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拉斯《情人》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拉斯《情人》的读后感1
我不知为何杜拉斯直到七十岁才提笔铭刻下一段普蓝色的回忆,并像穿膛的利剑般真切。
而她曾说过:“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疏一饭,而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怠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渴求写到这里,像喷雪的江河,满眼绝望却不乏激昂。在这样一往无前的追求里,没有真正的交谈,只有相互相应的哭泣,像凝重而自由的湄公河,携尸首在深不可测的漩涡中,奔向远处。
所以说生活是热烈的,又是无奈的。生于连绵的山丘之中,对于这种情感的见识是像骨肉一样真实的。我能轻易攀上一峰之顶,却不见危楼高百尺的庄严,消逝在视野深处的旷野,更没有钢风铁水的挣扎,多的是其行不远的轻薄的无奈。我能清晰地看见玫瑰红和粗钢蓝交织的天空中,平静和喧嚣一样在涌动翻腾,走动逼近。而就在视线之中,我可以毫不费力地辨出回家的方向。有时不禁感叹,安逸未免也是可怕的。
“她所选择的方向正是世界旋转的方向,迷人辽远的东方。”读到这句话时,总觉得霎是感动,原来世界也在奔流。河水从洞里萨,柬埔寨森林顺流而下,卷走生命的足迹,却留下了冗长的回忆。
我相信回忆的力量,也从不怀疑其深度。在时光的游丝中停住,回望生活,我们可以毫不动摇地着手信仰。但真正的悲剧,是从属一个家族的。杜拉斯的母亲在临走之前,让四五头绵羊围在她的周围。湄公河没有结冰期,但河流似乎冻结在了一起,让思想在河底回流。这时候,她必定会想起那些破灭的希望,冰冷的.祈愿,像挽歌一样被轻轻唱起,终凋萎落地。
同样,在驶向法国的轮船上,杜拉斯还是出于悲伤,在肖邦的圆舞曲中哭泣起来,因为金钱而爱上那个中国男人的自欺之言在情感的逆流中不攻自破。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也许在奔流和停泊之中,我们才更能体味生命之中的快乐及烟火燃尽的苦涩罢。
而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属于流浪者的,他们擅长转移历史片刻的角度,道出选择的意义和真谛。王尔德曾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也许正是如此,我情愿丢弃行囊踏上旅途,迷失在山光水色之中,忘记快乐背后不可言喻的艰辛。
每次与美好的时光擦肩而过,我并不后悔,它兴许正和我同行。走到以前住过的地方,灰绿带紫的藤蔓尽现墙角,不免会感觉清凉。我总会遇见以前的邻居,他大概已经五十几岁的样子,下巴上的痣颜色变淡了些,青灰色的胡子略长。他会有些惊讶地向我问好,随便谈及以前我大哭时满脸涨红的样子或其他角落里的故事。这样的下午,是最容易让人感到激动的。
抬头的瞬间,变幻莫测的云彩慢慢散开,延展微笑并伸出手臂。从西斯廷到莫高窟,我同世界一起奔流。
杜拉斯《情人》的读后感2
翻开杜拉斯的小说《情人》,第一句就吸引了我。我已经老了,迎面而来的沧桑感弥漫着。先不管小说的内容如何,语言的气氛首先就打动了我。一直看下去,越读越有味道。作者的才气跃然纸上。整篇小说的基调洗
练,枯冷,极度的痛苦,激情潜伏在这种基调之下,低沉悲伤。看似缓慢自述似的自由叙事,但通篇读下来,感觉没有任何多余的字词,每一句,每一段都用心之致,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愉悦。虽然是小说,但非常适合拿来朗读,我觉得好的文字是拿来读的。读起来充满韵味,"情人"就是这样。
小说的主题任然是关于爱情,死,希望这些内容。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背景条件下描述,但又采用很多不同以往的写作方法而增加了小说的魅力。具体采用何种方法我不知道,但并不影响我去喜欢它。文中采用的那种回溯性的叙事过程,即于小说弥漫的基调很贴切,也一下抓住了读者的心,产生信任感,接受虚构既是真实。如:
"太晚了,太晚了,在我这一生中,这未免来的太早,也过于匆匆。才十八岁,就已经是太迟了。在十八岁和二十五岁之间,我原来的面貌早已不知去向。我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变老了……衰老的过程是冷酷无情的……我倒并没有被这一切下倒,相反,我注意看那衰老如何在我的颜面上肆意践踏,就好像我很有兴趣读一本书一样……"
小说中我和情人的深沉而无望的爱情,以及人性中最本质,最隐秘的特性的揭露,催人深思,让人寻味。小说自始自终涌动的沧桑和悲凉的情感力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让人久久的沉浸其中……
因为读了"情人",我又买来杜拉斯的其它小说,但却没有这样大的乐趣,她的小说总体来讲是比较难懂的,特别对于我们这样不是专业人员来说更是如此。"情人"之所以让我喜欢是在于语言的魅力,王道乾先生的译文真是非常的精妙,读过了才知道语言的艺术这样震撼人心。译者的艺术水平直接影响原文的艺术感染力。记得在读泰戈尔的诗集的.时候,前后读过好几个版本,诗的韵味真的相差好多。感觉新的版本远不如老版本。"五四"时候的作家语言的把握能力优于现在。也可能是我个人欣赏角度的不同,每个人的喜好差别而已。最后,非常感想有这么好的作家让我能读到这么好的作品,感受到这么有魅力的语言,并能够学习。
杜拉斯《情人》的读后感3
看法国女作家杜拉斯的《情人》时,感觉它有着叶芝诗作《当你年老》和小仲马作品《茶花女》的味道。看完整部小说后却只想用一句话评价它:两个小孩的爱情。
至于这部小说的魅力,前言部分说得很清楚,是《情人》使杜拉斯这个让人难懂的作家受到了出乎意料的欢迎。的确,杜拉斯并不是一位通俗小说家,但她在《情人》中的语言就很能抓住读者的心。
比如开头,她借用一个男人的语言作为开场白:“……大家都说您年轻的时候很漂亮,而我是想告诉您,依我看来,您现在比年轻的时候更漂亮,你从前那张少女的面孔远不如今天这副被毁坏的容颜更使我喜欢。”(也就是这话让我想到了叶芝的《当你年老》)。
这样的开头自然就引出了下文的回忆,引出了那个穷苦的、穿着不伦不类的白人小女孩和富有的中国情人的爱情。
白人小女孩“我”才十五半,心理和生理年龄都属于孩子。而“我”的中国情人虽然是成年人,却也处处显露出小孩的特征,他不工作,爱玩,依靠父亲生活,心灵单纯。
这两个具有共性的`躯壳,在湄公河的渡船上相遇后,开始了充满激情和绝望的爱情之旅。
尽管结局在两人的相遇就已经注定。但这个失败的爱情不是因为主人公彼此年龄的悬殊和国籍的不同,而是与中国情人的父亲有关。
父亲是富翁,希望儿子和一个门当户对的中国女人结婚。父亲知道儿子离不开他的钱,白人小姑娘的家庭也需要钱,就用钱买断了他们的爱情。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惊呼,《情人》里面的父亲和《茶花女》里的父亲何其相似!
但有所不同的是,《情人》的女主人公比茶花女幸运,因为得到一笔钱,女孩离开西贡去法国继续念书,后来几经结婚、生育、结婚、写书。
本来以为故事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但昔日的中国情人打来了电话,作家就用这个电话内容作了结尾。中国情人在电话里说,他和从前一样,仍然爱着她,他永远无法扯断对她的爱,他将至死爱着她。
这样的结尾脱泥带水,却省掉了读者的遗憾。这样的爱情有悲伤,却不令人感到悲哀。
关上《情人》时,我想起了某位心理学家的观点,他认为人都具有两种角色,即成年人的外表和内在的小孩、外表的小孩和内在的成年人,当两种角色在体内发生冲突时,性格的矛盾就出来了。所以,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活得很压抑。
而《情人》这部小说让压抑的人性得到了释放,那自说自话的叙述方式也让违反传统的感情有了力量和纯度。所以,作为一个小说家,杜拉斯是成功的。
最后,再说一句废话,处在爱情里的男女都会像孩子一样痴而纯,让我们去理解自己和他们吧。
【杜拉斯《情人》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杜拉斯的语录锦集38句08-21
2023年杜拉斯的语录集锦65句09-17
2023年杜拉斯的语录汇编39条09-02
2023年杜拉斯的语录大集合68条09-22
《情人》读后感01-21
情人节对情人说的情话12-11
情人节对情人说的情话12-22
情人节对情人说情话02-14
情人节小情人文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