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傅雷家书》严格来讲,不能被称之为书,但事实却可以被称为书。这说明了后人对这些信的评价很高,这些信极有水平。
书信中的傅雷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儿子的爱。傅雷先生在傅聪小时对他十分严厉,要求极高,且脾气暴怒无常,有一次还把傅聪打得血流如注。但傅聪对父亲似乎并没有很大的恨意,这也使傅雷加倍悔恨。在此之后,父子二人之间关系缓和,傅雷也在信中不断地道歉,也指导了傅聪在学习、生活、心态、情感等方面的一些困难。“多年父子成兄弟”用在他们二人身上正合适。但却是在傅雷与傅聪分别后才传出的佳话,实在是有些惋惜。
说到父爱,我就不得不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了。但二者虽情感相同,但笔法却大相径庭。朱自清的父爱是含蓄的、深沉的.;而傅雷给予儿子的父爱是直接的、外露的。相比之下,傅雷威严的面孔又跃然纸上,又不厌其烦地向儿子絮絮叨叨自己的人生经验。
我曾看到有人这样评论《傅雷家书》,说傅雷用真挚的话直抒胸臆,将谆谆教导化作闲话家常。所以书信中的语言特别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这能够说明傅雷的“现代化”,他与儿子亦兄亦长,亦师亦友,诠释了一种别样又难得的亲情。父类能够意识到这些,可以证明傅雷的才华横溢;而可以在儿子身上付出,才是父爱。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无私的、牺牲的,充满教育的傅雷先生,他敢为人先,低头向儿子认错;他无私奉献,对儿子倾尽所有;他教育儿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他指点迷津,帮助儿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著名文学家塞万提斯曾说过:“父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没错,父亲就像深沉而含蓄却又宽广的海,就像稳重厚实而威严的山,又好像舒缓平静而绵长的河,他的爱如母爱一样无私,不求回报,默默无闻又寓于无形之中,就像傅雷对傅聪的爱正是他的生命支点一样。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父之严厉,子女良教。许多父亲同傅雷一样严厉。
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在发现儿子有排兵布阵的天赋后,十分高兴,决定培养儿子。他从来不放松要求,每天教儿子读名人故事,读兵法,以免戚继光受到不同方面的不良影响。在戚景通的影响教育下,戚继光养成了不慕虚荣,奋发向上的品质,后来创建了“戚家军”,南征北战,终于消灭了屡屡侵犯的.倭寇。
戚景通作为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对儿子的严厉,这跟傅雷教子无二,但结果是令人振奋的。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也有许多父亲与傅雷爱的不同,对孩子十分放松。
达·芬奇的父亲彼得罗对孩子的爱好十分关心。他培养孩子的信条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达·芬奇上学后,对绘画十分感兴趣,甚至旷课画画,父亲知道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儿子画的很好,后来他把儿子带到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许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了一代大画家。
在教育孩子上,我想,每一个父亲都有自己的方法,哪怕有的会被孩子记恨,他们也会坚持自己的选择,直到看见自己的孩子登上成功的巅峰。
父爱,虽不如母爱那般温柔,但深沉而厚重,如果说,母爱是一泓清泉,那父爱则深沉如磐石,默默地给予孩子们以硬核。
《傅雷家书》给我的触动远不止这些,然而,我的拙笔却只能写出它最浅薄的一层。在此,我要感谢《傅雷家书》,让我看见了一个伟大的父亲,看见了那如山的背影,看见了我们生命的支点。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傅雷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傅雷看重人的道德修养,也一直教育孩子做人是第一位的。即使在信中,他也是老生常谈,哪怕孩子听腻听烦了,仍反反复复、语重心长地叮嘱一番。他在信中旨在告诉儿子“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道理,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它却往往决定了事情的成功与否。在儿子取得成功,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时候,傅雷适时地教育儿子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坚韧、顽强的精神,戒骄戒躁。
傅雷在教育儿子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也不忘教育儿子不忘民族。他告诫儿子不忘初心不忘本,在傅雷看来,被外国人推崇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该被我们自己冷落,只有真正了解作文了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在书信中,傅雷常劝导儿子多了解、积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儿子的爱国之情,塑造其人格。傅雷对儿子的淳淳爱国主义教育,使在异国漂流的傅聪与祖国之间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傅雷之于傅聪,就像一本不可替代的教科书,培育其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傅雷虽不在儿子身边,他的爱却如影随形地伴在儿子左右。傅雷对傅聪的爱是高尚的`,纯洁的,它荡涤了世间的功利,洗去了人世的浮华,留下的是那深沉而无私的爱。“多少对你的期望,对你的友谊,不知如何在笔底下传达给你!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起!”这是多么真挚的人间深情啊!这份爱又是那么无私、那么卑微,令人动容。正如鲁迅所言:“父母生了子女,同时又有天性的爱,这爱又很深广很长久,不会即离。”傅聪远在国外,傅雷最担心的还是儿子的饮食冷暖,生怕儿子不懂得照顾自己,信中尽是殷殷关切之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能够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可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明白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所以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此刻,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所以,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古人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假期中,我快速地阅读了一遍《傅雷家书》,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与母爱。
起初,入手《傅雷家书》,是以一种任务来“强迫”自己阅读。越读到后面,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大可不必。全文虽然收入了138通书信,但是内容虽多却很是真实而贴合实际生活。文中傅聪的父亲,以一封封书信诠释了什么是爱子之情犹如大海,澎湃而深沉。这也许就是同多数中国家庭的父亲一样的真实写照。
从书名来理解这本书,家书,是亲人相互倾诉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为笔,以感为纸,书写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傅雷饱含着拳拳地爱子之心的一封封家信,读的`过程中,总觉得一股暖流缓缓淌过心间,这也许就是傅雷对他儿子的爱吧。
读完这份家书我深深地反省自己,作为还未完全长大的初中生,我往往会忽略父母深沉的爱,忽略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亦或是忽略他们所作所为的目的。文中傅雷说了这样一句“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让我很是自责,难道这不是我的父母吗?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次次为我移开脚下的绊脚石,一次次为我制作美味佳肴,又一次次为我的长大而担忧和鼓励。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为什么读不懂父母的爱呢?或者说我为什么不早些明白父母的爱呢?现在想想,真是大错特错呀。
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父爱与母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阅读《傅雷家书》后,我对父爱和母爱有了新的理解。
一位译著宏富的翻译家,为人坦荡,禀性刚毅,对儿子傅聪可谓苦心孤诣。无比真挚的家常话,流露出浓浓的父爱,没有半点虚伪,也用不着装腔作势,感情是那么纯真、质朴。这位学贯中西的父亲同每位父亲一样,对孩子疼爱有加。但在这基础上,还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乃至健康等全方位的教育。纵观全中国,能做到这层境界的`,未知能有几人。
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人生道路的细节和常见问题,都像良师益友般给予指导。傅雷与孩子之间除了骨肉相连的父子,还是人生和艺术方面的知音、亲密无间的朋友。
每个人生来都有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之爱。当我读到这封家书,感受到的是另一种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一种父母之爱。在书中我不光看到了严格戒子又对其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成长。他用音乐译著与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在这位游子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教诲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困境和艰险。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过自己的祖国,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万里外所给予儿子的殷切教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对于这个家庭都不是问题。
翻读全书,有反复叮咛、有温馨提示、有如朋友间的谈心……这些如细流般温润人心的句句话语,翻动每一页,心中都如泛起涟漪。
看着现在自己的父母,想到将来要为人父母,那种责任与光辉,自己能背负吗?《傅雷家书》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家风,更是家人之间羁绊的缩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合上这本《傅雷家书》,我感触万千。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傅雷和傅聪之间浓厚的父子情谊。
傅雷和傅聪,在别的书籍,或传记里,或许会被冠上“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等等光鲜耀目的称号,但是在这本书,《傅雷家书》里,他们只是一对寻常的父子。父子之间亦师亦友,亲密无间。纵使一在中国,一在波兰,相隔万里,也如“心有灵犀一点通”般,心思透过书信,淋漓尽致的互相传达。父子情深,可见一斑。
特别是傅雷对傅聪那深切的、无微不至的父爱,让我感触颇深。他不仅教傅聪如何去生活,如何理财,还教他如何正确处理情感,如何处理恋爱问题,甚至细微到教他擦眼镜;对于傅聪,傅雷从不吝啬自己的情感,畅快流露:“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起!”“亲爱的孩子,听我的话吧!”,完全放下了做父亲的架子,体现了浓浓的父爱。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的父亲。大多数时候,我对我的父亲都比较冷淡,觉得他很多时候都不明白我的心思。在读了《傅雷家书》后,我突然理解了我父亲的心意,突然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突然明白了父亲所有的行为都是爱我的表现啊!
父爱总是令人感动的,即使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它也如此的迷人,透露出来自血脉里的亲切;同时它也总是严厉且沉默的,好似冷如冰,不比母爱来的炽热。在大多数人眼中,父亲就像一块有温度的石头,永远保护着你,呵护着你,却又沉默寡言。
如果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父爱如山”的话,我愿做那寒峰的攀爬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傅雷家书》的阅读接近尾声,读完了他一封又一封信,体会到了他的思念与牵挂,我似乎对亲情、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傅雷和他的儿子,把父子关系转化为朋友,两个人交流着对艺术的见解,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相互学习,这是多么让人羡慕的父子关系啊!父亲有许多不明白的,会询问儿子。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会和儿子讨论,他和儿子成为了最亲密的朋友。他给了儿子很多思考,不断鼓励着儿子,支持他。他永远相信儿子,无论他是有成就,还是做错了事,傅雷一直会在他身后,安慰着他。
在做最亲密的朋友的同时,他又是位循循善诱的父亲,信中无不体现出他对儿子的思念、担心,不断告诉儿子要多休息,合理安排时间,担心他吃不消,他也是最了解儿子的那一个。当儿子和弥拉有不愉快时,他会想办法,让儿子平静下来。当儿子很少写信时,他也明白是儿子工作生活太忙,来不及写信。但他会在自己生病时,再累也要去为儿子翻译一篇文章、一段文字,哪怕是只言片语,能知道儿子现在身在何处,是否安好,也会很满足,可见父爱的伟大。
傅雷能理解儿子很忙,不会多去打扰他,但每次都会不断告诉儿子许多重要的道理,告诉他的人生、学习、人际交往。更是循循善诱的`好父亲,他与儿子相处模式,又是多少家庭向往的呢?
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傅雷让儿子充满了艺术的熏陶,让他无论在国内有多不顺,也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傅雷对儿子的爱,让傅聪学到了很多接触不到的东西,不禁让人感慨傅雷的艺术造诣。
现实中又有几个家庭的父子关系,如此融洽。我们应该多去理解父母,才会发现他们的苦心。最后读到遗书,也很感慨,父母好像老去的很快,遗书好像读完,还觉得还在某处,关心着儿子,看着他不断的学习。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家,是在风雨席卷大地的时候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在现实中处处碰壁时候的一丝慰藉。读了《傅雷家书》这本充满亲子之爱的书。我感受到了亲情之伟大,之绚烂。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45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们的书信,每一封信都充满了傅雷先生的“拳拳父爱”。父子之间谈艺术、谈人生、谈道德、谈做人,开拓我的眼界,使我受益匪浅。
读了这本书,我打从心底里,感叹于这伟大的爱。他们之间没有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坦率得像个久别重逢的老友。从艺术中的精神世界聊到物质需求,从做人的基本道德谈到中外的世事,可以促膝长谈个天南地北;推荐书籍、推荐汉代石碑上的刻画,共同欣赏人类的智慧。更有快漫出纸张,漫出天际的父爱令我动容。傅雷先生病重,却依然坚持给儿子写信、寄信,只为儿子在异国他乡为人处世时多一份后盾,过得安定;又担心儿子在国外语言的干预下忘记中文,傅雷先生细心地找来了许多古籍帮助儿子……何来这份坚持?是父亲对儿子最真挚的爱,是一种伟大的本能。我赞美这温暖的'本能,叹于它的朴实而绚烂。回首,我们的父亲不皆是如此吗?
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对子女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地成长。
从这里边我想到了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令人担忧,许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来越低,以至于现在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正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所以培养一个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时候,该给予自由就给予,该让他自己去冒险,就让他去……不要过分溺爱,让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傅雷家书》,如此熟悉却又生疏的一本书。
熟悉在于上个学期草草的略读,而生疏又在于由一个小组去共同精读。
家书向来都是远在天边的亲人们交流感情的第一见证,当人傅雷与他的儿子所撰写的家书也毫不例外。这本书通过父子两辈之间平易近人的措辞,仿佛在向我们缓缓慢慢地阐述过去的事情。就像是一部连续电影,一点一滴逐渐浮现于你眼前。
开篇我们就了解到了傅雷与他的妻子对于远去的儿子的依依不舍之情,以至于眼睛都哭红肿了,总是不大想说话等等。所以傅雷家书所表达出的第一点,家庭成员的感情,是十分的震撼有力的。我思念我的儿子,我牵挂我的父母,信中不谈玄妙的礼尚往来,而更多的是沉重的浓厚亲情,一丝矫揉造作也没有。但严厉的傅雷并不只表现出了卿卿我我的`挂念,对于儿子在艺术方面的造诣,也是费心费力。不时出现甚至占了绝大篇幅的音乐上的灵魂共鸣与讨论,让我们仿佛切身实地感受到了父辈对儿子苦口婆心的教育,这份看似有些唠叨的说教,更是表达了傅雷对儿子的爱。当然,对于儿子如何做人,做一名中国人,傅雷也没有少一点篇幅。从与人相处,再到婚姻,似乎都有些傅雷指教的影子存在。可以说,在这一方面,傅雷迸发出了极为激烈的爱国情感,并要把这份精神传授下去。
这本书虽然只是家书编集,但又不仅仅是家书。傅雷所教会的不仅仅是傅聪,更是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少年。或许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地从中认识到,我们要奋发图强;又或许我们也会被那种爱国情怀所鼓舞,去为了国家奋斗。人生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自己成功,而更多的是为国家效力。傅雷的诠释,就是一个极为优秀的中国人,带着那份永垂不朽的中国魂。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内容,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通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可以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希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努力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可以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不可多得的文学之作。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傅雷家书》是一本满溢着父爱的书。书中傅雷不仅表达了对出国在外的儿子的思念,更在行为素养、思想感情等方面严格要求傅聪。都说只要认真读一本书,就能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那么当你认真读《傅雷家书》时,就一定会体会到书中的父子情深。
当傅聪几个星期不回信时,傅雷会非常焦虑,甚至写信的次数会更加频繁,他会毫不耐烦地追问他为什么这么久不回信,是因为事务繁忙,心情积郁,不能自拔吗?他每次都肯定傅聪的事务繁忙,并表示理解,但他仍是希望傅聪能尽快回信,免得让他着急。看的出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对他远走高飞的盼望和期待。
傅聪在结婚前每次给父亲写信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一句:自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造诣,在同学老师等人之间的交际关系和认识,对自己现在做的事的梗概,但似乎都没有说对父亲的爱,对他们目前境遇的疑问。或许这也情有可原,毕竟爱是难以说出口的,特别是在亲人面前,而在傅聪婚后,傅雷也关注起了傅聪的家事,给傅聪的妻子弥拉也写起信来,得知弥拉是一个素养极高的.女子,并且也常教导傅聪处理家事。
回到开头,傅雷说他虐待了傅聪,这也没错,傅雷从小受到母亲的严格训诫,他也爱到了母亲的影响,对傅聪甚是严格。傅聪边练琴边看书,傅雷便拿烟灰缸将傅聪鼻子砸出了血,顿时血流如注。但是在傅聪出国那天便表达了自己的歉意,看得出父亲望子成龙的心切和期盼,和傅雷对儿子深厚的爱,不然他不会在意他虐待了儿子。
在全书结尾,中国爆发了__,这时傅雷和妻子已做好了自杀的准备,因为傅聪不愿意回来看他们,这让傅雷的精神支柱倒塌。虽然我不知傅聪是如何想的,但傅雷对儿子的爱,对骨肉的爱非常深沉,以至于导致他自杀的客观原因。
傅雷是个严谨的翻译家,他不仅留下大量的翻译文本,也留下中国万千人的感动的书信,而我坚信,他给世界带来的不止于这些,还有爱和大义。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3
要说那本书最适合教育孩子,只有《傅雷家书》能首当其冲。《傅雷家书》讲述了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他孩子傅敏和傅聪成百上千的书信。这些都是傅雷先生呕心沥血,作为一位父亲时时鞭策着孩子的成长。他告诉他们如何去看待艺术人生,还有道德、文化、修养包括情操。数以百计的书信集成了这本人生之书——《傅雷家书》。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傅雷使他们先做人,再做“家”,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时不失去最重要的人生观念。
从《傅雷家书》中,我们不难看出,父亲与孩子讨论的多是做人之本,从各方面进行讨论,信中体现出来的父子之情强烈有真挚,句句流露出关切之心。傅雷先生在外却一直记着自己的孩子,写下一封封书信。可以想象,在今天,把书信作对话平台可谓是十分罕见,一本厚厚的《傅雷家书》深深的饱含着傅雷对子女开阔前程的期望。在父亲的教育之下,书信的熏陶之下,傅聪和傅敏时刻牢记父亲给他们的话语,努力向上,坚定不移,傅聪成为了一代音乐大师,家喻户晓,而傅敏则当上了英语特级教师,才华出众。
受教育是成功的基础,《傅雷家书》最有力的证明了教育的重要性。令人眼花缭乱的信件就像是最好的老师、最有智慧的老师,时刻接受着它们授予的最真挚的人生之课,领悟和分析,探究哲理,陶冶情操,改变自己的一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4
“我常问到你经济情景,怕你开支浩大,演出太多,有伤身体与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为我深知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中坚持独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并且父母对儿女的物质生活总是异常关心。再过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心境。”
羡慕傅聪有一个好父亲。
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我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父亲。父亲是个严肃而又幽默的人,小时候,记忆中的他总是喜欢轻轻抚着我的小脑袋,给我讲历史故事、唐诗宋词。而此刻,随着我的开销越来越大,父亲也外出赚钱,许久才回来一次。而他却没有像傅雷一样,不知疲倦地给我写信。可是我明白,父亲仍是很爱我的。
天下父亲,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天天守候在我们身旁。他们的爱,一向很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