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11-27 07:33:40
  • 相关推荐
梵高传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梵高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梵高情感状态的自然单纯。情感的单纯,并非情感的单一或冷漠,而是指情感的无杂念和自然状态。梵高的爱情经历,充满坎坷,几乎一无所获,但其爱情的状态,却饱满而高洁。青春懵懂时的梵高,爱上了房东的女儿乌苏拉,却被草地出门;在迷人的乡村作画,爱上了失去丈夫的美丽表姐,情感热烈不可自抑,却换来“不、决不、决不”的绝情回答,及强烈谴责;在海牙,贫困交加的梵高,认识了叫克里斯汀的妓女,在相濡以沫中许以婚期,成为梵高第一个名义上的妻子,但妓女恶习难改,终与梵高决裂而去,并留下浪荡的坏名;在同父母居住的纽恩南,梵高第一次被女性狂热的爱慕,这是一个39岁的叫玛高特的女人,“要紧的是爱,而不是被爱”,她说,梵高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温情,遂决定娶她,但世俗的婚姻观及女性家族的强烈反对,玛高特以服毒自尽而定格了她的爱情;在阳光强烈的阿尔,梵高被一个叫玛雅的女人追慕而至,那是在博里那日擦肩而过的女孩子,在一棵阴凉的树下,这女孩子将自己给予了梵高,两人缠绵而激烈,梵高醒后,玛雅不见了踪影,这种类似《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中爱的表达方式,叫人顿感伤怀;也是在阿尔,梵高为了亲近一位叫拉舍尔的妓女,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抵偿五个法郎的代价…这就是梵高的全部爱情经历,显得简单、纯粹、随性、热切、痴癫。爱情之于梵高,已不仅是一种情感需求了,他这种自然癫狂式的爱情,就像他喜欢画的狂热的太阳,炽热地燃烧着他的激情,释放着他内在的生命力,激发着他无限的创造力。这是一个只有赤子才能有的爱情状态,因为人人不可能成为赤子,甚至厌恶赤子,因此梵高的爱情经历势必是为某些人唾弃和不齿,但这又何妨其艺术上的伟大?

  梵高的艺术作品显得朴拙、粗糙,但具有伟大的生命力。梵高很早就具有对艺术的敏锐感和独特的见解,但他将绘画作为毕生唯一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际遇。梵高的绘画起始于博里那日当神父的日子,那是一个煤矿区,村民生活极度困苦,他因为参与工人的罢工而被免除神职,在穷困潦倒中,简单描摹一些静物则带给了他些许的精神慰藉。因此他一生绘画的对象和风格,都深受那些低下层百姓简单、粗糙、原始、真实的生活方式的濡染,但这也赋予了他的画极强的生命力,有一种令人无法抑制的张力和情绪。后来梵高到了巴黎,渐从印象派画风中汲取自己的新的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梵高一生清贫如洗,经常饥寒交迫,一直处于极端贫困的生活状态。在中国文学史上,梵高让我想起曹雪芹公的一生,难道这是艺术家普遍的生活状态?这并不能简单归结为上帝的不公。伏尔泰乃一代文豪、思想巨擘,也被驱逐甚至蹲过监狱,但他一生过着贵族式的奢华生活,温柔富贵乡也并未腐蚀他的才华和思想。可见,艺术家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是产生伟大作品的前提,但关键还在于艺术家个人的感悟能力和才华,而不可只归因于模式化的环境造就了艺术家。因此梵高的个人生活环境,某种程度的确强化着他的创造力,但他个人对绘画的热爱和独特的理解力,才使得他没有放弃他之所爱,最终取得极大的艺术成就。

  回归梵高真实的生活,濮存昕说他“在生活中像个智弱的残者”,难道他就真的没有过一个正常人、拥有体面生活、进入上流社会的能力吗?我认为这话说得有几分道理,我宁愿相信人的能力生来是恒定的等同的,某方面长于别人势必某些方面有所欠缺,而梵高绘画突出的才华,是否正抵消和抑制了他其它某些能力的发展!他因为失去乌苏拉而放弃了原本有机会继承他叔叔的画商事业,他因为内心正义感的驱使而被免黜了薪水丰厚的神职,后来一直靠着他弟弟每月寄给他的钱来生活,而这一寄就是整整十年,每月150法郎,已算不少,正是他弟弟提奥的资助,才使他一直“活着”!写到这儿,鼻孔酸楚,眼眶湿润,提奥是一个颇具慧眼、内心细腻温柔、情感丰富之人,他就像梵高的一个妻子,关心支持着他哥哥的绘画事业,我自己在想,这部传记的主角,应该是两个人:一个是梵高,另一个是提奥!梵高就像马克思,而提奥就像恩格斯!没有提奥,就没有梵高!

【梵高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挚爱梵高03-12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02-11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5篇02-28

读《名人传·贝多芬传》有感01-28

鲁迅传读后感09-19

牛顿传读后感10-15

贝多芬传读后感03-25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02-28

《爱迪生传》读后感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