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1
《什么是好的教育》,作者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时评家,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本书就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乡村教育现代化三个方面从国家大政方针上进行了深入分析、解读,笔锋犀利,切中教育时弊,对应试教育弊端、高考指挥棒问题、劳动、艺、体教育边缘化、后疫情时代重新定义在线教育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读后受益匪浅,下面我从“基础教育现代化”谈谈我心中的好教育:
在我的心中,“好教育应该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符合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义务教育的核心价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的教育,而非面对少数优生的教育。克服基础教育的金字塔结构(高分在塔尖,中低分在下)唯分数论的等级思维,扭转只见分数不见人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五唯”诟病,坚守教育初心,坚守办学方向之正,以人为本,回归教育本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有教育情怀、有担当精神的气象万千的教师团队,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艺、体走班选课,课堂主渠道、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上持续用功发力,面向全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张扬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朝着自己最强的一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学生既享受当下的幸福,又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幸福奠基。
在我的心中,“好教育就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就是唤醒和点燃,我们要尊重教师,相信教师,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教师的潜能,允许教师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创造,让教师在被尊重的氛围中获得自身价值的认同,进而迸发教育激情,以尊重传递尊重,以个性培育个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近课堂,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在一次次的思想交锋、思维碰撞中,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绽放的学堂,真正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把项目学习、主题研究交给学生,从项目方案的设计到具体的计划实施及小组分工等,都由学生自己做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资料收集、调查访谈中经历主题项目学习的`过程,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和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我的心中,书香校园应成为好教育的重要指标。学校有开放的图书馆,书籍触手可及。首先校长是一个阅读实践者,以自身的阅读引领教师读书,让教师在深阅读和广阅读中积淀理论素养,深刻把握学科规律和本质,理解好教育的真谛,涵养悲天悯人的教育情怀,以教师的阅读引领学生、家长的阅读,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让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成为常态,让诵读经典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让孩子们走出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终身阅读的兴趣、习惯、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让教育因阅读而厚重。
在我的心中,好教育应该是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后疫情时代,合理定位在线教育、营造教育新生态已成为教育人的共识。我们要在已有信息化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线上、线下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通过资源共享,突破师资的薄弱。一是筛选名师线上优秀课程资源与本校微课资源合理整合,课前推送资源包,辅以任务单驱动,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生态,让自主学习、个性化、私人订制式辅导、家校合作指导学习等真实发生,让优质资源普惠每个学生成为教育新常态,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本领,以应对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挑战;二是生命教育,回归育人本源。新冠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教育、规则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要牢固树立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理念,通过多元课程开发、课堂主渠道渗透、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运动习惯,懂得生命的意义,敬畏自然,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懂得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休戚与共、命运相连,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好教育内涵丰富,特色学校的打造任重道远,我们会在追求好教育的路上,不功力,不浮躁,在信息化助力教育教学变革上持续用功发力,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回应家长对好教育的期盼。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2
《什么是好的教育》是湖南师范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铁芳教授所著,刘教授是从一名乡村教师成长起来的教育专家,他的教育理念震撼人心,观点直指人的心灵深处,能够激起共鸣。我觉得这本书能让人静下心来反思教育,思考教育,犹如是黑夜里的一盏领航灯。
什么是好的教育?是不少教育工作者时常思考的问题。千百人也许会有千百种观点,千百种理念。对于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也曾经几度迷茫,不知所云。
相信好多人都认为好的教育就是能够考高分,上个好的大学,出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过上一个好的生活。这也是大多数人的追求。这是一种非常功利的教育,也是被认为最实用的教育,被大多数家长所认同,因而不少人孜孜不倦,乐此不彼地追求着。为了追求高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给予学生高强度的压力,忽略了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甚至扭曲了学生的心灵。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涌现出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甚至造就了部分不懂感恩的学子,更让人痛心疾首的还不仅仅如此,在这样的教育坏境下,出现了云南大学的案件,云南楚雄慈溪中学学生宿舍惨案,复旦大学的投毒案,5.8中南大学杀人案,丽江女大学生杀人案,南大碎尸案,中国矿业大学校园投毒案等,以上案件大多数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所为。那么,这所谓的“教育”是教育吗?还有各地层出不穷的殴师事件、弑师案。这是什么样的教育,让学生把拳头挥向了自己的恩师?这是什么样的教育,让学生变成了屠杀老师的屠夫?这是好的教育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有人说素质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然而,绝大部分分人压根就不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就大谈特谈素质教育。这怎么能够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素质教育实施了那么多年,也没有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效果,和之前没实施素质教育之时,让人感觉反而还显得有些不如了。有人说国学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不少人拒绝了现代教育而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封闭式的国学教育机构。然而,在我看来,这种与社会脱节的教育也只是一种噱头罢了。而今,教育专家又提出了核心素养这样的教育理念,也正试图引导着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围绕着这核心素养教书育人。理念虽好,但多数老师概念都没有弄明白,更不用说会在教学中去渗透这些理念了。
在这些五花八门的教育理念中,最让人容易理解并产生共鸣的.,就是刘铁芳教授在《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本书中所提出的“唤起对美好事物的欲求”。美好的事物,能让人心存美好,美好的事物,能让人身心健康。教育是一个苦的修行,但更是一个美好的过程。学生发现美,热爱美,追求美,对美充满了激情。把对美的追求内化成自身的修养。这就是好的教育,比高分低能或者各种名堂的教育理念好得太多。这是以生为本的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心灵熏陶,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根本的教育。如果教育的目的是以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那这样的教育已经偏离了初衷,不要也罢。
《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本书中还提到“朝向文化,而又不失自然、质朴的天性,这就是个人健康成长之道。”这里点到了自然、质朴的天性,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很多的所为“教育”已活生生地把人教成了“鬼”——各种分数排名,各种艺术培训,各种升学压力,学生身心俱疲,厌学情绪严重,撕裂了美好的灵魂,更别谈自然、质朴的天性了。如果教育,能遵循着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释放还子质朴的天性,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欲求,那么学生的德智美体等自然会得到全面地发展。
这本书的封底上概括出了“六好”
一、好的教育:教育的灵魂就是引导着人不断地去欲求美好的事物,以个体心灵中不断萌生的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来激励、引导自我生命的自我成长。
二、好的学生:不管学生的自身条件如何、基础如何,都能在各自的生命历程中,焕发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激活积极的生命状态。
三、好的老师:真正的老师活在师生关系之中,教师之为教师的价值就是显现在鲜活的师生关系之中,教师之为教师就是向着学生的生命显现。
四、好的教学:教学的要旨就是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之中,就是激励学生的向学之心,让学生自己想学习,并且找到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
五、好的学校:确切地说,好的学校是一个人生命成长德旺盛时期、关键时期,给人以美好事物的激励与幽微体验,由此而奠定个体人生可以不断回望、优美乐观的精神资源。
六、好的校长:正是杰出的校长对教育理想的积极探索与躬亲实践,将教育的本质带入当下,带入日常学校生活之中。也正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理想的不断探索与躬亲实践,让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校长。
这“六好”把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概括得真真切切,让人一目了然。总之,我是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了这本书,毫无枯燥和厌倦感。本书给予了我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我陈旧的思想观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本书势必成为我的指明灯。非常值得一读!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02-17
晚餐吃什么好07-24
中午吃什么好03-18
吃什么对胃好(详解8篇)01-17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11-08
爱的教育好词好句好段摘抄03-15
理科生学什么专业好(详解5篇)01-12
什么是教育读书心得02-14
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读后感03-05
一节好课需要的教育智慧读书心得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