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1-09 11:32:22
  • 相关推荐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锦集1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篇1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除夕夜,央视精心烹制的一年一度的“春晚大餐”中,《六尺巷》这道“大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凑巧的是,我在《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一本书中看到了“仁义胡同”、“六尺巷”这两个小故事。两个故事非常接近,讲的都是儿子在京都做官,家里的母亲因为盖房砌墙争地皮和邻居发生争执,都写信给儿子,想借儿子的官势为家里争气。但两个儿子都没有仗势欺人,而是写诗劝导母亲。一个在信中写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另一个在信中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最后,两家人和邻居各自礼让,留下了“仁义胡同”和“六尺巷”两段佳话永世流芳。

  故事虽已久远,但它彰显了乡邻之间、亲朋之间、人与人之间互敬礼让、和谐共融的传统美德,它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首懿德流芳的诗;它传递的是人们和谐相处、恭谦礼让的文明风尚;它体现出为官者崇德重礼、洁身自律的文化精神,它所传承的品质与当前提倡的“讲友善、守诚信、崇文明、尚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共同牢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焕发美德的光彩!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篇2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对我的震撼很大,让我更深的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根。这本书介绍了剪纸艺术、戏曲、皮影戏、糖人等内容。

  作为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我最爱剪纸了。在我四岁时,外婆就教我剪纸、剪花,三瓣花、四瓣花 …… 外婆夸我心灵手巧。每次上美术课,老师要求剪纸时,我都兴奋不已,我和同学们认真地剪燕子,做迷你风车,做玫瑰花 …… 这些对于我来说一点也不难,老师还常常奖励我美术簿呢。看完这本书,我的剪纸兴趣更浓了,加上我有画画的基本功,剪的花就更多了,过年时,我还剪了一些窗花贴在衣柜门上呢!

  中国的戏曲品种繁多,曲调优美,具有地方色彩。比如北京的京剧、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等等。妈妈去过安徽,她说黄梅戏,深受人们的喜爱,大街小巷的人们都能哼唱上几句。黄梅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期叫做"黄梅调",我外婆也很喜欢黄梅戏,《牛郎织女》、《拉郎配》 ……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是燃烧的酒精灯光源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打击乐器和弦乐,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糖人,制作糖人是一种传统技艺。制作者担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一头是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色素使其呈现其他颜色。

  我觉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深入浅出地引导着我们,引导着新一代,我们将寻根溯源,继承中华民族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篇3

  风和日丽、大地复苏,我静静阅读着《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书的内容分为七个方面:引言、爱国如家、孝悌友爱、尊师重教、诚实守信、明礼守法和勤学励志。

  我最有感触的是《孝悌友爱》,因为《黄香温席》、《闵损芦衣》和《弟子规》选段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生活。爸爸妈妈出外打工,奶奶租房子带我上学,爷爷一个人在家种菜养猪。

  尽管农活繁杂,爷爷却尽量抽空送些新鲜菜给我。一个闷热的中午,我正在房间酣睡,朦胧中好像有人在用沙哑的声音呼唤我的名字。我慢慢睁开眼:哦,是爷爷!是爷爷用网袋装着菜碗送我最爱吃的猪肝来了!我心里好一阵不安:爷爷,孙儿很好啊!您却辛苦得——花白的头发贴在额上,衣服挂在瘦削的身体上。我赶紧起来,把爷爷扶到床边坐下,给他斟上一杯开水……

  时间一秒秒地过去,下午爷爷还有活儿呢!他站起身,疼爱地用手理理衣服,回过头对奶奶说:“我回家了,你要照顾好小子。吃菜别省,注意安全,都不要喝凉水。”奶奶一一答应着,送爷爷出了房门。趴在窗前注视爷爷蹒跚的背影,我的心一酸。

  在窗户下面的'路上,爷爷站住了。他对我慈爱地一笑,重新踏上归途。我眼前白花花的一片,只有至爱的爷爷在视线中走着,走着……万物都模糊了,爷爷的身影却越来越清晰。

  黄香用身体给父亲暖被子,闵损以厚德感化后母。一天比一天年长的爷爷啊,我能为您做些什么?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希望时光它慢些走,不要再让爷爷变老了。我愿努力学习,用我一切,换得为这个家辛苦付出的爷爷啊您岁月长留……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篇4

  人们都说:“书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我寒假这段时间里,我读了好几本书。其中有一本书是《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看完这本书后,我真是受益匪浅。

  这本书有很多版本,我读的是高中生读本。在书的第一页我就看见了这样几句话:“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无论是哲学、历史、科学技术、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医学、农学等各个学科都有丰富的保障”从这几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我们中国原来有这么长久的历史,并且有很深远的文化保障。不仅是这些文化保障,中华民族还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一、延续性,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化与文明中,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二、理论性。三、民族性。四、包容性。正是这四个鲜明的特点体现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文化教育我们要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我们必须做到这些传统礼仪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孩子。

  书中还有许多英雄故事。比如:岳飞和他母亲很爱国,母亲让岳飞去保护祖国,可是岳飞却被奸臣所害。这个故事很动人,所以他一直流传在民间。这个故事多么鲜明地体现出岳飞和母亲的爱国之情啊!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这种爱国精神才能保护祖国不被收到伤害。我们不仅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还要用科学去对待传统文化。我们的先人曾经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优秀精神传统。我们要学习这种优秀传统。

  读完这本书后我真正懂得了我们要文明待人,尊重师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做个优秀的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篇5

  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建精神家园》这本书后,我知道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应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先说谦虚:清朝时,京城有一个叫张英的高官。 有一天,他收到一封信,说他的家人和邻居因为盖房子的事情发生了矛盾,他想利用自己的权力来解决这件事。 张英立即回信,只写了两句话:“千里修书,只为隔墙,让他三尺也无所谓。” 他的家人收到这封信后深受教育。 是的,如果我们把几英尺的土地让给邻居怎么办? 于是,张家在建房时主动放弃了三尺地。 邻居们看到张家这样做,非常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放弃了这三尺地。 是的,无论我们在哪里,与人相处时都应该学会谦虚,这样才能和睦相处。

  再说了,孝顺父母,孝顺父母就是要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的出生、养育、教育。 让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快乐、安全、幸福。 现在的年轻人很自私,缺乏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缺乏智慧,缺乏孝道的基本条件意识,缺乏良知。 他们心里总觉得我为什么孝顺? 我孝顺父母,这不是我自己的缺点吗? 所以,大多数人孝顺父母是为了面子,追求别人的评价,甚至是名誉,所以很多人对父母的孝顺反而变成了伤害。 更糟糕的是,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孝? 他们认为给父母一些钱、买点东西就是孝顺,也就是一点物质上的孝顺。 但不是真正的孝。 真正的孝顺是父母希望孩子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和父母聊天,吃饱饭。 他们的要求并不高。 但小时候这样做的也有几个,总说自己忙,没时间。 即使回到家,我也没有和父母说话,只是呆在家里玩手机。 更可怕的是,有的孩子辱骂打骂公婆,有的将公公婆婆赶出家门,有的不肯给父母吃饭,有的甚至把父母逼上绝路。 听到这里,我们的内心是不是感到特别悲哀,我们的良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去哪儿了? 我奉劝那些不孝顺父母的人,请记住一句话:“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孝顺”。 不要等到那时。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篇6

  这学期,老师发给我们一本书,一本我见了很心烦的书----《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我连看它一眼的念头都没有,顺手一扔,只顾自己看电视了。

  在妈妈的唠叨下,我被迫无奈地拿起这本讨厌的“好书”,看了一会儿,我竟然被吸引住了。原来这本并不令我喜欢的书中确有那么多宝贵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它使我懂得了,中国有那五千年上下的悠久历史,有许多中华文化和道德文明。这种文化和文明依旧被人们传承下去,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先人传下的文化和文明礼仪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垫脚石”,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

  祖先啊!你们真伟大,是您让我认识了“四大发明”,使我懂得了人就要懂得勇于创新,勇于发现。“四大名著”告诉了我要有文学的底蕴,让我知道了那时社会的黑暗,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明了。这让我想起了书中写的一位古人——屈原。他是我过浪漫主义的奠基人,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在我们学校的板报上,我记得屈原这样一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诗倾诉了屈原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体现了他爱国爱民的高尚品质。

  而在当今社会,每年的` 五月初五 ,为什么都要吃粽子呢?原因是要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屈原他宁愿跳河自杀,也不愿随波逐流的活着。当时,哪里的百姓悲伤不已,就用向河里扔粽子等方式给他送行。这些,足够表明我们的祖先有多伟大。

  因此,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传承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使命。只要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评语]:小作者通过读这本书知道了中华传统博大精深,继承和发扬是小学生努力追求的事情。文章主题突出,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写出了自己的读书感受,情感真实,读有所获,受到了精神震撼。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篇7

  这几天我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不仅使我感受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让我学到了不少可贵的民族精神。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范仲淹勤奋读书》这篇了。

  虽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更加刻苦用功。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同学送来了美味佳肴,他却说,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就过不习惯艰苦的生活了。就是这样,艰苦的生活使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成为了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这种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也使我想起了我和朋友白烨的事。以前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总认为学习是为了爸爸、妈妈,上课常常不认真听讲;作业任务总是马马虎虎完成,做好了作业便看电视玩电脑,心思一点也没在学习上。一个学期期末的前两周,一天晚上,我早早地写完作业,想找几个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就给她一个电话,她说:“快要考试了,我要在家复习功课,今天不去玩了。”听到这儿,我感到一阵心酸。白烨把学习看得那么重,而我,作为她的朋友,为什么没有学会她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呢?

  此时,我如梦初醒,突然间明白了:爸爸妈妈辛苦挣钱供我读书,我非但没有好好珍惜,还把时间给荒废了。太不应该了!如果我也能像她那样刻苦学习,那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我立刻跑回家去背书了。

  现在我更下定了决心要读好书,作业写完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看电视,而要去多阅读课外知识,巩固课文理解,争取优异的成绩。

  所以,只要自强不息,便能学有所得。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刻苦读书,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民族精神发扬光大,让它光照千秋吧!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篇8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最近我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令我感慨激昂、心潮澎湃。

  有人会问:传承中华文化,那是过去的事情,离我们太遥远了。其实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就正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我曾经读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一书中关于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它讲的是:唐朝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文成公主入藏后,她带去的谷物种子,在西藏高原上广为种植;带去的工匠帮助藏族人民制造农具、纺织机、碾米机,兴办制陶、酿酒、造纸、制墨等手工业;带去的宫娥教会藏族人民纺纱织布。文成公主还鼓励和帮助大臣吞米桑布札创造了藏文,促进了汉藏的文化交流。

  我还知道范仲淹勤奋读书的故事。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国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人类思想精华。古人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小学生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篇9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风雨,孕育出世世代代自强不息,勤劳朴实的中华人民。我们的能力令人钦佩,我们的智慧令人景仰,我们的道德品质更是令人敬重。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著称, “谦让”似一缕春风吹到每个人的'心中。古今“谦让的故事”比比皆是,其中《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中的“六尺巷的故事”让我为之一震,谦逊、礼让更是铭记在我心中。“六尺巷的故事”主要讲了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宰相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为了墙基争地界,打起了官司,双方各不相让,事情越闹越大,后来家人飞书告诉张英,张英看完来信后释然一笑,挥笔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了信后,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主动将墙后移了三尺,吴家为之感动,也将墙后移了三尺,因此才有了现在闻名遐迩的六尺巷。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受感动。张英一封家书化解了邻里之争,修身为先,大度做人。让人三尺又何妨,失三尺之地,换万世流芳。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谦让,比如不小心碰到别人,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问题,但往往因为我们的一时冲动,弄得大家都不愉快。我也有过这样的事。

  那一天,英语课上杨老师在讲解试卷,当我正专心致志地研究错题时,我旁边的李宇辰同学不小心把我的试卷碰到地上,她用脚踩着还给我。看着试卷上乌黑的脚印,我怒火中烧,一股憎恨的情绪油然而生,我拿过她的试卷,“嘭嘭”踩了两脚……最后,我俩都被老师批评了,并且写了一篇反思。

  现在想来,如果我当时不冲动,而是把脚印给擦去,一起不愉快就避免了。如今,我下决心养成谦让的好习惯,不冲动,不辜负中华优良传统,做一个让大家都喜欢的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张英那样谦逊、礼让,我相信,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篇10

  在我的小书桌上,摆放着一本淡蓝色、清秀典雅的《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它是安徽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读本,由安徽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组委会编写。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除引言以外,主要写了“爱国如家”、“孝悌友爱”、“尊师重教”、“诚实守信”、“明礼守法”、“勤学励志”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

  从引言中,我知道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给我们留下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爱国如家》部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孝悌友爱》中,我读懂了“亲爱利子谓之慈,子爱利亲谓之孝”;《尊师重教》令我陷入思索——怎样做一个尊敬老师的小学生?《诚实守信》教育我们,做人应当“言必诚信,行必中正”;《明礼守法》指出,法律是天下的准则,人要能够始终保持纯正之德;《勤学励志》篇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学不可以已”。

  我最喜欢的,是《六尺巷的故事》。从前,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和一户姓吴的人家。他们为了墙基争地界,打起官司。张家的张英在朝当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张英的家人就写信给张英,想让他出面处理。但张英读过家书之后,沉思片刻,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了信,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主动将院墙退后了三尺。吴家人深感惊讶,非常佩服张英的肚量,于是也将院墙退后了三尺。这就是有名的桐城“六尺巷”,爸爸曾带我去瞻仰过它。

  读了上面这个故事,我也非常敬佩张英。是啊!修身为先,大度做人。张英的谦逊礼让,成为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典范。

  当我们向老师、长辈和客人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我们努力学习、立志报国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也是在承载和弘扬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吗?

  我是中国人,我愿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一员!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篇1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读完《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更让我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中华的传统美德更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作为社会主义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尤其要做到知礼仪,识大体,和为贵。

  书中,“仁义胡同”、“六尺巷”的两个故事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有一户人家拆建房子,想把自家的墙砌宽一点儿,可是邻居不同意。结果他们两家便争吵起来。一气之下,这户人家就给他当官的儿子写信,想借他的.官势为家人出一口气。可儿子听后,立马给父亲回了一封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那家人主动将墙往自家退,邻居见了也愿意往自家边上退。两户人家又和好了,各自很快都建好了新房子。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我和妹妹只相差4岁。我们都喜欢观看电视动画片,而为关电视机的事情,妹妹大哭几次,因为她也想参与,都被我抢先关掉了,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我读了《传统美德世代传扬》一文后,懂得了许多道理: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于是每次看动画片后,我就先让妹妹关电视机的电源,我关机顶盒,这样妹妹也高兴了。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如今,我们身为跨世纪的接班人,更要懂礼貌,顾全大局。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悬崖峭壁。”我们小孩很多事是这样,大人之间也是这样,国与国之间更是这样,凡事以和为贵。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篇12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貌之邦!举手投足,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讲文明懂礼貌更是当代学生当仁不让的责任。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副温顺的面孔、一个彬彬有礼的举动……我们都感到心灵的互动,情感的融合。文明礼貌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文明礼貌也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心田。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文明之花常在我们美丽的校园开放。可是就在这座美丽的校园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总有一些令人不满意的现象出现:在白色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在崭新的课桌上刻字留念;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在书声琅琅的课堂上精神萎靡不振;在安静无声的自修课时却在叽叽喳喳甚至高声喧哗;在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上左顾右盼、窃窃私语。还有一些同学受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讲粗话,脏话,争吵,打架,搞不团结;为了自己的酷劲,留长发、穿异服,把充满知识氛围的校园变成他们的T型舞台……

  这使我感到心寒。这,难道就是我们的文明吗?我们的文明礼貌去哪里了呢?

  愿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与文明同行,与礼貌同在。我们应该事事讲文明,时时讲礼貌。从自己做起,从眼下做起,把文明礼貌当作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此刻出发,做一个文明好少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文明礼貌之花开遍我们美丽的校园,也让文明礼貌之花盛开在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中!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篇13

  我曾看到一条新闻,有记者看到曲阜满街都在卖着《论语》,采访当地老百姓后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卖给外国人的,当地的老百姓只是把《论语》看成旅游的商品、旅游的纪念品,都没有阅读,更别谈了解其中的意义了。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些传统美德凝聚了我们的祖先几千年的精神,我们不能向外人宣扬我们中国人拥有的传统文化,却又渐渐地让中华文化消失。阅读完《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后,我更是颇有感受,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不仅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责任,更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使命啊!

  翻开这本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书,无数的名人为我们后人铸造了一个丰富的精神宝库:古有敢于尝试的神农,有勇有谋的是郑和;今有亲民爱民的焦裕禄,无私奉献的孔繁森……他们都在告诉我们要牢记并传承我们的中华文化呀。

  传承中华文化并不是像那些名人一样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记得一次,天阴沉沉的,下起了小雨,我放学急忙赶回家。在小区里忽然听到一位老奶奶再说:“小朋友,麻烦过来扶我一把。”我一看,是邻居的'老奶奶在叫我,我连忙跑过去,原来老奶奶本想出来晒晒太阳,可下起了雨,又因为坐久了行动不便,不能站起来。我想,新闻里不常常说好心人扶老人家反倒被碰瓷吗,不会我也遇上了吧。我顾不着那么多了,反正“远亲不如近邻”,帮一把又有什么呢。我搀扶起老奶奶,右手撑着伞。老奶奶攀着我的手,一步一步的走回了家。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对我说“谢谢你啊,小朋友,你真是个好心人。”我心里顿时有一种荣誉感,原来的那阵怀疑顿时烟消云散了。或许这就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真正含义吧。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是一份意义重大的使命。让我们携起手来,用行动将中华文化传承,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相关文章: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05-01

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有感04-30

传承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01-14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02-26

小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03-14

传承中华文化演讲稿02-05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演讲稿最新12-19

传承的作文03-04

中华文化说课稿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