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1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文章写得非常好,不仅构思严谨,而且文章中的语言极有特色,令人叫绝。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蜇,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这就是鲁迅对自己家后院“百草园”的`描写,这儿真是好玩,可以追赶着云雀,直到它们飞上云霄,还可以拿着树枝像赶着马车一般将蜈蚣赶来赶去。时不时拨起何首乌,偶尔发现了像人样的根,便不停地炫耀。
还有一段是“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屋。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这是鲁迅对自己第一次去书塾的描写,读着也会让我想起自己上小学时的情景,当时住在一个机关宿舍的院子里,学校与我们院子仅有一墙之隔,虽然绕着去学校也只要十来分钟,但我还是冒着被学校处罚的危险时不时翻墙去上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语言优美,还能时不时地勾起读者对童年的回忆,真是一篇令人叫绝的好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2
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我的人生道路,它时而宽时而窄,可我们都必须踏上这条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初读时,只是觉得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并没有联想到人生哲理。可再次细细品味时,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想法。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作者小时候在百草园里的欢乐生活,以及之后到三味书屋读书,生活变得如何枯燥无味。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幼年时期的我们是多么无忧无虑,没有拘束,不用想着自我该如何谋生,能够尽情地玩耍,能够不带任何目的地欢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上会背负起长辈或家人的期望,我们必须要学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我们也会慢慢感受到生活给我们的压力。这不就是鲁迅先生所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给人的启示吗?
此刻很多孩子拒绝长大,上了中学还期望一向沉溺在父母的关爱中,期望维持着童年的.纯真和任性,愿望和想法固然好,现实却不允许这样。没有人能一向待在“百草园”里,我们总有一天要从“百草园”走到“三味书屋”,虽然“三味书屋”的生活很枯燥,也无趣,但那又是我们人生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在经历了成长历程之后,在你能够独立生活时,回头再看“百草园”,不也是很完美的么?
我们应当从“百草园”中走出来,大跨步地迈向“三味书屋”,经过“三味书屋”的洗礼,让自我成长为有知识、有思想、有职责的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优美散文杰作。散文记述了令鲁迅难以忘怀的百草园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和三味书屋中貌似枯燥其实却意义深远的读书生活。
文章回忆的是鲁迅自己的童年生活,通篇描写的都是儿童的生活,表现的是儿童的内心世界。前半部分写了作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时光,后半部分则写了在书塾中的上学生活。百草园之所以是“我的乐园”,是因为它是一个极好的游戏场所。而长妈妈讲的神奇的故事,更是个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如果说百草园是个乐园,让人留恋,三味书屋则是个乐屋,让鲁迅的好奇心进入一个新的天地。总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出了鲁迅从玩耍到学习的成长过程,贯穿始终的是欢乐和自由。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这些景色,不仅让鲁迅回味,更让我心动。我想鲁迅的童年,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甚至有点怀疑鲁迅童心未泯。而鲁迅上学后,也并非不快乐而让人觉得是令一这是种趣味。“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这是鲁迅的话,让人看了,先是一笑。并不是鲁迅的无知而是对他求知的肯定和赞赏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对‘怪哉’的思虑了。能让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这篇文章,我觉得是最大的成功。
扑蝴蝶、捉鸣蝉、采荷莲……这是谁没有的童年?课堂开小差、收藏爱书、问一些无厘头的问题……又是谁的童年没经历过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遗忘?童年,留不住,最后只洒落在记忆的长河上。
童年固然是美好的,但是谁能够珍惜这美好的童年呢?我有翻开了这本书,陷入了深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4
这个假期,我翻开了鲁迅的《朝花夕拾呐喊》,颇有收获。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文章,便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浙江绍兴人,祖上曾是达官贵人,但到了他这一代便家道中落。鲁迅童年时接受私塾教育,青年时东渡日本学习医学,后因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弃医从文终成一代文豪。而这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便是他童年最真实的写照。
虽说百草园“园如其名”,只是一个长满野草的园子,但在童年鲁迅眼里,却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乐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百草园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花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听故事、拍雪人、捕鸟雀……百草园又是一个乐趣满满的游乐场。在这里,童年鲁迅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无比的`自在。
然而不久后,鲁迅便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父母将他送进了书塾,在少年鲁迅的眼里,这似乎是对他的一种惩罚。在书塾里,虽然有先生严厉的管教,但是依然掩盖不了孩子们淘气的天性。当先生不在教室时,鲁迅和伙伴们便跑到园子里折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当先生读书得读入迷时,鲁迅和伙伴们又在下面用纸糊的盔甲来做戏,或是把宣纸蒙在小说上描绣像。虽说不像在百草园里那样欢脱,但少年鲁迅在三味书屋依旧快乐地成长着。
这篇文章充满了鲁迅对童年的怀念。但其实,鲁迅的童年并不完全是幸福的。由于家道中落,父亲病重,鲁迅不得不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正是因为他既体会了操劳家事的辛酸,又感受了无邪童年的美好,所以鲁迅先生才了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鲁迅先生最终成长成为文化的斗士,立志要以文字唤醒国人,让中国强大,让少年儿童们都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5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隔了七八年,其中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而写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很喜欢到家后面的百草园玩,百草园就像是他的乐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他被家人送去三味书屋学习时,也还是很喜欢玩。文章中写到,鲁迅先生的老师读书读得正入神时,鲁迅先生就照着书本画绣像,画了一本又一本。小时候的鲁迅虽然调皮,但他拥有一个多么快乐的童年啊!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充满生机!我外公也去过那里游览,听外公说,百草园只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小园子,不是很漂亮。可是为什么鲁迅先生说那里是他的乐园呢?我想,是因为鲁迅先生在里面拔何首乌,拔木莲,捕鸟......每天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尽管小园子只有一些野草,也给鲁迅先生带来许多乐趣的缘故吧!
比起我们现在的童年生活,我觉得鲁迅先生的童年更为快乐。我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小学毕业生了,我和我的同学都忙着为小升初作准备。像我,大半个暑假都在上补习班,还要天天做题。童年时的.鲁迅先生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为学业而烦恼。
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对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向往。我真羡慕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啊!他的生活充满了趣味。我也想像鲁迅先生那样有自己的小乐园,拔何首乌、木莲,捕鸟。可以无忧无虑地过我的童年,那该多好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6
初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有趣。鲁迅先生将自己的童年生活描绘得生动而又富有趣味。那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是一种我们已经体会不到了的生活。
通读整篇文章,无处不是妙趣横生。而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的景物,更是让我对那种生活充满了好奇与羡慕:菜畦、皂荚树、桑葚、蝉、黄蜂、叫田子、油蛉、木莲、覆盆子……数不胜数,光是这一长串名字,就已经把我带进了那个充满生趣的世界。鲁迅先生说起它们来精细生动,如数家珍,可见,“百草园”也真是个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
听妈妈说,她小时候就是在乡村长大的,每天可以在田野中奔跑,也可以在小溪里嬉戏;可以去给兔子割草喂食,也可以抓些昆虫玩耍;可以去河里钓大大的鱼,也可以在一片金黄的麦田中帮忙……这样充实而又美好的生活,是我从未见过的,也是我万分憧憬的。有时放了假,我也会去农村玩上几天。那里清新的空气、笔直的田埂、油绿的秧苗、成群的鸡鸭,以及朴实的人们都会令我惊奇。对于在城市的烟尘与楼林中成长起来的`我们,那确实是一幅画卷般的美景。
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是美丽的,但就像每个人都必须成长一样,鲁迅先生也跨入了他的“三味书屋”。现在,我们已进入了我们自己的“三味书屋”,并且还会不断地努力前行。而我们的“百草园”,则将和童年的记忆一起,为我们的人生永远地留下多彩的一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7
鲁迅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写了很多文章,很多都成了经典。鲁迅的童年是一个更好的家。在普通人眼里,他不会有任何苦恼。他小时候被伺候,长大后成了名人。但是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封建制度的束缚,他其实活在无奈中。
百草园是青年鲁迅的天堂。数百片草原上,绿油油的花呗,高大的相思树,紫色的桑葚,叶中鸣的蝉,躺在花菜上的胖黄蜂,敏捷的帝王从草丛中突然跃上天空。鲁迅搬来凳子,爬上树,坐在树的叉上,寻找鸡蛋。大人们来了,他就去草丛里趴着,在草丛的掩护下和大人们玩捉迷藏。冬天下雪的时候,他会按照闰爸爸的方法在雪地里玩捉鸟。鲁迅的童年就是在这个花园里度过的。然而,少年时,大人们莫名其妙地把少年鲁迅送到舒舒三三三三五四三池映月。也是全市最严格的学校。鲁迅在三潭印月读书的时候,只读书,中午学汉字,晚上上课。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先生给他读的`书逐渐增多,功课也逐渐增加,从三个字到五个字,最后到七个字。鲁迅觉得读书没意思。他还坐在树荫下,吃着美味的西瓜,但现在他在一遍又一遍地看书。他觉得不公平,就每次都带着玩。于是他们爬上花呗折腊梅,寻找知了,玩盔甲,画绣像。王先生让他们读,他们不得不读一些无聊的书。
鲁迅在打球的年纪就到了三池映月,但机会很少。他生活在封建社会,他的制度从一个到另一个都很残酷。他童年没有闲暇。他就像井底之蛙。他整天只能看到高墙四角的天空,整天伴随着看书的声音,整天被关在一个很深的宅院大院里。对他来说,这样的生活很无聊,这样的童年很遗憾。
为了让我的童年没有遗憾,看完这篇文章,我会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让自己不断充实,我的童年不再有遗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8
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回忆了鲁迅以往的事,其中有一篇令我迟迟不能忘怀。这篇讲的是鲁迅小时候家有一个百草园,那里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蝉、黄蜂天子(云雀)、泥墙根……
鲁迅先生在描写百草园的时候,用了很多手法,比如拟人等,但是鲁迅先生用拟人的手法略多一点,比如把蟋蟀在鸣叫写成在弹琴。这样现的更美啦,令我在读的时候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当时蟋蟀在弹琴、油蛉在低唱的美丽情景,让我们有无限的向往。
鲁迅先生在文中写了长妈妈讲的一个故事,文中那个读书人在纳凉的时候被妖蛇所纠缠。后一位和尚救了他,收了妖蛇。在文末鲁迅先生还写了教训——倘有陌生人叫你的`时候,千万不要回应,我绝的,虽说这个故事有点迷信,但是这样子的话,我们也就会乖乖听话了(就类似于以前妈妈总是说不听话的小孩子会被狼吃掉)。
读完全文,我不禁被当时老师觉得学生不应该问课外的问题所感到疑问,课外的疑问也是问,为什么就不能问呢?
在他们读书的时候,虽有不听话的人,但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还是蛮好的。
Ade是德语再见的意思,我不禁佩服鲁迅先生的外文水平,我合适不想也想像他那样,德文等语言样样精通呢?
鲁迅先生真不愧是一代伟人文章写的是那么完美啊!充满魅力的百草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简单的名称,连地点都说得清清楚楚。那么,看着还有意思吗?我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文章。
我有一个当老师的妈妈,很小的时候便从她的备课书上见到了鲁迅先生的照片:少年的鲁迅先生,身上透着一丝傲气;中年的鲁迅先生,目光中带着一丝深远;晚年的鲁迅先生,整个的带着期望,远望中国的前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隐隐看到,鲁迅先生幼年时代的影子:无忧无虑的“百草园”生活,轻松而自在,草边的蟋蟀,橄榄叶的夏虫,山海经的`故事,童年思想中的故事,以及传奇的幻想。不是刻薄生硬的批评,而是简洁优美的笔调,逼真,形象,栩栩如生。
在文中以后的日子里,鲁迅先生把童真与自由带到了三味书屋,朗朗的读书声,教书先生的摇头晃脑的自得其乐的诵读声,鲁迅先生携着这一切的一切,从幼年走到了少年,到中年到老年……文中的主人公形象,如此清晰,是带着无所顾忌的童真的孩子,文中也处处夹杂着童真的语言。
这篇选自《朝花夕拾》的文章,打开扉页,一股乡村泥土的清香气息便扑面而来,文中并没有过多的繁琐字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鲁迅先生向大家展示出自己的“乐园”。段落中,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对儿时童真的不舍。
最后,希望大家抽空拜读一下鲁迅先生的这篇大作,真的很精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10
这两天,老师让我们读了《朝花夕拾》。当我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写的书之有趣。
那上面主要写了鲁迅从童年时纵情游戏,到长大后到书塾读书的成长过程。作者先从百草园中的生活起笔,点出那里曾经是他的乐园,洋溢着生机和活力;然后接着写在三味书屋中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就像我,幼儿园时,我们仿佛是在蜜罐子里生活的,到了小学也只是苦了一点点,而升入初中,因为科目多了,所以心怀侥幸,作业不按时完成了。两相对比,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天性,批判了封建教育方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鲁迅小时候十分喜欢的百草园去玩,此处可以看出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鸣,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但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
后来来到三味书屋时,鲁迅就因为问了先生一个问题,先生似乎就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因为鲁迅问了和学习无关紧要的事情,所以先生才不高兴。这时候想到了妈妈和哪位先生一样也不让我看与学习无关紧要的书。
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游戏,而鲁迅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这就是引起我喜欢的地方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11
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后,十分羡慕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度过的美好时光。文中充分描写了百草园给鲁迅先生的童年带来的无限乐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光这些景色,就让鲁迅先生百玩不厌。百草园这个乐园仿佛会让读者恨不得马上去那儿饱饱眼福呢!
文中的长妈妈还给鲁迅先生讲过一个关于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然而这个故事给鲁迅先生有了些“后遗症”。鲁迅先生从此在夏夜乘凉时,总有些担心,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合理的写出了鲁迅先生年幼时害怕的心情。
当鲁迅先生要到上学的时候,家里人将他送到三味书屋,也就意味着鲁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莲等……要说拜拜了。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尽管如此,鲁迅先生还是经常和同窗们出三味书屋后的一个小园玩。虽然能折梅花、寻蝉蜕、喂蚂蚁,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这远远不及在百草园的自由、快活。
这篇文章不仅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达了鲁迅先生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12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一个多么令孩童神往的所在。
兴许这在大人们看来,只是一个无比荒凉的园子,可是,孩童可以用那鲜活的心,去找到这园子里的美妙!
视
碧绿的菜畦,油亮油亮的;光滑的石井栏,充满趣味;高大的皂荚树,不知藏着些什么;紫红的桑葚,仿佛只一眼,便已经尝到甜……
雪,也是会飘的,轻盈地,便来了。我想——在百草园,兴许雪是这样的——一片片雪的精灵落在光滑的石井栏上,悠悠的;落在皂荚树上,轻轻的;落在泥墙上,融融的;落在那干了的,脆了的,枯黄的长草上,润润的……
听
这听啊,不仅仅是蟋蟀的弹唱,不仅仅是叫天子的啼鸣,还是那赤练蛇与美女蛇的故事。想必,孩子的眼里,一定是有这蛇的。草里的.黑影,树叶的颤动,泥墙边的声响,都是这蛇!
一定有的。孩子总是这么想。
味
百草园里野趣颇多。味,更是占了一大部分。
比如,“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让人简直想立刻捧下一串来尝尝,可又怕弄坏了这些美丽可爱的小宝石。
再说吧,还有那何首乌的根,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传说,也吸引着天真的孩子。
这味,还有精神上的味,给了一个孩子多么美好的童年!
相比之下,那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显得多么促狭!野趣少得多了。虽也有吸引孩子之处,但与百草园相比,也就不足一提了。
当年的鲁迅,甚是无忧无虑,想必这份野趣,正是他日后心灵力量的源泉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13
当我读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心中立刻涌出了2种不同的看法。
当我读完“百草园”这一部分后我心中是羡慕的。羡慕鲁迅小时候的自在,可以快乐的融入大自然,不像我现在在家中写着作业。还羡慕鲁迅能有一个这么好的环境,拥有一个这么生机勃勃的大园子,可以在园中观察植物,昆虫。我真的好渴望能有一个这样的小花园。
当我读完“三味书屋”这一部分后,我心中是有些震惊的,震惊旧社会老师的严厉,那可比百草园的昆虫要厉害的.多。也正是这私塾让鲁迅失去了自由、快乐。我不禁为鲁迅捏了把汗。
读到鲁迅偷偷描画时,我又被儿童的天真给逗乐了,反过来一想,正是这“三味书屋”里先生的严厉,博学、才能教导出这么优秀的鲁迅先生。同时也从鲁迅对先生的描写中,深刻的感觉到他是多么的怀念和感激自己的老师啊。
整篇文章读下来,我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感受到了旧社会先生的严厉。这篇文章还引发了我的联想,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不也是这样的吗?幼儿时可以去公园尽情的玩耍,慢慢长大后,开始学习,10岁时开始正式进入艰难的学习征途,长大后,一定不会忘记自己的恩师。人的一生,就是这样过去,如果我们不珍惜每一个时光,就会觉得这一生没有意义,但如果我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就一定会觉得很快乐,很美好。
整篇文章读下来,感觉很顺畅,细细品味后,却感受到了许多新看法,难道不是这样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篇14
我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心里大有感触。
它的主要内容是:“我”家屋后的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我”于此体验到了无限的欣悦,那里有各色植物及可爱的小动物,还隐藏有新奇动人的传说。到了冬天,百草园是捕鸟的理想天地,枯燥的学生生活并没有禁锢“我”纯真活泼的心灵,而是偷偷的玩耍及观察。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无限向往及对封建私塾教育的批判。
可是看看现在的'我们,一个个都被困在家中。要么玩儿那些对身体有害的电子游戏;要么看电视;要么就是在家长的监督下“认认真真”地学习。可就是没有在户外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和朋友们谈天说地或与朋友们快乐地在一起玩耍的时间。我们每天几乎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如果敢消停一刻的话,那么家长就又该发出让所有人听了都心烦
意乱的唠叨“神功”了。比如:有一次,妈妈让我背书,而我正想着和朋友一起到哪儿疯。结果为了应付妈妈,我就像蚊子一样哼哼了起来。妈妈见了便说:“你声音不能大点儿吗?要是你到演讲大会上这样讲的话,大家都该睡着了;再说了,大声背书更容易记牢……”没办法,我只好乖乖地大声背了,怎么样,我妈的唠叨“神功”够厉害吧!再看看鲁迅,他小时候多自在,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他家屋后的百草园是他的乐园;不像我们现在住的楼房,一点玩乐的地方都没有,害得我们都像一只只笼里的小鸟一样,孤独无助。而且我们现在的辅导班也是一个接一个,跟鲁迅相比我们真是太悲催了!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体会到鲁迅的童年是多么的美好,我希望现在的教育体制也能相应的改改,让现在的孩子们也有一个快乐而值得回忆的童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相关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12-3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反思04-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06-1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03-1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15篇12-3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15篇)01-1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01-0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精选22篇)10-0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15篇)01-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笔记15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