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书有独钟》《书香岁月》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有独钟》《书香岁月》读后感 1
也许是“现代作家青春剪影从书”中“青春剪影”拨动了心弦,考虑良久,选择了两本书来粗略读一番——《书有独钟》《书香岁月》。
以“青春剪影出一首首梦的歌”来与君分享。
每个作家都有藏在他的文学梦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启迪我们人生智慧和精神思想,都是难得的知识营养。对于祖父笑问:“谁在钻书柜呢?爬上爬下,像个灰猴子似的。”幼年钟书应道:“书中自有无数馨香,哪里会脏。就这几本小说,害得我东翻西找的,就像刘备三顾茅庐似的……”童年钟书有伯父教导,愉悦自然。又可爱又好笑的形象印入脑海:得到两大摞书,摇头晃脑得得意至极,在路上,一边炫耀地东摆一下书,西摆一下书,口中念念有词。在桃坞中学时期,如同窗所说:“学乖了,在食堂读书,误不了开饭时间,看书入迷,老师闭馆喊同学吃饭也听不见。”似乎学痴了。学得杂而不精,后来在父亲狠狠教训下,始知发愤。而阿季童年生活是从诗中有画的古都北京开始的,飘逸着书香。他的父亲补塘先生被问到:“爸爸,你小时候是怎么样的?”不是夸耀,教训口吻陶醉于过去,也不是用成功点缀自己,而是看似令人失望的回答:“和普通孩子一样。”殊不知补糖先生幼时贫寒,少年丧父的忧伤,求学的艰难,每向前一步,都是用辛勤的汗水与智慧换取的。但这一切,被父亲概括为普通。母亲呢,仿佛从没有空闲的时候,却对家里照顾,安排的很详尽。父亲的豪爽,母亲的细致入微爱抚,滋润着阿季无忧无虑的童年。后来父亲的清正在腐败的社会吃了大亏,于是回南,之后的生活可能变化很多,但阿季喜欢读书没有改变,与父亲一样,“三天不看书,不好过;一星期不看书,都白活了”。阿季对书的爱达到与先贤比肩的境界,令人称叹。
两位作家的童年毫无疑问对我们学习生涯中有所启迪,两位家庭中既有相似——长者的教育,为他们点亮照明前方的灯塔;也有不同——钱钟书家里父亲对孩子的管教比较严厉,且一丝不苟;而阿季家庭便比较宽松。但这都为了他们以后成为博学的作家筑造了一定的基础。作为后继人,我们更应该跟从长者,贤者的教诲,他们可能方式不同,但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世上所有的人,年轻时候都会做许多梦,醒来一个梦,再做下一个梦,有梦便有希望,在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做梦,寻梦的过程。然而,任何一个梦想的实现,都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努力。一个人的.青春岁月时常是苦恼与快乐相伴,信心又时常与茫然相随。钱钟书始知发愤之后,诗学渐成,在清华时被誉为清华之龙,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在清华图书馆里,钟书写文读书,与胡适闲谈,“宁可三过家门而不入,也不愿意一过馆门而不驻”。传言,清华书馆籍册批注大多出自于钱先生之手,可见先生对追求文学梦打下了不少基础。杨绛在东吴大学时面临选择,接受了父亲的建议,遵从本心,放弃了理科,之后也放弃了国外留学的机会,攻读文学,去了清华园,开始在清华园笔耕。也就像杨绛母亲说的话:“阿季脚上挂着月下老人的红线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从此两人追求文学梦的足迹渐渐贴近,命运也渐渐交织。
青春岁月中,无论是你我,还是钱钟书夫妇,都是迷茫与明晰相伴,“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唯有选择好方向,只顾风雨兼程,才能实现梦想,达到心中所想的境界。
无论他们在年轻时做过什么梦,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读书求知。钱钟书先生幼时爱读书,书摊上的书,爷爷的书柜,伯父找的书,之后学校图书馆的书,各有涉猎。这也由伯父的理念“正经书教,闲杂书也让看,才能脑筋灵活”所指引。杨绛先生童年时喜欢读书,打趣其父“读一个字儿一个字儿的书。”她更偏向于小说,不读书不快。正因为他们的广博阅读,为他们之后的文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像大学时钱钟书接二连三的在报刊上发表文学批评及哲学与文化的论文和随笔。杨绛也从的细微情感和世态炎凉,开始着笔散文,小说。
钱钟书与杨绛夫妇以及他们的努力,选择,读书求知启迪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永远流芳史册。
《书有独钟》《书香岁月》读后感 2
假期我读了现代作家杨绛的《书香岁月》这本书,梦里花落,草长莺飞,追逐梦想的脚步不会停止,或许我只想要一片闲适,做一个简单的书香追梦人。从小我就希望自己能够博览群书,徜徉在书香的海洋,这便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风景……
小时候,家门前的院子里最不缺的就是薄荷,据说养它在门前能驱蚊虫,吃起来还能暑解腻。
起初,我也不曾多看它一眼,每次路过门口时,我总会对门前那一排郁郁葱葱的薄荷视而不见,与它擦肩而过。它们就像沟边的野草,由于数量太多了,相较于一些需要耐心去种植的植物来说,这些野草真的没什么大用处。
有一次,婶婶来我家做客时给我带了一包糖,我从小最爱吃糖,兴奋地差点蹦起来,伸手就去接糖。“这是薄荷糖,可好吃了,润喉解渴。”“呃……”我举在半空中的手又缩了回来。我对薄荷的味道记忆犹新,委实不怎么样。我曾偷偷地摘过门前的薄荷叶,放了一片在嘴里嚼,当时嘴里又麻又凉还透着一股辛辣,我连连吐了几口口水才好过一点儿。从此我便厌恶起薄荷来。
如今我早已搬家,时隔六七年,我又在花卉市场碰到薄荷。在粉的'牡丹、红的玫瑰、白的百合、黄的向日葵的重重包围下,唯有薄荷平淡无奇的躺在万花丛中,显得朴素、淡雅。而那一抹清新的绿却引起了我的注意。由于刚下过小雨,阳光下,叶子越发青翠,叶尖挂着些水珠,好像每个叶片都托住了一缕阳光,又像是太阳为它们披上了一层华丽的服饰,即使只有淡雅的绿也能让人赏心悦目。闻着缕缕清香,我顿时怀念起小时候门前的那些薄荷来。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匆匆忙忙写完作业,因为急着休息,竟忘了窗外从花卉市场带回来的那盆薄荷。可怜的薄荷便在屋外忍受着风吹雨打。
第二天清晨,天开始放晴了。我突然间想起了那盆薄荷,开窗一看,果然经过昨晚风雨的洗礼,它伤情惨重:叶子被雨打的有些蔫儿,花盆的四周落了一层叶片,花杆也被吹折了不少,花盆里积满了雨水。看着残破不堪的薄荷我也只能“忘盆叹息”了,我将盆中多余的积水倒掉,把它端在向阳处。
两天后的清晨,我又去看那盆薄荷,只见它像是被施了魔法般笔直的站立着,亦像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兵,与风雨搏斗后依然披着太阳为它量身定做的盛装,精神抖擞的挺立在那里。
薄荷虽小,生命巨大。它或许不及花儿芬芳、大树挺拔、阳光耀眼,但却独守着自己的一份清丽与生机,坚强的挺立在世间,给人以无穷力量、无尽遐想。像薄荷一样生活,受尽磨难却默默忍受,不抛弃也不屈服,从不向困难低头。
做一颗薄荷,向薄荷一样生活,平平淡淡、坚强不屈,挺好。
《书有独钟》《书香岁月》读后感 3
童年那盏温暖的小橘灯令我感动,飞过林子的同龄鸟令我感动,如亲的同学令我感动,心灵的桥梁令我感动,人、甚至是动物的精神也令我感动。
童年,无忧无虑,可爱天真。《小胖和小松》这篇文章写了小胖和小松在公园里走丢了,姐姐小胖告诉了保安叔叔。而小松一直以为姐姐在和他玩捉迷藏,躲到树后了,他找遍了公园里所有的树,也没找到姐姐,他终于知道,他和姐姐走散了,大哭起来。在最后通过了保安叔叔、阿姨的帮助下调气的小松又回到了焦急的小胖姐姐身边!
少年,朋友相伴,渐渐长大。《深海鱼的眼泪》写了男生想让“深海鱼”徐迟哭,想出了各种各样的鬼点子。徐迟虽然学习不好,但她从来不哭。即将中考了,妈妈只好请她姐姐苏苏教她。苏苏是他们学校的尖子生,可以直升重点中学。徐迟很讨厌苏苏,想方设法把苏苏赶走,苏苏却一直把她当作亲妹妹一样。一天,苏苏为了给徐迟买资料书,被一辆违章的车撞了,她没死,但少了一条腿。从此,徐迟终于接受苏苏了。读到这里我深深落泪。生活中,你不接受他,他却接受你,你想接受他时,却晚了。领悟了,其实也不迟,因为我们毕竟是少年。
幻想,充满神奇,难以置信。《鼠标垫》把一个普普通通的粉红鼠标垫描写得非常神奇,它可以把网速变快,可以让你打字很快,可以让鼠标很灵活,甚至可以偷吃剩饭剩菜。虽然我们有丰富的网络生活,但我们不能依赖网络,躲在网络里。幻想可以放飞我们的思想,把幻想变成现实,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
《岁月的书香》带我遨游在文学的`殿堂,感受如歌的岁月,感悟美好的人生……我要好好学习,用我的笔,去赞美生活,去描绘更美好的未来。
《书有独钟》《书香岁月》读后感 4
“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即使世界偶尔薄凉,内心也要繁花似锦。”杨绛先生笔下的话就是这样,如同她的名一般,似一朵朵浅绛,在岁月里浅淡而坚定地开。一朵一朵,开满了她优雅淡然的人生。
书中开头几篇的杨绛,还是天真烂漫的“阿季”。在那个安谧的小院里,和蔼风趣的父亲补塘先生,细致善良的母亲,活泼的姐姐妹妹们,性格古怪的“三伯伯”,共同织就了她无忧无虑的童年。后来,阿季进入东吴大学,住进了幽静的爬满常春藤的小洋楼,经历趣事,学得“选择与放弃”的道理。后又考入清华大学,得以圆梦进修学业。自此,她成了求知的女大学生杨季康。再到后来,她与钱钟书结为秦晋之好,在去英国的路上看着窗外的喧嚣朦胧倚窗思亲,不觉落泪。她的人生,在这时已为后来的坚强淡然的杨绛埋下了伏笔。
杨绛先生的一生,算不上轰轰烈烈,大多都是以平淡,安宁为底色。在这样平淡的底色上,杨绛书写下一段一段的美好。拥有这般人生的人,也许在他们自己看来,这并不意味着生活单调乏味,反而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幸福。人生能够如此,尽管平淡,却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念着想念的人,沉静而知足。就如前段时间过世的袁隆平院士,不正是这样一位拥有平宁人生的人吗?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贡献卓越。按理,他完全可以生活高调,宣扬功绩。可他却选择了另一种人生。节俭生活,日日下田,一直坚持到老。穷尽一生实现当初“稻下乘凉”一梦,让人民免于饥饿。与袁老同天去世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亦是如此。他有着丰功伟绩却从不吹嘘,而是默默做好自己,96岁高龄仍坚持做手术。一生不张不扬,淡泊名利,完成了自己治病救人的愿望。与二位院士相同,杨绛也秉持着淡泊的人生态度,以优雅淡然过一生。我生与新时代,正是万物发展,节奏快,压力大。曾经,我一度被嘈杂繁忙的生活压垮,整天忙碌劳累,心情烦躁,只觉压力山大,却不知生活有何意义,就连心态也难以平和。有幸,我在迷惘中读到了杨绛。她用她的人生教会了我如何在一片喧嚣中温柔而坚强地走下去。我有时与家人出游于山野,将疲惫的心灵放逐于流水莺啼间,有时在家中阳台上月季花下静静阅读,在初晨的明媚阳光中整理思绪,循着杨绛的脚步,一点一滴汲取着平淡生活中的美好。心态静了,奋斗的目标随之清晰,面对未来也有了全新的动力。
杨绛先生是个极其温柔的人,从她笔下的'那些“细事”里,能看出她对亲人的爱,对好友的理解,和对人生俗事的从容。她少年时勤于学问,勇敢追逐心中梦想。中年时告别了她所深爱着的丈夫,女儿,万分悲伤却不因此消极厌世,而是独自一人带着坚强继续前行。直到老年,杨绛已看遍世间百态,心中也多了一份淡然和几分感悟。她在自己的百岁感言里就曾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未来,或许我无法拥有像两位院士或杨绛先生那样卓越的成就,但至少我可以在这本书的指引下调整脚步,尽力成为我想成为的人,并为祖国的未来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浅绛盛开的小道上有书香弥漫。杨绛的岁月已去,而她留在人间的那些文字却依然浸润墨香。她的那份淡然,也会在书中唤醒一位位如我一般的后世学子,永远长存。
《书有独钟》《书香岁月》读后感 5
时光如梭,你却长存———读《书香岁月》有感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但你却如静静时光中的一缕书香,缓缓飘过,安静却芬芳 ———题记
或许,她并不是最伟大的,但她却是最值得品味的;或许,她并不是最引人注目的,但她却是最文采慧心的;或许,她并不是最令人记忆深刻的,但她却是最让人敬佩的;她,就是百年巨匠——杨绛。
杨绛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无锡,学名杨季康,笔名杨绛。她不仅是一个独俱慧心的作家,而且是一个享誉中外的'翻译家,其代表作有《洗澡》《玉人》,翻译过《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她对待人生的态度如同她所译的一首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宵;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就是她,书香岁月——杨绛。
读过她的许多文章,会发现许多坎坷和苦难,在许许多多作家的笔下,是忧愤甚至是哭喊的宣泄,而她,用她那朴实的文笔缓缓平和的叙述,就仿佛在安静的深夜,温和的灯光下,与你促膝交谈。可是,给你留下的却是比血肉之躯更加经久耐磨的深思,关于我们人类自己。这就是她,朴实中的不凡。
她的一生是饱经磨难的,或许正是如此,才造就了她的平静的性格,她出生的那个年代是一个困难的时代,但她却仍快乐着,伴随着书香慢慢长大,慢慢的品味着生活,后来,她与钱钟书结为夫妻,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生活,她与钱钟书一起写作,一起读书,一起研究,走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这就是她,杨绛。
她,一生平静,她与钱钟书夫唱妇随,笔耕不辍,深居简出,却给人们带来永垂的著作;她,朴实平凡,不事张扬,淡泊名利,特别隐忍,她的为人与她的作品一样给人们留下了不灭的影响;她,就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杨绛。
《书有独钟》《书香岁月》读后感 6
寒假里,我读了《岁月的书香》这本书。
它收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多年许多位名家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冰心、曹文轩、饶雪漫等,由王泉根、高洪波主编。王泉根说:“它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我爱它那诗情画意的封面,那一小段淡色字体:“岁月如歌,留住儿童文学最真、最美、最善良的文字。”它像是一盏引路明灯,使我对整本书充满无限向往。
我爱它上面的每一个字符。每篇小说都洋溢着淡淡的不同的心情,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它们或嗔或喜、或哀或泣,喜有葛冰爷爷的《吃爷》、哀有饶雪漫的《假如深海鱼流泪》、泣有曹文轩的《第十一根红布条》、刘厚明的《阿诚的龟》。它们总能给人的内心带来巨大碰撞后留下火花。这些火花就如瞬间定格般停留在脑海中,让人久久回味不已。
我爱它们之中让我感动至深的那篇《假如深海鱼流泪》,读完似乎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一丝心的触动弥漫在空中,令人觉得涩涩的'。
我爱小说中的秦猫猫,爱苏苏,更爱坚强的徐豆豆。我知道,泪水有两种味道,一种甜,一种苦。前者往往是欣喜、感动,而后者更多的是后悔、感伤,是心的触动,它总是会积压到最后一刻,或是“喷泻而出”,或是“默默而下”。
我爱的徐豆豆是坚强的,她似乎早已忘记了哭泣,忘记了有一种东西叫做“眼泪”。考试考砸了她不哭,顶多一个人闷声闷气地在校园里走走;被男生欺负了她也不哭,惹毛了她她敢拎起板凳跟你对着干;和其他女生闹纠纷也不会哭,给她没头没脑直愣愣地冲一句,你不哭就算是有本事了。于是,徐豆豆创造了一个“无泪神话”。
徐豆豆的表姐苏苏一出场就令人羡慕——成绩好人漂亮,占尽了风光事儿。但如此优秀的少女却不幸因车祸而失去了一条腿。我感伤,因为她的人生不再完美;但我仍羡慕,因为她拥有了最真最深最宝贵的姐妹情。
即使表姐的腿没有了,徐豆豆仍没有哭,但不哭就并不代表不伤心,就像有些话没说并不代表心里不想一样。其实,那落在秦猫猫脖子上“热热的东西”就是深海鱼的眼泪吧?
徐豆豆给死党秦猫猫的留言中这样写道:“没有人见过深海鱼流泪,以为她从来不懂悲伤。可是,那是因为她一直呆在深深的海底,她的眼泪别人看不见而已。”
深深的海底,深海鱼流下的蓝色眼泪,你看见了么?我看见了。
愿这本书能带给我更多的惊喜。
《书有独钟》《书香岁月》读后感 7
岁月的书香这本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我便挤出课余时间把它读完了。
这本书是由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组成的。这本书中的小橘灯让我深深难忘,作者冰心写出,在她出生的那个时候,整个世界是多么的乱,后来新中国成立以后,整个中国也跟着活跃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每个中国人都在奋斗,都在努力。
的确,咱们的.祖国在日益富强着。转眼间已经六十岁了,在这六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我们的祖国经过了许多艰难困苦,可祖国没有就因此而后退,没有因此而放弃;面对丰功伟绩我们的祖国也没有骄傲自大,这是成功的第一大原因。成功的第二大原因是因为我国的炎王子孙也从异国他乡学到了许多,他们为祖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要接替前一辈的伟大事业!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超过老一辈成就事业的人!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祖国更加富强!
《书有独钟》《书香岁月》读后感 8
读完此书,合上书页,再细细回味书中细节,总觉得本书题目“书香岁月”有点文不对题。因为初见书名,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一张简朴的木桌上置有一卷微微泛黄的书集,旁边一盏素雅的茶杯上方正回旋着袅袅白雾,给人一种经过时光沉淀的厚重感。但真正阅读这本书之后,发现它字里行间却洋溢着杨绛年少时的轻快愉悦,少有杨绛先生潜心苦读、埋头著述的经历。因而感觉配以“岁月”二字显得有些沧桑与老成。
言归正传,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属杨绛先生的父亲——补塘先生。胡适先生在《我的母亲》中曾写道,他温和的脾气就是遗传其母亲而来,我想杨绛先生安静祥和的性格便是其父亲的.缩影了。虽然补塘先生生活在旧朝代,但我认为他教育子女的方式,他云淡风清的人生态度及刚正不阿的处事原则,仍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作为学生,看到补塘先生教育子女方式再联系自己及周边同学,还是有所感悟与困惑。杨绛先生面对“文”“理”选择犹豫不决时,补塘先生说了两句话:“没有什么该不该的,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面对女儿人生道路选择上,补塘先生将选择权交给了女儿自己的兴趣。读到这里,不免有些惊讶与迷茫。虽然从小就在书上见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秘诀就是兴趣”等诸如此类被反复引用名言。但到了现实及长辈那里便大打折扣。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长辈不会让你选择你感兴趣的,而是实际生活中有用的。就好比我曾经不喜欢数学,父母总是说,兴趣是慢慢培养起来的。但到如今已慢慢培养了九年,也不见得真培养了我对数学多大的兴趣。每天在数字汪洋里跋涉对我来说只是任务,不是兴趣。在父母那里“有用”永远比“有趣”重要得多,他们不会因为我对音乐、美术感兴趣,就任由我选择这些他们看来“不务正业”的学业。所以当我读到补塘先生如此开明时,大为惊讶。可事后仔细一想,似乎也合乎情理。可能杨绛先生选择的“文”“理”都是正业,如果杨绛先生当时兴趣太过怪异,补塘先生的回答或许还是个未知数。
其次是补塘先生教育子女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也让我感触很深。补塘先生要求小阿季(即杨绛)抄状子时必须用工楷录写,不允许有一个错字;补塘先生让阿季用白丝线装订书本时,双线只许平行,不许交叉,结子也不能露在外面。诸如此类严格的近似苛刻的要求看似不近人情,但却使得杨绛先生从小就养成了做事一丝不苟的好习惯。这种严谨认真的做事观念让我明白:选择做一件事,就要竭尽所能将其做到完美,若只是草草了事,宁可不做。
本书意在写杨绛,而钱钟书先生也让我印象深刻。钱先生的文学造诣妇孺皆知,他出生名门,可以说是一位不愁吃穿的“少爷”。可他少年时常穿着粗布袜和不合脚的大钉鞋,踢踢踏踏地去上学,没练习本就用毛边纸,钢笔头断了就用毛竹筷削尖了蘸墨水写……不是因为他父亲不给钱,而是他根本没想过要这些东西。钱钟书一生简朴的生活与对金钱的淡泊让我震惊与敬仰。如今社会进步了许多,物质也日渐富足。家长都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各方面物质要求,可又有多少人能像钱钟书那样,在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仍能废寝忘食地读书呢?钱钟书先生认为读书“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与他渴求知识的精神相比,我相形见绌,深为惭愧。
常言道,读书可养浩然正气。读完此书,亦认为读书可知己之不足而改之。
《书有独钟》《书香岁月》读后感 9
岁月像缓慢消逝的沙漏静静地流淌,我偏爱在这悠长的时光里,手捧一本好书,氤氲在香茗中,细数谁家小扇扑流萤,流恋谁家灯火又阑珊。
在无数个静谧的夜晚中,它,《书香岁月——杨绛》如甘泉,慢慢沁入我的心扉,平淡又朴实的话语一点点将我的心包裹,使我沉浸在杨绛先生的故事里。
这是一本由沈小兰从杨绛先生的杂写杂忆及散文中采撷连缀并融入了自己心得和体会的一本书,讲述了杨绛自小直到与钱钟书结婚的事,全本贯穿了父亲对杨绛的爱,如书香般芬芳悠长,隐于岁月的长河。
钱钟书对杨绛的父亲补塘先生的评价是:望之俨然,接之也温。我想,补塘先生对杨绛的教育也是对我的一种教育吧。
补塘先生是一个认真、豁达、幽默的人,平时不爱提及自己的光荣事迹,而是与子女讲一些小事,他希望子女在最困难的境地里也能够“自乐其乐”。而他曾因拘捕了身居高位的交通部许总长,被停职审查,但他并没有对生活丧失信心,平日收集植物标本,亦平淡的决定回南。这,便是自乐其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总有诸多的不如意,如果一次上级的批评你感受到了别人安慰你的友情之乐,一次考试失利之后你感受到了努力的快乐,一场天灾人祸后你感受到了劫后余生的快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平庸自有安然之福,补塘先生的教诲对努力面对生活的坎坷的杨绛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人说,面对困难,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用微笑拥抱人生,将会活的更恣意潇洒!
补塘先生认为,人的生活程度不能太高,“凡坚忍耐苦之民族,乃可与外族竞存”,杨绛的父亲从不置办家产,他希望子女能够独立,靠自己的劳动去挣取钱财,“昔孟德斯鸠论共和国民之道德,三致意于俭,非故作老生常谈也……”时至今日,我们的国家已有了飞速的发展,人民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穿上了AJ,工薪买起了Vans,许多人却忽略了中华的传统美德:节俭。补塘先生如此重视对杨绛的节俭教育,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追求那些徒有其表的品牌呢?我们现在的许多人缺乏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挥霍金钱的背后是无数个空虚的灵魂,那么,亲,你的节俭意识能够送货上门吗?放下奢华吧,洁白的`衣裙比妖娆的礼服来得美丽。
在学习方面,补塘先生并没有过多的要求。他认为“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他自己本身也不喜欢随大流,也教育杨绛Dare to say no,如今这种平常心似乎成为了“自私、不热心”的代名词,导致朋友圈过小或稀疏化,因此社会上出现了大批“滥好人”、“好好先生”,别人请求的事从不拒绝,劳民伤财不过得一句感谢,留一个好印象,有的甚至没有辨明是非就伸出所谓的援助之手,最后反而做错了事,一片热忱付之一炬……那么,勇敢说“不”吧,去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
合上书本,手有余香。
朦胧在岁月中的杨绛,在这样的故事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在梦中,有个女孩坐在父亲的膝上,倾听着父亲诉说的快乐、节俭、勇敢,埋在了心田,铭记到永远。
【《书有独钟》《书香岁月》读后感】相关文章:
岁月有痕作文12-03
情有独钟作文11-04
情有独钟作文(热门)12-31
读 《书香岁月—杨绛》有感10-21
我和书香有段缘作文03-03
读《书香岁月—杨绛》有感(精选5篇)08-04
情有独钟作文11篇(优选)03-12
岁月的尘埃05-04
成长的岁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