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诺贝尔》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诺贝尔》有感 篇1
父母常常教育我们: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通过读《名人故事精选》里的,《谦虚的诺贝尔》这个故事后,我才更彻底的懂得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谦虚的诺贝尔》这篇文章把诺贝尔对可以让自己成名的机会放弃了,却只说了一句话:“我不只是没有时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的旋涡中有恒河的.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宇宙的旋涡中有恒河的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什么值得去写!”我这才感受到谦虚的重要。世界上所有的名人不就是靠这种谦虚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吗?
老师常常对我们说:“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团结起来,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而《“我不需要钱”》一文中的诺尔曼*白求恩为了支援我国的抗日战争,便不远万里,率领着一支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抗日战争,他不远万里,率领一支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晋察翼创建的“模范医院”面对着只有100元的津贴费也谢绝了。而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白求恩大夫抢救了很多八路军伤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想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哪怕是一群蚊子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的。
读《诺贝尔》有感 篇2
大问题,小问题,愚蠢的问题,明智的问题,简单的问题,深奥的问题……整个世界充满了问题。有些问题值得你去深深地思考,像有什么方法会让学习变得更简单更轻松?怎样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但有些问题,像天为什么是蓝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上班?……对于这些问题你可能会不屑,或许你只会说:天空本来就是蓝色的;上班是为了挣钱能生活下去……至少在我还没有读过《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之前是这样想的。而当你听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时,你就会发现:小问题蕴含大奥秘。
我的第一眼落在这本书的目录上,看到了这些只有幼儿园的小朋友才会提出的问题时,觉得真是幼稚可笑,觉得这些小问题只要上过学的人都会回答得出来。可当我看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对我所认为的这些“幼稚”的问题的回答时,才发现我的看法更可笑——我就像一个井底之蛙,不知道小问题的背后竟是那么广阔的世界。他们的语言非常独特,但也是只有这种独特的语言才能完全解开这些小问题,而且讲得头头是道。我也知道了,这是他们坚持不懈的研究才得出的答案。有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的回答,再“小”的问题都会变成“大”问题,变得神秘。也就是这个的吸引,让我想马上把所有“为什么”的道理吸干,浸到心里。
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因为物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布丁的分子连接的不紧密,并且很快便又互相分离;而石头的分子已经连结成坚固和有规格的晶体。我为什么会生病?因为一种外在的致病的物质——细菌、病毒、毒物,和人的易感性两种因素的同时存在……一个个深奥又易懂的回答,使我心里的问题有了“家”,有了答案。同时,又使我的知识接触的.范围更广阔深远、让我学会了思考。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通过大人物的解说,让我知道了:什么问题都不是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就算再愚蠢的问题都有它准确、有道理的答案。这也激发了我探究问题答案的激情与动力——我也要向诺贝尔奖获得者一样,学会从全方面思考与探究问题,不管什么问题。不管简单还是复杂,是愚笨还是聪明,我都要找到它最精准的答案。不要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要再深入下去,就算是一块干涸的土地,我也要一直挖下去,直到挖出清泉。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本书,值得我去细细地、慢慢地、用心地去品读。并且每一次读,都能从里面学到不一样的知识。我永远也读不尽书中的道理,读不尽书中的奥秘,读不尽书中的“玄机”,读不尽书中的精华。
读《诺贝尔》有感 篇3
邹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得过诺贝尔的两个科学家。回到家里我看到科学之母——居里夫人的书,她是伟大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先后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除了居里夫人以外,目前在没有第二个人了。居里夫人所发现的镭对人类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贡献,尤其促使物理学和化学迈上新的途径,虽然我不知道居里夫人长的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从书上知道她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她的事迹是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居里夫人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奖,这跟她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是分不开的。读过她的书之后,使我感到,我和她相比真是天地相差。古人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在写作业的时候很不认真,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不去思考;有时还甩笔发脾气,总是让大人帮忙。我的作业得到很好的成绩,我也觉得很惭愧。自从老师给我们讲诺贝尔奖的事和看了居里夫人的书之后,我想从今以后要好好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做好每件事,认真完成作业,取得更好的成绩,长大以后我也要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自然,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一代新人!!!
读《诺贝尔》有感 篇4
我最喜欢看的是今年第五期的有关世博的介绍,拿到书首先看到的是封面上印的大红宏伟的中国馆图,通过内容的介绍,我知道了中国馆是个传统帽状建筑,它高六十九米,四周有围栏,一看就知道她包含了许多中国元素,看着中国馆,我感受到的不单是中国馆的宏伟,还有中国不断走向强大的脚步声。
本期还介绍了许多其他的国家馆,让我感兴趣的是法国馆,它让我有了很新奇的感觉---原因是它设计为整体的漂浮在水面上,这样可以通过水的反射尽显建筑的'水韵之美。书中还有关于“历届世博会最酷科技”的介绍,其中最让我惊奇的是一九八五年展出的超级西红柿,这棵西红柿居然结有一万三千多个果实,而且它跟土壤没有任何关系,原来它从幼苗开始就是用水培养,再把化肥等肥料溶解在水里,并给予充分的氧气等等,从而使这棵无土培植的西红柿成为西红柿栽种历史上的“英雄”。
读《诺贝尔》有感 篇5
我想,这样也好,就算成不了夫妻,至少可以经常看到你?现世真的安稳吗。所以所谓的理智占了上风。女孩要过生日了,他虽然知道她和以前的男朋友和好了;有多少时间,又有多少空间。她又问。” 我再往下杀价!我渴望这就是我们的家,尽管是那么的贫穷,但是如果可以拥有她别的`即使一无所有也是阔然美丽,在我的心目中她终究是我的一切,不为什么,因为我爱她。
第一章写了诺贝尔小时候家境贫寒,他去给人家送牛奶,不管刮风下雨,他一定坚持送到,体现了他很有责任心,这也是他日后成功的原因之一。第二章写了他和各国的小朋友玩耍的同时也学会了一些外国的语言。一位英国妇女到他们家的店里买菜,却让身为德国人的诺贝尔的妈妈犯了难,她不懂这位妇女在说什么,由于诺贝尔会一些其它国家的语言,才帮妈妈解决了问题。诺贝尔会其它国家的语言,便更为他将来和各国合作经商提供了便利条件。第三章则写了诺贝尔带小朋友到仓库作实验,并讲出了其中的原理,说明诺贝尔天资聪慧,知道的很多。
我读了这三章故事之后,便断定,诺贝尔将来定会有一番辉煌成就,因为他有坚持,有责任感,有乐观这几样法宝,必会在经商战场上大显身手!
读《诺贝尔》有感 篇6
最近,我们认识了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当读了《诺贝尔》这篇课文时,我就很佩服炸药之父——诺贝尔。
文中主要讲述了诺贝尔小时候看见工人们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就下决心要发明一种新式炸药,后来就把新兴趣全都放在了炸药的发明上。当诺贝尔失去了家人后毫不气馁,继续研究炸药,最后终于成功了。他逝世前,立下遗嘱把他的所有财产分给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有杰出贡献的人。
读完这篇课文,我深有感触。当读到“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诺贝尔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再想想自己做事马马虎虎,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就感到很惭愧。
当读到“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的时候,我真是为他着急啊,我真想对他说:"诺贝尔,你快走吧!不然你会被炸死的!"诺贝尔这种不顾生命危险也要为他人发明火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当读到“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的时候,我又感受到了他的无私,为了人类的事业有进步,为了科学的不断发展,他全身心投入。
我要向诺贝尔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奉献!
读《诺贝尔》有感 篇7
这个夏天,我读完了萧奏写的《若贝尔》。它让我百读不厌。
《诺贝尔》讲述了在1833年的10月21日在的瑞典降生了一名非常孱弱的男婴,爸妈给他取名叫诺贝尔,他有两个哥哥,分别叫罗伯特和路德维希。他们的父亲是个发明家,但他的实验由于具有危险性,因此只能离开瑞典到俄国,那时诺贝尔才四岁。在诺贝尔读小学时,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小朋友都在玩的时候,诺贝尔就拿着哥哥的书津津有味的'看着。当诺贝尔九岁时,他们一起在俄国团聚了。1850年诺贝尔的父亲提出让诺贝尔去异国闯荡,诺贝尔在异国学到了很多知识,回来后,它发明了几种威力极大的炸药,还开了好几家“诺贝尔工厂”,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诺贝尔努力的工作,不顾身体的健康,经常废寝忘食,就在1896年12月10日凌晨两点不幸去世了。
诺贝尔的精神在我心中扎下了根——学习就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有了目标就要向上攀登,就像跳山工一样,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能气馁,要努力克服,奋斗下去。
在这本书中,让我最佩服的是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他把自己的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还拥有三百五十五项专项发明,其中发明炸药是最出名的一项。不仅仅是这些他还创立了诺贝尔奖。我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向诺贝尔奖进发。
读《诺贝尔》有感 篇8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将自己的全部遗产都捐献给科学机构,用以奖励那些热爱科学、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并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他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他一生拥有三百五十五项专利发明,其中最为出名的一项发明就是“炸药”。他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他的`名字和科学精神永远的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上。
以前只是知道他的名字,但自从在寒假里读了《诺贝尔》这本书,我对他的崇敬之情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在他身上我深深地体会到“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可贵,很多次实验的失败并没有泯灭他对科学研究的热情,面对失败他毫不气馁,持之以恒,自始至终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之中,因此他才能取得成功。
是啊,做每件事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遭遇多少挫折,我们都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洗碗,刚开始我信心十足,可当污渍像牛皮糖似的粘在碗上,怎么洗也洗不掉时,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无精打采,只想放弃。当我转身离开时,一个声音在我脑海里响起:“怎么,遇到这样一点困难就想放弃了?你平时所说的做事要坚持到底难道是骗人的?坚持住,不要放弃,相信你一定能行。”想到这儿,我又重新拿起抹布细心地、认真地洗起来,终于碗上的污渍被我洗得干干净净。在我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我终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洗碗要坚持不懈,学习更是如此。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钻研,勇于挑战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只要想到诺贝尔,我就会振作精神,勇往直前,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钻研。
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这就是诺贝尔给我的人生启示。我一定会向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读《诺贝尔》有感 篇9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获得了很多知识,知道了诺贝尔是个什么样的人;知道了什么是诺贝尔奖。同时,我还从诺贝尔身上得到了启示。
《诺贝尔》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诺贝尔是瑞典的科学家。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王国斯德哥尔摩,他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小时侯,诺贝尔看到工人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很辛苦。所以,诺贝尔就立志要发明一种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的东西。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诺贝尔的炸药终于问世。诺贝尔于1896年12月10日4点半去世,临终时,设立了诺贝尔奖,那么诺贝尔奖是什么?
诺贝尔奖是分别要奖给一些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最突出的人。其中诺贝尔奖里有一项奖是和平奖,设立这项奖为的就是让人类和平相处。后来,为了纪念诺贝尔,就在诺贝尔去世的那天开始颁奖。
当我看完这篇文章时,我很敬佩诺贝尔,敬佩他这种热爱科学、热爱人类、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这种精神。同时,令我最敬佩的是他那知难而进的精神,这是常人做不道的'。
古今中外,有多少这样的人呢?哪一个不是名流青史的呢?他们的这种精神,不正是滴水穿石的精神吗?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我要学习诺贝尔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读《诺贝尔》有感 篇10
受父亲的影响,幼时的他就开始“研究”炸药了,这种爱好几乎持续了他的一生。大家猜猜他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炸药大王”——诺贝尔。
最近,我拜读了《诺贝尔》一书。诺贝尔的一生坎坷曲折,但他小时就病弱的身体,却装载着攀登科学高峰的`美好心灵。凭着勇敢顽强的性格,让世界在他的炸药声中震颤。他用财富为世界工业注入活力,他成为世上罕见的不爱金钱的大富翁。他自己就是科学巨子,却又给科学家们带来福音。相对于科学的巨大成就,他用遗嘱创立的诺贝尔奖,对人类的贡献更具意义。 诺贝尔从小就勤奋好学,从不浪费时间,他还很努力,开始他还跟不上学习节奏,但他每天晚上都将老师讲的内容复习一遍,奋起直追。 中年时,诺贝尔早已自己去创业,他在创业中遇到过许多挫折,甚至他最亲的弟弟埃米尔也在炸药实验中被炸死,但他毫不气馁,继续创业,最终获得了很大成就。
他这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重友情,对朋友一诺千金;他重亲情,对父母至孝无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以诺贝尔为楷模,奋发图强,刻苦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诺贝尔》有感 篇11
最近,我和爸爸一起读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的对话》这本书。书里面孩子们向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天真的问题”,而这些得奖者们也都不厌其烦地用“权威的回答”来答复了孩子们。在这里面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比如说: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原来是因为阳光照射会被大气层中的微粒折射和散射,蓝色光波长比较短,被散射的比波长长的红色等光线多得多,所以天空就显示的是天蓝色的,当然日升、日落时除外喔;树叶为什么是绿的,原来是因为叶绿素是绿色的,它让除了绿色以外的全部光的颜色都消失了……
我最感兴趣的是“为什么1+1=2?”,这个是我们同学之间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可是谁都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就像这本书上说的:“孩子有天真的问题,却得不到权威的回答。”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1+1=2这是一个论断,无非是指2是1的.继数。进而,我知道了,原来数学的关键不是单独的对象,而是存在于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也就是所谓的数学关系。生活中有许多的东西都和数学息息相关,就像描述正常运行的电话网络居然和土星光环的平衡都是服从拉伯拉斯公式,数学深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像是一座有无数花卉和植物的花园那样丰富多彩。同时,数学还有很多的奥秘尚未解开,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来探索和解答,我也要加入进去。
我要向这些获奖者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勤奋、努力和对所喜欢专业的执着,对未知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保持对真理的热爱和永不枯竭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黄涵伊爸爸感言:
应女儿的邀请,和她一起读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的对话》这本书。这本书里面,众多诺贝尔获奖者面对儿童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给出了各自专业领域中精彩的回答,以浅显易懂的语句诠释出一系列问题中所蕴藏着的自然、生理、科学、社会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哲理,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样也对我们这些大人有很多的启迪和帮助。同时,就如书后文学家王蒙所说的“可以从中看到,大致上西方的精英们的最好的一面是什么样的风景。”
这本书,确实值得做家长的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认真阅读,细细体味,从而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对真
探索的执着精神,帮助孩子们茁壮成长。
读《诺贝尔》有感 篇12
记得在一次讲座时,我曾经听到一位教授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让幼儿走得更快,还是走的更远?
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须不知,我们的孩子有很好的基础,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输在了终点线上。看看所统计的数字:中国的孩子计算能力在世界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却是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这些数据让我们触目惊心,我们让“孩子走得更快”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让“孩子走得更远”。
阅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周念丽老师写的这篇文章《诺贝尔奖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后,心中不免觉得愈加的沉重了。周老师所看到幼儿园的两个活动其实也是大多数幼儿园的真实写照,同时说出了时时存在我心中的困惑,就是如何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自主活动,而不是带有整齐划一的教学痕迹?如何将培养孩子创造力的这一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专业行为?作者在文中也提出质问:为什么在肠道尊重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今天,我们仍然在幼儿园看到诸如此类的情景?究其原因,是我们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也和我们教师仍过于重视游戏结果的教学观念有关。
诺贝尔奖其核心就是创造力。但愿我们一线教师能更多地向自己提问“诺贝尔奖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在工作实践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机会,引导孩子更多地在各种活动中无拘无束的展开无限遐想。
【读《诺贝尔》有感】相关文章:
【荐】读《诺贝尔》有感15篇12-19
读《诺贝尔》有感-读后感02-15
诺贝尔读后感08-27
我家的诺贝尔奖作文10-22
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优秀10-21
读《窃读记》有感06-27
读窃读记有感03-02
读《窃读记》有感【必备】09-20
读《红与黑》有感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