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读《冬牧场》有感
读《冬牧场》有感
更新时间:2024-02-20 11:50:19
  • 相关推荐
读《冬牧场》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冬牧场》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读李娟,就选择了《冬牧场》这本书,之前是看到喜爱的作家推荐,初读无感,读下来之后才发现她的文字竟是那样的与众不同。有人说她的文字干干净净,似有风吹过;亦有人说她的文字清新质朴自然,却又不乏生命力。其实两种说法都非常贴合,她的文字单通过只言片语是体味不出来的,需要你切切实实地走近她为读者描绘的阿勒泰草原中才能感受并“触摸”到。

  李娟,散文作家,现居阿勒泰,供职于新疆文联。《冬牧场》的写作起因是参与了《人民文学》的非虚构写作计划。作者李娟在20xx至20xx年的冬天里,跟随一家熟识的牧民进入新疆阿勒泰南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生活了三个多月,在哈萨克游牧民族的冬季牧场中,经历了他们逐水草而居的动荡生活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正是由于写作起因与背景的特殊性,《冬牧场》的文字是真实并有生命力的,她最真实地记录下了这些古老的游牧民族在与大自然抗争时那些动人却又平凡的往事。也正是因为描写这样一群特殊的民族,李娟的作品中所蕴藏的高扬的生命观念与生存意识,以及从心底喷薄而发的自然纯粹的情感积累,是旁人难以企及的。

  和加玛聊天时,我一边说话,一边无意识地抚摸它们依旧额发光洁的脑门,却没一点“这是尸体”的意识。高兴的时候,还会揪着它的耳朵提起来,冲它大声说:“你现在还好吗?”

  李娟的文字是温暖又柔软的。她作为一个汉人姑娘,跟随着居麻一家进入冬牧场生活了三个月。在这短暂却又艰难的时光中,无论是在寒风中追赶羊群、打扫羊圈,还是在漫无人烟的草原上收集残雪、放牛赶骆驼,她都是以一种诙谐、温暖的笔触进行记录,甚至是在居麻冬宰结束后面对着羊的“尸体”,她仍用玩笑似的话语进行“问候”。在她笔下,牧场上的每一只牛羊、每一匹骆驼,以及每一个牧民都带着自己独有的特征,她用她宽和又带有母性的视角,把风雪中的一事一物都编缀成了故事。

  现实生活中,大家还是得年复一年地服从自然的意志,南北折返不已。春天,牧人们追逐着渐次融化的雪线北上,秋天又被大雪驱逐着渐次南下。不停地出发,不停地告别。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

  李娟的文字是独立又深情的。李娟设身处地地记录着冬牧场三个月的忙碌时光,正是因为非虚构写作,她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给了这广阔寂寥的草原。她用真实的笔触把居麻一家简陋艰辛的生活劳作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对于场景以及事件的叙述是直白朴实的,但在记叙的过程中,她又掺杂了自己的深情在里面。这样下来,她的文字读起来真实却又美丽,且这种美是长久并不外在的美。

  靠什么支撑呢?唯有“拥抱”了。拥抱同伴、拥抱美食,更要拥抱有尊严的生活。总而言之,就是要拥抱周围所有的真切,那是他们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存在的证明啊。

  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

  李娟的文字是生命又深刻的。她笔下的牧民带着最原始的与大自然抗争的生命力,冬季的牧场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打扫羊圈、晾晒羊粪、收集残雪等等,牧民们想尽一切办法物尽其用的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与寒冬抗争。漫步荒野,她深刻地描绘出居麻、胡尔马西以及加玛在艰苦条件下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和誓要顽强抵抗的坚毅决心。她的文字是荒野草原上无数坚毅之声的回响,这种回响带有生命的力量,而生命意味着长长久久,延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