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网>读后感>《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
更新时间:2023-09-21 10:40:58
  • 相关推荐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1

  最近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一书,颇受启发。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伟大的古代教育家,他一生主要从事“传道、授业、解惑”,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以及独具风格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宝贵的遗产。

  这本书向我们提供了十四个值得学习的内容:

  1、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

  2、像孔子一样以身作则。

  3、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

  4、像孔子一样重视自省。

  5、像孔子一样终身学习。

  6、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

  7、像孔子一样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8、像孔子一样关爱学生。

  9、像孔子一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0、像孔子一样启发式教学。

  11、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

  12、像孔子一样因材施教。

  13、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

  14、像孔子一样重视实践。

  以上十四点通俗易懂,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教学经验。可我们今天有哪位教师可以做到呢?诚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物质丰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是社会问题也比较突出,不少问题已直接影响到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拜金主义、信仰迷离等不良思想侵蚀着教师的思想,许多教师无心从事教育事业,而是把事业当

  “职业”,我真心希望广大教职工能从这本书中汲取营养,

  让孔子的教育思想渗透于每个教师的心田,因为它仍具有蓬勃的'生命,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今天的教育实践,特别是素质教育有着行之有效地现实指导意义。我认为,他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以下是我个人的认识观点:

  一、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一个讲诚信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尊敬和爱戴,因此,孔子的这一思想应该是做人的一种基本品质,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二、像孔子一样以身作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必备的德行。实践证明品德高尚、专业精湛、处处为人师便的教师必然在学生中享有

  崇高的威信。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应成为教师的终身追求。

  三、像孔子一样重视自省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生的过程中,要学会反思。反思可以让人警醒、清醒、智慧。孔子成为圣人,成为万世师表与他有强烈的自省意识分不开,我建议今天的老师们借鉴一下。

  四、像孔子一样终身学习

  每年我们都在进行继续教育、充电,效果如何呢?不说也罢。终身学习的目的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意思,让我们把这种教育思想踏实做下去。

  五、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

  孔子说:“如果说我做到了圣与仁,那我可不敢当,但是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到厌烦的去做,不知疲倦地教会别人,那我却没问题。”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

  六、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的思想

  我建议记住“有教无类”这个词,今天仍有部分教师面对学生不是一视同仁。

  七、关爱学生的思想

  这是我们谈得最多的一个词语。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理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爱是开启学生心理大门的钥匙。

  八、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我们往往在教学中会面对一些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懂得如何挖掘学生爱学乐学的内动力。

  九、启发式教学思想

  今天,我们学习孔子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处理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积极性之间的

  关系,引导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好学、乐学,主动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

  十、因材施教思想

  今天,我们都在期盼还在的考试成绩会更高一些,我觉得值得思考,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都得到高分,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记住:成功的教育不在于选择适合教育的人给予教育,而在于给不同的受教育者以适合的教育。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2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向来被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弟子,他所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什么呢?《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告诉我们——学习孔子的教育艺术:诚实守信、以身作则、约之以礼、重视自省、终身学习、诲人不倦、一视同仁、关爱学生、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式教学、学思并重、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重视实践等。

  在教育教学方面,孔子有许多发明创造。其中有些观念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仍不失其真理的意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 由于孔子在教育方针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招收学生时也做到来者不拒,这样,学生之间,在年龄、性格、爱好、智力、能力、品德、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以及意志力等方面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孔子曾对有的学生作过评价: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yan)。(《论语子路》)由此足见他对学生们的了解。为了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他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在教学中 "因材施教"。根据这一原则,他深入了解学生们不同的志趣、智慧和能力,掌握每个人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他把较为出色的学生分为四个专业: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 孔子因材施教,所以弟子各有所长。

  作为杰出的教育家,孔子还有很多值得深思学习的思想,如 “学而不厌”的终身学习思想,“循循善诱”的启发教学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等,这都是他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如果一味学习外国的教学理念,无异于“捧着金饭碗讨饭”,其实,国外已经有很多人开始研究孔子了,我们更应该把孔子思想发扬光大。

  何处归去,不如归家。即为人师,不如找个可以归往的精神家园,从中找到一点从容和睿智。与其彷徨、不如寻求传统教育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以孔子的教育思想匡正迷离,探索发扬孔子的教育理念,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3

  几个晚上仔细研读了这本《跟孔子学当老师》的佳作,掩卷深思,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这些中国教师的“根”。我们以他的精神为“根”,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一种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的“根”,而不仅仅是让他们通过大学的招生考试,然后便不知道心灵将往哪里去了。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指导我们教师学习的准则。“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中国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风景,这些深深卷入了我们的教育生活的美好语词,蕴藏着一份宗教般虔诚、炽烈、隽永的”教学之恋”。

  一、大教教心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一。

  我们教育学生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流的学术养育,更是为了能让他们的心灵获得熏陶,即所谓大教教心也。而大教教心正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之一。

  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体贴“仁心”。在朱熹看来,孔子堪称圣人。朱子所说的一切堪称完美再现了圣人孔子心目中的“大教”,他甚至将“圣人之心”、“圣人之教”与真正伟大的教育视为同一事物,认为教师教学、学生求学都必须“先立大本”,即以圣人或孔子式的“仁心”,来统摄自己的教学活动。“吾之所以为学者,以吾之心未若圣人之心故也。”————朱熹。这种“仁心”在我们实际教学当中就是那种对学生无私的爱。中国式的大爱学生,就是用自己的努力求学与不息探索,为学生做求学、正心的榜样与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术与人生道路。这种大爱反过来又会激励教师终身求取学问,端正品行,从而将教学引入“教学相长”的最佳轨道。

  大教教心在我们是教学中不仅是教学生体贴仁心,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教到学生的心里去,即知识传授的前提是如何获得学生的“倾心”——对任课教师的仰慕之心,对所学文化知识的喜爱之心。“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或对学生的管理没有渗入到时下这些思想千差万别的当代学生的内心深处,那我们所谓“生动”的说教也只好算得上毫无意义的忙碌了。因此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真正蹲下来看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走进学生的心田,播种知识的种子,才可能收获丰收的喜悦。我们的新课改已经向我们说明“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这个几千年前孔子曾经倡导的千年古训的深层含义了。

  二、“学第一,教第二”永远是教师不懈追求的教学思路。

  “学”仍然是教师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学”,就会有很好的“心”与教。

  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一需要是:要想赢得学生的钦佩与追随,哪怕只是少部分学生的钦佩与追随,都得有真才实学和拿得出手的品行。对教师来说,有学问,行,无需遮掩,是一件多么体贴、畅快的事;没学问,不行,还要“演戏”,是一件多么耻辱、难受的事。

  “艺高人胆大”,国学大师或那些真正有学问的教师如梁启超,章太炎等这些大先生,他们的底气实在太足了,以至那些不好学的学生也不敢诋毁他们的尊严,而那些好学的学生更是只能“仰之弥高”,心悦诚服地跟在后面,收获“从游”之幸福与快乐。“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

  教书不等于教学。教书是教别人的书—————自己不了解的别人编写的教材。教学教的是自己通过学习撰写出来的书,把自己的“学”教给学生,或者是把自己的“渔”送给学生,而不是弄一盘“死鱼”给学生吃。所以在思考教学的时候,与其为了“趋新”或想出更动人并且更新颖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建构新概念,还不如冷静下来,想一想教学的永恒之道,让自己一下子安心算了,然后就去实践。大量的教学实践恰恰可以表明了孔子用其教学实践诠释的“教学之道”支配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最喜欢的事不是“教”,而是“学”,他不停地“学”,藉此当上了教师,获得了快乐。孔子是把自己研读过的历史文化遗产变成了自己的“文”,换言之,他消化了自己所能学到的历史文化遗产,把它们变成了自己肚子里的“学问”。难怪他可以心情快乐、底气十足地站在他那座土堆起来的“杏坛”上。“学”就是孔子借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在确立人生第一乐事的过程中,孔子遇到的最大诱惑是“思”。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把“思”作为第一乐事。“思”必以“学”为基础,否则“思”与“学”都无乐趣了。因此可以说,孔子之所以能够当上教师,尤其是他之所以能够通过教学,通过与学生相处,品尝到类似与真正贴心的“朋友”或“知己”进行交流的幸福,全是来源于他的“学而时习之”。陶行知先生常说,当教师的,得先“学而不厌”,方可能体会“诲人不倦”的大乐。钱穆,朱自清们似乎没有这样说过,但他们的幸福教师生涯同样是建立在自己不断“为学”的基础之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不愠”与“乐乎”皆来自“学”,换言之,“学”实为教学或教师生活之本。只有先学了,才能教学,才能成为“不愠”与“乐乎”的教师。孔子即是先通过历史文化将自己所要教授的“义理”研究清楚,然后才来教学生。他是一位真正的以“学”与“思”作为“教体”的教师。

  三、更新教学方式,建构生命课堂

  带领学生做程式化的教学,难以将师生的生命情怀尽情展现,并达成交融。特别是现代学生知识面较宽,思想较活跃,对新事物渴求较高。因此,古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学习的要求了。我们必须更新教学方式,创建高效生命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生命是人的根本,从古至今,关注和完善生命始终是教育的必然选择。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作为一项具有建构生命意义的活动,理应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舒展着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命的快乐和学习生活的乐趣;理应始终关注生命的差异,关注个体素质的提高,关注人格的健全,始终以成全所有生命中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为自己最根本的目的。对于21世纪来说,生命化教学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课题。

  由孔子缔造,并付诸实施的大自然中的“从游之乐”这一古典的教学形式其最基本的行动与观念乃是:置身于大自然中,有利于师生美好的生命情怀得到释放与交融,进而又在天地之气的感染下,激发、巩固生命已有的美好情怀,或者养成更加美好的生命情怀。甚至连龌龊环境中污染的心灵都可以得到净化—————此即张载所说的“变化气质”。孔子之所以喜欢在大自然中教学,其最根本的考虑乃是通过对大自然进行审美,来达到其大教教心的目的。孔子总觉得,仁者、知者是那些爱山水的人,且能依靠对山水的审美来安端、加固自己的清澈仁心。在这一点上他就是榜样。他看见天体运行不止,就能体贴出其中的“健”美,看到大地的广袤无垠,就能感觉出大地具有滋养生灵、承载万物的至上仁德,所以要想成为君子,就必须经常像他这样体贴天地之美。此即《周易》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实说到底,天地之所以美,是因为孔子的心美。

  今天,“新式学堂”有许多教师与学生都在渴望乃至已在实践,到大自然中去陶冶一下压抑已久的心灵。如何在“新式学堂”程序化的、师生的美好生命情怀备受压抑的现代教学世界中创造大自然中的“从游之乐”,即因此成为中国教师自19世纪末期就开始遭遇的一大难题。今天的教师同样无法回避它,因此它堪称教学领域的“世纪难题”。当代教师在面对上述“世纪难题”时,首先需要解决的依然是自己的心灵,要有一颗懂得欣赏大自然之美的心灵,这才是首要的功课,而不是将希望首先寄托于以技术的方式将大自然搬到教室来。能不能去大自然教学不是致命的问题,不过是为了品尝更好的教学形式。真正致命的问题仍是能否诲人不倦、授之以渔,像潘雨廷这样的教师,天地早已在心中,无论身居何处,都能讲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课来,让学生养成近乎天地的浩然之气。所以,“学”仍是教师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学”,就会有很多的“心”与教。在此情况下,学生们也一定会谅解我们不能带他们投入真实的可以触摸到的大自然,而我们自己也不会为无法置身于大自然的审美熏陶而遗憾不止。

  四、对学生的爱,尽在“授之以渔”和“师生心灵的共鸣”

  教育什么时候有最大的教育效能?我想答案同样是:让师生双方产生心灵的共鸣!

  真正的教学乃是以师生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为基础,非得要师生之间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发生共鸣,才会发生真正触及师生心灵的教学。将自己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将要耕耘的“学”一句话,是教师先把自己的“学”教给学生,让教师了了解教师的“学”,然后和学生一起“学”。

  向学生传授真正能触及心灵的“渔”,并因此让他们更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的爱;反思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不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才是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另外,仅对学生的爱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教学内容,而且教学内容越多越好,越能显示老师对学生的爱。

  五、教学之恋:教师的终极命运

  孔子对待教学的态度比喻成“孔子式的爱情”。 “教学,有如柏拉图式的爱情”和“静心感受孔子的教学之恋”,认为孔子是把教学当作“恋人”一样看待的,孔子对教学的痴迷程度,就像柏拉图把自己的全部爱情奉献给真理。在没有职称、没有工资,甚至连固定的教学场所也没有的情况下,孔子还是全身的投入和付出,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柏拉图式的爱情”——也就是将灵魂中的爱,献给永恒的真理或美德,而不是世间其他任何可能变动、难以把握的存在。孔子曾有堪于柏拉图媲美的坚定执着、不畏孤军作战的英雄本色以及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孔子“终身坚持一种信念”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因为我们几乎从未像孔子、柏拉图那样,有着明晰坚定的信仰,更不要说曾用尽全部力量去追逐信仰,所以我们也从未通过求知、教学体验过什么刻骨铭心的爱情,即使我们将爱情寄托于求知、教学以外的人与事,也同样可能是失意而回。就内涵而言,孔子的教学之恋除了是以自己的'爱学习、爱仁心和爱人生等等大爱作为基础,更表现为他对颜渊、子路、子贡等学生的无私忘我的大爱。孔子以其一生的经历证明,教学,绝对有如“佳人”一般,可以让深爱着它的教师体验到人间的极致情感。教师可能面对的命运有许多,但从孔子的经历来看,教师的终极命运乃是:倘若我们有幸能成为孔子式的教师,便可以体会到包含人间至情的教学之恋。

  除了我们的心灵需要坚定明晰的信仰,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的国家又何尝不是不能没有孔子或柏拉图式的理想来维系着,否则只有分数和琳琅满目的商品的话,也绝非真正文明、真正值得爱的教育和国家。这种文明、可爱的教育和国家正需要每一位以传授文化为职业的教师一点一滴的努力。倘若不曾有过孔子或柏拉图式的怀抱理想的教师,则中西方的教育与文明史会是怎样的一幅图景?

  六、学习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情怀和以“礼”来升华自己的感情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便是孔子的情怀之一,倘若教了一辈子的书,连这样一点情怀都不曾真切地体会到,我们又有何底气可以让自己坦然地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更不要说去感受教学之恋的幸福与快乐。人除了吃饭工作之外,还要为爱而生。人活在世上,只要心灵不死,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安顿自己的爱。圣人孔子亦是如此。但孔子的非凡之处在于,他竟然将自己的生命之爱献给了被许多人忽视的教学,竟通过教学找到了让其心动的归宿,而且倘若真如钱穆先生所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职业教育家”,那么孔子还是第一位体验教学之恋的教师,因为所谓“职业”乃是“事业”,是可以视之为生命,将生命寄托于它。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孔子倾尽了自己的“深情”与“真气”,再倾下去,生命便要消失了,孔子的教学之恋即可以和人间任何一种之情媲美。

  孔子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同时有懂得以“礼”来升华自己的感情,从而使自己的感情释放出来,可以达到超凡脱俗的美,此即所谓“发乎情而止乎礼”。 “理”他们彼此的关爱、尊重、理解与体贴正是这些人性力量构成了可以升华的“理”。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他从来没有一句教条,也全无道学气。他所有的教学之道,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等,都是以自己的赤子之心以及对学生的真实了解为基础。

  人类身上那些最优秀的品质:勇敢、执着、仁慈、洁净……无论爱什么,在爱的过程中,只要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并将这些品质发挥出来,极可能成就并体验极致的爱情。

  反观孔子,学问、人格与心意,这些能够赢得学生追随的“法宝”他一样也不缺,而且在学生面前,他历来都是“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所以他的教学以及孔门的师生关系实在值得长期地研究下去。

  周子曰:“圣人所以圣者,诚而已。”即教师只有虔诚地付出自己的一片仁心,才能创造让学生永远留恋的求学岁月。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4

  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我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构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构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透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就应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用心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简单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完美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情绪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我的学生,首先务必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就应学会的,更就应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向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务必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带给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能够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取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我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持续一颗好奇心,想一想这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这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我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庆幸自我是一名教师,我也期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认为自我对所教资料已烂熟于心,没必要再认真努力地学什么新东西。我是很不认同有这种想法的老师。首先,我觉得一名老师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资料就越生动搞笑,而学生的思维也就越容易跟上老师;其次,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最后但不只是只有这一点,就是教师在不断学习和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同时才能更加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制定学习计划,实施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容易做出与学生实际的相贴合的对策。总之,教师永远没有理由停止学习或放松学习,而学习就正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实现。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透过《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深切感受到我们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更要坚持不懈地读书,读教育名家的书,吸纳各家思想之所长,为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而努力。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个性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读书,读那些教育专著,从而不断地补充自我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5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形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通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该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03-17

读《孔子》有感04-30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3-20

读《孔子拜师》有感04-14

孔子读后感05-0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01-0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心得04-24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02-16

孔子拜师读后感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