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6-12 10:06:32
  • 相关推荐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1

  《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Germs,andSteel、,作者贾雷德*戴蒙德(JaredDiamond、,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

  为什么欧亚大陆的白人成为征服者、殖民者,而美洲大陆的土著民是被征服者、被殖民者?

  本书继承了“地理决定论”观点,但驳斥了种族主义论调。作者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是相对的。人类能够在欧亚大陆导致如今高度复杂的文明,定居农业的出现是重大转折点。农业发展水平高低不同,进而枪炮、病菌与钢铁帮助欧洲人打败新世界。

  全书共四个部分,共十九章。书籍脉络如下:

  第一部分: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讲述了历史上的“卡哈马卡的冲突”,解释了欧洲人向新大陆移民的原因:

  1、枪炮:以枪炮、钢铁武器和马匹为基础的军事技术;2、病菌:欧亚大陆的传染性流行病;3、钢铁:欧洲的航海技术;4、文字:欧洲国家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和文字。

  然而,本章留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技术是出现在欧洲一边,而不是在新大陆呢?

  第二部分:粮食生产的出现与传播。

  解释了第一部分遗留问题的`终极原因:动植物的驯化带来人口大量繁殖-->粮食剩余和剩余劳力-->定居农业&专业人才涌现。专业人才,也是形成集中统一、等级分明、经济复杂的社会的先决条件。

  第三部分:从粮食生产到枪炮、病菌与钢铁。概述了欧亚大陆征服美洲的重要因素的演变:

  1、病菌的演化:从密集人口所特有的病菌演化开始,欧亚大陆的病菌杀死的印第安人和其他非欧亚大陆民族,比欧亚大陆的枪炮和钢铁武器所杀死的多得多。2、文字的演变:从粮食生产到文字。作为“蓝图复制与思想传播”的载体,文字使得欧洲人迅速发起殖民脚步,非洲和美洲内的南北轴线以及生态障碍不但阻碍了农作物和家畜的传播,也阻碍了文字m.simayi.net传播,带来欧亚跟美洲的发展速度差异。3、技术的演进:从粮食生产到技术。农业的发展,导致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和阶级的分化,因为枪炮和航海技术在开放的社会更易于传播。4、政府和宗教的演变:从粮食生产到政治。定居农业提高了生产率,带来了食物剩余,养活了政治家。

  因此,征服的直接源动力:病菌、文字、技术、政治。

  第四部分:在5章中环游世界。讲述了各大洲的历史。

  欧亚大陆征服美洲大陆的原因理解如下: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而且规模更大、技术更稳定,却没有发现新大陆,因为中央集权巅峰的明代实施“闭关锁国”政策。

  世界很有趣,欧亚大陆的统一带来了文明的传播,但中国却因过于统一导致落后。历史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作者:Anna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2

  《枪炮、病菌与钢铁》

  ——贾雷德·戴蒙德

  《枪炮、病菌与钢铁》书籍简介

  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

  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不了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

  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会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为我们揭示了答案。

  读《枪炮、病菌与钢铁》有感

  所联想到的东西

  韩茂委

  生活在现今世界的人们或多或少能感觉到一种情况:欧美国家的影响力巨大,在国际社会上说话分量很重。确实,当前国际秩序是由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中的主导价值观是以自由、民主、平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价值观,全球性的国际制度安排也是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规范的特点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双重标准。请明鉴:现今国际秩序的发展在逐步冲击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观,可在短期内难有大改变。我们不禁要问:当前国际秩序为什么是西方主导?为什么不是第三世界乃至“第四世界”主导?这便是戴蒙德所问问题的另一种表达,“财富和权利为何是如此分配,我们在当下是如何经历的,为何不是以另一种方式?历史为什么不能是另一种样子,例如印第安人、非洲或澳洲的土著让欧洲人和亚洲人减少、臣服和灭绝?”作者从地理环境差异出发,探讨动植物驯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不同影响(枪炮、钢铁、病菌、技术和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等),由此导致了各大陆不同的命运(标志性事件是皮萨罗俘获阿塔瓦尔帕)。由此,戴蒙德反对曾经流毒甚广、影响深远的“种族优劣论”,人种差异对历史发展没有解释力(从历史上看,新月沃地、亚洲、非洲等地要比现今欧美发展早得多)。西方精心编织的话语迷惑了太多人,以致连高级知识分子都分不出真假。后殖民批评理论家赛义德强调西方话语的“压迫叙事”和“东方主义”,指出了西方剥夺殖民地人民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偏见,例如“神秘的东方”、“难以理解的中国人”、“贪欲的土耳其人”等。这种论述使得很多人相信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真的是“天选之人”,建立“山巅之城”、传播上帝的福音(其实是西方的价值观)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其实是一种文化霸权。这种固化的`观念形成了循环论证的恶果,因为话语即权力,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或没人重视,便只能甘居人后。西方巨大影响力更多的是因其物质文明的发达,而非精神文明、尤其不是制度文明的先进。全盘移植西方政治制度的结果只能是水土不服,中东战争便是明证。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西方的先进之处,这是我们要虚心、认真学习的。另一方面,也要警惕西方不良思想的渗透,保留本民族的特色。回顾人类社会的差异发展,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如果研究只是为了学术,便失去了方向。以上便是戴蒙德此书的现实意义。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3

  科普类书籍中比较有名气,很早以前看的,算是我从文学类转向社科类阅读的拐点,当时作为小白补习到不少人类史知识,但记得阅读感受很平常,够不上吸引,也不算无趣,现在再回头看,才明白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混乱感是为何。

  作者总能从饶有兴趣的话题切入,比如“为什么有些地区的农业发展会比另一些地区早得多?”,而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则是直接抛出“推断”:一是那个地区的民族文化影响;二是缺乏可供驯化的野生植物┑( ̄Д  ̄)┍

  接着围绕第二点,凭空提出一个“明显的`例子”——有些植物在一个地区被驯化了,在另一个地区却没有,还列举了很多北非、欧洲西部、地中海的“实例”,究竟是不是真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说。

  然后让人措手不及地跳到了下一个问题——怎么评估一个地区整个植物群驯化的可能性?看得我直挠头,怀疑中间看漏了一万字......然后又是“实例”——新月沃地(世界上最早的粮食生产中心),从气候条件、祖先作物种类繁富、自花传粉植物比例高等有利方面“论证”了新月沃地之所以为新月沃地。

  下面的剧情发展就脱离掌控了,我已经搞不懂为什么跳到了前面说的第一点——民族文化的影响,对于狩猎采集族群能否利用好人种生物学知识“操心”了好几页,再经新几内亚、美国东部、墨西哥的变脸节目,最后以印第安人的苹果谢幕,我就彻底晕菜了。

  我是谁?我在哪?我看这本书干啥?这一章要论证的是啥?结果是啥?

  评分这么高,大概是因为作者的论述都是建立在大量“研究数据和事实”之上,这些“数据和事实”在时间、空间上都离我们那么遥远,能判别这些数据真实性的人微乎其微,基于此制造出“权威感”便能让人心悦诚服,直呼“受教了”“学习了”吧。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4

  ——历史的自由与必然

  包玉杰

  历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其系统的记录。人类的历史是自由的还是必然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观点。如果说,历史是自由的,这也就意味着历史是人类主观创造的结果。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历史,人是历史的主宰者。而在历史中,少数精英往往支配着人民大众,因而“英雄”主宰了人,进而主宰了历史。结论就是:自由的历史就是英雄的历史,“舍英雄之外几无历史。”自由的历史也是偶然的历史,“希特勒的意外死亡可以避免二战。”如果说,历史是必然的,这就意味着历史是不可抗力的产物。也就是说,历史是先定的宿命。那么这个根本上塑造了历史的不可抗力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的回答。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是种族(基因)决定了历史,有些人种生来更聪明、更强大,因而必然地支配甚至淘汰其他民族。地理决定者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历史,有些人生在了土壤肥沃、物种多样、矿藏丰富的优越环境,因而必然发展得更加强大。不管回答如何,结论就是:必然的历史像一个自动运转的机器,按照规定好的方式运转,无需人力干涉。对于以上观点,我们逐一分析:历史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创造吗?如果希特勒“选择”了放弃侵略,二战会不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答案是否定的。人是自然的产物,总是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因此人的主观意志有多少可以成为现实,总是受到客观制约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历史不是主观的创造,而是实践的创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一战后的德国被民族复仇主义绑架,如果希特勒爱好和平,就一定会被另一个爱好侵略的希特勒赶下台。历史是种族角逐的舞台吗?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质,难道没有一个民族是天生优越的.吗?这个荒诞不经的观点必然遭到全方位的驳斥。现代人类是生物学意义上人属下的智人种,是同一种生物。不同民族的特质往往是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完全不足以说明民族天生的差异。真理是有条件的,汰劣留良的进化论思想一旦超越生物学领域来解释人类史,就必然变成谬误。历史是被地理环境所决定的吗?这个观点影响最广,需要深入地讨论。本书的大量论述似乎是环境决定论的绝好证据:适宜农业的地形和土壤、多产可驯化的农作物以及驯化牲畜的畜力让高产农业得以发展,农业与人口相互促进,形成人口众多、复杂庞大的农业社会,而亚欧大陆的对新大陆的全部优势——枪炮、病菌与钢铁等——都来源于此。因此本书给出的观点是:决定历史的因素是农业社会,决定农业社会的是农业,因此决定农业的产生与传播的因素,就是历史的“终极因素”。决定农业的产生与传播的因素,包括驯化上的“安娜卡列尼娜原则”和传播上的“大陆轴线效应”“抢先满足效应”。而前者却有致命的缺陷,我将在此指出。安娜卡列尼娜原则:要能得到驯化,每一种候补的野生动物都必须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缺少了哪一个必不可少的特点,都会使驯化的努力失败。这些特点包括:不挑食、生长快、温顺、不易受惊吓、群居等。因此可被驯化的的动物必须同时满足上述特点,而非洲、美洲、澳洲的动物总是不能完全满足条件,才会使这些地区缺少大型驯化哺乳动物,从而缺少农业发展必要的畜力。然而,作者在论述亚欧大陆动物驯化的过程中,又采用了进化论进行解释:动物的缺陷会被人为选择带来的进化而填补。因此矛盾产生了:为什么亚欧大陆人可以从凶猛的狼中挑选出温顺的狼,从而驯化出狗,而美洲人却不能从矮小的美洲驼里挑选出强壮的美洲驼,从而驯化成可以帮助运输和犁地的强壮动物呢?这种矛盾产生是因为安娜卡列尼娜原则预设了一个与进化论相违背的条件,即生物特征的不变性:凶猛的生物永远凶猛,因此永远不能被驯化。而进化论却是建立在生物性状可以通过基因突变以及自然或人为的选择而改变这一基础上的。总而言之,进化论与安娜卡列尼娜原则的矛盾,本质上是变与不变的矛盾,作者把两种观点归于一书,导致自相矛盾。这样一来,作者植根于动植物驯化的地理决定论就不足以解释农业,进而解释社会历史了。在驳斥了以上观点后,我们不禁想问:究竟什么才是历史的终极因素?如果生物的驯化与传播和农业的发展都不足以解释亚欧大陆的领先优势,那么近代以来的欧洲又是籍何以殖民全世界呢?答案来自历史唯物主义。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历史的基础。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组成生产力,所有制、分配制和人与人的关系组成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组成经济基础,社会意识形态和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成上层建筑。社会历史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但如果将此作为历史的终极因素,未免让人觉得过于抽象,尤其是这个理论要如何解释亚欧大陆文明与美洲土著文明的巨大差异呢?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所谓“终极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因素,任何一种因素都不能单独地决定历史及其一切细节——作者最后指出政治和文化对历史偶然性的影响,实际上间接承认了这一点——因此试图从人的意志、基因或者地理环境中找出一个决定历史的因素,永远都是在做无用功。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四个概念,事实上是在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无数的要素相互纠缠相互妥协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因此结论就显而易见了:亚欧大陆的发达,是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理等要素合力而成的结果。作者所论述的生物驯化与传播可以解释历史,但也永远只能解释一部分历史。但是,在上述的要素中,除了经济基础是决定因素外,其它每种要素对历史的影响程度如何,以及每种要素在经济基础构成中的作用如何,是仍待讨论的问题。作者对生物驯化和传播的溯源正是对解决这个问题的尝试。尽管不完美,但也足以使本书成为伟大的作品。回到开始的问题:历史是自由的还是必然的?答案是二者兼有。人是过去既成历史条件的承担者,所以历史是必然的;人是未来未知历史条件的创造者,所以历史又是自由的。缺少自由又渴望得到自由,生于必然又追求超越必然,这正是人类的伟大之处。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5

  本书的几个要点包括:能量、人口、地理出生决定论还有一些无关紧要的影响因素。

  能量:火,工具的使用,让人类在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中特立独行。特别是吃到熟食后,大脑的发达让人类走出非洲,在地球横行霸道。

  人口:人口是精髓,牛逼的结果就是数量多的急剧增长,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美洲和大洋洲大量的大型哺乳动物灭亡于人类的癌变过程中。按照作者的说法,非洲大型哺乳动物幸免于难的原因在于长期和人类共处,渐渐演化出躲避人类的本领(还记得赵忠祥老师那:当马赛人走来后,狮子们一哄而散,你才能知道,谁才是大草原真正的主人),其他大陆没有这个机会。特别是美洲和大洋洲这样的人类到达较晚的大陆。

  可捕食的对象的`持续下降,人口的急剧增长,是人类驯化动物和进行粮食生产的动力。而农业生产导致更多的剩余能量,可以养活更多人,人口够多才能演化出政权组织;人口够多,才能精细化分工,才为技术的爆发提供基础条件,才能拥有枪炮和钢铁;只有人口更多,才有机会让流行病盛行(人类的病菌来源于驯养的牲畜)……

  地理出生决定论:你牛不牛逼,你出生的环境就决定了,别期望太平洋上一个小岛上的土著建立通行全球的文明,一来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源(能量)让他们演化出足够复杂而强力的社会组织,二来他们人数太少。所以,历史大势是什么,你看看哪个地方人多地盘大就够了。

  一些一个无关紧要的因素:竞争、统一和分裂——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中国呢?因为欧洲有适当的分裂,给了历史进程很多可能,而中国长期大一统的思想,容易让个别人的想法左右历史进程。所以适当的分裂(不是过度分裂),特别是具有极大竞争和冲突的分裂,对于发展来说是有益的。

  竞争:一定要有竞争,才有突破和前进。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6

  各大洲的历史发展,公元前11000年左右是个合适的起点。因为在这个时候,上一个冰期结束了,美洲确认有人类定居——各大洲中最晚确认。

  人类起源于哪个洲?答案是非洲,时间是700万年前。500-600万年之后,人类开始走出非洲。能走出非洲,说明人类祖先直立起来、体型和脑容量增大,有足够的智慧和体力,合适的身体形态,能支撑人类长途跋涉,获取食物,繁衍后代。

  之后,人类继续进化,脑容量继续增大,智商提高,发明工具,狩猎动物。大约5万年前,人类发生跳跃式演化,进入现代人类的历史。发掘出的那个时期的人类骨骼已经是完全的现代人类;换句话说,人类在5万年来,身体的演化就基本结束,后边在人类身体进化完备的基础上,文明的演化迅速发生——发掘出人类的工具种类繁多:针、锥子、雕刀、鱼叉、弓箭、网、织物、壁画、雕像、乐器等。

  那人类发生跳跃式演化的关键是什么?作者认为是喉头的演化,给语言的产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我赞同这点:喉头演化——语言产生——族群中交流效率大大提高——智慧火花迸发——文明演化加速。原始人类整天靠手比划,交流效率太低,文明演化缓慢。神话、仙侠小说中妖物化为人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喉头横骨的炼化,能讲人话。

  图片注:黑猩猩和人类发声器官的比较。影响发声的主要因素是喉头在喉咙中的位置、卵圆腔的大小、以及舌头的大小等;A. 黑猩猩喉头的位置靠近喉咙上部,限制了咽腔的共振,同时限制了元音的发声,所以非人灵长类只能发出有限的嗓音;B. 而成年人类的喉头下降到喉咙下方的咽部,使得咽部共振腔得以打开,并能发出较宽范围的'元音。

  跳跃式演化是先发生在一个地区,再扩张到全世界;还是在各大洲同时发生跳跃式演化。目前还没结论,作者貌似倾向于后者。但从概率学上讲,除非人类进化是程序员设定的,否则各大洲同时发生跳跃式演化的概率太低;而前者的进化假设是相对合理的。

  这一章中有个很有意思的讨论: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过去有很多大型哺乳动物,比如巨型袋鼠、双门齿兽、巨型鸵鸟、猛犸象等,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生存了无数年,但在人类踏足之后不久,纷纷灭绝。而非洲和欧亚大陆上的大型哺乳动物至今犹存。为何?

  非洲和欧亚大陆上的大型哺乳动物与人类共同进化几十万至几百万年,充分了解人类的可怕,换言之,人类是它们的天敌,它们演化出躲避天敌的本领,从而顺利生存下来。而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的大型哺乳动物,从未经过类似的演化,天敌一来,毫无准备,只能走向灭绝。

  用现在的流行语讲,发生了降维打击。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7

  全书从生物,地理的角度,研究了各个大陆13000年的历史,采取提出问题,研究判断,得出结论的分析方法,对各大陆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类社会演变至今,有很多共性的规律,也有很多偶然的因素。为什么欧亚大陆社会比地球其他各大州社会更先进,这是由粮食生产开始的时间、技术传播的障碍和人口的多寡这3大因素的变化,直接导致我们所看到的各大陆之间在生存发展方面的差异,欧亚大陆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人类历史的繁华。以下为一些摘录:

  1.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2.能否利用驯化的动植物,最终说明了为什么帝国、知书识字和钢铁武器在欧亚大陆最早发展起来,而在其他大陆则发展较晚,或根本没有发展起来。

  3.大陆轴线走向的差异不仅影响粮食生产的传播,而且也影响其他技术和发明的传播。

  4.技术的发展是长期积累的,而不是靠孤立的英雄行为;技术发展依赖于许多具有特质的文化因素

  5.最优分裂原则”:创新在带有最优中间程度分裂的社会里发展得最快:太过统一的社会处于劣势,太过分裂的社会也不占优。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8

  闲扯,七月份过得很快,一方面在忙着离职,忙着和小恶魔回老家玩,忙着参加同学的婚礼,然后却没有时间完成七月份本该完成的任务,无法医治的拖延癌。

  《枪炮病菌与钢铁》是我在20xx年就知道的一本书,但是由于拖延癌的病症一直没有阅读一直到今年的六、七月份才读完。很幸运今年终于读完了,对于有些书越早读完对自己帮助越大。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主要是讲解了人类文明的整理演进,很详细的阐述了人类文明从非洲诞生然后演化成目前的这个现状的原因,对于书中的讲解的原因对于我来真的是脑洞大开,一方面是我从来没有去思考这些问题,二方面是我缺乏这种很系统的从各个方面来思考问题的习惯或者能力,以至于当别人问我问题时总是不知道从哪个方面来思考回答问题,所以对于我这个缺乏天赋的人来说只能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的阅读别人的成果,不断的总结,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

  全书主要围绕着一个问题而展开,“为什么是欧亚大陆统治全球,而不是人类的摇篮非洲或者是幅员辽阔的美洲。”当看到这个问题是我感觉有点耳目一新,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是现在的这种情况呢?非洲是人类起源的摇篮,如果从时间的纬度来说,非洲那边是人类的最发达的地方呀,总不至于是现在地球上最贫穷的地方吧?黑人难道比黄种人、白种人智商会偏低?从现在的目前黑人在各个领域所取得成就很明显这个观点也站不住脚。如下是我对作者对于这个问题解释很浅显的总结。

  人类是大概起源非洲,因为那是地球处于冰川时代,那时的海平面远远的低于现在的海平面,从而人类从非洲在几十万年的时间不断迁徙到各个不同的地方。按理来说既然人类都起源于非洲,属于同一个物种,所以从平均智力上来说应该是一致的,但为什么会造成千差万别的情况呢?主要是由于各个地理环境造成的'。非洲大陆物产丰盛,对于早期人类来说主要捕获其他猎物就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而对于迁徙到中亚地方的地方由于相比非洲大草原纬度比较高,一方面猎物相比非洲偏少,且其他可食用植物也偏少,从而使早期的人类慢慢的掌握了训化植动物的方法(注意,训化植物并不是当时局部地方所特有,其他地方也能独立的发展训化植物的方法),由于训化植动物的不断地发展、演进,逐渐的形成了只要少量的农民养活多人,以致有部分的早期人类从简单的耕作种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发明创作,从而进一步的推动人类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归根结底,农业的发展人类技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那为什么最终统治全球的是欧亚大陆而不是非洲或者美洲、欧洲土著呢?作者主要是从地理环境来解释,非洲是一个主轴线是南北方向,且中间隔着难以跨越的撒哈拉沙漠,而南北美洲相对于非洲南北轴线更长,中间隔着难以逾越的安第斯山脉,至于澳洲只是大海中一个孤岛,而欧亚大陆主要轴线是东西方向,且中间东西方没有特别大的天然屏障。由于纬度跨越过大且由于自然上的固有屏障,造成人类文明的交流特别困难,一方面表现在作物上的传播,由于温度相差太大动植物难以适应,二方面由于自然鸿沟的存在造成人类文明的传播所需要的时间特别的漫长。而亚欧大陆却具有天然的优越,自然条件适宜各种不同动植物的生长,总体纬度都差不多,并且纬度处于适合,再加上畅通无阻的地理环境,文明的碰撞变得更加的便捷,量变最终导致质变,当非洲还是一个个小部落时,欧亚大陆已经诞生的超大型的国家政权。欧亚大陆大陆存在种类繁多的动物,并且很多动物已经被训化成人类不可获取的“伙伴”,为欧亚人提供蓄力以及乳肉类制品,人类和动物的朝夕相处,病菌不断的“交流”,从而造成两者的免疫能力不断地提高(抗体的形成)。而美洲相对于欧亚大陆则完全不同,动物种类很少,没有欧亚大陆得天独厚的环境。当地理大发现时代来临时,造成欧亚大陆的疾病传播到远远没有做好准备的美洲,造成大类的美洲人死于欧亚人携带的疾病。

  对于“为什么是欧亚大陆统治全球,而不是人类的摇篮非洲或者是幅员辽阔的美洲。”这个问题上面比较清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达尔文所总结的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就是地理环境选择的结果。但为什么是欧洲人而不是曾经创造丰硕灿烂文化的中国人或者印度人?从整个中华历史来说,中华文化慢慢的从弱小慢慢的走向强大然后一直徘徊不前的情况,但皇权却从散沙般走向空前的强化。由于中国很早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国家为了维护统一统治的需要,会采取“愚民”或者抑制思想产生的政策,并且可能会摒弃一些先进的技术(从火药是中国发明出来,后面发展情况就可以得知),而欧洲由于地理屏障的存在,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当一个国家新的思想产生以致生产力大大的提高而另外一个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也会采用这个思想,所以从整理上来说不会抑制思想的产生,从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中西方科学技术方面差距会越来越大。虽然欧洲历史上也存在很多次几乎快统一欧洲的情况,例如希特勒、亚历山大,但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文明究竟是伟人创造还是渺小的小人物呢?我觉得文明终究是小人物诞生的,大人物只是对文明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伟人例如牛顿,爱因斯坦貌似是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果,但终究是站在了由很多渺小的小人物组成的巨人肩膀上,正由于他们的小小进步造成了最终的一大步。但历史具有太多的偶然性,据说希特勒在一次车祸中只差一点点就丧生,如果希特勒在那次事故中死亡了,那是不是不会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呢?但可以确认的是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相对论最终还是会诞生的,只是那是时间的问题。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9

  这本书解答了我很多关于历史的疑惑,值得认真拜读。

  作者写书的起因是为了解答新几内亚人关于一个问题的疑惑:为什么同样是人,西方国家在近代却发展迅速,成为了优势人种,而新几内亚人仍然停留在原始的社会形态,落后很多。这个其实放到中国人身上也是一致的:为何我们在近代的发展历程中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作者翻阅了大量资料,了解了人类起源及发展史,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答案:地理环境最终影响了人类的演进史。我们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国,而事实上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最早都来源于古巴比伦王国,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人类文明主要起源于中国(公元前7000年以前)和两河流域(公元前8000年)。可是据考古了解,地球上的人类祖先来自于500万年前的非洲,那为何不是非洲成为文明的中心,反而是其迁徙的后代在两河流域和黄河区域创建了璀璨的文明?经过对比,作者发现,在这两个区域有世界上最容易驯化的植物(大米、小麦等)和动物(牛、马、羊等),这些动植物的驯化使得农业发展,从而使原始狩猎部落的人开始定居。而居民的出现使得国家文明和其他手工艺者得到发展,反过来进一步促使文明进步。反过来,非洲地区缺乏可驯化的植物,动物尽管很多,但是大部分也只能驯服而不能驯化,因而最终阻碍了文明的出现和发展。

  同样,美洲、大洋洲也是一样的问题,特别是动物。()人类早期的祖先迁徙到这些地区时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狩猎技能,而那些从未接触过人类的动物并不知道害怕和防范人类,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遭到灭杀。可驯化动植物的缺乏使得美洲土著长期处于落后的社会形态之中。

  除了影响这些文明出现的因素,我们还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何两河流域的文明迅速扩散到了以色列、埃及、印度、希腊和西欧地区,却没能传播到非洲、美洲?仔细了解下,就会发现早期的人类传播手段是有限的,无法跨越时空的界限,这导致非洲、美洲本身是一个南北分布的地形,这使得在一个地区驯化的动植物往往无法快速传播,只能局限在一个局域内,从而阻碍了文明的交流和互动,降低了发展速度。

  同样的'逻辑也可以解释中国近代的落后:中国本身的地形不像西欧地区一样被分割成小块,使得中国较早的出现了统一的文明帝国,在几千年的帝国更替中,中央集权变得越来越牢固,一方面这个可以强化国家的力量,另外一方面也使得国家由于缺乏外部竞争而失去了探索的压力,走向了闭关锁国的道路,最终在近代科技的变迁中丧失了优势。

  整本书围绕着这些观点做了大量的调查和数据统计,尽管可能存在一些牵强之处,但瑕不掩瑜,分析的思路和逻辑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10

  为什么是欧洲大陆征服了美洲和非洲,为什么不是印第安人等消灭欧洲人和亚洲人?作者认为决定各地区的发展的因素与人种无关,而是与生存的环境有关。

  不同的气候决定了可以驯化的植物种类和数目的多少,从而又决定了可驯化的动物种类的多。足够多的驯化植物和动物提供足够多的卡路里,使得粮食有大量的剩余,促进人口的大量增长。圈养的粮食与动物又决定了人类从狩猎游牧的方式逐渐成为定居聚集的生活方式。人口大量增长,粮食有剩余使得供应专职人员成为可能,于是,技术发明、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文字得以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人口的增加。文明由于环境的南北轴线或者东西轴线不同,使得传播的难易程度有所区别。

  由于人口稠密且聚集的生活方式,加上人与动物亲密接触,这为致命病菌在人群中流行提供基础。欧亚大陆人口的基数大,一次次致命病菌的接触产生的免疫力,这成为了以后摧毁屠杀各种土著人的重要原因。

  当欧亚大陆的文字、战马、枪炮、病菌全都准备好的时候,印第安人等存在的新大陆就这样被占据,土著人被无情宰割。

  本书通过大量的论据论证作者的观点,可读性强。作者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事例与对问题的深度剖析,引导读者跟着作者思考,最后再得出结论。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11

  初读这本书是因为读《穷查理宝典》有引荐,所以接触此书,说此书能够扩大人的视野,增加人们思考的角度与深度。抱着这样的心态当即下单买书,也正好是新冠疫情肆虐,所以加大了对于此书的兴趣与好奇度。开始疑心病毒的扩散属于人为因素,但是一切的认知都需要证据的支撑与堆积,事实也是像镜中花与水中月一样,必然是需要经过一层层、一片片的拨开虚幻认识真相。抛开病毒论与国家的因素,我们就根据自己的认知自己寻找自己心中的答案吧。

  我们先来扒拉扒拉这本书中讲的是什么,借助耶利的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求知与问答,此书展开讲的是人类的起源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区别,结果由以下原因。

  一、地理位置的不同。根据考古发现的新月沃地、中国、美国西南部等地是目前考究出来的最早一批的人类发祥地,这些地方气候湿润,雨量丰富,光照充足,适合动植物的生长。

  二、地理走向不同。美洲、非洲是南北走向,在同一纬度的经济发展过于狭隘,并且某地的作物发展在南北传播方面受限,南北之间的气候传播环境受限。

  三、物种多样性。欧亚大陆的适宜环境催生了多样性的植物和动物,这样给训化、家养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且这些地方的物种多是性情温和、体型适中的哺乳动物,如猪、羊等。在植物方面培养出来的大豆、小麦、水稻等,富含高卡路里的植物,能够养活更多的人,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四、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多的粮食提供让人们改变了生活方式,之前的狩猎移居的游牧生活变为定居的生活,这样妇女的生育周期也会变短,之前游牧生活至少半年才能生育,由于过剩的粮食产量是的有人看守粮食,并且能够养活更多的人,滋生出来手艺人、官员和军队的出现。

  五、钢铁枪炮的出现。钢铁枪炮的出现使得力量碰撞的天平的倾斜,最著名的是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于1532年11月16日以168名现代社会的队伍打败印加部落皇帝阿塔瓦尔帕带领的8万军队,手持棍棒的印加人面对西班牙征服者无疑与绞肉机碰撞。钢铁的出现与演化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与进步,社会关系与制度的进一步催生。

  六、病菌的产生与应用。病菌的产生缘起于驯化的家畜,他们给最先训化它们的人带来了便利与生产力的提升,但是随着接触的日益亲密也把自身的病菌衍射到人类身上。最先的接触带来了病菌的繁衍与人类的死亡,但同时由于群体的增多也产生了抗体,进行了免疫。随着认识的深入和病菌的免疫他们把这些病菌带到原始部落进行释放和摧毁,原来土著居住的地区成了侵略者的乐园,原来的土著则被奴役。

  七、文字的产生与传播。文字的产生最开始有4000多种,随着各地的分散居住,相互沟通的'便利产生了各自沟通的工具。根据人类语言的发音与语种的传播,进而推断出人类迁徙的轨迹,语言的融合也对相互之间的沟通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的语言遗留也给之前的殖民做了铁一般的佐证。

  八、制度的作用。人类的发展是从部落—酋长领地—国家,这三个阶段进行进阶的,而到了国家这个阶段又产生了不同的制度。优越的制度能够给国家带来快速的发展与生产力的提升,例如古代的中国遇到一个好的皇帝鼓励生产、发展创新能够带来繁荣盛世,如康乾盛世;但是如果遇到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则会带来退步与落后,如清朝后期。不过到现代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又让我们是沉睡的国度再次腾飞。

  读罢此书最大的收获就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单一的角度进行考虑与研究,因为影响一个事件进程的因素会有很多,事件的发展趋势也是曲折性前进的,总是走三步退两步再走三步。学会逆向思维,反过来思考问题,推出问题的本质,这个过程中要剥离一层层的假象与障碍,探得最接近事件的真相!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12

  最近的爆款新闻应该非基因编辑婴儿莫属了,相比之前知乎4000万热度的第一话题,这一话题的过亿热度明显说明了大家对这件事情的关注度。一时间,新闻,朋友圈,群聊到处都是关于这件事情的讨论,然而很少有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想到最近看的一本书,我想我能不能从这本书所讲的内容给大家一个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呢?

  在我看到的观点里,大体分为这么几类:一,科普类,这一类讨论一般包括基因编辑是何物,技术层面上的难度,国内国际的态度等内容,可以说,这种讨论是很负责任的,它向我们科普了我们不熟悉的领域,让我们能够更准确的了解基因编辑这一技术。二,猜想类,这一类的讨论一般有点天马行空,没有一套合理的逻辑,只是胡乱猜测,大都用“如果···那么···”的句式,然而,这种猜想要么没有现实依据,要么陷入“滑坡谬论”;三,咆哮类,这种观点一般只是抒发自己的情感,要么是真的愤怒,要么是看到大家都愤怒自己不愤怒不好意思于是跟着愤怒。凡此种种,我感觉大家都没有说出为什么基因编辑会让人们如此狂躁,只是在跟风讨论而已。想到最近看的.一本书,所以我想从这本书的一个角度去解释基因编辑的危害。

  这本书叫《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这本书涵盖了很有意思的很多观点,我们只讲与基因编辑有关的一个:病菌在人类文明中的影响。我们从一个例子开始。在我们的印象中,欧洲人征服美洲屠杀了无数的印第安人:剥人皮,堆积成山的尸骨,现在在美洲的印第安人已经不多了。现在我告诉你:与传染病杀死的印第安人相比,欧洲人的屠杀简直不值一提。传染病杀死了美洲95%的土著。比如,1520年,天花随着一个受到感染的奴隶来到了墨西哥,由此产生的天花杀死了阿兹特克一半的人口,包括他们的皇帝,到1618年,墨西哥原来20xx万人口急剧减少到160万左右。

  这一事件是如何产生的呢?因为在欧洲人航海开始前,美洲是一个封闭的大陆,他们的人民是缓慢经过几千年自然选择的,由于美洲没有牛这种家畜(天花从牛传染到人身上),所以他们没有抵抗这种病的抗体。当天花来临时,所有的人基本只能死亡,运气稍好的%5的人口由于抵抗力强,产生了抗体,活了下来。

  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从中国或者中亚传到欧洲的黑死病,在1346年到1352短短不到十年时间杀死了欧洲四分之一的人口,有的城市的死亡率高达7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流行性感冒杀死了2100万人;

  在这一串串数据背后,我只想说明一件事情:当生存环境剧烈变化时,人类只有以超高的死亡率为代价才能度过这次危机,放在我们身边,生存环境的剧烈变化可能就是基因编辑。

  本次事件中的基因编辑是为了免疫艾滋病。我们不妨想一下,这会产生什么后果。他们长大后知道自己不会得艾滋病,无视这一疾病带来的种种畏惧,然而其他没有免疫艾滋病的人,可能会因为他们的行为染上艾滋病,这会不会产生一种“屠杀”?幸好艾滋病有两种,他们只免疫一种。这一顾虑可以取消。然而,他们的基因是突然加入到人类基因库中的,经过编辑后,有没有损坏?有没有产生新的变异?这些会不会产生新的疾病?我们不得而知。所以说,基因编辑,令人畏惧。

  所以说,一个好的科学工作者应该有广泛的涉猎来健全自己的人格与世界观,如果只知道“术业有专攻”,视野难免狭隘,很多东西会看不到。这样付出的“代价”,可不是他一个人就能付得起的,得全人类替他买单。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13

  《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读了快两个月的书我终于读完了,可以说这是我今年读到的我最喜欢的书。刚开始我以为是讲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发展历程顺便讲点人类学史的,但是读了之后显然有些“标题欺诈”。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讨论为何各个大陆的文明发展的如此不均衡以及为何某些文明要比另外一些文明更发达,首先要说的是本书的写作逻辑我个人非常喜欢,前三部分以一个一个元素为主要内容(如植物驯化、动物驯化等)第四部分将这些元素应用到对各个文明的分析中,逻辑非常的清晰。

  作者认为,不同社会之所以在不同大陆得到不同发展,原因在于大陆环境的差异,而非人类的生物差异。只有在能够积累粮食盈余的'稠密定居人群中,也就是依赖公元前8500年左右出现的农业崛起作为粮食来源的人群中,才有可能诞生先进技术、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和其他复杂社会特征,才可能发展出枪炮、病菌与钢铁。所以农业生产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我认为如果在这本书之后看《人类简史》的话,会对人类史产生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其中比较关键的三个节点是: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具体就不展开说了。总而言之,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因为它远远不止是人类史或者社会学这样的词就可以概括的,同时,本书还具备很多引人思考的现代意义。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14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于1997年第一次发表小说《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并且借此获得了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以及众多学者的关注。

  作者在小说内通过生物,地理,及其他领域的科学仔细探究了人类社会文明于历史的发展走向并且揭发了现今社会动态的根本缘由。

  为什么西班牙殖民军会如此简单的占领美洲?为什么欧洲的经济与人文发展能够超前于别的社会?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现代社会的不平等??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试图从人类最原始的时候开始通过生物及地理学的.知识来解释所谓的“西方优势”。

  作者在小说中强调了欧亚大陆所拥有的优势—多种类的植物以及可驯服的动物,以及这些优势对古代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因为拥有了足够的资源,社会渐渐开始精英化。例如在中国,欧洲和中东等地区的发展相比于美洲及澳洲要快速许多。但是由于欧洲大陆的地理分割,使得欧洲的政权极度分散化,这样使其文化发展变得更加自由。

  相较而言,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地貌平坦,政权集中,统治者更倾向于闭关锁国,导致了行为思想的发展缓慢。在小说被发表之前,社会普遍认为是欧洲工业革命造成了现代文化的差异与不平等,甚至一些理论含有种族歧视的成分。这本书的发表改变了世界对历史与社会的简介。

  对我而言,这本书使我学会了如何抛开历史中具有误导性的原因,去寻找事物发生的根源。根据这本书的总结,我在读完以后经常会把地理及生物的结论延展到更多事件上,比如—研究不同地理环境造成的政治系统—甚至可以试图去推断现代社会以后的走向。

  在阅读完一本长达五百页的逻辑推断以后,我学会了如果有效的在平时讨论中使用证据和推理,在生活琐碎的阅读—新闻,报纸,小说,课本—中找到异曲同工的地方,以及有效的分解一件复杂的时间从而找到造成事物的起因。这些生活中的智慧在我的成长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让我意识到了单单一本书带有的内涵和能造成影响的能力。正如林语堂所说,看书就像是吃饭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爱,也会从不同食物中得到不同的营养。

  的确,读了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就像慢慢地吸收了一碗浓浓的鸡汤,不但在品尝的时候觉得味道鲜美,喝完过了很久也依然回味无穷。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15

  读完《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我首先对作者的工作和经历很好奇,具备什么样的知识人能够写出这样集历史、地理、生理、哲学与思想于一体的书?去年读了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系列,感觉能够写出类似书的人,首先要是一个领域的专家,而且还不仅是一个领域的专家,比如尤瓦尔·赫拉利的专业是历史学,那贾雷德·戴蒙德究竟又是什么专业呢?

  贾雷德·戴蒙德首先是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有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和剑桥大学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二十几岁时,他的职业发展到鸟类学和生态学,并在新几内亚地和周边岛屿长期进行科学考察。现在,他的专业是环境史,并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地理学教授。

  其实,我觉着作者都不用发力,就轻松的对自己平时工作和经历的`做个总结和感想,加上本来就是学文学的,写出的书偶然也必然畅销了而已。如果作者能够写本自传之类的应该也能畅销。

  全书讲的不是某一个观点,而是一系列的关于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一部分地区的人类能先获得先进的技术的思考、推理,然后上升到哲学细想层面更多的思考。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枪炮、病菌与钢铁》有感01-20

钢铁岗位职责01-31

钢铁是怎样炼成读后感01-03

《钢铁长城》读后感01-19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12-1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06-15

钢铁是怎样练陈的读后感03-09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03-04

钢铁企业述职报告02-14

钢铁企业环保标语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