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11-07 09:15:11
  • 相关推荐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 1

  在家休假及BB出生后的这段时间,我零零星星用了将近半年时间,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大致浏览了一遍。整个过程虽是走马观花,且刚读时确实觉得难解其中之意,但耐着性子,便慢慢体会到此经典著作中乾坤之大。总之,整个过程如同一次苦旅,但苦中有乐,令人回味无穷。读完之后,自觉收获甚大,感触良多。

  马克思、恩格斯的广阔视野、渊博知识令人钦佩。《选集》资料博大精深,包罗了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考古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等的知识,充分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博学多才。也正是在渊博知识之基础上,他们方能创立天才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此,列宁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这启示我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决不应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研究对象是存在复杂心理变化的人。每个人都处于日趋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深受方方面面关系的影响;每个人都有寻求自由全面发展的自觉或不自觉。因此,不论是开展科学研究,还是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忙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都需要我们具备宏观的视野,懂得运用综合系统的知识和方法,而决不能形而上学、作茧自缚,仅就思想政治教育谈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传播者和实践者,马克思、恩格斯无疑是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权威”人物。他们的“权威”,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源自他们天才般的才华横溢和先哲式的先知先觉——这当然是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加上勤奋刻苦的主观因素的结果。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共产主党宣言》问世于1948年2月,科学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年,马克思、恩格斯都不超过30岁!(马克思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恩格斯生于1820年11月28日)在此一年龄段,我们绝大多数青年人都在做什么,又取得了什么成就呢?与马克思、恩格斯相比较,芸芸众生显得多么渺小!马克思、恩格斯就像两座高耸入云的世界高峰,巍然屹立于人类发展史中,其地位无可撼动。二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这是马恩用心在革命实践中将科学理论用于武装群众的结果。“马克思由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就已经赢得了这样的地位,各国工人运动的最优秀的人都充分信任他。他们在紧要关头都向他请教,而且总是发现他的推荐是最好的……并不是马克思把自己的意见,更谈不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这些人自己来向他求教的'。马克思所起的特殊的、对运动极端重要的影响,正是建立在这种基础

  上的。”换句话说,马恩的权威,一靠自身远大理想和勤奋努力,二靠用心投身革命实践,做好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由此联想,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要提升影响力、吸引力,树立起自身的权威,就应从两个途径去努力:一是树立远大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念,并以此为动力,勤奋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沿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二是克服“书斋学问”或“轻视思想理论宣传”的倾向,用心投身社会实践,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实践中树立起科学理论工作者自身的权威。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带给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思想和行动的“科学指南”。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过程中,发现处处充满着精彩绝妙的阐述,鞭辟入里的论断,天衣无缝的推理,磅礴宏大的气势,这些都给人以深刻的震撼、淋漓的快感,让人体验到“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的魅力。情不自禁地,我将精彩之处用笔勾画出来,打算日后反复朗诵,以备写作之需。然而,仅满足于此,就会陷于肤浅的、片面的,教条主义的漩涡。在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体会到,读经典著作,最重要的是,还要将之视为指导实践的科学指南,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事实上,马恩两位伟人,也早预料到有人会以歪曲或僵化的态度对待他们创立的理论。为此,他们多次对此问题作了强调。比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带给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他还批评了德国的许多青年作家,把“唯物主义”当作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意味问题已经解决了”。恩格斯还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务必背的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也

  对一些人歪曲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表示反对,比如,对于当时德国出现的一些所谓“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就曾说过:“我只明白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在给《祖国纪事》杂志修改部的信中,马克思也对俄国的一位教条主义者表示反对:他必须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经典的魅力,在于能够启迪智慧、洗礼思想、开拓思维、常读常新。惭愧至极的是自己的肤浅与无知---较长时间来都对经典阅读重视不够,甚至曾觉得读了亦无用。也就是读研以来,才第一次强迫自己从头到尾浏览了马恩选集。浏览之后,我才深深感觉到,作为思政专业的研究生,熟读经典,这是一件多么重要事情!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 2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观点是贯穿于其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原则,笔者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研读,对道德的来源、本质以及其指向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道德其来源:道德本原上是经济关系的产物

  道德不是从来就有的,其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恩格斯指出,人们在从事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各种社会性的关系。在人们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个体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出于各种目的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也出于调和社会关系的需要,就逐渐形成了一些抽象的、相对固化的观念和准则,道德就这样产生了。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这是道德本质的核心观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我们对于人的任何行为品德,都应根据其所处的社会关系去考察,人们不能脱离社会生活和行为,人们在参与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一定社会关系,即个体的人之间的关系、个体的人之于社会的关系。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和规则是在生产关系中、人与人的交往中形成的社会意识。总之,人们在社会中的生产实践活动和以此产生的各种关系是社会性的道德产生的本原。

  道德其本质:道德是历史的、阶级的

  道德的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简而言之,道德是依托于无形的、但却真实存在的力量来调节社会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集体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同时也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道德的属性:历史性、阶级性。人类社会的历史昭示我们,无论何时、何地,统治阶级都以各种努力宣称自己代表的道德是超越阶级的,并试图使这些带有阶级烙印的道德得以普世与永恒。这无疑是可笑而立不住脚的,尽管由于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历史背景,不同阶段的社会里也会存在着相似的道德,但无论如何,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始终是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始终具有历史性,离开了具体的历史环境而只谈道德是毫无意义的。例如,在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们被奴隶主视为私人财产而进行自由买卖,强迫其做苦力乃至殉葬,这些行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符合“道德”的,可是如果这些行为发生在当今社会,无疑是反人类的。

  人们由于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必然也会不同,这直接表现为不同阶级间的矛盾对立。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现并服务于本阶级的社会意志,这就决定了道德天然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道德往往被统治阶级当作用以统治社会的思想工具,甚至成为压迫被统治阶级反抗势力的精神武器。统治阶级会把自身的利益夸大为超越阶级的、代表最普遍大众的利益,并借此定义何为道德的、何为不道德的,道德也由此被深深烙刻上了阶级的属性。而历史的发展总会伴随着新旧更替,当被统治阶级逐渐成长,终于登上历史舞台能够与统治阶级抗争或是取代统治阶级,这样新的统治阶级就诞生了,随之而来的是“新道德”会取代“旧道德”,但其本质上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始终带有不可磨灭的阶级性。

  不同阶级的道德,从根本上来说是对立的,但是不同阶级之间还是存在共同的道德因素,这是可以有继承性的。比如,长久以来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某些基本观念和准则是可以继承的`,如在绝大多数历史时期的绝大多数地域和民族中,人们都认同在遭逢自然灾害时,应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受害者,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又如类似尊老爱幼这样的道德底线也都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并不断得到巩固并延续了下来,超越了地域和民族。

  道德其指向:“把人的世界及人的关系回归到人自身”

  道德就是要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始终关注个体的、群体的人的发展、关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和谐,“把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真正体现并服务“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是通过劳动和实践来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人类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历史。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也就是说“现实的人”是通过自身在社会发展中去实现理想和价值的,即社会的发展是依靠实现人的社会劳动而取得的,“现实的人”才是社会的主体,只有人才能创造出历史。正因如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目标。马克思认为在消灭了资产阶级社会以后,新社会道德建设的立足点就是解放人和发展人,让人的自由发展不再是一句口号。

  一言以蔽之,道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大重要理论范畴,马克思主义者对道德的思考始终以唯物史观为起点,以利益关系为研究核心,最终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探索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既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思想,也是当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一部包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一些重要著作和论文的合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和见解非常深刻和独特。他们通过对历史和社会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和方法。他们对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进行了颠覆性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如剩余价值、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等,为理解和改造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他们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描绘了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条件,警示人们要警惕资本主义制度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通过对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分析,他们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方向和途径,为工人阶级争取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后,读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对于理解和改造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们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虽然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无疑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一种有力的解释工具和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读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让我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更加深入了解和认同。这本书是一部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激发了人们对社会正义和人类解放的追求。我相信,只有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相关文章:

《福尔摩斯探案选集》读后感04-17

精选集体活动的作文3篇05-27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工作总结选集10-21

精选集体作文500字三篇02-25

精选集体作文500字四篇02-19

精选集体作文500字10篇04-16

读《福尔摩斯探案选集》有感04-30

精选集体作文500字七篇05-30

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