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6-02 12:18:44
  • 相关推荐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1

  一个舞台,上演着两处不一样的戏:一古一今,一悲一喜;看似冲突重重,其实暗含玄机。

  电影处理的很有技巧,能够说是很经典的一种安排。戏中戏的结构,可能已经被很多人用过,但是这个电影用一种撞击中的人生交错感来影射现实的方式,还是很有独特的视角的。戏:逃离现实的冲动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却在一个剧场排练。本身双方在场地方面就有冲突,又加上题材和风格的迥然不一样而造成了更大的裂痕。巧的是,两者在某些方面竟然还有契合的部分。暗恋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被动和痛苦的事情,虽然在心中保留着那份爱恋是完美的,但是对于人生来说,其实是一种遗憾。于是,年老的江滨柳仍然想要寻找云之凡,那个让人心动的女子。而在桃花源中,那个落寞的老陶,被带了绿帽子而误入仙境。两个故事虽然处理的方式不一样,一个是喜剧,一个是杯具。其实表达的都是一种遗憾与对现实的逃离。江滨柳要逃离动乱的现实,要寻求一些完美的东西。而老陶也要逃离开悲惨的境遇,来到人间仙境去找寻一种心灵上的平静和解脱。

  两个戏共同在舞台上谱写出一个悲喜交错的人生大戏,可为之一叹。梦:完美的象征那个美丽的桃花源,就是每一个悲哀失落之人的梦中仙境。这个似梦似幻的地方,有着无穷的吸引力,绚烂的色彩和宁静的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心生向往。其实这个梦境也就是戏剧本身能够带给我们每一个观众的一种东西。虽然受着舞台的限制,但是梦境却依然能够清晰呈现。那个梦回过去的江滨柳,在一种时空交错中与云之凡相见,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梦幻。

  那个悲哀的老陶,在充满梦幻色彩又飘满花瓣的美景中,见到了酷似春花的白衣女子,是一种完美愿望的寄托,也是只能在梦幻中实现的情景。所以,两个在同一舞台展现的故事,当花瓣飘落,微风吹起的时候,造梦的时刻就到来了,此时,不管是那一部戏,其实都能够在这一刻到达一种情绪上的交融。还有,那个不断出现的疯女人,找着一个不明白是否存在的男人,或许也是一种寻找梦中之人的象征。我们或许会猜测她是由于暗恋这某一男子,或许只是做了一场梦,见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人。电影并没有给我们交代,但是,个中含义还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自我去体味。人生:悲喜交加的大戏或许电影就是想给我们暗示一种人生的存在方式。舞台也就是人生的平台,有笑中带泪的喜剧,也有苦中作乐的杯具。悲和喜其实并没有个性的定义,所谓的杯具和喜剧,只是相对于某些人来说的,但是其实每个人心中的评判标准和立场不一样,对于这种结果的认识也就不一样。就像老陶,我们觉得他很可怜,其实也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我的安稳。

  江滨柳虽然和可悲,但是他其实也是有着安定的家庭。人生无法完美,我们的人生就像是一个硕大的舞台,各种不一样风格的戏都在上演,有苦有甜,有笑有泪,或许才是人生真正的含义。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2

  看完这个电影版话剧,我们跟随着镜头,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暗恋桃花源》。矛盾的冲突和协调,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从矛盾的冲突和协调方面来说。不论是作品本身的音乐与布景还是人物的性格。首先,从作品本身来看,暗恋与桃花源两个不一样的剧组,一个“杯具”,一个“喜剧”,两种截然不一样的舞台效果,但是作品本身将其音乐处理的很好,在两个剧组换场的衔接处,音乐的轻重缓急处理的十分好,既不会让人感觉突兀也不会太平淡而显得乏味。而且在开始的时候暗恋剧组的音乐节奏缓慢,桃花源剧组节奏则明显欢快,转而到后半场则恰恰相反,变成暗恋剧组节奏激进,而桃花源节奏趋缓。这也在剧情上给人一种带动。之后,在人物性格上,也有体现出矛盾的冲突与协调。作品的前半段,老陶是一个处于焦躁中的人物形象,而春花和袁老板则是爱意浓浓,人物表现力比较平缓。然而,老陶在经历了桃花源之后,像是受到了某种熏陶,或是被桃花源的气氛所感染,人物性格便变得舒缓,给人心平气和的感觉。而相比较下,春花和袁老板生活在一齐,经历了相处的磨合,不仅仅没有过上想象中的生活,反而是变得落魄潦倒,从而人物的性格爆发,十分具有表现力。这也是体现了矛盾的冲突与协调。

  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方面来看《暗恋桃花源》。暗恋剧组,江滨柳和云之凡的感情。桃花源剧组,春花和袁老板的最初梦想,甚至是那个一向在寻找刘子骥的`疯女人。

  首先,从暗恋剧组来说,开头,江滨柳将一切都计划好了,那些信,那些爱意。在他的理想中,他和云之凡在一齐只是时光的问题。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云之凡没有回来,而他也没有联系上云之凡,过往的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在他重病之时,最后,他见到了云之凡,但是,不仅仅是他,我们也都同样意识到了,一切都不一样了。他有了妻子,而云之凡也嫁人了,他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各自的孩子甚至子孙。我们都不是当事人,不明白江滨柳的心理,但是,设想一下自我在当时的情境中,那些感情或许我们也能体会一二。云之凡在江滨柳的心目中,可能不单纯只是年少时的爱恋那般简单,那是他的青春,是他的冲动,是他年少时的梦想与憧憬,那是一些比简单的感情更重要的东西。另外,我觉得江滨柳对于他此刻的妻子也不见得是没有感情的,或许那是比感情更让那个人割舍不断的,比如亲情,比如职责。之后,再看桃花源剧组,春花和袁老板之前对未来有着多么完美的向往,有孩子,有欢笑,只是现实让他们变得穷困,堕落,所有的所有都不是当初设想的那个样貌。而老陶去了桃花源,他才是最后真正的胜者,他经历了比现实完美的桃花源,被现实逼迫的看清了现实,这才是我们的社会想要让我们学会的。而疯女人,她一向在寻找刘子骥

  ,但是刘子骥却从没有出现过,刘子骥好像就是那理想一般,让人不断的寻找,而往往就是以找不到这个结局收场。导演在此处想要告诉我们的大概就是这样一种心境吧。

  最后,我想要说,作品和现实还是不一样的,现实往往比作品表达的更复杂,更残酷,但是我们不得不应对。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更高于生活。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以上就是我对于《暗恋桃花源》的一些理解和想法,谨代表个人观点。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3

  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描述世界,并不完整,或者说,这只能描述生活的世界,因为,思念世界里的时空与生活世界中的时空并不一样。在思念的世界里,时空可以是停止的,正如《暗恋桃花源》(电影版)中江滨柳对云之凡的思念几乎都停留在了那个离别前的夜晚,彼此寄托思念的方位定格在了昆明和上海,殊不知,两人共同生活在台北已经将近40年了,只是,并没有相遇。

  《暗恋桃花源》是一本错乱的电影,《暗恋》和《桃花源》两个剧组同时在同一个剧场排练,电影的时间轴也忽地从江滨柳和云之凡的现代版离愁与老陶、春花、袁老板的三角恋之间来回跳跃,甚至,出现了两个剧组同时使用剧场,双方台词串在一起的画面,期间,还不时插入一个寻找刘子骥的失落女子在剧场里上串下跳。

  关于这种错乱,导演赖川声在接受杨澜采访时表示,生活本来就不停地受到各种干扰。个人生活如此,体制建设又何尝不是,总是在各种变化的制约因素中寻找暂时的平衡。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其实是不存在的,正如老陶在桃花源看见形似“春花”与“袁老板”的夫妻俩一般,那种美好是不真实的。

  思念与生活的不同,在《桃花源》这场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思念春花的袁老板,当他们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时候,许多美好的理想都成了空谈,就只剩下赌博与争吵。思念是属于意识形态的,生活却是具体的。思念时,记忆常常帮助人们自动去除悲伤的部分,而生活中的悲伤常常蒙蔽了人们的双眼,掩盖了许多幸福美好的`时刻。

  《暗恋》剧组导演对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思念,使他总是对演员诠释江滨柳和云之凡的表演不满意,尽管大家已经非常努力。江滨柳因为40多年来的思念,终于在报纸上刊登了寻找云之凡的寻人启事,终于见面时,不知所措的旧情人只能淡淡地拉家常,最多用“我写了很多信去昆明”与“我写了很多信去上海”表达40多年来的思念。

  思念的世界与生活的世界终究是不同的,是不可重叠的。思念的人不一定生活在一起。如果两者重叠,也许,只能成为那个终日寻找刘子骥的失落女子一般,疯疯癫癫的了。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4

  上周末有幸观看了中国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的经典话剧《暗恋桃花源》。剧情我就不在此赘述了,只想说说自己看后的感觉。

  我一向是对悲剧不感冒的,也许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但我确确实实不喜欢看悲剧,所以《暗恋》看得我是挺无趣的,毕竟这样类似的故事也看得太多了,而且大段大段琼瑶式的的台词,尤其是刚开场那会儿,琼瑶的一塌糊涂,受不了。

  《桃花源》是喜剧,所以我对它的兴趣高一些,更何况有何炅谢娜这两个活宝,想不笑都难啊!但是意外的惊喜来自老陶的扮演者俞恩泰,就是《武林外传》里面的“关中大侠”吕秀才,初入桃花源时的一句:“哇塞,芳草鲜美;我靠,落英缤纷!”实在是太经典了!看《武林外传》的时候就觉得他和佟掌柜俩人身上最有料,是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这次看了他在话剧中的表现,发现依然是最出彩的一个,不愧是上戏硕士啊,功力的确深厚!其实我觉得《桃花源》表面上是一出热热闹闹的喜剧,本质上实际是一出套在喜剧套子里的悲剧,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笑声中会有苦涩的感觉。尤其是最后,老陶本来已经在桃花源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却因为仍然无法忘记春花,回到武陵,想把春花甚至袁老板都带到那个人间仙境去。但是武陵的一切已经物是人非,老陶原本应该是丈夫的角色,现在却成了局外人,即便如此,他一心想的还是要和故人去分享那个完美世界。热闹的开场,寂寥的结局,老陶的悲哀用嬉笑吵闹的'喜剧形式表现出来,反而更让人平添了几分隐隐的心痛。

  另外还想提一句,那个不时出现的白衣女子,口口声声要找的刘子骥,和《桃花源记》中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提到的那个人名字一模一样啊!这也是我几天之后才想起来的,但是还是不懂她的串场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哪位能给解释一下?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5

  在《暗恋桃花源》中,我们应该可以看到两种话语权的斗争,《暗恋》所代表的传统正剧话语受到了《桃花源》所代表的解构性话语的挑战,将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话语放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斗争,正如巴赫金所说:“自我“永远无法获得完全的自主性”,每一种话语都试图在与别种话语的交谈中“成为标准的、特权的话语”。而在《暗恋桃花源》中,这种话语的斗争直接体现为谁占据“舞台”,谁成为权威话语。甚至到了最后,导演干脆让两剧发生正面冲突:

  “桃”导演:我好好一出喜剧,被你们弄得乌烟瘴气的……

  “暗”导演:好,老弟,你不说我还不好意思说,我看你的喜剧,我好痛心啊,我最崇拜陶渊明了。

  “桃”导演:好好好,没有关系,你不讲我也不讲。我看你的悲剧我很想笑。

  “暗”导演:什么话

  “桃”导演:什么话?你自己看看,一个快要死的病人,从床上爬下来,嘴里哼着歌去荡秋千啊!这叫什么玩艺儿!啊?还有山茶花,山茶花怎么演?你现在演给我看,你演,你演!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已经清楚的获得了导演发送的信息,那就是,他所要讲述的,与其说是关于幸福的问题,不如说是更深远的关于文化的问题,由此我们说,《暗恋桃花源》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寓言。

  让我们从电影的`镜头和布景入手去进一步解释这个问题:

  在《暗恋》中,色彩暗淡沉重,顶光使用逐渐减少,侧光增加,给人凝重又真实的感觉。而当影片进入到《桃花源》时,色彩顿时转为明快夸张,多用绿,粉红,蓝色系,使用全光,少有补光,这种非写实性的光色设计和大量的正面长镜头突出了剧场感。而《桃花源》的布景则采用传统的山水画,这样的设计充分运用了中国文化传统符号,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意识,也是台湾外省移民心中的家园形象,是一个美好的“中国“形象”。但当观众发现这样和谐的布景上有一块完全的空白的时候,文化上的断裂感就以直观的形式出现了。在这里,我们实际上看到的是中国人共有的传统文化意向被割裂后造成的景观。凝滞而沉重的历史和虚幻的未来同时呈现在了观众面前,也就是接受美学所津津乐道的召唤结构。而在赖声川那里,这个裂痕也就是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对比和呼应,而这种呼应不但是台湾和大陆关系的隐喻,也是历史和未来的隐喻,正是基于这一点,才使《暗恋桃花源》获得了更深远的意义。

  如果要解读《暗恋桃花源》,那语言也是一把不可获缺的钥匙。

  我们看到,《桃花源》刚开始是老陶在开酒瓶。这酒瓶有瓶盖但就是打不开。老陶说了一系列的“什么”——“这叫什么家?这叫什么刀?这叫什么饼?”而到了桃花源之后,老陶又发现,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竟连自己也说不清楚。这正是雅克布森所谓人类换喻能力的失灵,而其背后所体现的恰恰是索绪尔对于语言共时性的理论。我们注意到,当武陵和桃花源都只成为所指的容器的时候,其中任何的词语都可以被取代,而这种取代则意味着对于《桃花源记》这样的经典的符号偷换。即使一个人对于周围的事物的都说不出来,形容不上来,这些事物也依然存在,变化的仅仅是事物的名称。这样,就可能形成一种失去语言的历时性后重新凝结的共时性。赖声川的尝试在于,用历史切割历史,进而形成新的共识。这就使得《暗恋桃花源》在讲述贝尔托鲁奇“个人都是历史的人质”这一命题的同时获得了一种向外突破的张力。我们注意到,桃花源人恰恰是武陵人的后代,这样的设计也就有了非常明显的意味,那就是:向前看。而影片中两个话剧占据一个舞台时因为搭错词而造成的互相诠释、对峙又互相攻击的情节则是对布莱希特理论最彻底的贯彻:“间言之,不能让观众陷于神志昏迷的状态,给观众一种幻觉,好像他们所看到的是一个自然的、没经排练过的一个事件。”整个影片将观众放置在认同与间离之间,即反对完全理性审视,又反对完全投入感情,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艺术克制。

  在电影的最后,“时钟”出现在《桃花源》的背景中,“落英缤纷”又影响了《暗恋》。过去是无法挽回,记忆是无法重建,就如桃花源也无法回去一样,到了最后,连寻找桃花源的刘子骥都丢失了,生活/舞台,理想/现实,过去/现在,记忆/忘却,这样的冲突充满了张力,而这种文化寻根的虚幻和对未来毫无把握的焦灼才是赖声川等台湾艺术家心中永远的伤痛。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6

  在这学期第一次上课时观看了这部赖声川导演执导的影片,看时觉得电影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并且剧情十分幽默时不时就引得教室里一片笑声。但观看过后,再次回想时,个性是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感触颇多。

  这部电影是以两个剧组“暗恋”和“桃花源”交替排练时发生的事为主线展开的“暗恋”这个剧组主要是讲男主角滨柳和女主角云之凡相爱,却因为战乱的原因最终没在一齐,而男主角一向思念女主角的故事。而“桃花源”这个剧组就是以我们熟悉的《桃花源记》为背景,讲了老陶,妻子春花及袁老板三人的感情故事。正是这两个剧组的故事具有互文性,互为影射,透过刻画主体和欲望客体之间空间距离和时光距离的关系,传达出很多了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首先,距离是永远不可完全被跨越的,即欲望对象不可被主体占有到达。就像是“暗恋”剧组的故事所讲,因为滨柳和云之凡没有在一齐,所以他们的感情存在了想象之中,正是由于这样,他们的感情存活了下了。即使有了自我的家庭,有了爱自我的妻子,滨柳一向对云之凡念念不忘,到了晚年仍有寻找云之凡。相反,感情一旦被跨越,感情必死。就像老陶和春花一样,感情早已死于日常生活的单调,不聊和摩擦。也正因为如此,春花选取了和袁老板私通。剧中的袁老板之前一向提到“一个远大的`理想”,春花也对之十分向往。但老陶走后,当这两个人真正在一齐时,由于生活的单调,感情也渐渐消失不见了。春花之前向往的理想生活也彻底破灭了。而剧中老陶所到的桃花源里两夫妇和睦相处,十分相爱。这处剧情乍看是导演在像我们传达一个在一齐却仍旧完美的感情,实则不然。因为这剧中的桃花源只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是观念中的非现实的,是人们无法到达的。

  其次,剧中刘子骥这个人物一向没有出现,但剧中却又一个疯女人一向在寻找他。这就影射了主体对于模糊的欲望对象的不可截止的欲求这种现象。也正是由于这种欲求使人饱受折磨,饱受求之不得之苦。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做才能摆脱向往乌托邦而又求之不得,如何破除乌托邦的束缚呢?我想,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认识清楚欲望对象的不可到达性,然后不去欲望,这有破除对其的欲望,方能使我们解脱,重新获得快乐。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做到“去我执”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人仍然喜欢去追求的得不到的,看似十分完美的那些东西,所以大多数人仍旧活在痛苦之中。

  最后,观看这部电影之后,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结构情节安排得十分巧妙,个性是当“暗恋”和“桃花源”这两个剧组出此刻同一舞台同一空间时,情节的互为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们恍然大悟,原先当两个相爱的人在一齐之后,“山茶花”就会变成“春花”,原本完美的感情也会消失不见。

  观看《暗恋桃花源》这部影片之后对我的启发很大。使我认识到了很多之前没有认识到的问题,和一些之前完全没有过的一些想法。有的时候,我们苦苦追求的看似完美的事物,真正到了我们的身边时,却反而没了那种我们的认同感,感觉没有我们之前追求的那么完美,感觉被骗了。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每个普通人都应经历过这种事物。而对于我们永远达不到的东西我们因为不得而痛苦。即使明白得到之后也不必须完美。在这种状况下,要么去我执,要么在苦苦追求饱受折磨。我想,虽然大多数人都就应想要去我执,从欲望中解脱出来,但我觉得能做到去我执的人还是少数。所以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就应寻求让我们不再痛苦反而觉得快乐的方式来追求我们的理想。把奋斗的过程当做一种快乐,淡化结果。而且要适当降低对自我的要求,对我们所追求事物的追求,尽量使自我在追求的过程中享受到追求拼搏奋斗的快乐。对于感情,虽然真的是感情在一齐必会死于生活的单调,不聊和摩擦中。但我觉得,这些能够尽量的避免,能够透过努力来维持感情的完美性。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7

  去年被台风“海葵”括走的《暗恋桃花源》在这个炎炎夏日又回到了港城,在保利剧院连演两场,平静的小城一时妇孺相告、一票难求。朋友送来两张珍贵的戏票,不由分说偕夫人正装出席,剧场内已是锦衣笑语,满堂熠熠。

  这本戏在华语圈已巡演了三十年经久不衰,真是难以想像。之前我问看了首场的一个学生,他兴奋地告诉“看到何炅了、他真的很袖珍、谢娜没来”。观演中途收到朋友信息询问演出效果,答曰:搞笑的,无厘头。剧终谢幕后,很多人是神情默默走出剧场,不像是看了一场喜剧之后的简便表情。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出戏

  年轻朋友是去看明星。本戏主打明星牌,营销很成功。每个大牌后面都有大批的粉丝。黄磊在暨阳湖边游览,我远在香港的女儿即实时微信询问他是怎会在港城的。何炅在“武陵三角”中一亮相,场内就无来由地一片掌声,网络时代明星的感召可见一斑。这个世界变化快,好剧本也要会推销会吆喝。正如近期在影院热影的几部片子(《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小时代》简称富二代),质量不高却也简便票房过亿,还不是靠了几个当红小哥靓女的号召力。

  成人们是看赖声川。赖大导演真是不赖,这位出生台湾的加州大学戏剧博士掌控驾叹舞台和剧本有着神奇的功力,他满脸大胡子满脑子创意,在国际获奖无数,被誉为剧场导演之翘楚。本剧故事确是挺难叙述的。说的是有《暗恋》和《桃花源》二个剧组为争抢一个舞台进行彩排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暗恋》反映的是在抗战胜利后的上海滩,一个东北青年和一个昆明姑娘相遇相恋,因战乱而离散,直到四十年后的台北,男主角临终病危时仍放不下他的初恋。时空跨度很大,是一出现代感情杯具。《桃花源》走的是怪诞、穿越的路数,以陶渊明的同名游记作为背景进行戏说,说是武陵打鱼人老陶与美貌妻子春花婚后不育,春花和袁老板偷情私通,老陶愤恨出走误入桃花源,在其中过了十天梦幻般的时光,再回到武陵时却发现一切全都变了……。要把这二个混身不搭的剧情和剧组生生组合在一台戏中,冲突错乱,比较反衬,古代现代,严肃搞怪,使这部戏成为经典话剧,真的全赖“老赖”,确实是功力不凡,叹为观止。

  观众最终看到的其实是自我,是自我的内心。开场时正襟安坐看故事、等明星,中段时无厘头、全场哄笑,最终伴着思索默默离场,对这出130分钟时空交错的大戏竟一时思绪纷呈、无从评价。当明星远去,从戏中戏里走出来,思维的焦点不由得引向自身,审思起感情和婚姻、家国和命运、现实和梦幻这样宏大而恒久的命题,体察个人的生活境地和身处这个时代的情怀,从而超越了舞台剧情,通向生活真谛和生命意义的终极。

  所谓真谛和终极意义,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我体会就是三句话:多欲得苦,简单是福;运命无常,随遇而安;善待亲情,珍惜缘分。

  多欲得苦,简单是福。桃花源,人称世外桃园,或许正是我们能够想象的'梦想境界。那里鲜花纷呈,笛声悠扬,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情欲泛滥;人们扑蝶嬉乐,生活简单,在那里人与人、与自然以及与自我的灵性和谐相融。所谓的净土可是如此。环顾周边现实,人们总是被贪欲、物欲和情欲所包围,总在利益和欲望面前义无反顾、飞蛾扑火,结果是迷失自性,得到的还是虚幻、是苦果。我们身边就有不少春花、袁老板这样的人物。

  运命无常,随遇而安。坐在秋千上的云之凡沉浸在感情的甜蜜中,对未来充满着期望,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已捧在手中的感情会无缘无故地丢失,也无法预期和掌控自我跟随命运的舢舨最终会漂向何处,更不可能明白国家的分化和时代的变迁了。如沧海一粟般存在的人们,在历史和国家的尺度面前,个人命运更多的是无奈和无助。作为天之骄子,人们常常会误认为自我无所不能十分伟大,能够随心所欲主宰自然,其实人类是自然之子其生存与周遭一切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在大自然、大时代这个巨轮上,人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在时间的河流边,我们总会不由得唏嘘和感叹。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顺时应势、趋利避害,与其怨天尤人、随波逐流,不如虚怀若谷、随遇而安。

  善待亲情,感恩当下。人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十分地偶然,我们能有此生感知当代社会、体验生命历程,就已经是十分地幸运和富有了。不要对自我所拥有的不以为然,也不能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甚至对自我的不如愿不知足而埋怨不公,其实我们眼前的一切都是上苍的恩惠和造化,当下的身心、财物、亲情都是宝贵财富,一丝一缕、一花一草都应珍惜并感恩,活着、工作着、经历着,这就是美丽,就是幸福。佛说人生有生、老、病、死、爱离别、求不得、怨长久、放不下等“八苦”,产生烦恼的是贪、嗔、痴、慢、疑等人性弱点和欲望称为“五毒”。其实我们和剧中人一样,都在其间纠结、折磨、挣扎和沉沦。惟有看破、放下,才能得自在,惟有感恩、惜福,才会有欢乐。真谛摆在面前,不离不弃,伸手可得。领悟不易,践行更难。真要感激赖声川和剧组在这个完美晚上带给了我们欢笑、思索和启迪,并鼓励我们不断在人生旅途中求索、前行。

  另外,舞台上还有个神秘的红衣女子游离于剧情内外,她来自何方,她隐藏着何事,她要寻找何人,她和我们有何干系……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8

  杯具《暗恋》——痴情男女,倾城之恋,上海作别,命运捉弄,台北重逢,咫尺天涯,时隔40春;喜剧《桃花源》——饮食男女,俗世翻腾,误入桃源,前情难忘,故地拾旧,情何以堪,终不得解;电影《暗恋桃花源》——一个舞台,两出戏剧,喜剧不喜,杯具不悲!两个原本独立的叙事文本,阴差阳错的集中于同一戏剧舞台上。严肃与荒诞、内敛与夸张、秩序与混乱、悲伤与快乐,梦想与现实,纵横阡陌,水乳神交,完整独特的电影结构,却皆直指:期望……寻找……等待……逃避……,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试论感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为相思;踏破铁鞋无觅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为相聚;悲哀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魂照影来,是为回忆。这样三段式的故事,上演了多少代,不知还要继续到何夕?哪管才智超群的男儿,或是冰雪聪明的女子,个个甘情绪愿的闯入情关,枉死离恨。只是可叹,谁又会是谁的桃花源?生活与时代,莫非原就是一般混乱!嘻笑玩乐,至悲至喜,荒诞之中不断撞击的矛盾,便是生命永恒的秩序,也未可知!江滨柳与云之凡的桃花源是两人的爱恋,他们在战乱失散后都曾寻找过对方,但直至浊世半生方见到孤光残影的对方……。老陶误入桃花源,却终似莎士比亚说的“温暖的茅屋,胜似无情的宫殿”忘不了他的春花,出来后又迷失了桃花源……。桃花源里的袁老板和春花幸福美满,现实中却为具体而琐碎的生活彼此撕扯与埋怨。其实,他们亦曾象江与云“执子之手”那般期盼过“与子偕老”,而真到一齐时,才发现所谓的完美竟是镜花水月。原先,纵使有海誓山盟,终归敌但是时光的磨蚀!那么,江滨柳与云之凡即便真的就一向在一齐,必须就会幸福长久吗? 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结尾曾写道:人生最大的智慧都集中在两个词里——期望与等待。小说主人公在冤狱中毫无放下期望,最后在等待中赢得了复仇与重生。李碧华则写到:世上之所以有矢志不渝的感情,忠肝义胆的气概,皆因为时光相当短暂,方支撑得了,久病床前无孝子,旷日持久不容易,一切事物之完美在于“没时光变坏”。显然,赖声川的“桃花源”更象是能指进而所指着后者。正好似含苞待放的花蕾,默默等待着盛开怒放时的惊艳,然而就在前夜遭遇一场暴风雨的突袭,所有的期望与等待统统化作了乌有!还没来得及散发的`馨香就这样被无情的驱散,不知谁会来掩埋堕入泥淖的残躯。

  戏剧《暗恋》的导演试图借舞台来重现心中的她——“一朵美丽白色山茶花”,但每每失望于演员的表演。江滨柳想来就是导演自我的化身,熬到白发云鬓也无缘再见到“她”,无非透过幻象聊以慰藉。只有身边的女助理义无反顾的陪着他疯,陪着他痴!一个莫明其妙的女子一向在剧场执着地寻找着情人刘子骥——这正是陶渊明《桃花源记》里主人公的名字,但到终场也没结果。剧场的管理员絮叨着“十分钟!我这辈子不明白等了多少个十分钟了!”片中每个人都困扰于自我内心的纠结,都在期望着什么,寻找着什么,等待着什么,最终却又逃避着什么。

  值得推敲的还有女护士的主角。当江滨柳追忆多年前的难忘旧情时,女对于他的长情大感费解。她拉出自我的男朋友小陈——“两个礼拜以前分手了。这两天我都努力在想啊,他长什么样貌啊?可怎样想都想不起来哎!”他们之间似乎在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旧时人们穷尽一生寻觅的神圣感情,今人是轻而易举的得到了么?这天的感情较之过去是不够纯粹了么,还是因为得到容易而不被珍惜了呢?有说: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可推,理想的生活就无生活的理想,因为已经理想实现了。没有理想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这听起来就象文字游戏的悖论,却道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尴尬。生命与感情,试问,谁的价更高?平平实实的生活维系着生命的历程,感情是否只是生命中一些重要的过客或是理想的奢侈品,给平实点缀些色彩与激情。过后,没有它,依旧需要生命的常态。

  中国人迷恋也极善于把玩文字的谐音之妙。“桃”与“逃”,“柳”与“留”都是经典的汉字谐音字义转移。戏剧《桃花源》的导演在发现布景上的一棵桃树只剩下一片空白,而舞台上又莫名其妙地多了一棵桃树时,大动肝火。美工解释说,这叫“留白”。“留白?”导演深表困惑。美工继续补充:“这种留白很有意境啊!”“意境?”导演拒斥同时甚至带点恐惧的语气。“留白”与“意境”本是中国传统艺术与美学理论的最高境界,透过导演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式“重读”,其好处已经兼容到了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个性是最后他极为郁闷且一脸无辜地大声追问:“这棵桃树为什么要逃出来么?”这分明是对老陶是“逃”还是“留”艰难选取的迎面质疑?观众也在不经意的乱象涌动间再次参与了剧情发展。

  两个剧组在一个舞台上划界同台飚戏是影片的高潮部分。按说必须局面失控,事实却是某种“美丽的混乱”。两个剧组的台词竟然能够相互自然的无缝对接,并且神奇的“潜台词”深意补充。例如一段中,护士说:“你还在等她,我看不必了耶!”老陶插:“我怕她在等我。”另一段中,袁老板说:“不要回去,你回去只会干扰他们的生活。”护士插:“我是说云小姐如果真的的来的话,事情可能会更麻烦。”老陶插:“这话怎样说?”护士插:“因为你可能会更难过。”由于两剧在感情母题上的冥冥暗合,电影的“缺席的在场”与戏剧的“现场感”、“间离性”不露痕迹的找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

  影片尾声,江滨柳与云之凡最后见面了,其实两人早年阔别后很快就一向生活在一个城市里了,最近的时候可能只隔一条街道,却咫尺天涯,重逢无门,真真造物弄人!红颜云鬓换化作白发苍苍,当初的青春梦想被生活消解成了无言的唏嘘!偌大的上海二人能够相遇,小小的台北难倒了他们!亦或他们就应感谢命运,他们把对方最好的时光定格在了各自的记忆里,并在生命的尽头做出一个了断……。“这些年来,你有没有想过我?”尘封已久的往事被慢慢打开,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深深触痛。人啊,最在乎的竟是被人在乎!

  漫漫人生,上下求索,感情啊,到底是出喜剧还是杯具?从戏剧中看人生,那是苍凉;把人生当作戏剧,那是荒唐。到底还是戏剧归戏剧,人生归人生。只是身在其中的人却恍惚于二者间,走到底都不会明白自我所坚持的是对?是错?然而,最初却决绝得容不得自我回头张望…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9

  上周末有幸观看了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的经典话剧暗恋桃花源。剧情我就不在此赘述了,只想说说自己看后的感觉。

  我一向是对悲剧不感冒的,也许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但我确确实实不喜欢看悲剧,所以暗恋看得我是挺无趣的,毕竟这样类似的故事也看得太多了,而且大段大段琼瑶式的的台词,尤其是刚开场那会儿,琼瑶的一塌糊涂,受不了。

  桃花源是喜剧,所以我对它的兴趣高一些,更何况有何炅谢娜这两个活宝,想不笑都难啊!但是意外的惊喜来自老陶的扮演者俞恩泰,就是武林外传里面的“关中大侠”——吕秀才,初入桃花源时的一句:“哇塞,芳草鲜美;我靠,落英缤纷!”实在是太经典了4武林外传的时候就觉得他和佟掌柜俩人身上最有料,是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这次看了他在话剧中的表现,发现依然是最出彩的.一个,不愧是上戏硕士啊,功力的确深厚!其实我觉得桃花源表面上是一出热热闹闹的喜剧,本质上实际是一出套在喜剧套子里的悲剧,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笑声中会有苦涩的感觉。尤其是最后,老陶本来已经在桃花源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却因为仍然无法忘记春花,回到武陵,想把春花甚至袁老板都带到那个人间仙境去。但是武陵的一切已经物是人非,老陶原本应该是丈夫的角色,现在却成了局外人,即便如此,他一心想的还是要和故人去分享那个完美世界。热闹的开场,寂寥的结局,老陶的悲哀用嬉笑吵闹的喜剧形式表现出来,反而更让人平添了几分隐隐的心痛。

  另外还想提一句,那个不时出现的白衣女子,口口声声要找的刘子骥,和桃花源记中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提到的那个人名字一模一样啊!这也是我几天之后才想起来的,但是还是不懂她的串场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哪位能给解释一下?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10

  一个舞台,两个剧组。说是一场闹剧,或是一次深深的感动。

  身穿白色旗袍的云之凡坐在秋千上,缓缓说着全剧第一句台词:“好安静啊,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的上海。”声音在响起的那一瞬间,突然觉得舞台好空旷,仿佛就这样走入了那个年代,那个有关上海的泛黄的记忆。

  秋千,好像是古典世界的一个符号,带着浪漫主义色彩。那个坐在秋千上的女孩,也成为了江滨柳一次次回眸时凝望的焦点。在舞台上,一个秋千,就营造了那个回忆里无比清新的场景,提示了故事发生的依靠的物质空间。秋千,象征着一种古典浪漫的感情,带着青涩的暧昧,和未知的憧憬。年老,江滨柳和云之凡之间的情书,好像是遥远却难以舍下的梦。江滨柳在病房中一次次回想着在上海那梦一样的回忆,可现实中的那个云之凡已老去。那个在秋千上摇曳的梦远去了。

  但是,嬉闹之间,又含深意。在舞台上的那个井是一个神秘的符号。老陶一进入桃花源便遇见桃花源中的那对白衣夫妇。如果说能够把水井看成桃花源的象征,那么,寻访桃花源在另一种层面上讲,能够理解成人类想回归最原始那最初的自然状态。因为从现实来看,井象征着一种简单安然的世俗生活。不是当下杂乱无序的生活,那是我们想象中古代的日常生活,是一种平凡却幸福的日子。我们理想中的古典式日常生活,就应像白衣夫妇那样,悠然和睦,岁月静好,在风景如画的地方安然地生育后代。然而现实却是活在古代却毫无古典浪漫的老陶春花袁老板,或是苦苦守望着早已破灭的古典感情的江滨柳和云之凡,或许还有江太太。在本剧的高潮部分,即两部戏同台演出的段落,“井”成为了两个剧团现实场地的分隔物。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分隔物何尝不是联系物呢,联系着《暗恋》和《桃花源》,杯具和喜剧,戏剧和真实,古典和现代。这种强烈的比较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好像哪里缺了一块,就像那一块尴尬留白的空白幕布。剧中,“桃花源”导演“袁老板”发现布景上的一棵桃树只剩下一

  片空白,而舞台上又莫名其妙地多了一棵桃树时,十分恼火。他叫来美工小林。小林说,这叫“留白”。“留白?”导演立刻挠头。小林说:“这留白很有意境的啊!”“意境?”这两个本是表示中国传统艺术与美学理论的最高境界的概念,可导演的疑问句式的“重读”,就表达了他对这样的古典概念的怀疑态度与不理解,或者是对现实的一种质疑。最后,百思不得其解的他,苦闷地大声喝问:“这棵桃树为什么要逃出来?”与其说这是对“留白”“意境”的询问,不如说这是对老陶离家出走之行为缘由的询问,对老陶离家出走的最根本的缘由的质问。缺了一块的幕布,仿佛在说这才是舞台上故事背后琐碎的混乱的生活。

  但是,活在纠结不堪的现实里的人,心里总有一个梦。就像老陶误闯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没有那纷纷落下的花瓣,或许我们想象不出那种场景。那随风飘落的花瓣,或是是生的梦幻,或是死的绚烂。在那漫天的飞舞中,谁会分清这是现实还是梦境,是欢乐还是忧伤。那个似痴似狂的陌生女人至始至终高一向喊着刘子骥这个代表着“寻找”的名字,发出了痴狂绝望的哀叹和呐喊。那个看似疯狂的女人,就像离开桃花源后再也回不去的老陶,就像苦苦守望着回忆的江滨柳,努力寻找着却再也见不到。寻寻觅觅之中,落花,迷了谁的眼,又落在谁的梦里。

  在我看来,舞美的设计就像一件外衣,不是越华丽越美,而是恰如其分的细节美所展现出的优雅。《暗恋桃花源》的舞美设计,就如上方的文字所叙述的,每一个设计都凸显出匠心独具,贴合话剧所要呈现的物质空间和氛围。那么,话剧的语言就应是其灵魂,精雕细琢,从内散发出独特的美感。

  相对《暗恋》,我觉得《桃花源》的语言更有爆发力,或者说给我更多更强烈的共鸣。在《桃花源》的第一幕中,老陶在喝不了酒,吃不了饼后发出的感慨。夸张的语言活灵活现的体现出老陶的性格特征和对生活境况的强烈不满。在老陶的生活中,家不再是幸福的港湾,酒不能喝,刀失去控制,饼硬的不能吃,甚至老婆偷人。按老陶的说法,这一切都已经不能再这样称呼了。这几句台词里体现出一种感觉,所有的一切仿佛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好处。生活,不像是生活,更像是一种只为存在而存在。另外,在“桃花源”第一幕,老陶家中三人的对话也很有有意思。刚开始,他们说了一些关于老陶打鱼的'事儿。之后的对话中,大家都拒绝使用看来较为精确清晰的具体词语,代之以中国人口语中的“这个”、“那个”、“哪个”、“什么”等等。这种台词的模糊化在后面一幕老陶即将归来时春花和袁老板的对话中也有体现。从表面听起来这些话意思很模糊很迂回,但是我们都听的懂,都明白“那个”“这个”中所含的意思,不比具体的词语缺少任何一种应有的蕴含。这种模糊的语言,具有象征性,仿佛能无限扩大,到达另一种深度,比具体的语言更有张力和爆发力。最让我有震撼的是老陶说的“最当初,我们都不是什么。”这好像回到了对人类起源,人类本质的询问。这句话有着巨大的力量,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还有一点是语言的白话化。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文字作为台词中的一部分,经过改写,加上了一些感叹词和生活化的字词,完全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气息,脱离了一种文绉绉的感觉。在老陶回到武陵的那一幕时,在桃花源度过了一段纯真烂漫到近乎梦幻的时光的他回到武陵,发现原本如胶似漆,男欢女爱的春花与袁老板已陷入了现实的纠葛和相互的怨怼之中,并没有从此过着想象中幸福美满的快乐生活。从老陶,和春花与袁老板的对话中,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出这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很喜欢记得老陶说的一句:“这些年来,我发现很多事情,都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看起来好像走投无路了,但是,只要换一个观点,就能够立刻获得一个新的方向。”袁老板回应他的却是:“我觉得很累。”两种风格的台词,强烈的比较,令人哭笑不得之时,也发人深思。有一句话说话剧是语言的艺术。透过语言就能塑造了不一样的人物形象。语言真是奇妙。

  记得其中有一句台词:人世间所有飘落的花瓣,每一片都是你的故事。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个自我的故事。我们在努力生活,我们都在盲乱和期冀中寻找着永恒而真实的生活,谁会最终找到呢?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11

  江滨柳与云之凡,抗战胜利后相识在上海的一对恋人,随着内战的爆发天各一方却彼此不曾忘记。直到江滨柳在台北病卧床榻时登报寻找云之凡,二人再得以重见,而此时江滨柳已是行将就木。这个故事叫《暗恋》。

  老陶因老婆春花跟袁老板关系暧昧,愤而出走却误入仙境桃花源。在桃花源里与两个与春花和袁老板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过着纯真美好的生活。老陶难忘旧情,想重返武陵带春

  花去桃花源。却发现袁老板与春花已经成了一对怨偶,恰如自己当年与春花的关系。老陶想再返桃花源,却不已找不到仙境入口。这个故事叫《桃花源》。

  《暗恋》听起来像一个俗套小说的主线。《桃花源》明显就是由陶渊明的作品改编而来。这两个故事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吸引人的看点,而二者之间,更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赖声川就有本事化腐朽为神奇,不但把两个故事讲得有滋有味,而且愣是用神裁妙剪把两个故事拼到一起而不觉穿凿。

  《暗恋桃花源》讲的是两个剧组预定了同一时间的同一个舞台分别排演《暗恋》与《桃花源》,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共用舞台,各自排演。除了这两个话剧外,里面还隐含着不少其它故事:一个女人在不停寻找一个叫刘子冀的男人;《暗恋》的导演其实是在导自己的故事;《桃花源》剧组的老板与员工顺子之间啼笑皆非的交流。不到两个小时里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容:混乱与秩序,现实与荒诞,欢乐与悲伤,严肃与颓废,而所有的一切,又指向同一个主题:希望、等待与寻找。

  记得《基督山伯爵》是以这样一句话结尾的:人生最大的智慧都集中在两个词里:希望与等待。这样的主题当然比较符合当今的主流文化与宣传,也激励了不少个人在艰辛时给自己打气鼓劲,以期有朝一日鲤鱼能修成正果,跃过龙门。而裴多非却说:希望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而赖声川想告诉的桃花源更象是后者。

  江滨柳与云之凡的桃花源是两人的相依相恋,时局使他们分离后,他们寻找过对方却功败垂成,直到余生残影之际看到垂垂老矣的对方。

  老陶走进了桃花源,却还是忘记不了春花,所以出来后又迷失了桃花源。

  桃花源里的袁老板和春花幸福美满,现实中的袁老板与春花却彼此埋怨伤害。他们曾经也象江滨柳与云之凡那样期待着相偎相依,而真正在一起时,才发现所谓的美好只是海市蜃楼。那么如果江滨柳与云之凡真的就一直在一起,难道就会真的幸福吗? 《暗恋》的导演试图用戏剧来演译心中的她,似一朵美丽白色山茶花的她,但对表演屡屡失望。

  一个莫明其妙的女子不停地寻找着情人刘子冀,然而直到终场也没有找到。而《桃花源记》里的主人公正是名叫刘子冀。

  所有的人,都被自己内心的结困扰着,都在寻找着什么,都在等待着什么。

  古人以结绳记事,解决了一件事就解开一个绳结。今天已经不需要用绳结了,但多了许多心结。当然,有时候人们给心结起了许多别名,比如理想、梦、目标、希望、迷惑、期待……

  张闻天有句名言: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推理下去,在理想的生活里,就没有了生活的理想了,因为已经理想已经实现了。没有理想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听起来象个文字游戏的悖论,却道出了理想的尴尬。

  走不出的桃花源,因为它永远是人们的心结; 走不进的桃花源,因为它永远只在人们的心结。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12

  从来没有看过话剧,但早就听过赖声川导演的大名以及他执导的《暗恋桃花源》,因此7月15日《暗恋桃花源》第四次来到广州,我便与好友雷童一起去看。雷童第二天便写出了一篇观后感,并问我为何观看演出后明明感触颇深却没有写些什么。其实我只是太忙,关于《暗恋桃花源》,尤其是其中的《暗恋》部分,我有太多的话要说,如今在这里补上。

  云之凡和江滨柳的爱情,正如《暗恋桃花源》节目介绍册上所说,因为处在这样的纷争时代而注定不能有结果。而最后即使重逢,却因为双方都已有了各自的伴侣,只能用最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意。听着那一句句略带生涩的“你身体还好吗?”“你过得怎么样?”,心总会感觉到被这两人的悲剧一层一层剥开似的疼痛。云之凡临走时,江滨柳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本以为他终于会一诉衷肠,他却只能惆怅地问了一句:“这些年你想过我吗?”实际上,他在最后和云之凡握手的那一刻也是压抑着的;他很明显地努力克制着自己,想把自己的悲伤控制在哽咽状态,避免哭泣。然而,就是这一连串的情绪上的压抑把《暗恋》的悲剧效果推上了高潮。江滨柳和云之凡没有释放出的.泪水,绝大部分最后都挂在了观众的面颊上。

  我必须承认,我也流下了眼泪,但我的流泪还有另外的原因:我被江太太的伟大感动了。江太太也是一个悲情的人物。按照剧情,她在江滨柳心目中的地位永远无法与云之凡相比。这一点,从江滨柳多年以来经常听他和云之凡曾经分享过的歌曲并陷入沉思可以看出。江太太凭着女性特有的敏感,不可能察觉不到江滨柳心中最爱的女性不是他。然而她对江滨柳的情感是真挚的。第一个证据就是她对小护士讲述和江滨柳初识时的事情那种如数家珍的语调和幸福略带羞涩的表情。第二个证据就是江太太急着帮江滨柳交住院费用的细节。中年妇女本来最让人厌烦的就是唠叨,啰嗦还有斤斤计较。然而在这一幕中,江太太对医院的抱怨恰好体现出了她对于江滨柳无微不至的关心,连缴费这类没有急迫时限的琐碎小事都挂在心上,要迫不及待地第一时间办好。她的唠叨确实是可爱的,甚至可以说每听一次都会感到温馨的,是百听不厌的!综上,江太太的伟大,在于她能不计较地位和待遇,全心全意地付出去爱江滨柳。用《士兵突击》里老马班长的话说,江太太的伟大就是因为她甘于平凡。她身上人性的光辉,是云之凡身上没有的,也是一个再完美的云之凡也掩盖不了的。

  我理解江滨柳为什么在生命最后的时光开始寻找云之凡。他们有着美好纯真的情愫,但因为时世的动乱而无疾而终。他理应觉得遗憾,理应寻访云之凡的消息。不管云之凡是生是死,只有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也算是给了当年爱慕她的自己一个交代。但我不能够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年以来,云之凡在江滨柳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如此的高。江太太为了江滨柳付出如此的多,应该说对江滨柳是有恩的(爱也是恩赐的一种啊)。而云之凡即使再完美,再独一无二,也只是江滨柳未曾拥有的爱慕对象而已。或许是明白我的感受,江滨柳最后很好地安排了江太太今后的生活,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合格的男人了。

  也许下辈子他能够明白,假如命运不愿让他同时拥有他的所爱和爱他的人,那么他应该不再执着于自己的所爱,而用自己的一生去报答那个爱自己的人。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13

  赖声川不朽之作《暗恋桃花源》,《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和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其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以相见,时以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以濒临病终。

  "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武陵人鱼夫老陶之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桃花源;等他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此时剧场突然停电,一个寻找男友的疯女人呼喊着男友的名字在剧场中跑过…

  《暗恋桃花源》一剧以奇特的戏剧结构和悲喜交错的'观看效果闻名于世,被称为【表演工作坊】的"镇团之宝"。

  目前话剧《暗恋桃花源》正在巡演中,你可以去现场体验的,更能真实的感受到他的魅力。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14

  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 。

  世间情劫,不过三九黑瓦黄连鲜,糖心落低苦作言。

  故事开头,白月光,静谧夜,两个人。

  云之凡要走,要回云南老家。

  江滨柳说,他会给云之凡写很多很多的信,告诉她,他的想念。

  云之凡说,江滨柳应该要忘记,忘记很多的不快,这世上哪一个人不是千疮百孔的呢?

  “我回昆明后,你会做什么?

  等你回来。

  然后呢?

  等你回来。”

  他说他会等,也只会等,等到地老天荒。然而年轻时,曾以为短短数月的小别,竟成了漫漫几十年的分隔。

  无数个梦里,无数次梦到云之凡的脸,还是当年那番的年轻漂亮。他拿出他写好的来不及寄出的厚厚的一沓信,他想要交给她,他想要亲自念给她听,想要告诉这漫长的数十年里,他对她无穷无尽的思念。

  可是,起风了,她转头了,月光下终只剩他一人,以及碎了一地的哀愁。

  梦醒,老泪纵横。

  然而,他还是不甘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想要再次遇见他的白月光。

  终于,隔了几十年的人生,他们再见面了。

  那么多年的事情,那么多曾在梦里脱口而出的思念,一瞬间竟卡在了喉咙,一时语塞。

  她还是那么美,岁月褪去她少女的活泼,加增了沉稳的'风韵。

  而他,还是挂着那条她织的'围巾,痴痴地等着她。

  寒暄几句,大家都不知道说什么,她便要走。

  他们都知道,往事不可再提。

  “之凡,这么多年,你有没有想过我?”

  他终究是问出了这句话,他多想告诉她,无数个梦里她的身影;他多想告诉她,因为她,他再没爱上其他人。

  可是即便再深的缘分,也抵不过命运的交错。

  “我先生他人很好,他真的很好。我想我该走了,我真的该走了。“

  江滨柳多想再跟云之凡静静地坐一会,然后再看一次月亮。可是,他们之间隔了那么漫长的岁月,并且,她真的要走了。不仅是告别,更是从他的心上离开,放下。

  年少时遇见太惊艳的人,以后遇到的其他人都成了灰蒙的背景。她占据了他的所有时光,所有情绪。即使他结了婚,有了家室,但是那抹白月光,还是他心头的白月光,是他的心上人。

  然而他曾以为他们隔很远,以为一个在大陆,一个在台湾,所以他安然地等了那么多年。

  没想到,他们都在台北。

  曾经月下,他们说,无论天地多大,他们都是终将遇见的人。然而一个小小的台北,竟把他们困住了。

  世间种.种,阴错阳差,又有谁能道得明呢?

  剧终,一片泪眼婆娑。为云之凡哭,为江滨柳哭,为这段无疾而终被命运蹉跎的爱情而哭。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仿佛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如此这般阴差阳错,那些曾以为的永远消失在刹那,一瞬即一生。然后在无穷无尽的岁月里,在千回百转的梦里,一直寻,终不可得。

  可是,放下执念又何曾不是一种解脱。那些逝去的,就让它逝去吧。如果注定相遇,那便是什么也挡不住的;而那些逝去的,怕是无论如何争取都要失去的,又何必苦苦追寻。

  白月光,永远是白月光。可惜,昼长夜短。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15

  -我回昆明之后,你会做些什么? -等你回来。 -然后呢? -等你回来。 不得不说,这是整部戏除了老陶的船工号子,让我印象最深的几句

  -我回昆明之后,你会做些什么?

  -等你回来。

  -然后呢?

  -等你回来。

  不得不说,这是整部戏除了老陶的船工号子,让我印象最深的几句台词,从第一次看本,到今天下午,一直没忘过。

  第一次看的是电影版,林青霞李立群,以及表坊一干人众。说实话没完全看懂,电影版的切换比较杂乱。

  第二次看的是话剧版,表坊全体人马,没大腕,但是个个都是实力派,能导能编能演。这是一部最初没有剧本的戏,每一句词都是表坊排练时的即兴发挥,知道了之后才慢慢感觉这帮人的功力不浅。

  后来大二J1拍暗恋桃花源,地利人和,年初赖声川带着黄磊袁泉何炅谢娜一干人等,来澳门演过,影响力犹在。J1当时的人马也非常适合排这出戏,几乎每个角色都能找到比较合适的人选。排起练来才感觉到台下看着的嬉笑怒骂,放到台上都是一个个技术活。江滨柳的伤和老,云之凡的美和悲,春花的泼辣和风骚,袁老板的流氓和焦头烂额。

  也是演过之后才知道, 台下看着的窝囊废老陶在台上蹦蹦跳跳一惊一乍是有多辛苦,最后那一声船夫号子是要喊得多凄怆才能喊得出桃花源的悲剧性。

  也是排过之后才明白,江滨柳最后在自己不爱的女人怀里痛哭的不是自己心爱的人的老,而是四十年光阴在自己的阴郁中白白溜走。

  可这是两出悲剧拼契出的.一出喜剧,除了疯女人,每个人都能满意。

  当时觉得人生如戏,生活若舞台。

  悲喜交加,然终是悲从中来,喜形于色。

  可能只有自己有过模仿或者(我暂且不要脸的称为)再创作,才有真正自己理解的过程,就好像最后场中央的疯女人和台上啜泣的江滨柳,旁观者和身处其中的人,感受永远是不同的。

  说说今天的这版。赖声川还是面子大,黄磊两口子,何炅谢娜,绝对的06版明星阵容,加上陈明昊的助阵,一个一个说。

  江滨柳黄磊,虽然这两年不演戏,一演就容易演烂片。但是上台之后,北影老师牛逼的功底还是摆在那儿的。这场的江滨柳只用了三成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晚上还有一场,还是因为是电影演员出身从大银屏上大舞台终究不习惯。不过无论怎样,对于这样的角色黄磊还算是驾轻就熟,厚积薄发。

  云之凡孙莉,黄磊媳妇。观演间问邵,孙莉演过什么么?邵一努嘴,这个,顿时明了。说实话,孙莉的云之凡一张嘴就让我很失望,台词功底不行,有点做。原本以为出戏段落会好些,结果发现再次失望。戏里边有句词,“云之凡是一朵,白色的山茶花。云之凡圣洁可爱,一颦一笑一皱眉,都得能让江滨柳魂牵梦绕四十年,难演。因此,对于云之凡,我还是想看袁泉的。

  老陶陈明昊。演戏之前才知道他就是第一版两只狗里的来福(狗哥哥),和刘晓晔搭戏,后来才换的韩鹏翼。邵告诉我陈明昊身体不是很好,可能因为是如此才会有AB角。看着他跟场上前蹦后跳,再想着晚上还有一场,真心感觉到他的不易。声音浑厚,创意凶猛,稳健中吐露俏皮,节点把握的都很不错,是我喜欢的类型。舞台上直接压制不会演戏的何炅,非常棒的话剧演员。

  袁老板何炅,主持人,不过不会演戏, 演成这样实属不错。

  春花赵惠梓,没什么亮点,角色所限,谁演其实都差不多。

  其他几位,没有太多评价,中规中矩。

  多说一句,新版加了好多新词,我不是很喜欢。暗桃是很实验,但毕竟还是部现实主义作品,没那么先锋,加词追求和观众互动,也得注重个度。话剧和相声还是不一样。

  这一次现场看暗桃,也算是圆了自己个梦。对于犀牛,对于暗桃,对于顽主,我一直都坚持能够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参与过的戏,总会有新的感受。看着一出每一句话你都接的出来下一句话的戏,可能心里带着的情结才是最要紧的。

  戏如人生,总会有生活里的情结静静的在舞台上等着你。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1200字读后感】相关文章: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后感05-01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11-23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04-09

读《从优秀到卓越》有感08-09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02-13

《从优秀到卓越》的读书心得06-01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12篇05-30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7篇(荐)01-13

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