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优秀的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傅雷家书》优秀的读书心得1
傅雷对于儿子的失败,并未加以责骂或训斥,反而祝贺儿子又积累了一次失败的经验,并教导儿子如何面对和克服失败。这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并非所有家长都能做到。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其实并不算坏事,关键在于能否在挫折之后重新站起来。这样一来,便拥有了宝贵的经验,离成功也更近了一步。每个人的成就背后都有艰辛,只要能够战胜这些困难,就能获得成功。
傅雷对儿子讲话,时而像一位语重心长的长辈,叮嘱孩子如何处理各种事务,这里担心,那里担忧;时而又像一位贴心的朋友,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倾听心声、提供安慰,帮助他们排解烦恼。作为家长,教育孩子需讲究方法,大道理人人都明白,但孩子们更需要的是些许安慰,因为这安慰能够增强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变得更加独立自主。
一般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并让孩子以自己为榜样,有时会把孩子说得无比伟大。然而,这样做其实并不好,因为一旦孩子发现父母在说谎,就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甚至不服从管教。傅雷将自己的儿时不用功经历毫无保留地告诉儿子,只是为了鼓励儿子不必为俄语成绩不佳而烦恼。傅雷并不希望儿子以他为榜样,他对待儿子如同对待老朋友般坦诚相待,毫无隐瞒。傅雷这种与儿子相处的方式,即使在普通朋友之间也难以做到。
虽然傅雷待儿子如朋友,但在儿子犯有原则性错误时,哪怕是很小的一个细节,也会立即纠正。人的仪表仪容非常重要,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由此形成。行为习惯同样重要,良好的'行为会给人留下美好印象,而不文明或不合习俗的行为则会让人感到不悦,特别是对师长和长辈。只有行为得体,他们才会乐于传授知识。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人受益终生。
傅雷并未对儿子的成功过多赞誉,而是耐心地教导他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以防养成不良的习惯。对于儿子已明白的道理,傅雷则简短地说一句“你是对的”。节约是一种传统美德,但现在很多人不懂得节约,尤其是那些暴发户。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散精力往往一事无成。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预见性地处理生活,才能防患于未然,从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傅雷家书》优秀的读书心得2
初闻《傅雷家书》其名是在老师的必读书目之中,所以我只好无可奈何地拿起这么一本书。认真阅读之后,我才懂得了这其中的神秘,比如艺术修养,人生道理和餐桌礼仪。
傅雷教授儿子在餐桌上礼仪的片段令我印象最深。“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这段话是傅雷告知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礼节方面多加留意。傅雷从生活细节上教育其子,可见对其子的爱与殷殷期望。傅雷在国外生活,傅雷教授其西方的餐桌礼仪,反映了傅雷对傅聪无微不至的关怀。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母亲对我餐桌礼仪的教育。她时常说:“跟许多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不能随便入座,而是让年龄大的或者是主座的人先入座,待他们入座我们再入座。而且碗筷要轻放用碗筷或杯子时要记得轻拿轻放,不要发出很大的撞击声,不能打搅别人用餐。还有吃东西是不要发出声音,小口小口地吃,不要塞得满嘴都是,觉得有油渍或汤渍时要准时擦掉,不要被人看到不卫生的一面。”这是母亲时常提示的,也是我始终牢记的。
良好的餐桌礼仪不仅是对社交礼仪的了解,也是对别人的敬重。孩子们并不是生来就懂得餐桌礼仪,他们需要父母的教育,这并不是一个简洁的任务,需要父母的不断提示以及不断强调所养成的一个好习惯。
《傅雷家书》优秀的读书心得3
《傅雷家书》中讲的都是各种平常小事,但这些琐事却常常以小见大,体现出相同的深刻道理。
书信中傅雷谈起有人翻译了一篇罗曼罗兰的童年回忆请他校阅,傅雷评价道:“他原来文字修养很好,但译的经验太少,根本体会不到原作的风格、节奏。”
这不禁让我想到:什么是原作的风格和节奏?从我看过的文学作品来看,明显可以体验到不同的风格:有的明白如话,有的一股方言的气味扑面而来,有的在简单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深刻的道理让人细细咀嚼。这些不同的风格,可能与作者的.写作背景、语言特点和写作水平有关。再说“节奏”,也就是傅雷说的“长句、短句”。一般情况下,长句、短句、整句和散句都要搭配得当,可是有时在人物的语言描写中运用连续的长句,反而可以起到突出人物说话啰嗦、使人听了厌倦的作用。因此,一个好的翻译作品,不光要翻译准确,还应该能忠实地再现这些风格和节奏。
书中傅聪回信中聊起了弹琴:“弹贝多芬必须有火热的情感,同时又要有冰冷的理智压住,第一章尤其难,节奏变化极多,但不能显得散漫,热情、轻灵、妩媚,一点不能缺少深刻与沉着。”
这里我感觉傅聪已经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傅雷的影响,并将翻译中的道理不知不觉地应用到了弹琴中。
确实,音乐也是有感情、有风格的:有的如冰中燃火,有的在放荡中控制着另般风情。音乐同样有极强的节奏:或许是按照曲谱上的机械的节拍,或许是演奏者表现出的轻巧、急促,或许是听众的心随之上下起伏的变化。一个优秀的演奏者,要能把原作者的想法都诠释出来。
傅聪所聊的的弹琴感悟与傅雷所说的翻译,虽然在家书中不同的部分,其中的道理却一脉相承:弹琴与翻译都需要将作品原本的情感表达出来,否则不就相当于把原汁原味的“水果”改造成了一杯“果汁”了吗?或许果汁也有人喜欢,但它代替不了水果。
我不禁又想到最近在看的《红楼梦》。这本经典名著被拍摄了很多版本,但人们最喜欢的仍旧是87版的电视剧,为什么呢?原来在拍摄之前整个剧组集中学习了几个月,研究原著、听红学家讲课、学习琴棋书画古代生活习俗,和书中的人物“谈恋爱”。通过这样的苦功,87版红楼梦最忠实地再现了原著的风格与思想,也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
如果水果本身已经够好吃了,我们可以把它做成果粒色拉,但别做成加了香精的果汁。读《傅雷家书》,书里书外点点滴滴我都感触到这个道理。
《傅雷家书》优秀的读书心得4
谦虚是非常重要的,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展现谦虚,因为这才是智者的风范。许多人一旦取得了一些小成就或拥有某些特长,便喜欢四处炫耀。这体现了人的天性,这也是我在《傅雷家书》中领悟到的道理。
谦虚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唯有具备这种品质的人,才能在成长道路上走得更远。傅聪每次上课都有所收获,渐渐地他发现老师有时会令他感到困惑。即使老师犯错,他也需稍作忍耐,不立即指出。这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自身谦虚的表现。老师一旦发现自己讲错了,便会立刻纠正。
骄傲使人落后,就比如说秦朝时期的白起,白起身为秦国的大将是一个爱兵如子,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人。他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令人闻风丧胆。白起是秦国有史以来最威名显赫载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他一生征战37年,未尝一败,打得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不世之功。白起将军有着赫赫战功,课时到最后却落下自刎的下场,看着了这本书我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他会这样?仔细想来,其实白起的死于他自己的`性情有关。他虽然能文能武,战功赫赫,但是他很不谦虚,不尊重上级,不尊重秦王,他多次直接拒绝赏识自己的昭王,之前至少三次亲自请这位将军出马,而他坚决称病不出。大敌当前,国军国命无效;他遨自己的同僚,他飞扬跋扈,喜欢炫耀,所以引起别人的不满,最后被逼得自刎。
白起给我的教训是谦虚的人才会永久辉煌,《傅雷家书》中有许多名言警句,他启示着我。
《傅雷家书》优秀的读书心得5
《傅雷家书》由傅家的185封家书汇编而成,这些书信是对中华优良道德的诠释。大部分内容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身在大洋彼岸的儿子傅聪的信件。傅雷以自己的方式培养了两位杰出人才,一位是著名的钢琴家,另一位则是知名的英语教师。
每个人都拥有生身父母,大多感受过父母的慈爱与教诲。而傅雷夫妇的这种关爱,体现在字里行间之中。
父亲傅雷是一位睿智、博学且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躁,极具个性。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大多在教导儿子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强调先学会做人,然后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这体现了他作为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在阅读傅雷与傅聪的家书时,我得到了许多启发。许多家长忽略了与孩子的友谊关系,尽管抚养了孩子十几年,却未能真正体验到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急切地希望孩子成才,心态变得扭曲,采取了种种拔苗助长的方法。一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所谓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做法,但他们是否具备傅雷那种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品质呢?仅仅学傅雷的一个“打”字,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吗?于是,孩子们尝到了辱骂和拳头的滋味,体会到了在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楚,金色的童年也因此蒙上了阴影。傅雷最终领悟了这一点,尽管晚年的他饱受折磨,但在与孩子成为知心朋友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优秀的读书心得6
第一,我们都知道,傅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同时也是中国民主增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从老先生的照片上看就可以感遭到他的不苟言笑与严谨,“家书”这一温馨缱绻的名词好像与他格格不入,但正是“家书”,让我们看见了傅老先生鲜为人知的一面。
书一开篇,便是字字泣血的深浓歉意,第一次看到这里,我手中的纸页连我自己都没有发觉地顿了一下。明显,这跟我们印象中的傅雷天壤地别,家书中那个人不再是严肃的多头衔人物,而仅仅只是作为一位含蓄的深情的父亲。家书的字里行间都浸透了浓浓的亲情与歉意。有自觉亏待的内疚,有骨肉分离的不舍,有密友之间的切切倾诉……在这里,我们面对的仅仅是一位慈母,一位严父,还有谨听教诲的儿子。
是吧,这就是父爱,它无迹可寻,却无处不在。父亲在我们的印象中总是高大、严肃,但就如《傅雷家书》中所表现出的一样,那些在我们幼儿时期严格的话语、在我们青春期刺耳烦人的教诲、在我们出错后使我们惧怕、后悔的教训,都包含了父亲无形之间注入的爱。书中的父亲对自己的孩子表达了深深地后悔,对孩子儿时过于严格的教育作出的说明,都已经于无形之间将父爱解透剖析‘赤裸裸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这份严格,虽然在当时显得那样不近人情,在多年后,那些话却成为了孩子在学会做人这条路上最结实的铺路砖。
除此之外,傅雷老先生作为一位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作家、翻译家,他对艺术这方面同样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光是我在书中所观摩到的文化、专业水平就已经令我瞠目结舌。我想,傅聪先生在成才这条路上,除了他自身的努力,跟他的父亲在背后的默默奉献想必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
当傅聪在国际比赛中荣获第三名时,老先生并没有由于自己是来信人的父亲就无底线地称赞有加,而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对傅聪七个月来的努力做出了恰到好处的评判。在鼓励、夸奖的条件下又给儿子敲响了警钟——“即便如此,也不应当自满,而是要连续勤加练习,才能更进一步。”
同样的,当傅雷得知傅聪想要进军其他领域时,也没有一味地表示支持,而是给出了最中肯的看法——“多个领域同时进行,你肯定你能每个都兼顾到吗?要知道,你这次获奖,绝对已经是你所能到达的目前的最高水平——由于杰老师的付出,你自身的努力。”就这样,在接下来的通讯中,每当傅雷给出建议,都会站在最中肯的立场上去给傅聪指明方向,同时留给对方自己挑选的空间。
最令我印象深入的,还是傅雷其中一封家书中所提的,他没有明确地告知对方——“你应当这么做”,而是排列出了一串问题让对方自己扪心自问、总结、检讨。这一套行云流水画风清奇的教育方式我想应当是惊掉过无数人的下巴了。这份家书好像已经与它的内容背道相驰,这明明已经成了良师益友之间的对话。
话说回正题,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着实深深体会到了父亲那种难以道之于口的爱,以及父母在家对远行儿女的牵肠挂肚,书中的教育方式也值得所有人寻思。我想,这也是为何《傅雷家书》被称作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养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的原因了。
《傅雷家书》优秀的读书心得7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不得不说,《傅雷家书》无疑是一部极亲切、极写实的作品,无论是作为一名读者,还是对当时的傅雷一家来说,很享受其中的温馨。
品读完家书,无论对谁来说,傅先生是一位十分负责,有自省能力的父亲。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傅雷对儿子强烈的父爱。这种爱使人震撼,使我对傅雷爱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信中细腻入微、诚心诚意的文笔,无不充满着对孩子的爱。从开始的致歉,到后来的嘘寒问暖,他随着孩子的长大,自己也不断的改变着,这是十分难得的'。傅雷用另一种方式诠释对儿子的爱。
人自爱其子,生命有限,但傅雷通过自己的子女延续了自己的生命,让他们学会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承担责任。傅雷文字中的高度责任感显而易见。傅聪在异国漂泊的日子里,从父亲的信件中获得了无穷的精神滋养,仿佛父母依然陪伴左右,给予他力量,冲破重重阻碍,走上一条完美的成长之路。
在这位父亲的信中,有这样一句令人难忘的话:“人是情感动物,展现了父亲感性的一面。”人之所以特别,并非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我们拥有更丰富的情感。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这些都是我们珍贵的经历。为何总是那么理性呢?享受这些独特的感情,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才不枉此生!
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子之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傅雷家书》优秀的读书心得8
这是我读完《傅雷家书》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感情”是这世界上最奇妙的一件事,或许外严,或许内慈,却都是内心真情的流露。
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字就是“爱”。在这180多封家书中,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深厚的父爱。这是父亲用心良苦、倾尽心血的教子篇章。有父亲对儿子的思念——点滴回忆如同日夜交替,循环往复;有父亲对儿子的鼓励——肯定的话语给予了儿子信心;更有父亲的叮嘱——对远在他乡的儿子千叮万嘱……这些父子间的情感在“抵万金”的家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唯有深似海的亲情才能让一封家书长达7000多字!
翻阅着一封封家书,仿佛在读家中长辈寄来的信件,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深深的关怀,以至于我在阅读时仿佛自己是主角,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或许就是这样吧!在日益信息化的社会里,还有多少人依旧保持着这种维系感情的方式呢?
傅雷和朱梅馥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拥有两个如此优秀的孩子,其实我们的父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尽管他从未给我写过一封信,也许他不善于表达爱意。他不会帮我挑选漂亮的衣服;他也不会对我说“生日快乐”;更甚者,在我考试失利时,他还会严厉地批评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爱我,他在责备我之后,会悄悄走进我的房间查看我;每到星期五回家,他会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让我大快朵颐;在我生病时,他更是忙前忙后,细心照料我。父亲,他只是习惯将爱深藏于内心的深处罢了。
感谢傅雷,是您,让我领悟了父爱。父爱如同一封家书,无需多问,不必多言,只需用心体会,纵使读上千年也永不厌倦。
《傅雷家书》优秀的读书心得9
这绝非寻常的家信,它是一本卓越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饱含父爱的呕心沥血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无止境。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和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所能贡献的力量。因此,养育儿女也是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应尽的一项神圣职责。从傅雷如何培养他的孩子可以看出这一点,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中写道:“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谈,不是无意义的,而是有多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泊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获得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书信时常给予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拥有勇气与力量,去克服各种困难,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傅聪对祖国的热爱与信任,与远在数万里的傅雷对他深切的教诲,是密不可分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缺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优秀的读书心得10
“学然后知不足”,只有不学无术或是浅尝即止的人才会自大自满。
——题记
打开《傅雷家书》,好像就走进一位父亲用他的一生教诲孩子如何成为一个与祖国息息相通,淡泊名利,浑厚无华的君子。
在傅聪留学国外的进程中,傅雷写了近百封给自己的儿子,尽管远隔千里,傅雷依然忍受着腰酸背痛的.折磨,坚持写信。他从不曾有过老派人依靠儿女的动机,正是相反,他走的是另一极端:只知道抚养儿女,教育儿女,将儿女作为挚友进行交换,尽量满足儿女的期望当作他的责任与宽慰。
傅雷在书信中善于剖析自己,在子女眼前承认毛病,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体会和教训。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本来是强调技能、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会作品本身。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乃至还帮助儿子纠正错别字,这使我们清楚地感遭到傅雷细致入微,认真,严谨的态度与作风。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样;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摆脱。多么深入的一句话啊,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乐,这些高潮和低潮才构造了杰出的人生。
《傅雷家书》优秀的读书心得11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子女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此书不仅是一本优秀的青年励志读物,更是一本充满了父母对子女的挚爱和期望的书。读后既得益于傅雷夫妇的至理名言,又感动着他们的至深亲情。
傅聪远在海外求学,傅雷夫妇不顾工作上的辛苦,身体上的疲惫,依然坚持给孩子写信。谆谆教诲,可见其望子成龙之心;深深关怀,可知其眷眷爱子之意。他们呕心沥血的付出,终于得到成功的喜悦。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也做了英语特级教师。傅雷夫妇因此成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的家书更是成为教育子女的经典之作。
信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傅雷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和教训教育子女(主要是儿子)如何做人、做事、对待生活及艺术等问题,包含着一个父亲对子女无私的爱。在为人坦荡、禀性刚毅的父亲的教育下,傅聪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并最终成为钢琴大师。
从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深厚的亲情。傅雷夫妇平实的语言道出的是一片浓浓亲情,读后让人感动不已。“你的信我们看得多宝贵,我们虽然分离了,可是心永远在一起,这是你给我们的唯一的安慰。”可怜天下父母心,在父母的眼中,孩子胜过一切。“只有你的一切真能使我们的心开放,想到你我就觉得幸福了,没什么抱怨的了。”儿女是那么容易让父母满足和幸福。“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辛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总尽量的给;希望你也能多告诉我们,你的忧,你的乐,就是我们的,让我们永远联接在一起。”更让我折服的是,傅雷夫妇对子女的爱不是固执己见的,而是互相尊重的。“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他们与儿子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并没有要求儿子必须如何去做,而是以朋友的口吻向儿子提起,让儿子容易接受。“年纪大的人总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的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学习也是互相的。傅聪学习父亲的为人处事,傅雷在与儿子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父亲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如同涓涓溪流,纯真质朴,令人动容。母亲的爱犹如她圣洁而慈爱的眼泪,清澈无私。
其次,信中亲情背后的教子之道让我受益匪浅,深得启发。傅雷在信中告诉儿子,一个年轻人在做人和对待生活问题上要尤为重视。他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例子,教育儿子注意自己的穿衣着装、姿态举动和礼仪态度,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教育儿子待人要谦虚,“才气越高,越要提放”;做事要严谨,“大小事要对人家有个交代”;遇困境不气不馁,获大奖不骄不傲,“你别把‘比赛’太放在心上,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要热爱国家和人民,牢记国家的荣辱和人民的安危,“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同胞的事发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持续不断地检查自己”,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生活上,注意劳逸结合,还要正确理财。这些,对今天的.莘莘学子也是受益无穷的。
再次,傅雷夫妇直言不讳地提出对于年轻人恋爱、婚姻与做学问的关系的看法,让我深思不已。他说:“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青年时期,正是情窦初开,对爱情充满无限向往的时候。但傅雷以他个人自身经验告诉儿子,还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学问。“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尽量控制你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这些傅雷当初在心中说过的话,相信傅聪学有所成之后一定深有感触。
傅雷夫妇的爱子之情是深沉的,是长远的,是伟大的。
天下爱自己儿女的父母处处都是,爱子之情更是人之常情,为什么说傅雷夫妇的爱是深沉的呢?因为傅雷的爱已不是普通的父爱了,他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这份爱是深沉的,在傅雷心中,儿子先是一个好的艺术家,其次才是一个好儿子。
傅雷夫妇的爱子之情也是长远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傅雷对儿女的教育是一辈子都用不完的,“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大多父母都能做到为孩子的未来考虑,但真正能合乎孩子的口味并且走向成功的是少之又少。或者,一味的追求孩子的美好未来而忽略了孩子对亲情的渴望。傅雷夫妇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渊博的学识和亲身经历,既帮助了儿女的成人成才,又让子女感受到深切的父母之爱。可谓是用心良苦。
傅雷夫妇的爱更是伟大的,“我对你的希望和前途是乐观的,就是有这么一点母子之情割舍不得”。但为了儿子的希望和前途,他们情愿割舍这份情意。傅雷不止是他们的儿子,还是祖国人民的儿子。“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起同胞”。他们希望儿子能够为了祖国人民更加努力,而不仅是为了他们。正所谓大爱无疆,傅雷夫妇的爱子之情已上升到爱祖国爱人民的层次,这是一般父母所不及的。
《傅雷家书》一书自问世以来,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不仅对青年人,广大的父母亲更是受益良多,从中学到了很多教子之道。我想,这正是这本书得以长期流传的原因吧。作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这种关爱不是意识一个阶段,而是伴父爱而来。这位严肃的父亲,从来就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围成孤岛时,他就把孩子关在家中,而且很早发现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质,正如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样,对待幼小的孩子一样,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一一以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规定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儿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为人间的这一遭父子情惊叹,对,是朋友,是同志。
除了感慨傅雷在创作上甚丰的翻译作品,骄人的成绩,还为他是这样一个集艺术与生命都美妙地融入自己生命中的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他的生活有规律,人生就是优美的弧线,那留给我们的点点滴滴那样温暖每个少年、青年、父母的心。对待儿子,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
《傅雷家书》优秀的读书心得12
暑假里,我读了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傅雷对儿子浓浓的爱。
书中有傅雷夫妇给儿子傅聪写的近百封家书,纯真、质朴洋溢在字里行间,令人感动。从书中,我知道了,傅雷是非常细心的一个人,他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傅雷爱儿子,但却不溺爱儿子,他对儿子悉心培养,希望他成为一个时刻爱国、淡泊名利的人,这样的父亲怎能不令人敬佩呢?。信中,傅雷对儿子写到:“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
在演奏姿态方面。”多么真挚感人的话语,傅雷把对儿子各个方面的关怀、培养都寄托在了这一封封书信里,他希望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希望他成为“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浓浓的亲情洋溢在字里行间,仿佛父母和子女是不只是亲人,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多么深刻的一句话啊,当我们面对成功时,要谦虚坦然,面对失败时,要积极进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乐,这些高潮和低潮构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对,才能真正幸福。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我一定会永久铭记。
《傅雷家书》优秀的读书心得13
感谢读书会这次活动,让我读到了这本书。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对我来说,借来的书很多时候放到期限到或者过期还没去翻,这次有任务了就逼着自己一点一点看,结果竟然看完了。我借到的版本是由付敏所编,由三联书店出版的。说实话,看了一遍,我还想再看一遍,正如傅雷的朋友楼适夷说的: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涉及到的不仅仅是音乐、美术、学习,感情,还有做人、做事乃至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
傅聪刚离开国家,傅雷就很细心地跟他讲: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是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锻炼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方面。他想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要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读他们的书信,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儿子远在他乡数万里,正筹备一场重要的演出,而父亲则像关心身边的备考孩子一样,密切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设身处地地想象他在前行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景,并为他规划应对之策。老实说,每每合上书本,我常会自我反思:我对孩子是否拥有这份耐心,是否如此周全地考虑过他所面临的各种事情。
《傅雷家书》优秀的读书心得14
花了将近一周零散的时间,读完了傅雷家书,感触很多,第一想说,很荣幸自己可以在这个年纪,刚上大学的这个阶段读完这本书,我有着和刚出国时的傅聪类似的年纪,又是和那时的他一样,刚刚离开父母。看到傅雷在书中对傅聪说的话,仿若是自己的父母对自己说的一样。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两个字——爱与孝。
不得不说,傅雷写给傅聪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对傅聪的爱。其实从小,傅聪就被傅雷严格地管教着,父母都是期望子女成才的,或许傅聪没有一个被父母宠着的童年,但傅雷对他严格的爱,是他日后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聪刚刚出国学习的那段日子里,相信他是很不适应的,毕竟第一次离父母这样远。但是傅雷给他写信,他以这种方式告知傅聪,父母还是在你身边的',这会给傅聪那孤独的心莫大的安慰,会让傅聪有一种与父母天际若比邻之感吧。
在傅聪小有成绩之际,傅雷如良师益友一样,告知傅雷不能自豪,好让傅聪明白要连续学习新的内容,提高自己,为他日后更大的成功做了很好的指引。虽然傅聪常常不回信,但是傅雷仍旧孜孜不倦的给傅聪写信,在其中我们不难感遭到父母对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的爱,只求为子女付出多一点,而不求有什么回报的爱。
在国内反右的时期,傅雷深受困扰,但是他为了不让傅聪担忧,为了能让此时小有成绩的傅聪更加专心于自己的学习,宁愿自己在心中默默地承当这份痛楚。
傅聪成家之初,傅雷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为他的新婚生活指导,要知道,此时的傅雷,是遭到国内反右斗争的庞大困扰的。一面要承当改造自己的庞大压力,一面要用心教诲孩子,相信如果心中没有对傅雷满满的爱,是做不到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想到当前我们的教育方式,现在有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家庭环境好了以后,子女就可以坐享其成,不需要再吃很多苦了,也不需要被历练。从小父母便让他们过着优越安逸的生活,在此种环境下长大的小孩,想必早已被这种生活方式消磨了意志,早已失去了向上攀登的勇气,还常常有一种自我优越感,也难怪当下如此多的“富二代”了。反观傅雷的教育方式,虽然有优越的家庭条件,但是他从小还是严格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论是傅聪还是傅敏,从小都遭到了正确的教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不难说明,为何傅聪可以成为钢琴家,而傅敏可以在教育界小有成绩了。
同样是对子女的爱,现在有些家长挑选了用物质来表达,而傅雷挑选了用他自己的精神来表达,而真正对子女有用,可以有益于子女日后发展,而不是仅仅是他们一时受用的,正是这承载在严格教育中的爱了。这真正是一个让我们寻思的问题,为何社会在进步,而有些人的教育方式,却在退步呢?
其次,我想说的是一个孝字。
读完全本书,觉得有一个会令我特别感叹的地方,傅聪给父母的回信,可能实在是太少了。特别是他刚刚出国的那段时间,从傅雷的信可以看出,傅聪常常是几个月都不回一次信的。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又与父母分隔如此之远,几个月不回信,换做是我,绝对是做不到的,父母对自己是如此关心,而傅聪却让父母担忧,这是在我看来傅聪做得不好的地方。相信哪怕一封信中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也能够给父母莫大的安慰吧。
傅雷与他的妻子走得是如此的突然,没有再给傅聪尽孝的机会,在我看来,日后傅聪自己想起这段年轻时的往事,也会后悔不已吧。我们现在也处于这样一个年龄段,我们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父母却正在一天天地老去,而我们与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大了。父母仍旧是关心我们的,或许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我觉得我们再没有时间,也应当不时抽出点时间给父母打个电话,哪怕是一两句嘘寒问暖的话,也会使父母感到欣慰吧。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到去尽孝,才想去关心父母。不要像傅聪一样,留下这种遗憾。
不得不说,一本好书永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它的色彩,在我看来,傅雷家书对我们当代的人也是如此重要,要是人人都看得懂傅雷家书,要是人人都能体会其中的感情,当下也不会有如此多的空巢老人了,也不会有如此多的不孝子女了,社会也不会如此地缺少爱和暖和了。
很庆幸自己可以在这个年纪读到这本书,可以让我从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可以让我知道更多自己该做的事。
《傅雷家书》优秀的读书心得15
众所周知,《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了父爱的教育范本。所以在假期里,我认真的拜读了这本书,真的被这186篇感人肺腑的书信所打动!
有很多人说傅雷是一个很严格的父亲,确实,在他和傅聪两年间的书信来往中,不难看出这一点。他对儿子有着不容置喙的爱,但在书信来往中,他始终把对傅聪的道德和艺术的指导放在了第一位,而把舔犊之情放在了第二位!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具有多重目的:一、探讨艺术;二、启发年轻人的思想;三、锻炼傅聪的文笔和思维能力;四、作为一面忠实的“镜子”。实际上,他们的书信内容除了日常生活琐事外,更多地涉及艺术与人生的讨论,灌输艺术家应具备的高尚情操,使儿子明白“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成为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就出自于《傅雷家书》,从这句话可以清楚地看出,傅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亲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当孩子远在海外,心都被牵绊着。
“就演奏而言,我觉得整体非常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节处理得十分细腻,音色变化也很丰富。我们听后都感到非常高兴和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好好夸奖你几句。”这样的一段话,体现了傅雷对儿子傅聪的教育方式,他不会只是一味批评,而是适时给予鼓励,让孩子充满自信,并明确努力的方向!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影响正常学习是在所难免的',这一点我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切都只能靠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委婉但有力地向领导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完成多少呢?尤其是乐理方面,我一直很不放心。从今往后,事事都要依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际的意志力。这些话充分体现了傅雷对儿子严厉的一面,他希望他能成长起来,学会面对和处理问题,这也是他教育方式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
《傅雷家书》记录着傅家父子两人两年间的交流。仔细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优秀的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优秀09-11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优秀]05-15
《傅雷家书》优秀读书笔记01-21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6-13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4-21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7-08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01-01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12-13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1-18
傅雷家书好句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