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色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色家书》读后感1
当读到《红色家书》陈觉、赵云霄两位革命伉俪的遗书时,“家国天下”四个字瞬间进入我的大脑。何谓“家国天下”?《礼记·大学》说:“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陈赵夫妻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信仰、对共产事业、对家国天下的担当。
陈赵夫妻均出生在较为富裕的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在当时社会的思想浪潮中,清醒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革命,于是在1925年,两人毅然决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党的早期党员,双双被派往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两人相遇相爱,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1928年,陈赵因叛徒出卖被捕,并分别于1928年10月14日和1929年3月26日在长沙英勇就义。烈士也是普通人,面对死亡,陈觉写出了对妻子的深情:“回忆我俩在苏联求学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课余时间闲谈琐事,共话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也写出了对家中至亲的愧疚:“母亲天天为了惦念她的在异国的爱儿而流泪,我现在也懊悔此次在家乡工作时竟不去见他(她)老人家一面,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别了。前日父亲来时我还活着,而他日来时只能看到他的爱儿的尸体了。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伤,我也不觉流泪了”,但他也写出了自己“家国天下”的情怀和担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陈觉的这段话,与如今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入党誓词中的“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何其相似,不同的是陈觉用生命彻底贯彻了誓言,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用牺牲生命,但仍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贯彻,才不枉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泱泱中国。
陈觉牺牲四个月后,赵云霄在狱中诞下一女,取名“启明”,寓意黑暗中的一道光芒,我想当时敌人一定试图利用母亲的担当说服赵云霄,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赵云霄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战士,纵然对女儿有着万般不舍,也只能选择为革命、为信仰、为党牺牲,因为有国才能有家,她希望用生命为全中国千千万万的儿女赢得一个美好未来。因此她才会在给女儿的遗书中写道:“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在那一瞬间,她也许看到了女儿在新中国好好长大,好好读书,那一刻,她一定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与丈夫一样,她完美诠释了“家国天下”的担当。
如今我们可以感激并自豪地告诉陈觉、赵云霄两位烈士,现在中国这艘巨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破浪前行,开启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家国天下”并不遥远,是每个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就要严于律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素质,是为“正心、修身”,也要忠于家庭,管好家人,对父母要孝顺但不愚孝,对子女要疼爱关心但不娇惯,是为“齐家”,更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好本职工作,让组织放心就是普通人的“治国”,对他人的不幸伸以援手,对社会的不公仗义执言,对伸来的援手心怀感激,则是我理解的“平天下”。
《红色家书》读后感2
天气晴朗时候,我喜欢搬凳子坐阳台边晒太阳边看书,乐得自在。只是这一回,手中捧着的是偶然得到的《红色家书》,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却一字一句像针扎着我的心。
《红色家书》虽然只是收录了当时战争期间五十多份普通人的家书,牵连三十多户家庭,但是每个字都是真真切切的感动着我们。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用于此书的背景再贴切不过。《红色家书》书中描绘的是众多革命战士背后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友情的一系列感人故事。 爱情,亲情,友情,我想,我最在乎的是亲情。
1924年12月,著名抗日名将吉鸿昌在殉身前写下这封给妻子的家书,“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在这封家书里,吉鸿昌作为一名战士,面对死亡无所畏惧,唯一割舍不下的是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当我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禁滚落,我突然间想到了我的母亲。
那一年我就读隔壁镇上的高中,因为肚子疼的厉害就请假回家,母亲起初以为是普通的肚子疼并没有十分在意,结果我疼了一天一夜,几近虚脱,母亲在我一夜的辗转反侧中着急的到处打电话叫医生。村里睡的早,医生也少,恰好医生不在家,母亲急得团团转,就在那样的大雨天的晚上,母亲毫不犹豫骑上电动车载我准备到镇上的医院。屋漏偏逢连夜雨真的一点也不假,电动车在大雨中倒霉的坏了,母亲一步一步推着车从我们小村到了镇里。母亲的衣服湿透了,只有我,温暖的躲在雨衣和母亲的怀抱下。我并不记得那段路究竟走了多久,但我一直都知道,只要我的母亲在身边,我就拥有全世界的温暖。
那天之后没几天便是母亲节,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从来没送过花的我准备了一大束康乃馨。在回家途中我准备了一肚子的肺腑感言,却在见到母亲的那一刻,只是羞涩的说了一句:“今天是母亲节,我就买花了。”
母亲只是责怪我乱花钱,并没有多说些什么,小心翼翼的将花插 进祭台前的花瓶里。当我还沉浸在对母亲的第一次“表白”时,我听到楼下的'母亲自豪的为经过的邻居介绍里这花,“我女儿今天买的,母亲节的花,这孩子,真浪费钱”。我没有看到母亲的表情,但我仿佛看到了她脸上的微笑。
这两年,母亲的年龄渐大,体力也大不如前了,前段时间做了手术后一直在家休养,给家里的钱她也不愿意收,总说我才刚毕业,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
以前我总在想什么是爱,也许现在我才开始慢慢懂,就像我现在作为一名老师,对班级里的学生,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总爱操心她们的方方面面。现在的我就像我的母亲,期盼自己的学生能够成才,却又勿需任何回报,也许一句谢谢就是最直接的感动。
那些家书的作者都已经不在了,可是家书是带着感情的史料。亲情作为血缘文化的非物质载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著名作家苏叔阳先生则针对家书的情感发表了感言:“沐浴在这种纯洁的感情里面,我们的感情也会得到升华,所有的读者都会在这些家书面前受到精神的洗礼。”这些普通人的红色家书所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不是空洞的理论和豪言壮语。母亲不识字,在外读书这些年,我并没有在信中写过只言片语,也较少在话筒中说过关怀的话。
那些家书在战火硝烟的年代中生存,那些随战争逝去的青春和生命都不再重演,那些字里行间透着深深的情谊如今化作纸上的文字,静悄悄的,像是没有发生过似的。可是当我们读着这些家书时,心里头由衷的哽咽,它像灵魂一般入侵我的身体。我在享受着那些作者最奢侈的亲情,那是在他们看来最遥不可及的爱,而他们大多战死了,留下许多对家庭的牵挂,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自怨自艾,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子欲养而亲不在,愿我们都能大声说出对父母的爱,也愿我能够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将母亲对我的爱的方式继承给我的学生们。
《红色家书》读后感3
怀着敬畏之心,我认真品读了《安源红色家书》中的每一篇家书,令人心神震撼、肃然起敬、彻夜难眠。
《安源红色家书》中那一封封来自战场、来自刑场的家书,字字发自肺腑、句句饱含深情、篇篇凛然大义。
《安源红色家书》书写了革命人赤诚炙热的国家大义。“不要哭,革命不流血是不能成功的,我死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朱少连手抹血泪对铁路工人说;“办工会是为了工人的利益,咱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军阀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应该的、必要的。我黄静源是穷人的兄弟,今天脱了牢笼,明天又要去搞工人运动,就是你们把我杀了你们也阻止不了。”这是黄静源就义前的铿锵誓言;“萍乡一带我路熟,让我当前卫吧。”韩伟争当开路先锋,等等。革命先烈,舍生忘死、英勇就义,对祖母亲炙热而又诚挚的情怀,是那么的简单鲜明,纯洁而又坚定。我们作为森林消防人,作为抢险救灾的群体,经常面临着危险,肩负着沉重而艰巨的重任,我们更要以先烈为榜样,厚植为民服务观念,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争当森林消防标兵。
《安源红色家书》书写了革命人毫不动摇的信仰信念。王麓水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道“虽然久别十载之家乡,但是终日未忘记过,因为责任所在无法离开”,令人凄然泪下;肖保璜给老师的口信中写道“我相信共产主义今生今世始终不会改变,生活即使再艰苦些,我也能忍下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贺国珍临终遗言“我没有什么遗产,这支枪是我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交给党,让它继续去消灭敌人吧”,让大地含悲,山河呜咽,等等等等。虽然寥寥数语,却满满都是对革命终将获得胜利的坚定信心。身为党员,又是森林消防大队党支部带头人,更要心怀赤子情怀,心存感恩,心存敬畏,励精图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提升单位形象地位而不懈努力奋斗。
《安源红色家书》书写了革命人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夏明翰给妻子的信中说道“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林育南给恋人的信中写道:“此后我更当造成山一般的稳定,铁一样的顽强”;肖劲光告诫子女“要相信党,相信真理,一个人离开了党,将一事无成”。在这黑暗年代,白色恐怖横行,革命先烈们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将生死置之度外。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无闻、兢兢业业、踏实苦干、竭诚奉献,才不愧于培育我们的党,才能不负养育我们的湘东人民。
《安源红色家书》是一面精神旗帜,充满着穿越时空砥砺奋进的无穷力量。昨日先烈们以生命为代价,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作答,今天,我们当以优异的工作业绩为实现人民幸福和国家复兴而作答。“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以先烈们为榜样,永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一往无前,善作善战,攻坚必定有我的奋斗姿态,在森林消防工作中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为湘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生态安全保驾护航。
《红色家书》读后感4
近日,在景德镇高新区组宣部的微信群里打开《红色家书》电子版,认真阅读了一篇篇家书。时光已老,但每一封家书的真挚情感依然鲜活;岁月无痕,但老一辈革命家的浴血故事却波澜起伏。很多时候,我久久地停留在《红色家书》的文字里,甚至泪眼婆娑,我真的理解了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当时读这本书的心情和动情。作为昌兴公司这家民营企业的一名高管,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觉得好好读一读《红色家书》,其实就是心灵的洗涤、精神的鼓舞、行动的扬帆。
《红色家书》就是一本纯洁人的心灵、激励人的行动的好书籍。我们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什么,做什么?我们要学习像刘伯坚、吉鸿昌等革命同志的深切情怀和博大胸怀,学习他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我们要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以平静之心思考、察人、处事,以淡泊之心追求高远的志向。如今,我们已处于和平年代,祖国日益繁荣昌盛,我们无需向老一辈先进同志那样捐献家产给党的事业,但是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之心履行自身岗位自责,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组织部门指示精神和工作任务,毫不动摇地服从大局,坚持不懈地维护大局,为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品读《红色家书》,我不仅重温了中国革命史,而且为老一辈革命者那种深厚的文化功底所感动。品读《红色家书》,不仅使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净化,而且增强了党性,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作为一名工作在企业的共产党员不仅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读后感而且始终要追求和谐、健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要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强身健体,提升个人的.生活情趣,才能永远以旺盛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当中。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产党员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嗅觉、鲜明的政治态度、强烈的集体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立足岗位,勇于奉献,实现人生理想,践行入党誓言。
《红色家书》读后感5
以悲恸、追思、崇敬的心情,细细捧读这一封封满含真挚情感的家书,尤其是在抗日和解放战争那段残酷的岁月里,那一封封家书就是一段段真实的历史,记录了以写信人为视角的艰辛革命历程和残酷革命斗争。谁说革命同志没有情感,只是,在驱赶黑暗、追求光明的革命道路上,他们隐藏了最柔弱的那部分,在解放全中国这个坚定的理想面前,他们"无情无奈"地"舍弃"了小家,而《红色家书》告诉我们,这一帮可爱可敬的革命者,他们内心有着对亲人最无比的思念及愧疚。正如信中写道:"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仔细想想,相较于他们的磨难,我们经历的挫折算得了什么,相较于他们的付出,我们做出的贡献又算得了什么。
五十余篇的家书,更像是对心灵的五十次洗礼,而最让我触动的,是陈觉写给妻子赵云霄和赵云霄写给女儿启明的遗书。已为丈夫和父亲的我,是多么能理解陈觉对妻儿的爱恋、不舍。当时赵云霄已有身孕,陈觉自知即日便要被处死,写下了给爱妻的最后一封家书。"以前我们都不相信有鬼,现在则惟愿有鬼。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字里行间,透露的全是对妻子的切切之爱和恋恋不舍。两人在苏联求学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形影相随。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党和国家需要他们回来进行反抗武装斗争。陈觉和赵云霄毅然决然回国,把革命理想摆在首位,甚至,"及去年返国后,你路过家门而不入,与我一路南下,共同工作",他们接受了去湖南醴陵(陈觉的家乡)的工作任务。直至被捕,他们都没有住在近在咫尺的家。是怎样的一种革命情怀,可以让自己抛却富裕生活而困苦,抛却家庭而不顾,我想,这就是崇高执着的共产主义信念,为了人民而忘却自我,为了国家而抛弃所有。
再来拜读下云霄同志在昏黑的油灯下写给女儿的泣泪之作。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刚当上母亲,没有别人的幸福和喜悦,却要与尚在襁褓的骨肉永别,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何等的残忍。"小宝宝你是个不幸者,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你的母亲不能抚养你,不能不把你交于你的祖父母来养你,你不必恨我!",此刻,想到要与幼女永别,赵云霄只有无尽的愧疚与不舍,她多么想陪着小女长大,教她学问知识,让她在母亲的庇护下健康成长。可是"你是不幸者,你是世界上的不幸,更无父母的可怜者。血泪而书。"作为母亲护犊天性,即使是再不舍,即使是再愧疚,赵云霄依然没有叛党,出卖同志,毅力是多么的坚定。我想,在她与陈觉加入共产党那一天起,她就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党和国家,对自己没有丝毫保留。
读到这,我眼间强忍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流下来,这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心灵强有力的震撼。在绝望的环境下依然对生死表现得从容淡定、对党的事业的坚定追求、对亲人的挚爱与不舍,这就是革命者人性的光辉。今天的我们,再读这些家书,要重拾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景仰革命时代先驱们的牺牲精神,永远不要忘记那些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先烈们。
《红色家书》读后感6
近日,有领导向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一书,并发出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我怀着崇敬之情阅读了《红色家书》,竟不能自已徒然泪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革命先烈在战乱年代留下饱含深情的墨笔和背后的动容故事都真真切切的感动着我。
一封封家书中,有对父母“望爹娘,休把儿挂念,养玉体,度残年”的牵挂,有对妻子“我用全部精神为革命而努力,没有和你享过一日的安闲快乐的日子”的愧疚,有对子女“继续我的光荣的事业”的叮嘱,有对亲友“切不要因燕雀之讥或怙惜之爱,痛哭不已,致伤德体”的安慰……真豪杰未必无情,革命先烈对亲人挚友的真情流露,却没有悲天怜人的伤感,在字里行间依然能感受到“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的——到那天我们会在九泉之下开欢庆会”的必胜信念。即使面对敌人的屠刀也是从容不迫,“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群众利益而牺牲”,这是舍小义就大义的家国情怀,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使命,是共产主义者锤炼出的坚定信仰。正是由于无数共产党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舍家忘我,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才有现如今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民幸福安康,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更要以家书为镜,从民族脊梁的呐喊中坚定信仰,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一要心中有党。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筑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无数仁人志士对党的事业前赴后继,唯有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富强, 对党的`宗旨、主义和理想深信不疑,对党的政策、路线和方针坚定贯彻。二要一心为民。古人尚有云,“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就要以人民的利益论好恶、定是非,沉下身子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决人民疾苦、回应群众期盼,真真正正成为“人民公仆”。三要心存敬畏。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在复杂的社会中抵御灯红酒绿的诱惑,知道红线在哪里,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知道什么人不可交,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敬畏党纪国法的人,才能成为人民群众欢迎拥护的人。
《红色家书》读后感7
"一封家书别生死,几纸笔墨诉衷情".读了卓泽凯给父母的家书,心中敬意不禁油然而生,那代表着一个革命者在面对生死时仍然选择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灵魂。
相信他在临行前最为牵挂的就是他的家人,他也是一位儿子、一位丈夫、一位父亲,没有人是不惧怕死亡的,只不过他选择了一件比活着更有意义的事。自古忠孝两难全,在卓泽凯写给父母家书的字里行间中,我们看不出悲天悯人、痛哭流涕的伤感缠绵,有的只是他愿为革命献身,无怨无悔、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怀,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正是因为有一批批一代代像卓泽凯这样的英雄人物的流血牺牲,我们才能在革命战争中取得胜利,我们才能有今天的美好。
"与家人为伴,日日相依。"这是谁人不向往的生活,但是他---卓泽凯,一位特殊年代的革命者、共产党员,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告诉他,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亡才是他心中的.向往。为了让百姓不再饱受战乱之苦,为了国家的和平,为了人民的幸福,他放弃伴于父母妻儿身边的机会,为公忘私,为国忘家。
卓泽凯在家书中写到:"人终不免一死,死于枪弹之下更比死于被褥之间的痛快而更有意义,你们千万不要为我感到悲哀或可惜,更不要把我的死当做耻辱。"那种完全置生死于度外,甘愿为革命舍弃一切的献身精神,我衷心钦佩。在家书落款之前他写道:父母乐知天命的等待光明的到来吧。在生死之时,他仍然对革命充满希望,并坚信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能看到革命的胜利,而他,选择了用自己的鲜血来铺出这条胜利之路。
对于自己的妻儿,我想他也是万般不舍吧。他说:"我死后,文翠自是悲苦,她如能守守之,不能守也千万不要加以反时,再嫁……不是什么去脸的事。"即有万般不舍,无奈更希望家人的幸福,在那个时代,在大家都接受不了再嫁的时代,在他的生死之际,他依然想把最大的幸福留给家人。"对我的儿女们,我就怕父母太娇养了,娇养的结果。必是造成不成器的东西。华山长大后,小学毕业即不必进什么中学大学,最好送到工厂去做工。"父母、妻子、儿女……可以想象他的内心当时又是有多么的复杂痛苦,就要离父母妻儿而去,就此辞别这个战乱的世界,用自己的生命为未来的光明多争取一线希望,我想,他当时应该是笑着离开这个世界的吧。
卓英雄,那个你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光明,我们看到了。致敬!英雄!
《红色家书》读后感8
在我出生的年代里,听着老一辈人讲述革命和共产党人的故事是最有趣的。而今,在省委书记、省长刘奇的号召下,全省掀起了读《红色家书》热潮,我有机会、也有理由重新认真地品读回味革命故事。《红色家书》将革命历史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是革命者与家人的心灵交流,包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决心,蕴含着对亲人无尽的思念。
《红色家书》学习专栏中,革命先烈方志敏在狱中《我们临死以前的话》一文让我深深感动,“爱国、创造、清贫、奉献”是方志敏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也是我们当代党员所需要学习的东西。我们要弘扬方志敏精神,就是要学习t他对党,对祖国无比热爱,无限忠诚的理想信念,并把这份信念放在日常的工作中,具体我觉得要做到以"三心"促"三做"。
以进取心把事做精。要注重学习,切实增强知识危机和本领恐慌意识,把学习作为提升素质完善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所工作的`文坊镇是一个有近三万人口的大乡镇,日常工作必须要围绕大局、突出重点、开拓创新才能抓好落实。要突出工作重点,以点带面促全局,党建工作是总抓手,脱贫攻坚工作是政治任务,新农村及宅改工作是秀美乡村建设必须完成项,村集体经济发展惠及百姓,乡村旅游打造意义深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创出新特色、取得新突破、达到新水平,建设和谐秀美幸福新农村。
以感恩心把官做淡。牢记组织培养,抱着一颗感恩组织的心干好工作,看淡得失,敞开胸襟,放宽视野,不求索取,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干工作。作为镇里的主官,要带头搞好团结,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凡事要以事业和大局为重,坚决维护领导班子的权威。要感恩家庭。要对家人心存感恩,要常常把家人的期望记在心头、放在心上,珍惜岗位,勤奋工作,以优秀业绩来孝敬父母,善待家人,永远做一个让组织放心、让亲人安心的好干部。要感恩群众。
以敬畏心把人做大。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文坊镇目前各项工作任务都很重,有两个党建示范点的打造,省级贫困村西窑村的脱贫摘帽等。压力越大,工作越繁忙,我们的责任心就得越大,我作为乡镇主官,是各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对文坊这片土地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常怀敬畏之心,才能有强烈的责任感把镇里的班子带好,把文坊建设好。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我一定要像革命烈士方志敏一样,不忘初心、心系群众,不忘使命担当,努力为农村基层工作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建设和谐秀美的幸福新中国。
《红色家书》读后感9
自记事起,便是摸着厚厚的族谱,皱黄的纸页,有些边角上墨色已经晕染开来了。那时会觉着,这恐怕是我见过“最老”的文字记录了吧。但古老厚重的气息是当时的我不可体味的。
直到前些年我再从长辈手中瞧见它,我开始有些明白,那不仅仅是留下一些名字,苍淼的笔触下,记载的是一段岁月,可凝望的是一人一生的精神。
文字本身是不具备力量基础的`,它并不似灵动的生物,可以宣泄活跃之美,也不像山川树木,体现静默的伟岸,但它,作为传承,交流的载体,随着历史的推移,一次又一次地记录了那些力量爆炸,思想喷发的阶段。
前些日子,借由五·四之际,和伙伴一同参与了上级组织的红色家书诵读活动。初来或觉仅是场单纯的朗诵活动罢了,可随着对家书的行行解读,句句揣摩,字字诠释,越发觉得,这完完全全的是一场精神洗礼,沐浴在这种纯洁的感情里面,似乎是自己的感情也会得到升华。
篇篇家书,大凡在百八字,多则上千。文虽短,情确长。
牢锁、深墙。
我仿佛能够看见,漆黑的夜晚,寂静阴森的地牢,风阴冷地嚎叫着,树叶的沙沙声像是死神逼近的脚步。午夜时分,执笔从容,外面寂静的可怕,仿佛黑暗要吞噬一切,可期待黎明到来的炙热却始终盘旋、闪耀、跳跃在他们的双眸!
刚骨、柔情。
他们绝不知道,此刻,他们为后世镌刻出多少贯穿时空的力量。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胜利的无比坚定,对父母爱人的万千不舍。
王孝锡“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吉鸿昌“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史砚芬“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
满腔热血,浩然正气,慷慨赴死,气节永存。
翻看家书,一纸空白入帘,先是一楞,随即倒是不觉泪目了。陈毅安,一封无字信,一生未了情。
“我怕听流水澎湃的怒潮声,也怕看船头晶晶似的明月,更怕听旅客中谈论青春年少的乐趣,生别离的悲哀。”
放在如今,这或许便是一位感春伤怀的“诗人”生出的哀愁。可这条从上世纪传递过来的情愫,却承载着战火的记忆,也饱含着理性的纯情。身处那样的年度,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了极好时代到来,他放下了。谁人无父母,谁人无爱慕,此刻便犹显心酸痛楚,却更令人心生敬畏。
一个人的家书,承载着写信人的真情实感;一群人的家书,则承载着一个时代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生逢盛世,我们更要缅怀先烈,居安思危。
诵读红色家书,追忆历史烟云,传承红色力量。理想之火不灭,信念之光不熄!
《红色家书》读后感10
诵读《红色家书》后,我热泪盈眶,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在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的革命峥嵘岁月,革命先烈们为了独立和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新中国的历史,是用鲜血写就的.;新中国的未来,是用拼搏铸就的。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要学习他们坚定信仰、对党忠诚,不屈不挠、舍生取义,攻坚克难、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清政廉洁的革命精神与高尚品质,要铭记他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传承伟大的红色基因,汲取无尽的前行力量。
作为陈家新任第一书记,使命光荣,但面对脱贫攻坚、发展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中心工作,倍感责任重大,压力重重。我必须对得起组织信任与领导重托,以一种敢做善成的勇气,逆势飞扬的豪气,挑起这负重担,变压力为动力,攻坚克难,读书笔记。以昂扬的斗志和优良的作风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一是尽快进入角色。坚定理想信念与信心,珍惜锻炼机遇,尽快融入新岗位着手开展各项工作,不成功便成仁;二是沉下身静下心。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与群众融合,打成一片。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为民服务,解忧,做群众冷暖的贴心人;
三是是找准工作思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摸清陈家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定位,找准工作思路,确定发展方向。三是要有所作为。以不屈不挠、攻坚克难的精神积极做好党建+精准扶贫、党建+发展集体经济等工作,不断推进陈家村党建和经济发展。四是树立良好形象。传承勤政廉洁,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建立威信,获得群众拥护。
《红色家书》读后感11
几日前,有幸得一好书——《红色家书》,瞬间我就被她质朴、大气的装帧所深深地吸引了,整个封面都是革命的火色、是国旗的鲜红、是我们祖国几千年文化沉淀特有的中国红,暗示着书中包含着无数革命先烈抛洒的鲜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翻开这本《红色家书》就被他震撼,那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文字,一次次冲击着我的心灵深处,灵魂的尽头,让我不禁潸然泪下。什么是个人家庭的小爱?什么是民族革命的大义?这本《红色家书》让我这颗久处于和平年代的青年一代,对先辈们的革命理想信念有了一次更加深入的诠释。
合卷闭目休息,不禁陷入了沉思,思绪跟随着一封封家书返回到那烽火连天的年代。谁无父母?谁无妻女?谁不在乎生命?那些革命烈士的铮铮烈骨敢于挺身在敌人的刀枪之下,用性命去坚守革命的道路,用生命去追寻革命的理想,扪心自问我们这一辈人能做的到吗?
罗瑞卿在家书中写道:“什么是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应有的立场?这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拥护党的领导和拥护国家的.政策立场,对于上述立场不仅要站的正,而且要站的稳。”信中说:没有艰苦的学习过程和艰苦的锻炼过程是一定解决不了的。
“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左权曾在家书中写道。1942年5月,日军对晋东南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妄图合击消灭我八路军总部,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为保护北方局、保护八路军总部机关、保护老百姓,在前线指挥作战,不幸中弹,血洒太行。“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读着这一封封有血有泪、情意真挚的书信,我内心在拷问自己: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青年?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崇尚享乐,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等等变态的思想渐渐成为一些人主流思想。面对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抛洒过热血、甚至献出了生命的无数先烈,我们应当以何种姿态面对新时代。
毋庸讳言《红色家书》,狠狠地给了我思想上、精神上的洗礼,那是一段来自跨越时空的灵魂深处的洗礼。我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安于享福,时刻要提醒自己做一个思想进步,忠诚于党的青年干部,并严格要求自己、管束自己,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从日常工作生活的点滴做起,为建设新时代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红色家书》读后感12
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书信似乎与我么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但是在曾经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书信是何其珍贵。它们寄托理想,它们寄托壮志,它们寄托思念,它们寄托着革命英雄们为了革命奉献青春、奉献生命的大无畏精神。这些家书值得我们诵读,这些家书值得我们传承。今天,红色家书我传承,为大家诵读了杜永瘦写给妻子的家书《啪啪的枪声,是我们诀别的标志》。
说实话,刚翻开家书时,映入眼帘的便是"杜永瘦"这三个清晰的大字,然而羞愧的是,知识浅薄的我对于这个为了中国革命牺牲自我的伟大革命英雄却没有任何的印象。在阅读完他的家书后,心中思潮起伏,一对于革命烈士英勇就义的精神感到钦佩,二更为自己对于革命知识的淡薄而感到惭愧。
书信中提及,杜永瘦于两日后就要被枪决了,然而在整篇书信中杜永瘦始终以一种欢快的基调写的。虽然我们从书信的字里行间无一不能发现他对于妻子的爱与牵挂,对于老母的思念与不舍,对于未出生的孩子的抱歉,然而这些他并未提出,他自始自终以一种慷慨激昂的语调表明自己对革命的坚定意志。在他心里,小家固然重要,然而为了大家,他必须以歉疚的.心抛弃小家,投身于奉献大家的事业中去。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革命英雄只是位22岁的青年。22岁,正值青春年华之季,然而这位少年却永远长眠于革命故土之中。
书信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他那份感人肺腑却又激昂的话语"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你的命运更使你不得不‘干’!干啊!只有才干是你的出路---人类的出路!"这让我不由得联想到了新时代的我们也必须拥有这份干劲。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亦如杜永瘦所说,唯有干,才有出路。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传递自己的力量,努力让祖国屹立于世界的巅峰。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住那些为了祖国和平而不懈奋斗的革命英雄,唯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站立和生活在这片革命先烈由鲜血换的和平土地上。
"啪啪",两声枪声,虽让我们可爱的战士永远地长眠于革命故土之中,然而"啪啪"的两声枪响,亦打在了千万战士的心中,他们在哀悼牺牲战士同时,又燃烧更强的革命熊熊之火,鼓足干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拼尽全力。如今,"啪啪"的枪声震荡在我的心迹,让我明白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应该如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红色家书》读后感13
在这个平凡的暑假,我读了这本不平凡的书——《红色家书》。里面记录的是一位位为国牺牲的烈士们所为家里人写的家书。让我最深刻的,还得是冷少农烈士所写的家书——《我真是不忠不孝,忘恩负义吗》。
这封家书是冷少农写给母亲的。在信中提到,母亲曾指责过他不仅不忠不孝,忘恩负义,而且不是个东西。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因此冷少农在信中解释了这一“迷题”。他说:“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的去为他们努力。”是啊,他并非不关心家里人,他只是将自己对家里人的关心分出来来关心一些更可怜的`人。冷少农也在信中多次提到那些可怜之人是多么痛苦,看着他们自己又是多么难过,多想他们都过上好日子呀!
人们常说,“家里的老人总是报喜不报忧”,何况漂泊在外的儿女啊!我曾经在一个电视节目上看到,冷少农的孙子在说起爷爷的故事时,提到了太奶奶一直以为冷少农之所以不回家,是因为在外面享受荣华富贵,穿金戴银,不肯让家里人一起享福。自从太奶奶看了冷少农寄回来的男女青年合照照片,她更肯定了这一猜想,并且认为冷少农在外面重新安了家。其实,冷少农并非在外面享受荣华富贵,而是为了革命而奋斗,为国家做贡献,寄回来的那张照片,只是为了让家里人安心,不再牵挂他。直到冷少农牺牲12年后,家里人才知道冷少农是在为国家而奋斗,日子过得并没有那么好。太奶奶知道这件事后,心里一直有愧于冷少农。他过得那么苦,那么关心家里人,自己十几年来还一直怀疑他。真的太对不起他了!
冷少农的这种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多少爱国志士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我在此向所有为国家付出的英雄,敬礼!
《红色家书》读后感14
一封信笺,倾述无尽思念;纸短情长,诉尽家国情怀。《红色家书》一书精选了百余封家书,时间涵盖了从共产党创建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写这些家书的作者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亲历者,他们远离亲人,告别妻儿,义无反顾地走出温暖的小家走向残酷的战场,把对家人的思念付诸笔端,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爱情、与家国激情的家书。这些家书是革命者与家人的心灵交流,带着战火的记忆,蕴含着对亲人无尽的思念,留给今天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一笔富贵的财富。
从一封封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仿佛闻到了战争的硝烟弥漫,感触到了家书作者们为实现救国理想的蓬勃心跳,家书中包含亲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传统文化的精华,作者以朴实真挚的情感,发自内心的抒发着他们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体现了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不惜英勇牺牲的豪情壮志。
从这本书中让我获得的不仅是震憾、铭记、还有永不言败奋进前行的力量。小小的家书寄托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琐事,还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他们在水深火热之中,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为中国的崛起、民族的复兴奋斗终身。我深深地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写给儿女的谆谆教诲和严格要求;也能体会到他们创业的艰辛和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热血追求,看到了理想信念的强大动力。
品读《红色家书》不仅使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净化,而且增强了党性,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心系群众,要砥砺前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推动镇村经济加速发展,让农业强起来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服务为保障”的指导思想,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共进,搭建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优质、高效农业。大力推广草莓、百香果、西瓜等特色观光作物种植,不断壮大肉牛、虾、甲鱼等特色养殖产业。加大土地流转,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凯鑫农庄、仙来山庄为龙头,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及餐饮服务业,以江西加州农业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壮大发展超级稻、有机有色水稻。积极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整合,引导合作社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工作,实现由数量扩张到数量质量并重的转变。
2、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让农村美起来
按照“七改三网”的要求,继续抓好花田中心示范村和全镇省级新农村建设点,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农村“一户一宅”政策;深入推进以“清理农村违法用地、违规建房,严格控制农民无序建房”为主要内容的“两清理、一严控”农村建房专项治理,大力拆除农村“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读后感在空闲地上建设“菜园、果园、花园”,变闲散宅基地为财富田园。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优先解决集镇农贸市场、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村庄礼堂会场和公园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公厕建设,新(改)建村委所在地水冲式无害化公厕13座。深入推进农户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农户新建“三格式”化粪池全部使用塑钢材料,今年完成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覆盖率79%以上,让农村生活环境好起来。
3、持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让农民富起来
持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让农民富起来。强化精准脱贫、激发内在动力,压紧压实责任,持续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步伐,调整农产品种养结构,拓宽扶贫渠道。结合洪泰牛肉、绿源肉类加工两个特色农业,壮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柱产业,对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大帮扶力度,落实帮扶举措,确保今年124名贫困户脱贫摘帽。支持农民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发展劳务经济。鼓励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农人”,创办农家乐,推动农民初始创业、特色创业、集群创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纵观如今天下,战火依然未止,叙利亚的人们正如百年前的中国人民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年过去了,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中国了。我们幸运的是生活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的党让人们“居有屋、穿有衣”,这一切都是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创造的,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在基层党员干部,唯有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不忘前辈遗志,聚集我们微小的力量,为乡村振兴助力加油!
《红色家书》读后感15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通读《红色家书》,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革命家从书本走进生活,让历史有血有肉,这是最真实的党史读物,是一种奋斗不息的人生,是最生动的红色教材。
一、《红色家书》之明志
“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毛泽建就义前的遗书;
“杀不尽头颅流不尽鲜血”——邓贞谦狱中绝笔书。
英雄虽逝、浩气长存,为了建设光明、美好、幸福、富强的新中国,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不怕牺牲精神,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英雄史诗。碧血垂青史,浩气贯长虹,他们的英名将永载史册,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二、《红色家书》之亲情
“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我和你做夫妻是生生世世,在精神,不在形体”———王器民给妻子的遗书;
“别让子规口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夏明翰给母亲的信。
在亲情与国家之间,无数革命志士选择远离父母妻儿,明知牺牲而无怨无悔地走向战场。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战斗之余,革命者只能将对亲人的思念埋在心头,溢于家书。可以说,革命者最讲亲情,最懂真爱。
三、《红色家书》之正己
“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方志敏。
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的殉道者”,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直至牺牲前夕仍然用手中笔顽强地坚持斗争,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的狱中绝笔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无比美好的”可爱的中国”。
四、《红色家书》之教子
“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我的孩子要替母亲继续奋斗”———赵一曼就义前给儿子的遗书。
赵一曼在牺牲前写给儿子的家书,其中包含着作为一名母亲的遗憾,为国牺牲的坚毅不屈,还有对幼小儿子的期望。赵一曼的家书让我们看到,我们不仅应该爱惜千千万万名烈士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和平与稳定的生活,更应该学习这些烈士不屈不挠、爱国为国的至上情怀。
是什么让革命先烈们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大义凛然?这都源自对真理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高度认同。新时代新使命,我们务必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珍惜岗位、珍惜时光,完成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切实将革命先烈矢志奋斗的理想变为更加美好的现实。
【《红色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色家书》读后感05-23
红色家书读后感05-26
梦见红色的包 红色包包06-04
红色作文03-09
红色的海洋作文11-17
梦见红色狐狸07-20
红色的回忆作文12-17
梦见红色果实05-11
梦见红色的地毯05-11
梦到红色的龙是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