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读王丽《我们怎样学语文》有感
读王丽《我们怎样学语文》有感
更新时间:2024-02-20 12:20:52
  • 相关推荐
读王丽《我们怎样学语文》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王丽《我们怎样学语文》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丽的《我们怎样学语文》这本书,20xx年出版,距离现在的时间也比较久了。读这本书的初衷,是这个题目吸引了我,我本想从其中找出、总结出学习语文的方法,寻找捷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但是,我错了。这本书,并不是教我们如何去学习语文,总结学习方法,而是约请了七十余位作家、科学家、艺术家、知名学者等各个领域的大家,叙写了他们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与体会,以及语文这门学科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些文章虽然风格各异,但都写出了对他们求学时期给予他们文学和精神滋养的师长们的无限感激与怀念。

  在《王丽谈<我们怎样学语文>寻根理由》一文中说:“我毕竟是以个人的名义——一个区区中学语文教师——来做这件事的。”是啊,一个“区区”的中学语文教师,却能够让六七十位声名卓著的大家慨然应约,对这些大家的钦佩之余,我想,他们更是因为有着一份社会责任感,为了孩子,怀着对祖国未来一代的期望。正如他们所说:“为孩子们做事,应该的。”

  印象最深的当是陈志华先生《我有过这样的老师》这一篇文章,读罢,已是泪眼朦胧了。文中说“我中学时代的语文老师,教书效果好,首先是因为他们关爱学生、师德高尚。”我想,我已经找到教好语文课、做好语文教师的方法了。

  文中的语文老师们,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默默无闻的他们,却带着几百个学生,在山沟沟里面逃难流亡,要照料保护这些孩子,要对他们的父母有所交代,他们肩膀上压着沉重的负担。但是,他们却能够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年代,以无尽的勇气担负起教育的责任,他们身上的爱国情怀和浩然正气,他们身上的民族精神,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熠熠生辉。

  李普先生的《我是吃过亏的》、冯其庸先生的《我的读书》这两篇文章,对于我们教语文,则更实用一些。它们都强调语文学习过程中“背诵”的重要性。

  李普先生懊恼自己没有养成背诵的好习惯,本打算据以为文的内容,动笔的时候却已记得不准确,最终也只能作罢,因此也写了一篇小文章——《我要埋怨三个人》,其中有一位,就是他小学的语文老师柳老师。柳老师因为李普文章写得好,其他孩子要求背过的书,则不要求他背,当时的李普还洋洋得意,沾沾自喜,觉得背不得光荣之至。但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的他却是追悔莫及。

  至于黎澍先生能背诵《水浒传》,钱穆先生能背诵《三国演义》、冯其庸先生能背诵《西厢》,则更是令我大吃一惊。我们经常惊异于大家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都如探囊取物,轻而易举,背诵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我们怎样学语文》这本书中叙述的这些求学时学习语文的故事,对于热爱语文教学的我们,有着很好的借鉴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