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曾在天涯》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是我读《曾在天涯》时,忽然想到的一句古文。
多年前,偶遇小说《沧浪之水》,竟是出乎意料的喜欢。爱屋及乌,由书联系到书作者,开始关注作家阎真以及他的作品。
近年来,看过了阎真教授的一些讲座和访谈节目,对他本人以及他的作品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至今,他的小说,除了新近出版的《如何是好》外,其余的四部我都已经读过。另外三部是《活着之上》《因为女人》《曾在天涯》。今天,说一说阅读《曾在天涯》的感受。
从阅读或者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曾在天涯》的成书时间要早于《沧浪之水》。也许我孤陋寡闻,也许这本书的确没有《沧浪之水》影响深远。《沧浪之水》是曾经被许多人拿来作为职场教科书或官场教科书来读的。根据《沧浪之水》改编的电视剧《岁月》,也受到普遍的追捧。
可是,《曾在天涯》也是非常值得阅读的作品。这部书成书于1995年,海外版名《白雪红尘》,描写了留学海外或者移民北美的知识分子的坎坷曲折的命运。细腻的笔触,冷静的独白,阎真老师一如既往地撩拨着我们脆弱的神经。李宗盛有一句歌词,“百转千回它将我围绕”,不知道用在形容阅读这本书的感受是否恰当。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的综合国力还不够强,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不够高,崇洋媚外心态在国内,包括国内的知识分子中还大有市场。当时,许多知识分子想尽办法以出国留学的理由想拿到一张北美(包括美国、加拿大)的绿卡,当然,向往欧洲的也很不少。这就造成我们至今还在诟病的清华、北大的一些留学生出国后一去不回,其实也包括中科大等其他大学的留学生。就是拼了半条命,也要想办法出国,想办法拿到“绿卡”,在当时是一种残酷的血淋淋的现实。
故事的男主人公高力伟,是国内培养的历史专业的研究生。因为妻子林思文在加拿大留学,在研究生毕业后,他出乎意料顺利地拿到了出国护照,来到了大西洋彼岸的北美洲,首先走进了妻子就读的城市加拿大东部边城圣约翰斯,在初步感受了异域风情的同时,他并没有预想中的兴奋,而是有些忐忑和不安。
因为妻子和自己出国已经花了很多钱,落地之后他几乎就变成了一个穷光蛋。妻子住在学校宿舍,马上就得解决住宿和生活问题,找一份工作似乎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因为所学的专业没有什么用,英语又不好,工作并不那么好找。
他的妻子林思文是个非常能干、很有主见的人,也给了高力伟很多提示、指导和开导。可是高力伟保持着知识分子的固执和清高,不肯低头求人,妻子说他“自以为是清高,其实是无能”,这深深地刺激了高力伟。此后的生活中,因为认识问题的角度、出发点和追求目标不同,他们的矛盾一步步加深。事实上,两个人都没有错,只是一个跑在理智的现实轨道上,一个跑在内心的情感轨道上。他们,终究不是一条道上的车。
历尽千辛万苦,遭遇种种歧视和白眼,工作却并不好找。这让受到刺激的高力伟,深深认识到在异国他乡钱的重要性。找份工作的困难大大出乎他原来的想象。一方面想保持自己男人的尊严,一方面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对于妻子的看法和意见,他本能抗拒着。
三年多上千个日子的海外游离,高力伟洗过碗,炒过菜,进过塑料厂,也跟别人短暂干过装修,甚至还在妻子的帮助下读了历史专业的研究生又放弃了学业,饱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却始终不能融入到当地生活中去。跟林思文辗转到多伦多之后,终因观念、目标、追求不同,两人分道扬镳离了婚,却又保持着朋友式的联系。林思文也知道他在国内是有小女友舒明明的,尽管一年后他和舒明明断了联系。
高力伟也参加一些留学生团体和朋友的聚会,认识了形形色色的朋友,了解了留学生以及他们的家属的奇闻异事、悲辛经历,为他们要在北美顽强地生活和坚持下去感慨。他甚至操心为前妻林思文介绍男朋友,减轻自己内心的负罪感。
离婚之后,高力伟的愿望是赚够五万加元怀揣一张支票回国。坚持回国,是高力伟离婚的原因之一。他以孟浪的笔名写了一些文章和书画评论,发表在《世界日报》和一些港台媒体上。在这期间,他又重燃激情,认识了隔壁住的留学生张小禾,一步步有了自己刻骨铭心、炽烈的爱情。然而,在这份爱情面前,他始终是理智、压抑而又痛苦的。爱是真爱,张小禾为了不辜负家人的期待,也不辜负自己的追求决定留在北美,高力伟在反复思考、游历之后还是决定回国。这份爱最终也没有结果,只有撕裂和伤痛,只剩刻骨铭心的回忆。
最后,在历尽煎熬和挣扎之后,高力伟回到了国内,成了一家企业的职工,他“承认了自己的平庸和渺小,不再想象在暂时的凡俗之后有着永恒的辉煌景象”,明白了一个人“哪怕心比天高也只是活着而已”“平凡的人没有历史”。他的北美生活经历,不过是肉体和心灵的煎熬,是精神的流浪,那里毕竟不是他心灵的故乡。
读到最后,我不仅想到以前读《隋唐演义》,里面有一句说英雄秦琼的话,“纵然此地风光好,还有思乡一片心”。何况,那段经历,有白种人对黄种人的歧视,有同胞间的欺骗和挤压。只是,高力伟在那里丢下的那两个女人,后来该有怎样的人生遭遇呢?
掩卷深思,我想,如果把这些男女主人公的命运放在今天,以今天中国的强盛和国际影响力,留学生的命运和遭遇应该有很大的变化。而且,面对那些日益衰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我们知识分子中的那些精英,又何必一心想着出国呢?在自己的国家,有故乡,有明月,有亲情,有事业,有前途,语言和情感的交流也没有障碍,何必还要跑到别人的国土上流浪和寻找梦想呢?事实上,现在一些外流的知识分子精英,已经踏上了回国的路。
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类的天性。出国热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新的时代,知识分子应该有新的梦想和追求,应该把自己的梦想与国家、民族的梦想连在一起,在把个人梦想与伟大时代、与国家民族梦想交融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洋务运动前那个时代起,睁眼看世界是我们应有的警醒。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建设好我们的国家,让国家更强大,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应该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心声。
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如此,我们就不会飘迫异乡、受尽欺凌,做浮萍之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