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纸的发明》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1
《纸的发明》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纸”的优缺点。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上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把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纸”制品展现在讲台上,再把课前用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纸粘贴而成的课题贴在黑板最醒目的位置,当一个五彩缤纷的“纸”字呈现在同学们眼前时,他们个个扬起小脸儿,难掩心中的兴奋,毫无疑问,孩子们已经被这五色斑斓的纸张吸引住了,我暗自庆幸一一毕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这些不同种类的“纸”张之后,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纸”的发展历史,并用“印刷术”引导他们说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样,就做到了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引导,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于纸的探究欲望。
虽然“纸的发明”是一篇说明文,文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但它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学说明文的课堂也是书声琅琅的课堂,所以在第一课时中我鼓励学生紧紧抓住关键词引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通过朗读表达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跟着一起思考:“纸”这的发明创造,给人类历史带来了怎样的发展呢?学生一时语塞,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接着第二课时我创设回想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纸”的发展历程,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首先从记载文字的载体上“兽骨”、“龟甲”、“青铜器”、“竹片和木片”、“帛”、“麻”、“纸”等中体会这些材质的变化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纸”发明的重要性,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其次从几千年来文字载体的方便性比较,引导学生体会造纸术之所以称为古代四大发明有其重要的意义。此时学生的情感,老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为了一体,两个字——自豪。
引导孩子们通过计算纸的用量来使他们懂得浪费纸的现象时普遍存在的,说明我们提倡节约用纸的目的时为了保护木材资源,从纸的角度来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纸张。
这节语文课虽然还算进行的比较圆满,但我始终忘不了探究活动中孩子们那种牵强的眼神,在我心中,那是对同伴、对老师、甚至是对知识的一种怀疑。我一直鼓励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细读课文,还是我对这堂课的准备不够充分,在解决课堂突发问题这方面缺少教学智慧。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辨证统一,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而“节外生枝”的生成,更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智慧。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2
这是一篇说明文,趣味性不够强,我有点害怕讲不好,也蛮慌,在上课之前熟悉教案,改PPT,状元大课堂的PPT也不大让人满意了,很多细碎的东西本不必要放到课件上来。
第一堂课,依旧是带领大家熟悉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个别同学“造”容易受方言影响而读错。紧接着通过四大发明引入课题,很多同学对这个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堂的'积极性也较强。但是,个人认为,本节课上得不够连贯,虽然抓住了重难点,但是也发现了同学们的一个缺点,他们很多时候思考问题不够深入,听到一个人说答案,其他人跟着一起起哄,从这里看得出来他们没跟着我的思路走,或者开小差了。我该如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呢?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3
一、教学效果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及历史意义。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学习《纸的发明》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2.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纸的发明过程进行讨论。
3.拓展延伸部分:完成推荐阅读《印刷术》和分享学生收集的古代科技成就。
二、成功之处
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体验,唤醒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在小组合作完成“纸的发明过程”环节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应该设置限时提醒),导致后面课堂延伸部分探讨得很仓促。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希望通过这次教学,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10-28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07-18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10-19
科学《纸》教学反思10-26
科学《纸》教学反思11篇06-16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纸陀螺》及教学反思03-06
梦到纸02-06
发明的作文10-18
发明作文03-08