讲求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德鲁克先生的这句话直接道出了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为其本身的专长所限、不为其本身的技术所限,才能看到组织的整体绩效,才能使我们卓有成效。

  重视贡献的管理者能够超越自己有限的能力为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与此同时也可以超越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因为他们重视贡献使自己拥有更高的视野,使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贡献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期望为组织做出贡献的人才会主动去思索“我能贡献什么”,才能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三、人员管理——善用人才

  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来共同完成任务”。可见,管理者要想卓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长处,这样整个组织才能得以卓有成效。组织里的每个人都是各有所长的。作为管理者,能够充分了解到每个人的长处所在,并且想办法使其长处充分地发挥出来,充分发挥上司所长、自己所长、同事所长,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战斗力更强,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才能使管理卓有成效。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组织的突出特点正是内部成员所有长处的总和,发挥每个人的所长,也就是善用人才。

  四、工作管理——要事优先

  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因为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即使在同一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也不见得真能做好,至于同时做多件事情就更不必谈了。为了达到卓有成效,有效地利用我们的才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集中一个人的所有精力在一件事情上。

  德鲁克先生在此重点是要告诉我们,要先做重要的事情。前面已经说过,人的工作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管理者的时间更是极为重要,所以管理者要本着“要事优先”的原则,利用较长的连续性的时间优先做对组织有大的贡献的工作。这一点和我们在哲学上学到的处理问题的一条原则很相似,即认清矛盾的主要方面优先解决,因为有的时候事情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可以决定最后的结果。

  凡事都有个先后的顺序,但是如何决定事情的优先是件很复杂的事情,好在德鲁克先生帮助我们总结得出了几条确定优先次序的重要原则即:重视将来而不重过去;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德鲁克告诉我们的“要事优先,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原则,对于年轻的管理者来说更具有指导意义。他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决定优先事情的原则,而且还教育我们要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地做好所面对的事情。

  五、决策管理——有效决策

  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一项有效的决策常常在多种不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它决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这也是做出有效决策的基础,只有这样的决策才是成熟的且经得起推敲的决策。这点启迪了我们,在做决策时要容得下异己意见的存在。

  德鲁克先生通过研究发现,有效的决策者都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在做出决策之前,都着眼于具有战略性的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随后,他提出了有效的管理者做出有效的决策时的五大特征,即:

  一是要确实了解问题地实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二是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边界件。

  三是要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和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被接受。

  四是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五是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虽然写于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论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影响着许多现代的管理者,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首先是将自己有效管理起来,然能进一步去影响、指导他人。可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确有过人之处,值得我们用心学习,也正是多读书多学习,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的读书笔记2

  作为管理者,我们已经意识到管理80年代和90年代的员工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虽然他们的家庭背景千差万别,但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个人需求已出现非常大的个性化。过去很多员工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很多人都养成了谦让和忍让的习惯,把工作当成谋生手段,但80/90年代的孩子现在生存已经不是问题,换句话说他们的需求是从马斯洛模型的第三级直接开始的, 他们更重视生活的质量,厌恶规则的约束,强调个人的兴趣,特别在乎自我的权利和尊严的维护,当出现权威压制和权利剥夺时他们更多选择消极抵抗和自我放弃。

  现在的社会主流还是控制在一些60/70年代管理者手中,他们崇尚个人奉献和团队协作,对80/90年代员工的价值观尚没有完全认可,对新生一代缺乏信任感,当出现信任危机时任何事情都会发生。前段时间发生的富士 事件,便是这种社会现象的爆发,不是某一个企业的问题,抓住企业承认自己管理有问题的小辫子不放,不但打击敢于面对问题的企业,也给正面舆论导向增加了障碍。但是大家来分享智慧,共同探讨企业绩效管理的模式和思路,无疑是中国此类现象解决的积极之道。

  绩效管理要“快乐”

  目前我们很多企业,尤其国有企业的绩效尚停留在绩效考核阶段,而不是在进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是改善绩效,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想办法把蛋糕做大。要想把绩效做好,首先创造一种优良的绩效文化,让部门和员工敢于制定超过自己能力,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只有目标跳一跳才能达到,我们的业务才能不断突破,而很多企业要么把目标制定得很高,让部门和员工没有信心去完成,造成无所谓态度,也有很多企业让部门自己制定目标,每次绩效评估时都是100%完成,大家面子都很光彩,长此以往公司业绩不可能实现较大的提升。

  一家好公司要绩效导向,强调业绩对个人薪酬和成长的重要性,但如果太注重短期结果,公司的发展就缺乏长远的动力。世界500强公司基本都采用平衡计分卡来作为绩效管理的模式,以此确保定量和定性指标的平衡和公司协调发展。绩效的结果只是绩效管理的一小部分内容,绩效管理重要的是过程,其中绩效的跟踪、反馈和辅导沟通这些环节更为重要。如何将“要我干”改变为“我要干”,关键是如何让员工认识到绩效对自己的重要性,如果出现了问题我们如何让员工感觉到公司的目标在于帮助大家达成结果,而不是仅仅强调绩效的责任和约束,把最难的绩效管理变成“快乐绩效”应该是我们绩效管理的出发点。

  谈到绩效的难点,关键是让被评估者愿意接受,并能努力去达成。我们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绩效奖金的问题,我们研究了很多外企的情况,除市场营销体系绩效奖金比例较大以外,一般制造性企业员工的绩效奖金只占全面薪酬的10-30%,所以我们将员工的绩效奖金比例调整到20%左右,这样可以让员工产生一种稳定感,企业不能一方面要求员工爱岗敬业,一方面又让他有一种强烈的别无选择的打工者的感觉,要根据企业特点找到这种平衡。现在年轻一代又出现了不同的特点,他们更强调直觉,更强调被尊重,很多制度的制定需要他们来参与,考核的方式要差异化,绩效的激励也要差异化,目前我们也在考虑一种弹性激励体制,我们不能只要求员工在变,管理者和管理方式也要变,听员工的声音

  其实绩效管理方式在不同企业有很大不同,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阶段和企业的人群特点和文化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系,在这方面外企的绩效管理做得要比中国的企业普遍好,判断一个企业绩效管理好坏不是听管理者来汇报,员工的声音和员工的体会就能说明一切。以前接触过DDI的一些培训师,从她们的言语中就能听出她们的自豪感和工作激情,她们的薪金可能不是一流的,但很少人会选择离开这家公司,因为她们感觉到公司和老板在乎她们。即使客户强烈要求,DDI公司也很少安排讲师周末授课,就仅这一点多数中国公司无法做到。

  就我们的实践而言,自开始,万华在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建立了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通过职位评估要素评定各职位的职级,建立了烟台万华职位级别分布图,分别针对不同职能体系及不同职位层级,如综合管理、科研、销售和生产等设计了多套激励方案,以更好地吸引、激励和保留优秀人才。

  万华倡导高绩效文化,将薪酬与业绩相联系,年度目标薪酬组成要素为:固定工资+绩效奖金+年度节日补贴,固定工资:体现职位价值,认可员工的能力提高与长期稳定绩效,并同时为员工的基本生活方式和水平提供保障,持续多年绩效表现、能力建设与综合能力提高决定固定工资的提高。绩效奖金:与公司、部门和个人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相关,同时反映各部门协作、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团队协作,共同分享公司的成功。

  发掘员工潜力,提升个人价值,优化员工对公司的贡献,离不开员工绩效管理系统。烟台万华绩效管理体系遵从“管理不需要太复杂”这一观点,在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框架下,弱化考核分数和考核结果,突出实现绩效的过程和绩效改进,既可以达到良好的考核效果,又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万华的绩效管理流程包括目标设定、定期审查、季度和年终绩效考评、考核结果沟通、确定发展或改进计划五大步骤。绩效管理方案由过去导向转变为未来导向,重视员工对团队的长期价值;由强调每个团队成员的个人绩效,转变为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并重,在评价要素中侧重团队导向的行为,引导成员追求团队产出最大化。

  绩效考核结束后对团队中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趋向分析, 从他们的教育背景,在公司工作不同阶段的职位及业绩,到个人特长及发展兴趣需求,为他们的下一步发展制定详细的职业发展规划,由HR和用人部门经理在未来12个月里不断进行跟进。制定发展规划是提升未来绩效的基础,体现了绩效管理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支持作用。

  目前公司在推行一种团队管理的模式,收效还是不错的,我们团队也一直在打造这种管理文化。对个体而言,根据他所在组织的管理水平的演变,一般要分为本能管理、监督管理、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四个阶段。绩效考核实际上就是一种监督管理,如果我们达到了自我管理水平,员工会为自己的绩效负责,但这时候尚不能达到团队内的协同效应。团队管理时员工不仅仅为自己的绩效负责,他会督促他人提高绩效,以便达成团队的整体绩效,也许全员管理绩效将是我们未来绩效管理的一个趋势。

管理的读书笔记3

  各园区代表赴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参加由山西建投建筑产业化办公室组织的市场营销培训,授课老师就营销的未来、创新与营销、装配式建筑市场营销、招投标管理等四个课题进行了讲解,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营销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就如开班仪式上越总所讲的,5G时代的到来,营销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传统营销模式故为根本,迎合数字化、信息化的营销模式,才能在以后的市场中占有优势。相比于以前的报纸、电视广告,现在的社交平台、购物APP,更受消费者的追捧,例如在淘宝网购买商品,消费者只需参考商家信誉、产品销量以及买家评论,便可对所需购买的商品有具体了解。正如李老师所教授的,装配式建筑市场营销的转变,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找准新思路,确立新格局,把握新定位,将原有的做构件、做项目、做销售转变为提方案、做产品、保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建立优质的客户群体,维护稳定的客户资源,坚持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将客户升级为合作者。

  在招投标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遵从公开、公正、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依法开展工作。以往传统的招投标需经过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与定标等程序,涉及招标方、投标方、监管方、代理方等多个角色,其中的规章制度繁琐,操作流程复杂,采购周期较长,整个运作成本高。往后我们要对招投标工作进行改进,向电子招标转型,把传统招标、投标、评标、合同等业务过程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高度集成化的.新型招投标方式,同时具备数据库管理、信息查询分析等功能,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流程、全方位、无纸化的创新型采购交易方式。

  市场营销是企业盈利的根本,保证产品质量、优化产品设计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动力。虽然我工作已有38年,但此次参加培训,仍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在园区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必须保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以客户为中心,将我们的企业做成山西乃至全国的一流装配式产业园区。

管理的读书笔记4

  我有幸拜读罗宾斯大师的《管理学》﹝电子版﹞·走进大师的管理学世界,顿感新鲜,闪光的睿智化作盘盘美食,让人垂涎欲滴;食之久又感难咽,其博大精深让人无法寻着恰好的支点来消化这盘盘美味大餐;关掉word文档,起身步走却是沉思于中而念念不忘如何解其意。管理学及组织行为学大师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P.Robbins﹞所著的《管理学》为全世界300多所大学、商学院广泛采用,是为我国攻读MBA的学子们必修课,中国企业管理学习的经典。在其开篇之际,罗宾斯这样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濒临灭绝的仍为理想奋斗着的人们。这样的话语多少有点悲壮,又有着“危言耸听”的意味。随着我们跟同罗宾斯一起开始管理寻路之旅,罗宾斯恰如一位长者,用很诚恳却又意味深长的言语在帮助人们解惑之时,我们就会明白他为什么在开篇之际写下上面这样的话了。

  头脑风暴从发问开始

  在学习《管理学》时,我们就是要开始一场“头脑风暴”,而这“头脑风暴”就是从发问开始的。罗宾斯在书中每一章节都重复这样一句话:管理的道德困境。在每章中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实际存在问题,从“说假话是不对的吗”到“为谁节约成本”等等。罗宾斯从现实发生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中直面“道德的困境”,试图让读者自己来思考这样的问题,而他又从许多研究结果中给

  出一些数据,表达一些观点,一直在坚持管理变革研究的科学性。这与其他管理书中那些经验教条或长篇大论管理道理不作实验研究的做法完全不同。罗宾斯的出书目的很明显,他要交给读者的是一把开启管理学的“钥匙”,他要读者自己成为这本书的正真主人,从中读一回体验一回。所以我们也就很自然的与作者同心,一起为“管理的道德困境”所出现的问题而不断地自我发问,从罗宾斯的管理学观点中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结合其所提的建议在实际工作管理中开展头脑新思维风暴。 管理的变革罗宾斯长期致力于管理的变革,为此而做了不懈的努力,并获得不少成功。他说要将此书献给“濒临灭绝的仍为理想奋斗着的人们”,其实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位卓越先行者。通过学习我们可清明:当企业面临着重组和大规模裁员威胁的动态、不确定的环境,企业的组织文化没有能力支持企业的前进使命如此困境之际,变革问题就在眼前。

  罗宾斯认为:在今天动态的“急流险滩”环境中,成功越来越属于那些能灵活应变的企业。企业需要人们抛弃事情一贯的传统做法,而发动一场激进的、根本的变革。按一般程序讲,企业变革可从企业结构、技术、人员三方面下手。结构变革立足于改革企业组织的复杂性、正规化、集权化程度,职务再设计及其他结构因素。技术变革着力于生产过程、所使用方法和设备的改变等。人员变革则关注于企业文化和员工工作态度、期望、认知、行为等的改变。从罗宾斯对管理变革的态度中可见,我们现实情况是非常复杂的,许多因素在促使着变革,有些变革是不易为企业决策层控制的,而变革又造成一种压力。在压力下工作着,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有痛也有苦,必须正视变革,提前主动变革才是出路,这是管理的革命所在,也是吸引我学习此书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吧。

  创新型企业文化

  罗宾斯一直在关注着企业文化性质最佳的选择。我们应该认同企业变革的方向是打造创新型企业,这是时代的变化要求。创新型企业由企业的创新型结构、创新型文化、激发潜力型人力资源系统三大类主要因素来促成。管理学者们认为,500人以上的企业可具强企业文化,也就是说500人以上企业如果创新型企业文化营造成功并具强力的话,那么它将发挥文化规模效应。现在第一步就是要先定创新型企业文化性质。关于这一点,罗宾斯提出创新型企业的文化应具备如下特征:

  1、接受模棱两可。过于强调目的性和专一性会限制人的创造性。

  2、容忍不切实际。企业不能抑制员工对管理问题作不切实际的、甚至是愚蠢的回答。其实乍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行的,但往往可能带来问题的创新性解决。

  3、外部控制少。企业将规则、条例、政策这类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

  4、接受风险。企业鼓励员工大胆试验,不用担心可能失败的后果。错误被看作能提供学习的机会。

  5、容忍冲突。企业鼓励不同的意见。个人或部门之间的一致和认同并不意味着能实现很高的经营绩效。

  6、强调开放系统。企业时刻监控环境的变化并随时快速反应。这些特征也就是罗宾斯式创新型企业文化“标准”,要促成这些难度很大。管理的核心就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是学习罗宾斯《管理学》要抓住的关键之处。在实际企业管理中,部门工作团队最能体现和创造创新型企业文化,反过来创新型企业正因为有着上述的特征才可能通过相应的部门工作团队发挥出其巨大的动力作用。企业文化的塑造从部门工作团队着手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这是因为罗宾斯通过研究得出结果:结构松的团队因其社会惰化效应,往往产生不了1+1>2的团队效率。部门工作团队因其结构紧、责任明确、管理者权威大这样有利于团队重塑。我们可通过建造一个基本结构:适当的培训,一套易于理解并可用以评估员工总体绩效的测量系统,以及一个起支持作用的人力资源系统。这样为部门工作团队提供强力支持,以求创新部门工作团队重塑创新型企业文化。罗宾斯也赞成这样做,他并指出管理者在部门工作团队中建立信任的重要性,为此特地给出了构建信任的`六条忠诚建议:

  1、沟通:向团队成员和其他下属解释有关决策和措施等,使他们知晓;能够及时提供反馈;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2、支持下属:对团队成员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鼓励和支持他们的意见与建议。

  3、尊重下属:真正授权给团队成员,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

  4、公正无偏:恪守信用,在绩效评估时能做到客观、公正,应予以表扬的尽量表扬。

  5、易于预测:处理日常事务应有一贯性,明确承诺并能及时兑现。

  6、展示能力: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的钦佩与尊敬。

  目标管理

  关于目标管理(简称MBO),这是我们正在用的管理手段,并且已产生了明显的绩效。管理的目的是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目标管理也就要求以效少的代价将目标正解地完成。这要真正做好难度也够大的吧。目标管理要把握两个关键:

  1、目标的困难程度。如何根据企业本身情况制定恰好的目标更好地适应员工潜能的发挥。有一个被忽略的事实:工作目标本身就对员工起激励作用。罗宾斯的研究表明:人处于完全投入状态时并不十分愉悦,这是一个极需全神贯注的阶段,具有挑战性、高要求的目标任务导向人的努力。当这一阶段结束时,他就会对这种状态充满欣慰之情,并获得放大的满足感,而这种情况偏偏发生在工作之中,不在于我们的平时生活娱乐中。

  2、高层管理的承诺和参与程度。罗宾斯通过研究发现:当高层管理对MBO高度负责,并且亲身参与MBO的实施过程,生产率的平均改进幅度达到56%;而对应高层管理低水平的承诺和参与,生产率的平均改进幅度仅为6%.目标管理强调了具体绩效目标,对执行过程的程度没有更深入的涉及。罗宾斯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又指出:MBO将目标作为一种激励因素,让员工确切了解企业对他们的期望,使他们参与自身目标的设定过程,将他们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不断地反馈给他们,以及根据实现目标的分步情况对他们进行分时奖励。这些因素增强了MBO的激励作用,在纠正着不重过程的偏向,也为KPI的管理提供了源泉。

  费用预算

  罗宾斯主张放松对预算的严格控制。他给我们描述了许多存在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预算的着手点不广,没有活力,阻碍部门间的合作以及鼓励做表面文章的短期行为等。许多重要的活动并不能用预算来表示,因为其内容的质量是动态的没有办法来量化的。预算却偏偏设定每一件重要的事情都能够定量化并转化为一定的金额。许多人可能产生了一些非常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想法及方案并且要求立即付诸行动,但是因为它们没有列入预算,也就没有任何用处,这样也就丧失其活力。各管理部门大都有相应的费用预算,各部门的管理者趋向于使自己部门的利益最大化,哪怕整体将为此付出代价。当企业试图培育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寻求打破结构上的障碍时,预算趋向于只是增加部门间的冲突。理解到罗宾斯非常现实的观点,我们也就明白到一味强调符合预算要求会压抑新思想,阻碍冒险精神和灵活性。另一方面,罗宾斯也肯定了费用预算还是利大于弊的积极作用。所以罗宾斯这“重新估价预算的重要性,适当放宽对它的约束,并将各部门的预算联系在一起以鼓励合作”的建议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至于采用什么方法来操作,罗宾斯没有提供答案,毕竟企业管理情况太复杂,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解决实际问题还得自己亲自尝试开拓,这是罗宾斯在书中反复强调要牢记的第二把管理“钥匙”。

  时间把握

  难得有罗宾斯这样的人对时间如此重视并作如此深入的研究。个人的时间极少,又非常珍贵。管理者首先要对自己的时间作科学、合理的计划,把握自己为数不多的时间。实现有效的时间管理包括5个步骤:

  (1)列出目标;

  (2)按重要性排出目标的次序;

  (3)列出实现目标必须进行的活动;

  (4)给活动分派优先级;

  (5)按优先级安排活动的日程。围绕时间管理取向,罗宾斯提出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建议:

  1、遵循10/90法则:大多数管理者90%的决定是在他们10%的时间里做出的。管理者们很容易陷在日常事务中,要有效地利用其他间接管理者,确保最关键的10%的活动具有最高的优先处理权。

  2、了解你的生产率周期:每个人都有日生产率周期,有些人在上午工作效率最高,有些人是在午后或晚上工作效率最高。凡是了解自己生产率周期并能合理安排工作日程的管理者,可以显著地提高管理效率。他们在生产率周期效率最高的时候处理最重要的事情,而把例行的和不重要的事情挪到效率低的时候处理。

  3、记住帕金森定律,定律提出: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时间管理隐含着你可以为一项任务安排过多的时间,如果你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从事一项活动,你会放慢你的节奏以便用掉所有分配的时间。所以把不太重要的事集中起来办,每天留出一些固定的时间处理未办完的事情以及其他零碎的事情。理想的情况是,这段时间安排在效率周期的低谷阶段,这样做可以避免重复、浪费和冗余,还可以使你在处理重要的事情时免受琐事打扰。

  大师的《管理学》围绕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条线展开构成21个章节,其内容丰富、实例群多新鲜、观点建议独到且操作性强。如此美味大餐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认真研究。而我从中有感引来上面这些,不过是一位初入门中学习的“小子”在“张扬”。真正发挥大师管理“真谛”还是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渐渐来深切感受运用消化。

管理的读书笔记5

  管理层的'能力、技能和职责的确对整个自由世界利害攸关。

  在制定任何决策、采取任何行动时,管理层必须把绩效放在首位。

  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管理企业。

  首先,它表明企业管理的技巧、能力和经验是不能被照搬运用到其他机构的。(这句话与后期的作品《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有点矛盾,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早期观点。)

  第二个否定性的结论是,管理绝不能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的确,我们可以系统化地将管理者的工作进行分析和分类,换言之,管理工作具备了明显的专业特性和科学的一面。管理一家企业绝非单凭直觉或天赋就能胜任。管理的要素和要求是可以进行分析的',是能够予以系统地组织的,是能够被任何具有正常天资的人所学会的。总而言之,本书完全是根据这样一个主题写就的,即按“直觉”办事的管理者是干不了几天的。本书认为,通过系统地学习原理,掌握有条理的知识,系统地分析其在工作所有领域中的表现,包括企业的管理,将提高管理者的绩效。的确,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能够如此有助于管理者提高他的技能、他的成效和他的绩效。这一论点的依据是确信管理者对现代社会和社会公民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致要求他严于律己,成为真正高水准的公共服务专业人才。

  然而,最终检验管理的是企业的绩效。唯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成就而不是只是。换言之,管理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或一种专业,虽然它包含这两方面的因素。如果试图通过向管理者“颁发许可证”,或者把管理工作“专业化”,没有特定学位的人不得从事管理工作,那将会对我们的经济或我们的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反之,正因为好的管理要经历这样的考验,因此成功的企业经营者才有办法完成他的工作,无论他是不是好的管理者。任何人如果想把管理变得更“科学”或变成一种“专业”,一定会开始设法除去那些“讨厌的麻烦”——商业世界中的不可预测性,包括:风险、波动、“无益的竞争”。

  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要获得成功,必须回答的终极哲学问题,都是相同的。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从外向内看,从顾客和市场的角度,来观察我们所经营的事业。时时刻刻都将顾客所见所思、所相信和所渴求的,视为客观事实,并且认真看待……企业管理层必须设法让顾客诚实地说出他们的感受,而不是企图猜测顾客的心思。谁是顾客?在顾客心目中,价值是什么?

  在思考“我们的事业是什么”之后,企业管理层也应该问:“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这一个问题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市场潜力和市场趋势;其次,经济发展、流行趋势和品位的变化;第三,哪些创新将改变顾客需求、创造新需求、淘汰旧需求、创造满足顾客需求的新方式、改变顾客对价值的看法,或带给顾客更高的价值满足感?最后,今天还有哪些顾客需求无法从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中获得充分满足感?

  关于“我们的事业”所做的分析,企业管理层还需要自问:“我们是否在从事正确的事业,还是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事业”。

  多数公司都非常重视利润。但是,利润是结果,而不是原因。财务人员需要明白,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是结果(因变量),而企业管理中,更需要的信息是原因(自变量),只有改变自变量,才能改变因变量。这些原因,孕育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因此,财务人员参与到经济活动过程中改进企业管理,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管理的读书笔记6

  20xx年2月19日,我读完了粥左罗的《成事的时间管理》,这是今年春节期间看完的第一本纸质书,收获很大。粥左罗个人成长故事比较励志,从山东农村考上了北京211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在大学期间也审视自己,疯狂蜕变,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时间管理的一些方法,和艾力之前写的《你一年的8760个小时》里的内容有点像,有一些是我之前已经学过的,有一些是令我眼前一新的观点。

  令我印象比较深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时间管理是有目标性的,也就是说,制定时间管理的前提是有目标,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分配;

  2.身材管理很重要。今年春天跑步计划要继续进行,以后每年也同样要坚持每天锻炼,要对自己的身材和身体负责,在今年年底争取有6块腹肌。

  3.人生可以被划分为五大类:工作事业、婚姻家庭、个人财富、生活健康、学习成长。在每一类上都可以给自己规定一个目标,可以是近期的,也可以是远期的,算是一个人生的参考维度。

  4.人生不同的时期侧重点不同。

  5.依靠惯性生活会很舒服,但是依靠惯性生活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因此要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自己,不断进步。

  6.现在就是过去。现在只是过去一连串事件的结果。未来就是现在,未来就是现在要做的事情汇成的结果。这一点给我的印象最深。我原来只是认为,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三个独立的结构。但是读到这边后,会发现,现在是过去的结果,未来是现在的结果。因此,过去的事情,构成了现在的我;现在的我,构成了未来。因此,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要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过去的并没有过去,它塑造了现在的自己;未来总是要来,计划好现在,才是对未来负责的态度。

  7.做事要专注。背书时就是背书,不要玩手机;看书时就是看书,不要玩手机;玩手机时就是玩手机,不要看书。专注于当下,效率才会更高,能够省下来去做其它事情的时间也才会更多。所以,背书务必专注。做事务必专注。全身心投入到当下要做的事情当中去。享受它。

  8.对自己做的事,如果有兴趣,最好;如果不感兴趣,也要尝试着对它产生兴趣。因为,有兴趣的话,做事的动力会更持久一些,而且劲头也会足一些,效率也会高一些。学会去爱上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很多工作都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9.多给自己安排一些任务,高效完成,让空闲的时间少一些,有意义的时间多一些。

  10.不重要不紧急的事要少做,比如刷抖音、小红书等,把这些时间省下来,就会发现可支配的时间多了很多。

  11.长期主义,就是先规划未来,再倒推当下,这才是高级的活在当下的方式。

  12.学会快速切换的技能:事来则应,事去则静。当一件事来了,就迎接它;当一件事结束了,就结束了,转身投入到下一件事当中。保持时间的高效衔接和高效率。同时,每临大事要静气不断。

  13.要把80%的时间投入到影响成败的20%的关键节点上。

  14.执行力要强一些,说做就做,不要犹豫。(当然也分情况,有一些事需要事前认真考虑,再做决定,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15.做一件事时,心里只有一件事,效率一定是最高的。

  16.需要效率时,效率会更高;不需要效率时,效率会更低;所以要有意识地给自己安排活动,把自己的时间排满(当然也要适度留白),高效工作。

  17.当觉察到有情绪时或者分心时,要有意识地告诉自己,自己正在被支配,同时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来,继续专注于当下。

  18.当抗拒一件事时,先做5分钟,慢慢就投入进去了。

  19.时间总会被填满,如果不主动用更重要的、更有意义的、更有价值的事情填满时间,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就会乘虚而入。所以与其说让不重要的事占满自己的时间,不如主动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把时间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中。

  20. 人生很长,是一场马拉松,需要长远的时间观。我们在做选择、决策、规划时,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不能只满足于当下,要考虑长远发展。每天不读书学习,一天两天三天,不会有什么损失,可能反而让你把工作做得更好。但从长远来看,你的进步速度可能比不上那个每天拿出2小时学习精进的同事。坚持健身,会花费你的时间、金钱,但从长远来看,它让你拥有更好的身材、更健康的身体、更充沛的精力。多花时间在爱人身上,可能会占据你一部分工作事业或自由娱乐时间,但长远来看,家庭美满是事业有成的强大支持。

  因此,每天花一些时间锻炼,读书,陪伴家人,虽然当下看上去好像不会太有成效,但是从长期看来,这是对自身更好的,简单的、却有效的办法。

  21.时常思考未来,未来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接着再布局当下,这就是着眼未来,立足当下。

  基本上就是这21条思考,感觉对我的影响还是不小的。接下来把原文里让我耳目一新的一些话摘下来,以飨读者:

  1.好的时间管理应该是: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时间,实现一系列预期目标,也就是我强调的“成事”。如果脱离了目标,时间管理就失去了意义,只会流于形式。只有奔着实现一系列预期目标去管理时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时间管理。

  2.再比如身材管理也是一件需要自己独立负责的事。爸妈通常不会在意我们的身材,我爸妈经常跟我说的是“胖点儿好,胖点儿富态”。这件事是需要自己独立负责的,而不是由别人负责。

  3.时间管理就是先把时间留给目标,再把目标填充进时间。

  4.首先,我会问自己:如果我想在一年、两年或三年后拥有更好的`发展,哪些是现在的关键限制因素?

  其次,我还会继续问自己: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哪些辅助改变可以很好地配合核心改变?

  (然后就去do it)

  5. 我把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划分成了五大类,称之为幸福人生的五大支柱:工作事业、婚姻家庭、个人财富、生活健康、学习成长。如果你想规划自己未来的目标,做相应的时间管理,就可以从这五个方面考虑。

  比如在工作事业方面,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希望晋升到什么位置,希望拿到多少薪水等;在婚姻家庭方面,想什么时候结婚;

  在个人财富方面,准备在 25 岁时有多少存款,准备什么时候买房子,赚来的钱要不要做投资等;

  在生活健康方面,饮食是否健康,每天是否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是否需要做身材管理,兴趣爱好怎么发展等;

  在学习成长方面,是否准备继续深造,计划一年读几本书,希望在哪方面提升专业能力等。这些都是可以制定目标并做好时间管理的。

  6.人生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

  从整体上来说,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均衡发展,但实际上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如果你是刚刚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起步阶段,这时候工作事业就应该占据大量时间,你可能需要花费80%的时间努力把工作做好。在这个阶段,你可能还没有积累多少个人财富,也不需要在这方面太早地规划,婚姻家庭方面也可以暂时不用多考虑。

  到了 30 岁,你更需要在生活健康方面多花一点心思。22 岁的你某一天熬通宵,第二天还可以精神饱满地去打篮球;但当你30岁时,如果前一天熬通宵,第二天可能就会觉得疲乏,因为身体状态已经不如从前了。

  等有了孩子后,就要规划更多的时间给婚姻家庭。如果这个阶段你还要每天加班到很晚,周六周日还要忙工作,那对整个人生来说,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总体来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要做出一些取舍。

  7. 再比如,我人生的前20年几乎都生活在农村,高中也是在小镇上读的,20 岁我突然来到北京读大学后,所有的一切都让我开始怀疑:我的三观健全吗?我的精神结构有缺陷吗?我过去相信的道理、爸妈教给我的认知,都对吗?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大学四年,我疯狂阅读了很多经典书籍,看了几百部经典电影,并攒钱去了西藏、青海和云南旅行。我试图重塑自己,这让我四年下来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当然都不容易做到,我需要经历改变的痛苦。不改变,依靠惯性生活是最舒服的,但也意味着一两年后,我和今天无异。哪个更让我无法接受?我认为是后者。

  一路走来,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有些人时隔一年再见面时我能看到他身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和改变的痛苦相比,他们更害怕人生依靠惯性推进,害怕不变。扭转现状在很大层面上是打破连续性,实现一次非连续改变,这需要我们对过去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猛烈地回击。不改变自己的过去,绝不可能扭转现状。

  8.现在,即是过去。所谓现状,只不过是过去那一连串事件的结果。

  现在也同样如此,现在即是未来。所谓未来,只不过是现在的惯性推进,不改变现在,就没有未来。最愚蠢的事就是重复每天的生活,没有改变,却渴望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9.所以,我希望大家做一件事:拿出一张纸,列一个“现在的变化小趋势清单”。别管过去,别想未来,就分析现在的“变化小趋势”。

  10.陈传兴说的“暴食”,就是精神上、知识上、思想上的“暴食”,就是疯狂地学习与吸收,对过去自己的知识、认知进行猛烈的回击。再接回去,慢慢缝,就是重塑认知。

  而他说的“有个先决条件,我的精神状态可以支撑我”,就是说,他在那时候对未来的样子,有了与从前不一样的看法,有了足够的动机、动力让自己保持激情,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

  所以干预现在最重要的两点。一是经常停下来,分析干预“现在的'变化小趋势’”;二是在每个阶段,重新确认一下“你未来的样子”。一个是推力,一个是引力,两者一起使未来有更大的可能。

  11.其实我认为的专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当下专心,指的是做一件事时专心致志,不分心;

  第二,长期专一,指的是在较长的时间周期里,将核心的时间用于专门做一件事。

  12.总结概括一下,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当下专心。

  第一,虽然只做自己完全感兴趣的事是不可能的,但也尽量不要做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事,至少要做自己部分感兴趣的事。

  第二,一定要学会不停地给自己安排强制性任务。

  13.不要有太多目标和太多欲望。我们有能力得到很多东西,但很难同时得到,也很难全部得到。

  14.对事情的押注也是如此。你过去做的事塑造了今天的你,你现在做的事塑造了未来的你。在不同阶段,核心的事情可能不一样,我们需要及时重新确认。大学时,我把时间押注在读书上。毕业后,我把时间押注在事业上。

  15.我们来一起定义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战略性的、预防性的、长期的、机会性的事。

  16.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转化为重要且紧急的事。

  转化时整体要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一:将弹性的转化为限时的。

  原则二:将长期的转化为短期的。

  原则三:将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

  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转化为重要且紧急的事,本质上就是让不紧急的变成紧急的,把难执行的变成好执行的。

  17.如果你能大量减少每天的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你的时间将变得充裕,你的生活和工作很快就会发生积极的改变。

  18.在制定年计划时,切忌把它当作一个固定任务去应付。我知道很多人都是在一年快结束的时候才开始制订下一年的计划,这其实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太重要了,所以你隔三差五就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明年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

  19.所谓长期主义,就是先规划未来,再倒推当下,这样才是高级的活在当下的方式。

  20.端午节属于上半年到下半年的过渡节点,承上启下,你可以拿出两天时间复盘上半年的情况并调整下半年的目标。

  21. 我曾经是熬夜界的“课代表”,基本每天晚上都是 12 点以后才睡觉,经常熬夜到凌晨一两点甚至更晚。那时候我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我坚定地认为早睡早起跟晚睡晚起没有区别,反正工作时间的总量是一样的,早睡早起又没让时间多出来几个小时。现在,我是坚定的早睡早起执行者和倡导者,因为虽然早睡早起时我的工作时间总量不变,但我的工作效率变得更高了。

  22. 快速切换的本质就8个字:事来则应,事去则静。要想做到快速切换,需要有很强的保持情绪稳定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是稳定可控的,那么他进入一件事和走出一件事的速度就会很快,当然这种情绪控制能力也需要刻意练习。

  23. 速战速决,提高工作效率,不是为了早下班,而是为了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做好一件事的关键在于甄别关键节点,影响一件事成败的关键就在于那几个关键节点,我们要把80%的时间投入影响成败的20%的关键节点上。时间和注意力,从来都不应该被均匀分配。

  24.真正的勤奋,是凡事都设计更好的流程和标准,打造流畅的操作系统。

  25.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拿到结果的能力。你有很多好想法,但很少将其变成行动,这就是执行力差的表现。像扎克伯格这样的人,经常能把想法变成行动,体现出的是一流的执行力。

  26.特别重要的是,要时刻牢记:做一件事时,心里挂念别的事,效率一定是极差的;做一件事时,心里只有一件事,效率一定是最高的。

  27.供大于求时,商品不值钱,大家都不稀罕;供小于求时,商品很值钱,大家很珍惜,不敢浪费。时间也是如此。(合理安排更多事项,宁可让自己忙,也别让自己闲。)

  28. 从本质上说,你需要效率高时更容易效率高,你不需要效率高时自然就效率低,这就是供需的巨大力量。所以我们要在每一天合理安排更多事项,如果你意识到自己今天的工作任务很轻松就能完成,就需要给自己增加一些任务,比如读某本书2小时,听3节课程并写 500 字笔记,规划一下接下来一个月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或者去理发、买两套衣服等。无须只给自己安排工作和耗费精力的事,像理发、买衣服这种生活小事也完全可以安排。

  29.培养“静能力”,掌控情绪:

  第一,事来则应,事去则静;

  第二,每临大事要静气不乱。

  30.正确的解决方式是养成一个习惯。当你觉察到有情绪时在控制自己、耽误自己做事的时候,要刻意地告诉自己:我正在被某种情绪控制,我不能这样继续下去。

  31.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当你觉察到自己在抗拒做一件事时,就要告诉自己,先做起来再说。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方法叫做10分钟原则。当你很抗拒时,告诉自己:稍微行动一下,试试。你先让身体行动10分钟,通过身体的行动带动心的改变。只要心“动”起来,你就不会那么抗拒做这件事情了。

  32.要记住,时间总会被自动填满,你不主动用更重要、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去填满时间,那些不重要、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事情就会乘虚而入。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主动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能被动地让那些乘虚而入的东西掌控我们的人生。

  33.一件事做得好与不好,是有期限要求的,或许在这个时间段内做完,它就是好的,超出这个时间段做完,它就是不好的。所有事情都涉及时间、空间、人,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时间永远是我们做事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34.我们花在一件事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并非每个环节都同等重要,一定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的解决上花更多时间追求完美,在次要矛盾上花更少时间做到及格就好。

  35.亲情时间。

  第一,跟父母的相处时间。

  第二,跟爱人的相处时间。

  第三,跟孩子的相处时间。

  36.人生很长,是一场马拉松,需要长远的时间观。我们在做选择、决策、规划时,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不能只满足于当下,要考虑长远发展。每天不读书学习,一天两天三天,不会有什么损失,可能反而让你把工作做得更好。但从长远来看,你的进步速度可能比不上那个每天拿出2小时学习精进的同事。坚持健身,会花费你的时间、金钱,但从长远来看,它让你拥有更好的身材、更健康的身体、更充沛的精力。多花时间在爱人身上,可能会占据你一部分工作事业或自由娱乐时间,但长远来看,家庭美满是事业有成的强大支持。

  37.清末思想家魏源曾说过:“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志士以年为单位要求自己,贤人以天为单位要求自己,圣人则珍惜每时每刻。有些人的时间颗粒度是天,有些人的是小时,有些人的是分钟。时间不停地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想办法节省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所以在时间管理上,我们既要有长周期的格局,也要有小颗粒的自律。

  38.从时间管理的角度,我提出一个相反的建议:未来常迎,当时可杂,过往不忘。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要经常思考一下,不断规划未来重要不紧急的事,然后拆解至知道现在着手做什么,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管理的读书笔记7

  1.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续和变革之间寻求平衡,创新是保持动态平衡的变革手段,而延续的基础则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的那些 普世价值观,包括同情与包容、诚实与正直,以及让个人享有自由与尊严并同时承担起责任。

  2.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这使我们认识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将例外管理变成例行管理。

  海尔:创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将每项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围,大到一台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有人负责。每天下班前要根据目标对工作完成的情况日清,而日清的结果又与其本人的奖罚激励挂钩,这样便形成了目标、日清、激励三者间的闭环优化和良性循环。

  3.德鲁克所言,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即每个人对组织的贡献,是体现在如何能以最快速度去创造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组织为个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实现这一速度。

  正如德鲁克所言,总有人单独作战,无一部属,然而仍不失为管理者。

  4.但是判断管理者的标准并不是下属的多少,而是其成果对公司的影响。德鲁克将那些促进机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和决策责任的知识工作者都称为管理者。 并提出了现代组织管理的核心在于自我管理的思想。

  5.德鲁克认为: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如下的习惯:

  (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

  (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他们自己的优势,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上级、同事和下级的长处;

  (4)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

  (5)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6.管理者的价值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干和贡献意识,促进组织产生成果。

  7.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8.第一个决策要领是,弄清决策事项的性质。有效的决策者绝不会就事论事寻找对策或方案,而总是把遇到的麻烦当做表面现象,相信真正的问题一定隐藏在背后;必须设法弄清楚事实,弄清楚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质和全貌;然后形成思想观念,形成所谓的高层次概念性认识;最后从高层次观念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

  9.对有效的管理者来说,真正需要做的决策不会太多,也不可能太多。这里的关键是,要学会区分例常事件和例外事件,学会制定原则、政策、制度或规程,通过授权,让工作者或当事人去处理重复发生的例常事件。

  10.第二个决策要领是,确定目标及其边界条件。

管理的读书笔记8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在全国率先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即“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实践证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收入翻番,国家、集体和个人都是最大的受益者。永威中学蔡校长将这一模式引入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使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民办学校在短短五年时间内迅速发展为一所全国有声音的名校,足以证明承包制进入学校不但有充分的可行性,而且同样有强大的生命力。

  永威学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今年干什么、明年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都是白纸黑字,这样,人人心中有目标、有忧患意识,为达到这个目标奠定了心理基础。永威学校知名度的不断提高,首先是教学质量的提高,永威学校的成功,同样也是教学质量的成功。这个成功,就是发展规划中奋斗目标的不断实现,得益的就是永威的”教书育人责任制“,体现一个”包“字,层层包、级级包、一包到底、不留死角,紧紧围绕”教书育人“这个前提,在各级承包制度的制定上,都以此为中心分别制定和实施,所有的”包“都是为这个目标而努力、而奋斗,管理质量上去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印证了管理措施得法了,形成了良性的学校管理体系,使学校步入快速、良性的发展轨道,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这样看来,“一包就灵”的确是成功的,在永威,这些“包”都是有强大的制度建设作为基础,他的制度建设是详细的,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和你在学校内生活、学习、工作有关的所有方面都可以在相关的制度里查得到,细致入微,没有附加说明,任何部门、任何人都能据此量化、约束自己的工作。纵观我们学校的管理制度,大多是笼统的、泛面的,可操作性不强。所以,完整、规范、细致、合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只有有了这个制度,对照这个制度,“包”才能有章可依、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那么,怎样制定完整、规范、细致、合理的规章制度呢?把永威学校的规章制度照搬过来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不符合我们学校的校情。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永威学校的制度规章,制度制定更加精细化。其实,我校的精细化管理理论的提出不比永威晚,但是为何没有达到永威的效果呢?

  其一,理论的提出没有严密的制度做支撑,制定的制度针对性不强,靠不上身,没有做到像永威学校那种细化到;

  其二,落实不到位,很多措施也就是会议传达下去,传达完了就完了,没有落到实处。最多也就是那个方面出了问题,在翻出这个制度(或会议记录)来追究一下,没发生问题或发生的问题不严重,就没人再去理会这个制度或措施了,更不用说去发现制度所存在的不足和如何去进一步弥补、完善这个制度。

  所以,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根据学校实际,花大力气重新审定我们的各项规章制度,摒弃落后的、不符合实际的条条框框,使制度建设细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接地气,这样,学校的管理才能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实现管理育人,通过管理,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的读书笔记9

  关于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正确的赚钱姿势是顾客)

  市场不是由上帝、大自然或经济力量创造的,而是由企业家创造的。企业家必须设法满足顾客的需求,而在他们满足顾客的需求之前,顾客也许感觉到那种需求。就像饥荒时渴求食物一样,不能满足的需求可能主宰了顾客的生活,在他清醒的每一刻,这种需求都盘旋在他的脑海中。但是,在企业家采取行动满足这些需求之后,顾客才真的存在,市场也才真的诞生,否则之前的需求都只是理论上的需求。顾客可能根本没有察觉到这样的需求,也可能在企业家采取行动——通过广告、推销或发明新东西,创造需求之前,需求根本不存在。每一次都是企业的行动创造了顾客。(两类企业:创新型的创造客户需求的企业,例如引领智能手机潮流的苹果;生产服务型的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例如空调。)

  是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因为只有当顾客愿意付钱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才能把经济资源转变为财富,把物品转变为商品。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是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于企业的前途和成功尤其不是那么重要。顾客认为他购买的是什么,他心目中的价值何在,却有决定性的影响。(换位思考)

  由于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任何企业都有两个基本功能,而且也只有这两个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

  企业必须掌握财富的资源,已达到创造顾客的目的。因此企业的重要管理功能之一,就是有效地利用一切创造财富的资源,从经济角度来说,则称之为生产力。

  在过去的几年中,几乎每个人都在谈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不但是提高生活水准的关键,也是企业活动的成果,这已经不算什么新观念了。但我们其实不太了解生产力是什么,也不懂得如何衡量生产力。

  生产力意味着所有生产要素之间的平衡,能以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产出。这和每位员工平均生产力或每个公式的平均生产力是两回事,这些传统标准充其量只是含糊地反应了生产力的部分事实。

  原因在于,传统标准仍然执着于18世纪的迷思,认为劳力是惟一的生产资源,是惟一的实质“努力”这种观念表现了机械论的谬误,认为人类的所有成就最终都能以劳动力为衡量的单位。但是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生产力提升从来都不是靠体力劳动而达成的。事实上,企业从来都不是靠劳工来达到提高生产力的目标,而是用其他方式取代劳动力之后的结果。当然,其中一个替代方式就是资本设备,换句话说,以机械能取代劳力。

  至少同样重要、但未被探讨的问题是:以教育水准较高、善于分析推理的人才来取代技术或非技术性劳力所提升的生产力,换句话说,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专业人才来取代“体力劳动者”,以“规划”取代“工作”。 显然,企业必须在安装资本设备以取代体力劳动者之前,就完成这样的转换;因为必须先有人规划和设计设备——这是具有概念性、理论性而且分析性特点的工作。事实上,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经济学家所强调的“资本形成率”其实只是次要的生产要素,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必然是“智力形成率”,也就是一个国家能以多快的速度培养出想象力丰富、有愿景、受过良好教育、具备推理和分析技能的人才。

  规划、设计和安装资本设备仍然只能反映以“脑力”取代“体力”后所提升的一小部分生产力而已。至少同等重要的是直接转换工作性质对于生产力的贡献——从需要许多技术性或非技术性劳动力,转换成需要受过教育、见多识广的人才进行理论化的分析与概念性的规划工作,而不需任何资本设备的投资。

  最近的研究(例如斯坦福研究院所做的研究)清楚地显示,西欧和美国的生产力差距与资本投资的问题并不相关。许多欧洲产业的资本投资和设备都和美国企业不相上下,然而西欧产业的生产力却只有美国同产业的2/3。唯一的解释是西欧企业高度依赖人工技能,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较低,而且组织结构较不完善。

  1900年,美国典型的制造公司每花100美元在直接员工的薪资上,可能最多只花5美元或8美元来聘请管理、技术和专业人员;而在今天的许多产业中,这两项开支几乎相等——尽管有些产业直接员工的工资增长速度和幅度都很快。而除了制造业以外,在交通运输业和矿业、销售、金融和保险业以及服务业中(即在美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中),生产力提升完全是以规划取代劳动、脑力取代体力、知识取代汗水的结果,因为在这些行业中,资本投资只是很小的因素。

  企业经营中(尤其在会计领域中)有关生产力的词汇早已过时了,容易令人误解。会计师所谓的“生产工人”指的是操作机器的体力劳动者,事实上他们是最没有生产力的员工。而会计师口中的“非生产性员工”指的是其他所有对生产有贡献,但不需看管机器的人,其中包括像清扫工这类前工业时期、低生产力的体力劳动者,像制造器具的工匠这种身怀绝技、高生产力的劳动者,像维修电器的新工业的技术员,还有像工厂领班、工程师和质量检验员这类知识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最后,会计师混起来统称为“管理费用”的人中其实包含了最具生产力的资源:管理者、规划人员、设计师、创新者。“管理费用”一词流露出一种抵触的情绪。当然,该词也可能包含了寄生在企业中的高新人员,只不过因为组织不良、士气不振或目标混淆(换句话说因为管理不善)而需要的人员,其中总是透露出管理不善迹象的好例子,就是“协调者”(当然,此处的讨论完全不涉及个人能力或绩效)。

  换句话说,有两种管理费用:生产性的'管理费用——用于管理者、技术或专业人才的费用。这种费用取代了一笔至少数额相等的用于生产性或非生产性员工费用或资本支出。另一种是寄生性的或摩擦性的管理费用。这种费用不但没有提高生产力,反而降低了生产力,这是由摩擦造成的,反过来又会制造摩擦。

  因此,我们需要的生产力观念是,一方面能将投入与产出的一切努力都加以考虑,同时又能根据与产出结果的关联性来呈现所投入的努力,而不是假定劳动力是唯一的生产性投入。但即使是这样的观念——尽管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如果它对于努力的定义仍然局限于可见的形式和可以直接衡量的成本,也就是说,是根据会计师对努力所下的定义,那么这个概念还是有所不足。有一些无形的因素对于生产力有即使不是决定性的也是巨大的影响,却无法以成本数字来衡量。

  首先是时间的因素——人类最容易消耗的资源。企业究竟是持续不断使用人力和机器,还是只有一半时间用到人力和机器,都会影响生产力的高低。最没有生产力的政策,莫过于希望在一定时间内硬塞进超出合理状况的生产性努力,例如在拥挤的厂房中或老旧的设备、昂贵的仪器上安排三班制作业。

  其次是所谓的“产品组合”,在同样资源的多种组合中求取平衡。企业界人士都知道,这些不同组合在市场价值上的差异,与为了形成产品组合所投入的努力上的差异几乎不成比例,两者之间几乎看不出任何关联。一家公司采用了相同的材料和技术,生产同样数量的商品,耗费相同的直接和非直接的劳动力,可能赚大钱,也可能破产,这完全要看产品组合而定。显然这代表尽管运用相同的资源,生产力却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不会以成本的形式显现,也无法靠成本分析来检测。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我称之为“流程组合”。一家公司究竟应该向别人采购零件,还是自给自足?怎样做生产力比较高?应该自己组装产品,还是外包?应该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打自己的品牌,还是把产品卖给独立经营的批发商,用他们的牌子销售出去?怎样运用公司具有的独特知识、能力、经验和商誉,以发挥最大的生产力?

  并不是每个管理层都无所不能,也不是每个企业都应该从事经过客观评估后认为最赚钱的行业。每位管理者都各有其能力和限制。每当他试图超越自己的能力和限制时,无论他冒险开创的事业是多么有利可图,都很可能失败。善于经营稳定生意的人没有办法适应变幻莫测或快速成长的行业,而日常经验也显示,习惯在快速扩张的环境中经营企业的人,一旦公司进入重整状态,很可能毁了原本的事业;善于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经营企业的人很可能无法成功地在高压下销售新奇时髦的商品。如何善用公司和管理层的特殊能力,体察自己的局限何在,也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

  最后,生产力深受组织结构的影响,而企业各种活动之间的平衡也会影响生产力。如果由于缺乏明确的组织结构,管理者把时间花在摸索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实际去做事情,就浪费了公司最稀有的资源。如果公司高层只对工程有兴趣(或许因为公司所有高层主管都具工程背景),而公司需要的却是加强营销,那么这家公司就缺乏生产力,最终的结果将比人均每小时产量的下降更为严重。

  因此,我们不只在定义生产力的时候,需要考虑所有影响生产力的要素,而且在设定目标时,也必须如此。无论是以资本取代劳动力,或以营业成本取代资本设备与人力(但设法区分创造性和寄生性的管理费用),我们都必须评估这些因素究竟对生产力产生何种影响,同时也必须衡量时间运用、产品组合、流程组合、组织结构和各种企业活动之间的平衡对生产力所造成的影响。

  不只是个别企业管理层需要实质的生产力衡量指标,整个国家也需要。缺乏这样的指标是我们经济统计的一大漏洞,会削弱经济政策预测和对抗经济政萧条的努力。

管理的读书笔记10

  时间管理有效性的三个基础;

  记录时间

  管理时间

  统一安排时间

  时间对管理者的压力

  在时间管理之前,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时间对于他是有压力,他并不是随时可以控制时间,甚至没有太多自己的时间。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现状和无法避免的问题,才能促使其积极的应对时间管理。

  【这点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习惯早起,并且下班时间较长留在办公室去处理一些东西,很多时间看起来都花在自己身上,但是其实最终产出是怎么样,哪些时间是否真的用到了应该用到的事情上面,这个是不得而知的。

  如何诊断自己的时间

  第一步:记录其时间耗用的实际情况

  【这个是我马上要去做的事情:从今天开始,准备一个小本本跟进每天的时间花费状态(其实这方面应该是有很好的工具的,但是既然现在没找到,那就先从手记开始)】

  第二步:做有系统的时间管理

  1.首选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这些事做了也完全是浪费时间,无助于成果

  【太多,太多了,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救火,但是其实都是一些非生产性的机械内容,稍加培养,完全可以交接给小伙伴去做】

  2.时间记录上哪些活动是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又不影响效果的?

  【很多,可以列出很多出来,都是泪】

  3.还有一项时间浪费的因素,是管理者自己可以控制并且消除的,这项因素就是:管理者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这点让我耳目一新:的确有时候太关注自己的时间,却忘记了下属的时间是否被自己占有,这点要好好注意和找小伙伴反馈下】

  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

  1.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者远见而产生时间浪费的因素

  一项重复出现的危机应该是可以预见的

  同一个危机如果反复出现,往往是疏忽和懒散造成的

  【嗯,的确现阶段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我这边的疏忽懒散造成,有时候居然回去依赖个别成员去落实,其实他们都不怎么知道做的.事情】

  2.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浪费

  判断人员是否过多,有一个考的住的标准

  如果一个高级管理人员,不得不将工作时间的1/10花在处理所谓“人际关系问题”上,花在处理纠纷和摩擦上,处理争执和合作等等问题上,那么这个单位就嫌人数过多了。

  【好吧!再次证明我们这边人员的利用并没有做的很好】

  3.另外一个常见的浪费时间的原因,是组织不健全。其表现就是会议太多。!

  【是的之前会议太多,其实是管理者缺乏主见的表现】

  4.最后一项浪费时间的因素,是信息功能不健全、或者信息表达方式不当。

  【嗯嗯!要好好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

  统一安排可以只有支配的时间。

  【先从坚持早起开始,然后规划自己的时间,利用番茄钟,工作四象限和分段,分模块来处理不同事情】

管理的读书笔记11

  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求生存。换句话说,企业经济学的指导原则不是追求最大利润,而是规避亏损。企业必须设法赚取额外的资金,才足以承担企业运营中不可避免的风险,而这种风险预备金唯一的来源就是利润。的确,企业不只需要为自己的风险预作准备,还必须面对亏损,因为在经济的新陈代谢中,总是会有些企业亏损累累,销声匿迹,而这些都关系到社会的利益,这是自由、弹性和开放的经济体系主要的安全防护网。企业必须负担社会成本,对于学校、军备等有所贡献,也就是说,企业必须赚钱缴税。最后,企业还必须创造资本,以满足未来成长、扩张所需。但是最重要的是,企业必须有足够的利润来承担风险。

  总而言之,追求最大利润是否为企业经营的动机仍值得商榷,但企业绝对需要赚取足够的利润,以承担未来的风险,至少需要获取必要的利润,以保存生财资源,继续在现有行业中求生存。企业通过对“必要的最低利润”设定严谨的限制,并检验其有效性,来影响企业的行为和决策。为了经营,管理者必须设定相当于“必要的.最低利润”的经营目标,建立明确的标准,来评估利润表现是否达到目标。

  那么,什么是“企业管理”?根据对企业活动的分析,企业是通过营销和创新来创造顾客的,因此企业管理必须具备企业家精神,而不能只是官僚作风、行政作风,甚至决策工作。

  由此可见,管理企业必须是一项创造性的而不是一项适应性的任务。管理层越是创造经济条件或改变经济条件,而不是被动地适应经济条件,才能把企业管理得越成功。

  但是我们对于企业本质的分析也显示,尽管企业管理最终要靠绩效来检验,但管理是理性的活动。具体而言,这表示企业必须设定具体目标,表达企业预期达到的成就,而不是“像追求最大利润的理论一样”,只把目标放在适当可能的外在条件。因此,设定目标时必须把目光紧盯预期达到的成就,只有如此,接下来才应该考虑如何自我调整,以面对可能的状况。管理层因此必须决定企业所从事的是什么样的事业,或究竟应该从事什么事业。

管理的读书笔记12

  近期读了周三多和陈传明和撰的《管理型——原理和方法》,对于企业管理中的创新讲述的鞭辟入里,遂颇有感慨的写下了读后感。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管理的核心职能,甚至把创新视作管理的灵魂。

  创新,在企业的管理中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加速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从而引导着企业组织的创新,影响着企业组织的变革。

  一、企业管理创新

  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企业系统在运行中的创新要涉及许多方面: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以及环境创新。要有效地组织系统的创新活动,就必须研究和揭示创新的规律。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否定,是对新事物的探索。总结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成功的创新要经历“寻找机会、提出构思、迅速行动、忍耐坚持”这样几个阶段的努力。

  企业系统的管理者不仅要根据创新的规律和特点的要求,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创新,而且更主要的是组织下属的创新。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其次,要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再者,需要制定有弹性的计划,并且正确地对待失败;最后,需要建立起合理的奖酬制度。

  二、企业技术创新

  与企业生产制造有关的技术创新,其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从生产过程的角度分析,可分为:要素创新、产品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但是无论是何种内容的技术创新,最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创新源于企业内部外部的一系列不同的机会。美国学者德鲁克把诱发企业创新的所有不同因素归纳成七种不同的创新来源: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企业内外的不协调、工艺过程的.需要、产业和市场的改变、人口结构的变化、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新知识的产生等。

  任何企业都在执行一套符合自己特点的技术创新战略,而在无意识中形成的技术创新战略是一系列选择的综合结果。这些选择一般涉及创新的基础、对象、水平、方式以及创新实现的实际等多个方面。

  三、企业组织创新

  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绩效取决于其成员的努力。这些成员是在企业活动的不同时空提供这些努力的,要使这些努力转变为对企业有效的贡献,必须对他们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整合。

  企业组织创新包括了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创新。

  总之,没有创新的企业注定是落后的,没有创新的企业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我们要顺应发展趋势,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在企业或组织形成创新的良好氛围,促进利润增长,推进企业发展。

  通过对该书的研习,我对企业管理有了初步的涉猎,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必然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管理的读书笔记13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有“启蒙中国现代管理第一人”之称的彼得?德鲁克的大作。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合卷沉思,受益匪浅。

  从个人角度我们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管理生活,作为企业领导者我们应该学会管理他人、管理团队,所以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应该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先生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并指出,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有个着重点:时间、要事、贡献、优势、决策。

  一善用时间

  诚然,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一项特殊的资源,它没有任何替代品,它的供给也不具备丝毫弹性。任何人,任何事,要取的成功,必须很好的利用有限的时间资源。彼得?德鲁克先生指出有效利用时间的三个步骤: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没有时间是最可笑的借口,当一个人能够有效的掌握和安排自己的时间的时候,他就能从容的应付各种事情。

  通过阅读彼得?德鲁克的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我认为,要真正掌握自己的时间并合理安排利用:记录时间支出,掌握时间动向;砍掉低效率时间,对浪费时间说不。首先,要明确自己在往后一段时间内的工作任务,有哪些事情需要做,也就是说,时间将要被哪些事情所分配。其次,要尽力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进行实践,这样才能是合理的安排得到有效的践行,才能真正实现时间的合理利用。最后,形成时间概念和时间感觉,有效提高时间利用率。

  二要事优先

  “卓有成效如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去做”

  要妥善安排和利用时间,发挥时间的价值,就必须做到要事优先。区分事务的“大小多少,轻重缓急”,这是非常重要的。“大小多少”就是各种事务的价值和必要性的大小,什么事必须做,什么事可做可不做,什么事根本不必做,这样有助于明确在价值上对事务进行孰轻孰重的取舍;“轻重缓急”则是各种事务在时间紧迫性上的排序,什么事必须马上做,什么事可以稍后做,什么事可以最后做,把任意两件事对比一下,就知道应该先做什么,这有助于对事务进行孰先孰后的选择。事务轻重先后的选择,事实上是一种利益衡量,一言以蔽之,“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三着眼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他常自问: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他强调的是责任。”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做到两重视:一是目标、二是绩效。做到了两重视,才能做出正确的事。其次要适应与自己所处的环境,让自己的只是发挥效果。再次要做到自我提问反思,达到自我提高。最后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做好沟通、协作、向他人学习、帮助他人提高,使自己的贡献加上他人的贡献达到质变,达到更有意义的改变。

  着眼于贡献,有助于收获良师益友,更加有效的做出切实的成果,完成远大的目标。

  四聚焦优势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适才适所就能发挥个人最大的价值“要用人所长: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究竟该如何用人,下面四个原则:

  1不会将职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

  2合理的职位,是对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战。可以把与任务有关的优势转化为确实的成果。职位的要求往往会随着情况而变动,甚至变动非常剧烈。于是,一位本来“绝对适合”的人选,可能忽然之间完全不适合这一职位了。只有把职位设计得涵盖较广且要求较严,才能使人在情况有所变化时能适应新的需要

  3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换言之,有效的管理者在决定将某人安置于某职位之前,会先仔细考虑这个人的条件,而且他考虑时绝不会只局限于这个职位

  4容忍人之所短,用人时必须重视机会,而不能只抓存在的问题。

  五有效决策

  决策的过程往往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从本人的见解开始的,事件本身并非事实。作为一个管理者,不管是善用时间资源,还是善用人力资源,其落脚点都在于有效地决策。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决策者。决策的要素有如下五项:一是要了解问题的性质,二是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即边界条件,三是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的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和让步事项,以期决策能被接受,四是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五是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决策又不止是一种方向的选择,更是一种具体途径、具体步骤的规划,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反馈的调整规划。所以,决策不是一个时刻性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时段性过程性的选择。决策的前提,是搜集事实信息,事实是决策的依据,决策就是要主观利益和客观事实想符合,以最大限度的使客观事实来实现主观利益,因而,对于个人见解和反面意见,都要进行慎重的分析,以最大限度的找到符合利益需求的途径。

  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合理分配时间,做事考虑轻重缓急;养成不急不躁的心理,顾全局,考虑长远利益;拥有有一颗包容心,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坚持有效决策,成为一名可以乘风破浪的企业“舵手”,才是卓越之道。

管理的读书笔记14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这样一些关于浪费时间的诗句在上小学时就被老师常常教育着,现在想起来都记忆忧新,但自已一直也只是一味的仅把他当成诗句而已,上周,我观看了李践老师的(时间管理),看了以后真是受益匪浅,让我知道了要很好的完成工作就必须高效的管理自己的时间。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规划,有了规划就要一分一秒让它产生价值,不管任何事一旦想到了就要尽快的去做,就是老师口中所谓的”快快快“不要一味的托延时间,不要害怕失败,失败一定是要原因的,成功一定是有方法的,所以要时时总结自已所犯的错误,自已错在那里?要不断的改进,不断的进步。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快速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时间流逝的无影无综,去的快,来的也快。而能否把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生命的长度掌握在上帝手中,但生命的宽度却掌握自己的手中。

  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黄金,朋友们,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谏。愿我们都把握今天,从今天开始,争做时间的主人,把一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管理的读书笔记15

  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精力管理即通过科学的方法,使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经常保持最佳表现,全情投入,同时又不损害健康、幸福和对生活的热情。《精力管理》这本书指出,虽然每一天的时间量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我们可用的精力的储备和质量却可以改变。书中为我们介绍了精力的四个来源和自我改变的三个步骤,当我们学会更好地管理精力也就拥有了更加轻松的生活方式。作者始终相信个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性格的力量,并指出性格同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精力管理训练塑造的。

  精力的四个来源:精力指的就是做事的能力,它包括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方面。我们常常在时间的管理上下功夫,但是,管理精力才是高效表现的基础。全情投入就是确保最优表现的最佳精力状态。全情投入需要调动四种独立且相互关联的精力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我们培养情感、思维和意志能力的方法与体力相同,必须系统性地将自己置于超出惯常极限的压力当中,并在过后得到充分恢复。

  精力管理有四个主要原则:1.精力金字塔:从低到高四层——体能的、情感的、思维的、意志的。2.钟摆式运动:周期性的消耗和补充精力。3.突破舒适区:让人感到不适的任何形式都有可能增加其精力储备。4.习惯成自然: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一个高效率的部分都是习惯使然。

  说到精力管理这个词,就免不了想到时间管理,有节制的人生、自律而规律的生活,或许很快就可以实现逆袭。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普通人将继续做普通的自己,我们终其一生也未必会有真正的“所谓逆袭”。即便或许我们的一生都注定平凡,那是否意味就着我们再也没有必要去费心思了解自己的精力状况,并且对之进行管理?在这个所有商家都在拼命用尽一切方式夺取我们注意力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这个鸡汤与干货盛行鼓动所有人热血起来不要平庸的时候,我们才更需要留心去保护我们原本就有限的时间与能量。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各种信息的冲击中保持自我的知觉与理性的判断,才能更笃定自己的选择,才能更信任自己的力量。

  生活是一系列冲刺,还是一场马拉松?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生活当然是一场马拉松。然而,书中的描述却与我们的常识认知不同,书中说:“想像一下很多长跑者的样子:憔悴,面有菜色,身体有点塌下去,感情漠然。然而短跑选手一般看上去强劲有力并且渴望将自己推到极限。这个简单的.现象映射到我们的生活中就是:无论我们所面临的要求有多高,跑道尽头100米或200米处的终点线却是清晰可见的。我们必须学会把我们的生活看成是一段段的短跑——在各个时段中全方位投入,然后全身心地退出,再重新跳回到冲突中面对任何挑战之前寻找机会补充精力。” 这段话正是本书核心观点的形象描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通过有效的管理精力,就如钟摆一样,使用→恢复→使用→恢复,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不断补充和使用精力的正向循环,我们就能跑得更快和更远。

  相比时间管理,我认为精力管理更接近人性和事情的本质,更能驱动我们把事情做成做好。另外本书中还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付诸行动的价值观就是品德。让我们都做有品的人!

【管理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科学管理原理》读书笔记11-16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02-06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1-21

关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01-15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5篇02-1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精选25篇)08-19

经典读书笔记11-08

读书笔记05-15

活着的读书笔记03-05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