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活着》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活着》有感 篇1
这是我继《活着》之后读的第二部余华的作品,同样的时代,同样的社会背景,同样的悲痛人生。一直都很钦佩余华的文风,朴实无华,真实的反映了当时那个时期的人们生活情况。我个人也偏爱朴实的文笔,更何况,余华用最朴实的文字揭示了最残酷的.社会现象,它的文字就像一把锋利的刀,直击要害,每个字仿佛都赋予了力量,每个故事都赋予了灵魂。这并不神奇,因为一切都是对真实的写照。
每次读到许三观卖血的情景,我都悲痛到紧张,他就像一个英雄,他并没有什么神勇的本领,有的只是一身热血,为了生活,不,是为了生存,生存榨干了他的血液。我不想去批判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只是想多一点反思,和过去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运,虽然当下生存也很不易,但也没有到卖血的地步,许三观无疑是那个时代众多中国人民之一。其实有时候我们只是还没有被逼到悬崖,否则你永远也不知道你的身体还会激发出多少潜能。每一个人都在为了生活,为了生存坚持着,没有谁容易。我们可以抱怨生活为什么不对我们好一点,但绝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探索,对理想的追求。虽然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虽然我没有创造世界的能力,但既然来了,还是用温柔的眼神去看一切好的,不好的。用自己单薄的力量,向前,向前推进。当每次都濒临悬崖时,都会想到我不是一个人,还有爱我的人在期待着我,比如我们的父母,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等我们任性。所以我只希望成长的脚步能赶上他们老去的速度……
因为没有什么比子欲养而亲不待更遗憾了,我不想终其一生想到这件事情都是在叹息。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有的只是希望父母安康;我没有鸿鹄之志,有的只是像许三观一样对生存的执着,哪怕榨干最后一滴血。眼睛流淌的不是泪,而是欣慰,我虽不是英雄,但却有英雄一样无所畏惧的品格!
读《活着》有感 篇2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躬着身躯的福贵,牵着老牛在田野上悠唱,粗哑的嗓音,伴着老人和老牛渐渐远去,在傍晚像风一样飘远了。活着,是福贵的一生,而他的一生却经历了多少次的生离死别。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份责任,还失去了一个共同承担责任的人。
福贵,正是这样的生者。看遍人生中的大起大落,他仍能平静地面对生活,他的.一生是旧社会无数人的缩影。有人说,中国近百年来所经历的苦难,都在他一生中清晰的投射出来。故事也以福贵老人的经历,再现了曾经社会下,人们为了活着而活着的现状。
年少时,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他对自己的放纵使家里一夜之间,倾家荡产。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也因没及时医治而去世;国内共战时,悔改的福贵在渺茫希望中寻求新生,却被抓去充当壮丁,在枪林弹雨中存活,回来发现女儿凤霞因病成了聋哑人。家里一穷二白,祸事却接踵而至,儿子、女婿、女儿、孙子一一离去。福贵的生活彻底跌入谷底,可他却如此乐观。
令我触动的,不是他多灾多难的一生,而是他在经受打击后仍能忍受痛苦,坚强地生活。即使挣扎在生存的最底线时,仍能想到办法安慰自己:“人只要活着,就不怕困难。”“再苦也要熬下去…”一位质朴的老人;一句历经沧桑的话;一双浑浊的双眼,生命中流转下了五个动乱的时期。在垂暮之年,也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在刀口下,护住一头老牛。他的一生,活着,就好像是惯性。书中有一句话很好:“人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岁月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现在的生活,没有疾病,没有战争,没有文革。我们不用为了生存而奔波,不用为了发烧咳嗽而焦头烂额。一切的一切,都值得珍惜。生命可贵,哪怕你生命里一无所有,也请你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活着的这一刻,才是最珍贵的时刻。
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整个天空;一花凋零,荒芜整个春天。人生中困难几许,不要轻易放弃,我们既然改变不了沙漠,就做一株仙人掌;改变不了现实,就让灵魂坚强。生命中还有许多未知和甜美,值得我们坚持等待和珍惜。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读《活着》有感 篇3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得又聋又哑,时候的饥饿岁月,之后儿子,妻子,女儿,女婿相继离世,连小孙子也死了,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相依为伴。他承受了太多的不幸,但他却没失去对生活的热诚,和他的福贵在夕阳中为活着劳作。
余华认为,活着,是基础的基础,如果生命的个体不存在,那么,连猿猴都不会有,更不会有劳动,也不会有人,当然就不会有人类社会。从这层意义上说,余华的《活着》,体现出了深刻哲学,能加深读者对生命本质的感知和读解。
一个完美的答案:生命因为存在而有意义,活着就有意义!不管发生什么,也不为什么,好好活着!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田野里,一个老者,牵着一头老牛。”
他慢慢地走着。
我慢慢地读着。
这是一本讲述生命的书。读这本书的时候,坦白地说,书中的道理只是隐隐约约地懂得。毕竟才13岁的年纪,什么大起大落都还未经历,对于生和死的概念,只是模棱两可地印在脑海里,唯一真切地,就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于是我静静地坐着,听着福贵讲述他的一生。年少时的福贵是个冷漠的浪子,直到赌博输光了家产才想到回头,可晚了,父亲在巨大的打击下猝然离世,他们一家迁居到小茅屋内,这时的他已懂得体恤亲人,参与劳动,可不幸纷至沓来,福贵被抓去服役,在炮火中滚打,看尽了流血与死亡,好不容易逃回家来,妻子家珍却在不久后生病死亡。儿子有庆,女儿风霞,孙子苦根,母亲,二喜,这些曾相依为命的家人都在苦难的生活中一个接一个的离去。最后只剩下福贵,牵着老牛,在田埂上劳作。福贵说:“我会好好地活着。”这句坚定的话,却充满了悲凉。时间如流水般,带走了他生命中所以的人和事,最后的福贵,孜然一身,只剩下满脑子过去的回忆。
可福贵的一生中何尝就没有温情,风霞嫁人时的幸福,儿子长跑第一名时的自豪。但这些时光很短促,在他体会了活着的幸福后,只一下,就又尝到了死亡与分离的痛苦。
他的一生就如一个多棱多面的球,他在里面不停地跑,那一棱一面就不停地闪现,他不可能在哪一处彻底地停下,只要他还活着! 最早看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别人说看这本书你会从头哭到尾,但到最后发现不然,福贵的悲伤,并没有激发出我心里的泪水。是因为,这些苦痛本身就和福贵的生命融为一体。正是这些磨难,让我觉得福贵是真真切切地活着。他就好比是在走一根平衡木,时而在高处,时而在低处,所以最后能在中间平平稳稳地坐下来。但在高处时的雀跃,和在低处时的恐惧,是无论如何忘不了的。
总而言之,他生命的魅力所在,就是那无征兆的变化。在历经种种之后,福贵两脚踏地,怅然长叹的感觉,是我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读《活着》有感 篇4
第一次接触《活着》并不是通过看余华的小说,而是看电视剧《福贵》。这部电视剧通过改编余华的小说《活着》而拍摄的,那时候奶奶很喜欢看这个电视剧。也许是同样经过那样的年代吧!
真正读到余华的小说,是同学送给我的礼物,那是的我并不知道余华,也不知道他的小说,但因为同学的礼物,我很乐意的收下,并仔细的阅读了这本小说。起初,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并不大懂,只是深深沉沉的知道这是一个老人在回忆,回忆以前的日子,以前的`痛楚,零零碎碎的片段,读得我懵懵懂懂。与此同时,也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我尝试过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认识主人公福贵,去走进他的悲惨世界,但我依旧还是在门外徘徊,着更激发了我对他的好奇心。于是,我决定上网查查这本书,搜出来的词条十分多,也看见了他的评价更是好多好多,人们不吝惜赞美之词。同时,我也了解到《福贵》是由这部小说改编,但毕竟是改遍,与小说原文内容还是有很些偏颇的地方。
读《活着》有感 篇5
早上泡在图书馆看完了余华的《活着》。我不明白该怎样去评价福贵这个人,说他不幸,他却度过了最为漫长而的一夜,乐观而坚强地活着;说他幸运,他又亲手埋葬了所有的亲人,只剩一头比他年纪还大的病牛陪伴着。
我看到两个福贵一样黝黑的脊背在余晖中发光,听到老人用浑浊的嗓音在空旷的田野间响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整本书以老人的'叙述为主,作者和我都是旁听者,坐在午时的山头上,听老人默默细数。正如作者所说,很少有人能这么详细地讲述的一生,我想这大概是因为福贵这大半辈子都用在回忆过去了,一个人守着7个人的人生,不断在脑海中放映,无论巨细。就像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人福贵老牛福贵道:“今日有庆,家珍耕了2亩田,苦根还小,也耕了1亩田,你呢,我明白你年纪大了,也就不说出来羞你了。”我不解,明明那里就仅有一人一牛,哪儿来的那么多名字?福贵得意地解释说,:“如果它(牛)明白仅有它在耕作,就会偷懒的。”呵,多么趣味而忧伤的画面,其实福贵和他的牛一样,他们都假想着的亲人还在,所以从来不曾忘记。
故事的最终,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仿佛是想要哭出来的,但却又觉得连福贵都从未哭泣过,我又在那里流着谁的眼泪呢?
原先,《活着》便是最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
读《活着》有感 篇6
一部阒然文坛悲剧小说的发轫之作!
沒有绮丽的辞藻,却又没有晦涩;沒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却又斐然成章;沒有结合诡异的剧情,却又跌宕有致。
倾情之作,获得了一个文本两滴泪的内心振憾。纤悉的笔触,铸就了生命的悲歌和人生的另一中人生境界小学,人是为了活着自身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万事万物而活着。
荣华富贵,一个被上苍肆无忌惮玩弄的人。羸弱的身体,却有一颗钢铸的内心。一双手亲身安葬了自身三代六口人,沒有墓碣。却写满了缠绵悱恻。在残酷的现实眼前,他沒有逡巡不前。滴滴打车血泪抵挡不住他歧望远处的眼光,是那一样的'坚苦卓绝,异常的刚毅坚强。
世事沧桑。让眼泪去浇灌期待。
生命的余晷里,荏苒的岁月中,以笑的方法哭,在身亡的随着下活着。
环顾正前方,文本血泪氤氲的人生之途旖旎一片!
读《活着》有感 篇7
最近拜读了余华的作品《活着》,作者认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认为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当向人们展示高尚。而他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完美,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所以他以异常冷静地笔触描述了福贵老人的一生,告诉我们活着就是活着。
翻开血红的封面,主人翁一幕幕生活画面清晰呈此刻脑海里,合上书本已成记忆。福贵生于富贵家庭,年轻时放浪不羁,将家产挥霍一空,成为普通佃户。后被强征入伍,九死一生逃回老家。在那样的年代,生存不容易,福贵眼见着自我的.亲人一个个死去,最终只剩自我和一条老牛。老牛是他因同情从屠夫手中买下来的,这印证了那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福贵承受住了难以承受的苦难,垂垂暮年与老牛相伴,和老牛念叨着亲人的名字,唱着歌谣: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在我看来,生命是载体,而生活是资料。不管我们一生要肩负多少职责,或者经历多少磨难,再或者享受多少辉煌,都是由生命来承担。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看轻生命,同时还应当积极乐观地去应对那些或好或坏的事情。
《活着》这部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故事。这部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一向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因为的确,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杯具的气氛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读者读完整部小说,合上书本,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时,都会思索: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贵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
另外,小说的结局——富贵和老牛一齐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种消极的观点:人和动物的生命价值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是一种活着的状态而已。然而我认为上述观点并不完全准确,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向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所以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
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职责。”职责,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可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所以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职责。
读《活着》有感 篇8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个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题目。同样是一本薄薄的让我只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的书。巧的是读了几页便发觉心这本书为背景的电视剧我竟看过,这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书的含义。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别的年代,经历了战役,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长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是这样,他还是友好地面对世界,一切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变得那样的平淡。也许当我们的生命已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才会做到苏醒的重新熟悉所有的事。我想起陆幼青的死亡日记,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边缘真正完全而苏醒的对世人讲述一切。
读到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最宁静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后乔峰抱着她的尸体的痛器失声,想起陈家洛听闻心上人香消玉殒后流下的懦弱眼泪,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绝,我想人活一生,总要承受这样的击,而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岁月带走了,那时的我们也许真的.会选择一种平静,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沧桑的经历,浇铸而成的。数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对着一塘残荷将过去的伤痛记忆娓娓道来,我对自己的过去是否清晰地知道并且敢干面对,我不敢说。
这个世界的确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有人却要像富贵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血汗过完一生。面对这样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劳,甚至我也说不清到底该怎么做,我面对的是无法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无奈和内心与现实的强烈,盾,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一面应付着现实中的琐碎,而在内心寻求思想上的解脱,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希望自己能对世界友好,尽管天性中的倔强与后天形成的反叛也许会导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苏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到了那一天,但愿我能带着平静的微笑向世界道个别,也对身边的人说声再见。
读《活着》有感 篇9
“活着”,作为一个词语,它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讲述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就出生在罗马。书本开头主人翁福贵锦衣玉食、腰缠万贯的纨绔子弟形象便赫然纸上。仗着家里的财产在城里穿梭于赌场、青楼。然而,纸醉金迷的生活却依然会有结束的那天。不知不觉间,他便被赌场的人下老千而败光家产。但是,当他脱下上等的绸缎玉帛换上粗布麻衣,从乌烟瘴气的赌场走向厚实广阔的土地,他以为一切的事物都从头开始、慢慢变好的时候,故事也才刚刚开始。父亲失足、母亲病重、妻子瘫痪、儿子医故、女儿难产、女婿工地事故、外孙吃豆噎死。福贵的'一生,最痛苦的不过是见证着一个个亲人的接踵离去,而他还活着,活下来承受煎熬的孤独。孤苦伶仃,无人嘘寒问暖,独尝世态炎凉。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孤独在黄昏里散步,惆怅在夕阳下吟唱离别。或许我们体会不到为何所有亲人离世,自己孑然一身在世上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但是每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也许都会有一个身影席地坐在屋檐下,凝望月亮和远方,心中涌起无数回忆,与亲人们在深夜彻心交谈。到了黎明,他依旧会撸起早已熟悉了的粗布衣的袖子,一人一牛在田间继续埋头干活。
《活着》很简单,它只是讲述了每个人物普普通通的生活,即使生命有时候会很脆弱。但是《活着》却又很复杂,沉浸于赌场青楼里的福贵那是活着吗?对,他有呼吸,他还能走动,但也仅仅是一具长着人模样的行尸走肉罢了。但是一个个亲人由于病痛和意外的离去无不在割剜着他的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但福贵依旧选择活下去,人只要活下去,感到自己活着的意义的时刻迟早会来。
人活着就应该热爱生活,而说到热爱生活,人也必须要热爱不幸、失败和孤独。
雁会回来,有人逝去有人在。日薄西山,一个身影在田野中直起腰来,一手叉腰,一手拂去额头的汗珠,望着天边的晚霞,口中念着老牛的名字——福贵,眼睛变得深邃而坚定。
读《活着》有感 篇10
坚强地活下去吧,用清澈的双眸和平和的心态看看这个世界吧,你会发现,活着之外的一切不过是过眼烟云。
——题记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句话是余华写《活着》这本书所想表达的思想。黑白封面,黑白书页,一张张纸,白纸黑字,尽管颜色如此单调,毫无色彩,但书中的故事却是充满感情、震撼人心的,书中的人物是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书页轻轻翻动的声音还在耳畔犹存,我合上双眼,将心融入书中,细细回味,慢慢感悟。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他的人生一波三折,自从赌博上瘾,悲剧与灾祸便接踵而至,好似一颗颗炮弹,把福贵的人生炸得血肉模糊。家产都因赌博败光了,家境穷得粥都喝不上,亲人接二连三地离去,他的精神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在那样一个纷乱动荡的战争时期,福贵是踩着悬崖边艰辛地一路走来的,他亲眼看着自己的一个大家庭由兴盛走向衰落,也亲眼看着自己被命运残忍地举起、摔下,但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顽强地挺起胸膛与之搏斗。
“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福贵肩上背负着千万斤的重担,他极有可能一下子就垮下去,再也站不起来。但是,他没有垮。
现在的福贵和他那憨厚忠实的老牛已是垂暮之年,福贵这一辈子实在是太苦、太苦,别人所没有经历过当然也承受不起的苦头,福贵都一一尝过了。但他的脸上没有一丝哀怨的神情,甚至可以用聊天叙旧的语气将自己的过去娓娓道来,声音中不掺杂一点悲伤,是那样平静。他自始至终是以乐观、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个不公平的世界,用自己所有力气扛起生活的.担子,在困境的日子中坚强地活着,在安然的心态中平和地活着。福贵卑微而伟大地活着,不为别的,只为活着而活着。
“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而它们都是你无法左右的。看淡了,天无非陰晴,人不过聚散,地只是高低。”这段心灵鸡汤是我珍藏已久的,不知不觉已经烙印在我脑海中,每每想起,总是一番感叹。既然悲痛的往事纷纷、格外揪心,又何必活在纷纷往事中?若是永远沉浸于过去,便会渐渐迷失了自我、无法自拔,痛苦会加倍,恶魔般腐蚀人的内心;若是看淡人生、顺其自然,把活着之外的一切看成过眼烟云,用淡定从容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件事,久而久之,时间会赋予人力量,使人拥有看破红尘的双眸……福贵的一生不过如此,他以年少轻狂荒废了大好青春,他年轻时的不知天高地厚换来了现在的贫苦,他在每个人神采奕奕、生机勃勃的年代里迷恋上了最不该的事,也正是这件事,一步一步毁了他的一辈子,使他从天堂坠到地狱——赌博。但福贵并没有一蹶不振,从此自暴自弃,而是踏踏实实学起了种地。尽管一波又一波的打击重重地落在他身上,但他还是坚强地活到现在。福贵,他是在困境中活着。现在让福贵回忆起从前,神色还是一如既往的宁静而安详。也许,是福贵这一生中的厄运太多、太多,早已使福贵养成了随遇而安的心志,有了看淡世事的目光。这才使福贵能以旁观者的姿态去看待自己的一生。
福贵的眼中,已经褪去了年少的傲气,留下的都是安静祥和、淡定从容与对世间万物的感悟。
我们中的哪个人没有遇到过困难?哪个人没有陷入过困境?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昂首挺胸地走过一道道坎的。古往今来,不少人提倡心态平和、从容,近代诗人山陰金先生的《格言联璧》就有讲到:“热不可除,而热恼可除,秋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除,而穷愁可除,春在安乐窝中。”再来看看宋朝诗人邵雍的《心安吟》:“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不论如何,像福贵一样拥有这种可贵的精神的人,是值得人们赞颂的。
正如福贵,他在困境纷杂的日子中坚强地活着,在安然淡定的心态中平和地活着,每个人都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在这个浩瀚渺茫的世界里,福贵的一生显得那样卑微,同时,又是那样伟大。
读《活着》有感 篇11
《活着》讲述了主人公福贵少年时家里是地主,吃喝玩乐嫖赌,无所不及,后来因为赌博,把家里的财产都输光了。他爸因为这打击掉在里引以为傲的厕所挂掉了,后来一家人都沦作为佃户,开始了贫困的生活……
那个年代,没有粮食吃,为了半截番薯,还差点出人命,感叹现代生活,虽然不大富大贵,但也是衣食无忧。那时候因为贫穷,还会把自己的孩子拱手送人,生活是几多无奈,但是人生总有盼头,都希望越来越好。
福贵的儿子也是努力读书,在学校和家里来回跑,喂他的羊,跑多了,腿力也练出来了,在学校的田径运动得了冠军,以后有望入选国家运动比赛,一家人听到如此说,终觉得贫困的日子迎来了光辉,过不了多久,小福贵给临产的局长老婆献血,失血过多,死了。临死前没有再见亲人一面……
福贵的女儿小时候发高烧,没来得及看病,变成了哑巴,后来终于嫁得如意郎君,全家人沉浸在欢喜里,高兴没多久,她又难产死了……
尽管失去了儿子女儿,还有女婿、妻子、外甥啊!生活还得继续。
生活总是给了他们一家人一点盼头,然后又一大盘冰块给他们浇个透心凉。后来没多久,妻子、女婿、外甥相继离福贵而去。福贵在这个没有亲人的世界里,和他的老黄牛,度过风残晚年……
文中很多印象深刻,包括嫁女场景,那是幸福得日子。
外甥因为家里穷,邻居给得豆子从来没有吃过,因为吃豆子噎死的……听得也很无奈,在现在听起来有点滑稽,但在当时的背景下。生存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尽管贫穷,福贵一家却情意浓浓,相互依偎,经历了那个多事情,一个人也还是活下去了,为活着,大概为了一家人活吧。
虽然历史背景不一样,但是对比起来,我们这一代的`人如此幸福,那一代的人生存是使命,我们这一代,该是怎样让自己的一生有价值,做成什么事,这为我们的“活着”,我如此想。
读《活着》有感 篇12
人生必定咏一片风华,人生或长或短都只此一场。
——题记
生活即为体验,只因为人做事,谁都是唯一一次。人非圣贤,安能知命势?完完整整过一生,已成风华,已含幸福,足矣。即使亦或无人铭记,于己,已如一缕柔纱伴风飘扬千里,优美无比。《活着》一书令我不禁时时思考:个人生命的意义到底是如何?一个人的一生怎样才可以活得心满意足?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挫折和失败,或是人为,或是天定。但黑暗的尽头总会有一个充满阳光的角落,生活中时不时会有一些小喜悦在心头泛起,成功时总会有甘露源源不断地从天而降,滋润了心田。《活着》中作者余华的笔下,完完全全塑造了一个在苦中作乐的豪放直爽而又朴实的放牛老人,以及老人坎坷、布满荆棘悲惨的一生。凄惨的命运虽说离谱但又不失真实。从富家阔少到别人家的佃户,由佃户又摇身一变成国军士兵,投降后又沦落为穷苦平民……,儿子死于一场意外,女儿剖腹产后大出血导致死亡,夫人得软骨病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最终走向生命的尽头,女婿又因工地事故被卷进搅拌机,尸骨无存……最后只剩下老人福贵与他心爱的老黄牛相依为命。人生百味,一经走过,老人万语千言也说不尽心中的哀愁。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着锄地拉犁的老牛自言自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思万绪,川流不息,都只融于朝阳的.红光里,沉淀在岁月的磨砺中了。
或许在福贵的眼中,这一生早已心满意足了。娶了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有个活泼懂事的儿子,还有聪明伶俐的丫头,如二喜那样的乘龙快婿,实在又明白。纵使生活差强人意,但有喜有悲、有笑有泪的过一生,平平淡淡难道不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吗?这样的生活难道不令人羡慕吗?他难道就一点儿都不幸福吗?
此生只需向世界咏下自己的风华,不必去评判他人的恩怨情愁,不屈不挠地逆流而上,面对困境不应畏畏缩缩,更应大胆向前,这只是生活对于勇气的考验。不要总像一只困兽,被流言蜚语所束缚。一心一意全神贯注于审视自我,你定会发现惊喜,重拾坚定的信心,希望也便不会再继续一个接一个地破灭。在希望的大地上是那个锋芒毕露的自己回首遥望过去,务必不可出师未捷“心”先死,人一旦失去了本有的抱负,那必将功亏一篑,一事无成。活着的意义在于个人是如何看待自己这一生的,如何看待,便会得到何种结果。
今生今世,向世界许下自生咏的风华,当你站在生命的尽头掩着面叹息时,又是明暗交杂,你将如何看待过往的风华?
读《活着》有感 篇13
余华的《活着》这本书包含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展示了一种乐观生活的精神。主人翁富贵如果能生活在当前,他极有可能会是一位心理学大师或励志大师。
主人翁富贵是民国时期一个地主家的少爷,曾有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因赌博输光了家业,并把他父亲活活气死。幸运地是,她的妻子家珍对他不离不弃,和他一同共度难关。为了养家,富贵租种了原来属于自家的农田,改掉了当少爷时的臭毛病,变了一个人似的,像农民一样做农活、过日子,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不幸的是,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在路上被部队抓了壮丁,随着部队辗转千里,历经生死考验,最后幸运生还回家,准备与家人重逢。可等他再回到家时,家中发生了很多变故,庭院破旧不堪,他女儿因病成了哑巴,他母亲也因病离去。不久后,三反五反的潮流冲击着他的生活和家庭,缺衣、挨饿、受苦成了家常便饭。
因县长夫人缺血,他儿子有庆作为唯一符合要求的人,被活生生的抽死在医院;他女儿凤霞与城里的二喜结婚,小夫妻相亲相爱,生活好不容易有了一丝曙光和喜悦,但凤霞却因难产死在医院;富贵在医院经历了地狱般的心灵折磨。随后,他妻子家珍因病相继去世,他女婿二喜在工作中,意外被水泥板活活砸死,只留下了富贵和他孙子苦根。
到这儿,或许苦难对这位老人折磨应该结束。但随后更悲伤的'是,富贵好心煮了豆子给他孙子吃,没想到的是,苦根却因多吃豆子被活活撑死,整个家庭只剩下富贵孤身一人。后来,富贵巧遇一头待宰的老牛,看到了老牛的目光,富贵想起了自己的经历,感觉同命相怜,富贵高价买下了老牛,并待老牛似亲人,和老牛相依为伴。
富贵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过花天酒地,也经历过穷苦潦倒;他品尝过婚姻和家庭的滋润,也品味过丧失亲人的悲痛。总的来说,在他的人生中,他经历的困苦、悲伤多于他得到的快乐。
无论是财产化为乌有,还是他妻子、女儿、儿子等亲人的先后离去,他都没有向县长春生那样放弃生活、放弃人生、放弃生命。面对生活和命运的坎坷和不公,他没有过多的悲伤和抱怨,而是尽快走出阴影、走出低谷,他选择的是好好的生活,好好地活着,并积极地迎接未来。
一轮夕阳、一块农田、一位老人、一头老牛,带给我们的不是生活的沧桑,相反,它带给我们的是对命运的不屈,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从《活着》这本书可以感悟到,对一个人来说,生活之路、工作之路、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生活、工作、人生中出现一些波折、经历一些坎坷,纯属正常;无论被生活或被命运如何虐待,都要用乐观积极之心去化解,或许这才是阅读这本书得到的最大收获。
读《活着》有感 篇14
刚刚听说的时候以为,是一本新出的爆红爱情小说,我真的见识短浅,我现在自己想起来也羞愧难耐。
这本书是我从序中就很喜欢的一本书,我也梦想过做一名作家。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ー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散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我自己创作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感受,因为以前不爱读书,所以现在眼高手低,痛恨些浪费的时间。
这本书刚刚开始看的时候,非常吸引我,我甚至自习课撇开一堆作业抱着书看,我发现它真的有强大的吸引力,文笔不华丽但是很接地气,比喻也恰到好处,行文舒服。不得不赞叹,经典就是经典。
再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最后落得只有富贵活着,缓缓透出人生道理。
《活着》里的福贵就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活着”两个字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我没有流泪,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悲惨的故事,给我的感觉就是逝去便是逝去,亲人的离去也许会变成更大的力量让自己活下去,坎坷的人生道路,依旧向前看,依旧前行。
书中让我最深刻的就是有庆的死,让我意难平,天真善良的有庆死于那个荒谬的官僚主义时代,医生为了讨好县长而将他的血抽干,我为这个荒谬的年代感到心酸。
这本书交给我很多,它所获的奖项实至名归,经典就是经典,难以超越。
【读《活着》有感】相关文章:
读活着有感03-01
读《活着》有感05-17
读《活着》有感03-04
(优选)读《活着》有感11-16
[精品]读《活着》有感01-24
读《活着》有感(精选49篇)07-24
读《活着》有感(13篇)06-30
读活着有感13篇04-20
幸与不幸——读《活着》有感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