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纳兰词》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纳兰词》读后感1
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苍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他,拥有着当时百姓都想要却得不到的生活和荣华富贵,却讨厌极了这种孤独无味的皇室生活。纳兰容若,清朝数一数二的词人,却被情所困。他的词大多数是怀念表妹,悼念亡妻卢氏。他的事情从词中透露出一种朦胧感,好多事都无从所知,仅仅三十一岁的他,拥有着所有人都不曾有过的那种深情,三年的相伴,仿佛是一生,那么深情。
纳兰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融情入景更为朦胧,不论写情还是写景,总让人无从所知。他的词风更为独特:清丽婉转,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直指本心。将自己对妻子的用情之深全部写入诗中,表达自己对故人的思念。他的词那样的温柔,温柔得入睡春心托付庄生晓梦;他的词是那样的.干净,干净到碧海青天映照蜡炬成灰。我最中意他的其中一首《浣溪沙》抒发人生的惆怅。冷,在全词中起上下贯穿作用,残雪、画屏、月光的冷衬托出此时的心更冷,“落梅横笛已三更”一位三更难眠的人,在残雪未消的寒风中独自徘徊,忽然听见笛声,令人愁肠百结,不能自己,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有一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引导读者联想自己的生活。
“人生若只如初见,仿佛,这样重要。”容若的情深已经想去见最初他们相遇的地方,“可是,此一生,与谁初见,又有什么关系呢”?纳兰容若此生注定是一个多情的人,三十一岁的他死于寒疾,更有对妻子的思念,对无味的富贵生活的厌恶。容若的情之深,让我们又爱又恨,爱他的清新脱俗,缠绵雅致;恨他的痴迷多情,轻仇刻骨,好似风流墨客一般。
“当菩提跌入红尘,在某一个光明的拐角会蓦然遇见爱情……”
《纳兰词》读后感2
“春风鬓,少年心……梦百转,离别轻,蓦然回首,才被思念惊醒”。一曲《山水又一程》,毫无预兆地将我的思绪,带回到三百多年前,想起了那个连名字都极美的纳兰容若。他短暂而又灿烂的一生,美到极致。我猜想该是一个怎样的男子?显赫高贵的身世,他有;怀抱珠玉的才气,他也有。乃至于说五百年来,如果非要评选出一位完美的贵公子形象,我觉得他都可以当仁不让了。
诗经中曾写道:“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君子当是来于世,却不被世俗所侵,但千年之前的人们怎么会预料到,千年后,有一位出生在冬季大雪纷飞之时的少年,仿佛自那传世的诗篇中走出来的一般。
顺治十二年甲午,农历腊月十二日,纳兰容若,自此,风容尽现,带着他与生俱来的绝世才华,仿佛天际翩然而落的一片新雪,带着清新的气息,缓缓地、缓缓地坠入尘世间。看落花满阶,看烟雨江南,看塞外荒烟,夜深千帐灯,看尽天下风尘。
但纳兰的一生仅有31年,在这短短的31年之中,他家世显赫,他仕途亨通,他名满天下,他有爱慕他的妻妾,心意相通的朋友,对历朝历代怀才不遇最终郁郁而逝的无数人来说,他已是万分的幸运,他如上苍的`宠儿,来到这人间,体验一番人世沧桑。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吧,上苍终究不舍得让他离开太久,只不过匆匆三十年,就将他召回,留下一些隐隐约约的传说,在风中耳说者,述说他缠绵悱恻的爱情与相濡以沫的友情,还有他内心不为人知的痛苦——不是人间富贵花,却奈何生在富贵家!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纳兰词以小令见长,在古代,“诗”与“词”的待遇,是大不相同的。
诗,向来被看成是文人立言的正途,而词则被看作小道,向来被正统人士看不起,但好的词却不约而同地透着股清峻,更不乏雄浑之作,纳兰容若正是在这“被正统文人看不起”的词上,大放光华。
纳兰是以“清朝第一词人”的称号扬名的。后人对他颇多推崇,有赞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的,也有赞他“纳兰小令,丰神炯绝”的,而最多的,还是说其“《饮水词》哀感清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这本《纳兰容若词传》收录的纳兰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笺注、典评,从多个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感情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与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轻轻翻开这本书,透过婉丽俊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立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早早离世的翩翩公子,都尘封在这本《纳兰容若词传》里。
容若流传至今的349首词,在咪咕阅读里能读出他的清丽哀婉,仿佛能挑动人心最深处的那根弦,颤动不已。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王国维有评——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词》读后感3
拿起《一生最爱纳兰词》,虽已买了许久但未曾翻过几页。今日擦去灰尘,细细读来又是一番惆怅,那一字一句,无不祭奠着那百年前的绵绵思念与浓浓的落寞......
百年前清初词坛,一个人的出现注定是它的幸事。纳兰容若——这个名字里有着些许韵味的男子似乎从出生就注定和词的渊源,也预示着一身躲不开的羁绊,只因那名字前的姓氏是满族贵族大姓——纳兰。十七岁的他锋芒初露,又得名师赞赏,在汉词的造诣更是突飞猛进。二十二岁受康熙青睐,受封御前三等侍卫,更因才华横溢随侍帝王身侧。看似仕途光明的他是否知道这一入仕途便是一生痛苦的开始呢?
他不愿入朝为官,不愿过侍从生活,不愿面对宫廷争斗和那无尽的官场黑暗,每每想要抽身离去,却总是那时不时地皇恩浩荡拦住了他。也许他明白,就算没有那皇恩又如何,自己这背后的家族也断不会放任自己离去,哼,自己真是可笑呢!罢了,暂且如此吧,还有顾贞观那样的朋友在身边,也不是很惨呢......
老天似乎是看容若太可怜了,便稍稍慰藉了他一下。二十岁时娶两江总督之女卢氏为妻,卢氏的出现可以说是令容若在那无望的生活中又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之火。婚后夫妻二人感情日深,举案齐眉,卢氏的体贴、温婉、善解人意和那时不时的女儿情态让容若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可天不遂人愿,婚后第三年,卢氏难产而死,这于容若而言无异于胸口插了一刀,看不见血,也没有伤,只是疼,爱妻离去的疼,也是知心人离去的疼,更有不被人理解的'疼。是呵,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更何况是手握重权的满清贵族,死个妻子再娶就是,哪有容若这般一直悼念亡妻,寄情诗词不肯出来的?容若只得无奈的继续睁着双眼看着周围那些异样的眼光,在心里苦笑。
闭上双眼,全是她的影子。她手执笔杆在窗前沉思,他手握书卷在屏风后慵懒淡笑。悄然近身时她的惊慌,她忙不迭的掩藏衣袖下的红笺......
“是什么?我看看。”好笑的看着她。
“不要!没什么......”她脸红道。
微一挑眉抢过展开,他愣了。那鸳鸯小字满满的都是对他的倾诉与思念,还有对他内心那份无奈的理解与心疼。伸手揽过佳人,如誓言般在心中呢喃:得妻如此,此生无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回忆总是让容若不想睁眼,他怕了。可明日一早还要回到那宫墙之中。纵使宫中的阳光明媚如常,他也觉得是暗无天日,风起,吹落一地红笺,墨迹未干: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容若口中呓语:“你看到了么,我和了你的诗,是不是迟了......”
《纳兰词》读后感4
世人都知纳兰容若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以外;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他是一位和唐朝李煜词相似的惆怅男子,拥有一段三百年来引无数后人折腰的传奇故事。
对纳兰容若的好奇,让我下定决心从咪咕中信书店买下纳兰容若词传。打开书的那一刻,我竟然有些迟疑,慢慢的跟随笔者的脚步,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空。想到被世人广为流传的《木兰花令》,没想到竟是出自纳兰容若的手笔。人生若只初相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而人生若只初相见道尽前人所未到,倾倒众生。现在被无数少男少女引用的爱情诗,被无数言情小说拟定为标题。爱情是美好的,但也是苦涩的。
而《长相思》这首词,与以往纳兰容若温婉凄迷的词风大不相同,他将关外风光描写的如此旷达。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山一程,水一程”真切自然的描述漂泊在外、身处异乡的骚客,梦回家园的'意境。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温婉心地,均彰显了纳兰容若对生活细致观察,以景色传递浓浓的思乡情怀。
试想这样一位才情万种的少年郎,是如培养成长成才?众人皆知纳兰容若的父亲是明珠,而明珠并不经常读书,但对藏书却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兴趣。他并不没有给儿子太多时间读书,而是每日督促儿子学习武道,但在容若的心里父亲的书房像是五彩缤纷的糖果乐园。那些汉人的史书深深的吸引着他,历史总会带给人们太多的思考,而纳兰容若将自己的疑惑与见解书写成一首又一首的咏史诗。现实中的父母为了不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拼命的让自己孩子读书,而忘记孩子学习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一本好书,胜似交一位挚友;读一本好书,胜似领略大好河山;读一本好书,胜似穿越时空;读一本好书,胜似找到一位良师益友。
《纳兰词》读后感5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题记
王国维曾评价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有一些人说:纳兰性德的词句不太有深意,且多困于儿女私情。
我却不以为然。纳兰性德活得真切,待人更是情深义重。我爱他的词,更爱他字里行间的情。这情伴着我时,仿若手执玉兰,一路走,一路开。
“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早期的纳兰,仕途坦荡,生活美满,与其妻卢氏琴瑟和鸣。此时的“纳兰词”,轻松愉快。写的竟是攀条折荣,遗以相思的思恋。我读着他与他的“蝉鬓”;他与他的“蛾眉”,只觉得心中最为柔软的弦被一阵阵相思奏出和谐的曲调。我起初就是被这温柔与婉约所吸引,只看见浅层的欢喜。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妻子病逝,纳兰可谓心灰意冷。人虽未老,却已经开始伤心了。此时的“纳兰词”已初显悲伤。我读着他与他的“断肠”;他与他的“泪纵横”,也发觉,心绪被牵引至赌书泼茶香,归期信如潮后,又被带向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我又怎么可能感受不到他的无奈。时时困扰着我的“何处觅知音”,也在纳兰这里,找到了容身之所。
“莫对明月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不知不觉间,纳兰已如离群失伴的孤鸿。只能以拟写书来排遣自己的寂寞。此时的纳兰,已深感“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他深知,再也找不回过去的杏花微雨,只能泼尽笔墨偷拭青衫泪。我读着他与他的“长叹”;他与他的“飘零”,总觉得,没有了之前的激烈,那也许是多次宽慰自己无果的平静。我那不值一提的同情,又怎能施予这样的纳兰。我开始触碰到更深的,关于纳兰性德的心事。他是人间惆怅客,以笔墨为药,用文人的方式自医。我掀开他明媚的过去,看到了他清冷孤寂的现在。那种莹莹子立,才更让人着迷。
立身于如今的繁华都难免生出几许孤独。更不用说与我们相隔遥远时光的'纳兰。人们只争相吟诵他的饮水词,却少有人探寻他的心事。他没有苏轼的豪迈,没有李白的洒脱。但他的这番恰似亭亭玉兰清清冷冷的温柔,散发的幽香,却足以慰这风尘。
我被纳兰的婉约温暖所吸引,最后却着迷于他的清冷孤寂。我解不完他的心事,但我可以沉浸其中,尽情感受其中的真挚。
纳香吐兰,性孤德芳。
我希望这玉兰可永执我手,常开不败,花香满径。
《纳兰词》读后感6
《纳兰词》是三百多年前的康乾盛世里,安东生平的背景下,一枝妖艳璀璨的奇葩,散发着迷人的幽香,无数文人骚客都情不自禁地为它驻足,流连忘返。
或许是缘分,在一个偶然的季节里,我与那为无数才子所倾倒的《纳兰词》邂逅了,激动的火花在一刹那间迸发了……
激动、兴奋、紧张……各种各样的情绪穿插在脑海里,带着这种难以名状的心情,我翻开了那本让我激动万分的精神粮食——《纳兰词》。翻开蕴含着古典气息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风光旖旎的图画,画中有一个清瘦的'男子,孤零零的一个人对着窗子独自冷落,窗外落叶缤纷。图画的旁边有一首词,是纳兰性德写的: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刚读该词的第一句时,便有一种凄清的感觉,纳兰性德对亡妻浓浓的爱意及思念,紧紧地吸引着我的眼球,我深深地陷入了其中。读毕,久久不能从中回过神来,仿佛我变成了词中的主人翁,心里充满着惆怅与无奈。整首词中,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句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道出了多少人在逝去后的猛然顿悟。是啊!美好的时光在当时是多么的稀松平常,而记忆却再不能重温!这一刻,脑海里响起了浑厚的男低音,那声音深深地叹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有说不出的沧桑和寂寞。心中恍然大悟,我懂了,决定痛改前非,好好地珍惜眼前的每分每秒。
不仅如此,我还要尽可能做到,年过古稀时,蓦然回首,眼里没有过多的沧桑,只有微笑。在这漫长的路程中,我会走好每一步,不轻言放弃,越活越精彩。这样,才不会羡慕过去遗失的美好,也不会哀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纳兰的诗词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纳兰透过文字给我们的思考。纳兰的好词斑斓若星河,在这里我就不能一一并提了,但还是有一首词,却是不得不提一下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世间多薄情男子,辜负女子的一片深情。纳兰作此决绝词,借用痴情女的怨诉,向友人割袍断交。用男女间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整首词读下来,心中感慨万千,有些许担心,有些许欣慰。担心的是,人生苦短,很难预料将来自己的境遇会怎样,是否能够遇上一个能彼此真诚相对一辈子的朋友。若遇到歹人,又如何是好?心中忐忑。欣慰的是,现在身边有一群“疯疯癫癫”但对人对物都真诚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时,是打心底里高兴的。
谁都希望以及渴望,遇到彼此都真心相对的朋友,能做到“初见惊艳,再见依然”。或许,这样就不会出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境遇了。
呵呵!真不愧是纳兰写的词,仅浅读,便让我思绪万千了,久久不能释怀。怪不得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可见纳兰一生始终以真性情独步浊世,情绪被纳兰幽深的文字所感染,也是在情理之中。
我不知道,叶子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我也不知道纳兰能否感受到我那真诚的心,但我知道,纳兰,你永远是天空中闪亮的星,即使回忆变得暗淡,但经典却将永恒,这便是纳兰性德,永远的纳兰词!
《纳兰词》读后感7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初读《纳兰词》,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吸引了我,时光易逝,初见,亦是美好。人生的“初见”真的那般美好吗?为何他愿这一生都只如初见?能吟出此诗的人,是否也有说不尽的悲伤?一个从大清王朝走出来的贵公子,为何感叹人生凄凉?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皇家公子,本应该过着无忧无虑、顺风顺水的生活,在仕途中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但现实却那么不尽如人意,他不慕名利,只沉醉于古诗词,对政治毫不感兴趣,所以公子便隐在了他的世外桃源里,闲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容若自己成不了一朵长于花盆中的富贵花,那便做一朵可以漂游世界的蒲公英,去更远的地方。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纳兰词》是绚烂的,那是词人的千千心结情郁于衷而终于喷薄脱口的.绽放。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那年,容若三十一岁,仕途,情感早已纠缠得他疲惫不堪,一病不起,夜合花谢,如此年轻,纳兰容若带着他的才华告别了人世。
纳兰的人生本应是繁花似锦,绚丽多彩,可《纳兰词》留给世界的却只剩灰暗,有些东西在拥有时并不曾太在意,就好比“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在芝兰之室呆久了,自然就淡漠了这缕花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当时并不珍惜它带给你的温暖,只有失去的时候才深深体会到它的美好,感叹曾经拥有的美好和遗憾,这也是他失去妻子卢氏后的长叹了。
当纳兰其哀婉的性情和着他诗意的岁月,在遭遇了潮水般涌来的挫折时,他自然就留下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千古愁怨!
因为,初见,美好永恒不变。
《纳兰词》读后感8
《纳兰词笺注》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收录了纳兰性德的经典词作,还对其生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注释。
整体上,我认为这本书的词作非常精彩,每一首词都充满了思想和情感,让人深深地被吸引。在词中,纳兰性德表达了对人生、爱情、友情等众多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其文字优美、细腻,富有诗意。
《纳兰词笺注》是一本极具价值的书籍,它不仅收录了纳兰性德的经典词作,还对其生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注释。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纳兰性德的文字之美和思想之深,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命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这本书的词作非常精彩,每一首词都充满了思想和情感,让人深深地被吸引。在词中,纳兰性德用细腻的笔触、深情的语调,表达了对人生、爱情、友情等众多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的词作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
其次,这本书的注释非常详细,对于每首词作了深入的解析和注释,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纳兰性德的词作。作者不仅注明了每首词的出处和背景,还对词中的典故、用词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词意,感受到词作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书中还对其生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纳兰性德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通过了解纳兰性德的生平,我深刻理解了他的词作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也更加珍惜和欣赏他的`经典词作。
与其他类似的书籍相比,这本书更注重文字的解析和注释,而不是简单的作品选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能够欣赏到纳兰性德的经典词作,还能够深入了解其生平和创作风格,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这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较强的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
总之,《纳兰词笺注》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收录了纳兰性德的经典词作,还对其生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注释。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纳兰性德的文字之美和思想之深,也更加珍惜和欣赏他的经典词作。同时,这本书还引导我思考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使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人生。
在内容方面,这本书的注释非常详细,对于每首词作了深入的解析和注释,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纳兰性德的词作。同时,书中还对其生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纳兰性德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与其他类似的书籍相比,这本书更注重文字的解析和注释,而不是简单的作品选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能够欣赏到纳兰性德的经典词作,还能够深入了解其生平和创作风格,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总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收录了纳兰性德的经典词作,还对其生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注释。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纳兰性德的文字之美和思想之深,也更加珍惜和欣赏他的经典词作。
《纳兰词》读后感9
最初接触纳兰,是在小学的语文课上,“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当时对这个人物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觉得他的名字好怪,而且对于在诗句中描写的“夜深千帐灯”是为了反映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深切,夜深了将士们由于思念家乡和亲人无法入眠并不十分明白,只是一个单纯的场景描写,为什么要过多的去剖析甚至曲解它的意思呢?
后来,随着年纪慢慢增大,我渐渐了解了纳兰的生平和故事,也逐渐明白了也许哀伤凄切、痛彻肺腑正是纳兰诗词的风格,也是由于他多愁善感的性情,才让一些无情的事物拥有真挚自然的情感表露。
纳兰的父亲是康熙朝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纳兰看似出身高贵,可是也是由于这样高贵的出身为纳兰的人生附上了无法摆脱的枷锁。出于贵族的纳兰也许应该立志于政治,可是他生性不在勾心斗角,如果纳兰是个性格豪放的武将,他也许也不会寡郁结病英年早逝,可惜他性情生来忧郁,翩翩公子腹有诗书气自华,也不免多了一些常人难有的情结。
《纳兰词》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诗莫属“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了。在一次偶然我听到有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最开始的开心是起于一个人,最后的苦恼也是来源于同一个人了,最初见面的惊艳早已不复存在。或许这句诗或多或少有一些这种意思,可是我总是感觉这样解释似乎并没有将这句话的灵魂表达出来,或者说,这样理解过于简单粗暴了。这句诗的点睛之字在于“若”。若,假若、如果。这个字对于纳兰的意义非同小可,它是纳兰的亡妻卢婉君生前告诉纳兰的。卢婉君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难得的才女,两人在卢氏逝世前经常共同写诗吟诗,他们不仅是举案齐眉的夫妻,更是志同道合的.知己。卢氏问纳兰世上最悲的字是什么,纳兰不知,卢氏随即说道,是“若”这个字,因为一旦若这个字出现,就代表了无尽的悔,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回到原来了,也不可能达到心中所期盼的假想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也许就是在表达从前的快乐不再,如果能够像以前那该有多好。纳兰生性温柔,他又怎么会和妻子或者爱人争吵不止最终闹得两败俱伤呢,他的苦恼大概也是由于外在原因无法和想见的人见面吧,或是妻子难产离世阴阳两隔,或是迫于职位需要纳兰远赴他乡,才让他写下如此清冷悲伤的诗句。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片面之词,还有许多理解是结合全诗纳兰在感叹汉班婕妤被弃的典故。可如果纳兰本身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伤心事又怎么会有如此深的感悟呢?也许这就是诗歌的美丽之处,一句简单但又婉转的诗句就会有不同的解读和寓意。
纳兰许多关于抒发客居他乡孤苦伶仃的词句,比如“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又比如“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纳兰的词中并没有过多抒发对国家的情怀,他的敏感、细腻、多情并不允许他把视野放到如此宏观的角度上。他也并不是能放下一切去闯荡事业的存在,他更希望能够在自己留恋的家乡有熟悉的亲人平平淡淡度过一生。有人浪迹江湖,有人寒窗苦读;有人阿谀奉承,有人早已麻木;有人家财万贯却还失声痛哭,有人半杯酒便再无贪图。这几句话里似乎有着纳兰的影子,从小安于本分,文武双全,麻木于官场的勾心斗角,出身高贵却并不想在朝廷中争抢什么,只是希望能有和自己搭调的赏花吟诗的日子。
有人说人们对纳兰过誉了,也有人说纳兰太多愁善感了。多愁善感的人物最属林黛玉了,其次就是纳兰,一个出现在小说中,一个却是真实的存在。可正是纳兰的多愁善感,才让他留下这些感动了时空的诗词,他和他的作品也确实值得人们反复琢磨品味。
《纳兰词》读后感10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零落。
一种晓寒残梦,凄凉毕竟因谁。
一句很爱的,但是是秦观《八六子》里的一句: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纳兰词》读后感11
也许是最近天天读纳兰词的缘故,我梦到了纳兰。
于是这个梦变得异常的漫长,从他少年起,到31岁逝世,我跟在他身边足足十几年。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却自叹“别有根牙,不是人间富贵花”。阳羡赌茶,西泠醉酒,秦淮听橹,梁溪赏画,这才是纳兰该有的生活,却又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就这样看着这个把一生都献给友情与爱情的人,一生都在寂寞与悲伤中不能自拔,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他离去的.那天,我哭得撕心裂肺,声断整个纳兰府。第二天早上醒过来,发现枕头全都湿了,泪还未干,梦就这么结束了。
庄生晓梦迷蝴蝶,到底是庄生梦碟,抑或是碟梦庄生?梦过于真实,却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一转眼便是几百年。
我记得他一身白衣,隐隐中有花香扑鼻,雪落无声,腊雪冬梅美,不及眼前人。
我记得他抚上枝头,眉轻蹙,似有万千愁绪不得语,只得垂目轻叹一声,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我记得他潜入皇宫内院,窥到朝思暮想的表妹,却只能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
我记得他对夫人卢温百般爱护,却终究天人两隔,涧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我记得他泪送沈宛回江南,情知此后来无计,却强说欢期,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我记得他从不看重名利,却被困在康熙给他造的笼子里,摆脱不了,恨不了,也爱不了。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他听了一夜玉笛音,幽叹只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平生。
……
记得太清楚,有时反而是件坏事,会不自主地去回想,去感受,然后,继续任泪流淌。
公子,你这辈子爱过这么多,最后悲伤的却是你自己,何苦,何苦啊……
上天为什么这么不公,竟要生生夺去你仅有的一点幸福……
从前那个有着明亮笑颜,仿佛阳光般快乐的公子哪去了?……我不要你这么痛苦,我宁愿代你去受这等罪过,上天还我的公子啊…………
我想我该是动真情了,从来没有如此撕心的痛楚,却仅仅是为了一个隔我几百年的文人。
梦醒人未醒,断肠声里,凄凄惨惨凄凄。
历史的洪流摧毁了一个时代,却留下这样一位浊世白衣佳公子,忧伤的笑容,一如其名,忧如兰,形容若。
《纳兰词》读后感12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因避太子名讳改名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著名词人,其父系康熙时期礼部尚书纳兰明珠,少年得志,十八岁中举,二十二岁得中进士,备受康熙赏识,并授一等御前侍卫,多次随驾出巡。
纳兰出身显赫,衣食无忧,却情路坎坷。据说初恋情人被选入宫中给康熙做了妃子,后来结发妻子卢氏死于难产,而后又讨取两房,不甚遂意。也许是慧极必伤,纳兰三十岁就早逝了。后人评价他的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想必与他的情路辛酸有关。比如这阙著名的《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恬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思乡念美之情,绵绵不息。
读纳兰,不由想到晏几道,两个人的家庭出身和词风,颇有相通之处: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平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阙《临江仙》中名叫“小平”的姑凉,颜值再高,才气再盛,也只能想一想了。诗人惆怅的情怀,只怕多愁善感之人,能够品味一整个长夜。但需要区分的是,宋朝和清朝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有太多的不一样,宋词的高度,窃以为是后世不可企及的。纳兰的词,更多有“仿”“学”的痕迹。又想,如清朝文字狱之盛行,也就是纳兰这样的根正苗红,能够肆无忌惮的写点风花雪月。
词人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词作。李清照青年时期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阙《如梦令》早已传唱大街小巷,这与她青年时期生活优渥,婚姻美满有关。靖康之变,故国不再,李清照颠沛流离。国破家亡,丈夫离世,词人对生活、感情、国家的情感体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所以说时代和历史背景,决定了词人的风格。那么,我想纳兰是幸福的,虽然早逝,但逃却了家破的噩梦。纳兰明珠官至吏部尚书,权倾朝野,最后却被康熙一撸到底,永不录用。作为官二代,纳兰性德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又会有什么样的词作,这些都只能是“如果”了。
纳兰的`词,好则好矣,但不是我所喜的。我更喜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得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有庞大的胸襟和情怀。如此,读则读矣,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耳!
诗词之道,是对美好生活的更深层次的体会和向往,是寻求美的途径。诗词之道,可歌之,辅以茶、酒,可与三五好友击节而舞。“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偶作痴狂人,不理尘俗事。酒醒黄公垆,翩然一俗仕。
附庸风雅填一阙《如梦令》,纯属依葫芦画瓢,平仄和韵脚都是强凑,贻笑大方了:
碧空薄云若洗,红日欲吐还留。初秋独晨练,汗水挥洒如故。惬意,惬意,且莫辜负佳期。
《纳兰词》读后感13
初识纳兰的词应该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当时就觉得诗句好美。但,那时并不知诗句是纳兰先生所写。今天有幸读到纳兰先生的《纳兰词》,才发现透过他的文字,我似乎可以穿越时空去感受他心情的圆缺与他生活的喜忧。
纳兰性德在他短短的31年当中,尝尽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不论是丧妻之痛还是追爱之苦,相守之难他都有切身的感受,而他所有的感受都体现在他的诗词里,也就是所谓的“纳兰词”。他的词以“真”来感动世人,在清朝以至整个中国词坛都享有很高的荣誉。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常侍在君王左右。可是,他向往的却是平淡的生活,与自己所爱的女子一起终老。但,他的“早恋”终止于他的表妹入宫;他的爱恋结束于妻子卢氏难产而亡;他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断送在父亲阻挠、互相追寻的途中,让他遗憾辞世,他的一生注定是荣华富贵,繁华著锦,但纳兰性德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每每读到这首词我都会有些心酸,纳兰虽然有着令人羡慕的身份、地位、才华,但他却有很多别人不了解的哀伤。纳兰是一个富有深情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他的妻子逝世以后他无法从过往的美好画面中走出来,因此郁郁寡欢,最后英年早逝。可是他留给我们的却是最美的诗篇!虽然有时我也会感慨为何纳兰他要活在从前的记忆里而无法自拔。但当我看到这首词“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时,我深深感慨,“十年踪迹十年心。”当我们再次去回首那些逝去的爱情时,已是物是人非,总有太多的感慨在心中,但却只能暗自轻叹。
看了这部诗集,纳兰的形象总是萦绕在我心中无法散去。世事,有时看起来残酷,翻转过来想,也是一种慈悲。在爱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找和等待的`一方都需要同样的耐心和默契,这坚定毕竟太难得,有谁会用十年的耐心去等待一个人,有谁在十年之后回头,还能看见等在身后的那个人?
我们最常看见的结果是:终于——明白要寻找的那个人是谁时,灯火阑珊处,已经空无一人。很多时候也是越熟悉就越让人伤悲,就像陆游与唐婉,他们再次在沈园相会时。那是何等的苦涩,纳兰也是如此。当他深爱的人离他而去时,当他再次站在那时他们曾有过很多回忆的地方时,他的心比谁都痛。但没有谁可以去解读他,纳兰变做了惆怅客。
那些赖以生存的温暖存在,曾经觉得是那么的无足轻重。可是当它改变了轨迹之后,就只能是一句“当时知道是寻常”,那是一句绝响的叹息。
从没有像现在一样,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有无尽的向往与渴望。步履蹒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遥看日影衔山。落日也知道回家,那么人呢?也许作为凡人,我们总有太多的感伤,总是喜欢凡事都去探个究竟。
为什么总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寻常的好?年轻人不出去经历一番,又怎么能甘心平淡终老?人心的贪婪,或者说追求,如同空阔的海,无法满足。当爱消逝如飞雪时,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
有很多的事儿,我们无人可问,也无人可答。每个答案都不会完全一样。类似爱情这种千古的疑难,是上苍留给人最大的谜题。
有人说,纳兰之所以无法走出哀伤,是因为他不懂得倾诉,可是纳兰的倾诉又有谁能懂?或许只有文字才最懂得纳兰的心,只有文字才能给纳兰一种心灵上的慰藉。纵使时光荏苒,但纳兰的词却依然在亘古的时空闪耀着光环。那种境界我们无法超越,也就只能望着星空长叹!
纳兰的词是唯美的,纵使他的笔下总是夹杂几许伤感,但无可否认纳兰的才能。从纳兰的诗词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纳兰透过文字带给我们的思考,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理性的认识,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升华。纳兰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纳兰的一生是可悲可叹的。尽管短暂,却深沉地令人刻骨铭心。宛如其词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却总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纱。以致顾梁汾悲悼:“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个“百不一”写尽了纳兰一生的可悲可叹。然而纳兰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虚伪的掩饰,他身居贵胄却早已从心灵上脱去了那件厚重的黄金甲,世俗羁绊着他的肉体却永远侵蚀不了他的灵魂。它由心而发,化作纳兰手中的毛笔,化作毛笔上饱蘸的浓墨,于纸笺上一触倾泻。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个大词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带刀侍卫;他出身贵族,父亲权倾朝野,家中宾客如云;他气质高贵,清俊不凡,才思独特誉满京华;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众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满座,以诗会友,肝胆相照危难相扶;他得娶娇妻,琴瑟合欢,人生得意闺阁缱绻。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长,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岁而终。试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得到像他这样呢?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很多人都是由最开始的诚实、正直、清廉变成了后来的虚伪、堕落、贪婪、没有原则性了。很多时候我在想,我们真应该像这些古人们学习、学习了,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身上的正能量。
纳兰还有很多很美的诗篇,只是这几首最让我难忘。有的人把心情挂在嘴上,纳兰的心情在笔下。我始终相信,文字有着无穷的魅力。纳兰,你将永远闪耀在空中,虽然回忆会变得暗淡,但经典却将永恒。这便是纳兰容若,永远经典的纳兰词!
《纳兰词》读后感14
往事,已随风而逝,不知所踪,只留一些残留的碎片。有些人,也早已远去,其实,每个人都只是沧海一粟,但那人,却从未被淡忘。纳兰容若,生于梅花开放的时节,他风流倜傥,却无奈人生太过匆匆,就如昙花一现。
他的一生,出现了三名女子,一个是青梅竹马的表妹,一个是指腹为婚的`妻子,而另一个是伴他走到结局的江南才女沈宛。他和表妹,就像林黛玉和贾宝玉,无论怎样深爱彼此,最终也只能是形同陌路,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而与她的妻子,原以为可以厮守终生,却无奈,相爱之人,阴阳相隔。他与沈宛,从一开始,便注定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寒疾,还是让纳兰与世长辞。
他是满族人,却有着江南人的细腻。他的人生本可以无忧无虑,然而,命运总是让人捉摸不透。他没有丰功伟绩,但若没有那一段段生离死别,也许,他的诗词就不会为人所传,而他也早已被渐渐淡忘。
《纳兰词》读后感15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寂夜不睡,读纳兰的《木兰花·拟古绝决词》。通篇下来,却只是反复念叨着这一句。在想,这该是怎样一个历尽时间洗礼的人,看遍繁花错落,于蓦然回首间,所发出的一声饱含无奈的感叹。这又不禁让人想起元好问的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来,同样是参透了年华与世情,只一句,便问懵了苍生。
人生若只如初见。万般无奈,只在一个“若”字。
初见,在时光静好的书院。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坐于祝英台的身旁,一声“梁兄”,“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是惺惺相惜的知己,是情愫暗生的初恋,是此生唯你的另一个我。然而,一朝楼台诀别,她为马家妇,他亦呕血而亡。当初的相知相守,抵不过命运那双翻云覆雨的手。最后的最后,只落得化身彩蝶,另世成双。
初见,在岁月无尘的沈园。春风揉碎一池碧波,分花拂柳而来,是他的婉妹,十指交扣,不胜娇羞,他亦不胜欢喜。在那个独处一隅的秘密花园里,共一方天地,执手相对,寂静不语;寻花问柳,累卧花丛。所谓的“一生一世一双人”说的大抵也是如此吧。然而,“一杯愁绪,几年离索。”纵然是举案齐眉,也敌不过一朝父母之命,于是,错,错,错!陆游另娶王氏淑媛,唐婉另嫁赵家好男。只是,十年后,他再去沈园,睹物思人,却物是人非。再也忍不住内心凄苦,阔别十年,沈园里的青葱岁月,都化为“红酥手”里的一杯“黄藤酒”,咽酒装欢,恋人最后难免沦为路人。
初见,在骊山的行宫。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只一眼定情,李隆基便知自己已沉溺其中了,在兰心慧质的'玉环面前,他只是一个意绵绵,意切切的有情人。“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他体味到了寻常夫妻的恩爱,“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他享尽了别的君王所不能享的快乐。然而,韶华极盛,戛然而止。马嵬坡前,伊人“宛转蛾眉马前死”,只为能平息将士之怒,护得三郎早日回长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对比“若只如初见”直教人更多几分凄苦。
如若,如若,只是初见不分散。楼台相会,祝英台仍是梁山伯的九妹,时光定格,那么就不会再有“泪染双翅化彩蝶”的凄美了吧?
如若,如若,只是初见不分散。沈园重逢,没有父母之命,他仍是轻唤“婉妹”,现世静好,那么,就该不会有唐婉独游沈园,见昔人题词,犹如心血斑斑,而“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了吧?
如若,如若,只是初见不分散。他还是天下君王,她亦还是绝代佳人。没有安史之乱,没有马嵬坡下“数丈白绫掩风流”,他们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寻常夫妻,只有开始,没有结束。那么就该不会“此恨绵绵无绝期”了吧?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七字,埋葬了多少故事,又掩藏了多少无奈?蓦然回首,惘然已非那年。感觉到的时候,已回不到最初。你共我,都逃不开背后命运那双翻云覆雨的手。
如若,如若,只是初见不分散。
【《纳兰词》读后感】相关文章:
纳兰词读后感03-01
《纳兰词》读后感01-07
《纳兰词》读后感07-12
读纳兰词有感07-26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01-23
纳兰性德作文02-25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06-07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01-06
纳兰容若诗词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