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1
谈起父爱,我们总是觉得既陌生又熟悉。陌生于父亲几乎没有用言语对我们表达过爱,熟悉于父亲总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在背后默默支持、呵护。《傅雷家书》中,“孩子,我在心里拥抱你!”,“孩子,
孩子,孩子,我要怎么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会悔恨于热爱呢!”这样的话体现了父爱无言,但隐书信。
“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书中这一句话使我感受颇多。这句话充满哲理,是傅雷教育儿子如何读书求学,体现了傅雷学识渊博,人生经验丰富。让我感受到不仅为学如此,为人也是如此。
傅雷对儿子的感情处理也很是注重。“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傅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对待恋爱的'原则告诫儿子,恋爱要有分寸,不要过度沉迷于恋爱。
“你将来不时有人请吃饭,请吃饭也得送点小礼,便是半打花也行。”“行前必须把带去的衣服什物记在‘小手册’上,把留京及寄沪的东西写一清账。”傅雷对儿子的爱还流露在许多生活小细节中。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手机微信聊天已经代替了传统书信。父亲不会用言语表达过多,但每到自己工作之余闲时,总会发几句微信。“吃饭了吗?”“零花钱够花吗?”“要不要给你转点?”平时父亲的严父形象瞬间变得温柔可爱,虽然是在手机微信里。
父爱无言,但隐书信。《傅雷家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父亲、通往父爱深处的大门。
《傅雷家书》读后感2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信都是弥足珍贵的。虽然简简单单,但字里行间都承载着难以衡量的爱与亲情。
《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给远在波兰的傅聪写的一百二十五封书信,这些书信虽然只是装在了薄薄的信封里,但是这里面承载着傅雷对傅聪的教导与关爱。作为一个父亲,他付诸了全身心精力,教傅聪如何去生活,教傅聪如何去处理人际关系。
做人不能被金钱所奴役。
傅雷告诉傅聪:“既然选择生活在金钱的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钱,才不至为金钱所奴役。”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被冠以财奴的帽子。是的,物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但物质不是万能的。我们要学会理财和控制金钱,让其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我们为其所奴役,不能变成所谓的“金钱奴”。
做人要有宽容的胸怀。
傅雷告诉傅聪:“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在人生旅途中,总会有很多困难与挫折,会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遇到很多不愿意交往的`人。我们要有宽容的胸怀与慷慨的心境,不要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做人要心怀感恩。
在《傅雷家书》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是傅雷对傅聪无微不至的关心和鼓励,他是一位父亲,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可以说,傅聪兄弟的优秀与傅雷的倾心教导息息相关。都说父爱如山,我的父亲也像傅雷一样平凡而伟大,他为了能让我好好读书,生活无忧,他的鬓角已经慢慢爬上了斑白,为子女的成长呕心沥血,用他无声的语言表达着自己对子女的关爱。
我很庆幸我能在这个年纪阅读了这本书,让我从傅雷的角度看到了父母对我的爱与关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3
《傅雷家书》是一本好书,绝对的好书。这本书写得十分感人,不只是父亲傅雷对儿子严格苛刻的态度,还有傅雷对儿子的关爱,从这本书中,我看出来一个严格的父亲是如何从这写家书中变成了一个温柔而又慈爱的父亲,看出了这些父母是如何告诫自己孩子,如何关心自己孩子,如何鼓励自己孩子的。
《傅雷家书》是各个家庭家书的典范,是一部严格的教育精华。傅聪,世界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也是《傅雷家书》这本书能够成就的原因。从这本书中,我看出了傅雷家庭严格的家教,傅雷一贯严肃的家风,还有他对远行在外的傅聪无尽的爱。从这本书的每一部分,每一片段,每一细节都可以体现。
我对于傅雷的死,是感到无比可惜而感慨的。从中也能体会到社会的不良于黑暗:能把这么一位伟人逼近绝路的人与事可不多。傅雷要是能够在世,能够活到一百岁,他也许能更伟大,能亲眼见证孩子的成长,亲眼见证傅聪和傅敏的成就,能亲眼见证这个世界是如何回报他的成就,回报他的未来,而不是被划为右派,收到无限的摧残与迫害,最后走上绝路的。
他要是能够活到一百来岁,我甚至能够有机会去亲眼看看这么个伟人的.容貌,我是多么愿意能与傅雷合影的啊!
真的当你认认真真细细地品味这本书,你会从中悟出许多道理。那些在更年期时期的父母,读了这本书可以增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与知识;那些正在度过青春期,打着青春的幌子撒野的少年,读了这本书,可以更加理解为人父母的不易。甚至那些钢琴喜爱者,读了这本书,也可以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在以前,人们不像此刻一样有电话能够方便人们来与远方的家人交流,所以书信,便成为了一种很好的方式。谈起家书,《傅雷家书》这本名著肯定会浮此刻脑海间......
书的第一章说了不少作为父亲对自我孩子虐待的道歉话语,从中能够看出来父亲对孩子的浓浓爱意。在孩子走后,父母也表达出了自我的不舍之情,是啊,那毕竟是自我的骨肉啊,谁能舍得呢!在除夕夜,也仅有深深的思念。大人总是比孩子要有经历的,于是自我便能够告诉孩子各种关于学习的方法,帮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当在深夜,也不能挡住一个父亲对儿子诉说的心境,为孩子成熟而开心,与孩子讨论自我的工作......这些不都是一个父母对孩子爱的表现吗在这些家书中,每一封都有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这足以体现对远在他乡的孩子的关爱。每每当孩子来信,父母总是会上扬嘴角,热泪盈眶的`读完那封期盼已久的家书。天下父母心。
想想自我在家里的表现,对父母的话语有多少厌烦与气恼,总觉得自我长大了,不用他们管了,可他们却还是喋喋不休地唠叨。其实这都是父母的爱,只是我们此刻还小,不能明白透彻。如果我们像傅聪一样离开家里,或许就会懂得父母了。我们平常对家人总是不满,总是挑剔,却从不曾注意他们渐渐白去的两鬓,那是为我们操劳的结果。家书的资料并没有局限在关心儿子身上,更多的是与孩子讨论自我的生活、工作、诗人和音乐家,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那些经验及教育道理。请记住,父母永远是最爱我们的人。
请从此刻开始,对父母好点,理解他们的所有苦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5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肃、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内容,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犹如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通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可以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希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努力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一本“布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智慧”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可以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读后感6
这本书中不仅仅是一百多封普普通通的家书,更是家书中父母亲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真诚交流,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亲情——《傅雷家书》。
本书写了傅聪重1954年出国留学之后。直到1966年父母双亡家中来往的百来通家书,其中有傅聪的父亲在他波兰留学时期传达的正确处事的态度,并鼓励服从努力学习,与她在移居英国时关心傅聪的事业,为儿子排解苦闷和傅聪成家立业时,父母协助傅聪进步关心对子孙的教育。
在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中,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的问题,他在信中都会提及并提出合理的见解。
在这本书中,有一段话令我印象最深,并且也让我有所启发“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果,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是傅雷对儿子思想上的开导,但这也是对我对更多人的'。
除此之外,在读这本书时,人们的道德,思想也会随着这对父子的对话,从而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这本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尚情感,更是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其作用也是非常深远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7
这一次,我读了《傅雷家书》,这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亲朋好友的信件,其中有一篇学外文的对我帮助很大。
在信中,傅雷先生说,读外文不能太快,太快了记不牢,将来又要重新来过,犯不上。开头必须从容不迫,位与格必须要记忆,象应付考试般的临时强记是没用的。在这一段话中,傅雷结合了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学习语言时,切勿贪多,贪快。只有每天学习保证有所收获,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对于自己的孩子,他还建议把功夫花在语感上。他说外文在国外学更好,所以目前贪多务得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的。我觉得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我到国外旅行的时候,早上一睁开眼睛,听到的广播里的就都是英语;在商场里,店员说的也是英语;想和别人交谈,人家说的都是英语;向别人问路,可别人根本听不懂中文。渐渐的',在我脑海里沉睡的记忆被唤醒了,那些我以为已经忘记的单词,重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我终于能大致听懂别人说的话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和别人试着聊起天,后来居然还谈到了自己家乡的美食美景,风俗习惯。这充分证明了傅雷先生说的话,学语言,好的环境必不可少。
我觉得,书信是最真切,自然的文字。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因此,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是一颗崇高的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8
《傅雷家书》这本书是我读过所有书中最真实,最能体现父母深情,苦心的一本书。从最开始的致歉,到后来的无论是生活上的琐事,还是艺术的指导,这位父亲无不表现出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他放心不下远在千里之外儿子的每一个消息。但对于我来说,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傅雷教给孩子,同时也是教给我们大家的: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和掌声簇拥时,仍得保持谦卑。不畏惧孤独,勇攀艺术的高峰。以及他说:赤子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是啊,只有内心丰富的人,对所有事情都充满热衷的人,才会真正孤独。这个父亲就像朋友一样,每次都会在儿子大起大落时告诫他些至真道理,我认为这是他给予孩子的,给予我们的最大的财富。
我收获最大的还是肖老师给我们上课。
肖老师的课开场了,很自然,让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他的课让我更深层次地了解了傅雷这位伟大的父亲,了解了他对孩子的细心,耐心和苦心,而傅雷就像所有父亲的缩影一样。肖老师在课上提到傅雷不仅在生活中帮到儿子傅聪许多,在艺术上傅雷更像位知心的'艺术讨论者在面对儿子,同时也给儿子许多启示。肖老师细微的讲解,似是能将我们拉进书中畅游,身临奇境一般感受了书中的氛围。上完这堂课,更增加了我对傅雷的了解,增加了对肖老师的敬佩。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我庆幸我能听到肖老师的课!
《傅雷家书》读后感9
初闻《傅雷家书》其名是在老师的必读书目之中,所以我只好无可奈何地拿起这么一本书。认真阅读之后,我才懂得了这其中的神秘,比如艺术修养,人生道理和餐桌礼仪。
傅雷教授儿子在餐桌上礼仪的片段令我印象最深。“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这段话是傅雷告知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礼节方面多加留意。傅雷从生活细节上教育其子,可见对其子的爱与殷殷期望。傅雷在国外生活,傅雷教授其西方的餐桌礼仪,反映了傅雷对傅聪无微不至的关怀。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母亲对我餐桌礼仪的教育。她时常说:“跟许多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不能随便入座,而是让年龄大的或者是主座的人先入座,待他们入座我们再入座。而且碗筷要轻放用碗筷或杯子时要记得轻拿轻放,不要发出很大的撞击声,不能打搅别人用餐。还有吃东西是不要发出声音,小口小口地吃,不要塞得满嘴都是,觉得有油渍或汤渍时要准时擦掉,不要被人看到不卫生的一面。”这是母亲时常提示的,也是我始终牢记的。
良好的餐桌礼仪不仅是对社交礼仪的了解,也是对别人的敬重。孩子们并不是生来就懂得餐桌礼仪,他们需要父母的教育,这并不是一个简洁的任务,需要父母的不断提示以及不断强调所养成的一个好习惯。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是不可耻的事。
——题记
这是我读完《傅雷家书》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感情”是这世界上最奇妙的一件事,或许外严,或许内慈,却都是内心真情的流露。
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一个字就是“爱”。在这180多封家书中,字里行间,都溢满了浓浓的父爱。是一个父亲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章。有父亲对儿子的思念——点点滴滴的回忆就像日夜更替,反复循环;有父亲对儿子的鼓励——肯定的赞赏给了儿子信心;更有父亲的嘱咐——对远在他乡的儿子千叮万嘱……这种种父子间的情感在“抵万金”的家书中展露得淋漓尽致。只有那如海的深情才能一封家书长达7000多字啊!
翻阅着一封封家书,如同在读家中的长辈给自己寄来的一封封信,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深切的.关爱,以至于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把自己当成了主角,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大概就是这样的吧!在这日益信息化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还秉承着这种维系感情的方式呢?
傅聪和傅敏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拥有一个如此爱他们的父亲,一个如此优秀的父亲,其实我们的父亲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虽然他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可能他不善表达爱意。他不会帮我买漂亮衣服;他也不会对我说“生日快乐”;更有甚者,考试失利时,他还会严厉的批评我。但他并不是不爱我,他会在责骂我之后,偷偷溜进房间看看我;星期五回家,他会买一大堆我爱吃的菜,让我打牙祭;我生病时,他更是忙前忙后,悉心照顾我。父亲,他只是习惯把爱掩藏在厚厚的外壳下罢了。
感谢傅雷,是您,让我读懂了父爱。父爱就像一本家书,你不用多问,你也不必多说,只要用心感悟,读上千年你也不会厌倦。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他在教子方面是所有父母的榜样,他的家教是严厉的,却又透露着他对儿子的浓浓关心,他软硬兼施时刻关注着傅聪的音乐学习,在获奖时,伴随夸奖的还有不要骄傲的叮嘱,在做错事时,伴随着严厉批评的还有加油改正的鼓励。
傅雷是个循循善诱的人,他不会苍白地去给傅聪讲道理,而是从大小事中,运用实例,挖掘道理,来警示傅聪。
傅雷的信,即谈写作感受,又谈人生感悟,他始终将国家人民放在第一位,以身作则,为傅聪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傅雷在交流中不给傅聪过多的压力,他们总是想朋友一样交谈。傅雷能够对事物给予客观的评价,对儿子音乐事业上的`指导比较含蓄,即给了儿子尊严和余地,有给了儿子独立思考的空间,傅雷并不像一般父母那般肤浅,只重视结果,他更看重的是过程,是儿子在挫折与打击中一步步成长,日渐成熟的过程。
傅雷不仅只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做人,修养等方面,甚至儿子写错了字,他也耐心分析,纠正错误。“细节决定成败”,不知不觉中便将傅聪也培养出了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
傅雷没有过多的宠爱傅聪,他常常点到为止“爸爸不能永远成为你的秘书,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傅雷并不优柔寡断,他懂得去放手,他不自私,把孩子留在身边。
傅雷曾说:“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是的,忠言总是逆耳的,父母总想给我们多传授些生活经验,因此耗费苦心,但我们常常体会不到。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要说那本书最适合教育孩子,只有《傅雷家书》能首当其冲。《傅雷家书》讲述了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他孩子傅敏和傅聪成百上千的书信。这些都是傅雷先生呕心沥血,作为一位父亲时时鞭策着孩子的成长。他告诉他们如何去看待艺术人生,还有道德、文化、修养包括情操。数以百计的书信集成了这本人生之书——《傅雷家书》。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傅雷使他们先做人,再做“家”,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时不失去最重要的人生观念。
从《傅雷家书》中,我们不难看出,父亲与孩子讨论的多是做人之本,从各方面进行讨论,信中体现出来的父子之情强烈有真挚,句句流露出关切之心。傅雷先生在外却一直记着自己的孩子,写下一封封书信。可以想象,在今天,把书信作对话平台可谓是十分罕见,一本厚厚的《傅雷家书》深深的饱含着傅雷对子女开阔前程的期望。在父亲的教育之下,书信的熏陶之下,傅聪和傅敏时刻牢记父亲给他们的话语,努力向上,坚定不移,傅聪成为了一代音乐大师,家喻户晓,而傅敏则当上了英语特级教师,才华出众。
受教育是成功的基础,《傅雷家书》最有力的.证明了教育的重要性。令人眼花缭乱的信件就像是最好的老师、最有智慧的老师,时刻接受着它们授予的最真挚的人生之课,领悟和分析,探究哲理,陶冶情操,改变自己的一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其实,说起傅雷,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儿子傅聪。由于从小对于古典音乐的热爱,所以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傅聪,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他弹奏钢琴时他的那副黑色的半指手套。他是一个老者,音乐家,钢琴家,也是艺术家。
作为中国人,他是首次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重获奖的中国人,曾经有人对他说过,为什么你不是波兰人。
而在《傅雷家书》中,我却认识了另一个傅聪,那是一个韶华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是被爸爸要求“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的青年。1955年,傅聪留学波兰,傅雷在其中一封家书中写道:“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 他是把儿子看做谈论艺术的对手,也锻炼儿子的思想和文本,并随时给儿子做一面“镜子”。
“先为人,次艺术家”这是傅雷先生在和傅聪谈到艺德的时候,不止一次提到的问题。在傅雷的家书中,我们看到的'是,爸爸如果再教导儿子如何做人,而不是如何做艺术家。以德为先,德艺双修,从《傅雷家书》中,这体现在爸爸给儿子的点点滴滴。《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书信是维持人与人之间一个重要的沟通桥梁,而在科技日与发达的今天,这个习惯似乎在慢慢被人淡忘甚至摒弃。但看完《傅雷家书》以后,我非常有提笔的冲动,翻出信纸和钢笔,给自己的爸爸,母亲,甚至长辈来写一份家书,也许寥寥几句,也许几句家常。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我读了《傅雷家书》很多章却很少有过比较深的感触,其实就是没有认真的去读这么一本好书。
谈到认真,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学习,先说说作者的儿子。他是为了得到更专业的音乐指导才一个人前去赴波深造。我当初选择这本书就是因为他年龄与我相仿,可是我现在发现我跟他没有可比性。
第一我不如他认真,我的任务是学习,学习的内容与别人也差不多,就这样我都经常打叉,认为这一段特殊时期待在家里就可以松懈了,但是对于傅聪来说,这是他人生的最关键的时刻,这是他唯一的出路,他背负的责任比我重的多,但是他做到了兢兢业业,甚至朋友邀请他吃饭都婉拒了。我没做到,没认真的对待学习,没有认真对待读这本书,没有认真学习傅聪的优点。
第二点是自觉,我不认真的体现就在居家学习的这段时间内不够自觉,爸妈在家监督是一个样子,有事出去了又是另一个样子了,总是不能很好地自我控制自己,抵制偷懒。可是傅聪面对地偷懒机会比我更大,他一个人在国外,父母根本管不到他,就是因为这傅雷先生才频繁地写家信。全凭他的自制力,他很好地控制住了自己,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没做到,没有控制自己专注于学习。
第三点是没有目标,我不自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下定一个坚定的'目标,傅聪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钢琴手,他为了这个目标自觉地做到认真,然后成功。
我也需要定一个这样的目标,我先定一个较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前进,否则我会觉得目标太远然后又不认真,不自觉,我觉得我先达到班级前十六,这是这周的目标,我争取像傅聪一样自觉、认真。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我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我时时刻刻,随处给你敲响警钟,做一面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在演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
这是傅雷曾在信中深情的话,傅雷确实做到了这些。读《傅雷家书》,我们不难发现,傅雷对儿子傅聪几乎投入了自己的全部情感。
无论傅聪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儿子不在身边,他便把给儿子写信和读儿子的信当作很重要的事。他不顾工作劳累和身体的病痛,不间断地把自己对艺术、对人生的理解写给儿子,更从儿子的来信中捕捉他的喜怒哀乐,关注他在艺术生活中的心路历程。然后再将自己的感受写给儿子。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每次她来接我的时候,总会把最近看到的一些值得从中吸取教训的新闻告诉我,还谈谈她的看法,再问问学校生活“课程跟得上吗?”“要多问问题哦!”“班上有没有什么趣事啊?”诸如此类。有时我嫌她烦,就有一句没一句的敷衍着,可我哪知道这是妈妈热切的关心啊!
我喜欢这段话“人越有名,即使不骄傲,别人也会有骄傲之感,这也是常情,故我们自己更要谦和有礼。一个人有才也有另一个危机,就是容易自以为是的'钻牛角尖,所以才气越高越要提防。艺术家特别需要冥思苦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
这个严厉的父亲以极温柔体贴的话语告诉儿子,以不断提醒和要求儿子总结演奏中的得失成败,犹如在与知己谈心。今天,我们读傅雷家书仍有必要,因为傅雷对于我们如同一面镜子。在他面前,我们不仅可以学到怎样去做父亲,怎样理解父母,更重要的是,他也教会我们怎样做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的好句01-04
傅雷家书好句09-26
傅雷家书佳句02-21
傅雷家书作文02-02
傅雷家书好句摘抄04-29
傅雷家书好词好句04-25
《傅雷家书》好词好句03-19
关于傅雷家书好句12-06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9-30
《傅雷家书》阅读笔记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