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2-18 12:37:45
  • 相关推荐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当孩子离开家乡上大学,我的生活一改昔日的忙碌辛劳,除却工作带来的充实,骤然闲下来的时光让我感觉冷清而迷惘。如何让生活变得丰盈而精彩?

  在一次整理女儿的房间时,一本《苏菲的世界》闯进了我的视野,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虽然书有点磨损,页面有点泛黄,文字却带领我进入了奇妙之旅。

  故事叙述了一位14岁少女苏菲意外收到神秘哲学家艾伯特写给她的信,第一封信只有简短的三个字“你是谁”,第二封信仅寥寥六个字“世界从何而来”,第三封信中讲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也启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诚如书中所言,如果问一个饥饿的人,他的答案是“食物”;如果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他的答案是“温暖”,然而当这些基本需求都获得满足后,是否还有些东西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呢?哲学家的回复是肯定的:知道自己是谁,为何会在这里。

  在看到苏菲思索艾伯特提出的问题后,我有时望着窗外静静地发呆,探求内心的答案。更奇妙的是,我不再一味喜欢散文、诗歌、传记类书籍,开始尝试翻阅哲学读物。我在学与思中拨开迷雾,攫取力量,寻求一种自洽而内求的状态。

  随后苏菲又收到很多信,它们就犹如一个个路标指引着她,与读者一起,通往哲学世界。从古老的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到马克思、弗洛伊德……奇幻的世界在她眼前徐徐展开。

  苏菲收到的信件中经常有转交给席德的明信片,然而苏菲并不认识席德,加上艾伯特扑朔迷离的身份,一个个谜团仿佛巨大的磁铁吸引着读者去找寻答案。最后,苏菲和艾伯特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只是一位少校写的小说中的虚拟人物,小说是送给少校女儿席德15岁生日的礼物。

  古语云:“父母为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少校将爱女之心亲手编织在文字里,融于故事中。席德非常喜欢父亲送的这份礼物,沉浸其中,沿着父亲以文字铺成的大道去认识世界。最好的父母能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塑造孩子的品性。少校当之无愧为父母之中的佼佼者,让我领略到“行不言之教”的魅力。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苏菲的世界》好似一股清澈而灵动的“春水”,灌溉心田,丰沛精神,令读者在阅读和思考中“自在行”于世间,欣欣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