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生》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人生》读后感1
清晨,本就应是在家里悠闲自在的吃一顿早饭的时间,可注重高效的上班族们急急忙忙地飞奔单位;而学生们也正争分夺秒的赶向学校,每时每刻都在为那最终的一场考试准备着,做不完的练习,写不完的作业。我们被高压和快节奏的生活压迫得喘但是气来,从早上被闹钟吵醒,匆匆忙忙奔向学校,备课、讲课、改作业,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累得筋疲力尽。美妙的音乐、泛着墨香的书本、一路的风景从没有时间,也没有情绪去欣赏。这就是所谓的生活吗? 也许,我们就应偶尔抽出那么几分钟,去体会一番什么叫真正的生活。翻开于丹的《趣品人生》,就仿佛变成了深山隐士,没有了尘世的喧嚣,没有了俗人的市侩,有的只是无限的宁静与雅致。一字一句,将人的灵魂领入了最纯粹的自然之中,带着我们感受古文化中的生活之趣。捧起这本《趣品人生》感到了人生的另一种滋味。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以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在书中,她传达给我们一个理念:用休闲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我,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拍。
我们感叹生活的琐碎和无趣,感叹幸福在这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我们自我把寻找快乐的潜力给丢了,丢给了繁杂的生活、丢给了忙碌的时间、丢给了世俗的名利。我们所有的悠闲和情趣丢弃的无影无踪。
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看似无好处的事情来进行调剂,人生苦短,生存的好处不光在于奋斗和拼搏,还在于懂得欣赏擦肩而过的美丽和随处可见的淡然。正如书中的介绍:“于丹教授将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下理想和职责,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我。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我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我,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人能够憧憬未来,能够缅怀过去,但能够抓住的只有此刻,如书中《序》里所说,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为当下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在俗世生活中欣然品味“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意境。虽然由于自身的底子薄,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但是,我们能够多学习,取长补短,将能做的会做的,且有意境的事充分发挥。
《人生》读后感2
风在吹,风起的时候,看树木就最清楚了,用树枝挥手欢迎,新一季的来临……风在吹,风起的时候,需要找伴……风在吹,在风吹起的时候……这是韩雅林写的关于自己父母故事中所出现的,在风吹风起时,他的父母相识,之后相爱,在十七岁时有了雅林……
我认为《扑通扑通我的人生》是一部非常棒的一部电影。韩雅林是个患有先衰症的男孩,他虽然只是十六岁,却有着八十岁人的身体状况。他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当他心痛时,他只是一人忍着痛,直至昏厥都不愿告诉他的父母,因为他知道因为自己的病,他的父母为他付出了很多,他不想再让父母为他操心。但是,很多人都说,孩子是父母上辈子的.情人,要前世的五百次的擦肩才能够换来今生的一次回眸,可见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渊源是多么的哪?自己有任何的伤痛却不和父母说,这只会让父母更加担心,更加操心,因为没有把握的事情是最令人后怕的,我们应该在有伤痛时告知父母。
雅琳有令人羡慕的父母,虽然他们不能给他安逸、富裕的生活,但却给了他比别人多更多的父母之爱,很多时候,爱比安逸,比富裕更重要,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虽然大洙与美娜有这样病症的孩子,但是他们并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将孩子抛弃,而是尽自己的可能不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努力去挣钱给孩子治病,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可以交到知心的朋友,上学。
当雅林伤心时,他们也跟着伤心,但却不让他知道,在他面前总是笑着,笑着安慰他,开导他。他们爱他,美娜甚至认为是自己害得自己的孩子得了这样的病,“十圈,二十圈,我熬夜跑运动场!一直跑到心脏都快跳出来!……”这是在深夜,美娜哭着对大洙说的,她自责,认为雅林变成这样,像一个小老头,都是因为自己曾经不想将他生下来去跑步所造成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部电影,我认为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绝境中也有希望,坚持终会创造奇迹!因为坚持,雅林的父母没有放弃救治雅林的任何机会,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孩子会好,会有一个与他人一样的人生,不会在别人鄙夷的目光下生活。当午夜的钟声响起,雅林合上了那双眼,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睡去,而他的父母,在车上伤心的哭着……看到这,相信很多人都会流下泪,都以为雅林已经离开人间,去往了天堂,其实不然……雅林最后活了下来,健康地活下来,与父母一起幸福的活下来。很多人都认为雅林活不下来,雅林他自己也这么认为,他也想放弃治疗,用仅有的生命过完所剩无几的时光。但是,上帝是公平的,他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也不会带走一个无辜的好人,他会让雅林好好的活着,健康的活着,幸福的活着……
《人生》读后感3
成长里自然生长出来的枷锁,就像藤蔓一样包裹住心,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太多人终其一生甚至得不到与那些枷锁谈谈的机会,更何谈去打开枷锁。那些枷锁里包含了太多,不肯放弃的骄傲,自以为是的纯粹,桀骜的爱,不被理解的自由,还有深到望不见尽头的孤独。打不开锁的成长和生活,就像带着伤口前行,并不是不能走,只是比常人要慢,每一步都是煎熬,撑不住一个放松,崩溃和死亡就接踵而来。
《人生的枷锁》主人公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岁月让他饱受了学校不合理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走入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了伤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但思想和个性都独立不羁的主人公,一直努力挣脱宗教和小市民意识的精神桎梏,力图在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证实了人生不是自我欲望实现的结果,而是他们天性与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这样一来,主人公的人生结论也就充斥着时代、种族、环境决定论的自然主义色彩,也浸润着叔本华式的宿命悲观主义色彩。
书里冲破人生枷锁的过程,就是打破那些相信——更美好的那个世界就是此时此刻,努力并不一定有什么结果,而结果则是更无意义的事,自由从未存在,爱情总需面对妥协……本来就没意义的这不完美世界,不相信的话,会比较容易幸福。
还是要活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活在当下,无为,不浮夸。就算无意义,也要努力地活下去。吃茶,读书,赏花,长谈。一睡仿佛百年过去,回头看看也曾有真真切切地快乐过。逝者们永远十七,他们固守着无解的锁孔沉沉睡去,等着很多年以后,他们的同辈人用更长的时间行完他们走过的路才意识到终点通向绝望和虚无——那些热络终究会过去,沉实也好轻快也罢,唯有冷是永恒的,也只有永恒才是真的冷。
幸福只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如果迷失在别人的表象中,如果活出了别人眼中幸福的样子,活成了一个幸福的模版,随波逐流,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对于自己仅有一次的生命,也是一种莫大的悲哀!依然活着,依然可以体验到属于自己的痛苦与快乐,这本身就是弥足珍贵的。遵循内心,走进生活,去希望去憧憬去追逐去体验去哭去笑,用心去感受这点点滴滴,生活终不舍遗弃你,生活是不会放弃一个真正活着的人的。既然生命本没有意义,那么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便活出了属于自己的意义。成长本就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人随波逐流,有人不可避免的沉沦,有人则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人生的枷锁,总是会一个接着一个。
而生活的意义,就是不断地挣脱枷锁,这就是生活本身。
《人生》读后感4
遇到一本好书时忍不住快些读下去,另一方面又舍不得读完,三万多字读了大半个月,作为极端悲观主义哲学的代表,他的书读起来并不轻松,他孤独地死去了,正如他之前孤独地活着。但此时此刻,在这个人的身边,某样东西告诉我们:他为此孤独获得了补偿。那种要了解永恒的热切渴望,伴随着这个人的一生;而这种渴望,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是在死神临近之时,才罕有地、像梦一样地瞬间在脑海掠过。他终其一生对造作都深恶痛绝,始终忠实于自己。他孑然一身、受尽别人的误解。因为得到出身和教育的帮助,这个有着天才思想的人得以免受人生世事重负的羁绊。他对此伟大的馈赠心存感激。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对得起所获得的这一馈赠。为了肩负起崇高的使命,他不惜放弃了所有其他人都会开心享受的乐趣。他现在头上的月桂花环是在他到了生命的黄昏之时,才终于戴到了他的头上。尽管如此,他对于自己要完成的使命,却是怀着铁一样的信念。在那漫长的、不公正的默默无闻之中,他从不曾偏离其崇高的孤独路径半步。在自己选定的事业中,他真可称得上恒兀兀以穷年。
在后面附录其实很容易能够找到他的想法源头,如果人的前半生的特征是对幸福苦苦追求,而又无法满足,那么,人的`后半生的特征则变成了对遭遇不幸的害怕和忧虑。因为到了人生的后半部分,我们多多少少都清楚地了解到:所有的幸福都是虚幻的,而苦难才是真实的。因此,现在我们努力争取的只是一种无痛苦和不受烦扰的状态,而不是快感逸乐,这至少对于具有理性的人来说是这样。在青春岁月,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状况,我们都会对其感到不满,那是因为我们刚刚才开始认识到人生的空虚与可怜——在此之前,我们所期盼的生活可是完全另外的一副样子——但我们却把无处不在的人生的空虚与可怜归咎于我们的环境、状况。整个一生显得如此短暂,令人无法想象。当一个人老了以后,那走过的漫长岁月,还有自己的风烛残年,有时候在某一瞬间,竟然会变得近乎疑幻不真了。“谁要是像我那样孤独地过了一辈子,自然更懂得那种孤身上路是怎么一回事。”他孤独又自负,敏感又坚强。他是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
《人生》读后感5
习惯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都不一样。有些人的习惯是一放学回家就看电视和上网。有些人一放学回家就做作业。甚至有些人早上有事赶不上的时候也不漱漱口,不洗脸。久而久之,即使他们有时间,也不想去做。
《让好习惯主宰人生》里有一个故事:一个穷人在路上发现了一本书,里面有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把铁变成金石的秘诀。他知道把铁变成金石是在黑海。因为他习惯了捡起石头扔掉,命运让他找到了,但他习惯性的把它扔到海里。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次不是这样?一个老师,他的工作人员有一个好学生,他不会每次都看作业,因为他知道这个学生一定做得很好,做得很对。但是有一天,好学生没做作业,老师看都没看就过去了。学生想:反正我不写作业,老师也不会怪我。他甚至不看我的作业。从那以后,这个学生每天都欠作业。长大后一事无成,开始怨恨自己的老师,他的坏习惯导致一个人未来的辉煌如此暗淡。所以你要注意你的行为,也就是你的习惯!
在后来的一个故事里,一群年轻人去北京面试一家外贸企业,这是肯定的,但是因为随便翻了别人的东西就被淘汰了。这告诉我们,即使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你也没有尊重别人的好习惯,也没有人喜欢和你在一起。即使你是时间上最傻的人,你很尊重人,人也会渐渐喜欢你。如果你学业有成,觉得自己很棒,对别人大吼大叫,大家只会觉得你很男性化,没人愿意和你相处。一开始,你在背后指指点点,然后你开始当面指责你,然后你讨厌你,直到你不想和你说话,甚至不想见你。所以,好习惯的`重要性也很强。
第三个故事:一个朋友的女儿打电话的时候很有礼貌。她一开始就说:“你好,你找谁?这是XX的家。”虽然故事里没有提到朋友的女儿打错电话应该说什么,但我觉得她应该说:“对不起,我本来是打给XXX的,因为我的疏忽给你带来了不便,请原谅。”生活中,有些孩子半夜不小心拨错了号码,她的反应是马上挂断。礼貌也是生活中的一个好习惯。
老子说:“天下难,必易;世间大事,必有细枝末节。”陈番曰:“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耶!你做不了最简单的事,怎么能做世界上最难的事?你连最小的事都做不了,怎么能做世界大事呢?你不能把一个房子打扫干净,你怎么能打扫世界!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好习惯。比如你觉得自己学习没有XX努力,那为什么不去培养自己呢?即使你的老师和父母没有培养你的好习惯,如果你想要好习惯,那就培养吧!也可以请父母帮帮你。
朋友们,加油,让好习惯主宰你的生活!
《人生》读后感6
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路遥的《人生》。首先,要为自己惊人的阅读速度鼓掌。也许小说扣人心弦的情节是使我不顾一切一口气读完的动力吧! 先概括一下主要内容吧:
一个当了三年临时教师的年轻小伙子,被有后台的人顶替了。对于家庭环境困难的他来说,这意味着他又要继承祖辈作为农民的命运。在开始的一个月里,他彷徨,悲观,但同村的一个漂亮,善良,能干又对他芳心暗许的没文化的女生又唤醒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当他几乎就要甘心一辈子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时,天大的幸运降临到他头上。因为多年未见的叔父的关系,他平步青云,大展才华,也得到了初恋情人的再次爱恋。借着她的家庭背景,她即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前提是放弃那个对他痴心一片的农村姑娘。一心想要大展才华的他最终选择违背自己的良心。可老天似乎就是要跟他开玩笑,因为“走后门”的关系,他又被送回了农村。可谓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当这个沉痛的打击唤醒他内心的良知和对生活最真实的感悟时,那个他真正爱的人已经下嫁他人。
说实在的,我不懂为什么作者给这个小说命名《人生》,我也看不懂里面所蕴藏的人生玄机,但我找到了一些触动我心弦的东西。
对一个女生来说,从我的角度来看,最深刻的感悟如下:(也许真的是俗气又世故)
永远不要指望用自己的千斤情谊来留住一个男人的心。
我相信人有良知,但在金钱名望的诱惑下,没几个人抵得住诱惑。对一个胸怀天下的男人来说更是不可能。就像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对别人痴心一片,掏心掏肺又怎样。没有共同的语言,对他的前途没有帮助,他依然会毫不犹豫的.甩了你。这样的女人最终只会沦为别人的垫脚石,他只有在遭遇重创的时候才会想到从你那里汲取一点温暖。
也许,有人会想到,谁让你自己我懂得读书学习,增长见识,可以与那个人长谈阔论。也许这种优越性对一个落魄的男人来说,你的优点是优点,至少你可以帮他出谋划策,铺平他的成功之路。可是对一个成功男人来说,你的优点就不是优点了。他不愿意自己的伴侣比自己强,不愿意看到她毫不依靠自己还能很好得活下去,更不愿意被一个女人超越。就像《飘》里说的一样,成功男人希望身边的女人依赖自己,对自己谈到的东西总是眨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问十万个为什么,那样他才有优越感。
我相信女生的本性是安分守己,没有哪个女人在商场的厮杀中得到真正的幸福。女人最大的幸福,永远是有一个愿意一辈子跟自己牵手同行的伴侣。可是,在没有确定那个人真的愿意跟自己一路同行时,总是逼不得已像个男人一样坚强得活着。
哎,为女人悲哀啊!
《人生》读后感7
一个国庆长假,我读了《人生一课》,这一篇课文让我怎么也忘不了,它我的启发像《钓鱼的启示》那样难忘。
《人生一课》讲的是:“我”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开学不久,是一个周末,“我”整天忙着在球场上训练,不准备去听课。当“我”到球场上是却发现没带球鞋。“我”到教室里去穿鞋,不料老师给“我”一个人上课,“我”很感动,后来很多同学也来了,这一节课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读了《人生一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应该辜负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文中的“我”就是为了不辜负老师对“我”的信任与尊重采用心的去听老师的课,正是因为“我”的这一个举动,其他的同学才会被感染的,老师为了上一节课需要花很多的心思去研究教材、吃透教材,需要花很多的心血,这时候如果我们不尊重老师的话就太不应该了。
记得第一次小队活动,小队长好不容易想出那干什么,制定出了一个周密的活动计划,号召大家去参与,但是到最后参加的却只有可怜的两个人,奶奶一般都不到,那些没有参与的人又没有想过这些?
真的,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应该辜负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这样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才不会有什么遗
一个国庆长假,我读了《人生一课》,这一篇课文让我怎么也忘不了,它我的启发像《钓鱼的启示》那样难忘。
《人生一课》讲的是:“我”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开学不久,是一个周末,“我”整天忙着在球场上训练,不准备去听课。当“我”到球场上是却发现没带球鞋。“我”到教室里去穿鞋,不料老师给“我”一个人上课,“我”很感动,后来很多同学也来了,这一节课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读了《人生一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应该辜负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文中的“我”就是为了不辜负老师对“我”的信任与尊重采用心的'去听老师的课,正是因为“我”的这一个举动,其他的同学才会被感染的,老师为了上一节课需要花很多的心思去研究教材、吃透教材,需要花很多的心血,这时候如果我们不尊重老师的话就太不应该了。
记得第一次小队活动,小队长好不容易想出那干什么,制定出了一个周密的活动计划,号召大家去参与,但是到最后参加的却只有可怜的两个人,奶奶一般都不到,那些没有参与的人又没有想过这些?
真的,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应该辜负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这样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才不会有什么遗憾。
《人生》读后感8
阿加莎的小说我最喜欢的还是《东方快车谋杀案》,整个叙事的严谨性,节奏的紧凑让我着迷,还在高中的时候电影改编电影上映的时候我还特意翘了晚自习(还是有请假的)去电影院看的,下一本书就再重温一遍《东方快车谋杀案》吧!但阿加莎还有不少出名的侦探小说,《无人生还》就是其中的一本。虽然是短篇小说,花了一个半小时看完依然感觉意犹未尽。
每次看外国文学最头疼的就是记名字,这就是我迟迟不愿看《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两本书的原因,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冰与火之歌》了,名字和剧情的跳脱程度对于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产生了极大的阴影。虽然这本书只有10个名字要记,但是这本书的叙事并非单一的第三人称叙述,会不断地不同的主角之间跳跃,通过对他们的心理描写来烘托整个事件的氛围。
整个故事也是让我赞不绝口。虽然有考虑到假死的可能,最后的凶手也是在我当初一眼锁定的两个中的一个,但读到最后看到整个作案手法的自白的时候,我还是感叹于整个小说的缜密。贯穿全文的童谣也给故事披上诡异的色彩,读到中段我的重心已经没有放在凶手是谁了,而是下一个是谁会被刀XD只能说是有一些变态的思想在脑子里的。
至于为何是这10个人被杀,在文章最后的自白中也有阐明。除了凶手是真实有被误解(杀了这么多人之后也该死了),其他人都直接导致其他人的死亡。不论出发点是什么,但是他们终究让人丢失了生命,而又因为事件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无法得到他们应受到的惩罚,于是有了凶手的`“正义制裁”。也许会有人认为凶手这是在多管闲事或者其他,但我其实只想拍手称快,但不赞成这种做法。随着死去的人数的增加,主角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加,也逐渐能感受到他们的懊悔,也能明白他们最开始对自己的辩护是多么苍白。所谓的无意、所谓的不知晓其实或多或少都体现着他们的恶。善恶终有报,可以用这样的话来简单概括我的想法,但也不能完全蕴含。毕竟有很多事,其实可能过错不在我,我也会时常回忆,然后懊悔。虽然没有严重到过失杀人,但其实在我看来是会觉得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也许这就是遗憾吧。虽然感觉和整个作品想要反映出来的思想不同,但我还是有深深地感受到珍惜当下比什么都好。
《人生》读后感9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沈从文的自传《永远学不尽的人生》。
这本自传正是沈从文在青岛大学教散文习作时写的,写这个作品时他是当成一个学习过程看待的,在三个星期后交了卷,得了好评。书中前一部分写了自己的学生生活,沈从文出生在边疆僻地小城,那里很偏僻,他在一个军人世家,家有兄弟姊妹九个。他从小贪玩,总爱逃学,不爱学习,钓鱼,划船,爬树等他都干过,但他和别人不同,也正是这样他有种种优秀作品。
辛亥革命后,沈从文亲眼看了许多生生死死,“革命印象在我记忆中不能忘记的,却只是关于杀戮那几千无辜农民的几幅颜色鲜明的图画”,从小,沈从文就经历过革命了,后来就成为了军人。
我印象最深的,正是他的童年生活,他经常逃学,去野外捉蟋蟀打架,他和小伙伴们一大天去逛,路上有很多野果,经常在外看许多人和事,我很喜欢她的那本“大书”,也很羡慕她每天无忧无虑的生活,不用在乎学习,而我每天都有作业要写,还要担心考试与成绩,好想到沈从文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去玩一趟。沈从文每天都读很多书,被大小书本征服,喜欢看《新潮》《改造》,明白了“人活到社会里应当有许多事情可做,应当为现在的别人去设想,为未来的人类去设想,应当如何去思索生活,且应当如何为大多数人牺牲,为自己一点点理想受苦,不能随便马虎过日子,不能委屈过日子了”。作为国家的一员,我们要好好学习,为国家做贡献。
“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弄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学问。”沈从文已经感觉到世界上很多新鲜事物、新鲜东西,是他之后的独立、坚强、勇敢埋下伏笔。他小时候的经历让他有了结实的体魄。“可是我应当学什么?能够学什么?完全不知道。”这是人的一生思考的一个问题,而有些人有自己的理想、目标去学习,去奋斗,但是有些人是完全不知道的,去学什么?干什么?到头来什么都一事无成。“为了读过些新书,知识同权力相比,我愿意得到智慧,放下权利。”沈从文热爱读书,喜欢读书,沉迷读书,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不爱读书,沉迷于网络,只能浪费时间,浪费人生。“尽管向更远处走去向一个生疏世界走去,把自己生命押上去赌一注看看,看看我自己来支配一下自己。”沈从文想到另一个世界去,我们要勇于探索,不要目光短浅,要放眼长远,不要紧仅在一个小地方里,要多去外面的世界去感知生活,感知世界,多观察,多去探索,增长知识。
进到一个永远无法毕业的学校,去学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为了自己的人生去拼搏吧!
《人生》读后感10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秒。
在大山里面,有一个心怀大志,一心向往城市与自由的年轻人高加林,还有一个朴实善良,脑子灵光但没上过学而略显低文化的年轻姑娘刘巧珍。他们俩身边,有一群性格各异的人,加林的母亲和父亲对他宠溺,而身边的刘之本等人对他却是冷眼无视。他有着顽强的精神却被迫仅以耕地的方式去获得地位、获得在村里的尊重、获得一个正常人的称号。高加林生活在这样一个矛盾的地方,但是矛盾中又给高加林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与巧珍的相遇让他享受到了爱情,让他的心不在局限于耕地的痛苦当中,而且在向现实乞求的转角,阻止了高加林往错误的方向一直走去。巧珍代表的,是所有人都代表不了的.自由和善良,她恳求高加林,让他在极其局限的情况下找到了精神的力量。他开始得到了机会,是高明楼为他走后门找到了报告员的职位,这让他开始得意忘形。高加林逐渐喜欢上了高中同学邓亚萍,二人开始相爱,但始终是沉醉在由仰慕组合成的恋爱感觉,缺乏自由和善良。没有这些的支撑,高加林的未来变得越来越迷茫,最后因人举报,一下子回到农民,重新开始了他的闯进城市之路,多了一份真实,不在向往虚假的自由。
说了那么多,造成高加林这种命运的原因有很多,一种压抑的社会环境下,一种自身精神也没有的整洁的条件下,才会使高加林失去了最后的胜利。他追求了虚假,高加林没有自己真正追求的社会目的,没有真正的爱情观。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是不会有这样的结果的。自由,平等,和谐,富强,民主,文明,诚信,友善,法治……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追求,这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社会目的。一个农民,他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他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他能够活得出色,像高加林这样的文化人,更能获得出色的生活。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我们似乎从不在意,但生活中的处处体现。我们向往着衣食无忧的未来,向往一种自己做主的生活,这就是富强民主。喜欢与人交往,行为文明,这就是文明和谐。在社会受到不平等待遇,有法律保护,这是公正法治。保护国家荣誉,坚守自己的岗位,这是爱国敬业。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要做到的就是文明和和谐,爱国和敬业,诚信友善。国家层面就是富强民主,公正法治,自由平等,高加林处在一个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我们则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我们应正视这种正能量,正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引导我们,为我们的未来营造良好的环境。
我们处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我们将会以最大的努力努力学习,去工作,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努力实现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生》读后感11
有人说读完《人生》的感慨,应当是柳青的“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然而当我读完《人生》,我却时常觉得爱是全力以赴,爱也是及时克制,然后又想到周国平说的,“爱的价值在于自身,而不是结果”。
“爱你可以含蓄内敛,也可以热烈张扬地全力以赴”。当刘巧珍无数次在远处注视着那个她心底的心心念念的男子时,当她鼓起勇气将甜瓜递给高加林时,当她看到她欢喜的`男子由于卖馍束手无策,主动提出帮他卖时,她喜欢他,她用着自己的方式,含蓄地表达她的爱意。当刘巧珍鼓起勇气向高加林表达爱意,她热烈而张扬地爱着这个男子,她可以为了他去学刷牙,去学认字,去面对全村人的耻笑,我想,因为她爱他,所以她愿意为了他做一丝一毫的改变,她也想为了喜欢的人成为更好的女子。
当我看到刘巧珍对高加林不加遮掩,热烈诚挚的爱时,当我看到刘巧珍为了这场爱全力以赴时,我想起了《真爱至上》里,那个男孩山姆,他一遍又一遍努力地练着架子鼓,只为了引起喜欢的女孩的注意;他努力越过一个又一个的海关工作人员,只为了来到喜欢的女孩面前。你看,爱一个人的时候,好像都像刘巧珍,为了爱的人,我可以一遍一遍地努力,我不计较回报,我只想全力以赴地爱你,我只想让你看到我最好的样子,我想给你最好的。
“爱你会全力以赴,爱你也会及时克制,只望你前程似锦”。当高加林由于希望另一半能与他探讨国家时政,而刘巧珍只聊家长里短。要与她分开时,她不争不吵,在家沉寂几天,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刘巧珍爱极了高加林,但是刘巧珍从来也知道自己没有见识,她只望自己爱的那个男子前程似锦,所以即使很难,她也会及时克制,告别这段感情。就像宫崎骏有句话说,“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再不舍,也要笑着挥手告别”。
当看到刘巧珍诚挚地爱着高加林,却最终没有回响时,我仿佛看到了《如懿传》里的宦官李玉,他会在惢心身陷危难时,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偷出证物去救她,可是,当他明白他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时,他会果断放手,及时克制,他只是想他爱着的人拥有自己的幸福。所以你看,不是每种爱都要轰轰烈烈,死磕到底,爱也可以是及时克制,让你幸福。
“不是所有暗恋理当获得回响,不是说努力就能得到回报,不是说我爱你,你的生命就交由我保管。”所以你看,爱有无数种样子,爱有无数种可能,爱是全力以赴,爱也是及时克制。
《人生》读后感12
她从大明湖畔的绿荫中走来,东风吹尽,鲜花开遍,她爱诗,爱酒,爱春花秋月。她写雨,写风,写悲欢离合。岁月悠悠,如江水流逝。黄花莫比美人瘦,美人不堪永世忧。只有文字珠玑,让世人铭记。铭记,一位女子的诗性人生,花一般绚烂。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这时的词人,可以说几乎集北宋名家之大成,苏轼、秦观、周邦彦、晏几道、贺铸等,均在世。她的父亲李格非也颇有文名,其《洛阳名园记》名闻天下。当一位聪明灵秀的才女幸遇这文风阜盛而又安乐太平的世道,她迸发出如此让人惊叹赞许的才华,也就不奇怪了。
少女时代的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结璃之后她是丈夫倾心挚爱,她几乎拥有女人所拥有的一切美好,仿佛她就是这世界的宠儿。但这一切的美好,却宛如那个远去的春天,让人慨叹且怀念。靖康二年,金兵破汴京,北宋灭亡。而她所有的幸福,也被这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她生命的后三十年,只剩下了难言的苦楚与凄凉。曾经的那些花儿依旧妖艳盛开,只是在她眼中,却早已变成了一番模样。人生几何花烂漫——本书的主旨,也正是在于此吧!
从书中,我读到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很多人称许这十四个叠字,精思巧构,华章绝妙,却又宛如随口道来,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但李清照本意却不是这些文字游戏,她没有什么回文诗或藏头诗,每一个字都是她真挚的心。那些词写在纸上,仿佛用的不是墨而是扎破手指的血。
从书中我也读到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天地宁静而悠远,在那白云的.舒卷处,这一封小小的锦书,是否能送到你手边?远方,有一行飘摇的雁字,它们将要归去那遥远的南国。而在那边的你,何时才能再次归来?月华如水,轻轻盈满了小楼,如心中那些涟漪般轻轻荡漾的无限思念。
点墨,即是她的寸心。那些词中每一个文字,都自有她的深意,我们不能只是望见了花的美,却忘却了花的香,乃至于深藏于其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所以,在很多她的词中,总是充满了怀念与感伤。人生几何华花烂漫?这或许是她萦于心中久未吐露的轻叹,亦是让人黯然无言的冷峻人生。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作很少,但从那些精致的文字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她看弯的浅愁,看到那些曾经的优柔岁月随风飘逝,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
《人生》读后感13
在这次暑假期间,我读了路遥的一本名为《人生》的书,令我感受颇深。
路遥笔下的高加林,是一位虽有一身才华但无用武之地的人,本过着平凡安逸的生活却被他人所打搅。这怎会不令人惋惜,不心痛呢?在他人生最低落的时候,一位善良的女孩——巧珍走进了他的世界,并给他原本暗淡无光的生活带来了一束光,让他捡回来了失去的那份信心。
两人本会携手平平淡淡的走完这一生,但偏偏老天又给了高加林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野心本就大的他怎么会放过?于是,凭借着记者这一职位,他总算是混出了头。可自命清高,爱慕虚荣的他,却为了与自己尊贵的身份相称抛弃了那位陪他走出低谷重振旗鼓的女孩,转而去选择了一位在他眼里饱读诗书的黄亚萍。他靠着这段关系攀上了更高的地位。可惜了,老天又怎会让这样有着肮脏思想的人幸福美满?他那与黄亚萍靠着利益而维持的爱情又怎会长久?最终高加林靠关系的事情败露,不得不重回以前那个小小的村落,没有了钱和权的他理所当然的.被黄亚萍所抛弃,回到了那个小小的村落后他去找回巧珍,可物是人非,巧珍早已成为别人的新娘。一切都是高加林咎由自取罢了。
读罢全文,我不禁感叹:世界上有太多的如同‘高加林’一般的人,当你选择了某件你认为更有利更美好的事物的同时,必定会丢下那些原有的可能真正适合你的事物。当然,如果你追求的那些美好事物是真正属于你的那必然是最好的,可若是你的选择没能让你走上你想要的那条路时,回过头你会发现,最初所拥有的便是那些羡煞旁人的,所适合自己的啊,可那些早已被你丢弃,又怎么有资格去后悔呢?
反过来看巧珍,她是一位受条件限制读书较少的农村女孩。她淳朴自然,善良的心地如同一片清澄明亮的湖水。少年时期的她就对高加林有了爱慕之心,本以为毫无色彩的她这辈子都不会和他有任何的关系,但在高加林处于低谷时照顾他的巧珍,第一次有了对爱情的憧憬和渴望。巧珍用他她最深沉的爱陪着高加林走出低谷。就算最后她被抛弃了,对他也没有任何的怨言,而是及时的去规划自己的人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时的她,依旧是善良而令人惋惜的。
最后,无论是“高加林”也好,“巧珍”也罢,人生总要面对大大小小的选择,在做出这些选择前,总归还是要好好地衡量选择后的舍与得。无论选择的结果如何,不违背自己的初心,不会让自己后悔就好。
《人生》读后感14
这个学期,腾出了一些时间,看了一本卡耐基的《快乐的人生》,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仿佛看见了一缕阳光,遇见了一个引路人,找到一个洞悉自然、社会、人性的牧者,这颗一直寻找的心才开始踏上通往美好人生的旅程。这个人就是人类美好生活最好的导师之一:戴尔。卡耐基。
戴尔·卡耐基结合社会论述了自己的观点,用简单明了的理论和生动活泼的事例,详细地分析了人具有的一般性格,如何寻找快乐的人生,并且对其进行大量的分类,总结观察人类特点的方法,同时提供相应的有效策略。内容涉及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以及家庭之间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
我学着改变我自己,学会以快乐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把这作为自我提升的第一项。书中说:“不要忘记,快乐并非取决于你是什么人,或你拥有什么,它完全来自于你的思想。”从此我逐渐学会了当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我可以改变自已去适应环境;当改变不了事实的时候,我可以改变态度去面对事实;我改变不了过去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不能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选择容貌却可以展现笑容;我对生活微笑,生活也会对我微笑。从此我的心不再压抑,以快乐的心情去面对困难。这是我读《快乐的人生》受益最突出的一点。卡耐基说:“能征服精神的人,强过能攻城占地”。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唯一真正需要我们改变的,只有我们脑部那架思想相机镜头的焦点。每当感到不安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只要把相机的焦距调好,一切就都好了。因为那使我发现思想对于身心两方面的控制力,我现在能够使我的思想为我所用,而不会有损于我;这样无论对于学习、工作、生活我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人总要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不容易,面对失败,但不要把它当做退缩的理由;我想人之所以凌驾于其它生物之上,是因为他具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能去改变一些事物,而不是永远地默默地等待灭亡。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用所拥有的一切来衡量,真正重要的课题是如何从你的损失中获利。我想这才是人需要智慧,也才显示出人的上智下愚。卡耐基先生说过:“真正的快乐不见得都是愉悦的,它多是一种胜利。”说的很对,有时候快乐发生在你身上是不幸所铸就的,它本身不值得愉悦,但却锻炼了你,使你的内心得到了充实,所以只能成一种胜利。结合生活再去回味书中的道理,更别有一番滋味。
看完这本,让我坚信快乐很简单!生活中有大把大把的快乐在等待着我们的挖掘。
《人生》读后感15
在家中的日子,是漫长的,又有着不尽的烦恼,算不算是闲下来的后遗症?得益于爸爸妈妈的关心与爱护,所以自己已经很明显地表现出懒怠无聊,因不喜欢和他们闲话家常,觉得徒增口舌是非,我便让自己安心看看书。不知这样的情况下,大家会选择做什么让自己不至于那么闲散呢? 最近刚好重温了路遥的《人生》这本中篇小说,不知道其他人是否喜欢看这类型的文字呢?这是我第二次看完《人生》,时隔多年,在不同年龄阶段看书的心境大为不同,我虽然早已忘记彼时看完此书的感触,但是会在心里提醒自己,有时间了一定要多看看,也许当时就略微明白,这样的书籍是可以在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人生困惑的时候翻看,会有不同的体会。
在这次阅读中,触动最深的是巧珍,巧珍是一个美丽的姑娘,由于出身所限,她的父母并没有给她提供上学的机会,所以她常常会以自己没有读书不识字有些自卑,尤其是在自己所爱的人面前,爱上的那个人偏偏是有才华有学识的.,她带着透彻的真挚的善良与爱,勇敢地去爱着高加林,她的爱纯粹浓烈,可爱令人心动,我也是很爱这样的人儿。高加林,与巧珍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但是在家境上远远不及巧珍家殷实,所以他虽有才华,却也受到了贫困的家境影响。本来在学校教书,却因别人家里有关系使得他丢掉了工作。他那熟读的国际知识、他那丰富的文笔、他那满腔的热情,终于在这样的现实面前败下阵来。他果然颓废了一段时间,而后老老实实接受了自己是个农民的角色,加入田间劳作。在他最低迷的时候,这个可爱的姑娘,出现在他身边,那么热切地爱着他,让他感觉到有了爱情,似乎生活也有了变化,有了希望。可是啊,这样的人心总归是不满足的,这样的幸福生活并没有让他的心真正安稳下来。在他的叔叔调到本村工作后,一些人为了巴结他们家,使得高加林重新拥有了体面的工作,到了新工作地方,他遇到了在读书期间认识的另一个女生,就这样在面对工作的前途、心理层面对巧珍的没有读书的嫌弃(就该用这两个字吧)的情景下,混着各种选择之中迷惑不已,选择放弃巧珍,抛弃了巧珍对他的爱,想着拥有另一种生活,但是现实不会这么美丽,最后工作不成,感情落空,终成遗憾。人生之中,选择二字是多么重要
我看到这样一系列的变化,边看边感叹,似乎这样的爱情悲剧常常被人说道,是与性格有关吗?一个玉树临风、才华横溢的少年,却在这样的生活条件里,有着敏感、自卑、好高骛远的性格,才导致做出后悔都来不及的决定吗? 我很喜欢喜欢开篇的一句话“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人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读后感02-04
《人生海海》读后感07-06
路遥人生读后感12-03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11-07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02-04
《人生》读后感范文03-22
理想点亮人生读后感07-22
《人生》读后感15篇07-17
人生读后感15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