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读书笔记>《肖邦传》读书笔记
《肖邦传》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4-02-11 07:18:34
  • 相关推荐
《肖邦传》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肖邦传》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肖邦传》读书笔记1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也明白了真正的友谊至死不变。我想,我们应该向夏洛学习。她虽然只是一只又渺小又卑微的蜘蛛,却能做出让我们知道无论谁都有友谊,只要你会为自己的朋友着想。那我们,就开始建立真正的友谊的桥梁吧!

  《夏落的网》第一眼看见这一个题目,我就会有很多问题,谁是夏落?网长什么样?夏落在干什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读一读吧!文章大概是这样写的,在一个大农场里,生活着一大群快乐的小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落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夏落听说小猪威尔伯的命运竟是烤猪,夏落在它的网上默默无闻的写了“王牌猪”等表示威尔伯很厉害和不可一世。后来大家把威尔伯带到了市场参加评选,夏落也跟着车幸运的来到了市场,并且帮助威尔伯获得第一名,第二天,大家回家了,夏洛托付威尔伯帮它保护孩子们,说完就去世了,威尔伯很伤心,但是威尔伯还是帮助夏落保护他的孩子们……我最喜欢的是其中一段内容讲的是:威尔伯胜利的回家了,他从嘴里把夏落的宝宝小蜘蛛们放在最靠边角的干草堆里,每天像战士一样地坐在地上看护小蜘蛛出生并遵守和小老鼠的诺言,先让小老鼠吃自己的饭。没过几天,小蜘蛛们就生出来了。可是,谁也没想到,刚出生的小蜘蛛竟然要离开,它们一个接一个的用网编的气球飞上了天空,但是,有三只蜘蛛还是留在了这,这三只蜘蛛没有一只比得上夏落,夏落是威尔伯最好最好的朋友。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篇文章。

  书名:《夏洛的网》。

  作者:e·b·怀特(1899-1985,美国当代的著名散文家、评论家)。

  主要内容:

  感想:

  读了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可贵、纯真而感人至深的友谊,也明白了真正的友谊至死不变。我想,我们应该向夏洛学习。她虽然是一只又小又卑微的蜘蛛,却能做出如此多令我们人类为之感叹的事,那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上,要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凡事多为朋友着想。

  好词:

  生死攸关摇摇晃晃自得其乐吃苦耐劳自由自在蹦蹦跳跳。

  芬香扑鼻杂七杂八勃勃生机小心翼翼探头探脑地地道道。

  喋喋不休大名鼎鼎。

  好句:

  1、青草湿湿的.,泥土散发着一股春天的气息。

  2、微风给它送来红花草的香气——它的围栏外面芬芳天地的香气。

  3、所有这些声音让它感到舒适和快活,因为它爱生活,爱成为夏夜世界的一份子。

  4、第二天有雾,农场里什么东西都湿溚溚的,草地看上去像一张魔毯,那片芦笋地像一片银光闪闪的森林。

  5、时间流逝着,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又一年,来了又去了。

  好段:

  在雾天的早晨,夏洛的网真是一件美丽的东西:每一根细丝都点缀着几十颗清晨闪亮的小露珠,在东方晨光的照耀下,网在阳光中闪闪烁烁,组成一个神秘可爱的图案,像一块纤细的面纱—这是一幅设计精巧的完美的织品。

  《夏洛的网》读书笔记。

  《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e·b·怀特/着任溶溶/译,讲的是一只蜘蛛和一头小猪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可贵、纯真而感人至深的友谊,也明白了真正的友谊至死不变。我想,我们应该向夏洛学习。她虽然是一只又小又卑微的蜘蛛,却能做出如此多令我们人类为之感叹的事,那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上,要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凡事多为朋友着想。

  广场路小学四年级:林子宁。

  夏洛的网讲的是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蜘蛛夏洛和小猪威尔伯是好朋友,威尔伯天真可爱,一天老羊告诉他,人们把你喂的肥肥的,胖胖的,目的是到冬天时,把你杀了做成熏猪肉,威尔伯非常害怕,也很担心,这时夏洛安慰威尔伯说,我一定把你救出来,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他织出了“王牌猪”的网,还有“了不起”的网,正是这些网救了威尔伯,还让威尔伯成了名猪,诺言实现后,夏洛就平静的死去,虽然夏洛有了子孙后代,但是夏洛在威尔伯的心中的地位无人取代。

  读完这本书后,我闭上眼睛认真思考,我对别人的一些承诺,我是不是实现过我的承诺,如果没有实现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伤害,以前我是不是也失言过,我是否想过失言后的后果,从现在开始,我也应该,“以诚信为荣,以失言为耻”信守诺言,诚信之花就会为你绽放。

  要让生命更有价值,让人生的轨迹更精彩,就要像夏洛一样学习,实现自己的诺言吧!

《肖邦传》读书笔记2

  1.导言:肖邦作为19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创作了一系列传世经典的作品。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除了音乐之外,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书籍的热爱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将谈论肖邦读书的体会和心得。

  2.主体段一:肖邦第一次接触书籍时的感受和激发他读书的动机。

  肖邦是在波兰的一个小城市长大的,在他童年时代,他的家庭中没有太多的书籍。然而,肖邦的一位老师给了他一本德国文学巨匠歌德的诗集。当他读到其中一首诗时,他被其中的妙思所震撼,从此以后,他对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大量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并被文学的美和智慧所深深吸引。

  3.主体段二:肖邦在读书过程中的体会和对书本的投入度。

  肖邦在少年时期虽然经常陷入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中,但他并没有忽视阅读的重要性。他将不同的作品和不同的作者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此来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灵感。他认为,书籍不仅可以帮助他提高自己的音乐技巧,还可以拓宽他的视野和思维深度。肖邦一度说过:“每当我读一本新书,我的思考方式和创作能力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主体段三:肖邦读书对于他音乐创作的影响。

  肖邦的音乐创作深受诗歌、戏剧和小说的影响。通过大量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肖邦汲取了大量的灵感,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作品中。例如,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莎士比亚剧作的影响,音乐中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的冲突。通过阅读,肖邦学会了如何用音乐来表达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情绪的共鸣。

  5.结论:肖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也是一位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学者。他通过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提高了自己的音乐才华,并创作了世人耳熟能详的音乐杰作。他的阅读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通过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和学习,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并取得成功。肖邦是读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他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知识和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通过肖邦的阅读经历和心得,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和作用。阅读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呈现给我们丰富多样的世界,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无论是对于艺术家还是对于普通人,读书都是一种无尽的宝藏,只有不断探索和挖掘,我们才能从中收获智慧和灵感。肖邦的生活和音乐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领域,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正如肖邦自己所说:“书籍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是铸造灵魂的火炬。”

《肖邦传》读书笔记3

  鲁滨逊漂流记(英文原名:robinsoncrusoe,直译作鲁宾逊克鲁索)是一本由丹尼尔笛福59岁时所著的第一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10篇读书笔记400字。这本小说被认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下面是一篇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如果我是鲁滨逊,当船在暴风雨中失事,我会像他那样不向命运低头而继续远航吗?不,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才不会去接受那充满困难和挫折的生活,因为我没有他那样的坚强。

  如果我是鲁滨逊,当独自一人置身于荒岛之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时,我会像他那样不自暴自弃,努力求生吗?不,我不可能像他那样随机应变,积极自救,因为我没有那种能力,我更没那份自信。

  我现在不得不承认我与鲁滨逊相比,自己是软弱与无能的。从呱呱坠地到背上书包,父母、学校为我们铺设了成长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这条平坦的大道上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没有挫折,没有风浪,而我还整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其实我根本没有品尝过生活中的苦涩,我是幸福的。然而处在幸福中的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能吃饱穿暖,背上书包去上学,每天接受家人们的关爱和社会的关注,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一本好书能拯救一个人。”现在我百分之二百相信这句话。这本书向我展示了鲁滨逊自信、自立、自强、永不满足、不甘平庸、勇于创业的精神;告诉我鲁滨逊靠自己的善良、智慧和坚毅,去创建、去开拓。我想我应该拿出所有的精力努力地向他学习,不仅仅是为了社会,为了父母,更是为了我自己的将来。他的`那种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跟鲁滨逊比起来,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因此,我们更应该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崇尚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未来画上绚丽的一笔!

《肖邦传》读书笔记4

  我一直认为,写作者应该做千万人的扬声器,做自己的消音机。

  写作者应该是嗓门最大的,最喧哗的。

  文学是人学,文学就是人性的表现。不能对人性的优点有极崇高的`敬意,对人性的弱点有极宽厚的怜悯,是不可能理解文学的。

  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无论它多么的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总有一个角落会将它搁置,总有一个人需要他的存在。

  有时候,伫立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心底会涌出莫名的感动,觉得人的一生多么不易,我们都应该为这些鲜活的生命而感到温暖,为时间弥漫的烟火感到幸福。

  若夫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常人皆能感知,而为诗人能写之。故其入于人者至深,而行于世也尤广。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我听见鲁迅在病榻上在难眠的夜里忽然来了精神,感慨道:“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肖邦传》读书笔记5

  翻开书本,一缕淡淡书香弥漫,阅一段有趣的文字,一幅美丽的画在脑海中荡漾。走近这些被阳光撒满光辉的金色草房子,看油麻地的孩子们嬉笑玩耍,我不禁融入了这片充满趣事儿的地方了。

  我读着读着,仿佛已成为油麻地的一员,正参观这油麻地。

  我首先参观了油麻地小学。草房子伫立在那儿,似一个强壮勇敢的卫兵,看守着这所寄托着油麻地人希望的小学。但在这所小学的西北角上,却有一间与之十分不相称的小屋子,里头总有一个着背的小老太婆,她的这个小屋前,种了一片艾,它们散发着浓浓的苦味,正如它们的主人,那个老婆婆——秦大奶奶一样,生活中充满苦涩,但却依然高昂着头,用自己的`方式与人们对抗着。当然,既然有人讨厌,那么一定有人欣赏,比如说桑桑。我想我从桑桑身上能学到很多,比如说胆大,勇于尝试,而在秦大奶奶与桑桑的友好关系中,我明白,当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正是少了这份尊重,秦大奶奶才会与地方政府闹僵。

  接着,我来到了红门,这是个象征着富裕的地方,而如今,它却只剩一副空壳。杜家已破产了。但杜小康浑身还是一副干干净净的模样。我想,他的心态恐怕是全村最好的了,家里面对如此险境,他倒面不改色心不跳,更何况他还是个要强的孩子。不过,他心里一定是苦的吧!当然,用平静的目光去看待一切,这的确是值得我们学习、赞扬的。

  我又回到了现实中,手中捧着那本书——《草房子》。淡淡的书香钻入心田,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永驻心间。

《肖邦传》读书笔记6

  第一次读阿城的作品,文字中没有矫情,没有焦躁,感觉就这样平平实实的,才能更表现作者的内心。作为让我认识他的第一部作品,《棋王》给了我很多的感悟,关于棋文化的,关于命运的,关于哲学的,都从一种崭新的视角带给我们更多的感悟。

  其中之一就是对一件事物有心而发的热爱。

  故事中的王一生是名副其实的棋王,他真正的把棋当做一种挚爱,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要有棋在,他的生活和思想似乎就能够被点亮,这样一种纯粹的境界恐怕不是我们所可以企及的吧。他可以在嘈杂的火车厢不厌其烦地寻找棋伴,可以在荒芜的乡下以棋会友寻找生活的乐趣,可以让棋真正成为一生的爱好不弃不离……我们有时候也可以这样,不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只要认真了,就理应必须全神贯注。比如当你从事了文学这方面的工作,你就应该认真创作,潜心研究,带给大众更多优秀的作品,但必须是欣喜的主动的,若是坐在电脑前逼着自己去完成某身外的东西,那种感觉必然是令人恶心的深恶痛绝的,所以当初选择的时候就应该慎重,选择自己的所爱吧。

  之二就是人格的魅力。

  尽管如此热爱象棋,尽管极其渴望参加棋赛,但面对朋友用自己最爱的祖传的棋换来的机会,他毅然拒绝,不能因为自己的爱来让别人替我们承受一些本不该承受的,丢却了施舍与同情,但获得的'是尊严与内心的安宁,这是心灵上的财富。就好比领导“青睐”你的“某种才能与特长”,要求只有当你甘愿为他奉献的时候,才可以让你留下来,甚至是升到更高的职位,这时你是否可以选择坚守自己的底线,像王一生那样,热爱却不失信仰。也许你们觉得自己能够轻易做到,但没有到那个时候,请都不要下结论,这只会表现你们的肤浅和幼稚,如果真的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也就不值得作为王的魅力所在啦。

  之三就是棋王的淡泊与平静。

  之四就是,时代的限制和物质的贫乏并不能剥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念和权利。

  不论是王一生还是倪斌,还有那些决赛冠军们,都这么为棋痴狂,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动摇信念,这就是精神的伟大。

《肖邦传》读书笔记7

  说起来,我大概有三四年没看过那些小说了,尤其是有关童年的。记得第一部接触的作品是丁丁的《小牲口》,里面所讲述的一切,都撼动人心,具体是怎样的,我也不细说了。回到主题,就是那本封面简单,语言简洁,却赚足我眼泪的书---《草房子》。

  曾想过有那么一天,我也会像桑桑一样,在空阔的平原,与好友一起仰望蓝天。曾想过有那么一天,那耀眼金黄色,会在心中烙下那不能无视的印记。曾想过有那么一天,放下心中的所有包袱,张开双臂,与纸月一起玩幼稚的游戏。

  还依旧记得草房子的最后一章,温幼菊对桑桑的`那句:“别怕”。我看到那里的时候,停了下来,“别怕”,仿佛可以感觉到心中冰山在渐渐溶化,多简单的两个字,却包含了千种情感,万种语言的安慰,在我看来,远不及这二字来得直接,沁入心扉的,不一定是那种震天动地的爱,有时候,一句安慰,一个拥抱,也可以让人声泪俱下。真的,语言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我们去尝试一下,或许,在你不经意间,将你的心溶化的,就是这两个字。

  今朝如梦,人生啊,梦一场就足够了,可能这梦不美满,可能这梦过于漫长,但,请认真对待它。等你清醒的时候,会发现,人生道路,就像掌纹,它在自己手中。

《肖邦传》读书笔记8

  很长时间,我的床头柜上总是放着一本厚厚的书。这本书,我看了很长时间,倒不是我看得太慢,而是我总是会回头再翻一翻前面的内容,再次回味之前精彩的故事。这本书是一本名人传记,它向我们诉说了一位波兰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的故事。这本书就是《肖邦传》。

  这本书向我们诉说了弗里德里克肖邦坎坷的一生。弗里德里克肖邦生于183月1日,逝世于1849年10月17日,肖邦逝世时才39岁零7个多月,比我爸爸还要小1岁。肖邦的一生是快乐幸福的,也是悲伤痛苦的。肖邦从小就有音乐天赋,他8岁的时候就写出了一首曲子,刚一出版一段时间,小弗里秋(当时家里人都那么称他的')就立即走红,他的名字传遍了华沙。他第一次上台演出也才8岁,而且演出完后,掌声雷动,许多音乐专家都为之震惊。而且,小肖邦也在8岁时就到过康斯坦丁亲王的宫殿中演出呢!“肖邦能以最轻易的和出众的趣味在钢琴上演奏最困难的乐曲,此外,尤其是注意到作者的儿童年龄。如果这位天才的儿童生在德国或法国,必定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181月《华沙记事》发表肖邦小时候的故事,让我立即想到了匈牙利著名的音乐家李斯特,他小时候9岁也登台演出过,不过要比肖邦大1岁,我惊讶极了。没想到,我那么崇拜的音乐家李斯特小时候登台演出时的年龄竟然还要比肖邦大1岁!我顿时惊讶极了,心里更多的是对肖邦的崇敬又羡慕。我都是个12岁的大姑娘了,钢琴也只弹得很一般,更别提作曲了。而肖邦8岁时,既能作曲,又能弹琴,而且弹得棒极了。一想到这儿,我不免有些不好意思和羡慕。

  青年肖邦已有了自己的思想,他长大了,也成熟了许多,小时候那种天真和稚嫩已全部消失了,我不免有些惋惜。肖邦在1829年4月21日音乐学院所举行的音乐会上,他见到舞台上出现了一位年轻的女歌唱演员,蓝眼,金发,面容娇美,亭亭玉立,唱起歌来声音甜美,自有一种动人的魅力。肖邦第一次见她后就被她迷住了。她就是康斯坦兹雅格瓦德科夫斯卡。这位迷人的小姐就是肖邦的初恋对象。可是,在那个时期,一位小姐的注意,我为肖邦深表遗憾。可是,就算不行,他也应该试试嘛,出,甚至对舞台有一种恐惧感。我非常疑惑,我能力有限,还上不了舞台呢,可肖邦有这个实力,却不愿去演出,也许是出于低调也许,肖邦是怕经受打击吧,而且,肖邦一向比较内向,包括他位艺人要么不嫁人不结婚,如果想结婚的话,就得嫁一个富翁不可。肖邦只是出自一个教师家庭,经济并不富有,因此很难引起这在钢琴方面,并不像李斯特,是舞台的宠儿。肖邦并不是很喜欢上台演出吧,而且对舞台有一种恐惧感。

  肖邦终生未娶,但他爱过许多人,有康斯坦兹雅格瓦德科夫斯卡,德尔菲娜波托茨卡,玛利亚沃津斯卡,乔治桑,简斯特林。而且,他曾向玛利亚沃津斯卡小姐求过婚,玛利亚小姐也高兴得同意了,玛利亚的母亲也表示赞同,但是,由于肖邦身体过于虚弱,最后,他还是失败了。这一次,给了肖邦致命的打击。从此,他也再也没有向别人求婚了。我也十分难过,一个人,在梦想即将实现之时,却因自己某方面的原因而导致梦想破灭,那是多么可悲又可惜啊!

  当肖邦在1849年10月17日凌晨2点的时候,这位波兰伟大的音乐家便匆忙得离开了人世,我哭了。他走得这样匆忙,才39岁。他的灵魂终于被释放了,他不再受病魔的折磨,他的灵魂化作一只翩翩飞舞的彩蝶,飞进了美丽而没有忧愁的天国了。

  肖邦,是音乐界的创新者。他还非常爱国,他始终都忠贞于自己的国家,有几次,他的爱国情感大爆发,不仅创造了许许多多振奋人心的作品,还跟他的“死党”亚当密茨凯维奇在一起品诗,密茨凯维奇也写了好多作品,深受肖邦喜爱。

  肖邦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爱国、勤奋、坚强、努力,他的精神感染着我,我会向他学习,他优秀的作品让我在音乐的快乐、悲伤、优雅、动人中遨游。

《肖邦传》读书笔记9

  作为一个钢琴诗人,肖邦不仅是钢琴界的巨星,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曲家。然而,除了他的音乐天赋,肖邦还是一位深受启发的读书爱好者。他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作品,并从中获得灵感。通过阅读,他不仅加深了对人类情感和生活的理解,还进一步充实了自己的音乐创作。本文将介绍肖邦读书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文学作品给肖邦音乐创作带来的影响。

  肖邦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深深地影响了他的音乐创作。例如,肖邦的《圆舞曲》系列作品受到了文学作品《夜曲》的启发,他在音乐中通过细腻的旋律和富有情感的和声,表达了人类内心的细微情感。同时,他的一部分作品如《降E大调夜曲》则是受到了诗人罗嗦的《夜曲》的影响。通过读诗,肖邦学到了以琴代笛,使钢琴音乐表达出诗意的技巧。

  第三段:肖邦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的灵感。

  肖邦不仅通过文学作品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创作,还从中获得了灵感。例如,他读到了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并受到了小说中描绘的激情和抗争精神的影响。这些情感在他的'音乐中得到了体现,例如他创作的《悲伤的圆舞曲》。此外,肖邦还从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作品中得到启示,创作了许多充满激情和浪漫色彩的作品。

  第四段:肖邦通过读书增进对人类情感和生活的理解。

  肖邦的音乐充满了对人类情感和生活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正是他通过广泛的阅读获得的。他的音乐作品中流露出的悲伤和痛苦,是他对人类苦难的深刻理解所驱使的。同样,他对爱情和幸福的理解也来源于他对文学中各式各样人际关系的观察。通过阅读,肖邦得以更好地表达他音乐中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灵。

  第五段:结论。

  肖邦作为一位音乐创作天才,通过广泛的阅读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创作,并从中获得了灵感。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他创作的源泉,更是他对人类情感和生活的深刻理解。通过阅读,肖邦的音乐变得更具诗意和深度,吸引了无数听众。作为一个钢琴诗人,他的音乐和文学作品留存至今,也让我们看到了他读书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肖邦身上汲取力量,通过阅读和欣赏他的音乐,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平。

《肖邦传》读书笔记10

  读书是一件很累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书里的知识比金子还宝贵,不读书,就是输在起跑线上的失败者;读书,是走向金色阳光的胜利者。

  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应该珍惜。春秋时代的孔子,不远千里去拜师。累吗?当然累。但正是因为他这种不怕累的精神,才成了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的.苏秦,为了学到本领,他不分白天黑夜,孜孜不倦地学习,但每读到深夜,感到精疲力竭,要打瞌睡时,他就拿一把锥子朝大腿上猛戳一下,睡意没有了,他又继续读下去。苦吗?当然苦。但正是因为他刻苦学习,不怕吃苦,后来才成了有名的政治家。

  读书虽然有些累,但有收获。这些收获也许会影响一生。读书吧!它会让你走向成功的道路。让我们在读书的苦和累中找到快乐吧!

  要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

《肖邦传》读书笔记11

  肖邦,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作曲风格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然而,除了音乐方面的造诣,肖邦在文学领域也有着卓越的造诣。他广泛阅读并培养出独特的文学气质,在他的音乐创作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文学元素。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肖邦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他对文学的深刻理解。下面我将从肖邦作为一位钢琴诗人的角度,分享我读肖邦所感受到的心得体会。

  在肖邦的音乐创作中,我能够感受到他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对情感的细腻把握。肖邦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特别是文学中那种细腻、感性和浪漫的情感,他将这些情感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中。读完肖邦的诗意作品《雨滴》,我被肖邦细腻的音乐表达所打动。在这首曲子中,肖邦用音乐模拟雨滴轻轻地敲击在琴键上的声音,给人以柔和、细腻的感觉。这正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雨滴的感知和情感上的共鸣,让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肖邦的钢琴作品中常常带有故事性的情节,读完他的《悲怆奏鸣曲》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忧伤和追念的故事。在这首曲子中,肖邦通过音乐来叙述自己的心情,刻画出了人生的沧桑与凄美。我疯狂地深陷在这个故事当中,肖邦的音乐如同一本书,带我进入了他的世界,与他一同感受喜怒哀乐。

  肖邦读书的奥秘不仅体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也体现在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肖邦终生都有一颗渴望自由的心灵,追求个人与创作的自由。这种渴望源于肖邦阅读的作品中充满伟大的理念和激发个人自由的思想。读完肖邦的《王子和贫民》一书后,我深感肖邦对人性尊严和自由的追求从作品中流露出来。

  肖邦读书的经历也让我看到一个勇敢面对困境的人。读完肖邦的《命运》,我被肖邦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折服。在这首曲子中,肖邦用激昂的旋律表达了他对命运中坚不可摧的态度。这种能够坚守自我,顽强向前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肖邦似乎总能用音乐来宣泄和揭示自己的内心,在音乐中寻求心灵的安慰。

  最后,肖邦的读书经历也让我认识到了文学与音乐之间的奇妙融合。肖邦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仅是纯粹的音乐表演,更是一种富有故事性和情感性的艺术创作。肖邦用音乐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阅读来汲取灵感和养分,这种综合表现了文学与音乐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过阅读肖邦的作品,我对这位钢琴诗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的音乐承载了他阅读的心得体会,更折射出了他自身的性格和人生态度。肖邦不仅仅是一位音乐家,更是一位读书者,他的读书心得体会让我深受启发。阅读可以打开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内涵,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注入新的元素。肖邦的音乐作品正是他读书心得的最好体现,也是他丰富的阅读体验的最好结晶。

《肖邦传》读书笔记12

  诚然,至者,信哉!人世间,若无精神,人之立、军之威、国之强、民之富,则无从谈起,无由成就!所以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细细读完这本《中华精神》,我心情无比激动,受益匪浅。原来古人早就拥有了那么多高尚而美好的精神:雷锋的螺丝钉精神等等,都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他们是中国瑰丽灿烂的历史上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是五星红旗上一片红色。想到人们的高尚精神,再想自己,我无言以对,暗自羞愧。记得有一次是学校的课间休息时间,正玩得起劲的时候,忽然听到“哎呀”一声,原来是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跌倒了。本想上去搀他起来,却禁不住同学叫我玩耍的诱惑,只能装作视而不见,匆匆地绕道走了。但就在忍不住回头时,我看到了一位同年级的学生正跑去搀扶他,不禁脸红了。

  说到感恩,我想起了妈妈。有次听爸爸说,在妈妈怀着我的时候,真的是受尽了“磨难”,脚浮肿得厉害,早上睡的香,晚上又不睡,连着几个月,爸爸妈妈都没有一夜睡过完整的觉。刚出生时我才五十厘米,如今,我都一百四十多厘米了,想想这其中得有父母多少的心血啊!原来心里一直有点恨妈妈,因为她对我很严厉,有时我还真有点怕她。听过爸爸的话,我的眼里不禁泛出了泪花,感觉心里的恨消失了,对妈妈只有感激。

  今年母亲节,我就亲手给妈妈做了个小礼物,用卡纸做一朵鲜艳的'大红花,并且工工整整地写上了对妈妈的祝福和我想说的悄悄话,以此来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还记得妈妈收到礼物时,一向严肃的脸上也笑开了花。亲情很珍贵,但友情我也同样非常重视的。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陈一晔,和我同级,每次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都好开心。每当我去她家作客时,她总是会热情地招呼我,有好吃的东西也总会分我一半。每当遇到不懂的题目里,我们就会在一起讨论、交流,虽然有时我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但马上又和好如初了。我们俩还经常在一起做手工,比如纸花、小纸船等等,看着我们开心的样子,妈妈常说我们要好的就像两姐妹。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朋友,我真心地希望和我的每个朋友的友谊之树都常青。

  人们的高尚精神教育了我,我也同样会以古人为榜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快快行动起来吧!中华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肖邦传》读书笔记13

  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徐复观先生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系统地指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启示。他在此书中对儒道两家思想在传统艺术人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了深入研究。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

  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徐先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将艺术作为与道德、科学相并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他认为艺术最能体现出一个全整个体所具有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中国传统艺术成就蔚为大观,而其中体现的艺术精神来讲,就是由道德而艺术,在世界中安顿内在自我进而达到与外在社会秩序和谐的一种力量和超越精神。他进而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最高体现就在其艺术精神,而中国的艺术精神实际上则由老庄思想系统所导出,尤其体现在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上。他说“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地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p28),并且,“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的正统”(p82)。与儒家的入世精神相比,道家更表现出一种人性解放的“纯艺术精神”。

  徐先生的这一论点从从整个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大处着眼,观点鲜明,论述详备,但此论一出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中国艺术精神,能否以道家为精髓和根本?因为,在徐先生看来,无论在精英传统,还是在民间社会,占主流文化地位的儒家礼乐文明只承担了道德领域的伦理、政治教化的重任,而在艺术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则逊色于道家。换言之,在儒家内部,作为尽善的仪式化、规范化的儒家礼教只是伦理道德的,而“儒家真正的艺术精神”,即能尽美的乐教文化,不幸“自战国末期,已日归湮没”(p23)。其衰落的原因,徐先生认为是儒家乐教自身内部和社会外部的双重原因所导致的。从内部来看,“乐”的到达不是唯一的工夫,也不是一般人能轻易用的上的工夫。一个儒者可以通过“克己复礼”、“慎独”、“正心”等更容易做到的'工夫完成人格修养,因而也就“无需乎必取途于乐”。(p22)从外部看,孔子所要求的“为人生而艺术”的雅乐并不能被一般大众所接受,“孔子所追溯达到的美善合一的音乐精神与其形式之合于少数知识分子的人生修养之用”。(p22)而易于被人民接受的俗乐又“始终不能得到被儒家思想所影响的人们的正面的承认”而难于发展。因而儒家乐教在先秦以后开始衰落。徐先生认为这就导致了儒家艺术人生的欠缺,进而也就不能代表中国的艺术精神了。

  在徐先生看来,儒家思想不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而道家能够做到这一点。他继而进一步具体阐述了老庄一系自由、放达的自然心灵与“以虚静为内容的道家人性论”在绘画艺术中所体现的和谐身心、解放人性的美学思想。但是我认为这里面也存在着问题。

  首先,仅仅是绘画艺术能否充分表达道家思想及中国艺术精神?中国的山水画并不是对客观的真实再现,而是一种主观的取舍和布置,其背后透出一种主体的精神关注和价值取向。它是技艺与精神的共同创造,它是超脱了自然实存的人文化了的理想世界和精神田园。他的价值不在于山水的壮丽,而是画面所透露出的画家的思想和精神,因而它的表现手法无疑是自然含蓄内向的,这与道家精神实有相通之处。但是,即使虚静、自然、安宁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最高境界,却并不能就此认为其代表了中国艺术的最高追求。由于艺术形式多元化的事实,用艺术精神来理解老庄思想可以,但以道家的艺术精神来代表中国的艺术精神就有了以偏概全之嫌。而且即使绘画突出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中道家取向,也并不能表明儒家思想就没有自由超越的艺术精神。

  其实在中国的山水绘画的传统之外,还有其它诸多艺术形式,诗歌就是一例。中国对于绘画与诗歌的文论是有不同标准的,一个偏重于“虚”,而另一个则是“实”。因此,中国诗的高品与正宗同中国画的高品与正宗明显差异。而这二者的差异反映了儒道两家在人生追求和艺术旨趣方面的不同。所以说,在评及传统艺术时,只注重一方而将其定义为中国艺术精神是不恰当的。

  其次,对艺术精神获取的途径问题。对艺术的真正把握要求观者要有强烈的移情和丰富的想象,并达到艺术欣赏所应有的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但是个体对艺术的感悟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对艺术移情的对象和联想的素材来自个体的经历。个人审美经验的获得是审美主体在欣赏过程中的自我展现和人格造就的过程。因而艺术作品及其浸润的精神来源于实践,艺术欣赏活动也要依赖于实践。把艺术追求的美等同于无限制、任意的自由或“游”,把对美的追求等同于对道家之虚静、自然之“道”的追求是偏颇的。

  第三,绘画的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入世的熏陶教化和技艺练习。教化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自我经验,这个过程是走向身心和谐的必经阶段,绘画也不例外。儒家并没有拒绝这一意图达到永恒美感的心灵追求,而是把这本具有深刻出世意蕴的绘画技艺,当做一个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老庄所谓的“道”是抽象的,但是却具象于日常的生活中。艺术的使“道”更加形象;“道”使艺术更具有深度。而“道”在艺术里要通过“技”来表现。要入世才能真正地学到“技”。只注重于对“道”的追求而忽视“技”的训练,并不能使艺术精神得以形成。

  可以看出,徐先生对道家思想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论述还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其实徐先生仅仅从儒家乐教的衰落推导出儒家艺术精神的“日归湮灭”不免有些武断,因为儒家讲求的修身治世、立己达人的内在性超越精神对中国艺术精神的产生也是有影响的。我更觉得中国艺术精神在内容上应该是儒道互补的。

  但是,当我看完此书后,我也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说庄子的艺术精神,原本不在于艺术创作,而是落实于人生态度上,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

  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的许多名人隐士寄居于这美景中。对于绘画,他们在忘我、丧我的状态下,以“虚静之心”观照天地之间的“素朴之美”的影像来表现心中对山川那种空灵玄远的境界的追求,这又恰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纯艺术精神不谋而合。也就是在这种追求之下,中国绘画艺术摆脱笔墨技巧的束缚,达到人与自然谐和统一的境界,由此也就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自由。

  我想这就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虽说不擅长绘画,但其著作却是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究中国艺术精神的真谛。然其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以哲学家的敏锐眼光,透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核,发前人所未发,启后人之所启。虽说是无意于言“美”,却是提升了审美意趣,丰富了中国美学理论。

《肖邦传》读书笔记14

  等啊等,等啊等,终于等到了期末考试成绩揭晓的时刻:数学98分,科学99分,英语99分,语文86分。

  今年暑假,我读了记录我们同龄人六年小学生活的书籍——《草房子》。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父子师生间脉脉的真爱,同学间天真的友情……让我从这些故事中明白了:坚强,拼搏,善良,独立。

  故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杜小康。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长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但是他一家遭遇了不幸的变故,让这富有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学习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放鸭子,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但他在苦难面前表现得分外坚强。他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过了几年,正是因为他那遇到苦难时,不逃避,而是带满怀希望,微笑面对的`精神,让他的家庭变得像以前那样幸福。

  杜小康的故事给予我深深的启迪,书籍给予我成长的养分。虽然我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但与他的不幸比起来,我是幸运多了。在学习上,要学习他坚强的品质,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争取考出理想的成绩;在生活上,要学习他独立的品质,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帮着做,学会了烧饭烧菜,学会了洗衣服。

  读书,让我解决了学习中的困惑;读书,让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