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林徽因传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林徽因传读后感1
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她的人生充满着传奇的色彩,作为一代才女,他的作品也备受后人青睐。
在《林徽因传》里,林彬通过大量事例,用清丽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了才女,诗人,建筑家林徽因那浪漫而坎坷的心灵历程。
林徽因出身高贵,在一个富足而温暖的家庭长大,形成了她温暖,善良,活泼的性格。加之林父十分疼爱她,带她游遍欧洲,使林徽因自小就立下志愿要以建筑作为一生人的追求。甚至到了宾父法尼亚大学修读建筑系遭受挫折,他也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宾父法尼亚大学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就和美国女生一样报读美术系,选修建筑课程,每天起早贪黑地绘图,学习。林徽因说过:“我曾跟着父亲走遍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现代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是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筑理论。”凭着林徽因这种坚定的信念,才使中国后来出现了更为优秀的建筑作品。
林徽因是个坚强,执着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无法阻止她为她的建筑事业献身。抗日战争爆发,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壮烈的殉国,林徽因虽然悲痛万分,仍收拾心情继续编写建筑类著作《中国建筑史》,在编写《中国建筑史》时,林徽因的肺痛已越来越严重,经常大口大口的咯血,而她的丈夫梁思成的`身体也垮了下去,脊椎病的复发使梁思成的身体撑不住头的重量,夫妇俩把全部心血付诸于建筑,令人感叹,工作是美丽的,林徽因在工作中获得极大地快慰,倾注在创作中的时候,常到忘我的境界。
追求梦想不正应该像林徽因一样吗?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独到的思想,才会有不同的思想,人若没有目标没有追求,跟普通的动物有什么区别?林徽因不是普通的才女,若她没有定下目标,立下一个终生奋斗的梦想,他也无法得到如此大的成功。
梦想不是不切实际的概念,作为年轻人,作为国家的希望,我们更应该立下梦想,为梦疯狂,不要再耗费自己的生命,让大学的四年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林徽因传读后感2
我一同学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当下应是华东政法大学,据史讲是曾与清华、北大齐名的东吴大学分出来的。当年暑期回苏,一天谋面,他兴致勃勃告诉我徐志摩的诗句,用苏州话说了两字:服贴,应是现在不少人讲的妥贴或熨贴。
如果没记错应该是:那是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姣羞。至于林徽因也是那次听说的。数天前在山塘街旧书店偶遇《林徽因传》,作者是白落梅,果断收入囊中。
白落梅拥有众多读者,被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打开书页,经年往事一一重现,徐志摩的诗情浪漫,梁思成的烟火平稳,金岳霖的理智相守。爱的方式不同,彰显了大写的一个“人”字。其中平稳安逸的人生追求,无可指责。上苍赋于人极至的才能,它也是公道的,完美是不现实的。缺憾也是一种美。烟花已冷,楼空人去。寂寞是一种美,折向空寂。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繁华之后的淡定从容。阅尽世事苍桑后的简静与纯粹。
中国画讲留白,西洋画讲满。前者讲韵味,后者讲视野冲击。
坦率说,前天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位朋友的画作,似一夜间圈内的两三个知名画家没了影,不见了。文人相轻乎?同行相忌矣?我早前说过,人与人之间要包容,不仅要包容人的弱点,更要包容人之姹紫嫣红。
一幅画的思想境界取决于画家对人生与生活的感悟与渊博学识。有高超的画工而无渊博的学识怎能成为画家?或许一辈子也只是一个画匠吧。或者事实上,那些画家应不是这样的文人,另有隐情。从他们画作的气韵可窥见一斑。他们又是怎样的一些文人呢?
这是发生在阅读《林徽因传》期间的故事。
《林徽因传》,使一个林徽因仿佛活生生跃然纸上。作者把自己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到的林徽因展现在读者面前。那么,书中的林徽因到底又是一个怎样的江南女子?书中没有直白地讲林徽因的身高,更不会推测其三围,但是根据书中线索找到了林徽因、徐志摩与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合影,根据江南女子普遍特征约略有了其磨糊影像。徐志摩一副郊荒岛瘦的模样,算不上帅哥。林徽因则柔美、姣小。所谓才子佳人,恰恰好。
一九三二年,林徽因分别在元旦和正月两次致信给胡适。林徽因在信中提到最多的则是徐志摩,徐志摩的死是她心口永合的伤。她说过,徐志摩给了她不少人格上、知识上磨炼修养的帮助……他死后,她的心一直不得舒展,导致肺病复发。因为康桥之恋这个男人扣开了她心灵的门扉、在她心中筑的梦。
徐志摩真的如《再别康桥》所写,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世间真的有人可以让自己轻巧地来往于梦醒之间,出尘入世收放自如?作者白落梅在书中肯定林徽因,她是夏日白莲,怎会陪他热烈燃烧,终成云中过客。梁思成于她,终究还是把她装帧在过去的岁月里。白落梅无奈地揣测道:他是不忍碰触,还是不愿碰触?
人生就是一种交换,所谓此消彼长,得到与舍弃是等同的。在感情上,诗意浪漫与简单平稳不可得兼。苏州幽巷之内私家花园,一关一至,门内是世外桃源,门外是喧嚣浮世。但这《白发苏州》与喜欢热闹仅二十多岁的《我们太太的客厅》里的太太秉性显然不付的。
白落露的文笔是温婉的,边议边叙,缓缓推进。文中批评也带着对人生的叹喟,对生命无常的无奈。
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当我们似乎都明白了,已是垂垂老矣。
林徽因曾给徐志摩的学生沈从文写信说:“人活着的意义基本的是在能体验情感。能体验情感还得有智慧有思想来分别了解那情感——自己的或别人的!”(1936年《致沈从文》)“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发生。或者有个人扣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的梦。”(1937年《致沈从文》)才华横溢又柔情似水的林徽因,就这样追寻着她与徐志摩那场难以忘怀的梦。
人生就是一条不断修行的旅程。愿我们多一些包容,包容人的缺点,包容人不同的视点,包容人在不同成长过程中。
张爱玲哀叹到:“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其实又何止于女人呢?无论哪个时代,无论高低贵贱,女人也好,男人也罢,作为一个个体,灵魂的独立和内心的强大,永远是一生要做的修行。今时今日,恋爱与婚姻自由,我们需要心灵的依傍,需要相知相守,但同样需要独立的人格,自我温暖的力量,而不是以爱之名,以婚姻之名,谁成为谁的附属品。
只有这样的两个人相遇,才能细水长流,做到舒婷说的那样:仿佛各自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在年轻的林徽因身上发生了建筑师那严谨冷静理性和诗人那浪漫热情感性的碰撞。有人说得好:人的前半生,没有对错,只有成长。”这句话多么有深意和内涵啊!这话放在这里也应该恰当吧。
赞赏落梅风骨爱好者之研:隐世才女白落梅,以禅意写红尘,以佛法道人生,化云水禅心,入人间烟火。与她共有一剪菩提的光阴,也听她静静地诉说这来往的缘分,俯瞰烟火人间,品静好人生,盼现世安稳……
林徽因传读后感3
信仰在我们中间多少时侯了,你我可曾觉察到?信仰所给予我们的力量不也正是那坚任韧性的倔强?信仰在我们中间多少时侯了?那理智热情都不能代替的信心!
林徽因,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她的美丽和坚毅,给我的思想带来冲击,给我的生活也带来了热情和思考。
生长在书香门第之下,林徽因并不是那些传统深闺并受尽宠爱小姐,相反,作为家里的长女,她的母亲却受到父亲的冷落,徽因和母亲只住在阴暗潮湿的后面小院。然而,徽因从小就聪敏伶俐,父亲林长民对她寄予了厚望,利用一切机会去培养她。因此,幸运的徽因得以在年少的时候跟随父亲外出考察和游览地胜,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也为她日后的建筑事业种下了种子。这是我十分羡慕的地方。
从小,我就很喜欢外出旅游,很喜欢各地的风景,很喜欢各地的建筑,那些美妙的巨大物体,给我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所以一放假,我总是嚷着爸爸带我去玩,可是,爸爸又是一个不爱旅游的人,常常都是落空而终。也许建筑有种特别的吸引力,我每到一个地方,视觉的焦点都会集中在建筑物身上。曾经,我梦想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想贝律铭、安藤忠雄那样为建筑奋斗终身。然而,身在应试的教育体制下,我的时间都限制在“正常”的“学习”中,连平日画画的爱好竟然也不知不觉被冷淡了;当年为了高考,很久都没逛街了,高三那年连姑姑带我去海南岛旅行的机会都放弃了。一切,也许是自己的决心不够坚定,也许对建筑还不够爱得深沉,在高考不利无法报取华工建筑院时,父母朋友的几句话:“女孩子读建筑是很辛苦的,你也很难和男生相比的,你要考虑日后的生活。”最后,我连广大的建筑也没有填报志愿,多年来的梦想一下子成为了美丽的泡沫飘向了法国的罗浮宫,成为了里面永远的藏品。今天读起林徽因,读到她与她的建筑,读到她一生为热爱的事业奋斗,我猛然记起了我自己昔日何尝不是对建筑也是充满着感情!而现在的我在干什么呢?每天忙忙碌碌,但是这其中真正的价值有多少呢?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就觉得我的时间很多都在浪费着,但是我又无能把他利用好,只能看着它一直快速的流逝。连自己梦想不能勇敢地追求的人,还能够做些什么呢?连自己时间都不能利用的人,还能够有什么成就呢?昔日大学前的豪情壮志何在?建筑学,在“离开”你的这段时间,我突然觉得,爱的还是你!
林徽因,除了唤醒我对建筑热情,还给了我面对困难和抉择的理智。在林徽因的中年时期,正是国家遭受日本侵略的时期,这时的徽因和思成,过着穷困艰苦的生活。徽因很很早就患有肺病,她除了要照顾孩子和丈夫,还要做家务,做兼职,和丈夫到外地考察古建筑,过度的劳累使她的肺病复发。一个女人,怎受得了?但是,徽因一直从没表现过抱怨和消极的态度,在艰难的日子中,她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中国人民一定能打倒日本侵略者。说起林徽因,朋友的形容是:“依然是那么迷人、活泼、表情生动和光彩照人,只是在国家这样的状况下,没什么可讲和可笑的。”
而林徽因的爱情,相信也是很多人关注的。记得大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说过,要看一个人的性格,可以从他对爱情的看法中得知。对于一位风华绝代的才子——徐志摩的倾心,徽因理性地认识到多情之人不适合作为伴侣;在和梁思成的相处中,得知思成的稳重、博学和孝顺,在思成遭受车祸导致生理创伤时,徽因已决心和思成走完以后的人生。真实是患难见真情啊!徽因的人格在此刻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从思成后面对徽因的体贴和支持可以看到,徽因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后面共同事业追求中,两人对建筑共同的热爱和献身,让我体会到志同道合的豪迈;在后面艰苦贫困的生活中,两人相互鼓励和支持,让我感受到两颗紧密相连的心。
此刻的我,什么时候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呢?每天看着日子的过去,而自己却没有学问上的进展,却会因繁多的工作而烦心忧愁,这又是我应该的大学生活吗?终于有空停下来自我反省!从这里开始,没有疲惫的借口,理智安排作息,才能保证学习生活的井然!不能再犹豫了,勇敢地追逐你的所爱吧!
林徽因传读后感4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想点亮了四月天;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撒在花前。
念起这首诗,相信人们都会想起林徽因。的确,她的诗情才气伴随着心意流淌出的文字一直被人们记住,并广为称颂。
林徽因,我国20世纪第一位杰出的女建筑学家及著名诗人,作家。曾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的女性,她那丰富的阅历,坚强的性格,出众的.才华和绝世的聪明磨砺汇集成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为世人仰叹。
她出生名门,少女时代就随父亲周游列国,阅尽人世繁华;她在北京的太太客厅内优雅地谈笑风生,被众星捧月;她为了所热爱的建筑出外考察,风餐露宿;她大部分时间都在与肺病抗争,仍坚持在炮火战争中不弃祖国;她病痛缠身,苍老黯淡,仍旧在灯下缝补衣服,操持家务;她在爱情中理智地选择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梁思成一同携手并肩。这样的林徽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一道别致的风景。一个传奇,最令人怀念的民国女子。
面对山峰万丈,流水千尺,她说,我感觉到世上最强悍的是水,而不是石头。它们在没有路的绝壁上,也会直挺挺地站起来,从这崖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让石破天惊的瞬间成为永恒,让人能够悟到一种精神的落差。林徽因,你可知你就如这水一样,这般勇敢,无畏。
1940年7月,战火来到有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昆明。
当时美国有好几所大学和博物馆聘请她们去美国治疗和工作,被林徽因和梁思成婉言拒绝,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假如我必须死在刺刀和炮弹下,我也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铁骨铮铮,足以可见。
爱国之心,中国人自古以来从未缺失。面对日本的购岛闹剧,中国表现了强烈的态度和措施。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抵制日货,游街示众。如果会有战争,我相信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也会义无反顾地冲上战场。
只因我们有相同的血脉,相同的信念。和祖国,在一起。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走完了51年的人生。
对于死亡,她表现得非常平静,或者说她早已做好了准备。她来过这个世界,每天都在没有浪费地努力地活着;她的爱人还在她身边,战争和疾病都没能将他们分开;孩子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未来;她拥有自己钟爱一生的事业,建筑,艺术,文学,这些给了她无上的快乐和安慰,支撑她熬过一个个病痛的日昼;她收获了爱情,亲情,友情以及婚烟。什么她都有了,无憾了。一个美丽的终结。
有时会想,一个生命的逝去,究竟代表着什么?你过的平庸淡泊,亦或精彩纷呈,到头来呈现的也不过如此。不同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取决于你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现在我们能够做的,是静静的思考,明白该如何去做,才能不让自己所在乎的东西失去。明白该如何去做,让暮年的自己毫无悔意。从中汲取力量,让内心充实,继续坚定前行。
请我们,担负起责任来,不但是活着就算了,更要活得热烈而充实,不要害怕,不要退却。每天每天,将分内的事情做得尽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完美,不要忘记感恩上苍给你一个如此美好的现在,足矣。
我想,林徽因用她的一生,给我们上了最好的一课。
林徽因传读后感5
现在的人提到林徽因,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实际上,我认为,她更主要的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家。
其实,这也是她与陆小曼等的最大不同,陆小曼始终是朵仰仗他人的菟丝花,始终抵不住货真价实的辛苦,始终离不开喧嚣纷扰的社交场。
但林徽因不一样,她是一位能耐寂寞的学者。她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别因为自己是女人,就禁锢了双脚。真正长存于世的美,从来不止于皮囊,更是一个女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独立和智慧。
梁思成亲自为她设计了墓碑,上面只写了七个字:建筑师林徽因墓。
林徽因留下了那么多诗歌、小说、散文,也留下了不少可载建筑史册的图文与设计。但她最好的作品是她的人生,能够让她成为民国女神范本的,也正是她高级的生活艺术。这门艺术的核心就是——倾我所有去生活。不管遇到什么流言、什么挫折、什么磨难,林徽因始终是明朗、丰沛、欢乐、向上的。她要竭尽全力倾尽所有活出女人之美生活之美。
同为才女,林徽因与张爱玲不一样,张爱玲始终带着一种偏执、凉薄之气,于爱情、于生活、于生命都是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闪耀着一种光辉,温暖人心。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她是爱,是暖,是希望,是人间的四月天。
如果有一天我们淹没在人群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
林徽因传读后感6
貌若天仙的才女林徽因与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建筑学家梁思成三人之间的情感故事,早已传为千古佳话,林徽因传读后感。但当我读了作家林杉先生写的《林徽因传》后,上述的那些印记都已显得微不足道,即而代之的林徽因则是一位气质超俗,风姿迷人,思维敏捷,洞察锐利,治学严谨,艰苦探索,傲骨博学的大家的鲜活风范。
作家林杉先生以清丽如诗的文字,运用巧妙的散文手法,详细的记录诗人,建筑学家,一代才女林徽因浪漫而坎坷心灵历程。开篇从风姿绰约的少女——林徽因与风流倜傥的诗人——徐志摩相识康桥写起,止于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和另一个哲人联手共同为其题写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间。”同时,也从侧面勾勒出一幅巨大的近代史上、享负盛名的文化、艺术界的精英们一路艰辛、治学的坎坷动人的画面。
首先是从林徽因的情感世界谈起吧:我认为理智与明智的林徽因与充满幻想、浪漫的徐志摩,注定是挚友、诗友的关系;而她与梁思成则必是志同道合的一对。从书中的记述,我非常的欣赏梁思成的幽默。比如,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图书馆内约会读书,徐志摩有时会凑趣过来聊天,而梁思成便在门上贴张纸条,就像徐志摩评价的:"徽因的诗,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又能让人读出人生的况味。"
回首自己儿时,不禁憾然一惊,似乎躲在家中一隅偶得娴静是我少有的与心对话的'时光,总是安慰自己,哪个少年不莽撞,为赋新词强说愁才显得假惺惺,却忘却了心灵感受的温床是生活,即使漫无目的游逛你也能感受到路边青草的芬芳。
所以,生活的丰富不丰富不在于生活经历的多少,而在于你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是否敏锐,在于能否多方面体味所见、所听、所遇的种种不同情景,能否体会到人在生活中互相的关系和牵连,生活的必然与偶然之中所起的戏剧性的变化。当然,更得有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及思想,信仰及哲学。所以勿要感叹自己的胸中无词,心中无语,以心聆听,用手触摸生活,生活才会回赠你真正的意义。
花季的林徽因是我欣赏的,在那个对爱情充满各种幻想的季节,能够如此坚定自己的爱情信仰,维护爱情尊严。初始,我以为这是需要一个很成熟的爱情观才能驾驭花季年龄的冲动,但后来我明白是因为她在任何时候都深知自己所要是怎样的生活,每当走至人生岔路口,她可以很清楚分辨出自己要走的路,或转弯,或前行,都那样从容不迫。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个内心坚定的女子,不为任何,只为对得起陪自己流逝的时光,回首过往能做到满心的坦然。爸爸曾经对我和姐姐说过,有你们是我的幸福,如果能够看到你们能尊重周围的人和事,且依然从容坚定便是我莫大的幸福。小时候不理解,渐渐长大却了解了那是一个做父亲的殷切希望,希望我们能被这个社会接纳,却也不迷失了自己。
现在,这份坚定我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随遇而安————也许生活中的你会遇到种种的不安,但却可以驾驭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情,你可以贪恋岸上的烟火璀璨,却不会让自己逆水行舟,倘若不慎弱水,也会用最美的姿态自我救赎。
婚后的林徽因是我敬佩的,二十四岁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温哥华姐姐家结婚。婚前,梁思成问过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都不会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准备好听我了吗?"这是一个多么有韵味又特别的女人。婚后他们按照梁启超的安排,赴欧洲参观古建筑,我一直以为这才是适合林徽因的人生道路,她将满身的书卷清香融合在建筑事业中,让我们领略到建筑对东西方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绘画、雕刻等带来的深远意义。那些年,林徽因一直肺部不好,但他却从未因此而耽搁她热爱的事业,修养期间还和梁思成去考察大量的古建筑,并多次发表《建筑杂录》等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资料。
林徽因事业的最成功点莫过于参与设计国徽与挽救xx蓝传统工艺,如果不是领略她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付出的努力,我真的不会相信一个写下人间四月天的柔弱女子会拥有这等至高无上的荣耀,这个好强的女子,为了心爱的事业可以废寝忘食,极度消耗体力,以她的性格,即便预支将来的年光,亦在所不惜。
一直以为事业是女人自信最大的来源,不管这份事业是放逐在工作,还是家庭,抑或是某种追求,只要全神贯注的投入,总是能给人一种优雅的张弛感,那种认真忙碌的姿态给旁人一种紧迫感与佩服之情,品尝果实的自在却流露出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满足。几分认真加上几分执着,是爱自己,爱生活,更是对身边人的一种尊重。
晚年的林徽因是我最陌生的,因为史料对于这一部分的记载总是一带而过,但我想,暮年的林徽因是最幸福安然的,因为一生低调的奢华足够弥补他年老的空虚,或许她也会拥有遗憾,但我肯定她绝对没有后悔,每一个或对或错的选择铸就了这传奇韵味的一生,怎舍得挣扎在无谓的后悔之中?我想作者的这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对林徽因最好的赞美或者说是欣慰,欣慰的看到一段令人艳羡的人生,更欣慰如此的人生能牵动着更多的人重新思考自己的余生,你的安好,放晴了谁的天空……
一直喜欢一句话,女人的一生应该这样走过,10岁而乖,15岁而聪,20岁而甜,25岁而美,30岁而媚,35岁而庄,40岁而强,45岁而贤,50岁而润,55岁而醇,60岁而慈。试着爱上自己,做到随遇而安,笑响会点亮整个人生,你就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7
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林徽因,白莲一样的女子,纯净而美好。不仅在诗词文学上大显身手,更在建筑学领域舞弄风骚,卓有成就。林徽因,一代风华的绝世佳人,才华横溢倾倒众生;让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大才子痴迷钟爱一生。就是这个走在人间四月天的女子,让众男子“渴望仰慕爱”,让众女子“羡慕嫉妒恨”。作者结合其生平和写过的句子展现一代才女多情动人的人生传奇。在这寒冷的夜里,我坐在这里听着音乐,感受着一本书,或者不妨说这本书所讲述的`女子,带给我的温暖。“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样的诗句让我温暖、感动。我不知人世间多久还会有这样一个女子,她美丽、灵动、温婉,有着遗世而独立的气质。她诗歌、散文、戏剧均造诣非凡,她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独一无二的女建筑学家。她才华横溢又一生淡泊。
世上有一种美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纵然已被时光覆盖,当你再一次翻开它的时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烁烁光华,让后人为之赞叹,而林徽因就是这样的人,她就是拥有着这样美丽光华的人。
林徽因传读后感8
我曾经无数次地想过,林梁二人在宾大毕业之初若未毅然决然选择回到动乱的祖国,而是留在美国,那他们的人生会是怎样的?
他们不会经历抗战和内战的颠沛流离,他们不会在一次次地空袭中狼狈不堪,他们不会长时间为生计发愁,他们不会因为医疗条件及经济条件的限制而饱受那么多的苦楚;同时林徽因恐怕也不会在颠沛流离中患得在那个年代束手无策的肺结核,同样也不会早早地撒手人寰。
想到这些我曾会想他们会后悔吗?后悔没有“聪明”地选择留在舒适地美国?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小梁从诫和林徽因那段对白,我得到了答案。
“如果日本人打到这你们怎么办?”徽因特别平静的说,“中国读书人不是有条老路吗?咱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
林徽因和梁思成是有信仰的,是有追求,有理想的`。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祖国的建筑界,他们无时无刻不在铭记着自己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所在,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那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古建筑。
这些信仰、追求、理想不会因为自己是博学还是寡闻所改变,不会因为国家是强大还是弱小所动摇,不会因为自己是被认同还是误解所思迁。
他们中途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反悔,可以离开让他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祖国,但是他们没有,我甚至没有看到他们任何人流露出哪怕一丁点这方面的想法。
纵使他们肯定知道在那时的美国以他二人的才学可以生活地更加体面,可以不用为生计发愁,可以过上起码看上去更有尊严地生活。
但他们从未有过如我般狭隘地想法。
如今的我每每看到想到他们的故事不得不由衷地感谢他二人当初不如我般地狭隘,否则我们将无法看到一个如今依旧这般鲜活地林徽因,同样也不会给世人留下他们那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地感情生活,以及至今让人猜不透的与徐志摩金岳霖之间的种种纠葛,同样也不会给我们留下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的贡献和成就。
我想他们的一生无论经历多少磨难,承受多少苦楚,对抗多少病魔。他们仍旧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对于他们而言,生命不在于享受过什么,而在于承受过什么;不在于安逸了多久,而在于磨砺了多少;不在于得到过多少,而在于留下过多少。
这就是我心中的林徽因和梁思成!
林徽因传读后感9
读完这本书已经有好几天的时间,一直想写些什么。林徽因真是一位传奇的女性,她的人生活的非常精彩,书中有一些内容对我触动很深:
一,非常欣赏她对热爱专业的执着,从小受过中西方的连续,接触很多人,每次看她的'言论都有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这是众多知识的积累,再融会贯通的结果;
二,书中聚集了很多在当代非常有影响力的名人,这要搁在现在,都是大明星价格的。特别向往他们一起下午茶的时间,畅聊各种事实,或就某个观点,甚至谋篇文章加以讨论,我认为这才是一种有意义聊天。(想想我们朋友间的聚会,好多是以吐槽为主题的,是有点儿浪费时间和精力哈);
三,书中对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有一定笔墨的描写,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几封梁启超给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书信,我想这才是一个父亲对子女尽心尽力的教导与指引。
四,林徽因在十六七岁的时候遇到徐志摩,我想她对他是一种崇拜,一种可以一起谈天说地的朋友。当然徐志摩是浪漫的,林徽因可以在她那个年纪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没有答应当时徐志摩的追求,这种智慧让人钦佩;
五,最后来说一下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姻,我想说的是能有这样的伴侣过完一生,这是最大的幸福,没有丝毫的遗憾。
林徽因传读后感10
生命里有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多少的愁苦和伤感。华灯初上,时光流转,他与她的以前留下不可抹灭的痕迹。那些无处安放的以前,破碎的让人心疼,他推开了所有的人,唯一把她放在心上。他想就应守候,继续这么守候着。
有人曾说“如果一百个人来问我完美女子的标准,那么我一百次都会回答说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经是个传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所有人都明白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为她写下那样的美的诗,但是最后她还是没有选取他。但是,比起徐志摩那样激烈的爱,金岳霖的脉脉深情更令人动情。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百转柔肠冷如霜。爱有很多种方式和理由,那里无意责怪谁,但是金岳霖的故事听起来更加撼天泣地。真正的感情不是利己,而就应是利她的,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代替她。对他来说,春风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是否女人,永远不必多问,她最好永远天真,为他所爱的`人。
把人生看做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便不会频频回首,你会不会忽然地出现,在旧时光的风景里,成为珍藏一生的美丽。也许会看到别的风景,但是回头看,仍然觉得还是她最好。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因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貌,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对他来说,花开了,他就画花。花谢了,他就画自己。你来了,他当然画你。你走了,他就画一画回忆。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的早天,八月的忧愁。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仿佛一本书,慢慢翻到最后一页。
若无缘,六道之间三千大千世界,百万菩提众生,为何与我笑颜独展,唯独于汝相见?若有缘,待到灯花百结之后,三尺之雪,一夜发白,至此无语,却只有灰烬,没有复燃。他从来没对她说过要爱她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无言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这一切。爱她却不舍得让她痛苦选取,因此只得这样沉默。因为,能够说出来,大约都不是真的。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他会想起你年少时候的容颜,在他心中,你永远都是十七岁的那个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会想到嘴边不自觉地轻轻地微笑起来,叹息地说,她啊……之后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万语的,但是已经不必说了,那样的林徽因,在那样的他的心中,便是独一无二的万古人间四月天了。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未娶,长期比邻而居,而他去世后,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处公墓,像生前一样做近邻。
"最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齐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能够两两相忘,日与月能够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林徽因这样写道他如此深刻地爱着她,终身不娶似乎有了更确切的理由:纵使有再出色的女子,与她相比,也黯然失色,新娘若不是她,娶妻何用?金岳霖去世后,骨灰也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与林徽因墓仅仅一箭之遥。最后明白,世间有这样一种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一生走过许多地方,一辈子只陪在一个人身边。你在的时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时候,一切是你。终究一别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样。一向到许多许多年后的这天,许多许多年后的我,才明白许多许多年前的你,为什么有那么许多许多的沉默、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期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原谅匆匆的时光,记住生命,记住爱,记住温暖。
林徽因传读后感11
人生在世,人事之外,每个人内心深处总会迷恋一些物件或情事,也许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首曲、一帘梦。
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过尘世种种烟火,便就应承担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可似水流年分明安然无恙,山石草木依旧毫发无伤。
林徽因,生于一百一十年前杭州城莲花盛放的夏季,一个温柔聪慧的女子。她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考中进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其祖母典雅高贵,是一位端庄贤淑的美丽女子;其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林徽因身上沿袭了他们儒雅优秀的血统,所以一生拥有斐然才情与绝代容貌。也许这一切只是偶然不是必然,但她注定会成为那个风云时代的倾城才女。一座原本就韵味天然的城,被秋月春风的情怀滋养,又被诗酒年华的故事填满。这座诗意含蓄的城,因为她的到来从此更加风姿万种。
一个女子,究竟要以何种姿态行走于世间,才能够做到不被人忘记一个男子爱一个女子,爱的是她青春的朝气,是她美丽的容颜,是她独有的聪慧。多少人会爱上岁月留在她脸上的印记爱上她那颗被生活宰割得累累伤痕的心林徽因似乎做到了,徐志摩为她徜徉在能够这么惬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转,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建筑事业中去,喜欢一个人,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因为喜欢,就像她喜欢古建筑一样,没有其他的原因,无关风月,只是喜欢,故以她的才华,完全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一番作为,创造一番辉煌!
每个人都是过客,缘起缘灭都是前世今生早就注定的,今生我们擦肩而过,来世或许就会有那一次回眸。不需要刻意的去记住谁,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记谁,前世的债今世会来偿还,今世未了的情来世能够再续。但是谁又能明白,到底有没有那奈何桥,前世今生,我们在乎的那个人,来世是否还能够记得或者会忘记!
林徽因在16岁的时候遇到了24岁的徐志摩,她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到了风华正茂的他,在剑桥之上,两个生来就带着诗意的他们怎样可能不擦出火花,这或许早就注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时候她都不会让自己尴尬,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软弱,所以当她发现自己摆脱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阴影的时候,她断然的选取了离开,没有告别,就像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徐志摩明白林徽因的离开是为了什么,因为他懂她之后徐绝情的与张幼仪离了婚,本以为这样林徽因就能够理解孑然一身的他,与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明白林徽因是骄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样,在浪漫的感情与安稳的生活面前,她最终选取了梁思成给的安稳的、真实的生活,即使心里深爱着那浪漫,也只能是藏于心底,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慢慢回味
也许只有林徽因才有这样的魅力,才能让多情的徐志摩挂念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一生,金岳霖守护一生。即使之后徐志摩爱上了陆小曼,他心里也永远有着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明白怎样办才好林徽因沮丧的说,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取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他用实际行动宠爱了她一生;金岳霖,我不明白从何说起,终身未娶,只为爱她,他永远都是她的邻里好友,他会随着她的居所的变更而变更,一生守护,无怨无悔。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个女人,还有凌叔华,虽然最爱的只有林徽因和陆小曼;梁思成纵然是宠爱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几年之后,他还是娶了自己的学生林洙;只有金岳霖是钟情的,终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后,还记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忆度过余生。感情的事我们总是说不清楚,没有谁对谁错,我们只是羡慕林徽因传奇的一生,感动金岳霖的痴情。
林徽因是美丽的,是智慧的,纵然是病魔缠身,仍然写了很多诗词并为中国的建筑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还参与了国徽的设计,了解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总会让我们感慨万千,深思千万。她的生命只有51年,对于此刻人来说,这个时间并不长,但是对林徽因来讲,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该做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没有大起大落,亦没有大喜大悲,给我们留下了完美,留下了温暖
或许真的是有缘分这一说,她写了人间四月天亦在人间四月悄然离去
林徽因传读后感12
假期虽然不长,但我却拥有了一份美好。翻开《林徽因传》几页看下去就被那恬静优美的文字吸引了。从那时起,林徽因便成了我心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不禁为她痴迷,想用无数优美的词句来形容这样一位神一般的“中国第一才女”。
如此纯净。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纯洁”有了新的认识。林徽因就是这样的女子,灵魂散发着香气,美的令人难以靠近,只能远远地欣赏,在心中发出无限的慨叹。她用思想和理智维系着爱情,她太冷静,太清醒,即使面对徐志摩的追求,她也能决绝果断地转身,因为徐志摩有默默为他付出的妻子。“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金岳霖用理性控制着对林徽因强烈的情感,他曾对林徽因说:“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于是他选择了退出。他们三人志趣相投,终生为友。书中并没有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他们三人之间的故事,但是据说,每次林徽因与梁思成闹矛盾时,两人总会不约而同地去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裁决。“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徽因离世后,金岳霖默默无闻,孤独地依靠美好回忆度日。我想应该也就只有她,能让金岳霖记挂一生。林徽因不会沉迷于情爱之中,这样的女子掠尽人间的美,令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却还是一如既往,如莲般纯洁。
这般优雅。
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展示了她独一无二的才情。清新脱俗的文字与她本人一样,令春风失色,含百花换颜,她的柔美、优雅、淡泊、平和倾倒了多少座城,天堂杭州为她倾倒,皇城上海为她倾倒。
雾都伦敦为她倾倒……她是一个柔美孤傲的女子。没有陆小曼的执着疯狂,也没有像张爱玲那样为爱默默耕耘,她要的是安稳,优雅,是一生的清白。
那么勇敢。
她说,那个手捧诗书弹箜篌的女子才是真正的自己。抛开尘世间的浮华与喧嚣,只留一本书,一支笔,一杯茶,一盏灯足矣。她要平淡安稳的幸福生活。所以她选择离开浪漫多情的'徐志摩,与梁思成相守一生。林徽因太过清醒,清醒到可以看淡一切。但,这才是她,如一首平仄起伏而又唯美的诗篇,永远没有疼痛,永远是那样平和静美。她说,认真对待,一丝不苟的自己很累,但却很快乐。面对日本学者的言辞,说中国已经不存在唐代的木结构建筑,要想看到真正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人们只能去日本的奈良。这样讽刺的话语让林徽因和梁思成两大建筑系的才人更加相信在中国某一个偏僻的角落,一定还存有真正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夫妇二人几乎跑遍了整个华北地区,经过考证,在五台山地区,他们终于发现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最令人敬佩的是,梁思成与林徽因二人,一个是名门之后,一个是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林长民的千金,双双爬上覆盖了千年尘土的佛光寺大殿的梁架,做了完整精细的测绘,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不仅证明了中国,也堵住了日本学者的嘴嘴。
颇具魅力。
林徽因凭借自己在战乱年代表现出的个性,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是她在黑暗压抑的时代,奋力高举“妇女解放,自由独立”的旗帜,徐志摩称赞她双脚完全自由,走自己的路”;在“太太客厅”里,她思想睿智,眼波流转,一句句精辟独到的见解,在“思想沙龙”中绽放异彩;从小她就拥有惊人的个性魅力,16岁考入从未招收过女学生的剑桥大学建筑系;在北京古城墙被拆时,她曾指着时任北京副市长吴晗的鼻子愤然斥责,没有丝毫畏惧……
读完《林微团传》,我不由得对“白落梅”心生敬意,用简洁清新文字描述了一个传奇才女的一生,把这个世间最美的女子用文字展现世人眼前,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看谈浮华,宁静致远”。
林徽因传读后感13
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这话一点不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八个字也是随处可见,不管懂不懂的,真不真心的,都会来上这么一句。个人一直觉得很矫情,所以看到朋友们的QQ,人人里有这么一句话,总会恶作剧的在后边加上霹雳两个字。可是当我看完这本书,我沉默了。以后不管真假,无论何人,我再不会做这样的恶作剧。
“曾经以为,经历了人世种种,尝过了世间烟火,可以看淡岁月沧桑”做到去留无意,自由自在。但还是低估了红尘的力量,究竟还是坠入其中。于是便多了牵绊,多了感伤,却始终不愿放开自欺欺人的手。有的人不能爱,不该爱,还深深地爱着,有的人明明可以爱,却任由他空自执着。到头来耗尽了青春,也隐藏了爱情,在你认为理所应当,暗自欢喜的享受中,或是不厌其烦,恶语相加的挥霍中悄然溜走。某天突然发现世界安静的时候,伸出手来,缠绕在指间的却满是淡淡的失落。那错过的人会还在么?
万丈红尘,必然迷离纷扰。那么多的春,那么多的秋,多少人拿来感伤悲戚,却有那么一个四月天,千古不变——是爱,是暖,是希望,是梦期待中的白莲。这是世间最美的花!您是行走在人间的白莲,清净淡雅,仿佛不食人家烟火,却未曾清高遗世,渴望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以她得了最简单朴质的幸福,没有在云端忍受清寒。
伴着清风明月,怀着康桥柔波,无论是在异国庄园还是香山别墅,焚香煮茗,谈诗作文,四目相对,脉脉含情,才子佳人,天造地设,莫过如此。但天总不会遂人愿,总会把最美的打碎,最合适的分开,留待后人唏嘘。不能否认徐志摩是爱她的,而他更是多情而浪漫的,没有感情他无法生活,即使在心中还藏着她,却又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恋。天道又是公平的,给了你卓越的才华,就不会给你圆满的情感。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浪漫情怀,一己之私。还记得那身怀六甲却被你无情丢弃在异国他乡的张幼仪么?所以无论你有多少的理由,多高的才情,你还能让人敬佩么?至少我总觉得不耻。所以你才会在以后的情路中,想着一个仙子,却娶了一个你得劳心劳力供养的妻子,最后在天空化作漫天云烟壮丽的逝去。你终究是幸运的,至少让她铭记了一生,愧疚了一生!
漫步红尘,多想超然物外,可是总有那么一个人,她的风姿和你心中诗情画意勾勒的轮廓和气质分毫不差,让你狠狠的陷入其中。但是我们的生活不同,爱的选择不同,左右爱一个人的环境不同,正是在这些各种不同中我们渐行渐远,最后只有在风起的日子里孤单的想起你!多想陪你到世界的尽头,多想那个陪你东奔西走的人是我,多想和你一起披着满身的诗意永远在康桥的柔波里悠然呢喃。但是,亲爱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和你在一起。知道你是坚强,理性的丫头,定会一样的淡然高雅,不要为我哭泣,你孱弱的身躯经不起悲伤。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你是我前世种下的因,须得偿还,所以爱得无怨无悔,坦坦荡荡。亦或是今生的一切是来世的果,不必愧疚,在天的那一头我等你,许你那时还我,做我美丽的新娘。
她是聪慧的女子,真的很佩服她,可以毅然决然的放弃灵魂伴侣,去追寻尘世欢喜,烟火的幸福。她是那么优雅平淡地做着对她来说最正确的选择,就算徐志摩已经为了她而背上骂名,清除了阻挡他们在一起的最大障碍,她还是选择了真实的幸福,那个也许稍显木讷,却能让她如沐春风的儒雅才俊。
梁思成是宽容的,也是珍惜当下的。和她结婚三十年,他深深地知道,自己不是她心中的最爱,就算徐志摩已然故去,自己也不是她现存的唯一,但他选择了包容,选择了给她绝对的自由,只是坚持平淡地爱她,他知道这个冰雪聪明的女子,什么都看在眼里,她不会辜负人间最质朴,简单的爱。
“为什么是我?”他对这白莲仙子属于自己在结婚的前夕还是懵然。“我得用一生去回答……”她如是答道。从此夫唱妇随,相伴天涯。这就是婚姻,你不是我的最爱,却也可以相守一生。相爱的人未必能在一起,不相爱的人在一起未必不会幸福。人生在世都是一个缘字,他来时好好珍惜,他去时,互道珍重。怀着对你的爱,和当初编织的梦,去善待下一个值得我停留的人,也许那无关爱情,这也是幸福。我们都知道,这世上最绝情,伤害最深的往往是曾经相互爱着的人,莫名的转身,突然的离别,自此天涯陌路,连一句简单的道别都没来得及说。这是为了什么?有几人能答出来?大多是连鸡毛蒜皮都谈不上的小事,不过就是个年少无知,轻狂傲慢,不懂珍惜。那是不成熟的爱。这世上真正的爱一个人,“是成全她的一切,包容她的一切,下雨的时候给她撑起一把油纸伞,寒冷的时候给她一个温暖的臂弯,天黑了永远有一盏灯为她点亮,晨起时给她一缕温暖的阳光”这便是世间每一个女子都向往的烟火幸福,一份安稳的爱。激情总是经不起流年的冲刷,唯有平淡才经得起岁月的蹉跎。
林徽因是幸福的,梁思成宠爱了她一生,给了他无限的包容和一份安稳的爱。她也是幸运的,老天对她是如此的眷顾,三大才子为她一见倾心,终生不渝。除了才华横溢,浪漫多情的徐志摩;儒雅稳重,经久弥香的梁思成;还有那个一提起就让人不胜悲嘘,为她痴守一生,终身未娶的金岳霖。其实我觉得,之所以林徽因的美丽优雅在我们的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金岳霖的付出,居功至伟。因为我们看徐志摩和林徽因,也就觉得她是个才女;看梁思成和林徽因,就是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大师;而看金岳霖和林徽因,你看不见描述,但是知道那一定是个风华绝代,游走人间的女神,要不然不会这么让一个优秀的男人宁愿孤独终老,除了她容不得丝毫别人。
还记得许多年前看金大侠的《倚天屠龙记》开篇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天涯思君不可忘”那小小的郭襄,为了那个大哥哥,一见误终身,上终南,临武当,走大漠,游东海,追寻着神雕大侠的踪迹,和那些有他传言的地方,必定少不了这个瘦小的身影,最终敌不过韶华,白了青丝,绝了恋想,青灯古佛,孤老峨眉。杨过是狠心的,也是理智的,终身未再见她一面。因为他那为国为民的大胸怀单单只能容下他那个白璧无瑕的姑姑。这道理我明白也没多久,本以为这只是小说的杜撰,如此纯洁的爱恋,痴心不悔的守候只能存在于笔端之下,直到最近看到金岳霖!请恕我苦涩的笔墨写不出他的优秀,也写不出他的痴傻,更写不出我的感动,至少当我看到“今天是徽因生日”这一句的时候,心里堵堵的,眼眶润润的。那是一个怎么样女人?才能让一个男人如此这般的爱恋着。我想倘若伊人泉下有知,一定会泪流满面,相逢恨晚。对于女人来说,这一世不就是难得有情郎么?现实很残酷的是,林徽因只是梁思成的生活伴侣,如若不然他不会再续他弦,当然这也不能说是背叛,毕竟活着的人还有自己的生活。但林徽因却是金岳霖的全部,命运真的是天才的玩笑大师!金岳霖始终都在离她最近的地方,做了一辈子的邻居。无论是动荡的北平,还是飘摇的长沙,无论是日机轰炸下的昆明,还是乱中取静的川南小镇,在那个战火纷飞,朝不保夕的.年代,他默默地爱着,默默地跟着,也默默地护着,用世上最理智的关怀诠释着爱情的崇高与伟大。他用行动告诉她
“我,一直都在!”
是啊!我,一直都在!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用了一生去实践着。人生说短也不短,真正懂得爱,又知道爱,可以不顾一切的为爱痴狂的时间,我想不会超过十个春秋。而他却用了一生。因为他遇到了值得这样坚守的理由,因为这世上只有一个金岳霖。其实我们遇到的人中,值得爱的人真的不少,人总是有自己的优点。但是真正的刻骨铭心是何人?我确信金岳霖有世人皆知的三个字想当面对林徽因说,但是理智促使他没能开口,这该死的理智。现在的人呢?想想自己对多少人说过那顺口而出的“我爱你”,后来呢?你爱的那些人在天地的哪个角落?近况怎样?幸福与否?同样,回想一下,有多少人在你耳边说过“我爱你”,那些爱你的人呢?今夕何在?你的艰难困苦他可曾帮你渡过?我爱你,就是——“有千万个理由让我离开,而就是这一个理由让我留下!”爱情不是试探,也不需要尊严。
如金岳霖一般,真心的爱一个人会害怕你不在,害怕她被人欺负,你不在;害怕她受到委屈,你不在;害怕她挨饿受冻,你不在;害怕她心情不好,你不在;害怕她卧病在床,你不在……凡此种种生活琐小,你都神经质一般的担心,或许没有你人家也会过得幸福自在。却还是痴痴傻傻地表示“我,一直都在!”只想告诉她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1955年4月1日北京同仁医院,这是他挚爱的人间四月第一天,她驾着四月早天里的云烟去寻康桥的恋人,享尽了梁思成给予的凡尘烟火幸福,得到了金岳霖这样上天的厚重恩赐。我想他们都在她身边,这样一个绝代容颜,旷世才情,高雅清淡的女子在人们的不舍中闭上了双眼。这一天,四月的第一天。也让我更加的相信因果之说。
这朵世间的白莲消逝了,岁月不会因为她的离去而停留半分,红尘滚滚向前,多少痴男怨女在历史的长河中来去匆匆,演绎着世间的悲欢离合。爱情是一个亘古的主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白莲”,他不是仙,向往着凡间的烟火幸福,渴望一份平凡安稳的爱。如果可以,愿化作一段青青的莲茎,在红尘浊浪里将他托举在和风丽日中,摇曳在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14
作为一名低年级包班老师,白天是没有时间,只有晚上才有时间捧起自己喜欢读的书,历时近一个月,终于将《林徽因传》读完了,也许时间长些,但是阅读的过程却使我无比沉醉其中。人物临摹似的描写,景物身临其境般的描述,充满作者灵犀、生动的叙述独白,字里行间充满了浪漫、悲感、激愤、灵动,还有充满学术性的记载和专业知识性的词汇,更多的是对林徽因这样一个让人千古留恋的一代才女,伟大的母亲的一种怜惜,让人为她对艺术,对文学,对建筑学的奉献精神和那种痴狂而敬重。虽然这两个星期每天只读很短的一段,但是这个过程仿佛让我身临其中,体会并感受着其中的`一点一滴……
本书主要对林微因进行了大量的描述,林徽因:民族:汉,福建闽候人,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出身于官宦世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丈夫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xx馀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後,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
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未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後,与世长辞,年仅51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徽因的英语,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读《林徽因传》的初衷并不是很明确,毕竟刚刚开始对这个人不是很了解,只是通过一个比较要好的同事介绍才开始关注她的,没想到这一读,便迷上了这个30年代的大才女。她的感情经历也让人印象深刻,她的诚恳,真实,率性,让这个女子变得那么的刚烈又温情。难怪徐志摩对她不舍,金岳霖(哲学家)更是用一生未娶来表达对她的迷恋。她的经历更是曲折万分,困难险阻重重,但是她的坚强,她刚韧的意志让她压制严重的病魔(肺结核)一直走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也许在光华的背后有很多我们并不了解的真实,但是我们只要记住这样一个她,其他的又如何呢?
我想,现代的网络世界带给了我们许多东西,可是同时也让我们失去很多东西,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读书越来越少了,学校让我们写读书心得也就是希望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老师,它会给你带来许多东西。同时我们自己在读好书的时候也应该是用来彼此分享的。我之所以选择《林微因传》作为读后感来写,也就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好书,也希望大家多多彼此分享好书!
林徽因传读后感15
长长的路上,我正走向一处绵延的山谷。长长的路上,我正追寻一处绽放的美丽。
——题记
静静地坐在图书馆内那靠窗的位置,慵懒地翻着古朴泛黄的书。明澈的天没有一片白云,空明清新,仿佛坠落在春之漩涡里,为这美好设置了靓丽风景。
指尖轻轻触碰页脚,淡软的阳光随意倾斜的在地上成为那形状不一的光斑,镌刻了那蔷薇里的青春。远处山坡上满树的绿叶与阳光完美的融合,仿佛空气中隐隐有暗流涌动。
那在空气中飘荡而轻盈的香味牵起我的手,来到了那漫延的山坡。
轻轻坐在绿叶铺成的山坡上,望着那满天的绿意覆盖了阳光,映下细碎的泛着绿莹的光束,在时光的罅隙里迎着风跑。长长的睫毛上飘落着片片雪白,点缀了整个世界。
我心惊
原本晴朗的天空刹那被一片雪白所遮掩,纷纷扬扬,如初春的蒲公英带着遥远的梦想飞向远方。我慢慢站起身,想追寻那抹白的源处。我扑向天空,拼尽全力想抓住它的身影。我转身,才发现满山的小树开的都是这种花,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桐花。
第二天我又来到这个山谷。随行的还有一本林徽因的传记。
此时此刻,所有的花苞都应时开放,比昨天还要壮美。澄净的天空仿佛下了一场花瓣雨,如梦如幻。一些花瓣落到了书上,与那林徽因的姣容融合了一起,美轮美奂。我轻轻翻开那本传记,走进了林徽因的一生传奇。
1904年.那个绿树浓阴的六月,那个古老悠长的杭州小巷,她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微熏的气息在枯燥的空气中蠢蠢欲动。这天,林长民的长女(林徽因)呱呱落地。岁月流逝之快,转身她就变成了妙龄少女,远渡重洋学习,冥冥中遇到了她一生中重要的人——徐志摩。在花开的四月,他成了她的初恋。可她是林徽因啊,一个在任何都充满理性的女人,在爱情这等终身大事前还是要再三慎重的。最终,她果断地嫁给梁思成,从未后悔过。她并没有因此与徐志摩绝交,而是成为很好的知己,这是一个大度且重情义的女子。其实俯瞰历史长河,可以发现林徽因这一生被爱慕的人实在太多。她让徐志摩回忆了一生,让梁思成爱了一生,让金岳霖记挂了一生,让天下男人仰慕了一生……
林徽因是一位建筑学家,在她眼里,任何一个平凡的建筑都隐藏着一个个建筑师的心,那是对建筑热爱的一颗心啊!仔细读着她的.传记,她还是一位诗人、一位文学家。在她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我最喜欢最后一段:“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其实,林徽因本人就是人间的四月天,那千山万原的春来,那一树一树的花开。信步在林徽因传奇的一生中,我被她的气质所吸引,流恋……
她,如同那桐花,都是流落这人间的精灵。她身上那不输于男儿的热血,比男儿还要刚烈的心,足以使她在艰苦岁月里安然度过。
我又望向天空,再次心惊。
漫山遍野的桐花,如一条万里雪带,漂洋过海,直指苍穹。似乎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邀前来,赴一场人生盛宴。透明如醇蜜的阳光倾泻而下,斑斑点点,映在天地间。在茫茫世间,我仿佛看到了徽因也来了。快乐掩去她眼角的悲伤,她的笑容如同这桐花。
时间飞逝,繁华落尽。难道生命在绽放后只剩下凋零?不,我不信,林徽因这朵桐花将永远开在历史天空,灿烂如阳。
文落如花,人淡如菊,世间女子,唯她独好。
林徽因——我的女神。
【林徽因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林徽因传》读后感09-11
林徽因传读后感02-09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04-07
《林徽因传》读后感01-08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01-10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范文11-23
《林徽因传》读书心得03-14
《林徽因传》读后感9篇03-16
林徽因传读后感10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