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课堂管理,会者不难》读后感
《课堂管理,会者不难》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6-20 13:29:41
  • 相关推荐
《课堂管理,会者不难》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堂管理,会者不难》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管理,会者不难》读后感1

  王老师认为建设课堂有三个主要目标:一是有安全感的课堂,二是有秩序的课堂,三是有效的课堂。我就有效课堂谈谈我的认识。王晓春老师认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的脑筋转起来,把学生培养成名副其实的“学习者”。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由低效课堂到有效课堂,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培养学生的兴趣,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应该使更多的学生头脑动起来,当学生真正陷入思考的时候,他们反而可能很安静。作为管理者,你就不用盲目地维持秩序。学生有兴趣就会在快乐中实现高效,学生就会成为真正的学习者。为此,我改变了原本“制定课堂规则、执行课堂规则、违反规则的惩罚、使课堂安静下来”的认识和做法。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更让学生接受,就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想方设方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更精益求精的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减少管理的时间和压力。反之,课堂上教师教学枯燥无味,就会增加管理的难度,学生不感兴趣,就不会实现真正的有效课堂。

  当你认认真真的读完《课堂管理,会者不难》,你会觉得课堂管理真的不难。

《课堂管理,会者不难》读后感2

  “言传”和“身教”作为教育的两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手段,历来

  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的。“言传”固然重要,但是“身教”更重要,它是通过自己的仪表风度来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

  一、要关注全体学生

  老师的注意力总被这几个特殊学生所牵引,而忽视了其他同学的进步,其实班级还有许许多多正在一步一步前进的孩子,于是我要调整自己,关注整体,谈话或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更多更正面的东西带给班集体。把特殊的学生教育转为课后或放学后。教师有没有威信,在于能否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敬重和信服,而这又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力量。课堂的管理和教师的管理机智灵活有关,这是教师根据课堂管理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的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

  二、老师要有度量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宽宏大量是相当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不能依着自己的气,不要轻易的就发火。在这里值得一说的是,初中学生好动,有时管不住自己,回下头,或说句话。我们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的毛病,不要马上就发脾气,批评他,那会显得老师婆婆妈妈的,说的次数多了,学生也会不在乎了,还会增长学生的厌烦情绪。我们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调节课堂纪律。学生有了小动作,我们可以用目光来调节,那就是用目光注视他,提醒他,把要表达的愿望、态度传达给学生,使他知错后改正;也可以语气调节,就是变换语调或声音的强弱、节奏快慢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弦外之音”是在提醒他;还可以停顿调节,那就是突然中止自己的讲话,让学生在静中感觉到自己违纪了,使其改正过来。我在课堂上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做的,我觉得这样做也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宽宏大量,而更加尊重老师。必要时,也可以用语言来提醒,那就是当学生重复出现类似毛病时,但也没必要发火,我曾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老师是不会轻易伤害你的自尊心的,希望老师不点名你就能做好。”这样说也管用的.。当然这里说老师要宽宏大量并不是说就不对学生严格要求了,我觉得通过学习上的严格要求,也能让学生体会出老师在宽宏大量中也有严格。

  三、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经常出现,我们肯定要批评他们,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我们要把批评和表扬结合起来,如果只是批评,没有表扬,学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结果会变得越来越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是后进生,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通过表扬他们的长处,来让他们改掉自己的短处。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有利于我们的课堂管理。

  总之,课堂教学管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很难把握自己的尺度,尤其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改进课堂管理方法,才能适应社会,适应时代。

《课堂管理,会者不难》读后感3

  通过观看书封的作者介绍,我了解到作者王晓春,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观念更新,班主任工作,问题学生教育等。已出版《给老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等十几部专著。

  看完作者介绍,我立马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这本书能给我们一线老师,提供课堂管理的什么方法呢?这些方法有效吗?我能用上吗?

  带着诸多疑问,我先梳理了本书的目录。本书共6章。前三章讨论“是什么”,侧重理论探讨。分别是课堂是什么?课堂管理是什么?课堂管理的4个支柱理念。后三章讨论“怎么办”,侧重操作方法。分别是如何创建有安全感的课堂?如何创造有秩序的课堂?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

  接下来开始阅读正文。书中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新观点都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门窗。

  其中,课堂管理的4个支柱理念,我看完之后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4个支柱理念包括,认清课堂的基本特点,预防意识,大局意识,合理的期望值。

  课堂是教学与管理的交汇之处,那么管理,对教学有保障作用,也有干扰作用,课堂是学习与生活的交汇之处,而生活是活泼的,不拘一格的,课堂管理过分严格,学生在课上,不该干的事儿会转入到地下,特别厉害的老师,学生不敢造次,只好把自由发泄到性格温和一些的教师的课上。

  我作为一名带了10个班级的科学老师,更要明白课堂的这些特点,做到“不打无准备之战”,“防患于未然”。

  首先,要对新担任的班级打“预防针”,将课堂上的规矩用合理、清晰、明确,可操作和可验证性的语言告诉学生,同时要向班主任或其他科任老师,了解这个班的特点,制定预案,比如,有的班级比较活跃,就适合放宽纪律,在规定时间完成了教学任务,可以听听歌,做个小游戏的;有的班级里有几个特别“刺”的学生,课上还做些小动作,作为老师,我们不要当面批评,只需要说声认真听课,然后课后单独找他谈谈。

  同时,要具有大局意识。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老师们要迅速作出判断,哪些是课上必须处理的?哪些是可以课下处理的?不用“胡子眉毛一把抓”,反而乱了教学程序,完不成教学内容。

  最后,作者提出,老师要有合理的期望值。大部分孩子,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成长,大人把什么事都管到了,孩子无从培养自觉性,所以,无论什么样的班级,对学生自觉性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我就经常会犯期望值太高这样的错误。一堂课下来,气呼呼地走回办公室,还和同事们抱怨,这个班的`纪律怎么这么差,孩子缺乏自觉性。其实只能怪自己没有做好课前预案,小题大做。

  想要实现有效的课堂。首先,我们要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课堂时间用在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上,就是浪费了课堂时间。其次,要启动学生的思维,创建高效课堂,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学生上课的思维含量,就是课堂的科技含量。然后,是增加提问的“含金量”。衡量提问质量的主要标准,是看提问能否启动学生的思维。作者列举了含金量低的提问,包括提问,设问,表态问,是非问,选择问,查找问,记忆问联想问。含金量多的提问,包括探究性思考问及探究性思考问。最后,老师要增加作业的“含金量”。确定家庭作业的首要原则是少而精。布置作业,要体现人文关怀,细腻而有梯度,周到而不啰嗦,能够照顾到所有学生。检查作业,如果有未完成作业者,可以的,负2分,学期末将负分数加起来,从期末分中扣除,学生如果想补救,可以在一个很短的期限内补做家庭作业,补了之后,还给他1点五分,这种具有人情味的惩罚制度,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这比打电话叫家长更有效呢!

  希望在新学期里,王晓春老师给一线老师支的招,都能灵活运用在课堂上,提醒我们的坑,咱们就别再踏进去了。让课堂朝着有安全感,有秩序和有效的方向前进!

《课堂管理,会者不难》读后感4

  杜威曾经提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都在说明教育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虽然我们从上师范就背诵这些名言,但是理解到什么程度,是否落实,都是一个个问号。

  最近在读王晓春《课堂管理,会者不难》一书,感受颇深。作为我最为推崇的一位教师,我对王晓春满怀敬意,他的所有书我都读过不止一遍,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做人做事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也多次向年轻老师推荐他的著作。王老师最大的特点是,说话一针见血,思考问题全面深刻,讲真话不讲假话、讲有用的话不讲废话、讲明白的话不讲玄虚的话。

  拿到这本书,读到第二节的时候,就发现他提出了一个朴实的'观点:“课堂是学生过日子的地方。”对于老师而言,生活丰富多彩,课堂不是过日子的地方,是工作的地方,是带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地方。而课堂对学生而言,不光是学习的地方,还是生活的地方,他们要在这里交朋友、做游戏、了解他人、了解自己……这就像过日子一样是多维空间。

  教师站在讲台上,脑子里想的是自己的教学任务,需要学生不断来和自己“配合”从而完成任务,学生却和老师的角度不同,他们想的大不一样,也不可能把完成学习任务作为第一件大事和唯一的一件事情来做。“如果老师幻想学生和自己保持一致,都是一心一意完成教学任务、绝不分心,就抹杀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差别。”也正因为不一致,所以学生总想冲破老师设定的束缚和框架,他们要游戏、交友、看课外书、追赶时尚、聊天等,在学生心目中,课堂是过日子的地方,而不是单纯学习的地方。

  如果老师不理解这一点,认为课堂里只准谈学习,别的都是“闲事”,自然就不会更多地眷顾学生的心灵,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久而久之,课堂在学生眼中就成了一维空间,这样一来,学校生活枯燥无味、无聊透顶,不产生厌学情绪才是怪事!

  我深刻体会到,学生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度过,老师不必总是“端着”,也不能一味强调“学习”“教学”,而是在课堂上显现出“生活”的一面、“宽容理解”的一面,让课堂有情有趣、松弛有度。当学生接个话吧时,不必声色俱厉,一笑了之就是;当学生偷偷看课外书时,不必拍桌打凳,轻轻提醒就是;当学生因为人际交往余怒未消时,不必强求忘记,给他时间慢慢疏解就是;当学生愁眉苦脸烦恼不堪时,不必揪住不放,视而不见就是。

  有的老师说:“这还得了,没有规矩就行了吗?学生还不疯了?”其实,“宽容”不是“纵容”,“严格”不是“严酷”,“优秀教师的本领就是灵活地在师生二者心理需要的结合点附近游动。何谓“灵活”?一定不是“刻板”,不是“打压”,不是“强制”。“高压”,压抑的是学生的心灵,限制的是学生的个性,虽然他们表面服从,其实内心并不服气,甚至逆反软抗,教育效果何在?也只有教师真正“尊重、理解、唤醒、期待”,学生才会自觉自愿、自发自主、轻松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课堂,学生过日子的地方。既然是过日子,就不妨放轻松些。

《课堂管理,会者不难》读后感5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急切地想寻求提高课堂管理效率的妙计。王晓春老师的《课堂管理,会者不难》,给了我一些启示。

  一、我认识到了课堂是学习与生活的交汇之处。以前,我总想当然地以为学生就是应该遵从教师的规定,该干嘛,不该干嘛,都应由教师说了算。殊不知,学生处在课堂,也有自己的为难之处。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学生在课堂应该是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努力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不一定会有这种意识,于是我们勃然大怒,觉得自己失败万分。其实,只要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想一想,或许我们就可以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抱怨。作为教师,当课堂管理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清楚,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教师个人对课堂的把握。一个人的注意时间有限,那么我们该思考的是,自己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投其所好,来减少学生的分心时间。比如在课堂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上英语课时让孩子们做游戏,唱歌谣,当记者,当小老师,这些形式都是小朋友很喜欢的,课堂管理应用了这些妙计学生在快乐的玩耍中学到了知识,而且对英语的学习培养起了兴趣。

  二、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在课堂管理中语言上的技巧尤为重要。同样表达一个意思,用不同的形式说的话,会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师的说教语言应该尽量简短,速战速决。课堂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如果太过冗长,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教师说的第一句话一定要慎重,不要用指责的语气,避免发生无谓的争吵。限制使用“你应该”,这是指挥性的语言,而不是指导性的语言。这对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永远的发号施令。用“让我们”代替“你们”,减少老师高高在上的感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那样学生才有可能更接近你。

  三、课堂管理也需要很多小技巧。平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沉默,注视,这是静态的方法,这个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也在使用,略微有些效果。倒计时,这招也挺管用,时效性很强,但是维持时间不久。评比,这个技巧相对来说比较有用,因为小孩子争强好胜,集体荣誉感比较强,所以他们会尽力保持安静来获得老师的奖励。还有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压低声音,让学生意识到老师的变化,进而意识到自己也许出了问题,在短时间内进行调整。

  在课堂管理方面渴望得到帮助的我,通过阅读《课堂管理,会者不难》以后,得到了一些启发,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明确了方向,对课堂管理工作增强了信心,相信能改善现在的局面。

【《课堂管理,会者不难》读后感】相关文章:

课堂管理心得体会05-30

小学课堂纪律管理技巧05-08

《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读后感03-21

课堂的作文01-16

课堂的作文12-30

《高效课堂》读后感04-29

《父母课堂》读后感02-01

父母课堂读后感12-30

课堂观察读后感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