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读后感1
最是书香能致远,常吟清词愈馨香。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读书,能吸取几千年的知识。阅读经典,接受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熏陶。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假期研读的《论语》,让我领会许多道理。
《论语》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孔子提出的“仁政“德治”“道义”“礼敬”“信实”“忠孝”“友善”,“勤俭”“廉耻”,“慎独”等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植根于华夏沃土之中,是处事和安身立命的标准。
《论语》中语言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他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孝敬之道就是这样朴素的起点,于丹在本书开头就倡导了这样一种朴素而又现实的思想。孔子的学生有若就以前解释过孝悌的重要性,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在古代不乏有尽孝道之人:儒商吴展,他十几年来如一日细心照看着自己的双亲,在古时候就有卧冰求鲤的王祥,恣蚊饱血的吴猛,刻木求亲的丁兰等,而现如今的人们却渐渐将这种品质淡忘了。常听人们说:小时候总想着没有经济实力,等将来独立了,再赚钱,赡养父母;长大了,又忙着为工作打拼,为生活奔波,想赚了大钱在尽孝也不迟;到个人成就有成生活美满时,再想给父母更多物质享受,却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有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孝是陪伴,是长辈寂寞时的一通电话,一次旅行;孝是用心,是留心长辈的愿望并为之实现;孝是成长的,是努力成长去成为更令人骄傲的人,孝是爱。所以啊,当我们乘风破浪时,别忘了为我们造就船舱的人;当我们扶摇而上时,别忘了为我们梳理翅膀的人;当你发现或感受到助你而行的风时,不要理所当然告诉自己那是长辈天经地义的爱,别忘了,你也应该予长辈同等的爱,即是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本,《论语》教会我的道理,终身受益。
论语读后感2
印象中孔子的《论语》应该是很难看懂的,上学的时候对于文言文是非常抗拒的,但是今天通过于丹老师的解说,对于孔圣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于丹《论语》感悟读后感。对于孝道的感悟比较深,发现自己原来做的很不够,我一直以为给予父母物质的满足就可以了,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了解父母喜欢什么,对于不同的事件都有什么样的看法,现在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往往把父母当作出气筒,父母家当做幼儿园、食堂、宾馆,对于父母来说我更多的是在索取,而没有付出。
我警觉到了我的冷漠、自私、麻木、自以为是,在生活中,在事业里,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关于智慧呢,就是在你抓了一手坏牌的时候,你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你是自暴自弃呢?还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呢?我觉得把坏牌打赢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你连想赢的'心都没有了,给了你方法你能信吗?平凡的人不是生来就有智慧的,那样的人太少了,连孔子这么博学只是学而知之的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但是要想真正能达到大智慧也不是简单的事,一定要注意的是四点,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凡事要站在中立的角度来看,要不然的话有可能智慧没学到反而成了自以为是喽,呵呵我对于诚信的理解是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在当今社会人心越来越浮躁,为了自己的利益越来越多的欺骗,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越来越多的理由和借口,不敢真正的面对自己,只好用更多的谎言来证明自己观点是正确的,孰不知这样做最后伤害的是自己啊,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还要诚信吗?
还是要的,因为我们每天面对是自己而不是别人,难道我们对自己都不要诚信了吗?说到忠恕仁爱,惭愧的我啊,什么时候真正能做到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一致呢,两千年前的孔子通过时空向现代所谓的文明发起了挑战,我们一直以来假装不知道的是什么呢?姚帅
论语读后感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对这句话颇有感触。
记得在我刚上小学时,根本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可言。每到星期天,我都会将大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玩乐上。一旦到了该写作业的时候,心里总会想着:再玩五分钟吧!再玩五分钟吧!五分钟过到了,我却丝毫没有半点动静。因为我又想着:反正时间还很长,再玩一会儿吧!就这样,一拖再拖。终于,在太阳落山之际,我的作业本上一片空白,比那初开的梅花还要白净。周末我依旧重蹈覆辙。于是,我每周末都会通宵写作业,导致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星期一顶着双“熊猫眼”就去上课了,不过,好在我在家人和老师的帮助下改正了这个坏毛病。
长大后,我再忆起自己曾经因为玩乐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时,总是心如刀绞,忍不住感叹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温故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之前学过的知识,可以使我们得到新的体会。
曾经有这样一篇文章,写着:“羊吃草,总要吃很多次。第一次,将草吞入腹中。吸收草内的部分营养,那些未被吸收的草就会被羊吐出来,再一次被羊吃掉,再一次……直至营养被它完全消化,它才会停止这个看似恶心,滑稽的举动。”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每次吃饭时,都要将口中的饭菜咀嚼成碎粒后吐出,然后吃掉,再一次吐出,然后吃掉……这样反复重复三次。他每本看过的书都会定时重温,这样他所学的知识才不会“流失”。
连尚未开发灵智的动物和几千年的古人都懂得的道理,我们哪有理由不明白?我每年除了看新书,也会在闲暇时看一看之前读过的书,这能使我读起来更方便,并且可以顺便巩固我之前学过的知识。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放下手中的游戏机,温习一下是之前学过的旧知识,这样可以使你的自身修养更进一步,在知识方面奠定牢固的基础。
论语读后感4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小学学古诗《枫桥夜泊》时,其中有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给出的解释是:江边的枫树伴着渔家的灯火,带着思想之愁我难以入眠。可是我发现:枫树“性恶湿”,不宜生长在江边。我又查阅了一下,发现“江枫”还有一种说法为:“江边的枫树”且当时就有一座桥名曰“枫桥”。因此,我认为江枫应采取第二种解释。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说:“现在大多采用第一种解释,而且这两种说法处于争论之间,还是选择第一种更为妥当。”老师还夸我善于思考、探究呢!既然“学而思”如此有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说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我们正应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何种境地都应坚贞不屈、高风亮节。文天祥面对着敌人提出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诱惑,义正言辞地加以拒绝,忍受着敌人残酷的严刑拷打,宁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表现得大义凛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应当像他一样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环境,保守自己的节操! 我们应勇于挑战困难,像松柏一样在寒风中挺立!
《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论语读后感5
今天,我看完这本书的前一半的内容,感觉受益匪浅,我大致认为这本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我们有深刻的启发,一是为人,二是为事,三是为学。今天,我就第一个方面展开分析。
在为人方面的名句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等等。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这些内容给我的.第一个启示就是:做人要正直磊落。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第二个启示是: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第三个启示是: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论语》是一部非常高深的著作,值得我们反复研读,我会继续研究,以更好指导我的人生。
论语读后感6
我平时最喜欢喜剧,对于四大名著和历史书,瞄都不想瞄一眼,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更何况去品味其中的奥秘。
今年暑假,在老师的要求,我极不情愿的买了一本《论语》,草草地看了一眼,完全是应付。可是中间的某些语句,是那么的吸收我,把我引进《论语》的天堂。其中的一些文章是那么的值得我去欣赏、品味,能给人频频的联想,畅游在知识的海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我当时品完后,觉得孔子和他的学生能力是那么的高超,技能是那么的炉火沌青。
于是我的品味生活从这里启航:人们在当今的'社会上,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休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古今中外,有多少有成就的人,不是每日反省自己的过错,不断走向改正的道路吗?与朋友和平相处,彼此信任对方,难道不是一种能力吗?娄别人把一件重要的事托咐给你时,那不是对你的信任吗?你是否应该去珍惜?老师乃辛勤的园丁,毫不留情的把“水”传授给你,你不应该认真的听,一心一意地去做吗?忠的特点为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
我被这深深的哲理所感受,以上就是我品的感受,而我在反省错误上做的并不好,有一次,三姨给我的作文上提一些建议,我却竭力的开拓自己的错误,以后我会改正,做认真标兵,我坚信,在漫长的品书道路上,会继续掀开崭新的一页页。第二个是很短,却又很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大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道的君子吗?”看来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我暗下决心,决定认真努力的学习,我相信《论语》会让你、我、他受益无穷,让好书悦伴我们的一生。
论语读后感7
《论语》是我二年级课外阅读读中选择的第一本古典名著。这本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书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论语》中有许多人们都耳熟能详的名言:“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中让我受益匪浅的当属“学而不思则忙,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大概是:只学习,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当初读《论语》,只是咿咿呀呀地背诵《论语》里的句子,至于是什么意思,完全没有思考过。
到了六年级,对《论语》的理解能力大大提升。在一节数学课上,杨老师给我们讲了一道有难度的题。我认真地听着,却一直不明白这道题的道理。问了几个学霸,他们也是一知半解的。下课后单独找杨老师,杨老师又给我讲了一遍,还是没搞懂,因为上课铃马上要响了,这道题也被我暂时保存在我的移动硬盘——大脑里了。
回到家后,懒洋洋地趴在沙发上的我,还是对那题没有灵感。眼睛的余光落在了躺在桌上的《论语》上,随手翻了起来。
书上了一句话吸引了我:学而不思则忙,思而不学则殆。我在想:自始至终我都没认真地思考这个题,只是死板的纠结老师上课说的内容,当然理解不了。根据这句话,我拿起了纸和笔把题从头到尾推上了几遍,花了两个时辰,终于推算出了和老师一样的答案,我高兴极了,毕竟这是我自己思考的结果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让人明白,“学”与思“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两者缺一不可。
《论语》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哪怕你只践行了其中的一句话,你也可能会终生受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不单单是一个口号,我们要去实践它!让更多人们喜欢上它!
论语读后感8
曾经有人说过:“得论语半篇,则得江山。”从而可以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生活,它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不管是《论语》中的那个理念,仁、德、学、治国之道。都对我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在现代社会中,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已经开始渐渐被改变。许多人把父母的养育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却把养育父母当做了一种累赘。难道我们忘记了父母那无私、无价、无限的爱了吗?
孝乃是《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一喜为父母还在世而喜,一惧,因父母年高而惧。可是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去把一喜一惧给误解了,这是孔子的错呢?还是我们现代人自己的错呢?也有许多人觉的自己已经尽到了孝道了,他们都说“我父母吃的是最好的,穿的是最新的,住的是最大的。”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孝道乃是心为先,行为次。面对父母,今天的儿女应该要问问自己:如何让老人因为有自己这个孩子而感到自豪,我们怎样做到真正的.孝?一首现代歌唱出了许多父母的心,那就是《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在乎你在外面做什么,不在乎你给与他们多少。在乎的仅仅是你对他们的心,希望你可以常回家看看,不管如何,他们只要能看见你们,那么他们就会觉的他们是最幸福的老人。
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要做到一点:“事父母,能竭其力。”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竭尽全力,尽自己所能去孝敬父母。心为先,行为次。当往往我们把这竭尽全力都用到了工作上面去了,对于父母,我们竭尽全力了吗?
最后我希望大家记住孔子的两局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和“事父母,能竭其力。”只要父母还在,那么就是我们这些做儿女最大的幸福,把握现在,不只是只有“天下父母心”。让我们做到“天下儿女心”至少我们可以在有生之年,不会为此而感到后悔。
论语读后感9
一代圣贤万代师表智者仁爱师传典范;国学《论语》儒家精论名句箴言昭示求者。实可谓:"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
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感悟经典的平凡智慧;之前求学之初片语浅识而今处世之时虔诚拜读;虽不能明晰其博大精深却也叹服其中受益匪浅。
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特别在教育方面成就卓著。他一生中有一大半时间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弟子三千七十二贤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树立了良好的师传典范。
现代的人大多是从《论语》对孔子教育思想有一些细致的了解,其间发现他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无以例外,寒假期间潜心拜读先师大智略有心得愚见贻笑大方。
欲教人德为先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教会做人",不仅是孔子提倡的德育目标,也是当代众教育家所提倡的德育目标。"务本"就是学会做人学会作一个有仁爱之心能"泛爱众"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孔子特别重视道德的作用,甚至存在着把知识纳入道德范畴的倾向,他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没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知识也不可能持续发展。"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即使达到一定的水平,不能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加以保持,知识水平也会下降倒退以至完全丧失。孔子这种主张在揭示德与智的关系方面,指明了德对智的统率作用。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抓好德育要真正把德育放在整个教育的基础地位首要地位来抓。
论语读后感10
今天早晨,我和母亲在家一起读着被世人称之为“儒家经典”《论语》开始母亲为我推荐《论语》这本书时,我却不以为然。看着这复古的封面醒目的大字——“论语”,一种无趣便油然而生,连忙摆头说道:“不,我不看。”这时母亲并没有训斥我而是微笑地说:“这本书可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著作的,他可是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焚书坑儒才幸存下来的`一本书。你确定不看?里面有很多道理要不我和你一起看吧!”看着母亲极力的说服我自己,我便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打开第一篇直接白白的纸页上印着两个大字《学而》第一张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易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易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母亲看着我似懂非懂的样子对我说你试着翻译一下吧我又看了看第一篇自信地说道:“学习按时复习,这不是一件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到这不是一件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你你却不生气,这不是君子吗?”母亲听了笑了笑说:“是啊!学习的知识在恰当的时机发挥作用,有知己从远方到来。这就是一件高兴的事。别人不了解你你却不生气,这正是君子啊!这几点你做到了吗?”我听完母亲的话,低了下了头。是啊在现实中我们总说自己学会了可真正实现的时候真的学会了吗别人不了解你你总是表面上没什么可心里真的不曾计较过吗“下一篇是什么道理”母亲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于是我又重新投入到下一篇上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是深思熟虑一番说道:“学习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考不学习就会迷惑不解”“对,就是这样,我希望你在学习上也能这样多思多学。”我看了看母亲点了点头,是啊,只有多思考,多动手学习才算学习……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只有多读书才可以解决疑惑,让我们一起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吧!
论语读后感11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智慧的结晶,是一份让人受益匪浅的文化宝藏。读过之后,我对学习态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人说“态度决定性格”,我觉得“态度决定学习的一切”。因此,我认为,学习要有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我们在学习上要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要正视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习中除了正视自己的无知,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外,还应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也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快乐在于练习,因此除了重视“学”,我们更要追求“习”。“习”就是在“学”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也就是实践。孔子带领着弟子周游列国时一边学习一边应用知识,他们将知识应用起来应该是有个人学习的目的。作为学生,我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去享受学到知识的满足感和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前几天,天空中出现美丽的鱼鳞云,我从学到的地理知识懂得,“鱼鳞云”是秋冬季强冷空气来时的一种天气现象,说明天气将转晴,并且在未来两三天都是好天气。果然接下来一连几天都是晴天。这使我感受到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成就感。
在学习中我还保持“谦虚”的态度。“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修养,还是在学习上的一个态度和一种风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欣赏并学习别人好的.方面是谦虚的基本。“虚心使人进步”这不仅在个人体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也应有这种态度。孔子的理论虽在古代产生,可在现在仍有不少可取之处。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略有夸张,但这并不妨碍《论语》对我们的影响。
学习是我们学生的首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我们只有做到正视自己的无知,才会踏踏实实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知识后我们还要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感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在继续学习中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做到学无止境。
论语读后感12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看好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现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
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
论语读后感13
《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学文集。它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更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的弟子编撰并转发给弟子。这本书由20篇文章和492章组成,是同类书中的第一部。词源学。南宋时,朱将其与孟子、大学、中庸思想相结合;四本书。
在新学期,我们学习了它的十二章。通过老师的解释,我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当我阅读时它就这样过去了,不分昼夜!”那时,我想起了我写作业的`场景:当我度假时,老师总是会留下一些作业。开始时,我还在认真地写作。十多分钟后,我到处都感觉到了。当我拿起课外书籍阅读时,我仍然在心里对自己说:只看十分钟。但是十分钟后,我还是想看。我心想:再看十分钟!不管怎样,作业不多。我能在半天内完成它。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半小时后,我仍然没有放下我的书。这本书的最后一页被我翻过已经两个小时了。我抬头看墙上的钟,意识到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我只是忙于写作,但我仍然没有在一天内完成作业。第二天早上,我又坐在办公桌前,下定决心要在早上之前完成作业,但我记得昨晚在晚餐时看的电影。里面有趣的情节让我发笑。过了一会儿,我真的忙着做作业。当我完成作业时,已经是晚上了。我今天本来可以过得很愉快,但这个计划只是“中断”是的。就这样,周末过去了。当我从《论语》中学到这句话时,我突然意识到:时间就像流水,它永远不会回来,我们。浪费”失去的时间永远不会回来。当我阅读课外书籍和思考电影情节时,想想我花了多少时间做作业。这每天都在发生,因为我不知道时间的价值。当我这样做并思考其他事情时,时间会无意识地流逝。
《论语》其中一部能给我们如此大的启示,更不用说整部《论语》了!有人说:“《论语》的一半统治着世界。”可见读《论语》的好处有多大。“它就这样过去了,不分昼夜!”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
论语读后感14
“阅读经典诵读本,品中华民族的文化,从中改善自己。”这是我在读完《论语》的前三章后总结来的。《论语》同《弟子规》、《三字经》等9本书被列为国学经典诵读本。
在《论语》的前三章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一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句话的意思是: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不违背)。”一天,樊迟给孔子赶车,孔子对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说‘不违背’。”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父母在世时,要以礼服侍;父母去世后,要按礼节安葬和祭祀他们。
说到这,我想起一个故事,《黄香温席》许多人都听说过吧!故事讲:黄香的母亲去世后,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的时候,黄香读完书便悄悄地躺在床上,当自己身体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后,再叫父亲来睡觉。夏天的时候,由于黄香家住矮房蚊虫多,黄香读完书后,便拿着扇子先把房子里的蚊虫扇跑,再把床铺扇凉,然后扇着扇子让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入睡。黄香是一个多么孝顺的好孩子啊。
也有些人相反。以前有个人的父母有许多房子,他有一个妹妹,他想得到大房子,就在父亲去世后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住,他表面上说自己是医生,把母亲接到家里看病方便,其实心里想:一是为他在单位分到大房子,母亲是家庭成员,分房子时可以加分;二是等母亲死后,子女分割遗产时,他因为赡养了母亲,可以分得多一些。当他得到大房子后,就把母亲锁在一间6平方米的房间里,直到饿死。这个人心眼真恶毒,我们不能学他啊!
在《论语》这本书里有着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多读读这种书,因为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论语读后感15
女儿的读后感《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的语录,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创立了儒家教派,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关于哲学、艺术、伦理、文学、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言论,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论语》是一本“老古董”。年轻人很少由喜欢它的。他们多半认为,
都21世纪了,谁还去看古文啊!尽管这样,还是有人喜欢它的。我就是其中一位。孔夫子是我的偶像,我爱屋及乌才喜欢《论语》的,就决定读读它。读后觉得,他的言论很有道理,可以知道我们为人处世。我最欣赏的是他“以仁为本”的思想,他的胸怀和他的学问一样大。我认为,沉迷于漫画书的朋友们,偶尔看看古书,体会一下前人留下的精华,是大有益处的。母亲的读后感作为当今的.父母大多认为,子女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课题。我也不能脱俗,总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快乐健康地长大,总怕自己没有教育好她。女儿11岁了,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了。我不想把我的强加给她,因此,我买了一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丛书,希望她会从中有所启发。《论语》是十本之一,也是她认真阅读的
第一本。我以前没有系统地读过《论语》,和女儿一起读时才发现,我许多为人处世的原则原来都可以在书中找到依据。我很遗憾,以前没有认真的阅读过《论语》,更希望女儿能够从中有所“悟”,如愿的话,女儿会从中大获裨益的。孔子的学习观,我十分欣赏。他提倡学习不仅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和做事,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这与当今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是很一致的。如今的孩子,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注重能力和人际交往的培养。而这些,孔子在许多许多年前就用一句句精辟的经典格言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完成。我不认为女儿学了“见贤思齐”就能立志成为圣人,学了“事父母,必竭其力”就能极孝,学了“学而时习之”就能学会学习,她的领悟需要时间,阅读《论语》只是对她的思想道德的一个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