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鹿原》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白鹿精魂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题记
不久前,我在书店中寻觅,偶然一瞥,撞见了角落的《白鹿原》。白鹿原,我嘴里反复咀嚼着这三个字,不经意地翻开,目光与巴尔扎克的那句名言相对——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在我的不解中,渭北平原半个世纪来的画轴徐徐拉开,白鹿原的故事在眼前浮现。
初读:品乡土气息
小说,长篇小说,一部六百多页的大部头,每天四五小时的时间,我竟只用一星期便将它读完,读完后,还要大声感叹:“快哉,快哉!”起初我是抱着“浅尝辄止”的态度浏览一番,但仅是二三十行,我便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小说的开篇叙写了白嘉轩娶过七房女生的“壮举”,我一惊,随意一笑,戏言这是中国的《傲慢与偏见》。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意识了我的错误,若只以《傲慢与偏见》来类比,未免过于敷衍。
《白鹿原》是一部洋溢着中国乡土气息的文学巨著,是作者陈忠实养育大的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儿,是一部拍摄农村变革的记录片,它像个淳朴的汉子,憨厚老实地见证着白鹿原的变化,比起我所读过的外国名著而言,它更亲切,更深沉,有一股只有中国读者才能体会的内涵。若是让别国作家来到陕北,来到白鹿原,见一见那里的人,摸一摸那里的稻穗,闻一闻那里的泥土,他定也写不出《白鹿原》这般泥土气息的作品。他也许可作几首歌颂黄土的诗歌,但小说想是作不成了。
细读:记白嘉轩
《白鹿原》是核心人物白嘉轩一人支撑起的,亦是为他一人所写的传记——从青年至暮年的人生履历和心路历程。
若细细品味白嘉轩这一人物,你会发现作者为他所付出的心血不亚于著出整部《白鹿原》。他本是白鹿原上最后一位德高望重的族长,但在那激流与旋涡并存的革新时代,在清廷垂危,在国家解放的时期里,依他坚守着的《乡约》所构建的心理和性格,面对着来自多种势力的挑战,经济实力相当却违背《乡约》精神的鹿子,是潜在的对手;依着叛逆天性的黑娃和依着生理本能的小娥,是他的心理判断所不能容忍的;思想激进,力求革新的鹿兆鹏和她的女儿白灵,他却徒生奈何,是他唯一无法呈现自信的对手;他倚重的白孝文,对他的心灵伤害最深,但仍撞不乱他的心理秩序……
白嘉轩就是白鹿原,一个人撑起一道原。
白鹿原就是白嘉轩,一道原具象为一个人。
再读:原上的革命
只有读过一遍《白鹿原》,才能品味出书中的精彩之出处。不仅在那有血有肉的乡土人物上,更在那时代的反映与揭示中。
往深了说,《白鹿原》写出了半个世纪中国的变革与农村的变革,只有仔细品读才能在字里行间看到“那个时期”的乡土之风貌,是清朝覆灭,是民国成立,是国民革命,是国共合作破裂,是内战,更是抗日战争,中国解放。
白鹿原便是这般,一道原反映着中国的变化,革命在原上的兴衰起伏间呈现。
从鹿兆鹏到白灵,再到黑娃鹿兆谦,他们是原上的革命者,是提起思想的武器反抗两千多年封建道德观念的先驱者。白鹿原便是这样见证一个又一个男性女性革命者,怎样荡涤威严的氏族祠堂网织的心灵藩篱,怎样向这道威严深沉的原发起挑战。赋予了白鹿原人的禀赋与锐气,使之成为作者笔下丰富饱满的岁月历程。
我想作者写作时应也是这样,写一会儿,而后动神凝思,在见证中感悟,在追忆中感慨,而后再移动笔尖,将他们革命的心血移动纸上,移到读者心中。
终读:变化与“终焉”阅读的纵横越深,见解与发现就愈多。
在日新月异间,白嘉轩已由开篇那个不分轻重的毛头小子变成了德高望重的族长,而白鹿原的记忆也从白嘉轩,鹿子霖他们传给了下一代子孙,年轻力盛,朝气蓬勃。读他们岁月,更能感受到白鹿原上滋长的英雄精神,是异于两千多年的白鹿原,是鲜活而旺盛的生命力。他们或国或共,亦有由国转共及由共转国,更有由土匪转国再转共,但他都有共同的个性——都是白鹿原上的儿女!
不知不觉《白鹿原》已翻到了结尾,人物的结局也呈现眼前,白嘉轩老了身残了,鹿子霖疯了死了,只留下引人回味的余音,戛然。
《白鹿原》的故事结束了,可白鹿原上的故事还在继续……
这是我要引用朱先生那句诗来作收尾:砥柱人间是此峰。《白鹿原》,便是人间这座忠义而深沉的山峰。
【《白鹿原》读后感】相关文章:
荐白鹿原书03-14
白鹿原读后感09-22
《白鹿原》读后感06-20
白鹿原的读后感12-30
白鹿原简介(通用5篇)02-08
《白鹿原》读后感6篇09-13
《白鹿原》读后感15篇06-20
白鹿原读后感13篇01-10
《白鹿原》读后感(15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