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
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
更新时间:2024-06-01 13:25:07
  • 相关推荐
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1

  《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小说看完了,感觉小说比电视剧要好,逻辑性,深度上都是,甚至可以说和电视剧想要表达的都不是完全一样的内涵。当然是从网上下来看的,真的还不错。越到最后,越感觉是作者继袁朗之后又塑造了一个完人的形象。

  死啦死啦和虞啸卿有相像的地方,就是作为军人的牺牲精神,但两个人从本质上是不同的。死啦死啦归根结底是草根,而虞啸卿不是,所以,二人在对生命的珍惜程度上,尤其是对别人生命的珍惜程度上有天壤之别。虞啸卿是天之骄子,天降大任型的,他应该是不怕牺牲自己的,同时也觉得别人的牺牲是天经地义的。而死啦死啦则不然,也许是缘于他的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特殊的`职业背景,颠沛流离,历尽沧桑,对于亡故的人,他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对于生命,他有自己的理解和尊重。在他看来,没有谁应该为了死而死,一定意义上来说,所有的生命都是值得珍惜和尊重的。

  可以说,死啦死啦有一种特别朴素而务实的人本主义观点。死啦死啦让我感动的两个举动,一个是在虞啸卿的团部受审的时候,说的那些话;第二个是小说里才有的情节,迷龙被赐死后,死啦死啦一次次去迷龙的家里,明知道上官戒慈在茶里面下了老鼠药,还是喝下去,然后出来以后再痛苦地呕吐和洗胃,然后再去喝,再吐,再喝,再吐。直到看到上官戒慈一点点地走出失去迷龙的阴影,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念。他是以这种自戕的方式来希望得到上官戒慈的原谅。其实,这也是对生命的珍惜,逝者已逝,生者在记挂逝者的同时,还要继续好好的生活下去,这也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

  最后,死啦死啦拒绝北上而要求西进去跟残余的日军作战。在我的理解中,他是觉得自己的炮灰团的牺牲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更多人更好的活着。

  虞啸卿是爱好战争的,一开始,仅仅如此,比起那些无所事事的庸人而言,他是积极的,但在唐基的熏陶下,他也变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当他终于也变成了唐基的时候,他的部下的牺牲就变得很没有价值了,至少对于牺牲的个体而言是无价值的。不再是生死兄弟甚至是知己了,而是真正的炮灰。

  我想,这部小说,想表达的还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战争的反思。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在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时,是需要牺牲的,必须牺牲的,牺牲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但如果战争沦为了某些人利益获取的工具,那是否值得战争,是否值得牺牲就要好好思量了。

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2

  《团长》里的死亡真就是无法预料的事,真就是一句话的事,看书时我甚至根本来不及悲伤,要掩卷想想才能明白那意味着什么。而活下来的人,我认为他们实在都有一个很好的结局。

  烦啦的火柴终于划着了,他的火柴甚至让死啦得到了解脱。烦啦的父亲不再说“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烦啦问母亲,父亲为我骄傲吗,母亲回答说,你刚走时他就说了,他说:“时时刻刻。”——看到这里我终于哭了,曾经我很讨厌烦啦的父亲,现在明白他和烦啦其实是一样的,一样讨厌自己,一样伤害自己爱的人——烦啦有国有家了。他也真的不再舍近求远,此心安处是吾乡,定居禅达。死啦死啦说:“孟烦了。你也是个妖孽,怀疑的妖孽,又是希望的妖孽。你不报,因为你总记得希望。烦啦,别老烦,试试看。能不能让死了的人活在你的身上。”死人留下的希望、活力、善良、幽默、淳良、宽容……真的一起活在了烦啦身上,曾经觉得活着是地狱又不愿死去的人,终于不再怀疑、不再拧巴,得到了内心的平和。

  虞啸卿北上了,但最终也投诚了,一百岁的他依旧众星捧月。他很幸运,因为我觉得他是个不骄傲毋宁死的人。

  虞师确实狂热迷人,电视剧里他甚至还无辜可爱如白兔,可是我无法原谅他。死啦是个人,他说“没有人该死”,正是因为明白没有人该死,所以他说要去还南天门上的一千笔债——即使他并不欠他们的`,是侵略者欠死者的——所以他没办法北上内战。而虞啸卿是个将军,他说“每个军人都该死”,既已觉得大家该死,自然是不那么在乎人命的,读书笔记m自然是不那么惶惑不安的,人命不过是他的一种军用物资。看到南天门一战他背信弃义时,我对自己说,他受唐基掣肘、受家族桎梏,他牺牲他们也是为了用胜利答复他们。可是不论怎么说他辜负了他们,他才是真真切切地欠他们债,只要最终胜利后他能自裁还债,就好。但他没有自裁。他引为知己的死啦,从十几岁起跟他互托死生、他一直骄纵的张立宪何书光,其他的两百个人,他都不那么在乎。

  人们总说战争磨灭了人性,可我觉得这话无比卑劣。战争会限制我们的自由,但我们依旧有选择的余地,人性只能由自己选择抛弃,而不会被战争或别的什么外物磨灭。

  虞啸卿选择成为残存一点良心的唐基——他很可怜,这一点残存的良心会折磨他至死。而死啦选择溺死在人情里。不辣回到湖南。张立宪投诚,应该能和小醉安稳余生。

  唉,卡住了,不想了,搞宪虞去了。

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3

  我的团长我的团终于看完了,看了好几天,昨天正好休息一天,临睡前看完大结局。

  有太多要说的话,有太多让我感慨的东西,真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和我一起讨论一下这个小说。见到每个人,我都会问一句"你看过《我的团长我的团》吗"?

  小说的结尾,虞啸卿一百岁了,坐着豪华的汽车,好像还挺有地位的,旁边跟着很多陪同的人。一边走一边急切的问“真找不到一个人了吗?找不到一个我认识的人了吗?”

  当时我就在想,他身边的不都是他认识的吗?只是认识的时间比较短罢了。其实,虞啸卿并不是在找人,他只是在找年轻时候的记忆,一个和他有过共同记忆的人,一起回想当初的经历。

  年轻时候认识的人,一个个离去,好像连自己的过去也一起埋葬。

  《我的团长我的团》,团长死了,川军团也瓦解了,一个接一个死去,要麻、康丫、郝兽医、豆饼、迷龙、死啦死啦、克虏伯、阿驿...最后只剩下了孟烦了一个。也许是剧情需要,他是故事的讲述,所以不能死,需要活一个大年纪,记录别人的生活。

  前边的那些人都是战死的,后面的却是自杀而死,孟烦了是幸运的,自杀好多人次都被人救下了,他没有把牛腾云从车上踹下车去,是救了他自己,换一个人可能要让他死掉了。

  我不想看他死,如果主角也死了,那也太可悲了。作者还是比较仁慈的,让他活了一个大年纪,而且儿孙满堂,90多岁还上街买菜,讨价还价,一个死瘸子,90多还不用拐杖,站在桥上还能笑得出来,真好。

  其实整个故事读起来,感觉是特别沉闷的,虽然也有逗人乐得地方,整个基调确实一种哀伤。

  有也在想,能不能不要写得这么凄惨,那么一个让我崇拜的龙文章,为啥偏偏要在领奖的时候说出那些话呢,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偷偷跑到北方不行吗?为啥一定要大喊大叫说出啦呢?

  去北方去打内战时,直接带兵集体投降,或者请个病假什么的,都好过那样傻傻的去死掉要好吧?

  像他那样聪明的人,如果说没有别的办法,那就是真的没办法了。原文就是这么写的,我想龙文章一定是在内心没有了活下去的念头的,他的心随着他被打散的炮灰团,一起被打散了。

  他们曾经说,他们那一批人,是一个整体,自己只是其中一个躯体。整个身子已经被打烂了,他们想念死去的战友,就像躯体想念身体一样。只有和他们在一起时,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他们都死了,也带走了他们活下去的意义。

  迷龙在攻打南天门前训练钻汽油桶时抱怨到:“回去的告我儿子别当兵。没理讲的。”

  我也觉得有时候,他们真的是没得选择,虞山卿师长够大的官了吧,跪着请来战术,拍着胸脯保证的4个小时救援,硬是拖了28天。在那样特殊的环境下活下的人,真的'变的和普通人不一样了。

  我总是希望他们吃了那样的苦,受了那样的罪,应该有一个好的回报才对,可是结果却异常的悲哀。他们刚刚活下来时,可能觉得自己是幸运,可是后来慢慢发现,其实他们是最不幸的,活下来慢慢忍受内心的煎熬。

  我们普通人,那怕家人生个病,要好朋友远行离别都会感觉难过,他们却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眼看着最亲近的人,一个个死去,却逼着自己不能哀伤,不敢去想,不敢去看。

  甚至他们会用着粗俗的话语,用嘲笑或者欺骗的手段对待死去的兄弟,以掩盖内心的伤痛。

  如果一个人内心有火,压抑久了就会爆发,破坏力惊人。同样道理,面对战友离去的哀伤呢,打仗的时候不能有,不能哭泣,不能软弱,压抑在心理久了,一定会对内心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当我看到虞啸卿在唐基的蛊惑下,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进攻时间,我内心的愤怒满满的,不仅对虞啸卿,更对唐基和他们那不知名的上峰。

  看到迷龙被杀,龙文章天天跑去迷龙老婆那里喝老鼠药,我内心郁闷憋屈。

  可是换作是我,我会如何呢,可能一样会和孟烦了一样在土皮墙上扣土坷垃,蚂蚁堆山玩儿木棍吧。

  看到孟烦了带着新组建的川军团去打内战,我觉得他不地道,好像是做了叛徒一样的感觉。他的团被打散,自己被披上破棉袄,我终于感觉轻松了,这才是正途嘛。

  他们很多人死了,自己内心的却随着战友一个一个的离去,把自己的一部分灵魂也带走了,找不到活下去的意义。

  可是,人真的只有在人群里才能找得到自己吗?

  把某个人当成自己信仰,是必定要失败的,就像在南天门里再也不喊着"虞师座万岁"的何书光。

  把一群里当做自己的信仰,也是不能坚持长久的,就像是龙文章带领的炮灰团,挨个自杀的克虏伯、阿驿这类人。

  信念一定要自己去寻找,就像那自己一个人过了江的小书虫和把日本人当做宝贝的不辣。

  愿我们每个人都没找到属于自己的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好好活着的勇气。有人为了信仰那怕去死也是幸福的,有的人丢了信仰那怕活着也想要去死亡。

  信仰,信念,意义,一定要自己去寻找,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自己就是团长。

  我相信并看见,我们正走在幸福、喜悦、和平、智慧、富足的道路上!

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4

  这可能是我看过最最精彩又历时最长的一部小说——从2月11日至3月25日深夜。

  这么说通常是因为大多数精彩的小说让人不忍放下,拿起来会跟着情节变化心急如焚一目十行想快点看完,可是这部小说有点不一样。

  情节如此跌宕,以至于想快点了解下面的情节;然而又不忍心囫囵吞枣地翻过,生怕错过了那些让人心笙摇荡的文字——有激怀壮烈的感言,但大部分是平凡确力透纸背的透彻,把人性与战争揭示得如此透彻,让你几乎认为作者就是一个疯子与天才的集合体。

  上学的时候,广告文案课老师说:你们将来如果做文案,有一本小说是一定要看的——《白鲸》,于是我在学校边上某个旧书摊淘来一本不知何年何月的白鲸,才翻了几页便束之高阁。或许出于文化环境的差异与翻译的弊诟,对那种行文风格不甚感冒,一直都认为真正有力的文字不是形容词的堆砌,而是作者对人情世故透彻练达的分析,痛恨隔靴搔痒雾里看花式的文字。拜托,你到底想说什么?

  昨日深夜,作者兰晓龙又一次让我佩服之极。故事讲完,掩卷而泣,之后他故事里那些妖孽活蹦乱跳地出现在我面前,每一头都生动地就像我身边的人,但每一头都比我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要生动、丰富、活蹦乱跳、充满信仰。看完小说的错觉,感觉兰晓龙自己就是一头妖孽,激烈而充满浪漫的理想,却被残酷的现实重重压制着,就像他借死啦死啦的'口喊出他内心对自己说的话——孟烦了,你也是个妖孽,怀疑的妖孽,又是希望的妖孽。你不报,因为你总记得希望。

  电视剧看了一半,我想起在电视剧里,演员张译扮演的那个瘸了腿的小妖,用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诉说着他的怀疑与不屑,他的信仰与坚定,他的希望与怠慢。

  小说最后的一行字——我与那辆车渐行渐远,我回家做饭。

  一颗裹着粗布的巨型催泪弹。

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5

  2次看完《团长》我先是唏嘘不以,生活中每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我都会莫名其妙地忍不住的眼眶发酸,之后便深沉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团长我的团》观后感。

  和战争相比,和战争中人们的付出相比,我们现在遇到得这些自认为地挫折,压力,委屈算得了什么呢?看看团长率他的炮灰团所做得一切:做对的事,做对得起良心的事,做自己认为该做得事,哪怕豁出性命。现代人眼中还有什么比性命更珍视的东西呢?

  炮灰团的炮灰们,好多连字都不识,不会说什么民族大义之类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他们只是跟着自己信任的人,自己心目中的兄弟,觉得可以把生命予以托付的人做着不愧对自己良心的事。面队着与精锐部队天壤之别的待遇和装备,他们最终没有在要做的事前退缩,而是"不亏不欠,用尽全命",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信任一个人。

  龙文章,虞师长口中的妖孽,天才。他当然是个天才,可以说他掌握着全团人的生死。他有能力承担起所有炮灰的性命,但人命观天,这"天"大的事不是一个常人承担得起的。有气魄,有担当,有智慧。这些词汇用在他身上似乎很苍白,很空洞,没有份量,甚至虚伪。这是一个想活下来的人,但他并不想苟活在世上,他追求得不是怯懦地活着,行尸走肉般地保住性命,观后感《《我的团长我的团》观后感》。他鄙视仅仅为了活命的人,但又深深理解绞尽脑汁想活下来的人。

  他是矛盾的,他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处于矛盾中。他不想仅剩不多的'兄弟们做无谓的牺牲,带他们过了江。有人活了就得有人死去,否则谁也活不成。死去的人一直在江那边,他们每个人从来没有忘记那边的兄弟。团长珍视每个兄弟的生命,但战争中任何人都无力保住别人和自己的生命,他们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最终要打回去,他们更知道打回那边人人都没有生还的可能。谁的命都是命,谁都不想送死,他们想活,但这样亏欠地活着他们又觉得不如打过去哪怕是死。

  记得团长追回麦师傅的时候对烦了说:"能不能有时候让我觉得不是我一个人在抗?"(段奕宏的眼睛让人难忘,他与团长已经"天人合一"了,我想不出来还有谁能够代替他)我似乎感到他掩藏在心底的绝望,但他不能绝望他已由不得自己了,他肩上担着一个团上千条命啊。他对麦师傅说:谁都不想做别人桌子上的筹码,可总得有人牺牲,我们只想要一个答案可答案不该是死。(老段沧桑的脸上满是泪痕我不能自己。)同袍战死他没哭过,遇到莫大的不公他没哭过,他自己抗起不该他抗的事差点被枪毙在自己的战壕里他没哭过,他在任何时候都想着怎么去面对,怎么解决问题,绞尽自己的全部脑汁,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他想让兄弟们保命。麦返回去了,他却瘫在那里像虚脱了似的,他自己边走边自语,多想把命交给别人去操心。我又一次感到了他的绝望,忽得为他心疼,似乎理解却又理解不了他,想落泪。看到这一段时,相信大多数人们会默默地思考或者浮躁的心会沉静下来。

  上层将领正如麦所说的没把士兵的命放在心上,那些只是数字而已。他知道这个现实,他知道结果,重上南天门,他将带兄弟们走上一条不归路。他不会把自己的生死当做什么,但他决定着兄弟们的命运,他将带他们去死,但他太想让他们活了,可怎么活呢?他怎么选?如何定?他矛盾着,快要疯了。

  哪个时代都有为某些利益不得已而为之的人,虞啸卿的所作所为相信是现今大多数人的选择,而且这些人这样选了还会安慰自己:我已经尽力了。而他这么逼自己是为了什么呢?什么为什么?这个疯子一定经常扪心自问:"我做对了吗?做对了很重要。"

  凡能做出惊人之举的人,真的不是为了自己。只有什么都不图(不为自己图)的人才能做出惊人之举。

【读《我的团长我的团》有感】相关文章:

读《汤小团》有感11-24

读《青蛙合唱团》有感10-16

读《汤小团》有感3篇04-22

读我是猫有感06-14

读《我的信念》有感06-09

读《我飞了》有感08-09

读我与地坛有感02-15

读《我与地坛》有感03-26

《我与地坛》读有感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