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人生》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人生》有感1
一位穷学生捡到了一本没有学术价值,内容也枯燥无味的书。
但是,他仍然是那么认真的看着,他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试金石是能把任何金属变成纯金的一种小鹅卵石,它与别的鹅卵石没有什么两样,静静地躺在沙滩上。只是,一般的鹅卵石比较冷,然而,试金石摸起来却是温暖的。
穷学生很开心,跑到海边,所有摸起来凉凉的鹅卵石都被他扔到大海里,日子一久,他的手就习惯了这个动作。可是,有一次,一块摸起来温暖的鹅卵石竟被他扔进了大海,他潜到大海底,没有发现那块鹅卵石。
穷学生回到了首都。国内正在举行庆典,国王一时开心——寻找全国力气最大的人,结果穷学生得了冠军。得到了国王的'赏赐后,他回家准备重新装订那本书。结果,他又发现了一张纸条:世上没有真正的试金石,你对人生的态度就是试金石。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世界上没有所谓的能把任何金属变成试金石,只有凭你的智慧和你的双手辛勤劳动,你对人生的态度才是试金石。当你老是抱怨没有机会的时候,或许机会真的到了手边你也把握不了。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读书,脚踏实地的做人。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读《人生》有感2
暑假得空,重整书橱,一本封面已泛黄红绿相间的于1983年出版定价仅为0.27元小册子吸引了我的视线。我怀揣小读本,清晰记得那是经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推荐才去新华书店买的,但当时年少阅历浅,没有读出其中的奥妙。几经搬家,终未丢弃。而今年届不惑,老书新翻,别有滋味。
在这些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中,培根讨论的题材相当广泛,涉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以精妙的格言警句,提炼概括了丰富深刻的生活哲理。黑格尔曾指出:“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象力,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他的著作充满最美妙,最聪明的议论”,“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家引为格言”(《哲学史讲演录、论培根哲学》)。而今读后,颇有同感。
譬如“论健康”一文中,这位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就早已阐明人怎样才能长寿的奥秘。人对生理卫生的知识,也是最好的一种保健药品,对于一种欲望,如果人能断定“它对健康是不利的,因此我应当戒除它”,肯定比断定“它对我好像并无害处,可以放纵它”要安全得多。要知道人在身强力壮的青少年时代所养成的不良嗜欲,将来到了晚年是要一并结算总账的。良好的生活方式好比定期储蓄,不良的生活习惯更像是透支生命。例如,年轻时的吸烟和酗酒的嗜好,到头来总会有反应一样。
因此,人要经常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这又是延年益寿的秘诀之一,人尤其应当克服嫉妒,暴躁以至埋在心里的怒火,积郁不解的思考,无节制的狂欢,内心的隐痛等等。人应当经常保持一种怀有希望、愉快、明朗、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从事一些对身心有益的学问思考——如阅读历史、格言或观察自然……
又如“论求知”一文,这位三百多年前的学者把人的求知分为三种类型,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的事物,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的本身的真伪。
因此,我个人以为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再如“论天性”一文,培根就谈到,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但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即使勉强施以压抑,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猛烈。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
倘若你想改变你的某种天性,那么你开始时致力的目标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目标太大会由于受挫折而灰心;目标太小则会由于收效缓慢而泄气。在努力中不妨作些鼓励自己情绪的事情,犹如初学游泳者借助瓢筏一样。在取得成效以后,再从严从难克制自己,尤如练功的人可以缚着重物走路一样。这种苦练比实用还难,所以其效果就更好。
是啊!人天性好比种子,它既能长成香花,也能长成毒草,所以人应当时时检查自己,以培养前者而拔除后者。
弗兰西斯培根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是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的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难怪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的思想对处于21世纪的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如何保持健康的身心,以阳光的心态处理周围的事物,如何因势利导地搞好教育研究,如何以教育科研的眼光发现工作的新问题、新方法仍有许许多多的启迪。
读《人生》有感3
“一个人成不成功,在于他的信念与精神。”这是飞向蓝天的第一个人杨利伟说的话。也正是在这句话的影响下,他战胜了重重困难,实现了自己儿时的飞天梦想。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就像我的妈妈。我妈妈小时候想当医生,可是长大后她却当上了教师。
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其实,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有时大人会问小孩:“小朋友,你长大想做什么?”这时,会有许多小朋友冥思苦想。因为他们的理想有很多,不知道该回答哪个好。在经历过一些事情后,也许他们才会有自己真正的理想目标,如果他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理想,但是最终也没能实现它,那就表示他没有把他的信念与精神汇集在一起朝这个目标努力前进。
我的理想是出国留学,像钱学森一样用所学的知识再回报祖国。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我的理想能不能实现,但是通过张海迪、邓亚萍、诺贝尔等人的感人事迹,我坚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读《人生》有感4
浮华一生,终不得意?
我们都懂怎么过这一生却仍旧过不好,似乎,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个时刻,学业受阻,感情受挫,我们总会问:“为什么我如此的不幸?”有的人苦于卑微,没有地位,有的人苦于什么都有,却似乎又一无所有,在别人的苦难中,你我都会选择安慰,,但是自己处于苦难之中,可否拉自己一把?
溯源,就是无所顾忌的旷达,小时候,被父亲带领在镇上的大街小巷,有一次,在一条窄巷口看见一个流浪汉,身上历尽风霜的地方露出了可怖的深红,但在那个时候,我仅仅表以同情了罢,我知道,谁在苦难中都会被同情,但现在看来,真正被同情但应该是我们,在流浪汉没有掩饰,没有伤痛的,没有愤恨的眼神里,他投以微笑给这个世界。就像他的一生——乐观。因为他即使贫穷,但仍然笑容灿烂,内心旷达。
溯源,就是不偏不倚的看正自己,在年纪稍大点儿,随着学校时候日渐丰富,人际交往日渐广泛。有时候,我们会在同龄人中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我们也会越来越看重这点差距,无意之中的冲突,便只觉得自己才是正确的,便心有不平,开始怨天尤人,陷入无尽的埋怨中,就像本来就错在本身,却始终解不开心中的结,一直在倾斜的个人世界里,我们应该摆正心态,正视自己,就像溯源事情源头一样溯源自己,不偏不倚的看正自己。
溯源,应是感悟人心后的本心,在父母看来,过着他们精心设计的`样子才是正确的,但是这么一来,一旦脱离了父母便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所措,面对问题只顾自己心态,甚至试图改变自己,改变他人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也永远的迷失了自我,自以为是,是我们最大的悲哀!
那么,有人就会问,既然遵循父母一心设计的路会迷失自我,那么随着自己的内心去走不就是自以为是了吗?
不,追随内心是适度的,遵循内心就是对内心的溯源,我们应该乐观看待自己,不偏不倚的看自己,之后便适度的追随内心本源。
学会从生活中溯源。
读《人生》有感5
摘要
王蒙,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听过了这个名字,但都是只闻其名,未读其文,上了大学时候,终于让我阅读到了他的作品——《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作品的文字激越、思想深邃、思维严谨,另外里面讲的许多内容充满哲学性,王蒙,我喜欢称其为王老,表示对其尊敬之情,他那种达观超脱的人生境界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王蒙;人生哲学;哲学性;人生境界
目录
一、内容概述2
二、语段回味3
三、读后感想4
参考文献5
一、内容概述
只有走过人生广阔领土的人,才有资格淡人生的真谛;只有满怀坦诚的成功者,才会给我们以真实的人生教益;只有亲历过人生苦难的人,才能跳出苦难看人生;只有用理性指导自己人生而又不惮躬耕实践的人,才能讲出人生的理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就是这样的一本书[1]。.
其实人生是怎样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莎翁的《哈姆莱特》,主人公哈姆莱特经常也在考虑“to be or not to be”即生或死的问题,其实问题也没那么复杂,只不过是个怎么活法或死法的问题。但是要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活得自己开心,活得不让别人因为你的原因而改变这就是并非简单而且非常复杂的生命工程了。于是,王老以他个人的生活体验,在这本书里归纳出人际准则二十一条,无为四规则,守住人生的底线七不要,低调原则的七个方面,生命健康的三个标准,人在境遇中的八种主动性美德以及达观或者豁达的十二法,处世哲学十二条,为了安详的八条经验……
王老在跌宕沉浮的人生际遇和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幻中悟出的一些哲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特别是我们年轻人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人生就是这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得活的简单,活得快乐,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二、语段回味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全书共分12章。在每一章的标题下都有一段概述性的导读文字。这些文字虽短,却能给人启迪,令人思索,耐人寻味。看完整本书后,我最喜欢的就是以下三段话:
(1)“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个是生存,一个是学习。没有生存之虞的人生是没有代表性的人生,因而我们不能笼统地咒骂人欲横流。牺牲有时是必要的,但生存的权利是第一位的人权,是不可剥夺的。我们必须珍惜个体的生命价值,但生存并不是简单地活着。你所做的事在决定着自己生存的价值和质量,而这里学习是最重要的[2]。”
(2) “‘无为’本是道家哲学,尽管我们要‘学学老子’,但也要构筑起属于自己的‘无为观’。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不做那些无益、无效、无趣、无聊的事,更不是去蠢事。无为是要理智地把握好‘不做什么’。无为是一种效率原则、养生原则、成事原则、快乐原则。无为是一种境界,一种办事原则。无为也是一种豁达、聪明和风格。但无为也有它的“规则”和“底线”,是我们不可忽略的[3]。”
(3) “人的一生总要生活在一种特定的境遇中,无数的不同特定境遇连续起来,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线段。这个处境线段既不可能是圆的,也不可能是直的,你会遇到逆境、顺境和无奈的俗境,你也会因此而产生种种不同的心态。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人也会在同类的境遇中持有不同的人生态度,这正是许多人境遇相同而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4]。”
三、读后感想
在《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中,王老首先强调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出了学习的重要意义。他用了许多言语,如本读后感第二部分—语段回味的第一点,“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个是生存,一个是学习”,王老大大谈学习的益处、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在他看来,学习就是人生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的.“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此,“学习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是无条件的,是与生俱有的,这种无限延伸的学习概念给我以警醒和激励。
人生就好像一条船,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船上的舵手,驾驶着人生之船,在命运的大海中搏击前行。我们的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大起大落总会有的,《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总要生活在一种特定的境遇中,而这些无数的不同特定境遇连续起来,就会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线段。而这个处境线段既不可能是圆的,也不可能是直的,我们总会遇到逆境、顺境。因此,一个人的成就也就有有大小之分,但只要终身和学习相伴,不断用知识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就能享受健康、快乐的人生。读完这本书,王老处处洋溢于文字间的那份坦诚,那种浓烈的人生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让我由衷佩服。王老亲身经历了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的风波和动荡,在最灰暗的时刻,他也没有停止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没有丧失一个小说家的敏锐和诗人的梦想。他对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如此的执著的,而我们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又算什么呢?唐代诗人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也与王老的意境大同小异吗?他们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王老现在是一个多么成功的人士,但是,我们看人不能仅仅只是看人光彩的一面,更多的我们得学习王老在逆境中依然看淡一切,坦然地活下去的那份执着、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本书就是王老对大起大落的人生的真实体验,也是他人生感悟的精华,这也是我读完《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之后最大的体会。
人生,并不用看得那么复杂,我们得活得简单,活得快乐。
真正做到脚踏实地,仰望天空即可!论文联盟www.LWlm.Com
参考文献
[1] 王蒙.《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1月:1.
[2] 王蒙.《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1月:4.
[3] 王蒙.《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1月:79.
[4] 王蒙.《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1月:147.
读《人生》有感6
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某杂志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有人总说:已经晚了。实际上,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于一个真正有所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这样的话,多多少少的是吸引了我的眼球,也打动了我的内心,于是,终是想探究,这样的人间美言,是出自谁之口,于是仔细查阅,终得知,这是出自《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一书,作者摩西奶奶。
摩西奶奶,美国一位家喻户晓的老奶奶,她出生在美国纽约州格林威治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幼时曾读过几年书,后辍学在家,她的大半生像所有美国家庭主妇一样,忙碌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琐事之中,闲暇之余,摩西喜欢上了刺绣,一直坚持到晚年。76岁那年,因关节炎复发,摩西不得不放弃刺绣,改为绘画。作为个人喜好,她开始在当地画展零零散散地发表作品,慢慢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80岁那年,她在纽约举办了个人画展,引起了巨大轰动,一夜之间,摩西奶奶成为美国画坛的重量级人物。
摩西奶奶,那么大岁数了,仍然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她的作品给人带来正能量,令人心生欢喜,因为她的内心平静乐观,所以她永远是那样的优雅迷人,即使老了,照样活得有魅力,想想生活中的自己,常常觉得已是过了而立之年的人了,似乎什么都晚了,梦想呀,希望呀,也是渐行渐远的样子,偶尔的,因为坐柜时间久了,腰酸的不能直立的时候,也是会抱怨几句生活的糟糕,以及无奈。其实现在想想,真不该这样,因为最好的生活就是充分利用生活所提供的一切才对。
人之一生,行之匆匆,回望过去,日子过得比想象的还要快。年轻时,爱畅想未来,到遥远的地方寻找未来,以为凭借努力可以改善一切,得到自己想要的,不到几年光景,年龄的紧迫感和生活的压力扑面而来,我们无一幸免地被卷入残酷生活的洪流,接受风吹雨打。但是,正因为残酷的.生活,才更能打磨我们的意志力,当你专注于生活的每一天,你会发现,日子似乎是在重复着昨日,而又不同于昨日,比如你依然在柜台接待着每一个前来的客户,可是每天的客户又是不同的,当你办完一笔业务后客户临走一句:"麻烦了,姑娘,谢谢你!"时,内心瞬间温暖无比,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两个本来陌生的人,因为某种业务需要而接触,然后,大家以礼相待,这个世界,因为客户的一句"谢谢",让你突然有了被需要的满足感。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我们应该珍惜现有的每一天,踏实上班,善待生活,多点正能量,少点抱怨,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就。等到多年以后,我们才不会继续悔恨现在的自己是怎样的敷衍了生活,我们应该为自己真切的活过而感到坦然,淡定,不是吗?
读《人生》有感7
看这本书是因慕名已久。我也是很喜欢读诗词的,不过偏爱的是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一类,这是第一次看到用通俗语言解读诗词的,觉得很是新鲜。于是借着机会拿来一读。
书还没看完,不过对作者在长恨歌上的解读却有了不吐不快之感。
看了长恨歌的全部章节,感觉的出来作者是在赞美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真挚爱情,认为他们的爱情立场是平等的,不再是帝王和妃子的关系。以前我读过很多歌颂他们爱情的文字,其中对他们爱情走向悲剧的原因多是归于杨玉环单纯不识政治被人利用。而这本书中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将李隆基对杨家的恩宠解读为其对杨的爱的表示,至于那些奸佞小人的结党造势就在他的意料之外了,不该怪他了。
更甚者,“他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了,那又怎样?若不是后来的安史之乱生灵涂炭,若不为天下苍生计,谁也没有资格来指责他的不是。这天下是他打下来的……浩浩江山,谁及得上临淄王李隆基的功勋?”不知道言下之意是不是说安史不懂情趣打断了这一爱情佳话的续写?言下之意是江山是他李隆基打下的,所以他的对错别人没资格指责?还提到了天下苍生计,想当初浓情蜜意时怎么没腾个空想想自己的'皇图霸业,天下苍生?
而且,“这种决裂是上天的旨意,不允许人弥补。”“命运伸出手来,把种子埋下,幽秘地笑着,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无能为力。”似乎都极力认定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天意弄人,命运使然,但真是这样吗?杨玉环一介女流或许真的不知,那作为帝王的李隆基也不懂吗?倘若如此,我真的该怀疑他是不是那个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了。
后来再从头看一遍,才发现作者是拿他和白居易在作对比,女人众多的白居易自是比不上李隆基的“专宠一人”了,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是我提得太高了。那就暂且不提他的对错了。
一直以来,当国家因帝王沉溺女色而衰亡时,评政者总是归罪于“红颜祸水”,这当然是不公平的,毕竟治理国家的是男人,没道理要个女人来帮你揣摩利弊,真要那样男人肯定又要担心是不是又出来个武则天夺权了。
但是作为帝王,在拥有江山的时候去谈爱情,也许应该先权衡一下自己能否有两全的本事,否则就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李隆基失了美人,国家也由盛而衰。
记得在网上看小说时,有一个由4个不同作家写的帝王爱情系列的言情小说,在读者讨论区里很多人都说其中结局写帝王放弃皇位和爱人远走的那本最好看最真实,甚至有读者断言帝王是不可能专爱一个女人的,那不现实。说的做皇帝的真那么可怜似的,不靠与女人的联姻就不能巩固自己的皇位。当然也不能说一点都不对,毕竟江山美人一般都只能选择其一,想要鱼与熊掌兼得那是很需要些能力的。
杨玉环三千宠爱于一生,在君恩薄如纸的后宫,无疑她是幸运的。同样的,她也更加地悲哀,作为她的三郎“最爱”的女人,到最后她心中的英雄却未能保住她的生命,最终为了“天下苍生”她成了牺牲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就不知道她恨的是谁了。
应该说杨玉环的早死也是她的一大幸事,至少她不会知道美人迟暮后她的三郎会不会自己变了心。也许就是因为早逝,成为遗憾,因为最终结局的不可知,他们才最终成就为佳话吧。
自始至终。我都认为,李隆基与杨玉环也不过是君王与妃子的一桩韵事罢了。
读《人生》有感8
带着复杂的心情把这本书看完,突然想问人生是什么?有人说人生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都要尝尽;又有人说人生就像在下棋,每个人走每一步都要谨慎,每一步的机会只有一个,谁都不能保证全盘运筹帷幄,步步为营。但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宰,我们应该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的等待,错失属于自己的机会。
说真的,书中刻画的男主高加林真的是一个比较复杂但又典型的人物。他身上既有现代青年的那种不断挑战自己,自信坚毅的品质,又有着勤劳、朴实认真的传统美德。他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心高气傲,热爱生活,并且爱好打篮球,关系国际政治问题和国家大事,融入时代的潮流。
他虽然生活在农村,身上或多或少会携带一些农村的传统,但是他不想他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委曲求全,他的精神世界有着更高的追求。但是在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心中的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总是相差很大的。当他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一位民办老师是,他很喜欢这个既能展现他的才华还能实现其心中理想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在权力和现实面前,知识显得如此的没有地位,他很快就被大队书记的儿子给顶替了,这样的现实情况使他开始有点放弃自己了,而后碰到刘巧珍又重新使他振作起来了,所以当机会再次降临到他身上的时候,他抓住了,开始走进了城市生活。
但是,他却抛弃了刘巧珍这个美丽善良的女孩,只是因为自己拥有更好的前程,只是因为自己觉得有更好的在等待着自己。这样的他是自私的,他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忘记了曾经给他莫大帮助、并且深深爱着他的刘巧珍。虽然后来他醒悟了,为失去刘巧珍,并且没有好好对她反而辜负她感到痛苦,但是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好多的东西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了就只知道后悔。
初恋时美丽的,初恋也是激情澎湃的。农村姑娘刘巧珍美丽善良,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的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纯真质朴,她一直以她认为应该的方式去爱高加林,充满激情但又实际。当高加林失意时,她每天陪着他,给了他精神上很大的慰藉,这样的爱太单纯了,但也是太无助了,因为你付出了很多但却没有更多的,甚至可以讲适当的保障。虽然当时的刘巧珍是幸福的,因为她被自己索所爱的人爱着;而当时的高加林也是幸福的,因为它被村里最漂亮最能干最善良的姑娘深深地爱着。但是,这种爱是公平的吗?显然不是。
原本多么美好的爱情,最终变成这样并不能说谁错了,人生谁能说谁对谁错。对于繁华未知的大城市,高加林的憧憬和向往是可以理解的,其实高加林是缺少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勇气。放弃刘巧珍,告别了粗俗底下的农村生活,接受黄亚萍,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我们并不能指责什么,只是最后的结果无论好坏都是要自己承受的。而巧真正是因为没有文化,而且从小在乡野山间长大,所以她对世事无常,或得或失没有过多的追求和指责,所以她乐观坚强,即使面对情感上的失意也没有像一般女孩那样自暴自弃。所以说,人生无非就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在矛盾中做出选择并勇敢的承担一切后果。
依然还记得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至于他个人生活道路上这个短暂而又复杂的变化过程,他现在来不及更多地思考。他甚至觉得眼前这个结局很自然;反正今天不发生,明天就可能发生。他有预感,但思想上又一直有意回避考虑。前一个时期,他也明知道他眼前升起的是一道虹,但他宁愿让自己所它看作是桥!
他希望的那种“桥”本来就不存在;虹是出现了,而且色彩斑斓,但也很快消失了。他现在仍然面对的是自己的现实。
是的,现实是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要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可是,社会也不能回避自己的责任。我们应该真正廓清生活中无数不合理的东西,让阳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轻人走向正轨,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祖国的未来属于年轻的一代,祖国的未来也得指靠他们!
当然,作为青年人自己来说,重要的是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哪怕你的追求是正当的,也不能通过邪门歪道去实现啊!而且一旦摔了跤,反过来会给人造成一种多大的痛苦;甚至能毁掉人的一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剧的奇妙在于它故事情节的曲折、起落,人生的奇妙在于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所以,人生需要我们慢慢去走,去体验,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当我们都老了,还能回忆往事。
我们要把握人生,把握人生的未知,把握人生的抉择,把握人生的美好爱情,把握人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怀揣一个积极的心,走好奇妙的人生。
读《人生》有感9
人生就像那一张洁白无暇的纸,而你的心就是一支笔,你在这张纸上留下的每一滴污点就是你犯下的每一个错误。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人生没有橡皮擦》,里面的道理我会牢记一辈子的,那就是:无论你犯下什么错误,都不会有一块橡皮擦帮你擦试掉,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确实,一个人做错了什么事,周围的人就会瞧不起他,如果你和什么人闹别扭,对方就会用你做错的这件事来打击你,而你又不能不承认你做过这件错事。有的人在别人看不起他的时候,就做一件好事,去掩饰这个错误,让别人对他另眼相看,但是,他有没有想到,掩饰只是一时的,不可能会掩饰一辈子的。所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承认自己的错误,让别人相信,你是一个真正的好人。
其实,我也犯过许多错误,最令我后悔的是那一个下午……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骑着自行车飞速向姥姥家奔去,因为车速太快,我撞倒了一位叔叔,幸好没受重伤,我来不及向他道歉,就边骑车边喊:“来日必当登门谢罪”。我回头望了望,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起身便走了。后来一想,我觉得自己做得太过分了,毕竟是自己先撞倒人家的,便想回头去追他,向他道歉。他走得太快了,我没追得上。看着他逐渐消失的背影,我流下后悔的眼泪……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有时,如果幸运的话,一块橡皮擦可以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反复擦试那页纸,然后轻轻拂去尘削,漫不经心造成的后果就会消失,只留下一个微不足道的痕迹。但是,人生有些错误是永远也擦不掉的,正如我的愧疚一样。
读《人生》有感10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题记
记得,第一次喜欢上古词,就是因为读的那本《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书,就在那上面我看到了纳兰容若所写的饮水词的魅力,也看到了纳兰容若的一生,书上经常戏说: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心事几人知?来细说纳兰的惆怅,也许纳兰容若的一生在外人看来是光鲜亮丽的,他拥有显赫的家世和卓越的才识,和一切别人梦寐以求得东西,可是他背后的惆怅却是鲜为人知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啊,其实不止纳然容若一个人这样想,很多人都是如此,第一次的相遇,第一眼的感觉,总是最美好的,因为,那时的我们还很单纯,无论是对别人还是自己,总是少一份虚伪,多一份真诚;总是少一份复杂,多一份简单;总是少一份功利,多一份淡然。那时的我们真的很快乐,不会去想水中月镜中花,不会秋风悲画扇,可是人生永远无法停留在过去,不能总是若只如初,我们总要去面对种种问题,会体会许多不一样的悲伤,或是识人不清,遇人不淑,又或是因为一些外界环境,而遗失了很多东西,可是对于这,我们不能逃避,只能去勇敢的面对,只能积极向前,去挑战那一个个磨难,创造一个新的开始。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正如上句诗中的美好,才有了这下句诗的哀怨,因为初见是幸福的甜蜜的,对古人充满了好感和赞赏,可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总会产生一些嫌隙和摩擦,就好像两个身处不同地方的好友,因为,生活不同,呆的'环境不同,想法渐渐也就不同了,其实,在我们觉得别人变了的时候,自己何尝又不是发生了改变呢?所以当我们再觉得人心易变的时候,不妨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不妨去换个心态,就当这个朋友是新认识的,去试着体验这份不同的友情。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时间过了好久,过去的誓言早已不见,可是心还是不曾后悔,毕竟曾经拥有过,那份甜蜜总是会留在心底让人难以忘怀,那份幸福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记得,老师曾和我说过,有时候做比不做要好得多,因为如果你不做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心中也会永远有一份遗憾,而如果努力过,即使失败了,心中也永远不会放不下,反而会有一种释然和放松感,会能够更好地走向未来。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读纳兰容若的饮水词,发现书上最多的是纳兰容若为妻子卢氏写的悼亡词,卢氏在我看来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子,他用了三年的时光,让纳兰容若记了她一辈子,即使是死亡的消逝,也没能消灭这份感情的存在,也许卢氏不是纳兰容若一生中最爱的人,但是我相信她一定是纳兰容若一生中最懂他的人,他一定很幸福,因为他没有誓言当日愿,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海誓山盟,或是友情,或是爱情,但这些誓言却不一定都会实现,有些只能变成了过眼云烟,与其在那独自哀怨,倒不如展望未来。
读完《人生若只如初见》,之所以说纳兰容若惆怅,正是因为他一生都无法从惆怅中走出来,其实,何必呢?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既然已经功高盖主,备受压制,为何不隐姓埋名,去个偏僻小乡,做个教书先生,平凡快乐的度过这一声呢?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却总是停留在过去,可人却不能总是停留在过去,所以与其沉浸在过去中无法自拔,倒不如展望未来,未来是全新的,我们永远都无法预料下一步是什么,这不就是一切如初吗?也是一份新的遇见。
读《人生》有感11
如果和素不相识的十个人一同到一座孤岛生活,你会有什么感觉?《无人生还》这本精妙绝伦的推论小说能告诉你,信任同伴,才会有活下去的可能。
英国有座孤岛,岛主人欧文先生邀请了十个人到岛上度假,但事实上,欧文在英文中是“无名氏”的意思,并化身为恶魔,藏匿于十人之间,拣择时机,血洗全岛。剩下的人面对不知身份的欧文,互相猜忌,彼此设防,最终一一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小说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诸多,但最令我深思的',不是情节,而是关于对信任的发问。信任同伴,才能免遭毒手,摆脱生命危机;彼此猜忌,只会产生无人生还的结果。
信任,与谜团重重的推理小说有什么关联?当然有,欧文先生能使岛上无人生还的原因,就在于他利用其他九个人的猜忌心理,拆散团体,引发矛盾,再一一下手。每个人遭欧文毒手时,都是在一人行动,要是所有人能团结起来,共同进退,一起行动,那欧文绝对没有下手的机会,毕竟剩下的人中,有三个从事军警职业。
在小说末尾,只剩下“两个人”时,彼此都有了最坏的打算:干掉对方,否则自己惨遭欧你毒手。其实不然,两个人都不是欧文,是欧文设的圈套,让自己假装死去,使最后两人互相残杀,最后两人其实只要相信对方,就不会有悲剧发生了。毕竟到只剩四个人存活开始,他们就一直待在一起,不会有作案时间。由此可见,猜忌是毁灭自我的恶魔,那才是真正的欧文。
纵观古今,有不少因猜忌而误大业的事。曹操开辟魏国大业,本应重用贤才,却因担心司马懿夺权而免去他的职务。但正因如此,司马一家的野心才不断扩大,最终取代魏国。
正如名作家冯骥才所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信任同伴、家人、朋友,往往能使我们之间的关系更紧密,情谊更深厚。相反,猜忌可能会使一个人众叛亲离、事业受阻、无家可归,最后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读《无人生还》,品信任之义。信任,能使我们在面对巨大危机时化险为夷;而猜忌,会使一盘散沙灰飞烟灭。所以,信任身边的人,不要让猜忌毁灭一生!
读《人生》有感12
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并守信缺一不可。诚信是一块干净的白布,他会擦亮你人生的镜台;诚信是草丛中的花,他会为你的绿叶人生点缀色彩;诚信是黑夜里的北斗星,它会让你的.人生的道路找准方向。牵着思绪,我认真读完了《找准人生的北斗星》一书。掩卷沉思,感慨诚信的威力竟是如此之大。古有“曾子杀猪”“一诺千金”等故事流传至今,今有刘霆背母上学罗雪华倾家荡产救养女,儿子替父还清百万无据欠款等,一个个故事让我们惊叹之余,更多的是感动 细细想想自己也曾失信过,而就是由于我的失信,让自己尝到了苦果。平时,我对同学都是以诚相待,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能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和大家和睦相处。
可是有一次,当同学问我借书,我只是口头答应,第二天却忙于其他事忘了偶有同学提起,虽表歉意,可还是没能付诸于行动,直到淡忘。当同学约好到我家来玩,但我却抵挡不住到亲戚家做客的诱惑,毅然放弃和同学的约定,只身去玩乐,而大老远赶来的同学却吃了“闭门羹”.一件件事就这样过去了,然而有一次语文课,刚好需借助字典独立完成一项作业时,恰巧字典又被我忘在家里了。此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当我向周围的几个要好的同学借事,却碰了钉子,这个说:“我自己还没用完呢!”那个说:“等一会再说。”最终,我还是没有把字典借到手。我感到纳闷,他们的态度是那样冷漠。为什么?我不由得深深反省:是交情出现了危机?还是态度不诚恳?噢,原来这一切都是我未兑现诚诺而导致的。
此刻我才深深感到,诚信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我从这件事的教训中受到启发,并及时进行弥补,甜蜜的友谊又回到我身边。 诚信早已在我心中扎根,不断生长。我为它感慨,它令我敬仰。朋友们,让我们都为自己播下诚信的种子,让诚信的社会风气弥漫人间……
读《人生》有感13
今天读完《人生》这本书,在合上书本的那一刻其实没有带给我很大的冲击力,这本书是在我阅读时,从一点一点小细节告诉我这本书中蕴藏着的宝贵知识与经验。
读完这本书,合上书本,书中一个个的人物鲜活地在我眼前浮现又消失,明明灭灭,脑中一直回想着高加林那痛苦地那句呻吟,体会着他的当时的悲痛和悔恨的心情。
我为高加林他拥有的才华却不被重用,人生多处曲折又坎坷而感到惋惜,又为高加林在爱情的选择上糊里糊涂自私自立,害了两个女孩而感到愤慨。我为巧珍这个怀着菩萨心肠的坚强女孩心怀着敬佩,她的坚强非常人所能比拟,在高加林从城里被赶回农村的时候,巧珍这个纯真热情的姑娘给予了他安慰与帮助,在高加林提出分手的时候,这个农村女孩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和眼中的热泪支持高加林的事业,即使是在高加林抛弃她后,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默默帮助高加林,即使所有人反对,传出各种难听的传言,她也是坚持着义无反顾地支持着高加林,在嫁给马栓之后,她依旧袒护着高加林,这里我不由得感叹一声:“真是个傻姑娘!”想着她如何去恳求高明楼,恳求他让高加林去公社工作,说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我就打心眼里敬佩她,这是个多么善良的好姑娘!
“巧珍,一颗金子一样的好娃娃,金子一样啊...”这是结尾德顺老汉对高加林说得,也是到结尾高加林才感到自己最爱的人是谁?最悔恨的事是什么?可惜高加林没有珍惜巧珍这样一个善良的好女孩。
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站在岔道面前,当作出决定时,要记得在失意时对我们好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凭自己的良心。
读《人生》有感14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读书使我们学会思考,读书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充实。读完《人生四季》这本书,我忽然明白了世上最疼爱儿女的还是父母。
这本书中的一个叫《母亲》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这个故事讲了一位母亲带着她幼小的女儿在街上散步,过十字路口时,一辆红色汽车把她们撞伤,女孩被撞在离车10多米远的地方一动不动,血从她的头部汩汩流淌而出,而她的母亲则倒在离她七八米的地方。母亲吃力地向前爬,她终于靠近了女儿,用那只血淋淋的`手抚摸着女儿的头,便垂下头不再动了。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为这位母亲的举动而感动,当救护车把她俩送到医院时,周围的人还盯着那条长大约七八米的血迹。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母亲,她们都有着相同的心愿,她们耗尽一生的心血,只想让孩子健康、平安地成长、快乐、幸福地生活。她们甚至从未想到过回报,有的只是奉献、奉献!就像这位母亲一样,为了能再摸一下自己的心肝宝贝竟从七八米远的地方一步一步地爬到女儿面前抚摸她的脸。
想想我的父母是多么爱我,我提出的要求能满足的尽量满足,而我却有时用生气的语气对他们说话,真是太不应该了,难道我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吗?
读《人生》有感15
恍惚间,山环水绕,清风拂过山林,发出微微的声响,细听,一切又归于宁静至此无声,无息。
回眸远眺矗立远方的古亭,仿佛手中又端了一杯香茗,久久回味。茶香占了灵魂的几成,我竟不知道,只知道双瞳中倒映着的,是自然中的一隅——山水间的人生。
在这片山水下,柳宗元不再步入官途,而是安心的在石潭边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范仲淹离开了京都,在岳阳楼诉说着剪不断的忧虑。欧阳修做了一辈子太守,他在醉翁亭下的欢乐又是一段无与伦比的佳话。另一边,杜甫的草堂依旧浸润在蒙蒙细雨中,却不曾言语。浔阳江畔,琵琶声早已散尽,可过路人依然能倾听白居易的孤寂微吟。春和景明时,又能在南山下看到那个种豆的身影了,只是不知桃源实属何方,可否再现……
那一页页的追思,一片片的历史,都散发着醉人的光芒;那精炼的文字,练达的文笔,闪耀着时光的`沉淀,记述这一代代伟人的选择。
山水之间,蕴含了多少人的情怀,又见证了几个朝代的兴衰!
今天的人类,又是否能回味古人的或喜或悲,再在山水之间忘乎得失,循着古人的足迹望穿历史,追思一个王朝的背影?山水之思或许已埋没在现代人类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可我坚信,只要愿意,那片山水就能亘古不变的矗立着。
在书中,从未变迁。
【读《人生》有感】相关文章:
读《人生》有感04-18
读人生有感11-20
读《人生随感》有感10-08
读《人生》有感15篇06-09
读《人生》有感14篇06-10
读《烦恼人生》有感02-04
读《人生效率手册》有感08-12
读《于丹趣品人生》有感10-13
读找准人生的北斗星有感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