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更新时间:2024-08-10 03:37:47
  • 相关推荐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精选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平凡的世界》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

  每个人都是社会上平凡的人,怎样才能变得不平凡呢?每个人也都想过富裕的生活,可是贫穷始终伴随着我们。

  很多时候生活都是公平的,你强烈想要得到什么,花大量时间去做,也都得到了。你不怎么强烈想得到的,没花太多的精力也就没有得到。《平凡的世界》的人都是有梦想的人,有梦想的人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人。我家是农村的,见过很多人为了赚钱,往往要付出很多汗水,有些甚至还要付出健康,才能有微薄的收入。于是我经常向他们说,做些什么生意,种些特别农作物,搞些什么创业创新。他们大都一脸茫然,觉得不行,都是不愿意改变的人。他们安于还可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还可以解决温饱问题。有闲暇时间,也就休息休息,或者种些传统作物自给自足,没有改变的愿望,也没有赚钱的梦想,所以他们就只有一直平凡。

  以前,我的一个亲戚说要和我合伙开公司,因为担心风险,中途停止投资,让我投出的钱收不回。有一个创业者写了一篇文章说: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千万别回农村发展,农村里的环境会比你在城市里面临的`更严峻。我现在是百分之百地赞同,农村的环境会使公司更缺人才,更不好办事。

  据说马云当年辍学时去蹬三轮车,捡到一本老外遗留在三轮车上的书,这本书就是《平凡的世界》。他本身就是很有梦想的人,当他看完这本书时他决定要去复读,重新参加高考。确实我如果当年早点去看《平凡的世界》,看到孙少平谋生的艰难与无奈,我也会深深地害怕生活的艰难,不会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孙少平也是有梦想的人,但是他缺少机遇,所以在我们还可以拥有机遇时,就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善于抓住人生中的机遇,才能实现梦想。

  凡属有梦想的人都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即使她处于平凡的世界。梦想会使她去改变!去创新!去抓住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机会!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2

  平凡的世界,故事从一九七五年开始,路遥先生带领大家把视角转移到一个小山村,小山村里的那一些人身上。我的感触一向杂乱无章,我也不想将它理好,那样会让我的情绪太过明了,若是这样,我想我会很累,会背负太多的精神负担。

  小说从少平开始,又从少平结束,这个故事留给我太多的压抑。我曾为他们生活的艰辛而流过泪,我明白世上永远有那么几个地方,人们总是在为自我的生计而劳苦。我们无法避免这样的情景,我不明白我是否有资格说,把一切都看开就好。我是一个期待圆满结局的人,我也期望人们能够从一而终。所以当我看到少安和润叶彼此喜欢时,我在祈祷,他们最终能够在一齐。我也期望,晓霞不曾逝去,少平不曾受伤,他们两个也会幸福的走下去。

  少平的一生,就如同此刻的打工仔一般,一生都在奔波。他的一生受尽磨难,能够说最终也没有苦尽甘来。他选择了离开,拒绝了金秀,也许是在为金秀着想,只是这样的结局对金秀来说未必如意。也许他的后半生会一向呆在大亚湾,可是我想他不会孤单,他还有矿工的那些朋友。该怎样评价他的一生呢或许就是努力过、争取过、尝试过,只是结果并不梦想罢了!我祝愿他的未来会有一个体贴的女人陪在他身旁,给他温暖!

  另一个主要人物就是少安了,恐怕他就是这个故事里唯一幸福的人物了,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就是苦尽甘来。他的少年时代也并不顺利,幸运的是他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他用努力和拼搏来实现自我的价值,虽然在成功的道路上遭遇了许多挫折,他最终还是成功了。

  联想到自我,我的抗打击力实在不敢恭维,当人生路上出现风浪的时候,我总觉得很揪心,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有时候会埋怨作者,为什么不能让他们顺利一些呢之后我明白了,那样就不是真正的人生了。像我们常说的那般,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太过顺利的人很难成大事。故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之说。

  路遥曾说:仅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对此,我的理解是,人的一生,不要失去自我最宝贵的东西,那是一些类似纯真朴实而又努力向上的品质。

  平凡的世界,讲述的是几个平凡人的一生,也许这会是我们某些人未来生活的真实写照。只是当我们在自我的人生路上漂泊时,请不要忘了,在对自我狠一点的同时也要对自我好一点。生活真的很不容易,仅有对自我狠一点,不给自我留后路,才能不留余地地努力,去获取成功。要对自我好一点,生活是用来享受的,不要对自我太苛刻。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3

  很早的就听说这本书,当时对它没有过多的感觉,只是觉得这是一本小说而已,而在我的意识里觉得小说就是编的一些人一些事,不真实、不具体,没有什么看的价值。放假的时候是在是无聊,就从网上找到了那本书的电子版本看了起来。就这样开始了与它的交流,并让我无可自拔的陷了进去。

  那个暑假我走进了路遥的世界,那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世界。

  “这个‘世界’”的时间,是1975年以后,主要是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以后;“这个‘世界’”的空间,是渭河流域。“这个‘世界’”有三部、六卷、一百余万字,写的是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努力奋斗所遭受的无穷尽磨难。 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一卷,作者就写道:“他(孙少平)慢慢懂得,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他已经看过一些书,知道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受许多的磨难……”孙少平还在给妹妹的信中,写过这样一段话:“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的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欢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那个世界的生活是平凡的,平凡的我们都在过的生活。它是那么的普通,那么的容易让人忽视。但在这样平凡的生活中,想要不平凡的人也是那么的多,他们都在这样普通的世界中过活,但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通过自己的眼看到他们想要的机遇并且抓住它。双水村的书记,他是有着领导欲望并且也是很有魄力的领导者,无论他是在哪里,是在一线带领着双水村还是退居了二线当一个普通的农民,他都是热爱他的事业,并且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抓紧那个机会。不管他的目的是否真正的那么的纯粹,但他确实是在把它当做自己唯一的事业来做。孙少安,那个每年家里都在为吃的发愁的少年(姑且称为少年吧),他毅然的放弃了学业,即使他的成绩是那么的好。家里的过重的负担让他过早的成熟了起来,他知道什么是他需要的。他有一身的力气,满脑子的点子,只要给他机会,他就能翻身,他就能脱贫致富。他不怕吃苦,他怕家里人一辈子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他怕他的家人一辈子抬不起头来。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抓住了机会,在双水村创造了一个奇迹。他用自己的双手给他家带来了荣誉。少平也是如此,他想要走出双水村,他想要靠他自己活出色,不想在父亲、大哥的关怀下像一个孩子一样生活,他想要成为独当一面的男人!揽活的小工、建筑工、煤矿工,即便是冒着生命危险,他也要继续下去,因为他要证明自己!

  而作为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而言呢?

  高三过后,没有考上的继续为大学这个目标奋斗,考上的人就开始的自己,堕落、迷茫的人生,失去了动力的我们像极了无头的苍蝇,东飞西撞,最后被一块看似甜美的大蛋糕吸引过去,就再也不飞了!之到蛋糕享用完了,我们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我们这一代大部分人是生活在远离困苦、无忧无虑的环境中,他们不了解苦难,或并未亲生感受过苦难,未真正体会过苦难的滋味。许多时候,家长,社会,乃至心理学家们,一次次感叹于我们年轻的一代,太脆弱,经受不起风吹浪打、苦难挫折,象一株株树苗,风一吹即折断或倒下,也许我们正缺少对苦难的磨难和思考。苦难的到来才会使我们的头脑清醒起来,才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使自己不再迷茫。所以,让我们感受甜美的蛋糕时,不要忘记了苦难才是我们的良药,才是我们成熟的催化剂。不要害怕苦难,不要畏惧它。用笑脸来迎接它,它就会给你带来丰厚的礼物——你的目的,你了解你想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动力,才不会感到空虚,才不会感到对不起我们的父母,才不会后悔我们的大学人生……

  记得作家尼古拉&8226;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段自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愧疚。”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4

  前叙。17岁,高二,我开始阅读《平凡的世界》。接下来发生的事,猜都毋须猜,我遇见了与我一样年纪、年级的书中人物:孙少平、田晓霞。我对《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用“爱不释手”来形容并不为过。现今我仍无法忘记,在高三下学期,每周只有一个白天的休息时段,埋头读书时的心跳不断——为自己不合时宜的大胆,为故事中悲欢离合的生命。

  那么,我不能否认,前前后后也看了好些遍,每每最能让自己感知到热烈心跳的,大多是有关少平和晓霞的内容片段。

  如果说,能够给“信仰”一个定义,即“让某人去完全地相信、并从其中得到指引该人生活各方面的事物”,那么,毫不犹豫地,我定在心间收着这份,名为“少平晓霞”的信仰。

  信仰自尊。提及“自尊”一词,便会自觉将其牢牢与孙少平这一人物紧紧挂钩。少平,从初登场时,极强自尊下的掩人耳目取饭;到被润叶姐猜中心思,待她默默走开后,才敢放下心接受好意的大口吃饭。一直一直,到他日渐成长后,他的自尊,生长在第一时间冲出大门,以不容拒绝的魄力,救出一时糊涂偷手帕的郝红梅;开放在远走劳工后再与挚友金波相会时,能敏锐捕捉到挚友为自己着想,而穿上朴素衣褂的深意。少平自尊,不仅仅是他于自己,他用自己的自尊,用力维护着他人的自尊,同时收获着反向温暖的呵护。少平自尊,也绝不是(青)少年人狭隘的虚荣,不然,也就不会有同晓霞影剧院重逢时,“并不为自己的一身破衣服而害臊,觉得穿这身衣服见她正‘合适’”的坦荡。

  看上去,田晓霞并没有像孙少平一样,留给人显著的“自尊”特质。晓霞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是跨时代、划时代的。她是近乎完美的“女神”形象,她热情、真挚、善良、独立、不惧世俗、崇尚冒险、追求正义、着眼世界、思想深刻、重情重义、清新脱俗……仿佛这些个词(组),都没一个“美好”来得恰当;反之亦然,“美好”一词,并不具备囊括我热爱的晓霞的一切的能力。

  也许是这样,晓霞的“自尊”特质,才少被提及吧。晓霞自尊之呈现,与晓霞的“独立而怒放”一样,定是与众不同。“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田。”枕边二指宽的小纸条上,写下了自己拥有的、深刻理解的、能够给予少平的:送去那一床被褥中,蕴藏着从自尊出发的深情。“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的力量。”在这里,在这留给书外我们最后的话语中,我可以体会到晓霞的自尊融进了解读爱情。她热烈地投入,投入这自尊、自爱、自豪的爱情点滴。

  少平、晓霞,信仰自尊;我信仰着,“少平晓霞之自尊”的信仰。

  信仰改变。只是从“改变”一词来看,原本不能判断它的褒贬。毫无疑问,少平对此深刻了解。在书中仅描绘出的十来年光阴里,少平无时无刻、或内或外,不在追寻着改变。他的改变,是手不释卷地丰富精神世界;是决心不安于现状远走他乡的闯荡;是明不可预知日后所遭遇,依旧要向着更高方向攀登的紧抓机遇……

  “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在给妹妹兰香的信件中,这份持续燃着的改变之光,已然开启了传递的路线。

  晓霞呢,与其说是“改变”,不如用“挑战”更来得恰当。地委书记的女儿,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高中升上大学,黄原师专毕业后,那簇冒险的渴求之火,跳跃得愈发剧烈了。她最终不甘做稳定的教师工作,去成了省报的记者,不辞辛劳,以崇高的记者理想,怀揣改变世界的心愿,也真正循着它去实践了。纵使那场洪水卷走了她的躯体,但她那勇往直前的青春灵魂,绝不会散灭。

  少平、晓霞,信仰改变;我信仰着,“少平晓霞之改变”的信仰。

  信仰善意。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非平庸,平凡人的善意凝聚,便拥有了点亮夜空的能量。

  记得在高中的一次读后感里,我在写到少平晓霞时,用“有一束光”来描述。洋洋洒洒写下的,是他们瞬间的行动、与永恒的善良。

  容我再度回想起,少平不计前嫌,救起有生命危险的跛女子侯玉英;晓霞真诚相待、热情好客帮助来城的少安;少平在仅做了短时间的乡村教师时光里,亦尽心为他的每位学生操心;晓霞亲历煤矿艰难情境,油然而生的使命感和悲悯情怀;少平在深陷苦难的境遇下,再三为了素不相识的陌生受欺者伸出援手;晓霞将自己最后的音容留给了洪灾中挣扎的孩子,只余下带着果断的决绝投入洪水的身影。

  “有一束光”,少平的温暖细致,晓霞的纯粹炽热。无法把他们割裂地去仰望,那片土地上,有两人从未解开的沉甸甸善意。

  少平、晓霞,信仰善意;我信仰着,“少平晓霞之善意”的信仰。

  信仰爱情。最后,我必须说说,关于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

  青年人一读“大部头”作品,会不自觉地去关注其中那些或荡气回肠、或细水流长的感情,尤其爱情。

  记得开始看这作品,我压根没猜中他们俩的感情发展线索……第一次见面,窘迫与从容的格格不入,高中日常里,两人共同行动的校外表演和一些交流,都是叙事、一带而过。

  “也许他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和田晓霞的结识。”晓霞走进了少平的世界、大约主要是头脑世界吧,她毫不顾忌性别差异和所谓的“身份地位”差距,百宝箱般,变出特立独行的`装束,变出异于常人的评说,变出秘密传阅的话语……少平在倾听,总是在倾听,倾听了反思,反思后倾听。她是他的“导师”。我为他们这般的坦诚相待、绝对信任而心跳。

  “不管怎样,千万不能放弃读书!”“我不会变成你描绘的那种形象。”毕业聚餐,两人大方对坐在“国营食堂”,交换彼此最真实的期许和隐忧。晓霞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吐露珍惜少平的那种独特;少平描绘了他那忧郁思绪深处,还未成形、但冥冥中指引的奋斗希望。她是他的“伯乐”,他是她、她是他的“知己”。

  一晃好几年。虽说这些年间,也不是没有见面,但由于少平单方面的断绝信件来往,也有晓霞单方面的遗憾下没有再坚持,这些、这些一跨就到了黄原街头,才有了重逢之地的再续。

  “你为什么不给我回信?”“是因为我上了大学,你仍然是个农民吧?看来,你还是世俗的!”我深感惊讶,这一再见,就是不容反驳、毫不客气的言说。晓霞,是用多深的珍重、是有和少平建立起来的多么深厚的理解,才能自然而直白地说出这话来。这不是仅凭勇气就能够达成的默契。“‘我知道你能理解我,我才对你说了实话。’”故事不停步伐。他那自嘲关于“苦难的学说”,深深揪起了她心深处。

  又回到了约会般的规律性再见,两人心照不宣,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拥有“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不可分割,相互促进。

  “有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耐塞,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耐塞。有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耐塞,有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耐塞。”《白轮船》中吉尔吉斯人的一曲古歌。

  一本书,两个人。一段词,两次诵。

  少平第一次产生了抱住晓霞、紧紧抱住晓霞的冲动,在麻雀山的顶端。他对她、她对他,产生了“爱情”的“雏形”,模糊不清。我为他们这般的靠近升温、欲言又止而心跳。

  “两年以后,就在今天,这同一个时刻,不论我们那时在何地,也不管我们各自干什么,我们一定要赶到这地方来再一次相见……”“一定。”古塔山之约就此立下。他有力拥住她,他吻了她。书中没有呈现出他们更多的告白,而我正是为他们这般的相知相融、相爱相约的纯粹含蓄,而心跳不止。

  少平、晓霞分赴新的工作岗位,他和她书寄思念,那近两年的时光中,他和她不乏见面,他带她下矿、漫步,她对他再三表露坚定。直至距约定屈指可数时,她去了另一个世界。

  少平想起了《热妮娅·鲁勉采娃》,少平伫立在杜梨树下,死守他和她的诺言。少平躺在草地上,冥冥与她的幻影重逢。

  请包容我从上一段开始,压缩再压缩,讲完了我的记忆,他们的故事。说来有趣,当我第一遍读完时,看有其他读者的一种理解,大约是“路遥先生出于无奈让晓霞牺牲,因为实际上,少平和晓霞的爱情,由于各种的局限性和差异,不会有圆满的结局”。由此,我也想起立定古塔山的约会后,少平很快陷入的悲观;想起少平暗自对比自己和潜在竞争者时,透露出的一种无力感;再加上与少安和润叶没能修成正果的种种相似……我开始害怕了。

  “唉,咱们国家的煤炭开采技术是太落后了。……我准备在一两年中一边下井干活,一边开始重学数、理、化,以便将来参加考试。”要成为有“技术水平”的人。第二遍,也许是第三遍重读时,这整段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少平的挣扎与矛盾,从未消散,亦从未打败他。对自己的处境和自卑,他深谙于心,他不逃避。他不盲目地沉溺“苦难”,他在“苦难”中反思时代、社会。原来,少平早有构想,对未来、对世界、对生活。我相信这样的少平,心里有一份对爱情的信仰,既然决定了,已然决定了,怎么会重蹈兄长的逃与憾;怎么会有不够自信作祟,就轻言放弃。

  我不再去钻牛角尖,纠结晓霞的结局,纠结爱情的走向。与时空无关,不说肉麻话,他必须是她的“掏炭男人”,她必须是他的“导师”。

  为他们,心跳千千万万下。不论是少平的勇敢,晓霞的真心,还是他对她、她对他的深入骨髓、充盈灵魂的爱恋。一路走来,水到渠成,一路走过,爱情未了。

  我们可以在心里,给少平晓霞一个幸福、快乐的结局。最重要的是,他和她,他们的经历,足以给我们这份坚信。

  少平、晓霞,信仰爱情;我信仰着,名为“少平晓霞之爱情”的信仰。

  总:我与《平凡的世界》

  那是高二上学期刚开学。文理分科后,属于文科班的“读书角”在短短几天里,架柜中填满了书籍,我一瞥,《平凡的世界》三册全套映入眼帘。那一整晚上的三节晚自习,以及那周每晚自习时的断断续续,我看完了前两册。

  后来——一周一过,立刻不得不投入高强度的学习中。高二一年,到高考前一个月,我难以想象是有怎样的愧疚、怎样的放不下,磕磕绊绊也未停下,这期间,我自己去买了书,接着向后翻……我翻到了结局,翻过了结局。可是,有那么一段文字,我抗拒再看。

  当我开始阅读第一册没多久,看过全篇的好友小心谨慎地问我:“你看到‘田晓霞’出来了吗?”得到我肯定的回应,她欲言又止,只是提到:“唉。后面,挺伤心的。”

  那时的我,连少平、晓霞他俩同看报纸那部分都没看到呢。

  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之后,他们竟成为了我的一种“信仰”。

  我至今仍抗拒重温那段洪水中的壮烈牺牲,因为难以接受、因为难以忘却。我听说,当年路遥先生写完这段,摔笔痛哭,不能平复。我还是年轻了吧,还是没有历经那个时代的波澜了吧,让“为什么要让晓霞离去”成为了心中解不开的结扣;也不可否认的是,那份名为“少平晓霞”的信仰,在晓霞弥留之际、在少平未来日子、在我的奋斗青春,早已让这“平凡的世界”里本就“平凡的我们”,因为曾经拥有过、或是决心追求着它,而拼尽全力地,去超越平凡,去拥抱美丽的生命。不负此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5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是否能够赢得掌声,既然选择了比赛,就要拼命奔向终点;我不去想背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坚持,一切都将在意料之中。

  在《平凡的世界》中,我读不到别人所说的那种政治与历史,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在朝着自己的方向勤勤恳恳的努力着,使我所读到的是赤裸裸的苦难,深入骨髓的苦,那么真实,那么震撼。

  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农民的深刻理解。作者路遥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民经过的日子,农民的现在和未来他们也不会关心。但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对农民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和理解。而且间接知识也能够带给我们启示和触动。

  仿佛不是在看一本书,而是在接受一场盛大的洗礼,净化心灵,抬升苦难的高度;又仿佛和书中人物有着共同律动的'心跳,共同经历,共同承担,共同品味那平凡而又伟大的苦难。

  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洗礼着,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执着的追求和渴望,我们就应该像孙少平那样,学会在逆境中历练心智,在自卑中寻找坚强,战胜自我,找一个坚强的理由让人奋进。

  古人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克服人类最懦弱的本性,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摆脱束缚,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体会生活中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

  00后的我们挥着理想的翅膀,越过高山和大海,即使失败了,或许会在黄昏的地平线上独自流泪或忧伤,但我们不会停止对远方希望的眺望,人生只有经历苦难,才会变得更加完整。“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如此面对人生,必能披荆斩棘,突破桎梏,走向成功的殿堂。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6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它的内容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过程。读后不但深受教育,还激发了我们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书中印象最深的人物书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练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对生活的理解。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的精神是否充实,或生活的有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用那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作用。

  孙少平其实也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给妹妹孙兰香是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我们做人首先月要自立自强,勇敢的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白受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中,眼中除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7

  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完了《平凡的世界》这本巨著,当合上它的最后一页时,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浪漫的彩虹,飘渺的世界!印象中最喜欢小说中的这句话。当泪水浸湿这句话的时候,我知道我又感动了。为里面主人公的困苦,更被他们那种至高无上的亲情所打动。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之间的兄妹之情,三兄妹与父母之间的亲情,那种亲密,那种无私而伟大的爱,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不会动摇。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体贴,在风雨中,在困境中,在挣扎中走完了一生的一段又一段,山水亦为之动容!孙玉厚一生有几个这样出色的儿女,真是太值得骄傲了。孙少安的不怕吃苦,和那颗有社会感知力、有经济的头脑使他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苦苦挣扎而不至于失败,甚至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们姑且有“辉煌”这个词来形容他吧,我想这样不算是很过分的.。但孙少安的成功离不开秀莲的体贴、理解和支持。如果孙少安不是娶到这样的妻子,他的成功谈何容易?这使人不得不想起了一句话: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再看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他们的爱没有地位的隔阂,没有权力和金钱的支配,那种高尚与纯洁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爱,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也许,一次浪漫的邂逅,一次目光的交融,就是永远的合二为一,就是与上帝的契约;纵使风暴雷电,也无法分解这种心灵的粘合。哪怕,即使两个民族,天各一方,语言不通,甚至相互间连名字都不知道,竟也牵挂得神魂颠倒。怎不使人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读完路遥先生的这一著作后,我的心如同书名一样,平静又平凡地接受了平淡的结局。但是,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却隐藏着一些不平凡的东西。当生命的搏斗,命运的抗争,精神的洗礼,社会的变迁,爱情的萌动等诸多人性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注定就是一种不平凡。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8

  读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真的可以在平静的内心中感受到某些时候心灵的震撼。尤其,对生活在那片黄土地上的平凡人,用经历、情感,演绎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感受颇多。他用最朴实的文字勾勒出了平实的画面,但情愫尤重。

  在《平凡的世界》中,生活着一群最善良淳朴的农民,这群平凡人的生活自是谈不上多么的轰轰烈烈,但他们却用真挚、坚韧的品质感染着我。用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激励着我。有时候,我会常常像怨妇一般去埋怨生活中小小的失意,却不曾做出改变。在这本书中经历了孙少平的经历后,让我想起了海明威的一句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其实只要心中有梦,并相信世间的美好,不论前方风雨载途也好,命途多舛也罢,我们定能披荆斩棘,挑战极限吧。

  不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下,生活总是没有假设,它就是一部不能重放的电影,而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当下的时代,所以有时候我们很无奈。像《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为了生计到海上捕鱼,好不容易打捞到的鱼却被嗜血成性的鲨鱼吃的只剩下骨架一样,其实孙少平正是以中国式的桑迪亚哥出现在了“平凡的世界”中,而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像高中的时候一样评论桑迪亚哥的人物形象那么普通为何有资格出现在语文读本里,我也不再说桑迪亚哥那样的做法很愚钝。换做以前,如果我这样评价桑迪亚哥,那么我眼中的孙少平就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家伙,跟林冲一样。但要是这样,他怎么值得路遥先生就为这而写下十万多字。所以,我很佩服这样一位热血青年可以将生活的真谛向我们阐释得淋漓尽致,把他对待苦难的坚强信念表露无疑。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海明威笔下硬汉的形象。

  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表现出了桑迪亚哥的坚韧,即便对于女友遇难离去,对官场里那些令人讨厌的勾当,他都可以坚强的,在被埋没的自我价值中找到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全程都在做他自己。我们是不是曾说在现实前面我们被磨平了锋芒的棱角,我们的棱角是不是真的被磨平了还是我们不敢坚持做最初的自己?所以才学会了扭曲。“平凡”这两个字,并不是想告诉我们世界的平凡,而是在用底层劳动者的生活现状告诉我们——其实,真正的生活就是这样上演的,按着他必须具备的元素——黑暗的官场,不如意的生活,爱情的悲剧?关键是,我们是不是有这样一颗心,可以在接受的同时挖掘上帝造我们的原始样式,而不是抱怨呻吟。能把平凡的生活过好就足够了,所以只有这群生活在黄土高坡的农民才有资格游走在路遥先生的笔端,因为大部分的人生活状态就是这般,而他恰恰想要我们有这样的生活环境更要有这样的生活态度!

  不是一定要经历一番撕心裂肺的疼痛然后我们一路勇往直前活得精彩才是不平凡的生活,我们没有那么幸运能被上帝选中去受苦受难,所以我们之中大多数人的结局是成不了名人而只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上帝为我们安排的总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你经历了更多的苦难却不向命运低头就能学到更多的生活哲理,也理所当然会得到更多其他的东西,或物质,或精神。当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苦难冲击着我们的时候,我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孙少平,但我们是否能有他那般从容淡定,却又坚韧不拔的性格,这就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说这仅仅是对待生活的平凡姿态,这种姿态也应该是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因为,有人曾说过:当你想要登山的时候,你的思想就提升了一个档次。所以在这个时候,关键不是行动,是行动前的想法。

  而《名人传》,一本被列为初中生的必读书目,我却因为那时候喜欢杂文,排斥名著把它拒之门外了。庆幸的是它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了我的视野中。

  因为刚刚接触社会,我想当然的以为这个社会的大染缸里存在着太多世俗的东西,为了不被他们影响和污染,我决定拾起一直以来被忽略的名著,从那些抒情优美却往往只拥有小思想的散文中转而开始阅读这本《名人传》,希望能在好的书本里跟高尚的人对话。这本书真是赶巧了,里边的思想恰恰是我最需要的。我常常会在自己的思想中暗示自己经历了很多困难与磨砺,所以以为自己很坚强勇敢,有女汉子的心,也常常拿那些所谓累的工作,写成长篇的日志发表到空间里,还高尚的.想着希望借此影响影响一些消极的人,传递些许正能量,现在想来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在他们的生活中,什么样的经历够资格让我把它们作为宣教的例子呢?果真是有些无知了!

  当《名人传》里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走进我的生活里的时候,我只想说,也难怪他们可以成为名人,而我们不可以,因为经历也因为态度才使得一切都有着天壤之别,我注定只能在了解他们的时候,借他们的经历作为以后生活的前进动力。有句话我很喜欢——对于不甘平庸的人来说,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始终的斗争,通常是悲惨的,没有光华,没有幸福,在孤独与沉默中展开的。因为这句话是我们生活的写照,也因此证明了想要比别人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必须要接受更多生活的考验和心灵的折磨。在那本叫《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书中就很直白的告诉了我们这一真理!

  贝多芬,这本书的前言里边就写到了要把他摆在第一位。很早很早的时候我就听过了贝多芬的那句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他不能是我屈服。”我曾一度把它当做很励志的一句话,一来鼓励自己,二来可以装个有点文学气息的人,其实后者的成分是更多的。现在,当我在他所经历的苦难中再去品味这句话时,感受全然不同,对贝多芬的敬佩真是难以言表。不管曾经在爱情还是生活中经历了多大的打击,他始终坚强的活着还不放弃对音乐的创作。当他忍受着耳朵失聪却必须得向世人隐瞒的时候,那种痛苦,那种折磨,我可以体会到一点点,却实难用这可怜的文字来表达,只是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觉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是多么贴切的可以用在他的身上。

  我们只知道他是个很出色的音乐家,可能就觉得他的音乐才能足以给他带来富庶的生活,事实却截然相反,就是他这样一位享誉盛名的人却常常因为拮据的日子需要靠朋友们的救济才能勉强维持生活。只是他在音乐这条道路上艰难的走着的时候,听力的衰退,亲朋好友的离去、爱情带来的伤害都没能使他屈服,反而让他学会了不认命,要自己改变命运,也因此,才有了那句要扼住命运喉咙的话。如果我能看到文章里他那双犀利深邃的眸子可能我会被他的眼神震慑到,因为对于一个经历了生活给予了极限苦难的人来说,眼神里露出来的光一定是特别的倔强,甚至令人窒息。其实即便我没有看到,我也能感受到,他那双眼神告诉我的——没有什么困难可以打到一个意志力顽强的人!

  米开朗琪罗,他的生活似乎很像我们现代大部分人的生活,又不像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他一生似乎都在为他排斥的教皇工作,这就好比我们很多人在职场中为上司效力一样,只是他在为教皇效力的时候,忍受着内心巨大的折磨,因为他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的艺术作品往往反映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他把内心的想法,或美好的希冀或对现实社会的嘲讽全都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在了他的作品中。就像抽象派的画家们画的那些抽象看不懂的画作,其实都有着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披露。可是因为一直受制于教皇,他不得不让自己的作品只能违心的表现出一些逢迎教皇,赞美教皇的东西。他多次想要摆脱甚至逃离,无奈教皇拿他的父亲作要挟,甚至在他拮据的时候,先开出一张

  空头支票拴住他,最后却往往不会兑现。他的生活形式像极了我们很多人的生活,可他的态度却又有别于我们对那种生活的态度。对于教皇下达的任务他最终是没有完成几件,但是后期的时候因为热衷雕塑,他常常在这些艰巨的任务下,依然把自己最想要表达的东西全都以塑像的形式展现出来,因为这些难以完成也不想去完成的工作,他最终成了一名违心的工作狂,我们讨厌一种工作达到极限的时候可以选择跳槽,但是他却不能。我们觉得自己讨厌职场官场的那套形式化的腔调的时候可能为了工作我们会选择接受,甚至迎合,但是他却不会,永远保留原有的一颗真挚的心,是他违背教皇创作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历史书告诉我们的,于是我们把它作为考点记下了,从来不会去追问为什么这么评价他。这本书告诉了我答案。他生活在上流社会,他有自恃清高的时候,有被孤立的时候,后期因为在上流社会与底层社会中挣扎使他内心深受折磨。这就好比要一个富二代抛弃自己拥有的一切财富去感受和同情甚至为那些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的做点什么一样。我们好像没听说过这样令人期待的新闻吧。因为托尔斯泰感受到了底层百姓们的艰难生活,所以他在经历这些之后写下了许多著作。这些著作里边就有俄国革命的缩影存在,所以他是一面镜子。我只想说若是没有一颗善心,很难促使他放弃贵族的荣华富贵转而倒向底层百姓中,与他们站在的同一战线,以致创作的动力也来源于他们,只为以文字的形式希望为他们争取一点点的社会福利。可能这么说还完全没有达到他的作品中所要表达的真正目的,因为我还不是一个有深刻思想的人,说不出一番有格局的话来。我只是看到了,每一个时代似乎都需要一个像他那样的人,在我们这个国度,其实也有这么一个人,那便是鲁迅,我曾一度敬佩、效仿的对象。只是托尔斯泰的生活落差更明显,似乎开启了两个极端的生活模式,并在那个难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中全盘否决了自己以前生活过的环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以为,每一个时代都需要,需要一些正能量,需要一些积极感人能触动心弦的东西,从而唤起人们的良知。

  读贝多芬,他告诉我——不管生活有多艰难,总是需要有不服输的决心,不投降的态度!于是我知道了,只要还没也有经历贝多芬的经历就没有资格放弃和抱怨。

  读米开朗琪罗,他告诉我——即使做着自己违心的工作也不要丢失自己那颗真诚的心,我们需要保留骨子里的真善美!于是我知道了即便身处自己反感的生活里,依旧要做最真的自己。

  读托尔斯泰,他告诉我——一颗善良的心很重要,哪怕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你没有选择的权利,但你却完全可以选择去善待那些值得同情的人,这样的人才最美,最值得敬佩!所以,我知道了不要吝啬自己的同情心,就算是泛滥那也是因为一颗心更容易被感动而已,却不是因为愚昧!

  《平凡的世界》和《名人传》风格迥异,思想统一。一种平淡无奇,一种轰轰烈烈,演绎了生活中的极端,平凡不过孙少平,轰烈不过贝多芬。但是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思想都最重要。仔细想来,即便我们现在经历了他们的生活,也可能无法成为名人,因为我们丢失了太多太多的东西,需要慢慢去拾起。我想说一颗心有多容易被感动,那些美好的德行就有多容易被找回!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9

  辉煌的一生不是如波涛翻滚,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题记

  这是我读过最长的一部小说,也是最认真看的一本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

  据说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艺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始受到严峻挑战。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的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那么地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要完成一部巨著: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

  路遥该是文坛中少有的英雄,他不仅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责任,更当成了一种无比神圣的使命。路遥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在创作手记中曾这样写道:“在这里,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是一次命运的‘’,而赌则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尽管不会让世俗的观念最后操纵我的意志,但如果说我在其间没有作出任何世俗的考虑,那就是谎言。无疑,这部作品将耗时多年,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么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目所在。”最终路遥赌赢了这场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愿望,只是代价异乎寻常地惨重,他输掉地是生命!

  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

  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该看看《平凡的世界》,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或许那样我们会在这个因欲望日益膨胀而扭曲的时代,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到油尽灯枯时,我们还在迷惘……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0

  《平凡的世界》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本书,这是路遥先生所著的一本长篇小说。书如其名,没有任何传奇色彩的跌宕起伏,也没有武侠小说中的血雨腥风,更没有时下一些爱情小说的缠绵悱恻,但就是这样一本连华丽的辞藻都吝啬的书,每每拿起却动我心弦。

  《平凡的世界》用温暖的现实主义方式来讴歌普通的劳动者,书中讲述了改革开放前后,一群自强不息的普通人所演绎的平凡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家两兄弟。哥哥孙少安,性情朴实忠厚,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脑袋灵活,勇于进取,经历重重磨难,最终走向成功。弟弟孙少平,上学时受尽苦难,但视野开阔,勇于奋斗,最终在煤炭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孙家两兄弟性格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都有一颗善良、进取的心。虽然出自贫寒的家庭,但他们面对困难坚持不懈,从不放弃自己在知识上的追求,一直保持学习的上进心,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人生旅程时刻处于零公里处,那么,要旨就在于我们不断的奋斗并且将这种精神提升到不断发展的生活所要求的那种高度".

  纵观《平凡的世界》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情意,有亲情、友情、感情。少安与润叶的感情,少平与晓霞的感情,润生与红梅的感情,少平与金秀的感情,润叶与福堂的亲情,晓霞与福军的亲情,李向前与李登之的亲情,少平与金波的友情,少平与师傅的友情,润叶与晓霞的友情……《平凡的世界》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语是:亲爱的,亲爱的大地,亲爱的双水村,亲爱的父亲,亲爱的弟弟,亲爱的兄弟姐妹……总之,所有人世间的真情都在那里一一的展现。

  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真善美吗?我们的人生有了这三种最美好的品质的浇灌,一定会使我们的心灵之花开的娇艳而又馨香。

  平凡的世界里是平凡的人,但正是平凡的劳动者,撑起了这个世界。我们平凡,但我们有热情。我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中一切美好而又苦难的品质。我们追求真善美,但面对苦难,我们依然能挺直脊梁!这正是这本书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这也正是这本书最让我难忘的地方。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1

  这段时间在电脑上收听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这部用生命书写的长篇巨作,犹如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史诗性画卷,全景式地再现改革前后几十年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最初知晓这部作品是在17岁读职业高中时,那是个青春年少不知愁的年龄,那是个充满激情与幻想的时光,那是个满怀理想的季节。听到路遥用生命书写的这部励志小说,令人荡气回肠,壮志满怀,思绪万千。

  少平少安在苦难中毫不屈服的精神,特别是农村娃子少平在贫贱的生活底层艰难挣扎喘息却毫不气馁、不卑不亢、积极向上的品格,都给人以巨大的激励与心灵的震撼。而听到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悲剧,年少的心的禁不住悲怆落泪。

  那时为了听这部三部曲的长篇联播,我每天中午步行回家吃饭,为了赶时间,有时一路小跑回家,也不觉累。回家后扭开收音机选到中央台,边吃饭边听广播,听得津津有味。

  虽是普通饭菜,吃的竟然觉得香甜可口,有时听完后还不愿走,巴不得能再听一集,可惜每天只播一集。吃完饭便带着巨大的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地赶往学校。那个青葱岁月,急需要精神食粮的我们,便靠着这类不朽的小说,滋养着我们年轻浪漫的心。

  如今岁月如白驹过隙,弹指间二十几年过去了,我已由当年的毛头小子变成鬓微染霜的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已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也尝到了世态的炎凉,世事的沧桑。岁月流逝,心智渐趋成熟,但对生活的热爱,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并没有改变,我依然热爱这部小说。

  如今再也不听收音机了,但我仍渴望重听这部小说。去年家里上了网,我终于可以一次性从网上把李野默演播的整部小说下载。这下一次想听几集就听几集,过足了瘾。在经历那么多的'世事后,再听此书,仍倍觉甘甜、温馨。真惬意!

  我闭上眼睛听书,也是在重温当年的感动,在追忆当年的激情与浪漫,带着淡淡的惆怅,缅怀我的已随风而逝的青春岁月。这是对逝去的青春的一种奠祭吗?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2

  “我曾经失望失落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到平凡才是唯一的出路。”

  从一首佳谣《平凡之路》到一部著作《平凡的世界》,“平凡”二字平凡却又深刻。

  《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遥文集中分量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对于作为读者的我。,读小说中的“平凡”二字感到十分的欢喜。我们本出生于一个平凡而又繁忙的世界。我们大多数的人,的一生都是平凡的。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伟人著名于世!

  路遥笔下的主人公的世界是平凡的。他的世界只是黄土高原上成千上万座落中的其中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在主人公的世界的世界里,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路遥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永久的年代,组成一群有信仰和追求的人们。

  人的一生应如主人公般对生活从不低头,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在命运的道路上,走出一种让所有人都为之叹服的人生之路。

  歌舞升平,平平淡淡才是真。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懵懵懂懂的我们都只有一次做人的机会。,我们的一生,大多数人注定是平凡的。

  现在作为十六七岁的我们,走过了青春期的我们,失掉了青春的热情,步入高中的我们,跟随着我们而来的是人生的多雨期。更多的烦恼,更多的挫折也随之而来。学习上的,人际上的,情感上的……很多方面的经历都是前所未有的经历。我们的.思想也从这些经历中得到不同的教训,将决定我们今后人生的轨迹,是平缓或是抑郁或是跌宕起伏的。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平凡。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把平凡当作梦想,其实这也是合乎常理的,而不必为自己感到难过。生活的平凡与不平凡,只是相对而言的,我们所需要的,像是书中所说:“坐上生活的马车,拿起鞭子赶车”。

  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会冰冷,我们可以平凡,但绝对不可以平庸。

  阅读了《平凡的世界》,不由的感叹,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颗平凡的行星。嗯,生活在地球村的我们,更是,宇宙中最平凡的一员!平凡的世界里,住着一群平凡的我们,创造和成就平凡世界的我们中,也会有着不平凡的人!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3

  “真正的爱情不是利己的,而是利他的”,《平凡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的全是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情意,有亲情、友情、爱情。读这本书时,感触最多的是孙家两兄弟的爱情故事,少安与润叶的青梅竹马,少平与晓霞的罗曼蒂克,少安与秀莲的脚踏实地……对于本书的爱情故事总是会意犹未尽,总是会深入到故事中间去,去感受其爱情的柔软和悲壮。曾为润叶对少安的执着而钦佩,为晓霞和少平的爱情而惋惜,为秀莲对少安的死心塌地而尊敬。

  一、超越阶层差异的爱情

  十七岁那年初见的尴尬,“你是和润生一个班的吧”这是晓霞和润生的第一次见面。当这样一个漂亮、活波开朗的女孩出现在少平面前时,少平的脸像炭火一样发烫。他感觉自己像叫花子一样窘迫不安的站在晓霞面前。无论是在宣传队里两人的默契配合,还是在读《参考消息》时思想的碰撞,使这个因贫穷而自卑的原西后生精神上从未落后。随着时代的变迁,使得这两个相差极大的家庭出身的孩子各自选择属于自己的道路。几经波折后,两人偶遇在黄原城的电影院,彼此心灵的火花由此萌发。非常喜欢晓霞的率真和勇气,这样的一个“官二代”并没有因少平的贫穷而违背自己的内心,一直在追随自己。当她一袭白裙出现在大牙湾煤矿时,一切都像童话般的不可思议。

  一场洪水,使这对童话般的爱情故事阴阳两隔。晓霞的死犹如晴天霹雳,每当读到这时,我沉浸良久,不能也不愿意相信整本书中唯一的具有浪漫主义的爱情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当看到田福军把日记交到少平手中时,那种悲痛不言而喻。我想作者定然有自己的安排,世界是如此的平凡,平凡的世界里这样平凡的故事数不胜数。能把读者带到故事情节中,我想这就是作者的成功之处吧。当少平来到杜梨山下,把那束野花在他们当年坐过的地方放下时,此刻,正指向两年前的那个时刻:一点四十五分。他相信晓霞会从另一个世界来和他想会,可惜指针没有在那一刻停留。时间继续往前走着,永远也不再返回它经过的地方……

  二、青梅竹马的情感宿命

  少安和润叶的爱情,掺杂着太多的.经济、政治因素。提起这段爱情,心情是非常沉重的,当年的少安穿着破烂衣裳和扎着羊角辫的润叶在一起念书的情景如影重现。很难想象,这样的一对郎才女貌彼此命运如此坎坷。中国历来有“门当户对”“女不可下嫁”“男不可上娶”之说。在那样不够开放的双水村,润叶殷实的“官宦”之家和少安几辈子贫穷的百姓之家,固然走不到一起。当润叶坐着金俊海的车子离开双水村的时候,少安一个人偷偷地躲在公路上面的石圪崂里,泪流满面的看着她出了村。别了,我童年的朋友,我们将各走各的路了,我会永远记住我们过去的一切。他从此便心平气和地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涯,并且决心要在双水村做一个出众的庄稼人。

  润叶是徘徊在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农村知识女性,她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爱情,也在努力打破这种尘俗的禁锢。当她鼓足勇气向少安表白时,多次捎话让少安去城里找他,换来的却是少安的回避。或许是少安背负着太多的家庭负担,或许是少安内心的狂热不敢释放,或许是少安怕给不了润叶该有的幸福。在爱情面前,不得不向命运低头的少安,选择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这样的爱情是沉重的,尽管以后的日子里,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但在时代背景下的青梅竹马的情感宿命就这样烟消云散了。这样的少安显得如此脆弱,这样的润叶如此孤独无助。可是,命运的安排就是如此巧妙。

  三、死心塌地的追随

  秀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她伶俐、贤惠、识大体,不嫌贫爱富,她对丈夫的挚爱、对公婆的孝顺、对家庭的任劳任怨都使我们对她由衷的充满敬意。她与少安的第一次见面就把年轻又热烈的心交给了他,在婚礼方面一切从简。秀莲对少安的爱是追随是到骨子里的,心无旁骛的的跟少安一起操持家庭。命运对年轻的少安如此残酷,一路走来有那么多的艰辛,可命运又是多么的眷顾少安,让如此善良能干的秀莲走进少安的生命里。

  少安和秀莲的日子过的风生水起,时常也会有分家、破产之类的小插曲。正如文中所说:“命运总是不如人愿的,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少安的农村事业一波三折,为双水村为家乡的贡献之大有目共睹。这样成功的少安,肯定离不开秀莲死心塌地的跟随,不辞劳苦的操劳;这样的秀莲,也离不开少安的精心呵护,更离不开孙家家族的和睦相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有使命的,而秀莲的使命就是为少安而生,支持他帮助他去摆脱困境。当使命完成,她就离他而去,演绎了一个悲怆的人生。

  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们啊,无论遇到何种困难,请记住你的使命,让我们重新把这些爱的片段品尝、珍藏。这些出现在作品里的爱情,仔细品味,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即使无聊也可以谱写爱的乐曲,愿这些的故事时时给我们力量和温暖。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4

  合上书,很想要写一些东西,但思忖良久,却又不知从何下笔了。

  或许是这本书的时代背景和折射的年代现状太过于宏大复杂,没有多少人生阅历的我很难体会个中滋味,又或许是这本书的体量太过繁杂庞大,让我一时间不知道该从何处开始消化……

  “各人有各人的因缘和际遇”,我觉得这便是作者将书名定为《平凡的世界》的原因之一,我们中的大多数生来就注定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也不会有多么轰轰烈烈的深刻记忆,但是正如歌曲《儿时》里这样的一句话:“也幻想神仙科学家,白墙上泥渍简笔画”——我们总是身在泥潭,却依旧有着最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与希冀。

  我们在研究人生时,总是逃不开“命运”这两个字。总习惯着把人生的幸或不幸归结于命运,成天说着什么“造化弄人”——我竟也不知道这是喜是悲了。可往往人在面对现实的时候所能做的太少,在生活的大浪中被裹挟着前行得久了,日子总还要继续过,不得已,才给自己找了一个不可抗力的借口罢了。

  有些时候,人生是由时代决定着的。借着改革的东风,孙少安办起了砖厂,终于也彻底改变了家里的“烂包光景”;孙少平天资聪颖一路读到高中,却因为学校两年之中没怎么好好上课而没有考上大学,孙兰香比他小几岁,求学之路就显得没有那么坎坷。一路顺利读到大学,自然也就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假使少平能接受正规的高中教育,那么他也应当是能考上大学的——这些,的的却却是我们没法改变的事实。

  但有时候,有些事却是人定胜天的,不服输、不认命,这才是人性里最宝贵的东西,因为有了渴望和追求,所以我们不会永远做一个井底之蛙,而总是向往着更加广阔的天地——所以哪怕外面的世界没有家里的温热和安逸,孙少平也依旧向往着出去闯闯。

  孙少平真的是全书的一个高光人物了:生逢代际断裂之时,他不甘心像父兄那样在村里窝一辈子——哪怕哥哥的砖厂光景已经很好了,他依旧想出去闯闯:“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结果是喜是悲,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哪怕是桥头揽工、哪怕是煤矿掏炭,他终究是真真切切地离开了双水村,到外面的世界了。

  我们不也是一样的吗?“不论在任何时代,只有年轻的血液才会如此沸腾和激荡”。因为不甘平庸,所以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通过高考离开了从小生活的家乡。选择离开其实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如我,在距离家乡五百公里的地方学习生活,遇到了很多对我很重要的人,坐出租车听到师傅有趣的天津口音,一次次探索着那些并不地道的家乡菜色……我当然知道在家乡的温热,但我依旧愿意往出走,去在另一个地方开辟属于我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许正是在自己的中学时代。那时我们多么年轻、纯洁、真挚,内心充满了生活的诗情……”是啊,水木年华的一首《中学时代》传唱十几年而不衰,也许是因为人们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都会回忆起中学时代最纯真的热切与美好,然后拾起希望,再走接下来的路吧。

  大约还是在这世上的年头太少,我看书总还是喜欢看有关风月的情节。在平凡的世界里,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既然是平凡的.人,便不可能三生三世兜兜转转了以后还能相知相守,人只活一世罢了。既然如此,便也该向前看些。书里借着这些情节其实也颇能说明一些道理:书里的一对又一对男男女女好像也并没有什么偶像剧式撕心裂肺惊天动地的“爱情”经历:少安不敢也不能和润叶结婚,于是他便走山西娶回了秀莲;润叶和李向前一直不和睦,最后却也能看开,有一个看起来还算完满的结局;文末最幸福的大概要数红梅和润生,还有兰香和仲平这两对了吧:红梅是那一个年代里最不幸的一类人,润生又是一个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可他们的结合像极了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又充满了戏剧性,便再次印证了——人,还是要敢于和命运抗争几番的。兰香和仲平的结合,倒又一次提醒我们好好读书并不失为一种改变命运的方法;只是当大部分人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却已经悔之晚矣。

  如润叶和少安,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次错过,“纵然打马过南屏,终究还是意难平”。万事难全,空留些许遗憾;心帯不甘,有几许未曾如愿。人生总会有遗憾,我们回首自己所有的故事,即使一切重来,好像也不会改变些什么。无论我们怎样弥补,还是会有不满意的地方,还是会有多多少少的遗憾。但是这些意难平的背后,也有着弥足珍贵的回忆和小确幸。“如今,生活已使他们天各一方;但不论怎样,他在内心深深地感谢润叶,她给他那像土块一样平凡的一生留下了太阳般光辉的一页,是的,生活流逝了,记忆永存;他忙乱和劳累,常常想不起她,但并不是已将她遗忘。”……《一代宗师》里的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想想,说人生无悔,那都是赌气的话,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人,就是这样一边前进一边怀念与留恋的吧。

  初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孙少平是一个太过理想化的角色——与他两情相悦的晓霞也是如此。他们因为一本天安门诗抄而结缘,思想的交融碰撞锻造了两个不羁的灵魂,更让这两个灵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统一,他们热爱生活,对远方的世界充满向往,永远怀着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用力地前进着。他们的爱情是美好的,更是炽热的,可以说能够满足我作为读者对爱情的全部描摹。但是毕竟是写实性质的小说,神仙眷侣自然少见,晓霞原本可以不去救灾现场的,但是个性使然,她没办法坐视不理,这几乎注定了他们生离死别的悲剧。

  晓霞的死和秀莲的肺癌,成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读者心中的意难平,因为这样的情节不像李向前的车祸一样是故事发展的必然需要,简而言之,明明秀莲可以不用生病,和少安一起享受越来越好的光景的;晓霞也完全可以和少平在一起幸福快乐地生活的。

  但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说,作者无疑是成功的,他成功地塑造了这样几个能够让读者倾注理想的角色,后期又将他们永远分离在现实的泥沼。我们常说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我看来,作者也许是想折射社会的普遍现实吧:《只要平凡》里有一句歌词:“在心碎中认清遗憾、生命漫长也短暂”,生命的长河中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换言之,“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以外哪一个先来”,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做好平平凡凡的自己,莫负韶光,莫负前路,莫负心上人。

  荆楚大疫,举国闭户。但是感谢现代媒体的发展,我们通过互联网见证了太多的遗憾、心碎、感动……经此一疫,便更加能悟出来其中的道理了:2月20日21时50分,29岁的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以身殉职。原本,正月初八是他的婚礼。他是揣着给同事的喜糖奔赴抗疫第一线的……

  所以啊,想到了什么就快去做,遇到了喜欢的人就勇敢去追;哪怕最后的结果不尽人意,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至少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也能骄傲地说一句:“我来过,我不后悔”。不要让自己的后半生充斥着遗憾与落寞,哪怕生活终究会归于平静,也请尽量让自己活得有色彩一点吧。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5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具有高等的智慧,对于生命,尤为奇特,读完此书之后,又多了一些理解。

  书中有几部分让我印象深刻。

  在当时的年代里,能够去县城读书,应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尤其是被贫穷压得抬不起头的人,脸上似乎一瞬间增添了光彩,如从夕阳下走出的老者,脸庞似乎还泛着几丝红晕。然而,又是贫穷压倒了这一切……

  即将毕业的郝红梅,不得不因毕业礼品而烦恼。虽然这钱数目并非庞大,可家人已供她上学,她又有何脸面去向一个贫穷的家庭索要这毫无实际意义的荒唐费用呢?然而,对一个女孩来说,这笔钱实在是难以启齿。贪念在一瞬间燃烧,名声也在一瞬间泯灭。偷盗不成,反而染得一身污名。也许,对一名少女来说,这很不公平。别人似乎挥金如土,朱门酒肉臭,她却因身无分文而吃高粱膜,偷手帕。然而,命运就是这样,仿佛量身定做。意念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眨眼间,将一个人的命运彻底改变,也导致了她最终的落没。

  然而善良的迸发,也只在那一刹那。但,不是所有的善良都会有好的结果——

  孙少平在外挖煤时认识的王师傅,为了救安锁子,自己被钢梁戳穿。开始,我始终替王世才感到不值。一位如此善良热心的开朗大叔,怎能为一个不知好歹耍无赖的家伙而牺牲他的生命?他原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可当他扳过钢梁的那时起,这个完整的家庭便失去了中心,支离破碎。可安锁子之后的表现似乎使人还得到了一丝安慰,又联想到了人性问题。

  关于人性,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说法一直争论不休。那么安锁子的粗野蛮横的改变,是他本性的暴露,还是王世才死后生命的忏悔?这应该是人类之所以进化的原因之一吧?人类可塑性太强,甚至强大到了一种不可想象的地步。并非尔虞我诈,而是弱肉强食,却又有一点狐假虎威的成份含在其中。安锁子也许只是被少平折服了罢,便顺从了些。对于这些疑问,我们只能揣有一种猜测。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生命是如此奇特,它蕴含着无限的神秘,好像无底洞一般令人琢磨不透。

  孙少安工厂的兴旺发达与衰亡凋落,再到烈火重烧,一下把人心照得透亮。当砖厂兴旺时,人们敬佩,夸赞;即将倒闭时,却又指责,辱骂。这又是人心的善变么?也许吧。但我必须承认,生命,太复杂,太奇异,太独特。

  在平凡的肉体躯壳里,也许有着更为奇特的存在,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生命。

  生命,本不凡。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相关文章:

《平凡的世界》读有感08-15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9-13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1-10

(优秀)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7-17

(通用)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2-25

读《平凡的世界》心得体会06-09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5篇06-19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11篇(经典)10-26

平凡的世界作文07-17

平凡的世界好句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